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用的古人事迹

作者&投稿:柯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帮我想一位历史名人的事例,写作文用 急!!~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推敲一词,比喻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这一个词来自于诗人贾岛的一个典故。
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作品译文

贾岛第一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思考这事没决定下来,便在驴背上吟诵,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来,看到的人都很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兆尹(京城地方的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部分,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忽然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诗句的事,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想得出神了,忘记了要回避。韩愈停下马车思考了很久,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于是两人并排骑着马和驴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滞留了数日谈论作诗)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普通老百姓贾岛结为了好朋友。

议论文素材.
分别需要至少5句名言和三个典型事例
1.挫折困难类 2.责任类 3.传统美德类 4.感恩类

偶很急啦..
谢谢大家啦 ,,!
提问者: 爱上了清晨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最佳答案
.磨难
(1)引言
“自古名人多磨难”。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大多经过逆境的种种磨难。他们面对逆境,不怨天尤人,不误用叹哭泣;咬紧牙关,奋力抗争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战胜逆境,成为胜利者。
我们都应勇敢直面逆境磨难,用它来磨炼自己奋飞的翅膀,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者。
(2)事实论据
命途多舛的苏轼
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被当时“改革派”中的有些人指控“讥刺朝政”、“包藏祸心”,遭到逮捕和审讯,几乎送了性命,史称“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1085年宋神宗病逝,哲宗继位,高太后摄政。高太后不满新法,立即起用旧党召。司马光等回亦执政,苏轼被调回京城,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同旧党发生分歧。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1089年,苏东坡再次被贬出京,出任杭州知府。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又把变法派召回朝内主政,政局变生急转直焉的变化。第二年6月苏东坡,被贬得更远,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定居在惠州(今广东惠阳)。晚年过流放生活。给苏东坡又一次沉重打击,公元1101年7月26日,这位66岁的老人,终于满含悲愤离开人世,结束他命运多舛的一生。
苏轼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就是在被贬时写出的。如:词作《奴娇•赤壁怀石》,散文《篑 谷偃记》,《方山子传》、《记承天寺夜游》、前后《赤壁赋》等。
终生坎坷的巴尔孔克
1850年8月21日,在巴尔孔 的葬礼上,雨果所致的蛋词中有这样的话:“在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孔克是最伟大的一个;在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孔克是最优秀的一个。…可叹啊!这个坚强的、永远不停止奋斗的哲学家,思想家、诗人、天才作家。在我们中间,他过着风风雨雨的生活,遭逢了任何时代一切伟人都遭逢过的恶斗和不幸。如今,他走了。他走出了纷扰和痛苦。”
是的,巴尔扎克,一生坎坷。幼年就缺乏母爱。家庭和母亲,对他冷漠无情,他好像是家庭里多余的人。巴尔扎克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曾忿忿地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母爱。”“我经历了人的命运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
长大以后立志要从事清苦的文学创作。当一个“文坛国王”。从1819年夏天开始,整天在一间阁楼里伏案写作。阁楼咫尺见方。他的居所简聘寒酸,夏天热腾腾,冬天寒风嗖嗖。他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娱乐,总是不停地写。结果在与书商打交道过程中不断受骗,以致负债累累。债务高达10万法郎。为了躲债他6次迁居。他对朋友说:“我经常为一点面包、蜡烛和纸张发愁。债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样。我常像兔子一样四处奔跑。”
巴尔孔克,一生勤奋写作,常常连续工作茧自18小时。在不到20年里,他共创作91部小说。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但他一生却是在贫困和痛苦中度过的。他曾一句话概括自己:“一生的劳动都在痛苦和贫困中度过。经常不为人理解。”
多灾多难的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西班牙16世纪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堂吉诃德》风行于世。被称为不朽之作。
塞万提斯一生多灾多难,出身没落贵族,家庭贫寒,从小就跟父亲外出奔波谋生。22岁参军,在与土耳其海战中,左手致残。后曾被海盗俘获,卖到阿尔及利亚为奴,历尽艰辛。被父母赎身获得自由后,曾在海军中充任军需,后又蒙冤入狱后生活无着,当时一家7口人过着饥寒交际花迫的生活。他就在这样的困境中写出了《堂吉诃德》、《努曼西亚》、《惩恶扬善故事集》、《加拉黛亚》、《巴尔那斯游记》、《八个新的喜剧和八个新的幕间闹剧》等一批有影响的作品。
(3)理论论据
人才由磨炼而成。
蔡锷
刀在石上磨,刀越来越快,石越来越薄。
茅盾《问题的两面观》
天下决无一蹴即成之事。
邹韬奋
只有真金不怕火,也只有经过若干锻炼才能成为纯金。
徐特立《祝〈科学园地〉诞生》
在艰苦奋斗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文人,总比生长在温暖逸乐的环境中的人,要坚强传大。
郁达夫《诗人的穷困》
在温室里培养出来的东西,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在最艰苦的情形之下奋斗着,绝不作“苟全”之梦。
郑振铎《最后一课》
困难不仅可以磨炼我们意志,还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
谢觉哉《青年人怎样锻炼自己》
困难出英雄。
徐特立《纪念五四对青年的希望》
快刀不磨要生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闻一多《〈西南采风录〉序》
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总要历些危险。
鲁迅《老调子已经唱完》
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逆境令人奋斗。
陶行知《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
铁是愈锤炼愈坚韧的。
闻一多《从宗教论中西风格》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不有百炼火,熟知寸金精?
唐•孟郊《古意赠梁肃补阙》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世上何尝有天生的勇者,都是锻炼成的。
茅盾《蚀•追求》
古人成大业者,皆自忧患始。
清•刘岩《赠人》
失败是成功的一步路。
恽代英《怎样创造少年中国》
有磨皆好事,无曲不文星。
清•崔念陵《断句》
任何事业的成功史中必有一段伤心史。
邹韬奋《能与为》
穷当志益坚。
宋•欧阳修《送黄通之郧乡》
忧患增人慧,艰难玉汝成。
郭沫若《南下书怀四首》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苦苦苦,不苦何以通今古?
清•曹端《书户》
苦是甘的代价。
谢觉哉《论“同甘共苦”》
能力愈运用而愈大,困难愈奋斗而愈小。
恽代英《来鸿去燕录•致虎啸书》
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长率加能力的好机会。
邹韬奋《不相干的帽子》
意志愈炼愈坚。信仰愈磨愈固。
茅盾《创作的前途》
顽铁不炼不成钢,美玉不治不精莹。
弘一大师《寒笳集》
自古饥肠出奇策。
金•元好问《遗山先生集•女儿山避兵》
人生在世必遇患难。
《旧约•约伯记》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古罗马]塞内加《论天意》
通过苦难而变得明智并非坏事。
[古希腊]埃斯库罗斯《报仇神》
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美]富勒《至理名言》
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
人应当使自己的面貌日新月异,要像坚硬而有韧性的金属那样经得起任何斗争的锻炼。
[俄]列斯科夫《大堂神父》
铁是愈炼愈硬的。
[前苏联]高尔基《意大利童话》
人要经过一番苦难才能成才。
芬兰谚语
青年时代的锻炼比黄多还贵重。
朝鲜谚语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传统美德--节俭
(1)引言
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发展,物质生活也日益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这是无庸置疑的事实。但这与提介切俭并不矛盾,讲节俭就是要珍惜人类有限的资源和人类自身的劳动成果,就是要从我们先辈的优良传统中吸取艰苦奋斗的精神。
(2)事实论据
毛泽东的节俭生活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旗帜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
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徐特立的《粉笔诗》
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
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
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冯玉祥夸奖佟麟阁
冯玉祥,字焕章,安徽巢县人。行伍出身,曾先后任北洋军旅长、师长,陕西、河南督军,国民军总司令,国民党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工长等职。他虽身居高位,但生活俭朴。
1932年10月,他从山东泰山到张家口,找他的老部下佟麟阁(佟当时任察哈尔省警务处长兼张家口公安局长),商讨组织抗日同盟军的问题。因为冯突然而至,佟夫人未作准备,问如何接待冯玉祥。佟麟阁说:“还是老样小米面窝窝头,外加大萝卜咸菜招待他。”冯玉祥吃得很香。夸奖佟麟阁说:“你不愧是我的好部下,做了大官还没丢农民的本色。
列宁的大衣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1918年,列宁就穿这件旧大衣,去工厂演说,遭到反对势力的刺杀,在大衣上留下三个弹孔。伤愈出院后,他谢绝更换新大衣,将旧大衣补了再穿,一直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他的格言:“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3)理论论据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凡不能俭于已者,必妄取于人。
清•魏禧《目录里言》
以俭立名,以侈自败。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古今对联集锦•农村联》
凡事一俭,则谋生易足;谋生易足,则于人无争,亦于人无求。
清•钱泳《履园丛话•俭》
上节下俭者则用足,本重末轻者天下太平。
宋•林逋《省心录》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虞书•大禹谟》
俭以寡营可以立身,俭以善施可以济人。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
《周书•韦孝宽传》
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
宋•林逋《省心录》
仁以厚下,俭以足用。
《资治通鉴》卷八九
《晋纪十一》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轻而多取,吾宁寡而俭用。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
清•钱泳《履园丛话•安安先生》
惟俭养德,惟移荡心。
《明通鉴》卷六,太祖语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明•薛宣《读书录》卷七
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
《管子•形势解》
多求不如省费。
宋•司马光《言招军札子》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毛泽东《我们的经济政策》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清•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声色之害,甚于鸩毒。
《明通鉴》郑五,太祖语
俭开福源,奢起贫兆。
《魏书》卷六二《李彪高道悦列传》
俭则寡欲,侈则多欲。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节用储蓄,以备凶灾。
《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引古语
制俗以俭,其弊为奢。
宋•王安石《风俗》
衣不求华,食不厌蔬。
宋•王安石《长安县太君墓表》
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上也。
隋•王通《文中子•关朗》
量入以为出。
《礼记•王制》
居丰能俭,在富能贫。
《晋书•陆云疏》
人们不理解,节俭是一笔多么大的收入。
[古希腊]西塞罗《斯多葛派的奇谈怪论》
天上也讲究节俭,把灯烛一起熄灭了。
[英]莎士比亚《麦克白》
与其卑躬屈节以求小利还不如减少零星的花费较为得体。
[英]培根《论消费》
不节俭,谁也富不了;节俭的人很少受穷。
[英]约翰逊《漫步者》
节省等于一笔可观的收入。
[荷兰]伊拉斯谟《对话集》
俭朴是我们美德的可靠卫士。
婆罗门谚语
我是真正富有的,因为我的收入大于我的开支同我的欲求是相等的。
[英]吉本《回忆录》
勤能生则,俭能聚宝。
中国谚语
勤,锄头上的黄金;俭,米缸里的白银。
中国谚语
节俭乃充分利用生命之艺术,崇尚节俭乃诸美德之本。
[英]萧伯纳《革命家箴言》
勤俭好似燕衔泥,浪费好似水冲堤。
中国谚语
光俭不勤无源水,光勤不俭水断流。
中国谚语
在享乐上花费最少的人,是最富足的人。
[美]梭罗《日记》1856年3月11日
人可以分两种:一种人节俭得仿佛要活到永远,另一种人挥霍得仿佛第二天就会死去。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引自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
增产不节约,金碗也打破。
中国谚语
克勤克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
中国谚语
贪婪比挥霍更是节俭之大敌。
[法]拉罗什富科《箴言录》
力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咏史》
克勤克俭,无怠无荒。
《乐府诗集•梁太庙乐舞辞》
奢未及侈,俭而不陋。
汉•张衡《西京赋》
创业不可不勤,居家不可不俭。
中国谚语
家有良田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中国谚语
一滴水,一滴油,不让一滴白白流。
中国谚语
一粥一饭皆辛苦,半丝半缕应节约。
中国谚语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5326819.html?si=8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卒于宋哲宗元佑元年,享年68岁。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夏县)涑水乡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举荐兴国之才——黄中庸(1030-1110),字长行,号军城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福建兴化军城西驿前街府西巷(即今莆田城西雷山巷110号其故居尚存)黄太常寺卿第。北宋景佑甲戌进士大理寺评事黄宠之子。黄中庸从小受到其父宋进士宝文阁大理寺评事黄宠的熏陶,学习刻苦,勤奋上进,皇佑四年(1052)中福建乡试举人,次年,赴京会试第一即会元;经殿试中进士二甲第一名即传胪。以司马光温国公论荐,累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的远祖可追溯到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原籍属河内(今河南沁阳)。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为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属翰林学士院),在藏书阁担任皇帝的顾问,官居四品,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七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一位婢女用热汤替他将胡核去皮,他姐姐问他是谁做的,司马光回答是自己剥皮的,父亲责备他小孩子怎么可以说谎,司马光自此便不再说谎。“司马光砸缸”的儿童故事,在当时的东京(今开封)、洛阳一带就有人把这个故事画成《小儿击瓮图》广为流传。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传为千古佳话。
司马温侯祠前的司马光像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中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林。初任奉礼郎、大理评事一类小官,后经枢密副使庞籍的推荐,入京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改并州通判。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同知谏院。嘉佑六年(1061年)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统治者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年)撰成战国迄秦的《通志》八卷上进宋英宗,英宗命设局续修,并供给费用,增补人员。宋神宗以其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亲为写序。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神宗命他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熙宁三年(1070年),自请离京,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现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任西京留守御史台,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书成后,司马光官升为资政殿学士。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罢黜新党,尽废新法,史称“元佑更化”。司马光执政一年半,即与世长辞,“京师人为之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者,盖以千万数”,灵柩送往夏县时,“民哭公甚哀,如哭其私亲。四方来会葬者盖数万人”“家家挂象,饭食必祝”。
死后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赐碑“忠清粹德”。遗著有《潜虚》、《均韵指掌》、《类编》、《传家集》、《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纪闻》、《通鉴目录》、《通鉴考异》、《通鉴举要历》、《稽古录》(《历年图》、《历代君臣事迹》和《百官公卿表》)、《切韵指掌图》、《司马文正公集》等37种。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标准的守旧派人士,他跟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发生了严重分歧,几度上书反对新法。他认为刑法新建的国家使用轻典,混乱的国家使用重典,这是世轻世重,不是改变法律。所谓“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司马光与王安石,就竭诚为国来说,二人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措施上,各有偏向。王安石主要是围绕着当时财政、军事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大刀阔斧的经济、军事改革措施来解决燃眉之急。司马光则认为在守成时期,应偏重于通过伦理纲常的整顿,来把人们的思想束缚在原有制度之内,即使改革,也定要稳妥,因为“大坏而更改,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臣恐风雨之不庇也”。司马光的主张虽然偏于保守,但实际上是一种在“守常”基础上的改革方略。王安石变法中出现的问题,如新法不能有效落实和用人不当等情况,从侧面证明司马光在政治上还是老练稳健的。
宋神宗熙甯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3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历经19年编辑完成。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谓,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2年,他便积劳而逝。《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君实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清代学者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虽然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顾栋高《司马温公年谱序》:“唯公忠厚质直,根于天性,学问所到,诚实金石。自少至老,沉密谨慎,因事合变,动无过差。故其文不事高奇,粥粥乎如菽粟之可以疗饥,参苓之可以已病。”但政治生涯并不突出,其人为中国古代士大夫保守思想典型代表,尽管他认为“王安石等所立新法,果能胜于旧者存之”,但实际却是甚为不满新法。宋朝在多次战争中败北,国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之境地。但由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可以显示出其保守的主张,对他而言宗法及伦理纲常对国家是比较重要的。
《资治通鉴》
《涑水记闻》
《稽古录》(包含《历年图》、《国朝百官公卿表》、《通鉴举要历》

越是常见的 ,写出特点才会的高分。你在研究一下,会发现他们很少别人注意到的一面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4422457.html

http://www.baidu.com/s?tn=site5566&ie=gb2312&bs=1&sr=&z=&cl=3&f=8&wd=%B9%C5%C8%CB%CA%C2%BC%A3&ct=0


古人英雄的事迹?
古人英雄事迹有很多呀,比如宋代的岳飞,精忠报国,清代的邓世昌,打日寇。

上下五千年,一部军事史
在这样的观念下,中国古代传统的历史叙述观众,军事史的细节一直是缺失的。史籍对于军事与战争的描写往往只局限在讲述英雄个人事迹,侧重于主观价值的传达,而缺乏系统性的论述与客观的分析。 军事是一个立体的复杂系统,包含制度、地理、经济、装备、训练、后勤、战略、战术等众多维度。如果不从这些维度着手分析,就不可能从...

努力拼搏的古人,的事迹
1、《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

李贺的生平事迹
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 李贺对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贵血统这一点十分自豪,在他的降里一再提起:“唐诸...

古人忍辱励志故事_忍辱负重的经典励志正能量故事
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于是,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的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巨大着作《史记》。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着名人物的 事迹 都作了详细的叙述。他对于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给予...

求三位历史人物的生平及重要事迹(不少于220字),并写下自己的观感(不少...
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哪些名人事迹?
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的历史。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

“诗骨”陈子昂的故事
所以,人们称陈子昂为“诗骨”,是跟他的性格、事迹以及作品分不开的! 就他的作品来说,陈子昂是早于李白他们的诗人,他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他在诗文方面虽然没有李白他们那么突出,但是,他处于的是唐朝开始时期,当时正在进行诗文改革,所以,他的诗文是后面人的写作依据。他的诗文中可以读出澎湃之情,也可以读出潇洒...

具有奉献精神的古代名人及其事迹
您好,由于此类事迹很多,没有办法全部列举出来。下面为您整理一部分。陶朱公:古代的陶朱公,在19年间数致千金,但每次,他都把它们“分散与贫交疏昆弟”,他曾用钱资助过勾践,也资助过田成子,现在,他把它分散给那些需要资助的人,对他来说,赚钱不是最终目的,他只想利用赚来的钱有所作为。大禹...

古人值得传颂的事例
从胡德润的事例中可以看出,为官不在大小,而是在于是否清廉,是否把群众疾苦放在心中。瓜甜可入口,官廉暖民心。万民伞的故事说明,你对群众付出了,群众自然会传颂你,正可谓“金碑银碑不如群众的口碑”。事实证明,无论是廉洁从政还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共产党人能够做得更好。 古人云:“不积小善,不能成大德;不积小...

爱民区17042632327: 古代有哪些名人像司马迁奋发写作的故事 -
主的瑞恩: 这不就是《史记.太史公自序》的内容么!翻译如下:文王被拘禁在里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穷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流传世上;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下了《说难》《孤愤》

爱民区17042632327: 古代关于写字的故事50字 -
主的瑞恩: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爱民区17042632327: 古代刻苦学习成才的名人事例 -
主的瑞恩: 刺股悬梁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凿壁偷光晋朝...

爱民区17042632327: 请问有没有关于“团结就是力量”的名人故事,要长!!!!!!!!!!!!!!!!!写作用的!!!!! -
主的瑞恩: 团结的力量——中国古代寓言 吐谷浑阿豺有疾,召母弟慕利廷曰:「汝取一箭折之.」慕利廷折之.「汝取十九支箭折之.」慕利廷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乎?单者易折,众者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阿豺有子二十人,终生同心...

爱民区17042632327: 最实用的可以写作文的典故和一些古代有名事迹 -
主的瑞恩: 赤膊上阵:为了目的,个人安危都不顾.形容一个人办事莽撞.(典出:许褚) 三顾茅庐:形容领导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姿态.(典出:刘备、诸葛亮)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形容某些人阴险的嘴脸,虽然现在没有被揭露,但迟早都会跳...

爱民区17042632327: 关于古人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故事有谁 -
主的瑞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后人对这两句诗作过不同的解释,清代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对于“读书破万卷”中的“破”字举有三说,一曰:“胸罗万卷,故左右逢源而下笔有神”.二曰:“书破,犹韦编三绝之...

爱民区17042632327: 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 -
主的瑞恩: 王羲之练字十分刻苦,十分用心.连走着、坐着、睡着,都想着如何把字写好.他多年如—日,临帖不止.临谁的帖,字就写得象谁的字,真是做到了临摩得微妙微肖.一天晚上,他又练字练到很晚.他夫人多次催他休息,他才上床睡觉;到了床上,躺...

爱民区17042632327: 帮我找几篇古人因努力勤奋而成才的故事 -
主的瑞恩: 孟轲刻苦学习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

爱民区17042632327: 古代诗人写诗的故事 -
主的瑞恩: 刘公嘉话》一书记载着: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一一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于是与贾岛并排骑马而行回到官府.很长时间二人不舍离开,讨论诗歌写作,虽为大官,韩愈却与贾岛这个平民诗人结为好友.

爱民区17042632327: 从“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联想到哪位古人教子写字的故事 -
主的瑞恩: 《拾遗记》载,东汉任末,幼时家贫,"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