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细雨中呼喊》-余华

作者&投稿:贝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刚刚吞没了一个生命的河流却显得若无其事。我是在那个时候知道河流也是有生命的,它吞没了我的弟弟,是因为它需要别的生命来补充自己的生命。在远处哭喊的女人和悲痛的男人,同样也需要别的生命来补充自己的生命。他们从菜地里割下欢欣成长的蔬菜,或者将一头猪宰杀。吞食了另外生命的人,也会像此刻的河水一样若无其事。

这一段很有哲学的味道,当河流吞噬人的生命之后,丝毫没有变化。和人类无意中踩死一只奋力攀爬的虫子又有什么不同。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

天若有情天亦老,无情是不是就无生老病死了?但人之所以为人就是有感情,但想长久又只能走向理性,类似于无情。情深不寿,这确实很矛盾却是真实的一生的课题。

又是一个平衡的问题,当我们不关心一个人的时候,那么这个人几乎是没办法伤害到我们的。但一但用情了,反而容易受伤害。如何能真挚热烈的对待自己的亲朋好友,而当受到来自亲密人的伤害时,又能看开,不至于受伤。这是一门艺术,也可以说是智慧。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这一句写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余华在用三十岁的智慧解析自己的童年。只有回到孤单中才能热烈的生活,看似不通的逻辑却是真实,这也许就是道德经里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其实在细雨中呼喊,很适合家里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看。青春期的欲望涌动,心思翻涌,很真实,父母都是从青春期而来,但大部分人都没有作家这种细腻的敏感的记录、感受能力。大部分走过既忘,或者三四十岁的人被生活折磨的无暇反思。

这时候去看作家的记录,无疑是一种帮助自己了解真实青春期的儿女感受更能找到对策。不了解就没法解决问题。

总之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是的,这个世界有时候就是欺软怕硬的。

年轻时生机勃勃的孙有元,经历了我祖母三十多年掠夺以后,到晚年成为了一个胆小怕事唯唯诺诺的老人。然而当他体力逐渐丧失的同时,内心的力气却成长了起来。风烛残年的孙有元,再度显示了他年轻时的聪明才智。

余华写祖父的状态也很绝,从他对祖父的描写,我甚至看到了七十耳顺,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不得不低头,尤其是自己的儿子也是粗暴简单,他脸上时刻所呈现的微笑就是他内心强大的写照。

他什么都知道,忍气吞声,才是明智的。而这忍气吞声却是他的主动选择,并不像年轻时候的忍气吞声。一个人老到一定的程度,身体弱了,精神只能强大起来。这也是很玄。

她站在生与死的界线上,同时被两者抛弃。

我觉得的被两者厌弃更好。一个独居的老人,被生与死的人都拒之门外。这篇不长的小说,写出了青春期的情欲涌动,孩童时期的天真无忧,一往无前。中年人的重压与荒唐,老年人的孤独。短小却浓缩。

任何孩子都不会把自己的以后想得糟糕起来,现实还没有这么训练他们。

是啊,孩童时期没有悲观,一直觉得明天会更好,因为还没有被生活训练。

成年人的权威,使孩子之间的美好友情顷刻完蛋。

何止是成年人的权威让孩子友情崩溃,权威也会让成年人的人性泯灭殆尽。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人在强压权威面前良知通常会落败。这也是为什么nacui主义可以存在的原因。

我毕竟太年幼了,意志只有在吃饱穿暖时,才会在我这里坚强无比。一旦饿得头晕眼花,也就难以抵挡食物的诱惑了。事实上我过去和现在,都不是那种愿为信念去死的人,我是那样崇拜生命在我体内流淌的声音。除了生命本身,我再也找不出活下去的另外理由了。

生命、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年幼的孩子才是懂人生真理的人。


读书笔记|《在细雨中呼喊》具有普世价值
《在细雨中呼喊》以孙光林的第一人称来叙述,孙光林敏感而孤独,他千方百计试图去理解自己不正常的童年生活。小说是各种风格和类型的拼接,里面 既有田园牧歌式的片断,也有电影场景式的大段描写 (一个少年拿把菜刀,威胁说要杀死作为人质的女朋友);既包含了黯淡的 哲学思考 (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土地...

读《在细雨中呼喊》有感
  《在细雨中呼喊》的作者是余华,他因此书获得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第一章讲述的是主人公孙光林回忆自己的父亲与兄弟在老家南门时的生活,后来三兄弟自相残杀。儿时的三兄弟同时爱上冯玉青,而她却爱上别人,被抛弃后与他人私奔;弟弟救落水儿童牺牲,父亲渴望获得表彰。第二章主要...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看天才余华写死法
2019年1月3日,星期四,阴(8-9℃)在《在细雨中呼喊》一共写到了爷爷、弟弟、王立强、苏宇、父亲、母亲等十几个人的死,每个人的死法都各不相同,余华借每个人的死对他们再一次做了总结。比如无赖父亲最终死在粪坑里,母亲临死前终于把内心的愤怒发泄完毕,而苏宇则死在那个表面看起来和气一团,...

读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
于是我找到了生与死之间的不同,活着的人是无法看清太阳的,只有临死之人的眼睛才能穿越光芒,看清太阳。[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第一次读余华的《活着》心情非常的沉重,为书中的人物一个个悲惨的结局哭泣,这次读《在细雨中呼喊》心情是起伏不定,时而叹息,时而大快人心,时而引人深思 本书以孙光...

《在细雨中呼喊》: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在《在细雨中呼唤》这部小说中,余华通过讲述一个江南少年的成长故事,展现出了底层人民的命运和人类普遍的生存状况。故事以一个细雨飘扬的夜晚开始,叙述者孙光林在睡梦中听到一个女人嘶哑的呼喊声,但没有得到一丝回应,这使他回想起童年时的孤独、恐惧与忧伤。小说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孙光林从被父母...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青春的凋零(2)
接上一篇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青春的凋零(1)关于冯玉清的出现,是在第四章节的婚礼里面。原本,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冯玉青,是村里大大小小青年心中的白月光,哥哥孙光平爱慕的对象,而我也不例外。孙光林静坐在池塘边的那些岁月,对冯玉青提着水桶,在井边弯腰低头打水的那一幕特别深刻。掉落到胸前的...

在细雨中呼喊内容梗概
余华以独特的小说视角,从诗与散文的交汇处,为我们描绘了一段生命的历史旅程。他的三部曲——《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犹如一部人类共有的生活编年史,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和生活琐事,展现了从童年到老年的生命阶段,让人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作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杰出之...

介绍一下余华的作品《在细雨中呼喊》。
《在细雨中呼喊》是一本关于记忆的书,是余华发表于1991年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的结构来自于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已知时间的感受,也就是记忆中的时间。这本书试图表达人们在面对过去时,比面对未来更有信心。在这部作品中作家对命运进行了深刻的解读,独特的阐释,对人性进行了无情的剖析和批判,...

《在细雨中呼喊》余华
也不过是装饰而已。”“生者将死者埋葬以后,死者便永远躺在那里,而生者继续走动。这真实的场景是时间给予依然浪迹在现实里的人的暗示。”“于是我找到了生与死之间的不同,活着的人是无法看清太阳的,只有临死之人的眼睛才能传越光芒看清太阳。”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  希望你喜欢 ...

余华最好三部作品
余华最好三部作品是《在细雨中呼喊》、《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一、《在细雨中呼喊》本书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历程。作品的结构来自于对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记忆中的时间的感受,叙述者天马行空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时间维度里自由穿行,将忆记的碎片穿插、结集、拼嵌...

海沧区19147937247: 怎么看待余华的作品《在细雨中呼喊》? -
秦群枳术: 在细雨中呼喊>应该是他的巅峰之作了 很久以前看过他的<活着>,比起来,艺术表现力已经不是当年的余华了 我觉得这才是一部最体现他写作功底的作品,他驾御文字的能力让人吃惊震撼,

海沧区19147937247: 在细雨中呼喊的读书笔记这么写? -
秦群枳术: ?用了三天的时间先看完了《在细雨中呼喊》,这是美女编辑强力推荐的余华一本书..请恕我寡闻,之前我一直以为余华是位女士.由于对作者的不了解,也没什么想说的,所以只说说他的作品吧.看过之后第一个感觉有些像《雾都孤儿》...

海沧区19147937247: 在细雨中呼喊读后感简短300字 -
秦群枳术: 这是一本关于记忆的书.孙光林作为故事的出发者和回归者,由他推而及上的三代家庭以及由他扩而横之的朋友生活.余华在序言里说:柔弱的母亲如何完成了自己忍受的一生,她唯一爆发出来的愤怒是在弥留之际,那个名叫孙广才的父亲又是...

海沧区19147937247: 余华的首部小说《在细雨中呼喊》中写作背景是什么?如何进行评价这本小说? -
秦群枳术: 《在细雨中呼喊》主要产生新中国快成立的时候,那时的政治气氛较为宽松.余华在小说里并不是为了描写中国的现实状况——中国农村;更确切地说是城镇的现实状况,我对于这本小说的评价就是我觉得他有着非常独到的一个笔触,非常的细腻,而且整体的剧情都是非常的层层递进的,展现出了一个非常广阔的世界.

海沧区19147937247: 在1965年的时候,一个孩子开始对黑夜产生了不可名状的恐惧"请问是以下那本书 -
秦群枳术: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第一章:南门 : “1965年的时候,一个孩子开始了对黑夜不可名状的恐惧.我回想起了那个细雨飘扬的夜晚,当时我已经睡了,我是那么的小巧,就像玩具似的被放在床 上.……”

海沧区19147937247: 余华的小说哪一本最好看 -
秦群枳术: 《在细雨中呼喊》 以儿童的视角回忆了童年,这种回忆是杂乱的,不以时间为向度的,但是余华清晰地把它放置在一个具体的环境里——“在细雨中”.这个环境有着无限的的广阔性,她涵盖了孙光林在孙荡、南门以及可能所处的一切位置,而“在细雨中”本身又让这些空间具有了一种时间的持续性,这便使得日常生活的时间变得毫无意义,因为这种“在细雨中”的体验将贯穿孙光林的整个童年.

海沧区19147937247: 余华的创作受谁的影响 -
秦群枳术: 余华并不是一名多产作家,他的作品以精致见长.作品以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组织着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并且以此为基点,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秘和残忍的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真实的文本世界,实现了文本的真实.余华曾坦言: “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由于先锋文本读者甚少,成名之后的余华及时地做出了调整,自《在细雨中呼喊》开始,他的作品不再晦涩难懂,而是在现实的叙述中注入适度的现代意识,以简洁的笔触和饱满的情感尽可能地获得读者最广泛的共鸣.

海沧区19147937247: 余华作品的作品目录 -
秦群枳术: 《活着》目录: 中文版自序/1 韩文版自序/5 日文版自序/7 英文版自序/12 麦田新版自序/14 活着 外文版评论摘要/185 《在细雨中呼喊》目录: 中文版(再版)自序/1 意大利文版自序/4 韩文版自序/6 在细雨中呼喊/1 外文版评论摘要/279 《许三观卖血记》目录: 中文版(再版)自序/1 韩文版自序/3 德文版自序/5 意大利文版自序/9 许三观卖血记/1 外文版评论摘要/255 《兄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