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顾东桥书(32.13-32.16)

作者&投稿:滑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发布时间:2021-04-30

原文

【32.13】

夫拔本塞源之论不明于天下,则天下之学圣人者,将日繁日难,斯人沦于禽兽夷狄,而犹自以为圣人之学。吾之说虽或暂明于一时,终将冻解于西而冰坚于东,雾释于前而云滃于后,呶呶焉危困以死,而卒无救于天下之分毫也已。

 【32.14】

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特其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大者以小,通者以塞,人各有心,至有视其父、子、兄、弟如仇雠者。圣人有忧之,是以推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以教天下,使之皆有以克其私、去其蔽,以复其心体之同然。其教之大端,则尧、舜、禹之相授受,所谓“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而其节目,则舜之命契,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者而已。唐、虞、三代之世,教者惟以此为教,而学者惟以此为学。当是之时,人无异见,家无异习,安此者谓之圣,勉此者谓之贤,而背此者,虽其启明如朱,亦谓之不肖。下至闾井田野,农、工、商、贾之贱,莫不皆有是学,而惟以成其德行为务。何者?无有闻见之杂,记诵之烦,辞章之靡滥,功利之驰逐,而但使孝其亲,弟其长,信其朋友,以复其心体之同然。是盖性分之所固有,而非有假于外者,则人亦孰不能之乎?

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迨夫举德而任,则使之终身居其职而不易。用之者,惟知同心一德,以共安天下之民,视才之称否,而不以崇卑为轻重,劳逸为美恶。效用者,亦惟知同心一德,以共安天下之民,苟当其能,则终身处于烦剧而不以为劳,安于卑琐而不以为贱。当是之时,天下之人熙熙皞皞,皆相视如一家之亲。其才质之下者,则安其农、工、商、贾之分,各勤其业,以相生相养,而无有乎希高慕外之心。其才能之异,若皋、夔、稷、契者,则出而各效其能。若一家之务,或营其衣食,或通其有无,或备其器用,集谋并力,以求遂其仰事俯育之愿,惟恐当其事者之或怠而重己之累也。故稷勤其稼,而不耻其不知教,视契之善教,即己之善教也;夔司其乐,而不耻于不明礼,视夷之通礼,即己之通礼也。盖其心学纯明,而有以全其万物一体之仁。故其精神流贯,志气通达,而无有乎人己之分、物我之间。譬之一人之身,目视、耳听、手持、足行,以济一身之用。目不耻其无聪,而耳之所涉,目必营焉。足不耻其无执,而手之所探,足必前焉。盖其元气充周,血脉条畅,是以痒疴呼吸,感触神应,有不言而喻之妙。此圣人之学所以至易至简,易知易从,学易能而才易成者,正以大端惟在复心体之同然,而知识技能非所与论也。

【32.15】

三代之衰,王道熄而霸术昌,孔孟既没,圣学晦而邪说横。教者不复以此为教,而学者不复以此为学。霸者之徒,窃取先王之近似者,假之于外,以内济其私己之欲,天下靡然而宗之,圣人之道遂以芜塞。相仿相效,日求所以富强之说、倾诈之谋、攻伐之计,一切欺天罔人。苟一时之得,以猎取声利之术,若管、商、苏、张之属者,至不可名数。既其久也,斗争劫夺,不胜其祸,斯人沦于禽兽夷狄,而霸术亦有所不能行矣。

世之儒者慨然悲伤,蒐猎先圣王之典章法制,而掇拾修补于煨烬之余,盖其为心,良亦欲以挽回先王之道。圣学既远,霸术之传,积渍已深,虽在贤知,皆不免于习染,其所以讲明修饰,以求宣畅光复于世者,仅足以增霸者之藩篱,而圣学之门墙,遂不复可睹。于是乎有训诂之学,而传之以为名;有记诵之学,而言之以为博;有词章之学,而侈之以为丽。若是者,纷纷籍籍,群起角立于天下,又不知其几家,万径千蹊,莫知所适。世之学者如入百戏之场,戏谑跳踉、骋奇斗巧、献笑争妍者,四面而竞出,前瞻后盼,应接不遑,而耳目眩瞀,精神恍惑,日夜遨游淹息其间,如病狂丧心之人,莫自知其家业之所归。时君世主亦皆昏迷颠倒于其说,而终身从事于无用之虚文,莫自知其所谓。间有觉其空疏谬妄,支离牵滞,而卓然自奋,欲以见诸行事之实者,极其所抵,亦不过为富强功利五霸之事业而止。

圣人之学日远日晦,而功利之习愈趋愈下。其间虽尝瞽惑于佛老,而佛老之说卒亦未能有以胜其功利之心。虽又尝折衷于群儒,而群儒之论终亦未能有以破其功利之见。盖至于今,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而习以成性也,几千年矣。相矜以知,相轧以势,相争以利,相高以技能,相取以声誉。其出而仕也,理钱谷者则欲兼夫兵刑,典礼乐者又欲与于铨轴,处郡县则思藩臬之高,居台谏则望宰执之要。故不能其事则不得以兼其官,不通其说则不可以要其誉。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是以皋、夔、稷、契所不能兼之事,而今之初学小生皆欲通其说,究其术。其称名僭号,未尝不曰“吾欲以共成天下之务”,而其诚心实意之所在,以为不如是,则无以济其私而满其欲也。

【32.16】

呜呼!以若是之积染,以若是之心志,而又讲之以若是之学术,宜其闻吾圣人之教,而视之以为赘疣枘凿,则其以良知为未足,而谓圣人之学为无所用,亦其势有所必至矣!呜呼!士生斯世,而尚何以求圣人之学乎?尚何以论圣人之学乎?士生斯世,而欲以为学者,不亦劳苦而繁难乎?不亦拘滞而险艰乎?呜呼,可悲也已!

所幸天理之在人心,终有所不可泯,而良知之明,万古一日,则其闻吾拔本塞源之论,必有恻然而悲,戚然而痛,愤然而起,沛然若决江河,而有所不可御者矣!非夫豪杰之士,无所待而兴起者,吾谁与望乎?

阳明心学课堂 第六课 拔本塞源

译文

       【32.13】

如果拔本塞源之论不能倡明于天下的话,那么,天下那些学习圣人的人,将会感到日益繁复,日益艰难。他们甚至沦为了禽兽夷狄,还自以为学的是圣人学问。我的学说也会,虽暂明于一时,但终将难续,就犹如西边的冰刚刚融解,东边又有坚冰出现;前边的云雾刚刚散去,后边又早已是云雾腾腾。即使我喋喋不休地讲说,不惜危困以死,可最终对于拯救天下也没有分毫的作用。

【32.14】

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圣人看待天下之人,没有内外远近之别。只要是有性命的,都如他的兄弟儿女一般,他没有不想去保全教养的,以遂其天地万物一体的心念。天下的人心,最初跟圣人也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后来被我私间隔、被物欲障蔽,于是由广大变得狭小,从通达变得阻塞。人各有心,甚至到了父子、兄弟反目成仇的地步。圣人对此深感忧虑,于是推广天地万物一体之仁来教化天下,让每个人都能克除私心,去除障蔽,得以恢复他们心体中相同的义理。圣人教化天下最主要的理念,就是尧、舜、禹相授受的心法:“道心惟微,惟精唯一,允执厥中”。教化的办法,就是舜命令契推行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大方面。唐尧、虞舜及夏、商、周的时代,教育者所教的唯有此,学习者所学的也唯有此,当时,人无异见,家无异俗,安而行之的人被称为圣人,勉力而为的被称为贤人,而与此违背的,即使像丹朱这样聪明的人,也都称之为不肖之徒。下至街巷田野之间,从事农、工、商、贾的底层百姓,莫不是以此为学,并且把成就自己的德行当作要务。这是为何呢?因为当时的教育,没有见闻之杂,记诵之繁、文辞之滥、功利之逐,只让他们孝顺父母,敬重兄长,忠信待友,以恢复他们心体中相同的义理。而这些都是人的本性中所固有的,并非要借力于外,因而有谁做不到呢?

学校教育,就是为了成就人的德行。人的才能各不相同,有人擅长礼乐制度,有人擅长行政教化,有人擅长水利种植,需要依据他们所成就的德行,让他们在学校中进一步提升各自的才能。待到依照德行推举任职,就让他在这个职位上终身不变。作为领导者,只知道同心同德,让百姓安居乐业,只关注才能是否相称,而不以身份的高低来分轻重,不以工作的劳逸来分好坏。作为被任用的人,也只知同心同德,让百姓安居乐业,如果自己的才能足以胜任,则终身承担繁重的工作,也不觉得辛劳,安于从事卑琐的工作,也不自以为卑贱。在那个时代,全天下的人高高兴兴、和和美美,相互之间亲如一家。那些才能偏下的人,就安于农、工、商、贾等事,勤奋工作,彼此互通有无,相生相养,而没有希高慕大的非分之想。而像皋、夔、稷、契一样才能优异的人,就出来当官任职,各效其能。国事犹如家事,或是谋其衣食,或是互通有无,或是制造器物。众人齐心协力,以遂“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的心愿。当事者深恐有所怠慢,因而特别重视自己的职责。所以后稷辛勤地教民耕种,并不因为自己不懂教化而感到羞耻,他把契擅长教化视同自己擅长教化;夔主掌音乐,并不因为自己不明礼仪而感到羞耻,他把伯夷通晓礼仪视同自己通晓礼仪。他们的内心纯粹光明,能够彻底地达到天下万物为一体之仁,因此,他们的精神流贯,志气通达,没有人我之分,物我之隔。这好比人的身体一般,目视、耳听、手持、足行这些功能,都是满足这个身体的需要。眼睛不会耻于没有听力,耳朵要听声音,眼睛也一定会去看;脚不会耻于不能持物,手要取物,脚也一定会向前。由于人身之中,元气充盈周流,血脉条达畅通,身体的痛痒呼吸,人都能精细感受,并且反应神速,真有不言而喻的妙处。圣人的学问之所以至易至简,易知易从,容易学会,容易成就,主要在于恢复心体中相同的义理,而知识技能方面的事情并非需要论述。

【32.15】

自夏、商、周三代之后,王道渐渐衰微而霸术开始盛行。孔子、孟子离世之后,圣学不明而邪说横行。教者不以圣学为教,学者不以圣学为学。玩弄霸术之徒,窃取某些与先王之道近似的东西,借助外在的技能以满足内在的私欲,天下之人竟然还趋之若鹜,一心推崇,圣人之道随之荒芜阻塞。天下之人,竞相仿效,日日热衷于富国强兵的技巧、相互倾诈的阴谋、攻城伐国的计策,追逐一切欺天罔人、求一时之得以猎取声名利禄之术,比如管仲、商鞅、苏秦、张仪这类人,多到难以数计。长此以往,相互争斗劫掠,祸乱无穷,人沦为禽兽夷狄,最终连霸术也都行不通了。

世上的儒者慨然悲伤,他们搜寻过去圣王的典章制度,在焚书的灰烬中拾掇修补,他们的用心,的确是想挽回先王之道。但是,圣学已远,霸术的流行,又已深入人心,即便是贤人智者,也难免受其影响,他们希望对圣学讲明修饰,以求弘扬光大,但其结果只是加固了霸者的藩篱,圣学的门墙难以得见。于是有了训诂之学,人们传讲它以获取名声;有了记诵之学,人们谈论它以显示博学;有了辞章之学,人们铺排夸张以求文辞华丽。诸如此类,沸沸扬扬,蜂拥而起,对峙天下,不知到底有多少家,就像万径千蹊,让人无所适从。世上的学者,如同进入了杂耍乐舞的表演场,各种嬉戏跳跃、争奇斗巧、逞美献媚的人,从四面八方竞相出现,让人前瞻后看,应接不暇,以至于头晕目眩,精神恍惚,日夜沉溺其中,就像病狂丧心之人,不知道自己的家业在何处。当时的君主也同样沉迷颠倒在这些学说当中,终身从事于无用之虚文,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讲什么。偶尔有人能发现那些学问空洞错谬,支离拘泥,虽然他们想卓然奋起,将学问落到实践之中,但是他们最终能抵达的,也不过是像春秋五霸一样,成就富强功利的霸业而已。

圣人之学日益不明,功利之习日益深重。其间,虽然也曾推崇过佛老之说,但佛家、道家的学说最终也没能战胜世人的功利之心。又有人曾经把群儒的思想折中取正,但群儒的思想最终也没能破除人们的功利之见。到了当今的时代,功利的流毒,已经浸透人的心髓,几千年来,已经积习成性。当今之人,在知识上互相夸耀、在权势上互相倾轧、在利益上互相争夺、在技能上互争高下、在声誉上互相夺取。那些为官的人,管钱粮的还想管军队和刑法;管礼乐的还想插手官吏的选拔。身为郡县长官,却期盼着省级的人事、财政和司法的高位;身为御史、谏议大夫,却眼望着宰相这一要职。所以,不用力做这样的事,就不能身兼负责此事的官职;不通晓这方面的知识,就不能谋求这方面的声誉。于是乎,记诵之广,正好用来长其傲;知识之多,正好方便行其恶;闻见之博,正好有助肆其辩;辞章之富,正好用来饰其伪。因此,皋、夔、稷、契不能身兼的事情,而今初学小生都想通其学、究其术。他们的名义和旗号,都是在讲“我想要以此来完成天下人共同的事业”,但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却是:如果不知道这些,就无法谋求私利,满足私欲。

【32.16】

呜呼!他们以如此的积习,以如此的心志,而又讲求如此的学术,无怪乎听到圣人之教,会视之为多余无用的东西,与之格格不入。因而,他们认为良知不足以穷尽天下之理,认为圣人之学是无用的学问,他们有这样的看法也是必然了。呜呼!士子生于这个时代,如何能求圣人之学?如何能论圣人之学?士子生在这个时代,想要修习圣学,不也太过劳苦繁难、太过局限艰险了吗?呜呼,真是可悲啊!

所幸的是,人心之中的天理,最终也不会泯灭,良知的光明,照彻万古犹如一日。听了我拔本塞源的主张,定会有人在心中恻然而悲,戚然而痛,于是愤然而起,激昂慷慨,犹如决堤的洪水,滚滚而泻,势不可挡!若非有豪杰之士,无所待而兴起,我又能寄望于谁呢?

学员心得

贾同学:

今天预习课文,认识到一个大大的“伪”字。表面上看起来在学习圣贤思想,其实起心动念上是为了满足贪名贪利的私欲。所以观照起心动念太重要了。体会到老师在前两次课里讲的“起心动念才是行”。刚学了一点点就开始批评别人、看不上别人、总想要说服别人,则自以为在学圣学,其实已经落于禽兽了。

 

崔同学:

1、深悟:心学的内容是昭示士人、能人、君子、贤人、圣人都可学而至,反之,亦然。

2、笃行:很惭愧,学了这么长时间,每天早上睁眼起来到打卡交作业短短几个小时,竟然极少同时做到从起心动念上“不讲一句善意谎言、不说一句抱怨的话”。

 

陶同学:

深悟:心学是说,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每个心要克其私、去其蔽。无论从事什么事,处于何种位置,都要同心一德,以共安天下之民。人生短短几十年,就要实现自己价值,奉献人生。笃行:儿子问我,家里对他有什么期望。我说,要大我,以天下为公,顺便考虑家和家族。

叶同学:

我们常说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这话现在多被用来安慰不被赏识的人,但今天的学习让我有了不同的看法,所谓各司其职尽心尽善,人会有目的地培养自己的技能、思想、心态,而这目的毫无疑问是围绕着更大的功利,而金子是不会选择这些的,如果连当前的职责都不能胜任,那么繁多的技能与思想只会愈发的让人迷失。

廖同学:

深悟:圣学不传久矣!富贵达利之心浸染日久致生命颠倒!幸遇圣学,从今往后以圣人心为心,私欲日除,天理日明!笃行:理出了真心诚意为患者们好的八个要点并以当下的知见与能力打了分,清晰了自己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华坪县19393303024: 王守仁《答顾东桥书(节选)》文言文翻译 -
雷栋云迪:[答案] 【原文】 三代之衰,王道熄而霸术昌.孔孟既没,圣学晦而邪说横,教者不 复以此为教,而学者不复以此为学.霸者之徒,窃取先王之近似者,假 之于外以内济其私已之欲,天下靡然而宗之,圣人之道遂以芜塞.相仿 相效,日求所以富强之说,倾诈之...

华坪县19393303024: 王阳明,知行合一本意 -
雷栋云迪: “知”是认知、观点、想法.“行”是实施、行动.用今天的哲学术语即“理论”和“实践”.王阳明则认为“知”与“行”不应该有所区别,也不能分割为二.他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真知即所以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这里王阳明强调的是“真知”必须以“行”来体现,不行不足以谓之真知.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王阳明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举了不少例子,比如说:“食味之美恶必待入口而后知”,“路岐之险夷必待身亲履历而后知.”(《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从求知这个角度言之,要想获得真知,也必须在实践中实习.

华坪县19393303024: 王阳明的名著 ? -
雷栋云迪: 王阳明(王守仁)的著作有哲学著作《答顾东桥书》、《传习录》、《答友人问》、《大学问》、《语录》;诗歌有《立春》、《观傀儡次韵》、《舟山除夕》;散文有《瘗旅文》、《与毛宪副》;散曲《归隐》;作品集有《王文成公全书》亦称《阳明全集》等 .

华坪县19393303024: 《答顾东桥书》和《明儒学案》分别是谁写的? -
雷栋云迪: 分别是王明阳和 黄宗羲

华坪县19393303024: 《二程遗书》与《答顾东桥书》的本质是否根本对立 -
雷栋云迪: 否二者同属理学,都是新儒学,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本质上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 这可是标准答案噢

华坪县19393303024: 王阳明《与顾东桥书》又叫什么什么什么论来着 -
雷栋云迪: 应该是:王阳明:答顾东桥书(拔本塞源论)请参考!

华坪县19393303024: 实践出真知古诗,谚语,歇后语集锦 -
雷栋云迪: 关于“实践出真知”的古诗文、谚语、歇后语古诗:1、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宋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3、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读书患不多,思义患...

华坪县19393303024: 在标准状况下,1L水溶解了一定体积的NH3,所得溶液密度为0.91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17. -
雷栋云迪: 根据c=1000ρω/M ω=cM/1000ρ=17.2*17/(1000*0.91)=32.13% 一升水溶解氨的质量为1000*32.14/(100-32.13)=474.18克 在标况下溶解氨的体积为474.18*22.4/17=624.8升

华坪县19393303024: 知行合一怎么样啊,我前几天买了一本,现在还没看呢? -
雷栋云迪: 综合来说,这本书真的是难得的一本好书,内容不但全面,而且很容易看懂,更重要的是看了了还能自我掌握风水学、易经学、起名学等知识.一些基本的风水自己都可以掌握的.对生意和事业甚至是婚姻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以前也不太相信这方面,觉得纯粹是迷信,看了这本书后,我坚信这都是有根据的,并不是胡乱编纂的.命理知识真的很重要.我以前事业总是不是,通过这本书,稍微做了一些调整,从去年的现在一直都很顺,真的希望更多的人知道这本书,了解这本书,掌握这本书的精髓,在这本书的帮助下实现自身的报复,还有,真的很感谢真本书的作者伊能全大师,写了这样一本好书给我们.既然你买了,就转紧看看吧,肯定会有不少帮助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