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读「论语」11.22:冉求有三思之虞,子路有兼人之进

作者&投稿:萧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

子路问:“听到(有可行仁之事)就去做吗?”孔子说:“有像父兄一样的人在,(应先与他们做好谋划),哪能听到就去做?”

冉有问:“听到(有可行仁之事)就去做吗?”孔子说:“听到就该去做。”

公西华说:“子路问:‘听到就去做吗?’您说:‘先要做好谋划’;冉有也问:‘听到就去做吗?’而您却说:‘听到就该去做。’我都糊涂了。请问其中的缘由。”

孔子说:“冉有(谋虑周详),行动迟缓,所以让他尽快行动;子路行动果决,(但缺少谋划),所以要他谋定而后动。”

【注释】

“子路”,仲由的“字”,与后面的“由”系同一人。孔子弟子,小孔子九岁。为人刚直,好勇力。

“闻”,指听到有可行仁之事。

“斯”,连词,意为则、就,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

“诸”,此处是“之乎”的合音。“之”即所闻之事。

“父兄”,此处应是指如父兄者,而非真指子路的父兄。

“冉有”,即冉求,字“子有”,故亦称“冉有”。与后面的“求”系同一人。孔子弟子,小孔子二十九岁。极富才干,长于政事。

“公西华”,即公西赤,字“子华”,故亦称“公西华”。与后面的“赤”系同一人。孔子弟子,小孔子四十二岁。长于祭祀、宾客之礼,善交际。

“惑”,糊涂,迷惑不解。

“敢”,“不敢”的简称。谦辞,表示冒昧的意思。如,敢问、敢请等。

“退”,与后面的“进”字义相对。“退”在本章有两处,前者作形容词,指行动迟缓;后者作动词,指迟缓行动。通常是解作“退缩”,但冉有位列孔门四科的“政事科”榜首,长于政事,又曾为季氏家宰,更帅鲁军左师成功抵御了齐军的入侵,这种人不太可能会退缩,倒很可能会因谋事过密而行动迟缓,故不从“退缩”之解。

“进”,立即或迅速行动。

“兼人”,此处应是指“兼人之进”,意即行动力过人,极为果决。“兼”,加倍、超越、胜过。通常是解作“兼人之勇”,即勇力过人。但“勇”是儒家三达德之一,勇力过人本身是优点而非弊端,勇而无智、勇而无仁才是弊端。故不从过勇之解。

【评析】

儒家以行仁为务。因此“闻斯行诸”的所闻之事,应当就是宰予所谓的“井有仁焉”之类的可行仁之事。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却给出了不同的答复:冉有应当尽快行动,而子路则应谋定而后动。这让旁观的公西华颇感迷惑,便向孔子请教其中缘由。

原来,冉有临事谨慎,谋虑周详,这使他看起来总是有些行动迟缓。孔子并不担心冉有会行事莽撞,却有些担心他优柔寡断。“故进之”,让他见义勇为,尽快行动。这与“季文子三思而后行”,但孔子却说“再,斯可矣”是同样的道理。所谓“再,斯可矣”,就是一思合“中”,所行须合正道;再思合“庸”,方法可行且行之有效,这就可以当机立断了,没必要瞻前顾后、犹豫再三。

子路的性格与冉有则刚好相反。《论语》说“子路无宿诺”,可见子路是个行动果决的急性子。行动果决本是好事,但却要谋定而后动,否则就成了莽撞,反而有害无益。子路曾问孔子:“子行三军,则谁与?”子路自矜勇力,满以为孔子必愿与自己同领三军。但孔子却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所谓“暴虎冯河”,即徒手搏虎、徒步过河。孔子不愿与彼等徒逞匹夫之勇的人同领三军,而只会跟那些遇事慎重且多谋善断者共事。正因为子路有勇无谋,所以孔子才让子路遇事先不要急着行动,而要慎重其事,多与“父兄”商量,做好谋划。也就是要“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这里的“父兄”应当只是比喻,而非真指子路的父兄。因为子路长公西华三十三岁,公西华拜师孔子时,子路的年纪起码已有五十上下。到本章故事发生时,很难说子路的父兄是否仍然健在。而且即便其父兄健在,也不太可能一直在子路身边,至少在子路随孔子周游列国时是如此。况且子路家贫,其父兄多半是未学之人,怕是也难以与子路出谋划策。故本章的“父兄”当指任何与子路有如“父兄”之人。比如,孔子与子路名为师徒而情若兄弟,子路的师兄弟们也与子路有同门之谊,他们都可以视作是子路的“父兄”,都是子路可与之谋划的人。

同样是听闻“井有仁焉”,因冉有“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故多半“可逝也,不可陷也”(参见《善读「论语」6.26》);而子路“暴虎冯河,死而无悔”,故多半会“从之”而“陷”。孔子因此担心子路会“不得其死”,而结果恰恰不幸如此。在孔子去世的前一年,卫国发生政变。当时身在卫国的子路不听同门师弟子羔的劝阻,执意孤身去向政变者问罪,终致无谓惨死。

冉有“退”,故孔子“进之”;子路有“兼人”之“进”,故孔子“退之”。孔子之善于因材施教,本章便是一例。


笃圣闵子(一)
可就是这样一位举足轻重的孔门一期弟子,连孔子都不敢直呼其名的闵子骞,在《论语》20篇492章中,仅出现了5章,并且还有一章是总说孔门最出色的十位弟子的,单独说闵子骞的仅有3章。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闵子骞的记载:“闵损,字子骞。少孔子十五岁。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於其...

《论语》学而第一(翻译及全文)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全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帮助的人:11.2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四年级下册论语第28章
8﹒1【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译文】孔子说:“恭敬而无礼则徒劳,谨慎而无礼则胆怯,勇猛而无礼则闯祸,直率而无礼则尖刻。如果领导能真心爱护亲属,则百姓就会崇尚仁爱;如果领导能真心爱护故旧,...

凉州词的翻译。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11.2万人已学space01:04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西安的景点有哪些
它的东边是一条长11.2米,宽3.7的斜坡门道,与门道相对应的为一车马房,车马房两侧各有一东西向厢房,即南厢房与北厢房。共出土陶俑64件。这些陶俑的编组...究其原因,一说表示武则天“功高德大”取论语中“民无得而名焉”之意;一说表示武则天雍容大度,立此碑,让后人去对自己评说;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此碑乃...

论语·先进篇的作品原文
11.2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11.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11.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11.5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11.6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11.7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

论语第十一则原文
【先进第十一】11.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11.2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11.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11.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11....

凉州词王之涣的翻译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11.2万人已学space01:04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阳谷县17395177843: 论语翻译:“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
陟吕莫比: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夫子您的学说,而是我的能力不够,达不到那个高度和要求啊.孔子说:能力不够的人是半途而废.而你是现在还没有开始走路.画:划界,划断,指给自己划定一个界限,不肯前进.

阳谷县17395177843: 《季氏将伐颛臾》的原文和译文 -
陟吕莫比: 【原文】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

阳谷县17395177843: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啥意思? -
陟吕莫比: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自《论语·季氏篇》,意思是: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均匀,不担心人民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阳谷县17395177843: 季氏将伐颛臾 -
陟吕莫比: 选自《论语》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

阳谷县17395177843: 翻译《论语》中的季氏将伐颛臾的第三段 -
陟吕莫比: 【译文】 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颇臾.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颇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

阳谷县17395177843: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
陟吕莫比: 子华使於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华:...

阳谷县17395177843: 论语选读 沂水春风 孔子对冉求志向的评价 存在疑问 -
陟吕莫比: 你理解的没错.其实很多古文你都不知所云,包括这篇文章,孔子明明主张儒治天下,听见后边“点”说的又觉得不错,说他同意, 古时候的东西其实是很落后的,那时候读书再多的人也没有现在随便一个教授读书多,现在是什么年代,信息化的年代,各种知识那么丰富,是那时候的“贤者”根本不能接触到的,所以不用把他们想的那么厉害,其实也很渣

阳谷县17395177843: 有关季氏将伐颛臾的文章理解 -
陟吕莫比: 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冉有、子路两人拜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颛臾,先王曾经任命他(的国君)主管祭祀蒙山,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

阳谷县17395177843: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问题.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 -
陟吕莫比: 小题1:《论语》中孔子的教育实践主要是:因材施教.冉求人谦虚,缺乏闯劲,遇到事情,孔子便鼓励他去做;子路遇事总喜欢抢在别人前面,遇到事情,孔子让他征求父母和兄长的意见后再去做.他能按照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兴趣、爱好...

阳谷县17395177843: 论语中的句子求论语中一个学生问孔子子路和冉有怎样 -
陟吕莫比: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