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和暮四朝三有什么哲学意义

作者&投稿:郝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朝三暮四”文言文“猴子们为什么朝三暮四而怒”怎么说?~

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先秦《朝三暮四》
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释义: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的猕猴成群,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的食物,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赏析: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阐述一个哲学道理,是《庄子·齐物论》中一则重要的寓言故事,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狙公好比是载众生的“大块”而猴子就像是纷乱红尘中的众生。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因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到最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像在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朝三暮四: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些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阐述一个哲学道理,是《庄子·齐物论》中一则重要的寓言故事,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狙公好比是载众生的“大块”而猴子就像是纷乱红尘中的众生。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原本是揭露狙公愚弄猴子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在这个故事里,因为栗子的总量并没有变化,所以猴子们的行为显得很愚蠢。实际上,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可能得出的结论会大不一样。古人们认为总量是没有变化的,因此觉得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和早上四个晚上三个是完全一样的。其实不然,“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还是有区别的,它们能给猴子带来不同的效用。那么,什么才是效用呢?

在经济学的发展史中,“效用”概念的出现无疑是一个突破。物品效用在于满足人的欲望和需求。一切物品能满足人类天生的肉体和精神欲望,才成为有用的东西,才有价值。在经济学中,效用是用来衡量消费者从一组商品和服务之中获得的幸福或者满足的尺度。有了这种衡量尺度,我们就可以在谈论效用的增加或者降低的时候有所参考,因此,我们也可以在解释一种经济行为是否带来好处时有了衡量标准。效用不同于物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产生于物品的属性,是客观的;效用是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

效用价值论强调物对人的满足程度,而满足程度完全是主观的感觉,主观价值是客观交换价值的基础。物品的有用性和稀少性都是价值形成不可缺少的因素,都是主观价值的起源。例如在不同地点,人们对馒头的不同主观评价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村子里住着一位穷人和一位富人,有一天村里突然发洪水了,穷人背着家里最贵重的东西——一袋馒头爬上了一棵树,富人背着家里最贵重的东西——一袋金子也爬上了这棵树。洪水没有消退的迹象。第一天,穷人吃了一个馒头,富人什么也没吃,眼睁睁地看着穷人吃。第二天,穷人又吃了一个馒头,富人的肚子已经直打鼓了。到了第三天,富人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富人对穷人说:“我用一锭金子换你一个馒头。”在这个艰难时期,馒头对人的效用无疑比金子大。

经济学依赖一个基本的前提假定,即人们在作选择的时候倾向于选择在他们看来具有最高价值的那些物品和服务。效用是消费者的主观感觉,取决于消费者对这种物品的喜欢程度。消费者对某种物品越喜欢,这种物品带来的效用就越大,他就越愿意购买,需求就越高。比如有人喜欢抽烟,那么香烟对于他而言效用就很高,但对于一位不愿意闻烟味的女士来说,香烟就会是效用很低甚至是负效用的物品。很显然,在作决定的时候,烟民自然会把香烟视为至宝,而女士们可能更钟情于化妆品或者衣服之类的东西。

我们也可以通过红皮鸡蛋与白皮鸡蛋的变迁,来解读效用。根据科学研究,不管是鸡蛋的味道还是营养价值,都跟蛋壳的颜色毫无关系。那为什么以前市场上的白皮鸡蛋都不见了?这是因为,在我国很多地区,人们都喜欢红皮鸡蛋。红色给人一种吉利的象征,当它大量涌入市场,价钱与白皮鸡蛋差不多的时候,多数市民选择红皮鸡蛋,如此一来红皮鸡蛋便抢占了市场。正是因为人们对红皮鸡蛋有更大的满足感,所以才造成了今天的“市场尽是红皮鸡蛋”的状况。现在人们买红皮鸡蛋还会达到以前的效用吗?答案是否定的。红皮鸡蛋本来是很吸引人的,越稀少就越受到尊崇。当红皮鸡蛋充斥市场时,人们对于红皮鸡蛋的满足感是逐渐降低的,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在白皮鸡蛋反倒比红皮鸡蛋贵的原因了。


朝三暮四的朝和暮是什么意思
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意思是: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因为养的猕猴太多而家财匮乏,于是养猕猴的人就打算限制猕猴的食物。他对猴子说,早上给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橡子,猴子大怒,直到他说早上四个晚上三个,猴子才欢喜。示例:他老是朝三暮四地换工作,怎会有成就?

朝三暮四的朝和暮是什么意思
“朝三暮四”中“朝”指早晨,“暮”指晚上。“朝三暮四”汉语成语,拼音是zhāosānmùsì,意思是聪明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办事反复无常,经常变卦。出自《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

暮四朝三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2290 成语 暮四朝三 注音 ㄇㄨˋ ㄙˋ ㄓㄠ ㄙㄢ 汉语拼音 mù sì zhāo sān 释义 义参「朝三暮四」。 见「朝三暮四」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朝三暮四」之典源,提供参考。 《庄子.齐物论》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 何谓朝三?狙公1>赋2>芧3>,...

朝三暮四的朝和暮是什么意思
一、朝三暮四:出自于庄周《庄子·齐物论》;朝:早晨。 暮:晚上。释义:早上是三,晚上又变成四。比喻人反复无常,经常变卦,没有诚信。二、在古时:朝:1、名词,早晨。《岳阳楼记》:“~晖夕阴,气象万千。”2、名词,一日。《孟子?告子》:“虽与之天下,不能一~居也。”cháo 1、、...

朝三暮四是什么意思
朝三暮四zhāo sān mù sì释义原比喻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有个玩猴子的人拿橡实喂猴子,他跟猴子说,早上给每个猴子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所有的猴子听了都急了后来。“朝三暮四”的意思是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一拼音zhāo sān ...

成语朝三暮四里的“三”和“四”分别是什么意思?
按这种意思,举个例子,有些奸商也是用了这种朝三暮四的手段。他们在称上做了手脚,在称东西时又常常让称高高的。这看似好像是多给了买家,让买家占了便宜,其实是买家吃亏,而卖家占大了便宜。这也就是朝三暮四在古代的意思吧,运用手段去想法欺骗别人。而现在,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的意思有了演变,...

朝三暮四原指什么,现在又常用来比喻什么?
"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

朝三暮四是什么意思
7、不要朝三暮四,专一的女人男人才敢动心要与之过一辈子。8、但许多人绝非如此,他们根本不制定任何人生计划,以达到有意义的目标,而是朝三暮四,变化不止。9、学习不能见异思迁,朝三暮四,而应脚踏实地,锲而不舍。10、说起他们俩的分离,即使不是你一个人造成的,也是你主使的,这你可...

朝三暮四是什么意思
朝三暮四[zhāo sān mù sì]释义:原比喻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有个玩猴子的人拿橡实喂猴子,他跟猴子说,早上给每个猴子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所有的猴子听了都急了;后来他又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所有的猴子就都高兴了(见于《庄子·齐物论...

朝三暮四是什么意思 探究古语“朝三暮四”的含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欺骗别人是不道德的行为,最终会失去信任和合作的机会。朝三暮四这个词汇也因此成为了形容欺骗行为的代名词。朝三暮四是一个古语,意思是指说谎话或者欺骗别人。其出自《荀子》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除了这个故事,朝三暮四这个词汇在现代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商业领域,有些...

泌阳县13186154064: 朝三暮四和暮四朝三有什么哲学意义 -
玉薛昊迪: “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原本是揭露狙公愚弄猴子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在这个故事里,因为栗子的总量并没有变化,所以猴子们的行为显得很愚蠢.实际上,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可能得出的结论会大不...

泌阳县13186154064: 朝三暮四的道理 -
玉薛昊迪: 说到“朝三暮四”这个词,觉得是在批评一个人没什么定性,见风转舵、随风摇摆,早上这么说,晚上就变了.事实上,古人的用法并非如此,《庄子》里所说的“朝三暮四”,原意不但不是批评,还是一种非常高的人生的境界,是庄子为了说...

泌阳县13186154064: 寓言故事“朝三暮四”有什么道理 -
玉薛昊迪: 寓意:对管理与被管理者两种“愚”的巧妙讽刺,被嘲讽的后者因一点点的小利觉得占了便宜,其实只是被耍弄而已;而看似得意的管理人,却仅为了解决眼前困境却不想以后,终会再有事端.现在,被引申为目标不坚定或者感情上不专一. ...

泌阳县13186154064: 朝三暮四,朝四暮三,含义相同吗,含义是什么 -
玉薛昊迪: 朝三暮四,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朝四暮三 【解释】原指使用骗术欺骗人.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栗子)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o指反复无常或愚弄他人. 【示例】宋黄庭坚《再答明略二首》之二:“使年七十今中安,安能朝四暮三浪忧喜.”另参见动物部·走兽“众狙”、植物部·木本“狙公分栗”.

泌阳县13186154064: 《朝三暮四》给人的启示是? -
玉薛昊迪: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后来“朝三暮四”作为一个成语,比喻办事反复无常,经常变卦. 出自:庄周《庄子·齐物论》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

泌阳县13186154064: 文言文《朝三暮四》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
玉薛昊迪: 【道理】:一个人要有理想,认准目标,一直向前,千万不能朝三暮四,那将一事无成.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于弄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但是后来,这个故事的意义有了些变化,被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泌阳县13186154064: 朝三暮四的故事内容和寓意是什么? -
玉薛昊迪: 有一个养猕猴的人,喜欢猕猴,他家养了一大群猕猴,养猕猴的人能理解猴子们的意思,猕猴们也能够懂得狙公的心意.他宁可减少全家的口粮,也要满足猕猴的欲望.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用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吃橡实的数量,但又怕...

泌阳县13186154064: 朝三暮四的寓意是什么? -
玉薛昊迪: “朝三暮四”常指责那些心神不定,或对工作见异思迁的人.

泌阳县13186154064: 《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故事能悟出什么道理? -
玉薛昊迪: 原文: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

泌阳县13186154064: 朝三暮四的含义与故事原意有何不同 -
玉薛昊迪: 朝三暮四本意是告诉人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因为不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后来“朝三暮四”作为一个成语,比喻人的行为反复无常.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愚弄猴子的骗术,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