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期,朝廷原本设有四个藩王,为何后来只剩下“三藩”?

作者&投稿:薄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清朝初期,原本有四个藩王,为何最后只剩下“三藩”?~

清朝刚刚入关的时候,国家力量很难去管理全部地区,所以南部的地带就派遣了几个明朝的将领去镇守,为了安抚他们就封了藩王,这就是清朝初期的藩王由来,但是最初的时候是封了四个,最后却成了“三藩”,到底是哪个藩王最后没有留名呢?


清朝最初入关,八旗兵力欠缺为了整合力量同时对付李自成和明朝残余势力,所以就把当时投降的明朝将领全部册封为王,有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和孔有德,其中前三位都在历史上有名号,但是我们却没有后期听过孔有德的名字。


孔有德原本是毛文龙的手下,在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后,他自己也对明朝非常失望所以就在清军入关之际投降,在顺治年间,他被授予了平南大将军,而且其后被封为定南王,跟其他几位藩王共同镇守整个西南地区,本来前途一片光明,但是一切都在顺治九年的时候一场战役中被破灭了。


当时的孔有德对抗南明大军,结果被当时的将领打败,被围困之际选择自杀,随后他的子女被俘虏处斩,所以孔有德的下一代几乎是没有人能够承袭他的王位,最终只能是作罢,此后原本的四位藩王,也变成了三位,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孔有德没死,可能四位藩王合起来反抗清政府,康熙也没有那么容易平定叛乱吧!这就印证了那句话,历史是冥冥中注定的结局,没有人能去随意改变,我们只能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看待。

清朝初年“三藩”,是指三个割据一方的藩王,即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清军在进入山海关后,由于自身八旗兵兵力不足和原先明朝疆域的广大,利用投降的明朝将领,作为攻击李自成大顺军和南明的先锋。对此,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这一策略,促使清朝得以迅速攻占了原先明朝的疆域,也即完成了对明朝的取代。不过,等到清朝一统天下之后,三藩却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拥有过大的兵权,从而割据一方,不利于清朝江山的稳固。甚至,三藩一定程度上可以与清廷分庭抗礼,成为了清王朝内部的极大不安定因素。

所以,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年轻的康熙皇帝做出撤藩的决定,战争爆发。而康熙二十年(1681年)冬,清军攻入云贵省城昆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结束。值得注意的是,在清朝初期,实际上册封了四个藩王。那么,问题来了,清朝初期分封四个藩王,为何后来只有三藩之乱,另外一个藩王呢?

首先,“三藩之乱”,涉及的是3个藩王,即平西王、靖南王、平南王。可是,在清朝入关后,清廷一共封了4个汉人藩王,为什么到了康熙时期的“三藩之乱”时,只剩下了3个藩王?这是因为,其中一个藩王被废除了。这个藩王,是定南王孔有德。孔有德大约出生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是铁岭矿工出身,“长于弓马,不识字”。天启元年(1621年),也即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在位的第一年,后金占领辽沈后,孔有德同其兄孔有性投奔明将毛文龙,参与了镇江大捷,后转进皮岛。孔有德虽然目不识丁,但是,他“骁勇善斗,临阵先登,为诸将冠”,累升至参将。

对于勇冠三军的孔有德,毛文龙可谓十分欣赏,于是收他为养孙,赐名永诗。当然,孔有德对毛文龙的知遇之恩非常感激,以至于在贵为清朝藩王后依然“大将军时事,辄于色不自胜”。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战役以后,后金迅速崛起,到崇祯年间(1628—1644年),已基本上控制了东北地区,山东半岛已成为明朝防御后金军渡海南下的前线。对此,在笔者看来,后金的壮大,显然是多个因素导致的情况。其中,就后金来说,善于从明朝吸收和挖掘人才,显然成为其扭转形势的重要原因。

因为有一个藩王,在很早以前就去世了,而他的子孙后代大多数也被杀了,所以后来动乱的只有三藩。

在清朝初期,因为很多政治原因清政府并不能把地方的权力全部都抓在自己的手上,尤其是明朝叛乱的那些将领投降了清朝,但是他们手上大多数都保持着一定的兵权,那个时候,清政府没有办法也不能轻举妄动的去把他们的士兵全部都遣散,只能让他们在地方自治,只要他们从表面上同意,并且认可清政府的统治就行了。

明朝叛乱的将领有4个,让人耳熟能详的就是吴三桂了,但是有一位在清朝初期很早就去世了,这位就是孔有德,这位将领原本是毛文龙的手下,但是我们都知道,毛将军是被当时清政府派过来的袁都督直接斩杀,这就造成了孔有德的害怕和恐惧,索性就反了明朝,无巧不成书,清朝初期的四个藩王有三个都是毛文龙的手下。

后来孔有德,经过多年的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清政府当时手上的兵不多,控制整个地区需要这些人的帮助,所以孔有德就成了四个藩王之一,只不过后来在和南明小朝廷作战的时候,李定国直接率领自己的军队围困了整个孔有德大军,并且击败了孔有德再把他困到了桂林,孔有德被逼无奈只能自尽,而他的后代大多数都被杀掉了,只有一个女儿逃出去了,所以后来四个藩王变成了三个。



清初的四个藩王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他们是投降清代的明朝将领,清朝也让他们来对付李自成的农民军和南明等势力。后来的三藩,没有了孔有德。这是因为孔有德很早就自杀了,是被逼迫的。在顺治九年的时候,孔有德率领的清军被明将李定国包围了,之后就无法突围,被逼自杀,其子也被抓住,之后也被杀。无人继承爵位了,所以只有三藩。

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三藩的建立和其势力的养成,是清廷利用明朝降将平定及镇守南方的结果。在崇祯皇帝自尽后,李自成率领大军攻占明朝都城。但是,不久之后,清朝就成功入主中原。在此背景下,因为八旗兵力不足,为了对付李自成的起义军和南明等势力,清朝不得不依靠明朝的降将来攻城略地。在明朝降将中,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四人替清朝出力最大,所以均受封为王。在此基础上,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原本应该成为清朝初期的四大藩王。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在后来的三藩之乱中,却没有孔有德的身影呢?对此,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孔有德很早之前就被逼自尽了。孔有德(1602年?—1652年),字瑞图,辽东盖州卫(今辽宁省盖县)人,原籍山东,明末清初将领。根据《明清史料》、《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原本都是毛文龙的手下。在袁崇焕斩杀毛文龙之后,孔有德自然是非常生气,也即对明朝朝廷也比较失望。于是,在崇祯四年(1631年),孔有德这位武将发动吴桥兵变,不久投降后金。崇祯九年(1636年),孔有德受封为恭顺王,出征锦州、松山等地,成为后金以及清朝的一员大将。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孔有德随多铎追剿李自成及南明力量。顺治三年(1646年)授平南大将军,进攻南明永历势力。而这,是孔有德单独领兵的开始。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意味着孔有德获得了清朝朝廷的进一步信任。也即因为多年积累的战功,清朝决定给予孔有德更大的发挥空间,一个更能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顺治五年(1648年),封他为定南王,率军二万出征广西,并携家镇守。由此,按照清朝朝廷的安排,是让孔有德这位藩王镇守广西的话,以此和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位藩王形成四藩拱卫南方的格局。在清朝的加官进爵之下,孔有德的冲劲自然更足了。最后,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孔有德率清军破桂林,俘虏南明重臣张同敞、瞿式耜及靖江王朱亨歅等,在此基础上,孔有德住进了靖江王府,改为定南王府。但是,好景不长的是,顺治九年(1652年),孔有德被南明将领李定国打败,被困桂林。面对重重包围的南明大军,孔有德自知走投无路,于是选择自尽。在孔有德死后,其子孔廷训逃跑过程中被明军俘获,仅有一女孔四贞逃脱。此外,孔有德之子孔廷训在顺治十五年(1659年)被李定国下令处斩。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孔有德父子相继去世后,即便清朝朝廷想要保留孔有德的王爵,自然也没有合适的人选来袭爵了。基于此,清朝初期四藩的格局,在孔有德自尽后,自然也就形成了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藩的格局。进一步来说,如果孔有德没有被逼自尽,并且和吴三桂一起起兵的话,或许会提高其面对清朝康熙的胜算。

因为八旗兵力不足,为了对付李自成的起义军和南明等势力,清朝不得不依靠明朝的降将来攻城略地。在明朝降将中,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四人替清朝出力最大,所以均受封为王。但孔有德被逼自尽,所以只剩下三藩。

明末清初的四个藩王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这些都是大明将领投降清代,后来的三藩,没孔有德。因为这个人很早就自杀,而且无子,因此无法传下去。


明代官制
但终洪武朝所设殿阁之职,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仅备 顾问而已。 明成祖即位后,参据此制,简选翰林院文臣入文渊阁参预机务。侍读解 缙、胡广,编修黄淮,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被简选入 阁,在皇帝左右,参议朝廷政务,成为皇帝的参谋。此后,阁臣的设置成为 常例。但这时的阁臣由于职位低下,...

长春发展历史
元明时期,元代设辽阳行省开元路管辖。明洪武八年(1375年),归属辽东都司三万卫管辖。永乐元年,属奴尔干都司亦东河卫,名为龙安站。明代中叶,属兀良哈三卫。明朝末年,属蒙古科尔沁部游牧之地。清朝时期,清初,朝廷设柳条边,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属郭尔罗斯前旗扎萨克辅国公封地。乾隆五十六年(1791...

府兵制、募兵制、世兵制都是啥意思?
明朝的军户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元代原本的军户,二是现役军人之户。明朝的军户同样是世袭,且管理极为严格,想要脱籍极为困难,除非丁尽户绝、家中有人成为高官或是皇帝特免。尽管如此,军户仍日渐减少,因此后来有犯罪充军入军籍之方法,被称作恩军或长生军。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军屯的破坏,卫所制也...

中国历史上都有什么帮派
(又称少林五祖).五祖在全国分设"天地会”、"三合会”、“袍哥"、“哥老会”、“小刀会”.。方大洪为"三合会"创始人。清朝初期,朝廷"火烧北少林"后,胡德帝、李式开、马超兴、方大洪、蔡德忠五人逃到福建借南少林掩护,秘密开展"反清复明"活动。称为少林五祖。.代表人物林广尘林文(1887-1911),号时爽,字广尘,...

嘉庆不服从乾隆临终嘱咐,抄家和珅,为何15年后追悔莫及?
因为嘉庆把和珅家抄了以后,国库空虚,百姓造反,所以他才后悔。看过电视的都知道,和珅和纪晓岚是乾隆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和珅是一个大贪官,乾隆时何等聪明的人,他怎么会看不出来和珅有贪污呢,但是考虑到大局,他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和珅虽然是一个大贪官,但是他对皇家忠心耿耿。乾隆看重和珅的...

湘西赶尸和苗人下蛊,现实中土司制度下的湘西民俗有什么?
明代时期,土司与朝廷的关系甚为密切,土司制度也更为完备。 明朝后期至清朝初期,土司势力渐强,对政府的...苗语原本没有文字,但在二十世纪初汉族的一些知识分子为了发展苗族教育、翻译圣经、记录民间故事乃创制了...3、《土司制度与元明清三朝治夷》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职场...

古代的都督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相当于现在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历史发展:北宋于行政区都督府设都督,一般以亲王担任,不常置,缺者以知府事为长官,掌本府兵民之政。地位较高者称大都督。元天历二年(1329),立钦察亲军都督府,后改为大都督府,置大都督,统辖钦察诸部侍卫军及地方镇戍军。明朝初年(1361),朱元璋改枢密院为大...

典姓 典氏家谱 典姓起源 典姓名人 典姓的来源 典姓简介
后世的北周政权仿周制,朝廷亦设有织丝中士、织组中士,职同典丝,官秩正二命(正八品),隶属于冬官府。 在典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典丝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典氏、丝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典礼,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四库全书又叫什么啊?
清乾隆38年(1773年)2月朝廷设立了“四库全书馆”,负责《四库全书》的编纂,由乾隆皇帝的第六个儿子...部分内容,而“著录书”则经过整理、校勘、考证后,按特定格式重新抄写存入,誊写完成后,还要与原本反复...民国初期,商务印书馆影印了《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

前后历经一千三百余年的科举制,它到底有何作用,又有何影响?
首先,利用科举这个不论身份,以学识来决定任用与否的制度,中央朝廷就能借此削弱那些门阀世家对于朝堂的掌控,原本朝廷利用察举、征辟、九品中正来选拔官员,而这些选拔都必须如上文所说基本上都需官员的举荐,只有他们举荐,朝廷才能任用他们为官。 由此,这种形式的选官就会造成一种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因他们能做官,多半是...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18745758641: 子爵等的称号是什么? -
诸儿盐酸: 我国古代就有公侯伯子男五爵,西方的贵族等级是按照我国的爵位翻译过来的 在汉语中,通常以英国和法国的贵族制度为参考,将西方贵族制度依中国爵位分为五个等级,依序是: 公爵(Duke) 侯爵(Marquess) 伯爵(Earl,在英...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18745758641: 康熙帝平定三藩 -
诸儿盐酸:[答案] 南明最后一个政权灭亡的那年,顺治帝已经病死,他的儿子玄烨(音yè)即位,这就是清圣祖,也叫康熙帝. 康熙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八岁.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由四个满族大臣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叫做辅政大臣.四个辅政大臣中,有个叫鳌拜(鳌...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18745758641: 清代宗室封爵制度与明代有何不同 -
诸儿盐酸: 区别:明朝的诸侯王有封地,有一定的实力,而清朝的王爷只有爵位,没有封地. 1.明朝的封爵明朝的封爵分宗室和功臣外戚两种. 明太祖之初,定制袭封: 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均视一品; 诸子年十岁,则...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18745758641: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最基本条件是(最好是学历史的来解答,要详细答案解析):()A封建经济的发展B私学大量兴起C战国七雄割据混战D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 -
诸儿盐酸: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最基本条件是: D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概括起来是几点因素,政治因素就是社会大变革最重要: 其一,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18745758641: 清朝满洲八旗是哪八旗一旗又有多少人 -
诸儿盐酸: 明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整齐编制,规定300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四色旗,编成四旗.万历四十三年增镶黄,镶白,镶红,镶...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18745758641: 吴三桂究竟是为什么做了满清的走狗? -
诸儿盐酸:其实我觉得,用走狗这个词不适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与选择.诚然他是背叛了自己的民族. 而陈圆圆这个女人是一个重要的导火索. 《决定中西历史走向的1644:吴三桂的...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18745758641: 清朝初期是怎样平定“三藩之乱”的?
诸儿盐酸: 康熙十二年( 1673年)的春天,尚可喜请归老辽东,而想让其子尚之信继续留驻广... 吴三桂、耿精忠听说后,也奏请撤藩,目的是想试探朝廷的态度.当时朝中大臣都畏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