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仄的2个简单问题

作者&投稿:向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格律诗平仄的问题两个~

“黄鹤楼”见于初唐,当时律诗格律尚未定型成熟,故不作律师论。

1,三平调是格律大忌讳,当然不允许出现,也不作为“拗体”
王力教授《诗词格律》如果没有提到三平调,
我想是因为如果按照《诗词格律》上的格律定式来套,应该不会出现三平调的原因,毕竟这本书是入门读本。因为如果结尾两字是两个平的句子,倒数第3字必须为仄。
“三仄尾”应该是允许的,算1种特殊的“拗”,可以不救,
但是一般“◎仄◎平◎仄仄”的句子,第3第5两字只能一个用仄声字。算是1种特殊的救吧。

2,当然可以。。。你的书是在网上看的吧?网上很多地方打不出表示可平可仄哪个框。其实《诗词格律》是这样写的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对句相救。

  编辑本段词语注释
  平仄 píngzè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编辑本段古汉语中的平仄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编辑本段现代汉语中的平仄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编辑本段粤语九声
  现代粤语仍存在著『平、上、去、入』四声,并细分为九声,分别为「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和「阳入」。
  粤语九声声调表如下:
  阴
  阳
  阴 中 阳
  平 上 去 平 上 去 入 入 入
  si1 si2 si3 si4 si5 si6 si7 si8 si9
  诗 史 试 时 市 事 色 锡 食
  粤语九声中,第一、四声(阴平、阳平声)是平声,其他的七声(上、去、入声)都属仄声。
  以后查字典的时候(如商务大词典),只要看看它在注音上的数字(通常在右上角)是1-9中的那一个,便知是平是仄了。
  后记:
  古人吟诗作对是按古音的, 当用今音朗读古联时, 就容易误会古人平仄不合联律了。举例如“吸来江水煮新茗;卖尽青山当画屏。”
  按普通话四声,
  吸来江水煮新茗;
  平平平仄仄平平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平仄平
  按古四声则是,
  吸来江水煮新茗;
  仄平平仄仄平仄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以上平仄排列,用古声是合联律,而用今音则不合了(最起码的句末上仄下平铁律都不符)。故以后谈论联中平仄时,首先要了解创作人是根据古音,今音,还是地方方言出联;否则便会弄出笑话来。
  编辑本段四声与平仄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心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中(从湖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
  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疏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现在试举一些例子: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还。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开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形容词,频繁。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落。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汉”、“看”字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总是读去声。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是有时平去两读的,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文我们就讨论平仄问题。
  编辑本段平仄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象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己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编辑本段姓名中的平仄
  名字除了要好认以外,还要符合中国字的发音规律,也就是要读起来上口,不能跟绕口令似的。一般来说,两个字的名字,如果前面的字是上声或去声,后面的字就应该是平声。
  三个字的名字对语音的要求就更高一点,如果四声安排得不好,读起来就不顺。比如三个字都用上声,如沈海埂,读起来就别扭,好像不能一口气读完似的。三个字都用去声也不好,如宋兆盛,读真情 为不好听,不如叫宋兆年好听,因为年是平声。
  避免姓名的平仄声相同。现代汉语不讲平仄,以四声论之。所谓四声是指平、上、 去 、入。
  例如:柳景选三个字全是上声,读起来很绕口,便不如柳敬官好听。张书襄都是平声,便不如张叔向好听。纪仲宪都是去声,不如纪忠贤好听。
  编辑本段平仄简表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注意,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平仄在线查询工具雅荷〖小书僮〗:http://ahwo.com/tools/XST/ 很方便实用。还有平水韵和中华新韵的交互查询。很适合入门的朋友采用。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中”指的是该处字可平可仄,也就是你不必考虑读音问题填任何字都可以。

  其次回答第二个问题。有不少文章讲解这一问题的,我贴一篇很长很长的来给你,相信你会喜欢。文章中的第二大点和第三大点相当重要,我是北京人,方言中没有入声,就是利用这些规律基本记下了所有的入声字。

  入声字的辨别方法
  ——摘自《诗律》(郭芹纳 著)
  (一) 利用工具书,查找古入声字。
  一些工具书,往往注明某字在中古所属的韵部。这就为我们提供了查阅的便利。例如旧版《辞海》就是这么做的,可以利用。前文所说的《诗韵》、《佩文韵府》以及今人所编的《诗韵新编》等书,是按平水韵来分部的,使用起来,自然比较方便。但是,多数工具书(如《辞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等书)都使用《广韵》的206韵,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记熟《广韵》中的34个入声韵的韵目。如果能够熟悉它们在平水韵中的归并情况,当然就更好了。《广韵》中的34个入声韵的韵目如下:
  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曷、末、黠、鎋(辖之繁体字)、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
  例如“学”字,查看《辞源》,注为“觉”韵,则知“学”当入声字。

  (二) 利用语音演变规律
  李荣先生在《四声答问》一文中,从语音演变大规律出发,详细介绍了根据北京话辨别古入声字的方法。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李先生所指出的规律,编成顺口溜,介绍如下:
  1、zh、z、g、j和b、d,可管阳平二百多。这就是说,凡是和这六个声母相拼的阳平调的字,在中古都是入声字。其常用字(据《新华字典》,下同)如下:
  Zh:扎铡闸(牐)炸(煠)喋(唼[sha]喋)摘(摘采)宅择翟[zhai,di]着折哲蜇晢摺褶谪嘀(同谪)磔辙詟直值埴植殖职执絷侄(侄)跖踯(踯躅)蹢(蹢躅)摭(摭采。义为拾取)轴妯舳[zhu]术(白术[zhu])竹逐烛蠋躅灼酌茁卓斫(斲)浊镯浞诼啄琢涿椓濯鷟禚(姓)61
  Z:杂凿则责啧帻箦赜迮舴择泽贼鰂足卒崒(崪)族镞昨21
  G:革合蛤颌阁格骼鬲(河名)隔膈葛国掴帼虢馘17
  J:及岌汲级极笈急吉佶诘即亟殛疾蒺嫉棘集辑戢嵴瘠鹡(鹡鸰)蹐藉夹(裌、袷)郏荚铗颊蛱恝戛嚼孑节讦劫杰桀杰劼诘洁(洁)结袺鲒捷婕睫偈(勇武貌)碣竭羯截局焗桔橘菊鶪(古书上指伯劳)孓决诀抉玦駃鴂角(角色)桷珏觉绝倔掘崛厥劂橛蕨蹶獗傕(人名)谲鐍爵嚼矍攫钁102
  B:拔茇胈跋魃白雹薄别蹩伯帛泊柏(柏林)铂舶箔驳勃渤浡饽脖钹亳博搏餺(餺饦)镈膊礴醭(例外:鼻)33
  D:达鞑怛妲炟笪(竹席)当靼答得德狄荻迪笛籴敌(敌)嫡镝翟觌涤迭昳瓞垤咥絰耋谍堞喋牒碟蝶蹀(蹀躞[xie])嵽(嵽嵲[nie])叠毒独读渎椟犊黩髑夺铎(共282字)

  2、zh、ch、sh、r加上k,拼uo皆入不用说。这就是说,凡是这五个声母和uo相拼的字,不论什么声调(实际上无上声),都是中古的入声字。如:
  Zh:拙捉桌卓倬焯涿酌茁卓斫(斲)浊镯浞诼啄琢涿椓擢濯鷟禚(姓)
  Chi:逴踔戳龊啜惙辍绰歠
  Shi:说妁烁铄朔搠硕数(屡次)
  R:若弱篛箬爇
  K:扩括阔廓
  按:此条与第一条大zhuo[阳平]音节有重复之处。

  3、d、t、n、l、b、p、m,拼ie去爹。这就是说,凡是这七个声母和ie相拼的字,不论什么声调(实际上无上声),都是中古的入声字。如:
  D:跌迭昳瓞垤咥絰耋谍堞喋牒碟蝶蹀(蹀躞[xie])嵽(嵽嵲[nie])叠氎
  T:帖贴铁餮
  N:捏苶涅聂嗫颞(颞颥)蹑臬嵲啮孽糵
  L:列裂冽洌咧裂劣埒捩猎躐鬣
  B:憋鳖别蹩瘪
  P:撇瞥
  M:灭蔑篾蠛
  按:此条与第一条大案bie[阳平],die[阳平]两个音节有重复之处。

  4、üe韵除去嗟(旧读jue,今读jie)、瘸、靴。这就是说,凡是üe韵的字,除了“嗟、瘸、靴”三字以外,都是中古大入声字。如:
  Jue:撅孓决诀抉玦駃鴂角(角色)桷珏觉绝倔掘崛厥劂橛蕨蹶獗傕(人名)谲鐍爵嚼脚(脚色)矍攫钁
  Lüe:掠略
  Nüe:虐疟谑
  Que:缺却埆确悫雀阙搉榷鹊
  Xue:削薛穴学鸴踅噱雪鳕血谑
  Yue:曰约哕月刖玥钥乐岳说阅悦钺樾跃(跃)粤龠瀹龠
  按:此条与第一条大jǘe音节有重复之处。

  5、d、t、n、l、z、c、s,拼e皆入宜自知。如:
  D:得德
  T:特忒忑慝
  N:讷
  L:乐勒肋
  Z:则责啧帻箦赜迮舴择泽仄昃
  C:册厕侧测恻策
  S:色涩啬穑瑟塞
  按:此条与第一条的dé,zé两个音节有重复之处。

  6、fa,fo皆入。这就是说,凡是这两个音节的字,都是中古的入声字。如:
  Fa:发(发)乏伐垡阀罚法发(髪)
  Fo:佛

  以上各条,有些重复。同时,还有个别例外的情况,也是需要注意的。如:第一条中的“鼻”,就不是入声字。
  另外,还可以用排除法来排除一些非入声字。属于以下情况的,都不是入声字。
  1、鼻音韵尾非入。凡韵母以鼻音(m、n、ng)为韵尾的,音韵学上称为阳声韵,它们在中古都不是入声字。如:阳光、广场、平安、咸阳、长安等等。
  2、uei韵非入。如:危、畏、微、吹、垂等。
  3、zi、ci、si非入。如:咨、兹、滋、资、姿、缁、辎、孳,词、雌、辞、祠、慈,丝、私、思、斯、司等。
  4、m、n、l、r的阴、阳、上声非入。如:妈、麻、马,拿、哪,罗、裸,惹等。

  (三) 利用谐音偏旁记忆入声字。
  这是利用谐音偏旁来类推的办法。例如已经知道了“白”是入声字(陌部),则可推及伯、泊、柏、舶、拍、迫、珀、帛、魄等字也是入声字(陌部)。而“百”
  从白声、“陌”又从百声、“箔”从泊声,因此它们也是同部的入声字。又如,已知“及”为入声字,则可类推“级、伋、汲、岌、芨、吸”等字也是古入声字。已知“析”为入声字,则“淅、晰、皙”也为入声。利用谐声偏旁记忆中古入声字,并不是绝对可靠的,因为声符相同的字,在中古并不一定属于同一韵部。例如:“读、犊、牍、椟、黩”等字均为入声屋部,但它们的声符“卖”却在去声卦部,而“续、赎”等字有在入声沃部。所以,利用偏旁类推时要格外注意一些例外的情况。复如,“辟”以及从“辟”得声的字“壁、薛、璧、劈、僻、霹、擗、癖、檗、擘”等字都是入声字,但是“避”字却不是入声字。再如“亿(亿)、忆(忆)、臆、噫、薏、癔”等字是入声字,而“意”字却不是入声字;“昨、作、炸、蚱”等字是入声字,但是“乍”不是入声字;“窄”是入声字,而“榨”不是入声字。这些例外情况都是我们认真注意的。

  (四) 利用现成的词语掌握入声字。
  其实,在我们日常使用的词语中,就有不少的入声字。例如,“八月节”、“独立国”、“吸铁石”,就全是入声字。又如,“黑灯瞎火”和“黑瞎子”中的“黑”和“瞎”、“膝盖骨”中的“膝”和“骨”、“节衣缩食”中的“节”、“缩”和“食”、“十冬腊月”中的“十、腊、月”、“八九不离十”中的“八、不、十”、榆林市的名胜“红石峡”中的“石、峡”等等,都是入声字。这里,我们将一些由中古入声字所组成的常见词语介绍如下,以供大家习读。
  下面所列的词语,都是入声字,其中的两个字今读都是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
  八节 拔白 拔节 拔擢 白搭 白吃 白鸽 白芨
  白食 白石 白说 白芍 白皙 白术 白族 别集
  剥夺 剥蚀 剥削 剥啄 勃发 博得 博识 博学
  搏击 搏杀 播菊 出发 出伏 出服 出格 出阁

  出国 出击 出局 出脱 出息 出席 嗒嗒 达达
  德国 得食 滴答 敌国 嫡出 跌足 迭迭 喋喋
  督学 独白 独出 独绝 渎职 咄咄 发达 发福
  发急 发觉 发掘 伐竹 佛国 佛学 伏击 伏服
  伏帖 伏贴 服毒 服帖 格格 割漆 割席 革出
  革职 格局 隔阂 隔绝 国格 国籍 国学 国贼
  虢国 喝粥 合格 合闸 合辙 核发 核实 黑白
  黑瞎 黑鸭 黑竹 活佛 活结 活泼 活脱 活捉
  击发 击节 唧唧 积德 积极 积食 积习 积压
  激发 激活 及格 吉德 岌岌 即席 急急 集合
  集结 集约 蛱蝶 嚼舌 接合 接活 揭发 节级
  节拍 节食 节约 劫夺 杰出 洁白 洁菊 结实
  结合 结核 结集 结节 结局 结石 结识 结穴
  结扎 捷达 捷足 截击 竭泽 诀别 觉得 拉杂
  拉闸 邋遢 捏合 拍发 七绝 七夕 七一 漆黑
  掐诀 切割 切合 切削 曲折 曲直 屈服 屈节
  屈膝 缺德 缺乏 缺席 杀伐 失节 失实 失学
  失约 失职 失足 十八 十六 十七 十一 十足
  石窟 石匣 石竹 识别 实说 实习 实学 实则
  实足 拾掇 食积 食屋 叔伯 倏忽 熟食 熟悉
  熟习 说白 说服 说合 塌实 突出 突发 突击
  托福 托熟 脱出 脱服 脱节 脱俗 挖出 挖掘
  吸毒 吸食 惜别 锡箔 习读 习俗 习习 袭击
  瞎哭 瞎说 歇乏 歇伏 歇息 学阀 学籍 学级
  学舌 学识 学塾 学说 学习 压服 压缩 一发

  一席 一夕 杂食 杂说 择吉 贼谍 贼滑 贼窟
  贼秃 择席 闸盒 折叠 折服 折福 折合 折杀
  折实 哲学 蛰伏 直裰 直接 直觉 直辖 职别
  职责 竹笛 竹筏 竹帛 捉贼 灼灼 茁实 卓绝
  卓识 濯濯

  下面所列的词语,也都是入声字,只是其中一个字今读为阴平或者阳平,另一个则为仄声调:
  八角 八字 拔步 拔脚 跋涉 白炽 白发 白骨
  白鹤 白蜡 白热 白肉 白色 白铁 白雪 白药
  白玉 白质 百尺 百十 百物 百叶 别业 伯乐
  博洽 博物 薄弱 不白 不得 不乏 不服 不合
  不及 不觉 不屈 不惜 不一 不足 尺牍 斥革
  斥责 斥逐 赤足 出列 出猎 出纳 出色 出月
  促膝 的确 敌特 喋血 督促 毒辣 毒药 独立
  独力 独木 独特 读物 发迹 发落 发墨 发热
  发物 伐木 佛法 伏法 服色 服药 割裂 割肉
  格物 隔热 隔日 国策 国脚 国力 国立 国色
  黑话 黑麦 黑色 黑帖 黑色 获得 激烈 激切
  激越 吉日 极力 极目 即刻 即日 即若 急促
  急迫 急切 急速 集录 脚镯 接触 接骨 接力
  接木 接纳 接洽 节烈 节录 节略 节目 节日
  劫狱 结束 截略 截获 竭力 克服 克复 刻薄
  刻毒 腊八 蜡白 蜡烛 勒逼 力学 立决 立足
  列席 掠夺 路局 拍摄 霹雳 撇脱 扑克 扑灭
  扑朔 乞食 日食 日夕 肉搏 肉食 入狱 入阁

  入托 杀戮 涉足 摄食 湿热 失落 失密 失窃
  失物 失血 失业 十月 石笔 石墨 实绩 实录
  实业 实质 食物 蚀刻 熟客 熟肉 熟铁 属国
  说法 说客 贴切 脱发 脱落 吸力 吸墨 吸血
  昔日 息肉 熄灭 习作 侠客 峡谷 歇脚 歇业
  学力 学历 学业 压力 一切 一日 杂遝 执笔
  直角 直立 直属 直译 值日 职业 植物 竹刻
  竹叶 逐客 逐鹿 逐日 嘱托 拙笔 拙劣 卓砾
  卓越 啄木 昨日

  (五) 背诵一些押入声韵的诗歌来记忆入声字
  这是一种颇有兴味的记忆方法。如杜甫的《北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哀江头》,李白的《大车扬飞尘》(见《古风十九首》)、柳宗元的《渔翁》、《江雪》等,都是押入声韵的。这些诗篇易于找到,这里仅举其他诗篇为例。

  北征 杜甫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
  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爷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移时施朱铅,狼籍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
  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氛豁。
  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纥。
  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
  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
  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军请深入,蓄锐可俱发。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
  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
  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
  奸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
  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园陵固有神,扫洒数不缺。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萧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葛。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有神仙,烟雾蒙玉质。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水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李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哀江头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大车扬飞尘 李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读《文山集》 宋 林景熙
  黑风夜撼天柱折,万里飞尘九溟竭。
  谁欲扶之两腕绝,英泪浪浪满襟血。
  龙庭戈鋋烂如雪,孤臣生死早已决。
  纲常万古悬日月,百年身世轻一发。
  苦寒尚握苏武节,垂尽犹存杲卿舌。
  膝不可下头可截,白日不照吾忠切。
  哀鸿上诉天欲裂,一编千载虹光发。
  书生倚剑歌激烈,万壑松声助幽咽。
  世间泪洒儿女别,大丈夫心一寸铁。

  其中每句的末一字都是入声字。(月、发为月部,其余均在屑部。这里所说的韵部,都是平水韵。下同。)
  利用背诵押入声韵的诗歌来记忆入声字,还可以采用“滚雪球”的办法,逐渐扩大识辨古入声字的范围。例如,由上举诗篇中知“绝”为入声字,那么,在其他诗歌中,与“绝”相押的字也应是入声字。试读唐 李贺的《官街鼓》:

  晓声隆隆催转日, 暮声隆隆呼月出。汉城黄柳映新帘, 柏陵飞燕埋香骨。
  磓碎千年日长白, 孝武秦皇听不得。从君翠发芦花色, 独共南山守中国。
  几回天上葬神仙, 漏声相将无断绝。

  诗中“出、骨、得、国”四字均在韵脚的位置,与“绝”相押,据此,我们就可以判它们是入声字。知道了“国”是入声字,那么,唐 于濆《古宴曲》中的入声字,也就不难判定了:

  雉扇合蓬莱, 朝车回紫陌。重门集嘶马, 言宴金张宅。
  燕娥奉卮酒, 低鬟若无力。十户手胼胝, 凤凰钗一只。
  高楼齐下视, 日照罗衣色。笑指负薪人, 不信生中国。

http://baike.baidu.com/view/641.htm


问个关于诗词平仄的问题
读平声,实仄声的字;阳平:八、发、杀、汁、吃、滴、七、昔、接、哭、屈、缺……阴平:罚、答、格、革、核、折、十、急、节、杰、俗、局、菊、学……还有,一时想不起太多。

关于平仄声的问题
格律这么简单都没有几个人愿学,何况重新学习古韵。按今韵写现代诗,按古韵写格律诗,都是几十年前的观点了。唯有与时俱进,才能保持诗词联的生命力。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传统文化瑰宝的逐渐衰亡,重要原因,就是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我们在小学和新华字典上认的字,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多么...

写古词需要注意哪些?对于平仄的问题,韵脚的问题。
加括号代表平仄可以变化,可平可仄。如:(平)平(仄)仄,第一字本为平,但是变成仄声也可以。如长相思,开始是仄(仄)平,仄(仄)平,白居易写的是“汴水流,泗水流”林逋写的是“吴山青,越山青”,水是仄声,山是平声。“韵”字当然代表前面这个字要押韵。●⊙⊙●⊙△这些符号也是一样...

关于词的几个问题
仄平平仄(叶二仄) 仄(叶二仄)仄(叠)仄(叠) 平,仄,韵,叶仄,叶,换仄,叶二仄,句,叠,叶首仄是什么意思? 解析: 2、词是什么?从格律上说,词是格律多变的诗(这里单指近体)。诗,只要知道是几言的,比如五言或七言,爱好者便或多或少知道它的格律。词则不同。一个词牌,一般情况下格律只有一个,但也...

关于诗词平仄问题
古人规定的格律规则不是随便定的,是有着自己的美学追求,格律的精神其实是说古人认为音节高低交错是最美的,所以诗句中平仄音节要交错排列,现在写诗,是否遵守格律,你可以自己决定,但是在这之前你应该了解古人的用意和追求,其实格律中学问很深,包含了很多微妙的美学追求,而且现在正式的诗词比赛都是按照...

200分·平时用平水韵来写律诗的人进。问几个问题。
我看了那么多韵部,头都晕了,虽说古人用那个写出很多名作,但并不能说今人就不能适应时代而进步啊.就象楼主所说,明明现在读起来很别扭,如果偏要用的话,一是妨碍诗意表达,二是本身现代人欣赏起来反而读不通不顺,又何苦呢?所以,我主张用今韵来作好了,这才不会拘泥于那些旁枝末节,使得写出来的诗...

关于律诗中平仄的问题
以两 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对于五言来 说,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或 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我们若要制造 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

关于平仄的问题~~~
(二)普通话今读阳平字 b 拔跋钹魁白舶帛伯泊停~箔勃渤脖鹁博薄厚~礴搏膊驳别蹩醭 P 璞仆仆~人濮 m 膜没~有 f 乏伐筏阀垡罚佛弗拂佛绋茀伏茯袱服~从菔韨绂福幅蝠辐 d 答问~瘩沓达鞑妲靼怛得德笛迪狄荻敌嫡镝觌翟涤籴的~确碟蝶喋堞牒迭叠独读犊牍渎毒夺铎踱度忖~z ...

关于“平仄仄平仄”的问题
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对于五言来说,它的基本句型是: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我们若要制造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

菜鸟虚心请教三个古诗创作问题
一、这一句实际意思是,一首七言的格律诗,每句话的第一、第三、第五字平仄可以随意,第二、第四、第六字则需严格遵守平仄。但事实上“1、3、5不论,2、4、6分明”是不完全正确的,只能说是一种极粗浅的归纳,方便初学者入门而已。可以推倒这一说法的例子有很多,这里我只简单举两个。比如在...

宜都市17275388432: 关于平仄的一些问题请老师指点诗词当中的平仄说白了就是节秦与声调对吧它有两层意思在里面,一个是做声调用也就说一声和二声是平声与三声和四声叫仄... -
说戚佳福:[答案] 一声和二声是平声与三声和四声叫仄声,这个只是我们根据现代汉语拼音和古代语音的关系做的一个简单的指向性链接,不是所有的一声字都是古韵里面的平声,因为这根本是两个不同的语法系统和思维系统,只要知道大概就行了,不可以绝对对等....

宜都市17275388432: 关于诗律中平仄的一些问题我看了诗律这一本书关于介绍平仄是这么说的:它主要说的是:一般两个音节为一个音部,也就是平平 仄仄,平仄,仄平,这四类... -
说戚佳福:[答案] 诗词格律区分音节,将每句的最后一个字作为单独的音节,并不是说,最后一个字的内容必须独立、不能与前面的字组成词组.“床前明月光”一句中的最后两字“月光”,显然是一个词组.但在看该句的音节时,还是要把“光”看成...

宜都市17275388432: 如何填词?关于平仄格式·和押韵的问题 -
说戚佳福: 填词是很高深的东西,容我细说.1.平仄填词绝对不能不按照平仄格式写,若不尊平仄,就不是词,也不要写词了.平仄问题,有古今之分.若按照今四声,则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若按照古四声,则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平声只有平,仄声有上去入三种.我个人还是支持用古四声,毕竟词就是源于古时.2.押韵押韵也分为古韵和今韵.古韵要遵守《平水韵》(诗用)和《词林正韵》(词用),且一首词里只能押一个韵部的字,不能换韵.有的词牌上下片可以换韵.今韵则按照《中华新韵》,也是一样押同一韵部的韵.当然,我也支持用古韵.

宜都市17275388432: 对联写作最基本规律,平仄最简单的规定
说戚佳福: 最简单的就是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还有上联的字或词之间要平仄交替的往下写,如: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等;下联与上联相反即可.还有叫马蹄韵的:如第一种....平仄仄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平平仄;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以上仅对上联而言,下联与上联相反即可).

宜都市17275388432: 关于诗词平仄的疑问 -
说戚佳福: 第一,中古音和现在汉语的一些字的读音是不一样的.所谓的“平仄”是指近体诗和骈文对中古“平、上、去、入”四声的再分类,即平声为平,上、去、入三声为仄.给你说个大概的规律,声母为b、d、g、和j、z、zh,今天读作阳平的多是入声字,所以“国”为仄声;今读音为fa、 fo 、fu的字多是入声字,故“发”亦为仄声; 第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一联之间平仄相对.就是对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跟出句句的平仄相对.比如“旧国经年别,关河万里思”的平仄就为“仄仄 平平 仄,平平 仄仄 平”. 第三,就是要注意押韵的问题啦,押韵是要押韵腹韵尾和声调.总之是比较有讲究的,还是得自己多读多感多写.

宜都市17275388432: 关于平仄的问题 -
说戚佳福: 平:就是一二声 仄:就是三四声 对联最重要要素;上联要以仄收尾 下联要以平收尾

宜都市17275388432: 判断平仄声有那两种方法 -
说戚佳福: 汉字的平仄有两种分类,今韵和古韵.今韵比较简单,就是按照现代汉语的声调,一声字和二声字为平声字,三声字和四声字为仄声.古韵则复杂一些,主要是因为古代还有一部分入声字,这些字也属于仄声.比如,的、德、竹、白、七、八、十、出、发、失、石…….古韵的详细情况,有入声字表,平水韵表可以参考.

宜都市17275388432: 什么是平仄?诗词的格律有什么讲究? -
说戚佳福: 平仄 1、规则 (1)每两字为一个节拍段,五字句形成2/2/1/和2/1/2/两种格式,七字句则是在五字句前加上一个节拍段,形成2/2/2/1/和2/2/1/2两种格式 (2)同句内平仄交替,对句内平仄对立.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相邻两...

宜都市17275388432: 关与平仄的声调问题? -
说戚佳福: 普通话 一声二声平 一声阴平是高平调,二声阳平是高升调,最高处也比阴平低 三声四声仄 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字在古汉语未必平,三声四声在古汉语一般都是仄 一个的平仄从古汉语到普通话的变化一般是因为“入派三声” 入声属仄,发音短促,南音现在仍有保留. 北方人我不知道, 四川的读作阳平但普通话不是阳平的,古代都是入声字 南音很好判断,现在是什么音古汉语基本就是什么音 可以听听京剧来了解普通话大概的四声:每种声调唱的时候发音方式不一样;听昆剧来了解南音,越剧、粤剧也可以,但不是标准的古代官话(现代官话就是普通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