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汤达的人物经历

作者&投稿:郴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司汤达的人物评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法语翻译家柳鸣九在他编选的《法国文学史》中这样评论司汤达:“他是1815年至1830年的复辟时代的杰出的描写者,他在《红与黑》中,通过一个即使跻身于世界文学最著名的典型人物之列也特别突出的艺术形象一一于连·索黑尔,极为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他以对现实政治关系透彻的理解、对阶级斗争规律明智的洞察、对小资产阶级的青年悲剧命运典型化的描写取胜,从而使他在表现复辟时期的政治阶级关系这个领域,处于可以与巴尔扎克相匹敌的地位。就全部创作整体来说,巴尔扎克宏伟的《人间喜剧》无疑超过了司汤达小说创作的总和,但就单个作品来说,《红与黑》表现社会关系的深度,塑造人物形象典型化的高度,却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任何一部小说所未能达到的。”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教授许光华在《司汤达比较研究》中,这样说到:“无论从作家的情绪生活,还是从他刻画人物的手法来看,显然有很多的浪漫气质。” 高尔基称“他的作品是写给未来的书简倒更确切一些”。 勃兰兑斯:司汤达“全神贯注心理学现象,把其他一切置之度外,他是心理学家,而且只是心理学家”。“他把人物心灵的默默无闻的活动揭露无遗,把他们在内在的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他的独白决不是乔治·桑所常有的那种抒情的狂歌似的爆发,而是借以开展沉思默想的一问一答一一短小、精悍,虽然未免有些烦琐。”左拉:司汤达是留在哲学家的书房里“研究心灵的机械结构,为了满足想了解这种结构的好奇心,只作有关人的纯粹哲学和道德研究,把人从自然中取出,放在一边,只对他的情感方面作简单的观察”因而他笔下任一人物都是“完全装配好的智慧和情感机器”。

司汤达是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家。司汤达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不仅在于他创作上的成就,更在于他的创作思想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司汤达在19世纪20年代率先提出了文学的时代性问题,同时以其卓越的反映时代的杰作,在当时反对法国古典主义的文艺斗争中起了突出的作用,对于人们认识了解和研究那个时代也具有重要价值。 司汤达的思想超越了时代,现代派作家将他的作品誉为小说创作艺术的化身。司汤达在其代表作《红与黑》中对依赖于与人物的行为同时出现的心理进行深刻分析,使得作品更具有真实的和戏剧性的效果,司汤达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司达汤拿着他的显微镜揭示着动机与感情最微妙的阴影部分,使得其作品主人公比同时代任何传奇作家的主人公更接近生活、更符合他们自己。 因为《红与黑》、《拉辛与莎士比亚》等作品的深远影响,司汤达在法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拥有了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在他生活的时代,他却是创造过作品最差销售记录的作家一一《论爱情》在十一年间只售出了七本。直到20世纪,他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到了21世纪,法国甚至出现了专门研究他的“司汤达学”,还创办了季刊《司汤达俱乐部》。在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其他国家,关于他的研究机构和群体也在不断涌现。

1783年1月23日,司汤达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城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他的本名叫亨利·贝尔。他早年丧母,父亲是一个有钱的律师,信仰宗教,思想保守,他是由信奉伏尔泰的外祖父教养成人的。司汤达在家庭中受到束缚和压抑,从小就憎恶他父亲。他少时兴趣广泛,酷爱数学,雅各宾党人数学老师格罗经常向他讲述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指导他学习洛克等哲学家的唯物主义学说。这些为他世界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796年,司汤达进入格勒诺布尔中心学校学习,期间曾获美文奖和数学首奖。
1799年,司汤达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来到巴黎,原来准备投考著名的综合工艺学校,但为革命的形势所鼓舞,加入了拿破仑领导的军队,并通过表兄达吕在军部谋到一个职务。1800年5月司汤达投奔拿破仑军队,参加了著名的马伦哥战役,并先后在米兰兵站、骑兵部队任过军曹、少尉和副官。6月初入米兰,9月23日被任命为第六龙骑兵少尉。之后辞去军并在米兰定居,开始练习写作。
1806年至1814年期间,司汤达回到巴黎随拿破仑的军队转战欧洲大陆,在1812年从莫斯科大撤退时,他担任后勤军官。
1814年拿破仑下台,波旁王朝复辟。资产阶级的革命派遭受镇压,封建的王公贵族则弹冠相庆。在这种形势下,司汤达觉得“除了遭受屈辱,再也不能得到什么”,便离开祖国,侨居意大利的米兰。
1821年回到巴黎,依旧是波旁王朝的激烈反对者。七月革命后,司汤达仍然郁郁不得志,在教皇管辖下意大利的一个海滨小城当领事。1842年3月23日,司汤达在巴黎中风死去。 1817年司汤达使用笔名M。B。A。A在意大利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意大利绘画史》。不久,他首次用司汤达这个笔名,发表了游记《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
1821年意大利革命失败,许多爱国者身陷囹圄时,司汤达被警察当局作为烧炭党人的同情者而驱逐出境,之后回到巴黎。
1823年到1825年,他陆续发表了许多文论,并收录在《拉欣和莎士比亚》中。此后,司汤达开始转入小说创作。期间在巴黎出版了《罗西尼传》。
1827年发表了《阿尔芒斯》,1828—1829年写就《罗马漫步》,1829年发表了著名短篇《瓦尼娜·瓦尼尼》。
1829年司汤达开始动笔写他的代表作《红与黑》,并于1830年脱稿。
1832年到1842年,是司汤达最困难的时期,经济拮据,疾病缠身,环境恶劣。但也是他最重要的创作时期。他写作了长篇小说《吕西安·娄万》(又名《红与白》),《巴马修道院》,长篇自传《亨利·勃吕拉传》,还写了十数篇短篇小说。
1833年,司汤达再次来到意大利后,在一个朋友家的藏书室里,发现了一批“古代的手稿”。这些手稿真实地记录了意大利十六、十七世纪的一些重大的“社会新闻”。
司汤达在阅读之后,大感兴趣,认为它们是“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意大利历史的有益补充”;它们描绘了“孕育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一代天才的风土人情”,便花重金购得抄录权,请人仔细抄录了某些篇章,保留在身边,反复阅读,并以部分翻译加部分创作的手法,将这些手稿改写成短篇小说。
司汤达在世时,曾选出《艾蕾》、《维多利娅·阿柯朗波尼》(或译作《帕利亚诺公爵夫人》)、《桑西一家》三篇结集出版。在司汤达去世十二年后,他的表弟整理了根据他改写的短篇小说,并加上描写意大利人爱情故事的《瓦妮娜·瓦尼尼》,结成一集,取名为《意大利轶事》出版。 1842年3月22日傍晚司汤达在巴黎街上行走时突然患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于23日清晨2时去世。而当时他手头上还有好几部未完成的手稿。
在司汤达的墓志铭上写着一段话:活过、爱过、写过。




求励志名言以及名言中的故事
百战不殆: 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出处:《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连战皆捷: 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屡战屡败: 屡: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败。 出处:《晋书·桓温传》:“殷浩至洛阳修复园陵,经涉数年,屡战屡败,器械都尽。

世界三大小说家分别是谁?
欧。亨利经历丰富,他的各种职业生涯使他得以接触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还包括在监狱服刑的经历,所以他的小说被称作“美国生活的万花筒”。 欧。亨利的小说技巧是纯美国式的。在读莫泊桑和契诃夫的小说时,在读者意识的某一个角落里隐藏着一种厚重感,这使作品的背景显得深远广阔。欧。亨利带给我们像纸一样轻快...

有哪些名人的励志故事值得我们借鉴?
巴尔扎克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曾忿忿地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母爱。”“我经历了人的命运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长大以后立志要从事清苦的文学创作。当一个“文坛国王”。从1819年夏天开始,整天在一间阁楼里伏案写作。阁楼咫尺见方。他的居所简聘寒酸,夏天热腾腾,冬天寒风嗖嗖。他没有白天,没有...

有谁知道世界名人的故事吗?急需啊
巴尔扎克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曾忿忿地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母爱。”“我经历了人的命运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长大以后立志要从事清苦的文学创作。当一个“文坛国王”。从1819年夏天开始,整天在一间阁楼里伏案写作。阁楼咫尺见方。他的居所简聘寒酸,夏天热腾腾,冬天寒风嗖嗖。他没有白天,没有...

关于名人坚韧不拔的意志的故事
是的,巴尔扎克,一生坎坷。幼年就缺乏母爱。家庭和母亲,对他冷漠无情,他好像是家庭里多余的人。巴尔扎克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曾忿忿地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母爱。”“我经历了人的命运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长大以后立志要从事清苦的文学创作。当一个“文坛国王”。从1819年夏天开始,整天在一...

关于名人坚韧不拔的意志的故事
是的,巴尔扎克,一生坎坷。幼年就缺乏母爱。家庭和母亲,对他冷漠无情,他好像是家庭里多余的人。巴尔扎克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曾忿忿地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母爱。”“我经历了人的命运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长大以后立志要从事清苦的文学创作。当一个“文坛国王”。从1819年夏天开始,整天在一...

有没有关于名人的故事?
巴尔扎克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曾忿忿地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母爱。”“我经历了人的命运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长大以后立志要从事清苦的文学创作。当一个“文坛国王”。从1819年夏天开始,整天在一间阁楼里伏案写作。阁楼咫尺见方。他的居所简聘寒酸,夏天热腾腾,冬天寒风嗖嗖。他没有白天,没有...

谁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较之于19世纪前期巴尔扎克、斯汤达与梅里美,莫泊桑的短篇已经摆脱了任何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更抛弃了传奇小说的一切手法。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1、在选材上,莫泊桑对特殊的、奇特的事件不感兴趣,他的短篇都以日常生活故事或图景为内容,摹写...

几百年前有一位作家用枪自杀~~~现在他的作品广传于世界各地~~他是谁...
幼年时的莫泊桑喜欢在苹果园里游玩,在草原观看打猎,喜欢和农民、渔夫、船夫、猎人在一起聊天、干活,这些经历使莫泊桑从小就熟悉了农村生活。从童年时代起,母亲就培养他写诗,到儿子成为著名作家时,她仍然是莫泊桑的文学顾问、批评者和助手,所以他的母亲是他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第一位老师。另一位为莫泊桑走上文学道路...

维扬区15365782796: 司汤达的文学地位和贡献
丰凡保泉: 司汤达(1783年-1842年)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并不长,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学上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包括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 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他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是《红与黑》(1830)和《巴马修道院》(1839).

维扬区15365782796: 有个著名的作家曾换过很多次工作,最后才发现自己在写作方面有天赋
丰凡保泉: 可能是司汤达吧. 司汤达(1783年-1842年)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并不长,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学上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包括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 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他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是《红与黑》(1830)和《巴马修道院》(1839). 确定是司汤达.这句名言是:一个具有天才的人——具有超人的性格,绝不遵循通常人的思想和途径.

维扬区15365782796: 《红与黑》是西班牙的什么?
丰凡保泉: 司汤达(1783~1842).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原名马里-亨利·贝尔(Marie-Henri Beyle),“司汤达”(又译斯丹达尔)是他的笔名.1783年1月23日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1842年3月23日逝世于巴黎.他的一生不到六十年,并且在文学上的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文化遗产,包括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 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被誉为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代表著作为《阿尔芒斯》、《红与黑》(1830年)、《巴马修道院》(1839年).[1]

维扬区15365782796: 有《红与黑》的简介吗?
丰凡保泉: 作者简介: 司汤达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并不长,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学上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

维扬区15365782796: 于连是那本书的主人公?作者是谁? -
丰凡保泉: 于连是《红与黑》的主人公,作者司汤达(1783—1842年) 《红与黑》主要讲述一个木匠的儿子于连·索黑尔的故事.于连个性倔强顽强,精通拉丁文,被委任为当地市长德·瑞那的家庭教师.他与市长夫人发生了恋情,事情败露后,他来到...

维扬区15365782796: 文学巨匠是什么概念司汤达是属于什么呢、
丰凡保泉: 文学巨匠是对在文学上有杰出成就的作家的赞称.世界上的作家很多,但是能够被称... 《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红与黑》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自...

维扬区15365782796: 红与黑 情节简要 -
丰凡保泉: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

维扬区15365782796: 五十字左右的读书笔记 -
丰凡保泉: 名著读书笔记==一千零一夜 读书笔记《一千零一夜》是世界各国人民熟知的阿拉伯经典文学作品.大型舞剧《一千零一夜》便向观众讲述了这部杰作充满梦幻的诞生过程,而关于这个过程的故事在全世界已经是妇孺皆知:古时候,萨桑王国的...

维扬区15365782796: 外国文学常识 -
丰凡保泉: 1、 古希腊讽喻故事集《伊索寓言》,相传为奴隶伊索所作. 2、 中世纪意大利伟大诗人但丁所写的《神曲》,原名《喜剧》,包括《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 3、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

维扬区15365782796: 红与黑 书 的梗概 (要含情节和人物)
丰凡保泉: 三国的红脸张飞,宋朝黑脸的包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