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字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用法主要有哪四种?

作者&投稿:愈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之"字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用法主要有以四种~


古汉语常用介有“于”、“以”、“为”、“与”、“因”、“由”、“而”、“从”等。
一、于

①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
②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
译文: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
③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
④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⑤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冰,是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
二、以
①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把”等。
②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③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译文: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

三、为
①被。
②向;对。《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③因为。《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译文: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

四、与
①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方,相当于“跟”、“同”等。《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唉!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②介绍比较对象,相当于“跟……相比”。
③为;替。《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译文:到里长那里用头巾把头发束起来,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疆。
五、因
①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②介绍动作行为的依据,可译为“依靠”、“凭借”。
③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依照”、“根据”。
④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趁着”。

用法——①动词,②代词,③助词,④通假字,通“也”




之字的寓意是什么
之字在命名中的寓意丰富多样,它最初的含义是指往或到达某个地方。在古代汉语中,"之"字也常用作代词,指代特定的人或物;作为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个”或“这样”;在句子中,"之"字还经常用作助词,置于主谓之间,起到连接作用,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此外,在偏正结构中,"之"字的使用,...

古代“之”的用法
以上两句中的"之"都译为"这"。①句的意思是:唐浮图慧褒开始在这里住舍定居,死后就埋葬在这里。②句的意思是:衡量这两种办法,宁肯答应下来,让秦承担理亏(的责任)。二、助词 1.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例如:①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②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

水陆草木之花的之是什么意思
水陆草木之花的“之”字含义是助词,起到修饰、连接作用。以下是关于该问题的 在古代汉语中,“之”字是一个常见的助词,其含义和用法相当灵活。当“之”字出现在“水陆草木之花”这一短语中时,它起到了连接和修饰的作用。1. 连接作用:“之”字在这里连接了前后两个词语,即“水陆草木”与“花...

臣之壮也的之什么意思
“臣之壮也”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常见于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中。这里的“臣”指的是古代的一种身份称谓,表示对上级的谦称或者自称。“壮”则是对年龄或能力的描述,表示年轻、有力。结合起来,“臣之壮也”可以理解为“我还年轻力壮的时候”。二、“之”字的用法 在古汉语中,“之”字...

夫人之相与的之什么意思
四、总结 综上所述,“夫人之相与”中的“之”字在古代汉语中起到了助词的作用,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后面的部分成为宾语从句或是固定句式的一部分。这种用法在古代文献中非常常见,是汉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理解这样的语言现象,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献中的语言表达方式。

之什么什么
好的,我会按照您的要求回答问题。之字用在名词后具有领起的作用,可以表示连接前后的意思。以下为详细解释:首先,“之”字在古代汉语中非常常见,它具有多种用法。它可以作为代词,指代某种事物或者状态。另外,“之”字也可以用在名词后面,起到连接的作用,表示这个名词后面还有进一步的内容或者描述。

古汉语中“之”放在定中之间什么意思?
古汉语中,“之”放在定中之间的意思是:在“之”作结构助词时,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例如:1、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其中“军中发枪之号”是一个定中结构,“军中发枪”是“号”的定语,“号”是中心词。)2、...

冰,水为之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冰,水为之中的之意思:代词,指代冰 【出处】:先秦荀子的《劝学》原文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 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

"烛之武"姓名中的"之"有何特殊含义?
在古代中国人的姓名结构中,"烛"通常是一个地名的标志,它象征着武的出生地或与之相关的地域。这个字在名字中起到定位的作用,就像现代汉语中的'北京'代表某个人来自北京一样。"之"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常见的助词,它在名字中可能不直接翻译,或者可以理解为'的',增强了前后词语的联系,但本身并不...

古代汉语中“之”什么意思?
代词 1.用作书面语,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例子:反其道而行~;言~成理。2.用作书面语,人称代词,虚指。例子:久而久~3.用作书面语,指示代词,这、那。例子:~二虫 动词 用作书面语,往。例子:君将何

肥乡县19483224008: "之"字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用法主要有以四种 -
止阙班赛:[答案] "之"字在古代汉语中用作助词时有以下四种用法: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

肥乡县19483224008: 古代汉语中“之”字的用法 -
止阙班赛:[答案] “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一、 作代词 1、 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2、 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3、 代事,如...

肥乡县19483224008: 古汉语“之”字的全部用法 -
止阙班赛: 原发布者:桥心娜古汉语“之”的用法(一)之,本为动词.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二)“之”代词用法.1、“之”的指示代词用法①之子于归.(《诗经...

肥乡县19483224008: 古汉语中之的用法有哪些?最好带举例,:) -
止阙班赛:[答案] 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可谓灵活,很多学生都难以分析其用法.靠死记一些例子,但过些日子又忘了.如何容易又方便的掌握,笔者结合自己教学作出简要介绍,即运用句子结构分析法.句子结构分析有一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谓前是...

肥乡县19483224008: “之”字在古汉语中的七种用法 急!!! -
止阙班赛: 之 zhī(ㄓˉ)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代词,这,...

肥乡县19483224008: 古文“之”的用法 -
止阙班赛: 用法: (1)用作代词,又分为几种情况: 1〉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做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3〉活用作第一人称或...

肥乡县19483224008: 古汉语中的之 的用法居庙堂之高的之怎么讲 -
止阙班赛: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正常语序为:居高庙堂. 与“蚓无爪牙之利”中的“之”用法相同.

肥乡县19483224008: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是什么? -
止阙班赛: 1.用作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如: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放在倒...

肥乡县19483224008: 高中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
止阙班赛: 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

肥乡县19483224008: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
止阙班赛: 之⑴【代词】他,她,它(们).例: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③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④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