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三十六计:围魏救赵

作者&投稿:陈没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三国三十六计:胜战第二计 围魏救赵

总诀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大意是说:进攻集中的敌人,不如分而敌之。攻打士气旺盛的敌人,不如等敌人气势转弱的时候再攻打。古人云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 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对待不同的敌手,要有巧妙的应对办法,正面交锋不一定是最佳选择,击其软肋,攻其必救,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敌人重兵围困我方的时候,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根本受挫,不得不救,则围困可以自解。

经典战例:

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中山,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之际伺机将中山占领。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打算夺回中山,但是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如直接攻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于是,魏惠王派庞涓率领大军,进攻赵国都城邯郸。

赵王大惊,求救于齐 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令田忌为大将,以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与庞涓决战。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直接进攻魏国,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田忌依计而行,果然魏军听到齐国进攻魏国,便离开邯郸,回救魏国。半路上陷入孙膑的伏击,魏部卒长途跋涉,疲惫不堪,一战便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军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 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三国战例:

东吴袭荆州救樊城

却说关公擒了于禁,斩了庞德,威名大震,华夏皆惊。探马报到许都,曹操大惊,聚文武商议曰:“某素知云长智勇盖世,今据荆襄,如虎生翼。于禁被擒,庞德被斩,魏兵挫锐;倘彼率兵直至许都,如之奈何?孤欲迁都以避之。”司马懿谏曰:“不可。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战之故;于国家大计,本无所损。今孙、刘失好,云长得志,孙权必不喜;大王可遣使去东吴陈说利害,令孙权暗暗起兵蹑云长之后,许事平之日,割江南之地以封孙权,则樊城之危自解矣。”

这便是司马懿献的“围魏救赵”之计。当初关羽围住樊城,连日攻打,曹仁危在旦夕。曹操派魏军五虎上将之一的于禁率庞德前往救援,想不到关云长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军威大振。曹操迫不得已打算迁都,这时候,司马懿看到了关羽的弱点,关羽提兵北上,后方空虚。之所以能够倾巢出动,全赖于孙刘联盟。曹军并没有能力绕过关羽袭击荆州,但是,如果说动孙权乘虚袭击荆州,则可迫使关羽放弃樊城,回救荆州。如此,则樊城之围自可消解。

司马懿此计之所以成功,是看中了孙权与刘备之间的最大问题。就是刘备借荆州不还,孙权始终也没有放弃获得荆州的打算。再加上关羽傲慢,得罪了江东一干英雄,江东谋士对关羽本就有敌忾之心,得此千载难逢之机,岂能轻易放过。其实,关羽对此也是早有防备,虽然全力进攻樊城,但是在荆州也做了大量的安排。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荆州还是被东吴夺了。

公跌足叹曰:“吾中奸贼之谋矣!有何面目见兄长耶!”管粮都督赵累曰:“今事急矣,可一面差人往成都求救,一面从旱路去取荆州。”关公依言,差马良、伊籍赍文三道,星夜赴成都求救;一面引兵来取荆州,自领前队先行,留廖化、关平断后,樊城之围遂解。

姜维大战牛头山,麴山解围。

维问夏侯霸曰:“羌兵未到,魏兵围困麴山甚急,将军有何高见?”霸曰:“若等羌兵到,麴山二城皆陷矣。吾料雍州兵,必尽来麴山攻打,雍州城定然空虚。将军可引兵径往牛头山,抄在雍州之后,郭淮、陈泰必回救雍州,则麴山之围自解矣。”维大喜曰:“此计最善!”于是姜维引兵望牛头山而去。

虽然陈泰识破了夏侯霸的围魏救赵之计,将计就计,去断了姜维的粮道。但是,麴山解围的目的确实达到了,也就是说,一旦你攻敌之必救,敌人必然会上钩。

此外,三国演义当中围魏救赵之计也有不成功的。

官渡之战,曹操乌巢劫粮。

“却说袁绍在帐中,闻报正北上火光满天,知是乌巢有失,急出帐召文武各官,商议遣兵往救。张郃曰:“某与高览同往救之。”郭图曰:“不可。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既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郭图此计虽好,却瞒不过他的对手。曹操派人星夜前去劫人粮草,自己的大寨岂能任人突袭。实际上,曹操已经估计到袁绍或许会反戈一击,已经安排好埋伏计就等着袁绍来钻了。

辽曰:“亦须防袁绍乘虚来袭。”操笑曰:“吾已筹之熟矣。”便教荀攸、贾诩、曹洪同许攸守大寨,夏侯惇、夏侯渊领一军伏于左,曹仁、李典领一军伏于右,以备不虞。袁绍派去劫营的张邰、高览部队中了曹操埋伏,大败而回,后因为兵败怕治罪,二人倒戈投降了曹操。

郭图之计失败就失败在对整个战局考虑不周,对军势认识不清。曹操的大寨并不是十分紧要的战略重地,如果曹操倾巢出动,去乌巢劫粮,袁兵劫一个空寨又有多大意义?一旦曹操率得胜之兵反劫袁营,恐怕袁绍的损失更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曹操能够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就是能够考虑得比袁绍多一点。

围魏救赵是三国时期蜀汉战略家诸葛亮提出的一种策略。简单地说,就是用进攻的手段来迫使强敌撤军,从而保护自己的盟友。具体来说,这种策略就是在面对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攻打敌人,使敌人分兵防守,从而解除对盟友的压力。比如蜀汉攻打曹魏的西南地区,就迫使曹魏调兵保守边境,这样就减轻了蜀汉在东部战线的压力。该策略有时被称为“以攻为守”,其实质是在敌人领土内展开主动攻击,让敌人不得不分兵防御,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盟友的目的。这种策略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谋略,同时需要对敌人国情、战略等方面有足够的了解。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这样用围攻魏都的计策解救了赵国之围。后指围攻来犯敌人的后方据点,迫使敌人撤兵的策略。太平天国运动中,忠王李秀成用“围魏救赵”的计策,带兵突围去攻打清军屯粮之地的杭州,从而解除了清军数十万大军围困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的困境。“围魏救赵”成功的关键是针对纷乱的战局,把握整个局势,看准敌人的“软...

围魏救赵属于三十六计的什么计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1.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中的第二计。2.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3. 这句话的含义是,攻打力量集中的强敌不如先分散他们的力量,再各个击破;正面攻击敌人不如等待敌人露出弱点,再从侧面进攻。4. 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战国时期,魏国...

兵家智慧 |《三十六计》第2计:围魏救赵(建议收藏)
总说:“六六三十六”,这几个字蕴藏着客观规律和兵法谋略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是兵法谋略的依据,而兵法谋略中包含着必然的客观规律。阴阳和谐,相反相成,谋略之术即在其中。谋略不可能依据人的主观愿望,凭空设计出来,因为这样不符合客观规律,后果就是在实践中必然招致失败。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

三十六计第二计之围魏救赵
“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的典故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庞涓果然中计,撤军回救大梁,途中遭到齐军的伏击。这个成语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回的战术。【典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用法】作...

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

正解36计 | 围魏救赵
文|裴中和 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我们先从《围魏救赵》原文内容和按语说起:内容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按语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围魏救赵”是妇孺皆知的故事,我们 学习《三十六计》切忌从字词表面望...

三十六计中围国救赵 借刀杀人 以逸待劳 和相关人物
此种战略后来常为兵家所采用,称为“围魏救赵”法。相关人物:田忌、孙膑 三十六计第三计 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战例:1、三国时诸葛亮献计刘备,联络孙权,用吴国兵力在赤壁大破曹兵,此乃赤壁之战。2、蜀将关羽围困魏地樊城、襄阳,曹操惊慌,想...

三国演义三十六计分别是什么
《三国演义》三十六计分别是: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姑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

敖汉旗13738588831: 36计中围魏救赵是什么意思 -
阚狄赛福: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出自《史记》 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

敖汉旗13738588831: 围魏救赵
阚狄赛福: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出自《史记》 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

敖汉旗13738588831: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的含义什么? -
阚狄赛福:[答案] 【成语】围魏救赵围魏救赵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示例:倘用~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

敖汉旗13738588831: 围魏救赵是什么意?围魏救赵是什么意思
阚狄赛福: 赵、魏:指战国时期的两个诸侯国;原指战国时期齐国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 [2] 一,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

敖汉旗13738588831: 围魏救赵是36计中的第几计 -
阚狄赛福:[答案] 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 三十六计第一计 瞒天过海 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 三十六计第三计 借刀杀人 三十六计第四计 以逸待劳 三十六计第五计 趁火打劫 三十六计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三十六计第七计 无中...

敖汉旗13738588831: 围魏救赵的意思 -
阚狄赛福:[答案]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出自《史记》 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

敖汉旗13738588831: 围魏救赵的意思 -
阚狄赛福: 围魏救赵,三十六计中之一,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敖汉旗13738588831: 围魏救赵意思讲解 -
阚狄赛福: 围魏救赵是说齐国孙膑为了救援赵国而突袭攻打赵国的魏国都城大梁,迫使主将庞涓放弃攻赵的事.此计策为“三十六计”第二计,指采用间接防守的方式,迂回进攻,以达到防守的目的.

敖汉旗13738588831: 第02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怎么解释 -
阚狄赛福:[答案] 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围魏救赵',讲的是:“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意思是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

敖汉旗13738588831: 围魏救赵中孙膑的计策巧妙在哪里 -
阚狄赛福:[答案]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