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弟书的兴起及流传?

作者&投稿:邓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子弟书的子弟书发展~

除了改自三他戏曲之外,还有很多子弟书是作者观书有感,兴至而成的。现存子弟书中,出于各种小说的约有百段,其中出自《红楼》者最多,约三十六段,其次为《三国》,有约二十段,再次为《聊斋》,约十六段,《金瓶梅》约有八段。除了这些子弟书的内容是直接取材于小说之外,在某些子弟书中还有对创作本身很生动地描写,如“蕉窗氏剔烛闲看《情僧录》,清秋夜笔端挥尽《遣晴雯》。”(《遣晴雯》)“琐窗人静转清幽,翻阅残篇小案头。笔端清遣闲时闲,墨痕点染古人愁。谢朓山前花似锦,子陵台上月如钩。到而今谢朓子陵何处也,山自青青水自流。”(《走岭子》)“客居旅舍甚萧条,采取奇书手自抄。偶然得出书中趣,便把那旧曲翻新不惮劳。也无非借此消愁堪解闷,却不敢多才自傲比人高。渔村山左疏狂客,子弟书编破寂寥。”(《天台传》)“纸窗梅影月初升,半榻残篇一灯青。此际浑疑身化蝶,阎浮沤寄羽毛轻。稗史观来惟节义,新词填去尽多情。鹤侣氏闲笔重描梅花梦,且看张梦晋他能体温柔意方是大英雄。”(《何必西厢》)无论是“偶然得出书中趣”,还是“稗史观来唯节义”,都说明这些子弟书是因观书有感而作。盛世渐衰,外忧内患,交纷而至,世人多感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于是子弟书中有多了一些讽时刺世之作,如《为赌傲夫》、《老斗叹》、《假老斗叹》、《须子论》等。从这些作品中,明显可以看出当日风俗人物之变。还有《俏东风》、《碧玉将军》等直接反映清代较为著名的事件的作品。要提到子弟书的兴起与发展,就不能不提到清代第一部可能也是唯一一部研究子弟书的专著——顾琳的《书词绪论》。我们对子弟书早期情况的很多推测,都是根据这部书记述。《书词绪论》题为“金台顾琳玉林氏著 铁岭李镛东序氏评”,撰于嘉庆二年(1797年)。原书前有李序、自序,后附书社引、余说各一则,正文分为八条,曰“辨古”、“立品”、“脱俗”、“传神”、“详义”、“还音”、“调丝”、“立社”。其第一条“辨古”中有一句话说:“书之派起自国朝,创始之人不可考,后自罗松窗出而谱之,书遂大盛。”可见,子弟书的兴起,与罗松窗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谱”字作“编排记录”解可,作“按词度曲”解亦可,可见,或许东韵子弟书,根本就是罗松窗创出的,就像刘宝全创京韵大鼓一样。如果这样说的话,那么罗松窗之前的所谓“书”,是不同于子弟书的另外的曲艺形式,是不能叫子弟书的。就像怯大鼓不能叫京韵大鼓一样。再往下说,则西韵子弟书,亦如白云鹏之白派京韵大鼓。东韵子弟书正大浑涵,长于叙金戈铁马,刘派京韵如是;西韵子弟书缠绵悱恻,长于叙才子佳人,白派京韵亦如是,何其相似。刘派京韵多用东韵子弟书词,白派京韵多用西韵子弟书词,良有以也。 从“辨古”的叙述来看,最晚在1780年前后,子弟书的东、西两派已经形成,并风行一时。子弟书是以唱当先的,即唱是第一位的,而词句是第二位的。这一点今人理解多有误。今人多以子弟书曲调不传,认为子弟书重文不重唱,实则不然。《书词绪论》品评东西两韵,认为“其西派未尝不善,惟嫌阴腔太多,近于昆曲,不若东派”,还是从音乐的方面品评高下的。而余如“还音”、“调丝”两条,更是从吐字发音(实即音乐韵律)、伴奏等方面详细论述,可见在子弟书的演唱中音乐曲调的重要。无论戏曲曲艺,其唱腔都是第一位的,否则就失去了它作为一个曲种或剧种存在的条件。就爱好者来说,无论是爱好哪种戏曲曲艺,都是由迷恋它的唱腔开始的,这一点不证自明。而子弟书的爱好者都有文化,当然希望唱自己的作品,而且子弟书本身的格律等点又恰恰符合他们的创作条件和创作要求。所以子弟书的创作非常兴盛,这一点和岔曲的兴盛是一致的。但是不能因为子弟书的文辞内容非常可取而曲调音乐已经失传就说子弟书重文不重唱。也许子弟书在唱腔音乐方面价值不高,但是从好爱者的角度看,还是以唱为第一位的。今人论子弟书最初的演唱组织,多据《书词绪论》第八条“立社”而言书会、书社。不过顾琳说得很清楚,“立社,以文会友之意也。……然立社甚难,余不过姑存是说,以俟高明裁酌可耳。”顾琳所论立社之道、立社之旨、立社之规,皆是提议,非为记实。不过照八角鼓票房的情况来看,子弟书立书社也是非常可能的,但我还没找到可以证明的文献资料。《书词绪论》中提及“冷落梅花冷落春”(《离魂》)云是古人诗篇(“详义”),则或许此篇为罗松窗之前,即子弟书未成形时之旧作。亦或许子弟书之形成、罗松窗之年代皆应前提至康雍之世,无他证,姑存疑。 也许在子弟书产生很短时间之内,就产生专业子弟书艺人。曼殊震均《天咫偶闻》卷七载“此等艺,内城士大夫多擅场,而瞽人其次也”,大概唱子弟书的艺人以瞽人居多。现存子弟书中如《郭子仪上寿》、《天官赐福》、《群仙祝寿》、《八仙庆寿》等,从内容文法来看,当都是艺人的作品。《天咫偶闻》又述曰“旧日鼓词有所谓子弟书者……然瞽人擅此者如王心远、赵德璧之属,声价极昂,今已顿绝”,《天咫偶闻》作于同光间,而称“旧日鼓词”,又称“今已顿绝”,则道、咸之世北京子弟书唱者已罕。而东北如沈阳等地子弟书却兴盛如昔。至于子弟书在东北的兴盛,有任光伟《子弟书的产生及其在东北之发展》(载《曲艺艺术论丛》第一辑)可资参考,已不在本文范围之内。北京子弟书至道咸间虽已顿绝,但却最少有两种分支兴盛过,一是石玉昆的“石韵书”,一是郭栋的“南城调”。这两种分支在都作为曲牌而存在于单弦牌子曲中(当然,在单弦吸收时曲调格律等肯定有过改变)。关于石韵书、南城调和子弟书的延承关系,现在看来还有很多疑问,容另文详述。石玉昆比郭栋要早,但是前后相差应不出十年。从《书词序论》中我们可以知道,子弟书的演唱是自弹自唱的。从《评昆论》、《郭栋儿》两篇子弟书来看,石玉昆演唱时还是自弹自唱,而郭栋的演唱已是“双头人”,即一人伴奏一人唱了。大约在嘉庆年间,西韵传入天津,与天津的民间曲调、语言相结合,称为“卫(天津卫)子弟书”,后又称“西城板”。卫子弟书今传有音乐曲谱,但它对子弟书的延承也有一些疑问,并且,西城板是否就是卫子弟书也还有疑问,有《》刘吉典《天津卫子弟书的声腔介绍》(载《曲艺艺术论丛》第三辑)等文可参,由于本文以北京为研究范围,关于卫子弟书就不多加考证了。

早在嘉庆年间,程记坊就刊刻过一些子弟书。同治、光绪年间,会文山房及其他书坊又刊印了大批子弟书,发行东北三省及北京等地,使子弟书更加流传。子弟书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文学,而不在于表演。到清末子弟书衰落,但是它传下来的优秀曲本却被各种大鼓所采用,如韩小窗的一些优秀作品,一直在曲坛上传唱。
清末沈阳有大小书坊二十多家。其中,盛京程记书坊是程伟元在嘉庆年间创办。盛京会文山房是沈阳名士缪公恩在道光年间创办,到同治年间,邸文裕(字芝圃、号二凌居士)经营,刻印了大批子弟书。书房门前有周怡园题写的楹联:
会得有缘人俱是书家画手;
文成无价宝莫非翰墨图章。

盛京老会文山房常再版子弟书
会文山房还经常组织荟兰诗社的文人在此举办灯谜、对诗活动,团结了一批子弟书作家。光绪末年改名文盛堂。此外四合堂、德兴堂等书坊也都刻印过子弟书、鼓词唱本。现将能够查到的书目略述如下:
会文山房在同治二年(1863年)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刻印的子弟书有《忆真妃》(书中有盛京将军依克唐阿的眉批及插图)、《大烟叹》(书中有未入流的序言)、《姜女寻夫》、《糜氏托孤》(韩小窗作,二凌居士序)、《雷峰宝塔》(上、中、下三集)、《圣贤集略》、《锦水祠》(蛤溪钓叟作)、《浪子叹》(梦松客作)、《吊锦山》(海城痴痴子作)、《调精忠》(虬髯白眉子作)、《穷酸叹》(河西隐士作,慕庐居士改)、《烟花楼》(张松圃作),还有十二月小唱《沈阳景致》、中篇说唱《呼杨冤》等书。
盛京财胜堂在光绪年间,刻印过子弟书《全德报》八回本(韩小窗作)等书。
文盛堂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刻印过子弟书《绝红柳》。此书记述了沈阳东关著名鼓曲票友郭维屏表演的实况,是研究沈阳曲艺的珍贵资料。现将原文开头一段摘录于下。
子弟书作品评论集

江湖遍地各逞能,
州城府县到处行,
士农工商齐赞美,
声价高抬尽扬名。
现如今有一位玩票的先生真和气,
开谈未唱他就先代(带)满面春风。
本地人现在沈阳东关住,
儒生子弟生铁万字号维屏。
在子弟书创作活动十分活跃的时期,沈阳文坛上评论家也相当活跃。
其中,“二凌居士”(即邸文裕,字芝圃)先生名噪一时。因其祖籍锦州有大、小凌河二水,故取名“二凌居士”。尽管他喜文学爱书画,但未能考取功名,所以他广交文友,为人作序写评。道光年间,缪公恩与友人在盛京鼓楼南合资创办了“会文山房”,后来由二凌居士接着办。二凌居士写过一篇宣传“会文山房”的韵文广告,文辞精妙:“打鸟丝,画博古。文人作,子弟书。真草字,寿山图。刷仿影,刻图书。宣笺纸,分十路。红白折,八行书。名家帖,写枕符。”二凌居士刚到沈阳时,住处简陋,他自题佳联:“东墙垒西墙垒不见家室之美;前巷深后巷深哪闻车马之音。”后来他搬到新居,好友喜晓峰送上贺联一副:“有巢而居即此是雕梁画栋;问心已足况能容驷马高车。”当时,子弟书作家与评论家、活动家之间的关系是多么融洽。二凌居士曾为《黛玉悲秋》《青楼遗恨》《宁武关》《糜氏托孤》《蝴蝶梦》《烟花楼》《大烟叹》等作品写过序或跋。他在《黛玉悲秋》的序言中称:“前人韩小窗所编各种子弟书词,颇脍炙口谈,堪称文坛捷将,乃都门名手。惟此悲秋一段未注姓氏,而句中笔法,可与欧阳赋共赏,描写传神,百读不厌,令看官一目了然。”在《糜氏托孤》序言中,他评说:“作者笔快如刀,观者眼明如镜。通篇看来,会意传神。两回编完,文心巧妙,描写如画更如生,神龙见首不见尾。”在《青楼遗恨》序中二凌居士说:“心思费尽,描写杜十娘一片痴心,李生一派负心,孙富一种淫心,柳遇春一点良心。作者一点慧心,读者一点赏心。余本无心,故而专心,以公同心,庶几快心、恍心。问我居心,心不在焉,为此留心,以待知心。”全文不足百字,连用了十六个“心”字,爱憎分明,鞭辟入情入理。更可贵的是,作为评论家的二凌居士还亲自动笔写作子弟书词,这就使他的评论水准达到相当的高度。下面引用二凌居士创作的《别善恶》中的片断,可窥见他的写作水平和对当时不平社会的控诉。
人常说守分安良天加护袝,
依我看这句古语未必然。
问诸公河内鲜鱼犯了什么罪,
刮净了鲜鳞还加上油煎。
山鸡野兔也不敢惹祸,
剁成泥酱先把刀扦。
狸猫专吃顿食它在炕头上卧,
老牛耕地不得饱食却肚儿蔫。
大仓里耗子钻窟窿盗洞坑人不浅,
谁见过哪位当家的告状鸣了冤。
最可恨毒蝎更不讲情理二字,
衙门中班头虽有也不出票下标签。
虎狼伤人一概独吞也不分等列,
并未见锁铐拘拿下狱寄监。
……
我只说祸因恶积该当现报,
怎么忠臣(寿禄)倒短?佞臣倒长?我的老天!
岳武穆因何损处风波亭上遭横死?
奸秦桧有何德处做了那么大的官?
众善奉行反倒成了绝户气,
诸恶作尽这些东西倒儿女双全!
莫不是阎王老头受了小鬼的哄?
判官哥哥呀,空管着那本老账也不翻翻。
当年身为高官的盛京将军依克唐阿,也评论过子弟书。同治二年(1863年)会山文房刻本《忆真妃》,又名《剑阁闻铃》,为子弟书精品,有将军的二十二条眉批。现将原文及批注摘录如下——在唱词“马嵬坡下草青青,今日犹存妃子陵,题壁有诗皆抱憾,入祠无客不伤情”旁,将军批道:“原原本本,高唱而入。”在“悠漠漠残月晓星初领略,路迢迢涉水登山那惯经,好容易盼到行宫歇歇倦体,偏遇着冷雨凄风助惨情”旁,将军又批道:“如此落题,是大家手笔。”在描写唐明皇思念杨贵妃的“莫不是弓鞋儿懒踏三更月,莫不是衫袖儿难禁五夜风,莫不是旅馆萧条卿厌恶,莫不是兵马奔驰你怕惊,莫不是芳卿意由怀余恨,莫不是薄幸心中少至诚”六句唱词之后,眉批现出:“六莫不是是六层,一层深似一层,雅入深致,秀口锦心。”六句“莫不是”几乎句句有批,直到最后结尾:“这君王一夜无眠悲哀到晓,猛听得高力士启奏驾登程。”还有批语:“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从这些唱词及眉批中,可以看出子弟书的文字技巧与艺术风格。
对子弟书做全面论述的当数嘉庆二年(1797年)顾琳的专著《书词绪论》。全书共分八节:一辨古、二立品、三脱俗、四传神、五详义、六还音、七调弦、八立社,对子弟书的流派、立品之道、雅与俗、形与神、文意与音韵、表演与伴奏,直到立社传艺都有论述。虽全书不过万字,但确是研究子弟书的重要史料。

子弟书,又叫清音子弟书,是乾隆年间在北京兴起的一种鼓词。最初是在满族八旗子弟中传唱,故称为“子弟书”。嘉庆初年传到沈阳及东北各地。“清音”二字一般认为是指清唱而言。子弟书演唱时,演员手持八角鼓,另有人操三弦伴奏,演唱者是以唱为主,没有表演动作。

子弟书问世以来,各家论述很多。

子弟书《忆真妃》书影

嘉庆二年(1797年),顾琳的《书词绪论》一书“辨古”一节中说:书之派起自国朝,创史之人不可考。后自罗松窗出而谱之,书遂大盛。然仅有一音。嗣而厌常喜异之辈,又从而变之,遂有东西派之别。其西派未尝不善,恨嫌阴腔长多,近于昆曲,不若东派正大浑涵,有古歌遗响。近十余年来,无论缙绅先生,乐此不疲,即庸夫俗子,亦喜撮口而效……”

此书中前有铁岭李镛的序文,李序中有“辛亥夏,旋都门,得闻所谓子弟书者”一句。辛亥为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由此可见乾隆年间,子弟书已经在北京盛行。

光绪年间,曼殊震均在《天咫偶闻》卷七中说:“旧日鼓词有所谓子弟书者,始创于八旗子弟。其词雅驯,其声和缓。有东城调、西城调之分。西调尤缓而低,一韵萦行良久。此等艺,内城士大夫多擅场,而瞽人具次也,然瞽人擅此者如王心远、赵德壁之属,声价极昂,今已顿绝。”闲园氏在《金台杂俎》中说:“子弟书分东西城两派,词婉韵雅,如乐中琴瑟,必神闲气定,始可聆此。”光绪四年(1878年)缪东霖在《陪京杂述》中论述沈阳的“说书”时说:“说书:人有四等,最上者为子弟书。”据上述各文可知,子弟书分为东城调、西城调两个流派。清代的北京分为东西两城,东城属大兴县;西城属宛平县。东西二调,也称作“东韵”与“西韵”。东韵子弟书传到沈阳等地后,有很大发展,到同治、光绪年间,形成了以韩小窗为主的东北作家群。故此后人称为东北子弟书。西韵子弟书传到天津后,被称为“卫子弟书”,简称“卫子弟”。东韵子弟书曲调高昂,多唱金戈铁马的英雄豪杰故事,代表作家是韩小窗;西韵子弟书曲调缠绵,多演悲欢离合的才子佳人故事,代表作家是罗松窗。

沈阳老城的小西门里

由于子弟书唱词典雅,富有文采,抒情状物,描写生动,历来评价较高,有人认为在中国韵文史上,继唐诗、宋词、元曲之后,清代子弟书是又一个艺术高峰。

子弟书的辙韵与鼓词相同,也用北方十三道大辙,但是不用小人辰儿、小天仙儿两道小辙。唱词以七言为基本句式,常加衬字,最长的句子有三十余字。尽管句头长短不齐,但都是节奏鲜明,便于演唱,不过子弟书唱词中没有连珠快书与许多大鼓词中常见的“剁字句”。这一点可能与子弟书“其声和缓”有关。正因如此,听众嫌其曲调太慢,后来才有人“别唱新声”,产生了不少标为“硬书”的子弟书,还有“子弟连珠快书”,专以快节奏取胜。

子弟书作品,少则一二回、三五回,多则十几回,最长者有三十二回。

早期作品有“满汉兼”两种《螃蟹段》与《升官图》,均是在汉语中夹有满语,满语的译音与汉语的语意相合,起到了一语双关的效果。另有“满汉合璧”《寻夫曲》即汉文本《孟姜女寻夫》五回本中的前四回,是在汉语旁边标有满语全文,各按本民族语言押韵。

其余大部作品均为汉文。一般说前有“诗篇”八句,颇似“七律”,如《忆真妃》开头的诗篇是:

马嵬坡前草青青,

今日犹存妃子陵。

题壁有诗皆抱憾,

入祠无客不伤情。

三郎甘弃鸾凤侣,

七夕空谈牛女星。

万星西巡君请去,

何劳雨夜叹闻铃。

有时也称子弟书为清音子弟书

《黛玉悲秋》的诗篇长达四八三十二句,相当于四首“七律”。后来大鼓艺人移植演唱时,嫌其太长,就只保留了首尾两句“大观万木起秋声,黛玉风姿巡不同”。艺人们还嫌原词太雅,又改成了“大观园滴溜溜起了一阵秋风,林黛玉娇姿与众不同”。

唱词是每回一韵,一回书多为八十句。据说这与满族八旗子弟喜用“八”字有关。后来也有的作品不受此限,每回书有百句左右,但是没有像大鼓中那样长达二百句左右的大段子。

子弟书最初是以抄本流传,如北京的“百本张”就是以发售子弟书等抄本而闻名,也有少数刻本。

到清末民初,子弟书已经衰落,有部分佳作被其他鼓曲所采用,其音乐唱腔则基本失传。尽管藏书家傅惜华珍藏过几种工尺谱,但也很难再回到书场演唱,只有天津的少数艺人还能唱上几段。




郑振铎的主要作品
作者认为,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该书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对中国历代歌谣、民歌、变文、杂剧词、鼓子词、诸宫调、散曲、宝卷、弹词、子弟书等等民间文学作了系统的梳理,从大体说来,确是关于中国俗文学的非常完善的本子,尤其是许多参考书,是为平常所不易搜求的...

有木有知道满族的民风名俗的啊
就传统而言,满族普遍酷爱的曲艺有京剧、子弟书、八角鼓和相声。其中八角鼓和子弟书是满族的本民族曲艺,而京剧和相声在其发展过程中与满族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京剧 满族京剧名家程砚秋先生(右)与梅兰芳大师京剧,被视作中国的国粹。它融合了徽剧等其他传统曲种的特点,在清代逐渐形成一种独立的曲艺形式。当时,上至...

戏剧文学体裁常识
体制 四大传奇及琵琶记 明传奇概况 汤显祖:临川派与吴 *** 之争,临川四梦提要 牡丹亭: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渊源,时代精神 苏州派简介:李玉 李渔的创作及理论成就 南洪北孔:故事来源,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人物形象分析,时代精神 花部和雅部 清代讲唱文学:弹词,鼓词,子弟书 7、小说 小说溯源 志怪小说和志...

戏曲派别有哪些???
评书、相声 、双黄 、数来宝 、十不闲莲花落 、京韵大鼓 、梅花大鼓 、含灯大鼓 、五音联弹 、岔曲 、单弦 、联珠快书 、北京琴书 、奉调大鼓 、京东大鼓 、子弟书 、天津时调 、天津快板 、快板书 、木板大鼓 、西河大鼓 、乐亭大鼓 、唐山大鼓 、竹板书 、河北渔鼓道情 、山西道情 、翼城琴书 、武乡...

徽商与晋商的区别是什么?
1、所指的人不同 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徽商,即徽州商人、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指徽州(府)籍商人的总称 ,为三大商派之一。2、经营方式不同 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

谈谈你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认识
满族人能歌善舞,善于说唱,清代创有子弟书和八角鼓等艺术形式,对当今中国北方曲艺艺术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已将八角鼓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以八角鼓为代表的满族曲艺仍遭遇着传承危机,流传300余年的八角鼓艺术目前在北京、天津总共不足10名专业演员,如果对八角鼓艺术不加大投入进行...

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主要专业术语都有哪些?
相传清代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赴各地演唱子弟书,不取报酬,为清廷宣传,后就把非职业演员称为票友。 【优伶】古代以歌唱、舞蹈、滑稽、杂技表演为业的艺人之统称。一般认为以表演戏谑为主的称“俳优”,以表演乐舞为主的称“倡优”。演奏音乐的艺人称“伶人”。宋元以来,常称戏曲演员作优伶。 【行当】传统...

戏曲的知识。
另一部分则是依据民间现实生活、时事传闻、古今传奇、历史小说、子弟书鼓词等编写而成。在折出戏时期,清光绪三十四年,由于光绪、慈禧的相继逝世,清政府下令百日内禁止娱乐活动,致使蹦蹦戏各班社处于瘫痪状态,多有解体。同年秋,一些艺人成立了庆春社。为防止当局禁演,遂仿照大戏模式对折出戏进行全面改造,大量汲取了...

《西游记》背后的历史意义
,邓志谟的《铁树记》、《飞剑记》、《咒枣记》、许仲琳的《封神演义》等。《西游记》对戏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清代宫廷大剧《升平宝筏》是西游戏,十本,240出。《西游记》不但有续作、仿作,对后世的小说、戏曲、宝卷、民俗都产生影响,清朝子弟书里都有《西游记》的鼓词,可见影响之大。

评剧在早期被叫做什么
拆出时期的剧目主要是来自唱本子和子弟书曲目,并将《小姑贤》《借女吊孝》《蓝桥会》《刘金定观星》等拆出演唱,从而推动了对口莲花落向对戏曲方面的发展。光绪二十年(1894),二合、庆顺、义顺等八、九个班社首先进入天津。二十七年,成兆才、佛动心、东发亮等又带着“对口”和“拆出”剧目《小姑贤》《小借年》...

吉州区17531718641: 有没有人知道一本叫做《圣贤集》的书 -
路凝泌淋: 首译四十二章经.历晋及十六国南北朝暨唐,皆有梵僧自五天竺来,及华人之善竺音者,迭相翻译.讫开元录,凡大小乘经律论 圣贤集 共五千四十八卷.至正元又别录新经二百余卷.元和之后,译经遂废.太宗太平兴国初,有梵僧法贤法天施护三人自西域来

吉州区17531718641: 中国文学有哪几种体裁... -
路凝泌淋:[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体裁分类归纳大纲(转) 1、诗歌 关于诗经:结构,分类及标准,流传时间及作者,诗的起源,孔子删诗说,六义说,变风变雅,四始说,汉诗四家 国风:大致内容分类,代表性诗章,艺术特色 雅颂:大致内容分类,周民族史诗的...

吉州区17531718641: 目前市场最有前途的行业是什么,最有前途的职业又是什么? -
路凝泌淋: 餐饮火爆的今天烹饪就是学习的不二选择,学厨师轻松就业,高薪热门,自己创业方便,永不失业

吉州区17531718641: 满族说部如何创作的?形式、文学特色?
路凝泌淋: 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说部 (华夏文化) 一、 简介 吉林省东南部的长白山... 清中叶满族八角鼓、清音子弟书异军突起,便是这一传统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裂变....

吉州区17531718641: 纯露和化妆水的区别是什么?最近市面上新兴起的的绿柠檬纯露主要是什么功效? -
路凝泌淋: 绿柠檬——富含百分之四以上的有机不饱和酸,这一含量比成熟柠檬的含量要高出4倍之多,能有效地与肌肤表面的碱性物质中和,防止和清除肌肤中的色素沉淀,去除油脂污垢.绿柠檬中所含的维他命C和果酸,具有最好的美白补水、抗菌、软化及清洁皮肤的作用,并可深层洁净及增加脸部弹性,有效淡化色素、抵抗自由基,使暗哑皮肤恢复亮泽白皙.

吉州区17531718641: 板鞋,帆布鞋和运动鞋的区别是什么? -
路凝泌淋: 区别:1、材质不同: 帆布鞋:材质是布,鞋底一般都是比较柔软的,是由橡胶大底做成的,有一定的条纹纹路,主要是起到防滑的作用. 板鞋:鞋面是皮革材质的,板鞋滑板鞋的鞋底和鞋帮的材料最好是聚胺脂的,鞋面最好是厚实的翻毛牛...

吉州区17531718641: 甄嬛传中的黄带子是什么意思 -
路凝泌淋: 黄带子,清宗室别称.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规定亲王以下宗室皆束金黄带,以示身份,故称. 清代皇帝和宗室专用的黄色腰带,成制于顺治十八年(1661).是历史上官服制度的沿袭.包括有朝带、吉服带、常服带和行服带四种.一...

吉州区17531718641: 腊八粥是什么时候兴起的?
路凝泌淋: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由来已久,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开始兴起.古时的“腊”是祭祀的意思,远在商周时代,我国就有连天地、神灵、祖先一起祭祀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