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故事一个孝子给娘挖竹笋

作者&投稿:中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孝子的感人事迹~

很久很久以前,在波罗奈国有个穷人,他家上有老父母,还有一大堆子女。

  由于饥荒,家里缺吃少穿的,日子实在难过,这个人便挖了个大坑,把老父母

  活埋了,专心照顾孩子。

  邻居看见了,大吃一惊,忙问:“你怎么把父母活埋了?”

  他说:“父母年纪大了,反正是要死的。孩子还没成人,总要生活下去。

  我把父母活埋了,省下的粮食可以养活孩子。”

  邻居觉得他讲得有道理,回家照做。

  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这么做。时间一久,这竟成为一种习俗:

  老人丧失劳动能力后,就被子女活埋了。

  后来,波罗奈国出了个孝子,非常孝顺父母,他觉得这种活埋父母

  的行为太不人道了,可是也没有力量与这种社会风气抗衡。父母年老之

  后,他只好挖一个大坑,在里面盖房子,让父母偷偷地住在里面,每天

  送去各种饮食。

  孝子天天想:“要是我能想出什么办法,让大家都废除这种不孝顺

  父母的陋习就好了。”他的孝心感动了天神。

  天神想:“让我来帮助他吧!”便下凡来。天神来到国王那儿,取出

  两条蛇,说:“你鉴别一下,这两条蛇哪条是雌、哪条是雄。十天之内鉴别

  不出来,我就灭了你的国家。”

  国王鉴别不出蛇的雌雄,心中十分着急,便召来王公大臣,但个个都无

  能为力。

  一个大臣出主意道:“大王!不如张榜招贤,国内也许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国王走投无路,只好贴出招贤榜。

  消息传出,全国人民都议论纷纷。

  孝子把这事告诉父亲,他父亲想了想,便想出鉴别雌雄的好办法。

  第二天,孝子去揭了招贤榜,他对天神及国王说:“很简单,只要拿

  一细软的布,把两条蛇放在上面,雄蛇比较活泼,在布上会躁动不安;雌蛇

  比较老实,在布上安静不动。”

  天神笑了笑,说:“你答对了!”接着又出第二道难题。

  天神牵来一头大象,对国王说:“请你秤出这头大象有多重,否则我就

  灭了你的国家。”

  国王与大臣又束手无策了。

  孝子回家请教父亲,回到宫中对天神说:“把象牵到大船上,刻下水线,

  然后换上大石头,当船沉到同一条水线时,再称一下船上石头的重量,这就

  是大象的重量。”

  天神点头笑道:“嗯!你说对了!”接着又拿出一根旃檀木,两头一样

  粗细,问道:“哪一头靠近树根?哪一头靠近树梢?”

  国王与大臣张口结舌,无法回答。

  孝子回家请教父亲后,回到宫里答说:“把木棍放到水中,向下沉的一头

  靠近树根,往上翘的一头靠近树梢。”

  天神又牵来两匹白马,大小、毛色、形态完全一模一样,问道:“这两匹马,

  一匹是母、一匹是子,请鉴别出来。”

  国王和大臣们绕着两匹马转了老半天,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没有办法,只好

  再问孝子。

  孝子请教父亲后,说:“请拿一把鲜嫩的草来。”他把草抱到马的前面,只见

  一匹马先用嘴把草推到另一匹的前面,然后自己再吃,孝子说:“这匹马是母、那

  匹马是子。因为母爱子,所以先推草给子吃。”

  天神哈哈大笑,说:“你的国家里还有这样聪明的人,真是不错。从今以后,

  我将保护你的国家,让你的国家不受敌人的侵犯。”说完便隐没不见。

  国王高兴极了,对孝子说:“今天多亏了你,国家才免去一场大灾祸,我要

  重重地赏赐你。”又问道:“为什么天神每次提问,你都要回家一次,才能解答

  出来?这些答案到底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还是有人教你?”

  孝子跪下说:“我犯了法,求大王饶我死罪,我才敢说。”

  国王说:“你说吧!”

  孝子说:“我没有按照规定活埋父母,而把他们藏在家中。

  刚才的这些答案,都是父亲教我的。大王!父母恩重,好比天地,怀胎十月,

  生下我们,从小到大,推干去湿,乳哺养育,教授道理,直到我们成家立业,父母

  不知吃了多少辛苦,付出多少劳累。可以说,我们之所以能有今天,全靠父母的

  养育之恩。这种恩情,是我们怎么也报答不了的!刚才大王说要赏赐我,我什么也

  不要,只希望大王下一道命令,把那活埋父母的陈规陋习给废除了吧!”

  国王听了之后,非常感动,遂发布命令:从此再也不准活埋父母,必须孝顺

  供养,有不顺父母者,从重治罪。
三国孝子孟宗的故事
  孟宗哭竹冬生笋,是流传中华大地一千多年来的动人故事,已成为富有悠久传统的中华孝文化的精髓。人们都知道,孟宗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司空,是主管工程的大臣,但很多人却不知道,他是我们孝感人,是在双峰山脚下长大的一代英杰。至今,在双峰山一带,还流传着许多孟宗的故事,特别是他行孝讲孝的故事,用他的孝道,来教育后人。

  孟宗出生的时候,正是汉朝末年的战乱时期,军阀割据豪强四起,神州大地一片硝烟,可谓民不聊生。祖上本来还算殷实的孟家,经过几番折腾,到这个时候就破落了,父亲耕作,母亲纺线,长年累月辛勤劳动,还难以维持一家五口人的温饱。不久,父亲因积劳成疾去世后,孟家的生活更雪上加霜,难以为继了。

  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凭着母亲的一人之力,饥一餐饱一餐地往前推。小孟宗看着母亲早生的白发,心里疼痛,七八岁的孩子就帮着母亲做事,割谷砍柴,什么活都干。母亲虽然劳累,却不愿孟宗干活,要他读书。母亲说人不读书不明事理,不明事理不如猪狗,长大了就不能干大事,不能为老百姓为国家出力,更不能荣宗耀祖了。

  母亲把孟宗送到南阳名师李肃那里去读书,千叮咛万嘱咐,要他好好学习,读好经书,也学好做人的道理。看着母亲单薄的背影和步履蹒跚的步子,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母亲的期望,把书读好。从此孟宗一边勤奋读书,一边得空回家帮母亲做活,艰难的日子锻炼着他一天天地长大。

  孟宗十六岁的那年冬天,气候寒冷,大雪纷纷扬扬地飘了三天,满山遍野披上银装,冰寒地冻的天气,使母亲瘦弱的身子经受不住,一下子病倒了。

  长年生活在双峰山脚下,母亲养成了喜欢吃竹笋的习惯,每逢春笋出土的季节,母亲总要上山从竹林中挖出很多笋子回家,煎炒烹炸,弄出很多样式来吃,母亲的精神在这个时节,就显得很好,精力充沛,眼睛发亮,有点小病,也抗得住。每逢这个时候,母亲的心情总是特别愉快,孟宗兄妹三人都十分高兴。

  现在是寒气袭人的冬天,大雪封山,母亲卧床不起,吃什么东西都没有胃口,怎么办呢?孟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恨不得老天爷加快步伐,把春天送到双峰山。

  母亲越来越瘦弱了,说话也有气无力。孟宗终于决心上山去看看,说不定能找几颗早生的竹笋,那母亲的胃口就能开了。孟宗叮嘱妹妹弟弟照顾好母亲,扛工挖锄,就向双峰山的竹林奔去。

  上山的路全被冰雪封盖着,实在难走,那平常仅能供一人攀走的小路上,被凛冽的北风刮得硬梆梆的,根本无法攀行,孟宗只得沿着山路边的树丛往上攀登,好不容易爬到那片竹林里,孟宗的浑身都被荆棘划破了,脸上手上被鲜血糊满,脸上的小刺扎在肉里,一时弄不干净,使他满脸火辣辣地痛。

  孟宗顾不了这些,他的脑海里,这时候浮现的,都是母亲面黄肌瘦的样子和渴盼的眼神。他不顾一切地在竹林中寻找起来,刨开了一根又一根竹子周围的雪和冻土,只刨到天色渐黑的时候,仍然没有看到一根笋尖。终于,他失望了,心灰意冷地坐到了雪地上,想到母亲茶饭不思的神情,他不禁放声大哭起来。

  他一边哭一边想,想到父亲去世时,自己还不到八岁,小弟弟不到三岁,兄妹三人全是母亲含辛茹苦养大的,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母亲还坚持送自己读书,现在母亲病了,做儿子的,竟然想给母亲弄一点喜欢吃的竹笋都弄不到,怎么对得起恩重如山的母亲啊!他越想越伤心,越想越痛苦,坐在雪地上,边哭边诉说着母亲的慈爱,祈求山神赐他几棵竹笋,以回报慈母的恩德。

  一个时辰过去了,竹林里除了嗖嗖的冷风,什么也没有;二个时辰过去了,竹林里除了偶尔跑出几只黄鼠狼以外,还是没有什么动静。三个时辰、四个时辰……,孟宗不知觉中,哭到了东方露出鱼肚白,他的眼中,充满了血丝,口里有血滴渗出,再也没有力气哭了,正要挣扎着回家里,雪地上陡起的一片喳喳声引起了他的注意。

  借着初现的晨光,孟宗见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见地上的冰雪在不停地跳动,一棵棵鲜嫩的笋尖,从雪中慢慢探出头来,好像在对着他微笑。他以为在做梦,一拳头砸在一块冰地上,彻骨的冰凉和疼痛,使他明白这不是在做梦,这一切都是真的。

  他大喜着跳起来,浑身充满了活力,一边刨着竹笋,一边感谢着山神爷。他很小的时候,就听母亲讲过,双峰山的山神爷,是最明辨是非,惩恶扬善的山神爷,谁做了好事,他就帮谁,谁是恶人,他就让他不得好死。他在提着笋子下山时,就认认真真地给山神爷磕了九个响头。尽管他并不相信有什么鬼神,但今天的事却令他不能解释,不是山神爷在保佑,谁还有这样的力量呢?他虔诚地拜过了,并暗下决心,自己有朝一日,如果能够为官一方,就一定要为老百姓做事,把天下所有的老人当做自己的父母对待。

  母亲看着孟宗冻得象包子一样的双手和那一篮鲜嫩的竹笋,心疼得痛哭了一场,孟宗和妹妹一起,学着母亲的样,把竹笋烹炒煎烧,弄成好几种样式,让母亲吃,很快,母亲的病就好了。

  孟宗哭竹冬生笋的事,在老百姓中口耳相传,被吴王孙权知道了,在当时的三国之中,吴国的势力较弱,孙权急需一批有影响的才俊之士来参与治理国家,增强民望,提高国力。孟宗以孝行感天动地,又熟读经书,正是可用的贤才,在孟宗二十岁的时候,就把他招至吴都(今南京)建业,考其知识,待机任用。

  孟宗进吴都以后,从休养生息固国强兵的角度,积极为孙权奏上了多条良策,各方面的反映不错,也深得孙权喜爱。不久,孙权就放他做了监池司马,管理国家渔场的渔业生产。

  孟宗的家乡双峰山,是一个山区,山珍野味虽多,鱼却很少,一年上头,吃鱼的日子屈指可数,现在孟宗当了监池司马,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给母亲送一些鱼吃。于是,他亲自结网,在渔场里捕鱼,精心选择一批肥大的青鱼,请有经验的人帮忙腌制,派人送回家乡。

  哪知母亲见了孟宗送回的鱼后,十分生气,令其弟把鱼全部退回,并口授一信,信中说,宗儿你既为鱼官,就应一门心思养好鱼,为国家出力,替吴王分忧,你怎么能不避嫌疑,占国家便宜,利用职权,把鱼送回家呢,你这不是孝母,而是陷母于不义啊!

  孟宗接信后,倍感母亲深明大义,对他指责得对。他便和弟弟一起,到渔市买了几条鱼带回家去。不料母亲仍然把鱼退回。教育他说,你现在是鱼官,瓜田李下,难以清白。你管着那么多的渔场,久而久之,焉能不动心思,千里之堤,溃于一穴,一旦私拿一条鱼,就会逐步发展到拿很多的鱼,就会发展到贪财,直到不可收拾。我宁可不吃鱼,也不愿看到我儿成为人人痛恨的贪官。我儿食君之禄,多为百姓为国家谋事,就是最大的孝道。

  孟宗听了母亲的教诲,再也不敢给母亲送鱼了,他不辞劳苦地奔波在各个渔场之间,交了很多平民朋友,了解生产情况,采取许多办法,使吴国的渔业生产呈现出一派旺盛的景象。

  孟宗的功劳业绩和他的品格,孙权十分欣赏,为了锤炼孟宗各方面的能力,造就一个担大任的良材,二年后,孙权把他派到了吴县(今苏州)充任县令之职。

  孟宗上任吴县之后,牢记母亲教诲的要以民为本,关心民生疾苦的训诫,经常微服私访,体查民情,惩治贪吏,免除苛捐,使吴县的生产迅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有了大幅提高,几年之后,吴县就成了吴国最重要的钱粮基地。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孟宗正在吴县大展身手的时候,陡闻急报,母亲在家乡病故了。孟宗闻讯,哭得昏天黑地,几番晕死了过去。吴县和建业相距数百里,如要奏闻吴王再回家葬母,势必要耽搁多天,让母亲死后不能入土为安,那他孟宗一辈子都不好过,如不待吴王批准,擅自回乡葬母,又不容当时吴律。

  当时吴律规定,凡为官吏者,大小私事请假必须由吴王亲批,如有违者,一律斩首。孟宗自然熟知吴律,但他一想到母亲正躺在家乡的老屋里,等着他回去主持出葬,他就什么也顾不上了,他向孙权疾草了一封请罪书,向县丞作了交待,就快马加鞭地赶回了家乡。

  日夜兼程赶回家乡的孟宗,按双峰山的乡情,把母亲安葬后,守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孝,他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机会回乡给母亲上坟,这四十九天就在坟边搭了个草棚,日夜相伴着母亲的坟头,每天必在坟边跪祭一个时辰,其哀声令父老乡亲们无不动容。七七守满,他把弟弟叫到跟前反复叮嘱,说自己怕难再给母亲的坟添一锹土了,每年清明节和年节请弟弟一定代他把自己的孝心敬到。

  弟弟不明就里,不以为然,他也不多解释,一定要弟弟答应了,他才收拾上路。

  孟宗自思必死,出了家乡三十里之后,就换上罪衣,迳直到夏口(今武昌)府衙投案。孙权接到孟宗投案的消息后,把文武大臣都召集起来,讨论如何发落孟宗。

  大臣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最后还是杀孟宗以诫后者的意见占了上风,孙权一时不好定夺,转回后宫静思。其母早以得知大臣们所议何事,把孙权叫去,问他准备如何处置孟宗。孙权答到,为吏者须以律度为本,孟宗私自归家葬母,其情虽然可谅,但治国必须律严,不然何以立国,儿所以难下决心,就是这个原因。

  孙母听了,不禁潸然泪下,哽咽着说道,治国固然要律法严明,为子者又怎可以不讲孝道,一个不讲孝道的人,又怎么会有忠义可言?儿啊,那孟宗为了母亲,冬雪天还感动得竹子生笋,孝行感人,普天下都传颂他的美德,你不是因为他的孝名,把他召来重用的吗?他在吴县的政绩和官声,不是很好吗,怎么能在急需用人之际,而杀这样一个普天下人都尊敬的好官呢!

  母亲的一番话,深深地打动了孙权的心,他一拍脑袋,说娘教诲得好,不然几乎误了我的大事!

  第二天,孙权再集文武大臣,提出修改吴律,加上一条凡因尽孝一事,官吏可向上司报告后,请假回家处置。并令释放孟宗,升为光禄勋。不久,转升至太空。

  孙权重用以孝闻名天下,以德治理百姓的孟宗,使吴国一时间吸引了许多天下英雄,迅速强大起来,在三国鼎立之中,站稳了脚跟。而孟宗哭竹冬生笋,冒死葬母的孝行美德,也更为广为流传,一直流传至今天,也经久不衰。

割肉孝母——诗乡孝亲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居住在绥阳县温泉镇公坪乡的老百姓生活都十分贫苦,而在公坪乡有一条大河,河边上住着一户人家,父亲早亡,家中只有母子二人,母亲勤劳善良,为人忠厚,丈夫死了后,辛苦地将幼小的儿子拉扯长大成人。
  由于过度的劳累,母亲病倒了。儿子是个大孝子,从小就十分听话,他看到母亲病倒了,心中十分难过。他想:“母亲这么辛苦地把我养大成人,如今病倒了,都是因为我没有照顾好母亲,我真是不孝啊!”
儿子不断地责怪自己,他决定让母亲再也不用去劳动,自己一人承担家庭生活的责任,以后一定把母亲照顾好。
  儿子终于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下田耕地,上山打柴,入林狩猎,下河捞鱼,想尽一切办法让母亲能享受到儿子带来的快乐。
可是,田太薄了,加上几年中不断的天干水涝,他们家的生活过得更穷了,可每当有好吃好喝的,儿子总让母亲先享用,但由于缺钱看病治疗,母亲的病情好转后,眼睛却再也看不见了,只能摸索着在家里走动走动。
  有一年的二月刚过去,地里的庄稼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家中的粮食早已吃光了,为了不让母亲饿着,儿子耕好地就上山去砍柴卖,卖柴得到的钱又买米添补家用,能够勉强糊口已经很不错了,可瞎了眼的老母亲却向儿子说:“儿啦,我们好久都没有吃肉了,娘好想吃肉呢!”
听了母亲的话,儿子感到好难受,他认为自己没有孝敬好母亲,没有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可是他也感到很为难,吃的米都已经很难满足了,又到哪里去拿钱来买肉呢?可他不愿意让母亲失望,仍然满口应承道:“娘啊,儿明天去买肉给你老人家吃。”母亲高兴地连声说道:“好,好!娘等着儿买肉来吃”。
  第二天,儿子早早地就起了床,他带上砍刀、绳子,准备到山里去砍一些柴,把柴卖掉后买米、买肉给母亲吃。他到山上后,很快就砍了一大担柴,他费力地把柴挑到集市上,等着买柴的人来,可是他在集市上站了几个时辰都没有人来买他的柴,他又等啊等啊,天色已经变暗了,太阳已经落山了,他的一担柴却仍然无人问津。
儿子在集市中着急了,他想到老娘在家中一整天都无人照应了,柴也没有卖掉,不如先回家去再说。于是,儿子挑起柴担就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儿子心情十分沉重,他想:“没有卖掉柴,没有买到肉,回家后怎么向母亲说呢?”
不知不觉间,他来到了家门前的河边上,可他再也没有勇气向家中走去,他没办法面对自己的母亲,就在河边走来走去,不时搓搓手,不时拍拍头,无意间,儿子的双手触摸到了自己的腿,他眼前一亮,心想:“我的身体这么结实,腿上的肉这么多,自己也实在没有钱买肉给母亲吃,反正母亲的眼瞎了看不见,不如把腿上的肉割一块下来煮给母亲吃。”
  想到这里,儿子从柴担上取下砍刀,挽起裤腿,咬着牙,忍着剧痛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草绳系着提回了家中。
  瞎眼的母亲就站在门前等待儿子回家,听到脚步声时,母亲高兴地说:“儿啦,你回来啦,肉买了吗?”儿子擦去脸上痛出来的汗水,忍着伤口的疼痛对母亲说:“娘,肉买好了,一会儿我煮给您吃。”
  儿子放下柴担,把从自己腿上割下来的肉洗干净后,放到锅里煮起来。一会儿,锅里的肉香溢满了屋子,母亲连连说:“好香,好香的肉啊!”
  肉煮好了,儿子用碗盛好端给母亲吃,母亲一边吃,一边不停地说道:“好香啊,好久都没吃过这么香的肉了,儿啦,你也吃吧。”儿子强忍着伤痛说:“好的,好的。”可他的心里比伤口还痛,他认为自己没有孝敬好母亲,连一次真正的肉也没有让母亲吃上。
  儿子从割掉腿上的肉后,从来没有敷过药,他也没有钱请医生治疗,腿上割破的伤口开始发炎溃烂了。他病倒了,再也起不来了,终于在一天夜里悲惨地死去了。
母亲悲痛地哭了起来,她的哭声惊动了乡邻,人们来了他的家中,也知道了儿子割肉让母亲吃的事,因为儿子在临死前把吃肉的真相告诉了母亲。人们非常感动,都夸奖他是一个好儿子,是一个大孝子。
  人们自发的组织起来为他举行葬礼,还在他的墓前刻了一块石碑,题名为孝子碑,把儿子割肉孝母的事刻记在上面,让人们记住他的美德,学习他的操行。
人们还安顿好他的母亲,让她能安度晚年,以安慰死去的孝子。
  孝子死去了,可孝子碑却长存在世,成了人们传诵的佳话
或者是这个

第十四孝 孟宗哭竹冬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的感叹。因为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他是多么希望父母能在世和他一起过好生活;可是父母已经不在了,即使他想再负米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3、黄香温席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已经...

孝敬长辈的故事(只要名字,2、3个就够啦!)
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东汉隆虑(今河南安阳林州)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

关于忠、孝的小故事。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

经典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4.经典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

一个道德的小故事
元朝时候。有一个孝子。姓李。单名叫一个忠字的。他是晋宁地方的人氏。从小时候。就早已没有他的父亲了。单单剩着他一个母亲。仝他住在一块儿。可是李忠服事他的母亲。却是非常孝顺的。到了大德七年八月里。这个时候。忽然逢到大大的地震。有一座郇保山头移过去。所过各处地方的百姓房屋。都倒的倒掉。压的...

感恩父母的古代故事
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

有关24孝的故事
《二十四孝》是古代二十四名孝子在生活中行孝的故事集,计有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等共24个人物至孝的故事。古人将他们的孝顺...

中国十大孝顺典故
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他亲尝汤药的故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8、恣蚊饱血 晋朝时期有位叫做吴猛的人,非常孝顺...

中国古代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20字
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

孝的故事
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孝的传统深深植根于中国人心中,在现代社会也得到很好的发扬。当代学生刘霆考入浙江林学院以后,把患有尿毒症而无人照料的母亲带在...

古交市19366555895: 孟忠哭竹竹笋生 -
赧元欣然: 这是一个典故.故事大意是:孟忠是个孝子,母亲病重想吃笋子,而寒冬腊月天哪找的到笋子?孟忠到处也没有找到,急得在山上放声大哭,哭声感到了土地爷,土地爷念在孟忠的一片孝心,特在寒冬腊月的天气下从地上冒出来一片竹笋,好让孟忠拿回家去救母亲.这就是孟忠哭竹竹笋生的故事.如与原文有差异,包涵包涵.

古交市19366555895: 一个古人孝的故事,简短些,40左右. -
赧元欣然: 三国有孝子孟宗,自小丧父,家境贫寒,母亲老迈病重,想吃竹笋煮羹,正逢寒冬无竹笋,他无奈,在竹林抱竹痛哭,竟把四周的冰雪融化,长出竹笋.他把竹笋让母亲吃,母亲病好了.实在缩不到40个字... ....= =!你可以去查一下二十四孝.

古交市19366555895: 中国古代孝敬长辈的事例有哪些? -
赧元欣然: 二十四孝_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

古交市19366555895: 《二十四孝》中谁人曾在寒冬为母寻笋而抱竹哭泣,感动天地? -
赧元欣然: 孟宗(?-271年),后因避吴末帝孙皓名讳而改名孟仁,字恭武,荆州江夏郡鄳县人.为人至孝,民间传说有孟宗哭竹生笋这个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是《二十四孝》中哭竹生笋的主角.孟宗也是三国时吴国中后期的大臣,官至司空.

古交市19366555895: 哭竹生笋,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
赧元欣然: 这是一个故事 孟宗的母亲病了,想喝笋尖汤.他一想到母亲正在病床上苦苦等待这笋尖汤,就鼓足勇气,自己对自己说:"我为何不试试挖一挖呢?我可以一寸一寸地挖土,到挖着笋尖为止."土硬得像铁一般,他用力地一铲一铲挖下去,一直...

古交市19366555895: 孝老爱亲小故事40 - 60 -
赧元欣然: 从前有一个人叫孟宗,非常孝道,远近闻名.一次孟宗的父亲想要吃竹笋,但是寒冬腊月哪有竹笋呀,急得他就在竹林里扶竹痛苦,谁知孝感动天,竹林里竟然长出了竹笋!《孟宗哭竹》另一个孝子是北魏的王祥,也是母亲在大雪纷飞的隆冬的了一场病,茶饭不饮,最后王祥知道了母亲很想吃条鱼,可是大雪天河面早已冻成了冰,那还会有鱼!王祥为了抓鱼竟然裸衣敷冰,最后为母亲抓到了鱼……《王祥卧冰》

古交市19366555895: 朝花夕拾中吃笋故事是哪? -
赧元欣然: 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 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古交市19366555895: 两个孝老爱亲的小故事 30~50字的! -
赧元欣然:[答案] 从前有一个人叫孟宗,非常孝道,远近闻名.一次孟宗的父亲想要吃竹笋,但是寒冬腊月哪有竹笋呀,急得他就在竹林里扶竹痛苦,谁知孝感动天,竹林里竟然长出了竹笋!《孟宗哭竹》另一个孝子是北魏的王祥,也是母亲在大雪纷飞的...

古交市19366555895: 古代孝感动天的故事? -
赧元欣然: 上书救父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

古交市19366555895: 谁知道“孝感动天”的故事? -
赧元欣然: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