北京面人的面塑的传承

作者&投稿:郗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北京面人的面塑的起源和发展~

说起面塑的起源,其实很平常。我国古代很多地方在民间流传着逢年过节庆喜时用面粉做“饽饽”、“枣花”、“月糕”、“面鱼”、“面羊”的风俗,这些面食一般 是作为蕴含祝福意义的食品或者祭祀的供品。这些用面做的“果实花样”既好吃,又好看,还蕴含着求吉纳福的祝愿,深受人们喜爱。慢慢的也就出现专门的捏面人的师傅,用模子或者手捏成各种人物、动物摆到街市上,沿街叫卖,那些彩色的面人儿逐渐就成了专供欣赏的民间工艺。面塑起源的具体年代已不可考证,现存最早的古代面人,是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的唐代永徽四年(653年)的面制女俑头、男俑上半身像和面猪。到了宋代,捏面人已经成为民间节令很流行的习俗。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 燕”,“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谓之果实花样”。当时面点,有“甲胄”人物、“戏曲”人物、“孩儿鸟兽”、“飞燕形状”等,可谓“奇巧百端”。明清时期,艺术面塑已经成为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成为面塑艺人最重要的谋生手段。清代咸丰三年(1854年),山东菏泽穆李庄做泥塑的王清源、郭湘云等人采用染色的糯米粉捏面人(当地俗称“江米人”)销售,很受欢迎。光绪年间,天津出了一位“面人张”。他早年抄录戏曲,擅长校勘,人称“百本张”, 捏面人的艺术精湛,可惜其技艺在晚年失传。我们所熟悉的近现代面塑名家,以“面人汤”汤子博(1881-1971)、“面人曹”曹仪策、“面人郎”郎绍安(1910- )最著名。汤子博的面人生动传神,曹仪策的面人精细素雅,郎绍安的面人色彩浓重。故宫博物馆现在藏有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玩过的一些人物面塑,就是出自著名的 面塑艺人汤子博三兄弟之手,至今仍然色彩鲜艳,技艺相当成熟。此外还有“粉人潘”潘树华以及其女婿“面人赵”赵阔明等人。捏面塑用的面是三成糯米粉和七成白面掺和而成,并需要加适量的蜂蜜、甘油等,这样不容易腐裂。然后经过揉匀、调色,制成各种彩色的面。面有粘性,在捏面之前 要用黄蜡润手。有时还要采用羊毛、羽毛、丝线、棉花等材料,来制作人物的胡须、头发、冠顶之类,增加面人的生动性。所使用的工具极其简单,主要是拨子、梳 子、篦子和剪刀。拨子有竹质的、角质的、也有树脂的,可以自己制作。面塑的形象多是传统戏曲、四大名著、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童卡通中的人物以及十二生肖和其他动物。比如刘备、关羽、张飞、福禄寿、八仙、嫦娥、哪吒、唐僧 师徒、杨家将、水浒英雄、十二钗、白毛女、葫芦娃、蜡笔小新、奥特曼等。当然时髦因素也会影响面塑的创作,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造型就 被面塑艺人们捏制出来,且销路甚好。由于面团的可塑性强,在捏塑过程中很容易把握面塑的造型,面塑艺人通过揉、搓、挤、压、团、挑、按、拨等造型技巧,先把面人的头部或身体做出来,再加手,配以相关的道具。顷刻之间,就把千姿百态的人物、动物形象完成了!妙肖传神、活灵活现,令人赞叹不已!

面塑艺术的价值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 面塑是世代相传的民俗艺术,流行在我国黄河内外、大江上下的很多地方,如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各地风俗习惯不同,也使得面 塑的品种丰富。“礼从宜、事从俗”,民俗活动的需要直接促进了面塑的发展,面塑也被赋予不同的吉祥含义。比如春节的时候,做成“莲花”和“鱼形”的面塑, 表示“连年有余”;婚礼上送龙凤、鸳鸯、石榴形状的“喜饽饽”,祝愿新人生活美满、多子多福。孩子满月,外婆家送给孩子十二生肖的面圈,或者“麒麟送 子”,祈求“圆满”。陕西一带的农村很注重面塑,在拜年、贺喜、祝寿、探亲、祭祀的时候往往带着些“喜庆花糕”(也称“花馍”),这些造型不同的花糕与不 同的民俗相互呼应,形成一道亮丽的民俗文化景观。恩 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中说:“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没错!面塑其实是一种民俗文化的符号,是原汁原味的乡土艺 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家乡长期的民俗行为和精神的熏陶中形成的民俗心理总容易被地方特征明显的艺术形式唤起心中的乡土情感。 面塑艺术的特点是造型完整饱满,造型略有夸张,手法简练、注重神气,淳朴敦厚、色彩艳丽,让人觉得亲切自然。面 塑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具有一些共性:突出文官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武官虎背熊腰、昂首挺胸、老人老态龙钟、脊背弯曲;女性削肩细腰、亭亭玉立;儿童虎头虎 脑、憨态可掬。在一组面塑中,则注重场景气氛的营造,每个人物的神情姿态个性分明,但却紧密围绕着情节,烘托主题。对动物的塑造则突出起温顺可亲、喜庆祥 和的一面,而不是夸大其凶猛的生物特征。面 塑之美,美在其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艺、质朴的心境。它塑造的形象是符合民俗文化心理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诚如日本著名民艺学者柳宗悦(1889- 1961)说的那样:民艺品中含有自然之美,最能反映民众的生存活力,所以工艺品之美属于亲切温润之美,在充满虚伪、流于病态、缺乏情爱的今天,难道不应 该感激这些能够抚慰人类心灵的艺术美吗?谁也不能不承认,当美发自自然之时,当美与民众交融之时,并且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才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人类生 活。 面塑一直是一种谋生的行当,但它又属于传统的手工艺,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汉文化产物,其价值有独特的地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面塑这种“小玩意儿” 更能显示其文化魅力。传统的面塑艺人是“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的街头艺人,很少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不可思议的是,面塑就是在这样的普通群众手中开出美 丽的花朵。那应该是一种虔诚信仰和喜庆心情的结晶!因此,面塑艺术品总是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面塑的传承与很多其他汉族民间艺术一样,一般采取口传身授传承,祖辈相传,师徒相传,而没有专门的学校机构去传播。传统的面塑艺人是“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 的街头艺人,很少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不可思议的是,面塑就是在这样的普通群众手中开出美丽的花朵。那应该是一种虔诚信仰和喜庆心情的结晶!如今的面塑艺 人,我们称之为民间艺术家,他们的境况是怎样的呢?
现在正式从事面塑行业的艺人并不多。每逢过年节庆,捏面人的生意最好。今年春节期间,笔者在扬州瘦西湖、天津古文化街以及杭州河坊街上先后遇到了几位面塑艺人,进一步走近了面塑艺术。
来自山东面塑艺术之乡的温兆国,现在是天津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古文化街民族民间展示队队员。其家庭从事面塑艺术制作已经三代,他不仅继承了祖传的技 艺,还大胆创新,把现代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融合到面塑艺术中去,拓展了面塑的表现形式,自己的技艺不断升华。捏制一件面塑作品准确迅速、色彩鲜艳、简 洁明快、质朴敦厚,令人爱不释手。他在古文化街摆摊边做边卖,摊子前面总是挤满了观众,争相购买。每个面塑根据大小卖五到十元钱,一天下来收入不菲。
杭州河坊街上的“面人徐”徐士军是山东齐河人,今年四十三岁,继承祖传的面塑技艺。1998年来到杭州,最初在西湖边上摆摊,2001年,得知河坊街被开发 为仿古街,他就去租了个摊位,每天的摊位费近百元。他说他们一家都做面塑,收入还不错。面人徐的作品造型生动精细,色彩浓艳。不管是那红面长髯、英武忠义 的绿袍关公,生性机灵、潇洒率真的美猴王,还是各种生肖动物,无不活灵活现。他还为真人现场捏相,这个工艺比较复杂,难度较大,收费也较高。为了达到“传 神写照”,他平时也看一些美术、解剖学的书籍。
扬州面塑艺人何传俊,是扬派面塑的代表人物。他祖籍兴化,祖上从事捏面人的行业已经八代。他从小就继承祖传的手艺,跟着戏班闯荡南北,塑造很多戏曲人物。上 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定居扬州,后来在扬州瘦西湖公园里的绿荫亭摆摊捏面人。他捏塑的人物、飞禽、走兽,姿态各异,神情毕肖,栩栩如生。由于技艺功底深厚,佳 作叠出,何传俊曾先后赴上海、深圳两地传艺,并两度应邀去日本进行技艺表演,赢得国内外观众对他“技术精益求精,手艺巧夺天工”的赞誉。如今何师傅已经退 休了,他的手艺被女儿何燕兰所继承。何燕兰在瘦西湖捏面人已经有五年了,制作的题材除了传统的戏曲人物和生肖动物外,还有颇具当地特色的扬州八怪形象,作 品于简约中见泼辣、饱满中见夸张。
无庸置疑,面塑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对传统的依赖性强,传承的面太窄,定位始终是民间手艺,不被学校教育所重视。尽管偶尔有个别面塑艺人被请进艺术学院的课堂教 过学生做面塑,也只是短暂的,更没有听说有哪位高等艺术学院的学生去从事面塑行业的。面塑艺术世代相传发展到现在,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或者教育家;经营的 方式从挑着挑子走南闯北逐渐变成了在城市的步行街上摆个固定摊位,琳琅满目的面人成为旅游纪念品,满足着游人猎奇的目光。
在这经济日趋全球化的时代,都市文明强大的诱惑力使地方民俗文化日益崩溃。面塑等民间艺术承载着深刻的民俗精神,他们就是华夏民族的文化遗产啊!传统社会中 因为“重道轻器”思想的原因已经造成很多技艺的丢失,如今在21世纪,在这个充满非物质文化遗产拯救的时代,我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面人?
面塑艺术依托民俗而生,却要顺应时代而变,变则活。沿着“建立机制、组织协会、扩大宣传、普及教育、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打造品牌”的发展道路,面塑艺术将走出一片辉煌的天地。




北京的风俗有哪些
3. 面塑:面塑,又称面人、江米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传统上,人们在节日时会用面粉制作如“月糕”、“面鱼”等物品,这便是面塑艺术的起源。经过几代北京民间艺人的传承和发展,面塑艺术不仅吸收了其他艺术形式的元素,还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流派。“面人郎”便是其中著名的一个流派。

老北京特色民俗有哪些
2、面塑面塑俗称为面人、江米人。历史上民间有逢年过节用面粉捏“月糕”、“面鱼”等习俗,由此产生面塑艺术。北京面塑艺术经过几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发展,吸收其它艺术之精华,广采众长并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面塑艺术派别。“面人郎”是其中的一个流派。3、民间玩具拨浪鼓:我国最传统、最古老的玩具之一。

穆李庄面塑面塑世家传承百年
李芳清通过大量实践积累了深厚的生活理解,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尽管年事已高,李芳清依然活跃在艺术创作中,他在家中的小屋中专心捏制面人,认为面塑中蕴含着生活的真谛。他的子女们也继承了他的面塑技艺,打破了传统的性别限制,李芳清希望这门艺术能够世代传承,成为家族的荣耀。

北京十大民间绝活儿,你全知道?
它们是传统民俗的生动写照,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勾勒出京城独特的风土人情。这些绝活儿,每一项都是北京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穿越时空,讲述着古老的故事,也是京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它们都散发着独特的光彩,值得我们去品味与传承。

面人穆艺术传承
在倡导和保护面人艺术的今天,穆老师把这项艺术视为创作,他致力于将其发扬光大。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学生慕名而来学习,他鼓励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儿子穆国志,经常捏面人,展示出不错的技艺,对此他充满了信心。穆绪建老师的目标是将菏泽面塑传承下去,使其成为一种永不消逝的艺术形式。

曹州面人传承意义
它都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作为艺术品,曹州面人不仅在国内享有广泛的市场,还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风采。曾经,国家组织将它推向国际市场,为国家的经济收益做出了贡献。无论历史如何变迁,高水平的曹州面塑作品始终具备极高的经济价值,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未来的投资。

我想学 捏面人 想问一些相关问题
一、面塑历史­ 面塑艺术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和汉朝,在汉代就己有文字记载,古人把面塑用在春节、中秋、端午以及缩姆祝寿的喜庆日子。马王堆汉墓也有“面俑”出土,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可谓是历史渊源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二、面塑概念及介绍­ 面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更多体观了中国传统美学...

中国的民间艺术有那些?
3、面人汤 “面人汤”艺术以家族式传承为主,兼有师徒传承。汤子博以深厚的国学和艺术功底,博采众长,确立了“面人汤”面塑流派的地位。第二代传人汤夙国的作品很好地继承发展了“面人汤”艺术,使之发扬光大,实现了面塑从民间步入高雅艺术殿堂的跨越。4、剪纸 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民间艺术活动有哪些?
2、捏面人 捏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传统民间艺术活动。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它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

通州运河文化目录
通州,这座古老的城市,千百年来与运河紧密相连,孕育出丰富独特的运河文化。在民间艺术的瑰宝中,通州的手工艺独树一帜。面塑艺术的代表,是"面人汤"的传奇,塑造出生活中的生动形象;"风车大王"梁俊,以其巧手制作的风车,成为通州的一道风景。风筝制作专业村临沟屯,每年的风筝节,将风筝的魅力展现...

高要市15150185826: 北京面人的面塑艺术的价值意义 -
右农协达: 面塑艺术的价值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 面塑是世代相传的民俗艺术,流行在我国黄河内外、大江上下的很多地方,如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各地风俗习惯不同,也使得面 塑的品种丰富.“礼从宜、事从俗”,民俗活动的...

高要市15150185826: 北京“面人”制作有哪些特色?
右农协达: 面人,又叫“面塑”,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制成,后期工艺流程还包括着彩和防裂、防霉处理等.这种汉族传统手工艺品距今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了.它虽然制作简...

高要市15150185826: 北京面人的来源 -
右农协达: 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它先是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21目,捏面艺人根据所需,用这些面团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

高要市15150185826: 关于面塑资料 -
右农协达: 用面团(主要是糯米面团)捏塑成各种形象的中国民间手工艺品.又称面人. 相传汉代迎神赛会上的傩舞便以面团塑成鬼怪头部形象.20世纪中叶,面塑成为艺术欣赏品.艺人有汤子博、李俊兴、赵阔明等人.汤子博北京通县人 ,创制了纸板...

高要市15150185826: 面人曹面人的来历、制作技艺、特点? -
右农协达: 面塑以食用面粉为原料,蒸熟后揉入颜色,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既能捏塑出四面观赏的立体造型,也能在平面上塑出凸起的浮雕艺术形象,便于欣赏和收藏.现有可查的典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有“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谓之果实,...

高要市15150185826: 面人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
右农协达: 面塑,俗称"面人",是在我国流传很广的民间工艺.因其取材容易、制作简便、贴近生活而备受人们青睐. 有关面塑的历史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始于汉代,一说始于明代.两者虽然时间相距一千多年,却客观反映了面塑的生发承续关系,不...

高要市15150185826: 北京面人的介绍 -
右农协达: 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它先是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面塑的形象多是传统戏曲、四大名著、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童卡通中的人物以及十二生肖和其他动物.比如刘备、关羽、张飞、福禄寿、八仙、嫦娥、哪吒、唐僧 师徒、杨家将、水浒英雄、十二钗、白毛女、葫芦娃、蜡笔小新、奥特曼等.

高要市15150185826: 面人的来历50~100到字 -
右农协达: 面塑起源的具体年代已不可考证,现存最早的古代面人,是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的唐代永徽四年(653年)的面制女俑头、男俑上半身像和面猪.到了宋代,捏面人已经成为民间节令很流行的习俗.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

高要市15150185826: 面塑的起源? -
右农协达: 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面塑形象.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 捏面人真正始自何时已不可考.但从新疆土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面制人俑和小猪来推断,距今至少已有一千三百四十多年了.南宋《东京梦华录》中对捏面人也有记载:“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那时的面人都是能吃的,谓之为“果食”.而民间对捏面人还有一个传说,相传三国孔明征伐南蛮,在渡芦江时忽遇狂风大作,机智的孔明随即以面料制成人头与牲礼模样来祭拜江神,说也奇怪,部队安然渡江并顺利平定南蛮,因而从此凡执此业者均供奉孔明为祖师爷.

高要市15150185826: 面塑资料 -
右农协达: 在忻州地区的繁峙县一带,有一种以胖娃娃为题材的人物面塑.同时,还有一种玲珑小巧,不加点染颜色、白胖素雅的小面人.这种小面人,有着爬、卧、抱花、啃瓜的各种姿态.有时,还将置其于染成大红大绿的“大面花”之中.相传,这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