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后对门神贴画产生了那些影响?

作者&投稿:希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客观来说,满族入主中原后对于中国的文化、习俗、价值观等有什么样的改变,求全面一点的,谢谢。(回答不~

满文在清代长期使用,一度成为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文字,留下了大量档案资料,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瑰宝。清中期以后,满语逐渐被放弃,满族基本上使用汉语北方方言,只有旗人内部和旗籍官员,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仍然必须使用满语。
满族文化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各地满族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从1984年开始,满族与其他各少数民族一样,享受高等院校、中专、中技学校的优惠录取政策,电大、职大、高校函授部、夜大学等招生也对少数民族考生给予照顾,这就使少数民族学生有了更多的升学机会。
在民族教育和希望工程的引进,教学设施的改善方面,党各政府都给予了满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同样的优惠政策。在满文教育方面,一些科研单位和大学、北京满文书院开设满文班,培训了一批满语人才。
满族的服饰,男子自头顶后半部留发,束辫垂于脑后,清入关后,强行在全国推广,使之成为清代满、汉、蒙各族的共同发式。女子发式,幼年时期与男孩一样,稍长,在脑后留有一根或两根辫子,结婚时开脸上头,戴钿子。平时,在头顶盘髻,有架子头、两把头等样式。佩戴耳环,有一耳三环的定式。男子的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便于骑射。
满族食品也极富特色,历来有“满点汉菜”之说。最能代表满、汉族饮食文化交融的莫过于“满汉全席”。其菜肴选料、制作和吃法上都保持着满族特色,其中山珍如猴头菌、熊掌、人参、鹿茸等大都是来自东北地区。它是满点与汉菜融合的精品,在清乾隆时期就已成型,流传了二百余年,乾隆间《扬州画舫录》所载,扬州地方的“满汉席”,已有菜点100余道了。
日常生活中,满族民间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和种类繁多的点心。喜欢吃小米、黄米干饭与黄米饽饽(豆包),每逢过节时吃“哎吉格饽”(饺子)。每当阴历除夕,晚饭吃满族独有的风味食品白煮猪肉,炙猪肉及糕点中至今犹存的“萨其玛”等。今天中国北方的饺子、火锅、酸菜、京味糕点等均与满族饮食文化有着渊源关系。

扩展资料:
清代以来,在民族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满族教育与文化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满族教育的普及面及办学种类创历史纪录。有隶属于国子监的八旗官学,有隶于宗人府的宗学和觉罗学,专管宗室、觉罗子弟的教育。
京畿地区外,在八旗驻防地方和发祥地东北广设官学。普通旗人主要上的是八旗义学。义学隶属于各旗参领,八旗幼童十岁以上入学学习。各驻防地方也多设有义学,以便贫寒旗人子弟也能入学读书。教师一般在本旗佐领下推选,学习满语满文及骑射,学习成绩归档。
后期也有由当地汉族儒士充任教师的,学习内容也多转向汉族传统文化。科举方面,清初以降即特设八旗考试,并设满文翻译考试。起初,科举方面还是旗、汉分考,后渐一体考试。教育的普及,对于满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门神
  门神源于远古时期的庶物崇拜,殷代天子祭五祀,门既为其一,周代祭五祀于宫「门」- 每日每时必经之处, 自然加以重视, 祭祀对于门神以形像化及人格化。相传为天神,奉黄帝之命统辖人间鬼怪。故逢农历十二月三十晚,用桃木雕两神置大门两边,以御鬼怪,消灾难。后画两神像于门上。逐为门神。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茶郁垒。

  门神在汉朝时有三位,一位是成庆,另二位是神茶及郁垒。至唐太宗时,命画工画秦叔宝、尉迟恭二形象于宫掖左右,永为门神,而民间取为镇邪之用。见《谈征引风俗通》。宋元之后,民间的门神更是变化,多得不可胜数。其中较为流传有秦叔宝和尉迟恭,温硚,岳飞,赵云,孙矉,庞涓等古代忠臣名将为代表。武将战绩显赫,更能镇鬼驱邪,无法越过门栏,家户更加安全。 也有天官(喜神)、刘海(小财神)等。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 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梁·宗憬《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萘,右郁垄,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茶、郁 垄,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在班固的《汉书·广川 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西游记》中叙述就更加详细于:径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厂夭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径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奕。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 打了一个脯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贵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后代人相沿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在今天潮汕一些旧式门楼的两扇大门上,我们还可以见到神茶、郁垒或者两员雄赳赳的战将,形象似乎一样,但是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执鞭者是尉迟敬德,执锏者是秦琼。

  唐太宗怎么让秦琼和尉迟恭成了门神?

  全国各地民宅多有门神,北京作为首善文化之区则为更甚。门神是我国,也是北京市民俗中最多信仰的神祗之一,其历史之久,流传之广,种类之多在民间诸神中是最为突出的。仅将北京旧时傲立于千家万户大门上的门神书录于后。

  一、捉鬼门神 门神多为神荼和郁垒,金鸡和老虎。传说桃郁都山有大桃树,盘屈3000里。上有金鸡,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伺不祥之鬼,禽奇之属。乃将旦,日照金鸡,鸡则大鸣。于是天下众鸡悉从而鸣,金鸡飞下,食诸恶鬼,鬼畏惧金鸡,皆走之,天下遂安。更有说者,郁垒二神捉到鬼后,缚以苇索,执以饴虎。北京人旧时在腊月二十三日后,便贴门神、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上,门左右置 二灯,象征虎眼,以祛不祥、镇邪驱鬼。

  二、祈福门神 这种门神并非门户的保护者,专为祈福而用,中心人物为赐福天官。也有刘海戏金蟾,招财童子小财神。供奉、张贴者的家庭多为商界人物,希望从祈福门神那儿得到功名利禄、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皆取其各、以迎祥祉。

  三、 道界门神 北京民宅多不张贴,但在京道观中有之,山门两大神,左为青龙孟章神君,右为白虎监兵神君。

  四、 武将门神 武将门神通常贴在临街的大门上,为了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外进入,故所供的门神多手持兵器。如: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爪、铛棍槊棒、拐子、流星等。北京居民院门口的武将门神多为唐代名将秦琼与尉迟恭。秦琼又名秦叔宝,山东历城人,武艺高强,人称:赛专诸,似孟尝,神拳太保,双锏大将,锏打山东六府,马踏黄河两岸。尉迟恭,隋唐大将,武艺高强,日占三城,夜夺八寨,功累封鄂国公。秦、尉迟二将帮助李世民打下天下建立大唐后,被封为开国元勋为什么会充当民间的门神呢?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唐太宗李世民早年降瓦岗、扫窦建德、镇杜伏威等起义军,其间杀人无数。既位后,身体极差,夜间梦寐不宁,多做恶梦,常见崇魔在寝殿内外抛砖扔瓦,鬼魅呼叫,使前后殿宇,36宫,72院夜无宁静,李世民惧之,告诉群臣,然宫内殿外上下都全然不知,仅唐太宗李世民一君有感而日夜恐惧。月余后,太宗终受不住恶鬼的折磨,召众将群臣商议。众将提出让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门于宫门两旁。是夜,果然无事,太宗和朝廷上下文武官员齐声喝彩。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琼,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此后邪崇全消。后世沿袭此法,遂将二将永做门神而使他们在民间得以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威望最高、普及性最强、贫富皆爱的门神,至今长盛不衰。

  秦琼与尉迟恭二门神的神像在北京的民宅中,其样式也最多,有坐式、有立式、有披袍式、有贯甲式、有步战、有骑马、有舞单鞭双锏、有执金爪,但绝无手持弓箭之象。持弓箭的门神只有大唐开国元勋神箭手谢映登和金兰之友温侯后裔王伯当二神像。宗末明初,又出现梁山伯好汉小温侯吕方和赛仁贵郭盛。

  因为门联与门神都贴在门之左右,于是在秦琼与尉迟恭两位门神的左右,添上了一副对联:“昔为开国将,今作镇宅神”,因以歌颂这对大唐开国元勋和人们喜爱供奉的门神。

  明清至民国期间的武将门神在全国各地各有不同,和北京民居中的门神在人物上是有区别的。如河南人所供奉的门神为三国时期蜀国的赵云和马超。河北人供奉的门神是马超,马岱哥俩,冀西北则供奉薛仁贵和盖苏。陕西人供奉孙膑和庞涓,黄三太和杨香武。而汉中一带张贴的多是孟良,焦赞这两条莽汉子。

  北京民居中供奉的除秦琼,尉迟恭外,还有《水浒传》里的解珍、解宝、吕方、郭盛。因为北京的院落较大,占地面积往往延至后面的胡同。所以,在北京的住宅里,还有一种专贴在后门的门神。不过北京民居的后门门神只贴一位,为什么呢?因为后门一般多为单扇门。贴谁呢?多为捉鬼神钟馗和大唐丞相魏征。钟馗是捉鬼神,可谓人人皆知,而魏征之所以成为后门门神也有文字记载。小说《西游记》 中说:唐丞相魏征斩了泾河老龙王之后,老龙王的鬼魂自觉委屈,便每夜进入内宫找唐太宗李世民索命。无奈宫门外有秦琼,尉迟恭二将把守,老龙王冤魂自不敢从双锏双鞭下走过,便转至皇宫的后宰门,砸砖碎瓦。由于秦琼和尉迟恭已在前门,故丞相魏征只好亲自持诛龙宝剑夜守后宰门,时间一长,老龙王的冤魂渐渐地衰落下去,魏征手中那把诛龙宝剑便不再呈高扬之状而垂立一侧了。魏征在隋唐演义中本是一文臣,最早在潞城县二贤庄三清观内当道长,后被民间奉为门神后,其像也仗剑怒目,一派英武气概。

  因为北京是座古老的城市和元明清数朝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所以全国各地的文人、商贾、官宦、旅游者纷纷来到北京,与他们的同时,他们家乡的门神也随至而到,以神佑他们平安。所以,在北京民宅的大门上,各地门神应有尽有。如:燃灯道人、赵公明,东汉的姚期、马武,抗金英雄岳飞、韩世忠,最可爱的是京北密云一带供奉的门神竟是夫妻二人-杨宗保与穆桂英。总之北京住宅院中所贴的门神多取自中国古典名著中的英雄好汉,这些武艺出众、仗义疏财、精忠报国的英雄,妇孺皆知,影响面广,备受民间的崇拜。

清代满族入主中原,但不废除汉族过年风俗习惯,除夕依例张贴门神、灶君、钟馗等之外,年画的题材、样式、刻印技法、产量、产地都在此时兴盛起来。门神中出现了不少历史小说中的人物,不仅有秦琼、尉迟恭,还有赵公明、孙膑、赵匡胤等,有的还画有战斗故事。




清朝怎样行宫礼(要具体的)
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放哇哈”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官员入朝谒见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将马蹄袖弹下,然后再两手伏地跪拜行礼。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650919.html?wtp=tt

被游牧民族统冶的朝代是哪个
蒙古是典型的游牧民族,汉是典型的农耕民族。满和藏界于两者之间,是半游牧或准游牧民族,属于广义的游牧民族。满族入主中原之后自动与中央王朝整合和认同。正因为满族是一个半游牧半定居民族,在整合游牧与定居国家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达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功。

平遥城墙:一部古代战争文化发展史
这也是守土一方的官员不得不忧心的地方,就在大明朝的万历三年,也就是1575年,时任平遥知县孟一脉请示上级后,将城墙外侧全部以砖石包砌加固。也就是今天人们大家看到的平遥古城墙外侧的模样。学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是汉人的江山,到了清朝成了满人的天下。满族人入主中原后,不同于明朝,少了来自北方...

满族怎么造句
15、由于满族人有两个耶稣会传教士担任顾问的关系,尼布楚条约是用拉丁文起草的,这是中国第一次受到欧洲力量的影响。16、宁安满族关氏家祭礼俗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17、特别是清朝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清政府对于三姓地区的统治日益完善。18、青龙县境内少数民族367,000...

满族为什么能入主中原,为何说这些都怪汉族人自己,怨不得别人?_百度知 ...
满族之所以能够入主中原,原因有二。首先,满族人在北方长期休养生息,军队实力雄厚,战斗力强大。其次,当时中原地区内部割据现象严重,南明后裔、张献忠、李自成等势力纷争不断,缺乏团结统一,导致面对满族人的进攻时,中原王朝无力抵抗,迅速败北,满族人遂入主中原,建立了清朝。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在位时年...

后人对清朝的4个疑问,从未想到,原来答案如此简单?
所以大多数满族人都喜欢穿这种长袖的衣服,可是这种衣服袖子确实太长了一点,尤其是去见长辈的时候,总不能也把手缩在袖子里吧,这样就不太礼貌了,于是满族人在拜见自家的长辈或者说去看尊贵的客人时,就会把袖子挽起来,用双手来敬礼。 本来这种传统治就是满族人的习惯,但是当他们入主中原之后,瞬间就变得有钱了,也不...

太平天国运动对满族人对国家的控制 有什么影响
清王朝是由满洲贵族入主中原后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是满汉地主阶级联合压迫各族的政权。但是,满人的特权,满洲贵族对汉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也是清朝始终存在的严酷现实,满汉矛盾始终是清朝的一对重要矛盾。满洲贵族享有世袭特权,以征服者自居,满人在数量上仅占汉人的八十分之一,但却占据行政官额的一半...

满清为什么没像元朝一样,退回北方老家自保呢?
但朱元璋当年也并没有彻底消灭蒙元势力,只是将他们驱逐出中原汉地,赶回他们的老家蒙古草原去了。此后,占据着广袤草原的北元势力,终明一代,都是明朝的心腹大患。直到明朝末年,才最终被清朝所灭。正是有了蒙元的前车之鉴,清朝自入主中原,统治中华后,便刻意的对自己的龙兴之地——...

清朝的满族女子不缠足吗?
清代满族女性不缠足。缠足这个残害女子的恶习始于何时,传说纷纭。上溯得最早的说法是夏禹时代,大禹治水娶涂山氏女为后,涂山氏女是狐精,她的脚很小;又说始于商代,商纣王的妃子妲己还是狐精变的,不过脚没变好,就用布帛裹起来。广为人知的是始于五代,南唐李后主的宫嫔窅娘,以帛绕脚,令纤小作...

正月不理发的习俗来源于哪里,怎样出现的
满族人原是狩猎部族,为了实用方便,从额角两端引一直线,直线外的头发全部剃去,仅留颅顶发编成辫子。习俗有极强的传承性,也会因时因地而变。满族入主中原后,强迫汉人剃发,“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人誓死抗争,死了很多人,但最后还是被强迫剃发,都留“金钱鼠尾”了。这样,正月不剃头...

长垣县18811507548: 清朝对联写在什么颜色 -
后巩因力: 宫廷白纸或者白绢,蓝色边包在外面,红色条镶在内边.有人说红色纸因为又被叫做朱红,明朝皇家姓朱,所以忌讳这个.还有就是清朝宫廷对联是挂而不是贴着的.

长垣县18811507548: 清朝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篆刻学等一些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的同时兴起有没有内在联系?最好有详细回答 -
后巩因力: 当然有联系.清朝是满人入主中原,对汉人有很深的猜忌心理,屡兴文字狱就是为了钳制汉族文人的反清思想,文人不敢论时政,只好考古考据埋首于文字研究,你说的这些学科没有一项和时政及社会现实有关联,所以不会触犯清廷的忌讳,是最安全的致学方向.

长垣县18811507548: 如皋民俗中的传统文化 -
后巩因力: 【除夕】如皋人称除夕为“三十夜”,主要活动有“煮陈饭、贴春联、挂祖宗像、祭祖敬神、吃年夜饭、守岁.农村里还有封田、点天灯等活动. 除夕中午煮陈饭.将糯米煮的饭装入瓷盆或大碗里,上插芝麻秸、柏枝、冬青枝,缀以金钱(黄纸...

长垣县18811507548: 为什麽说辽西的发现是点睛之笔呢?? -
后巩因力: “清代明入主中原后,由于东北是满清龙兴之地,更是满清的大后方,而辽西走廊沟通关内外,犹如人之咽喉,因此满清对于辽西走廊十分重视.在辽西走廊设置大小驿站十三处,并修缮驿道改善交通,辽西走廊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辽宁省粮食和水果产区之一.位于省境西部锦州至山海关间沿海狭长地带,长180公里,宽20~30 公里,为东北—西南走向的海蚀冲积平原.

长垣县18811507548: 清朝服装政策对其他民族的影响 -
后巩因力: 首先对汉族的影响十分明显.汉族传统服装没有衣扣,而且比较宽松(礼服尤其明显),需要用腰带来束紧.清朝入主中原以后推行满人的服装,于是汉族服装变成了满式.其他很多民族同样受到了影响.以土家族为例:土家族的服装原本和汉族相似,在清朝大规模地改土归流以后,变成了蜈蚣扣、对襟样式的马褂.需要注意的是:关于清朝服饰政策,有“男从女不从”的说法.但从清朝末年流传下来的画像、照片来看,女性服饰同样向满式靠拢.

长垣县18811507548: 清朝通过哪些方式对民众进行法律普及 -
后巩因力: 明清两代是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并走向终结的时期,尤其清朝是满族入主中原建立,其法律法典的严谨细密打到了空前的程度.满清统治集团入关后,先后颁布了仿照明代相关律法制定的《大清律例》、《大清会典》、各个部院则例及少...

长垣县18811507548: 大清朝的国号为什么叫“清”? -
后巩因力: 清人原号后金,为入主中原后,汉人对金这个国号的敏感,为了统治的方便,故改国号为清 --------------- 里边还有五行周易的原因清朝原为金国,而明朝之“明”属火,火克金,努尔哈赤被袁崇焕打得大败,“焕”字也属火.后女真族改“满族”,金国改大清国,“满清”二字均属三点水,水克火(明),最后灭掉明.满族人的祖先女真贵族曾建立“金”国,清朝的前身是“大金”,姓氏“爱新觉罗”的意义是“金”.清皇太极改“大金”为“清”,是因为“清”用水作偏旁,而“明”字含火义,以清代明,犹如水灭火.因此皇太极是利用迷信为自己夺取全国政权造舆论.

长垣县18811507548: 清朝宫廷春联写在什么颜色纸上 -
后巩因力: 白色,满族尚白,且朱红有“朱”字,这可是前明的姓,万不敢用红色.且春联就是朱元璋发明的

长垣县18811507548: 春节为什么要贴对联
后巩因力: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

长垣县18811507548: 我国的清明皇宫简介 -
后巩因力: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历时14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 1987年故宫被联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