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的意思

作者&投稿:朱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学与宗教的区别~

文艺复兴以来,始终存在着对宗教进行严厉批判、妄想消灭宗教的思潮和代表人物。但宗教始终没能被消灭。事实上,除了象道教这样缺乏改革冲动的宗教以外,世界上主要的宗教不但没有衰亡,反而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象基督教神学在二十世纪就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产生了一批世界级的思想家。佛教和伊斯兰教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二十世纪初年的中国,曾经有人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以科学代宗教”的主张,但他们的论点不但从学理上站不住脚,而且也已为历史事实所击碎。值得注意的倒是这样的一个事实:吕澄、李淑同和刘小枫等美学家和艺术家从美育走向了宗教。这说明了宗教有其本身不可代替的价值。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没有也不可能摧毁宗教,其他文化形式也不可能取代宗教。
宗教是不可以被取代的。我们不能设想没有宗教的文化会是什么样子。假如阿拉伯人没有伊斯兰教,假如西方人没有基督教,假如中国人没有佛教,那么他们的文化会是什么样子?设想有一种文化会脱离了宗教而发展是愚蠢的。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蠢事,蠢事是不可能成功的。宗教是人的终极关怀,因而与人的生存本质相关。历史上的宗教可能被意识形态的毒质所污染,但宗教的本质是不会被污染的。宗教的本质是永远是纯净的。它既在于它自身之中,又内在于一切文化形式中。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皆不能摆脱宗教。
回顾一个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及其研究历程,可以看到宗教与文学的关联。我们可以列举出相当一批与宗教文化关系密切或有着不同程度关联的现代中国的重要作家,诸如鲁迅、周作人、巴金、老舍、曹禺、冰心、许地山、丰子恺、郭沫若、郁达夫、茅盾、沈从文、艾青、徐志摩、戴望舒、朱自清、林语堂、废名、张爱玲、庐隐、萧乾、宗白华、夏沔尊、冯至、施蛰存、张资平、何其芳、孙犁……等等。“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学各不同时期有特色有影响的作家都与宗教文化有着某种关联。”(刘勇《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3页)这种关联的发生是很自然的。尽管五四时代及其以后的科学主义思潮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占有压倒优势,但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宗教情结却始终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近代传入的基督教和固有的儒、佛、道传统合流,在新的历史情境下维系了中国人的终极关怀,并若隐若现地通过种种途径表现出来。在观念层次上,尽管与日本、与西方有很大的差距,也还是不乏对宗教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二十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当属基督教和佛教。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引起了许多复杂而深刻的矛盾冲突,对它的影响要做正确的评价和分析。从积极的意义上说,基督教激活了中国人已经气息奄奄的信仰精神,使中国人从委顿中醒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和精神生活,一如当初佛教初传时候一样。中国新文学的先驱们就已经注视到了基督教文化的独特作用和价值。陈独秀1920年2月1日在《新青年》第七卷第3号上发表《基督教与中国人》一文,对基督教的平等博爱、牺牲奋进、至上人格、反思忏悔等精神品格表示了热烈的颂扬。在他看来,“基督教是爱的哲学”,“基督教的根本教义只是信与爱,别的都是枝叶”。他呼吁“把耶稣崇高的、伟大的人格,和热烈的、深厚的情感,培养在我们的血里,将我们从堕落在冷酷、黑暗、污浊坑中救起。”如果说陈独秀还主要限于从社会政治革命的角度来鼓吹基督精神的话,那么鲁迅则直接切入了文化和文学的内核。他在著名的《摩罗诗力说》里高度评价了希伯来文学的殊胜意义:“虽多涉信仰教诫,而文章以幽邃庄严胜,教宗文术,此其源泉,灌溉人心,迄今兹未艾。”他呼唤“精神界之战士”在中国的出现,这里面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深沉的基督教精神。周作人所提倡的“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以人道主义的“爱的哲学”通向了基督教的“博爱”主题。他说:“现代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差不多也都从基督教精神出来……近代文艺上人道主义思想的源泉,一半便在这里。”(《圣书与中国文学》)还从艺术发展的角度肯定“文学与宗教确有关系”,“文学的发达,大部出于宗教”。“人类所有最高的感情便是宗教的感情,所以艺术必须是宗教的,才是最高尚的艺术。”
从创作实践来看,新文学中出现了一批深刻体现基督教精神的作家和作品。冰心 作品中的“爱”的主题,明显来自作者对基督教的博爱精神的深刻体认。而随着新文 学的不断深化,基督教文化的更深层次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如有的学者所指出:“郁 达夫作品中无休止的忏悔意念,曹禺作品中摆不脱的原罪倾向,巴金作品中醇厚执着 的人道主义责任感,老舍作品中无处不在的平民意识,以及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等等, 这些蕴涵着基督教文化精神的艺术思考,无疑使中国现代文学在思想内涵方面具有了 某种新的文化特质。”(刘勇《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

佛教在近代中国的文化影响也许更加值得我们注意。以杨仁山先生为首的佛教居 士和僧人,使中国佛教从明末以来的极度式微的局面中摆脱出来,逐步走上了复兴之 路,给中国近代文化以深刻的影响。佛教中本来所有的自由精神、独立意志、进取精 神和牺牲精神与近代西方文化的自由精神相结合,使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活动重 新焕发了活力。一方面是新的具有入世精神的“人间佛教”佛教的形成和发展,另方面是文学艺术活动中的佛教精神的新展现。以鲁迅为例。鲁迅可以说是现代中国作家 中对人生的认识和体验最深刻的人物。他的作品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而他对日常生 活中的平庸和卑微的小人物的描写,常常使人喘不过气来。他关注人的苦难,关注中 国人的国民性,其实都与他对佛教的偏好有关。佛教本来就起源于解脱人生苦难的要 求,而人生最难摆脱的当然是死亡的威胁。鲁迅从自身的苦难中体会到了人的生存的 严酷,从而孳生出解脱的大愿。他探寻过多种道路,包括外在社会政治革命。但鲁迅对政治革命实际上并不报多大的希望。《阿Q正传》典型地表明了这一点。所谓的“国民的劣根性”其实植根于人性的黑暗中,也就是佛家所说的“无始无明”中。所以鲁迅始终是很悲观的,这使他既摆脱了一般作家的肤浅的乐观主义,也使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看穿人生的苦难,与政治操作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其他一些人那里,佛教文化的表现采取了不同的形式。苏曼殊的作品尽管不多, 却能以惊才绝艳的文笔,写出佛法追求与爱欲之间的深刻纠缠,突显了悲剧性的意味。而周作人、废名、丰子恺等人则以从容而优雅的笔触,表现了一种禅的精神。宁静淡泊、清幽旷远的人生境地和舒缓雅洁、坦荡从容的心绪,使读者在动荡混乱中依稀看到了一片古老的精神家园。但这决不是对传统佛教和禅宗的简单回归,而是灌注了近代文化精髓、荡涤了传统文化渣滓的新的精神意向。其他的作者如许地山、沈从文等则表现了一种把多种宗教结合起来的意向。许地山的《债》里即包含着三层意蕴:第一层是还债人的佛家慈悲为怀的心肠和儒家高度自觉的忧患意识;第二层是岳母所信奉的顺着境遇做人,弃绝非分之想的道家人生哲学;第三层则是“还债人”那种深刻而莫名的基督教的忏悔意识和献身精神。这种多重宗教意蕴还可以在林语堂等人那里看到。

中国现代文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不止体现在宗教情结上,还体现在叙事结构、艺术语言和艺术意境上。中国现代文学的浓烈的抒情性和深层次的隐喻性,显然来自基督教文学的刺激。佛教文化对现代白话文运动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而艺术氛围和意境的营造,则与宗教意识的流注密不可分。
文学与宗教是不可分割的,中国现代文学和宗教文化同样是不可分割的。尽管四九年以后的中国对宗教采取了极端的态度,但改革开放以来宗教又明显地呈现出自身固有的活力。在作家的笔下,宗教精神和宗教意识也多姿多彩地表现出来。贾平凹、张承志、张炜等人的创作,显然自觉地走向了某种宗教追求。尤其是张承志的《心灵史》,极其悲壮地展示了一个民族为信仰而战的历史,在当代文学中具有震撼性意义。这也许象征着未来中国的精神路向。

宗教对文学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宗教经典故事成为文学创作的题材来源之一,例如《圣经》对文学的影响。其次,宗教思想观念与人物形象塑造对文学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例如在文学作品中鬼魂形象的塑造。此外,宗教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和艺术表现技巧,例如佛教文学中的想象和散韵并用的文体对我国古代文学尤其是通俗文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与宗教的关系日益疏远,并出现了一些具有反宗教倾向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恣意嘲笑讽刺宗教的伪善。

这是明代诗人王锦的《咏蜂》中的一句。全诗如下:咏蜂(明)王锦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从生物学角度来说,蜜蜂酿制蜂蜜是为蜂王及后代服务的。我们人类养殖蜜蜂,然后又定时将他们酿造出来的蜂蜜取走,只留下能维持蜂群基本生命活动的量,这就是釜底抽薪之法,既控制蜂群数量,又不让他们饿死。就像是奴隶主压榨奴隶一样。蜜蜂们不辞辛劳地采蜜、酿蜜,却不知他们纯粹是在做无用功。千辛万苦采来的蜂蜜成了人类口腹之欲的牺牲品,真的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但我们却还觉得理所当然,毫无怜悯同情之心。另有一首诗表达了作者类似的情感: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意思:世上的人都夸赞蜂蜜的味道好,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它背后的辛苦呢。这句诗主要是赞美勤劳、无私奉献的人;如果不满意的话可以上百度查

意思是:世上的人都夸赞蜂蜜的味道好,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它背后的辛苦呢。这句诗主要是赞美勤劳、无私奉献的人。


《蜂》——唐罗隐教学设计
蜂儿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做蜜不忙采花忙,蜜成犹带百花香。《咏蜂》明王锦 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咏蜂(当代)葛显庭 三百天来九州跑,男江北国采花娇,终日酿蜜身心劳,甜蜜人间世人效。八、你知道吗?一只蜜蜂要酿千克蜂蜜,需在一百万朵...

两句赞美蜜蜂的诗句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咏蜂 ●明●吴承恩 穿花度柳飞如箭,粘絮寻香似落星。小小微躯能负重,器器薄翅会乘风 葛显庭(当代)《咏蜂》:三百天来九州跑,南疆北国采花娇;终日酿蜜身心劳,甜蜜人间世人效 咏蜂 (王锦)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

罗隐写得一首关于蜜蜂的什么古诗?
于人于己都是一番深省之言。2.罗隐写得一首关于蜜蜂的古诗蜂 蜂 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译文: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及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形容蜂蜜好吃的诗句
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 5.关于蜜蜂的古诗大全 一、醉中天 元代:王和卿 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 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 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译文: 挣破了那庄周的梦境,来到现实中,硕大的双翅驾着浩荡的东风。把三百座名园里的花蜜全采了一个空,谁...

上联: 饮河饱腹日逍遥.宿树安身生灿烂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咏蜂 吴承恩 穿花度柳飞如箭 粘絮寻香似落星。 小小微躯能负重 器器薄翅会乘风 咏蜂 (王锦) 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 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 Sai 2010-10-09 19:23:...

赞美蜜蜂的辛勤的好段
白话释义:江上行舟,东风送暖,可见融融暖意袭人,同时,笙歌随着东风、暖意一道吹拂过来,增添轻松愉悦氛围。江岸上,早花初萌,柳丝新绿,似乎在竞相争艳,更有成群的蜂蝶围绕着花蕊飞舞,构成一幅生动的春景图画,有声有色,生机盎然。4、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

蜜蜂的诗有哪些
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 中国诗僧神赞的‘咏蜂诗’:空门不肯出 投窗亦大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 唐 钱起 《蜜脾咏蜂》年年花市几曾淹,斟暖量寒日夜添。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描写蜜蜂辛勤劳作的诗句
3、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出自明代诗人王锦的 《咏蜂》,蜜蜂们不辞辛劳地采蜜、酿蜜,却不知他们纯粹是在做无用功。千辛万苦采来的蜂蜜成了人类口腹之欲的牺牲品,真的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但我们却还觉得理所当然,毫无怜悯同情之心。4、采酿春忙...

描写养蜂人的词语
但得蜜成功用足,不辞辛苦与君尝。 译文: 秋分萧索,桂花飘香,花下的蜜蜂忙着采蜜。 只要酿蜜成功,为了让你尝到蜂蜜,不辞辛苦也甘心。 3、《咏蜂》 明代:王锦 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 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 译文: 纷纷穿插于万花之间,一生都没能有一刻停下来的时间。 世人都称赞蜂蜜...

为谁辛苦为谁甜
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                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咏蜂——姚勉 百花头上选群芳, 收拾香腴入洞房。                 但得蜜成甘众口, 一身...

安仁县13193262463: 咏蜂 (王锦) 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 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 诗意 -
爱矿硫酸: 这首诗《咏蜂》表达了诗人对蜜蜂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它们境遇的同情.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飞舞,一生都没有休息的时候.虽然蜂蜜的味道被世人称赞,但是蜜蜂们被压榨的境遇却很少有人关注.诗中的“纷纷穿飞万花间”描绘了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的场景,而“终生未得半日闲”则表达了蜜蜂一生都在劳作的艰辛.这种勤劳和奉献的精神是值得人类学习的.“世人都夸蜜味好”一句则表现了人类对蜜蜂劳动成果的认可和欣赏,但随之而来的“釜底添薪有谁怜”则表达了诗人对蜜蜂处境的同情和惋惜.这种弱者的遭遇和奴隶主压榨奴隶的情况相似,都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这首诗既表达了对蜜蜂辛勤劳动的赞美,也呼吁人们关注弱者的命运,尊重生命,尽可能地给予关爱和支持.

安仁县13193262463: 赞美养蜂人的诗句 -
爱矿硫酸: 1、《蜂》 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不管是平地还是高山,无限风光都被蜜蜂采一花酿蜜时独占了. 它辛辛苦苦采集百花酿成的蜂蜜,究竟是为谁送去甘甜呢? 2、《蜜蜂》 ...

安仁县13193262463: 有哪些赞美蜜蜂的诗句 -
爱矿硫酸: 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出自:唐代罗隐《蜂》 解析: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431363666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

安仁县13193262463: 蜂的古诗 -
爱矿硫酸:[答案] 寒蜂采菊蕊 【唐】耿湋 游飏下晴空,寻芳到菊丛. 带声来蕊上,连影在香中. 去住沾馀雾,高低顺过风. 终惭异蝴蝶,不... 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 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 唐 钱起 《蜜脾咏蜂》 年年花市几曾淹,斟暖量寒...

安仁县13193262463: 釜底抽薪简要典故.80字左右 -
爱矿硫酸: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二万多人.两军离河对峙.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

安仁县13193262463: “釜底抽薪”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指断其根本,不给他留后路? -
爱矿硫酸: 解释 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安仁县13193262463: 赞美蜜蜂的无私奉献诗句有哪些? -
爱矿硫酸:[答案]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咏蜂》 葛显庭(当代) 三百天来九... 终日酿蜜身心劳,甜蜜人间世人效 咏蜂 (王锦) 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 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

安仁县13193262463: 关于蜜蜂的诗歌 -
爱矿硫酸: 无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安仁县13193262463: 有关蜜蜂的诗句 -
爱矿硫酸: 出自罗隐的《蜂》.全诗为:不论来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诗人背景:罗隐(833-909)唐代诗人,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因为十次考进士没考中,一怒之下改名罗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