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释礼的圣人孔子的一生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缑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论语精讲2.2 孔子的一生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孔子名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于鲁国(今山东曲阜)一个武官之家。他出生时长得很是怪异难看:鼻孔朝天、牙齿暴露,头顶凹陷仿佛像是一座山丘。孔子的父亲看着孩子的样子,便给他取名为孔丘,字仲尼。

孔子的父亲在他七岁时就去世了。他从小由母亲养大,孔子的母亲颜氏很贤德,经常教他识字、读书。孔子自幼聪明,母亲教他说话、识字,学一两遍就记住了。

孔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对礼仪的知识特别感兴趣,总是问个不休。三岁那年,一天狂风大作,雷声阵阵,孔子的母亲颜氏正忙着收衣服,却看见孔子一个人拿着俎豆走到家门前。过了一会,还不见孔子回来,她一看,孔子在门口用土堆和草摆了像模像样的祭祀的仪式,口中还念念有词。她招呼孔子说:“要下雨了,快别玩了,赶紧回家来。”孔子一本正经地回答妈妈说:“我不是在玩,我是在学习如何祭天。”

孔子的妈妈愣住了,可她仔细看着一招一式都很认真的孔子,觉得他确实不是在玩。心里暗暗思量:这孩子的兴趣很好,不如趁机引导他。于是就把孔子送到了外祖父家里,孔子的外祖父是个很懂礼法的人,在他的教导下,孔子进步更大了。

因为家境贫困,孔子稍大一些就很懂事,知道体贴母亲,他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来减轻妈妈的负担。刚刚七岁的孔子就上山去砍柴了,开始母亲不放心他,总是叫哥哥和他一起去,但因为哥哥腿有毛病,孔子就一个人每天去山上。

有一天,孔子砍好了柴正在歇息,忽然被远处传来的一阵美妙琴声给吸引住了。以前,孔子也经常听别人弹琴,比如他的外祖父就会弹琴。但他觉得今天的琴声比起自己以前听到的那些琴声更浑厚有力,更动听,指法高超,犹如天籁。他听着听着就像入了迷一样不知不觉中就顺着琴声找了过去。翻山越岭之后,他看到了一位穿着古雅的老人正坐在树下弹琴。他怕打搅了人家,就坐在一边悄悄听。老人其实已经看到了孔子,但没理他。等孔子从恍若仙境般的感觉中醒过来的时候,老人已经不见了,孔子甚至觉得刚刚做了一个梦。看到天色不早,他顾不得多想,赶紧回家了。

第二天他正在砍柴的时候又听到了琴声,他尽管告诉自己不要打搅老人,但实在忍不住又找到了那里,像昨天一样,睁开眼睛又看不到了,孔子心里很惭愧,觉得自己打搅了人家。第三天的时候,孔子没敢出来,悄悄藏在树后屏住呼吸听,但老人这次弹琴后没走,把孔子从树后叫了出来。孔子很不安地对老人说:“我每天在您身边真的是打搅您,但您弹得实在太好了。请您原谅我的莽撞,如果您不希望我出现,我以后就不来了。”老人见孩子很诚厚,笑着问他的来历,孔子说:“我姓孔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三岁丧父,哥哥的腿有毛病,我们靠砍柴度日。”

老人想考考孔子,就问了史书上的一些事,结果孔子对答如流。老人很满意,就问他:“你很喜欢琴吗?”孔子回答:“母亲对我说,‘六艺’是立身的根本,琴为乐,是六艺之一……”老人问孔子:“你愿意学琴吗?”聪明的孔子马上拜倒在地,声音洪亮地说:“孔丘愿意拜你为师。”就这样,孔子跟随老人学琴,为了能学好,他刻苦地练习,无论冬夏都坚持不懈。因为白天要砍柴,他晚上很晚才能休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之后,他的琴技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形容他的琴声“似行云流水,百鸟齐鸣,风听了不吹,乌听了不飞,绕梁三日不退”。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鼓琴大师。

16岁时,孔子的母亲也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孔子不得不学各种手艺来维持生活。贫穷的生活不仅没有使孔子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发愤学习的志向。孔子孜孜不倦地在求学道路上探索和进取,他向名人学习,也向平民百姓学习,他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据说,孔子同别人一起唱歌,觉得人家唱得好时,一定要请人家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又和着人家唱。孔子称自己“三十而立”,就是说30岁时他已经确立了一套立身处世、认识和处理当时各种问题的原则思想。孔子30岁时,学业已经远远超过了古代的“六艺”范畴,博学多识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有一次,孔子在曲阜城西进行习射活动,人们听说是孔子在习射,都纷纷赶来观看,围观的人简直像一堵墙。

孔子要把自己的思想向天下传播,他办起了私学,招收了很多学生,据说前后大概有3000多人。孔子招收学生不分贵贱,他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在他的学生中,精通六艺的得意门生就有72人。这些学生都成了远近闻名的贤德君子。

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的学术以礼仪为规范,以仁爱为根本,他想培养出品学兼优的道德君子,主张“学而优则让”,希望国家的政权掌握在高素质的文化人手中。他将教育普及于平民,培养出了许多出身下层平民的人才,被天下人尊为“圣人”。公元前498年,为能寻到一块实现自己抱负的乐土,孔子开始周游列国。孔子游历了整整14年,历经磨难,仍无结果,只得返回鲁国.这时他已68岁了。孔子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却误走了“克己复礼”的道路,四处碰壁,一生不得志。直到晚年,才明白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只能顺应潮流而动,不能违背。遗憾的是当他明白的时候,他已风烛残年,没有力量去更换他那套实用儒学的内容了。

以后,他整理《诗》、《书》,并编撰了一部名叫《春秋》的编年体史书。

公元前479年的初春,孔子病逝。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论编成了一部名叫《论语》的著作。在接下来的几千年里,他的思想得到了广泛流传并且牢牢地主宰了中国人的生活。


孔子说什么是“仁”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内容。孔子以“爱人”释“仁”,有爱就有好恶,他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只有仁人才有正确...

怎么理解孔子的
孔子门人及其后学者均推尊孔子。门人中以子贡为代表,他对孔子赞美备至,奉如天人,把孔子比拟为高天、日月、木铎,凡人是永远不可企及的,认为孔子是天生的圣人。亚圣孟子认为孔子所行的“圣人之道”是遍及自然界和社会的至高准则。然而当时民间一般看法认为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 战国末期大儒荀子,虽然其礼的思想...

孔子是如何看待“礼”和“仁”的?
孔子谓子路曰:“汝何好?”子路曰:“好长剑。”孔子曰:“非此之问也,请以汝之 所能,加之以学,岂可及哉!”子路曰:“学亦有益乎?”孔子曰:“夫人君无谏臣则失 政;士无教交,则失德;狂马不释其策,操弓不返于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 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且近于刑。君子不可以不...

孔子的资料
3、政治思想:“礼”是孔子政治思想的体现,他反复主张“为国以礼”、“齐之以礼”、“约之以礼”。在“礼”与“仁”的关系上,孔子一方面认为“克己复礼为仁义”,另一方面又强调“人而不仁如礼何”。孔子主张礼乐治国,便更突出以德治国,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又说:“道之于政,...

“论语”中孔子论“仁”的十句话是什么?
【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春秋战国孔子弟子《论语·里仁篇》。【译文】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10、子曰...

孔子简介
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孔子是怎么成为圣人的呢?
孔子博闻强记,勤奋好学,成名很早,二十岁左右就很有名气,三十岁左右就开始有第一批弟子前来跟随学习,最多时曾经达到了三千多人。其壮观程度,可想而知。“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及”学而优则仕“是儒家追求的目标,但孔子的仕途却很不顺利。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五十六岁...

孔子对仁的解释
孔子对仁的解释: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资料
后人有这样一种说法,圣人“情顺万物而无情”,也许这些故事是这句话的很好的注脚。起码,我们在这里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圣人孔子面对我们普通所经常面临的情感波动时是怎样一种态度,圣人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未知生焉知死”时是怎样一种想法。 孔子对于当时“礼坏乐崩”的时代有深切的感受,孔子自认为“斯文(...

孔子关于他‘仁’的那一句话是什么
能近取譬②,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①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两位天子,是孔子推崇的圣人。②譬:比喻。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①,依于仁,游于艺②。” 注释:①德:古注: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②游于艺:艺指孔子教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托克逊县18963159121: 简介孔子的生平 -
原软秘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

托克逊县18963159121: 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 -
原软秘诀:[答案] 孔子生平事迹 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内乱移居鲁国.父叔梁纥,母颜氏.鲁襄公二十二年(前 551 )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鲁国是周公儿子伯禽的封地,素有礼乐之邦之...

托克逊县18963159121: 有关孔子的生平简介 -
原软秘诀: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孔子3岁...

托克逊县18963159121: 孔子的生平 -
原软秘诀: 孔丘字仲尼,尊称孔子.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者、儒家创始人.其先世为宋国的贵族,因避乱移居中鲁国.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

托克逊县18963159121: 孔子的人生经历及形象 -
原软秘诀: 孔子生平1、 十五而志于学.孔子在十五岁时立志学习2、三十而立.这个“立”可以说是生活能力上的自立,在鲁国但任“乘田”,管理畜牧;但更确切的说法应是人格的立,学识的立.这时他通过十五年的求学,已系统的掌握种种学识...

托克逊县18963159121: 谁有孔子的生平简介?? -
原软秘诀: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俄语:Конфуций.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

托克逊县18963159121: 孔子生平简介 孔子的名言有哪些他有哪些思 -
原软秘诀: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

托克逊县18963159121: 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呢?
原软秘诀: 孔子字仲尼,名孔丘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教育家、思想家万仞之师,孔子3岁丧父由母亲教育成人,他一生坎坷勤学,三十而立,他开私塾于莕坛,有弟子3000千,72闲人在世界教育史上有很高声誉,《论语》是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行整理出来的.他的思想经过两千多年一直被后人所崇敬,被称为万仞之师.

托克逊县18963159121: 关于孔子的故事 -
原软秘诀: 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孔子的一生,坎坷而伟大,他广收门徒、传播礼道,将复兴周礼作为己任.他教学的言论以及与弟子们的对话被汇集编纂成《论语》一书,千古传诵....

托克逊县18963159121: 就孔子的一生看来,他30/40岁时真正达到而立/不惑了吗?
原软秘诀: 个人观点认为,孔子30岁时显然做到“而立”,但40岁“不惑”则见仁见智,看怎么解释“不惑”这个词了.一、我们先看看孔子说的“而立”和“不惑”是什么意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