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陈友谅跟曹操一样都因为锁船,玩死自己,他没有读过三国演义吗?

作者&投稿:柞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陈友谅既然认识罗贯中,那为啥还用铁链锁船?~

陈友谅和朱元璋进行鄱阳湖大战的时候,三国故事在当时已经十分流行,三国时期重要的赤壁大战,又是三国故事中最为出彩的那部分。而且,写了《三国演义》的罗贯中,也刚好在那时候出现。而且他还和陈友谅见过面。
总之,陈友谅应该对三国故事中,曹操用铁锁连接大船,因而最终被周瑜一通火攻烧光战场的故事耳熟能详。不仅如此,南宋末年的“崖山海战”中,当时南宋将领张世杰退守到崖山海面时,也是用铁链把整个船连接起来了。而这个做法,也使得蒙古人追到崖山的时候,采用火攻,放火烧船。
而当船燃起来的时候,张世杰等人赶紧手忙脚乱地用斧头砍断铁链。但是已经太迟,一条船燃烧起来,很快就惹得其他船也燃烧起来。整个南宋军队和百姓,陷入一片火海之中。他们在慌乱之下,只得跳到海里。这也就是被后世广为传颂的“十万军民蹈海”为南宋殉葬的故事。崖山之战的事迹,陈友谅当然也是非常熟悉的。

那么,既然陈友谅既熟悉三国故事中的“火烧赤壁”,又熟悉“崖山海战”,为什么在鄱阳湖大战中,陈友谅却还要用铁链把他的巨舟连接起来,造成最后被朱元璋一把火给烧掉的悲剧呢?我认为,陈友谅之所以这么考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不是一般的船。陈友谅虽然知道朱元璋可能用火攻对付他,但是他的船和“赤壁大战”以及“崖山海战”里的船都是不一样的。那时候的船都不是很大,船上也很颠簸,要是不用铁链连起来,在船上就站不稳定。而陈友谅的可不是一般的船,是巨舟,也叫做楼船。这种船有好几层楼高,楼上的人说话,楼下的人都听不见。这种船也不是为了让它在湖面航行,而是就像湖面长出来的一块陆地。
陈友谅认为他是不害怕火攻的。因为他的军队站在船上,居高临下。朱元璋的那些小船虽然灵活,但都只能从下面往上射箭。他们的小船还没有靠拢,陈友谅军队射出的箭,已经把他们杀得干干净净了。这个高度优势,是“赤壁之战”和“崖山海战”里不具备的,因而不可同日而语。

其二,不是之前的连接方式。陈友谅当然知道如果船用铁链连接起来,一旦敌人用火攻,烧起来后,不容易破灭。但是,陈友谅对船的连接方式,却和古代那些船的连接方式不一样。陈友谅不是让船平行站位,而是首尾连接。首尾连接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方便陈友谅的军队增援。史料上记载,陈友谅的这种船,上面可以跑马。
既然可以跑马,自然来来去去都很方便。陈友谅想的是,就算朱元璋在某处投入的兵力比较多,也不用害怕,其他地方的兵力立刻可以增援过来,集中优势兵力,对付朱元璋。而且,陈友谅的船是首尾连接。当陈友谅的船首尾连接起来后,延伸了有整整十里长。这样的船,既方便兵力之间的转运,同时,一旦朱元璋火攻起来,用斧头砍断铁链,那些巨舟也可以来去自如。

其三,不是之前那种军队。在陈友谅看来,曹操和张世杰的军队,与他陈友谅的军队是不一样的。曹操的军队本身是北方军队,既不熟悉南方的水战,也不熟悉南方的气候。他们到南方来打仗,本身就是弱势。之所以用铁链把船连接起来,就是想要避免这种弱势。张世杰当时是走到了穷途末路。实在没有办法了,才不得不用铁链把船连接起来。
张世杰那样做,本身也没有打算能够打赢蒙古人,而是想在船上和蒙古人同归于尽。而陈友谅当时兵强马壮,实力强劲。在他看来,朱元璋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所以,他认为,用铁链连接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是最终他依然败了。之所以败,一是因为朱元璋各个击破,四处偷袭,使得陈友谅顾此失彼。不管怎么样,陈友谅那条船是死的,作业面积比较窄。
朱元璋的船队虽然小,但非常灵活,声东击西,陈友谅根本就应付不过来。二是朱元璋坚持用火攻,而且是四处火攻。由于攻击面比较多,因此,陈友谅就算把船之间的铁链砍断,依然无法灭火。三是朱元璋的运气也比较好,风刚好是往陈友谅船的方向吹的,因此陈友谅的船很快就烧了起来。总之,陈友谅之所以失败,既是他骄傲自大,也是他死板教条。最终他虽然强大,却出现了悲剧。

陈友谅和罗贯中认识这事还得从罗贯中的老师施耐庵说起。施耐庵于1332年中元朝的进士(和刘伯温同科进士),1332-1336年在钱塘一带做官三年,后因对元朝当局不和辞官归隐于苏州。
(施耐庵和罗贯中像,两个人是师徒关系)

施耐庵、罗贯中和张士诚、朱元璋、陈友谅。
元朝末年,江南各地农民起义军蜂拥而起。施耐庵和刘伯温是元朝的同榜进士,都在元朝担任过官职,有一定的影响力,施耐庵成为农民起义军争相聘请的对象。施耐庵和张士诚是同乡,和张士诚的部将卞元亨关系不错,这个卞元亨后来投降了朱元璋,导致张士诚败亡。张士诚曾经聘请施耐庵到军中,他拒绝了;朱元璋聘请他,他也没去;陈友谅聘请他,他应该是去了。

施耐庵开始对陈友谅还抱有好感。不过随着陈友谅军事势力越来越大,酒色财气、多疑的性格全部暴露了出。施耐庵进谏了多次,陈友谅根本听不听去,于是决心离去,不再掺乎农民起义军的事务,专心写自己的小说《水浒传》了。
施耐庵的弟子是罗贯中,有人就推断罗贯中和陈友谅应该是认识的,而且还比较熟。不过罗贯中的老师施耐庵也就是陈友谅装点门面的摆设,根本就没有进入陈友谅的政治军事决策核心。况且,陈友谅和朱元璋的鄱阳湖大战之时,施耐庵早就离开了陈友谅,罗贯中也随之而去。
(陈友谅雕像,湖北仙桃是陈友谅的家乡)


罗贯中跟随自己的老师,他后来追随张士诚,成了张士诚的军事谋划之一。1363年9月,罗贯中对张士诚失去信心,离开了张士诚,北上太原老家。
1363年8月30日至10月4日,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这时的罗贯中和朱元璋、陈友谅根本不可能见面,更谈不上给陈友谅提出建议了。况且罗贯中还曾经是张士诚的幕僚,属于其他派系起义军。
赤壁之战、鄱阳湖大战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罗贯中写作《三国演义》,肯定非常熟悉历史上的赤壁大战。赤壁之战中曹操用铁索锁住战船,鄱阳湖大战之中,陈友谅也是采用了铁索锁住战船。历史出奇的相似,赤壁之战、鄱阳湖大战都是在盛行季节风的情况下刮起了反季节风向,进攻方最终都用火攻获得胜利。
(鄱阳湖大战形象图)

罗贯中为啥不建议陈友谅呐?首先,罗贯中不是陈友谅的幕僚,自然不可能建议他了;再者,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当时根本就没有写出来,陈友谅也不可能看到《三国演义》,没法从演义中借鉴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在1370年出版发行的,此时距离鄱阳湖大战已经过去了整整7年时间,陈友谅早就已经作古了!
其实历史上还有一种认为,施耐庵和罗贯中实际上是一个人,都是用的笔名,不过这种说法的历史资料支持很少!

陈友谅之所以会用锁船玩死自己,可能就是因为他没有读过《三国演义》。首先在时间线上陈友谅是元末起义军的领导者,而《三国演义》创作于元末明初这一段时间,明初才完成的小说,即便是陈友谅认识罗贯中,也很难看的完成版的《三国演义》,看不到曹操因铁索连船战败也是很有可能,但是不排除陈友谅过于自大即便是看过也还是要用。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三国时期枭雄之间的权力之争,但是《三国演义》描写的虽是三国,但是却并不是像名字那样创作于三国时期,而是创作于元末明初这样一个战乱的年代,可能是因为年代的不安宁,导致罗贯中有有了创作《三国演义》的源泉。在《三国演义》中描绘了曹操因铁索连船战败,而在罗贯中同时期的陈友谅也同样因为锁船而死,如此巧合让人不禁猜想陈友谅到底看没看过《三国演义》。

历史上陈友谅和罗贯中是有点关系的,罗贯中是施耐庵的老师,而陈友谅与施耐庵又是友人,这样一个关系让人猜想陈友谅应该是认识罗贯中的,因此罗贯中有如此大作陈友谅不应该没有看过。但是很有可能是陈友谅看过的内容之中罗贯中还未写到铁索连船,也可能陈友谅忙于起义并未看到铁索连船,这才自己惨死在自己锁船的计谋之中,也启发了罗贯中对于曹操锁船的创作。

除了可能没看到的猜测,还有人认为可能是陈友谅看到了铁索连船的内容,但是陈友谅太过自负,自以为可以成功没想到结果不如他意。



不得不说陈友谅还是很喜欢和文人打交道的,像施耐庵罗贯中都是他的老朋友,当时罗贯中写完《三国演义》他看完后也是拍手叫好,可是怎么就想不到自己要去犯和曹操当年一样的错误。

很难看的完成版的《三国演义》,看不到曹操因铁索连船战败也是很有可能,但是不排除陈友谅过于自大即便是看过也还是要用。

那个时候三国演义根本还没出版。朱元璋和陈友谅决战的决定性战役是鄱阳湖水战,而那一年是1363,这一年罗贯中才刚回到杭州开始写作《三国通俗演义》。

他当然读过三国演义,但他只是把三国演义当成一个故事,并没有融会贯通到自己的兵法中。


怎么评价朱元璋的死敌陈友谅?
1358年,陈友谅打了一场著名战役,奠定了自己在军事上的位置——围攻安庆,击败元军名将余阙,歼灭3万元军精锐!在与朱元璋的部队对阵时,陈友谅也曾设计打败朱元璋麾下得力干将花云——太平之战。太平是应天(今南京)西大门,位于现在的安徽当涂。花云是员猛将,类似曹操麾下许褚之类的人物,他一出现在这...

朱元璋是如何处置陈友谅的两个儿子的?
鄱阳湖大战 元末,群雄逐鹿,陈友谅作为群雄之一,曾一度称霸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还登基为帝,建立了陈汉政权。随后,作为大佬的陈友谅与朱元璋为了争夺天下而大打出手,最后双方在鄱阳湖大战。当时,雄心壮志的陈友谅学三国的曹操率领60万大军,用巨舰铁锁联营进攻朱元璋,但是被朱元璋用火攻大败之。随后,...

历史惊人的相似,实力强大的陈友谅,为何却败给了朱元璋?
原来陈友谅这个人因为自己的政权难度不正,所以对手下也不是非常的信任,他的手下其实也是对他不是很忠心的。在鄱阳湖大战的时候,当时陈友谅的部队都是使用的大船,这种船的机动性太差,于是陈友谅很愚蠢的,将曹操的错误再犯了一次,他用所有的锁链将大船都连接起来,结果朱元璋只放了一把大火就击败了...

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档是哪三挡?详求细!
历史上的“三挡”指的是关公华容道挡曹操,申伯侯骊山挡周幽王,康茂才江东桥挡陈友谅。京剧华容道唱的就是关公挡曹,还有一出叫挡幽王,挡谅就是唱的康茂才江东桥挡陈友谅,太平歌词里也有这一段。上面回答的什么玩意儿,骗分啊!呵呵

武汉长江大桥下,安葬着一位农民帝王,却很少人知道,此人是谁?
元末天下大乱,陈友谅出生在湖北仙桃普通的一户打渔人家,他“少时读书,略通文义,过人,闲习武艺。”结交了不少英雄好汉,等到1355年红巾军领袖徐寿辉起兵,陈友谅也带着自己的部下在黄蓬起义,加入红巾军,他屡建战功,很快凭借自己的功勋升任元帅。陈友谅的性格,有些像曹操,是一位妥妥的奸雄,在...

实力最强的陈友谅在鄱阳湖之战中身亡,那么他的两个儿子下场又如何呢...
元末,三国争霸,陈友谅做为群英之一,曾一度独霸长江南端的广泛地域,还即位为帝,设立了陈汉政权。接着,做为大佬的陈友谅与朱元璋为了能争夺天下而出手打架,最终双方在鄱阳湖对决。那时候,豪情壮志的陈友谅学三国的曹操带领60万大军,用战舰挂锁合作经营攻击朱元璋,但是被朱元璋用火计惨败之。接着,...

历史总是相似的,朱陈大战最终以陈友谅中箭身亡而告终,这是怎么回事...
三、铁锁链舟的原型在朱、陈大战的时候,陈友谅这个小天才真的想到了用铁索把船只链在一起的办法,这就是铁锁链舟的历史原型。如我们所料朱元璋也想到了火烧的办法去对付陈友谅,不过火烧并没有像《三国演义》当中彻底打败曹操那样打败陈友谅,当时虽然混乱,但是陈友谅的反扑还是十分厉害的,例如陈友谅手下的...

李密 朱温 陈友谅谁比较厉害!
他慢慢就不行了。陈友谅还是很有实力的,但这个人人品不行,最后手下也有些离心。而且以优势兵力和战力,和朱元璋决战,居然打输了……怎么说呢,还是不够强。朱温么,毛爷爷说过,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这评价,你懂得。虽然人品也有问题,但治政治军都还是可以的。

陈氏的古代名人
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等汉末名士而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并先后取得兖州与徐州。下邳城中,吕布不听陈宫两面互补之计,以致失败。吕布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决意赴死。5、陈友谅 陈友谅(1320年-1363年10月3日),原名陈九四,湖北沔阳人;元朝...

要是朱元璋遇到像曹操那样的对手还能不能统一天下???
如果曹操是一方诸侯的话,他对朱元璋来说,可以是一个劲敌,但并非不可战胜,曹操之所以能在三国中取得优势,是他占据天时之利,收天下名士以为己用,而并非他一人之力。所以双方胜负的关键,在于能臣武将的多少。放眼明朝创立过程中,能跟曹操一较长短的名人义士,还是不乏其人的,所以,如果朱元璋能够...

安远县18413602515: 史上"鄱阳湖之战",陈友谅真的把战船用铁链穿在了一起? -
东野钓博乐: 小陈的确把船连里来了,而且是在决定胜负的一战,估计小罗没把他的书给推销给他,以至于小陈的战船全被烧了,获胜者就去打没多少实力却死撑的张士诚,最后当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朱重八)

安远县18413602515: 陈友谅为什么会败给朱元璋
东野钓博乐: 主要原因是陈友谅没读过《三国演义》 鄱阳湖大战之时(这是关键的一战) 陈友谅仿造曹操 将数百战船用铁链栓连 老天就顺着陈友谅的意思挂起了东风 老朱此时可不会便宜了老陈 就趁机放起了火箭 老陈就这样拜拜了

安远县18413602515: 赤壁之战曹操数倍于孙刘联军,为何还是败了?
东野钓博乐: 三国时期曹操击败了袁绍,收编了他的军队,成为北方最为强大的势力,因此挥师南下,兵锋直指江东地区.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以曹操的失败而结束,这是很多人都知...

安远县18413602515: 三国演义作者谁????
东野钓博乐: 罗贯中,据《明朝那些事儿》说的,罗贯中在朱元璋、陈友谅鄱阳湖大战时已经写出了《三国演义》,但是很不幸,陈友谅没有看,鄱阳湖决战时跟曹操一样想出了铁索连船的办法,以至于让朱元璋一把火烧了,历史重演啊.............

安远县18413602515: 在建立明朝前夕,朱元璋在“鄱阳湖血站”中,为什么能消灭陈友凉?
东野钓博乐: 陈友谅实力强大并且并非像好多故事中写的那样指挥不当,他的政策虽不是无懈可击但是对付朱元璋的”游船“已经绰绰有余了. 但是,在整个鄱阳湖血战中朱元璋都保持清醒,虽然陈友谅的水军有大批战船,又高又大,一字儿排开,朱元璋的...

安远县18413602515: 陈友谅是个什么样的人? -
东野钓博乐: 陈友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用八个字可以形容他,心黑手狠,胆大妄为,从他后来的行为 看,确实没有什么是他不敢干的,别人把义气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却把义气当成狗屎

安远县18413602515: 陈友谅潘阳湖大战经过
东野钓博乐: 陈友谅没看过《三国演义》更曹操一样,把大船锁在一起,结果被朱元璋一把火烧干净了!

安远县18413602515: 洞庭湖之战 陈友谅为什么不走陆路撤退? -
东野钓博乐: 我回答的肯定准确,如果不采纳必遭天谴!答曰:因为陈友谅没有参加过洞庭湖之战,他和朱元璋决战于鄱阳湖.

安远县18413602515: 《明朝那些事中》朱元璋先灭陈友谅的原因是 -
东野钓博乐: no no no 楼上的都不对!肯定都没有看过明月的那些事儿啊O(∩_∩)O哈哈~作者是这样分析的(其实是朱元璋分析的),陈友谅不像张士诚(朱元璋对他的评价只有俩字:量小),他是有野心和抱负的,如果先打张士诚这个土财主,陈友谅必定会援助他从而使得朱元璋腹背受敌,而如果先灭陈友谅,张士诚只会隔岸观火,唉!性格决定命运啊!楼主,都是明矾,给个五星呗 ^_^

安远县18413602515: 赤壁之战中的曹操有什么性格特?赤壁之战中的曹操有什么性格特点
东野钓博乐: 1:多疑猜测----导致正需要的人才被杀 当时曹操的手下将士基本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性.所以要渡过长江,则需要训练有素的水军.当时荆州刘表原来的部下蔡瑁、张允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