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天地会山门制度的确立过程及特征

作者&投稿:董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末天地会山门制度的确立过程及特征~

在清军进关入主中原后,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反清活动层出不穷,一些秘密的反清结社也随之产生了。其中以天地会的影响、势力最大。而在激烈的明末战乱之后随着清朝的轻徭薄赋政策的推行,中国社会由于战争的创伤逐渐得到了平复。到了康乾时期,我们已经冠之以“盛世”二字来形容中国的经济了。但历史似乎又进入了盛极而衰、周而复始的怪圈之中了。人口的增长是盛世的标志和产物,但过度的人口增长又能够终止这盛世的延续。仅乾隆时期中国就仅仅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使中国人口增长了一倍,突破了三亿大关。⑴当同时期的西方社会正在生产传统社会接纳不了的生产力的时候,中国正在此时大量的生产传统社会接纳不了的人口。人口的急剧增长就会使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迁徙到城市及交通运输线等适合生存的地区,这就会产生大量的游民。这些游民来到他们所不熟悉的地区后,为了生计作为客家人的他们就会与原住民发生矛盾冲突。同时这些游民到了新的生活区域后大多会脱离农业生产而从事手工业、商业等活动,这便会与原有的商业行会产生冲突,处于弱势地位的游民在这种险恶的生存条件下就需要结成一个互助合作的组织,以争夺某些行业的控制或垄断权以及生活资源。而这些已脱离传统宗法关系和血缘纽带的游民在结社树党的时候便会形成脱胎于传统宗法观念的新宗法制度,以规范和维系内部个体间的关系。游民的大量存在使此时本已被清政府打击得苟延残喘的天地会获得了新的生机。大量的游民或被发展入会,或是自发组织成天地会。天地会组织就这样如雨后春笋一样到处成立了。这样,近代的人口问题便以游民结成帮会这一形式体现了出来。
一、天地会形成的背景和构成形式
天地会的起源问题,在一百多年来,中外学者一直众说纷纭,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康熙说和乾隆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赫治清于1996年出版的《天地会起源研究》一书中坚持了天地会于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年),由长林寺开山住持僧万五(本名万云龙,号慈光,字达宗公,又称“万五道宗”)等人在福建省漳浦县云霄镇高溪乡高溪庙(今属福建云霄县)为反清复明而建立的民间秘密组织。天地会创立之初,是由部分汉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中的反满派和部分劳动群众组成的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秘密结社。后来,随着清朝中央政权的牢固确立,满汉地主阶级联合专政的实现,汉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作为一个阶级相继退出人民革命斗争历史舞台,天地会就逐渐变成了以农民、小手工业者、商贩、挑夫和其他下层游民无产者为主体的、借以进行反清阶级斗争的秘密结社。从而否定了天地会是由“洪二和尚万提喜”所创的学说。不过天地会确实有过一段以“万”为姓的时期,应该说万提喜也应该与天地会的起源或发展存在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毕竟以万提喜所传的天地会反清起事最早且流传最广,其弟子一直被视为天地会的嫡传。
天地会能够成为一个组织较严密、活动秘密且有强烈的“反清复明”的异姓结拜兄弟组织,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有其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基础的。从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到经后人艺术加工成《水浒传》的北宋河北宋江等三十六人组成的盗匪组织。兄弟结义互帮互助形成的一定组织已成为中国古代下层民众维持生计或谋取额外利益、免受欺辱的一个重要生存途径。在中国古代刑法上一直没有禁止异姓结拜兄弟的禁令,直到清初才结束了这段历史。⑵顺治年间清政府曾颁布法令规定:“凡歃血为盟,焚表结拜弟兄者,著地正法。” ⑶到了康熙十年(1671)便正式将歃血结盟弟兄列为“谋叛”罪。这些便证明了以结拜异姓弟兄为特征之一的天地会当时的反清活动已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并将“歃血为盟,焚表结拜”作为判定是否是谋反组织的重要标志之一。天地会有条规矩即“年少居首”,所以清政府在查抄异姓结拜组织时将“年少居首”作为判别是否是天地会“匪党”的首要标志。“年少居首,歃血为盟,结会树党,人数众多。”这四项兼有是清政府长期总结的天地会组织特征。那么有了这些特征就一定是反清复明的“天地会”吗?就不可以是单纯的兄弟互助团体吗?关键问题是这个“互助团体”的“海底”(会薄,天地会组织法和花名册的代名词。一称“金不换”。)上充斥着大量的“反清复明”的思想。一个兄弟互助团体没必要冒着杀头的危险来定这条规矩的。反清复明思想产生在满清定都京师以后。明朝残余势力的抗清活动、三藩之乱以及康熙中叶层出不穷的“朱三太子”案构成了清初反清复明的三个阶段。而真正与天地会等民间秘密结社有重要关系的则是“朱三太子”案。康熙年间以“朱三太子”名义起事的事例层出不穷,其中以康熙十六年(1707)发生的江苏太仓“一念和尚”起义最值得注意。这支起义军的服饰、旗号、年号以及活动方式与天地会几乎毫无二致。
分析天地会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一)天地会的前身确实有过一段以“万”为姓而并非以“洪”为姓的时期。而从一开始天地会就是以反清为目的的秘密政治结社。根据天地会海底记载,它的创会时间当为康熙十三年(1674)。(二)主要由游民组成的异姓弟兄结拜的结社在初成时并无反清之意,更无“天地会”之名,游民仅仅是为了生计而结社。但它们在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渐被天地会这一已有组织所影响而被吸收进去,逐渐成为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天地会。随着天地会的不断秘密活动,至康雍年间天地会已逐渐成为了一个成熟的秘密会党。
我们可以看出清初的人口问题是造成游民危机的最直接的社会根源。而游民又让天地会有了生存的土壤,游民的大量加入使天地会声势壮大起来,但正是游民的大量加入也使后来的天地会又由一个政治结社逐渐蜕变为以谋生为主,兼有政治目的的结社组织,天地会反清活动受到了当时形势影响以及由首领的个人意志所左右。这些游民因丧失原有社会地位而有一定的盲目性。天地会的土壤在游民之中,那么游民必游荡,游荡定生事,生事则国乱。天地会员便会在生活困苦之时或借助会党势力抢夺财物、劫富济贫;或发动冒险的武装起义在政治上寻找出路,动摇清朝的统治。帮会的形成是清初人口问题的体现,也可以具体讲是游民问题的体现。天地会如此,其他同时代形成的帮会亦如此。下层民众首先考虑的是生计问题,而后才是政治上的要求。
而天地会的组织制度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在万提喜时代,天地会并无确定的组织制度,会内的约束力即首领对会众的兄弟加师徒的双重关系。在传会过程中,师传徒要收会费,徒再传徒也要收会费。但特殊的是,师傅并不能染指徒弟的传会所得。这与我们想象中的并不一致。所以作为师傅,要想获得更高的收入便会集中很多人集体拜会,所以纠人拜会也就成为各“大哥”们发展天地会的主要方式。集体拜会有以下一些好处:增进会众兄弟间的关系。同时集体拜会可以增加会众间的交流机会并熟识,最关键的是在天地会中有条潜规则:集中拜会的人不但会被同门认同,而且会使会员有对天地会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使会员有确实认为自己加入了一个团体的感觉,确立身份。而分散入会的会员相对集中入会的会员来说只有相互认同的关系而没有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新天地会员在入会时所缴的会费愈多所获得的职衔也就会愈高,这种将金钱与头衔、等级相挂钩的做法使“江湖义气”背后又多了一层金钱的关系。
早期的天地会职位名称很简单,只有大哥、师傅(军师)两个职位。发起者为大哥,熟悉天地会仪式者为军师。参与起会者地位比其他会员要高,但并无具体的职位来固定其在会内的地位。由于各天地会组织分属各个地区,所以各山堂的职位名称也不尽相同。不过大致都向职位繁多、分工详细的趋势发展。有的天地会设总大哥一人、散大哥数人,而一些天地会则师傅的地位比大哥还要高。有的天地会则又细划出大哥、二哥、三哥等座次。他们所辖势力完全由其自己所发展的会员多寡而定。随着天地会的发展,会内分工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职位而且一些原有职位也有了新的名称,如:大哥为正名,师傅为结万。在入会仪式上又有了诸如把风、把剑门、保举、带令、祀神、副香、落厨等职位。⑷到道光年间,一些地区的天地会内部系统等级名称又有了发展、完善:首领称总理或元帅,下设各大哥、香主、二哥、白扇(先生、三哥)、先锋、洪棍、草鞋。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先锋并非一级首领,而类似于“打手”但地位较高。⑸天地会间虽名同但职务、地位则不尽相同,不过到成熟时期后一般都是具有以下共同特征:洪棍掌管会务,先生(纸扇)支持拜会仪式,草鞋传递情报、命令等。⑹这种明确的分工使过去谁纠人入伙此人就归谁统领的传统入伙方式向统一的天地会的组织结构发展。天地会在形式上更加统一、严密,便于统一行动。
在天地会发展过程中就又出现了设立分会的情况,如有某天地会高级成员有意另立分会的话,那么他首先就应当取得本会的“花帖”方可另立分会。“花帖”是天地会的传帖工具,上面标注了传帖人、受帖人、见证人三者的签名,确立某一天地会支派是由哪支天地会组织发展而来的,以示各会之间的传递、隶属关系。由于取得“花帖”的费用很高,所以另立分会者就会广纠会员以收回成本并借机获取更大了利益,同时这样也发展了天地会的势力。而新入会的会员也因所缴纳的会费不等而分为以下几种:传花帖者(可另立山堂);参加歃血结盟仪式者;没有参加歃血结盟者;没有参加仪式仅授与口诀者。这并非小说中那样“江湖义气”,更多的是金钱的关系。在天地会拜会仪式中最具有传统色彩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模仿“再生”的仪式。以老母(亚妈即军师、纸扇)坐台,入会者窜入台口。这实际上就是在模仿分娩以示新生的开始。天地会将这中虚拟的血缘关系加在天地会员身上就使天地会首领成为父母,会员间则成为了亲生兄弟。
天地会会员在活动中的联络制度相当复杂,但基本的联络暗号是“开口不离本,出手不离三。”这仅仅是表示是同道中人,要更深层次的交流则需要诗词口诀、暗语、手语、茶阵、拆字、文件、腰牌、图符等进行交流。⑺天地会在发展过程中势力飞速发展,虽然清朝政府一直致力于禁止天地会的活动。这其中不止是天地会自身的努力,还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山堂林立且名目繁多,除天地会本名外还有三点会、三合会、小刀会、添弟会、双刀会、洪莲会等。⑻这些山堂一般互不统属,但互相认同。
在太平天国时期,天地会又有了新的完善:“堂”成为天地会的基本单位,同时规模较大的堂下设“馆”其军事组织也借鉴了土匪组织方式,有了军长、百长等头衔。并成立了后勤、参谋等机构。各堂联合行动,但一般并不合堂,除非军事压力过大才会合堂。不过此时的天地会处于大联合的趋势。
二、天地会组织特征形成的原因
上述的天地会种种组织特征的形成是与中国传统社会历史文化密不可分的。中国传统思想里面的封建宗法血缘制度以及传统的道德观念起了很大的作用。天地会中,人们已脱离了原有的血缘纽带,但中国人仍旧逃脱不了根深蒂固的宗族思想,即使在入会后也是这样。天地会员们建立了虚拟的血缘关系,用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规范会员的行为,并融会了儒、释、道等思想流派,当然中国古代的鬼神迷信思想也大量融入天地会。天地会首领对于众会就相当于父亲,天地会员之间的关系则是胜过亲生兄弟的兄弟。这从前文中的会员入会仪式中的“模拟”分娩就可以看出。天地会的主要宗教信仰就来源于中国古老的天地崇拜。即“拜天为父,拜地为母。”通过虚拟的血缘关系,天地会建立了一个大家庭,以家族的形式进行活动。在天地会海底关于帮规的记载有如下记录体现了天地会思想中含有中国传统思想的内容:“洪字弟兄以忠孝为先,不可伤碍父母”;“洪字弟兄有亡故以后,有妻子欲改嫁,若是我洪门内兄弟,不可承娶”;“不得私下抽换物件,沉没银信”;不得“弃嫌兄弟”;不得“臭自己兄弟名声”等等。⑼这些帮规显然是传统道德的再现。当然这是适用于天地会内部的,对会外之人则无须遵守。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天地会员在会外有杀人放火、为非作歹等不良行为不会影响他在本会内部中的名声更不会受到处罚。天地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山堂林立且名目繁多现象是原因教多的。这里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清政府的镇压。天地会这个名称太过招摇了,名气太大。同时也是担心人们因为这个原因而不敢加入本会。一些天地会在成立时不自称天地会,而采用其他会名。(二)中国宗法观念中的辨异心理以及地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限制。天地会各堂主竭力避免会名相同这说明天地会在内部的认同观念存在的同时也有辨异观念。当然他们是以认同观念为前提的,他们只是想自成系统,并以组织的形式确立下来。这就使天地会的组织形式产生了堂会内部统一、严密而堂会间关系严重的松散的特性。这对日后的天地会的活动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三)其它异姓结拜团体对天地会组织形式的模仿。到嘉道年间以后,天地会案件频频发生,这其中有很大部分是游荡江湖的游民“从告示上看见,及街市闲谈闻得”⑽天地会拜结之法后相仿形成的。民众由于生活所迫或因其它企图便模仿天地会,这便使天地会发展壮大且名目、系统更加繁杂。正是这样的发展,天地会的性质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天地会已经从一个特定的秘密组织演变成为了一个异姓结拜弟兄的普遍组织方式,我们已经很难从天地会各会的发展中找到其中的传承关系了。这便更加使天地会兼有统一严密但又繁杂松散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特性了。
同时清政府的查抄、镇压也使天地会的斗争经验逐渐丰富,内部流通的暗语以及其它形式的交流方法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的。以暗语为例,天地会暗语发展到了可以应付生活甚至生产活动的程度,它有近四千个词汇,内容涉及各行各业甚至某些物体。由于天地会的组织形式严密,它的制度也被其他帮会所学习。四川哥老会在暗语甚至某些组织制度上也大量的沿袭了天地会的形式。中共著名军事家贺龙出身便是哥老会头子,他在革命初期就经常使用脱胎于天地会的一些哥老会暗语、手势拉拢哥老会成员参加革命。⑾而中共的早期地下组织也模仿帮会组织的运行方式,由此可见天地会的各项组织制度在其反清复明活动中起到的保密作用是巨大的。
三、天地会的影响和作用
天地会在成立之初便以“反清复明”为宗旨,但随着年代的变迁这种色彩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就是获取经济利益满足生活以及对抗朝廷在政治上寻找出路。这里的对抗朝廷与过去的“反清复明”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复明”已不是当时天地会的目标了。当然,在反清过程中天地会组织凭借其严密的组织也频频起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由于帮会思想的灌输和帮规的约束,会众在战斗中能够统一行动且能够较保守秘密。但这仅仅局限在某个山堂或几个关系较密切的山堂中,并不能形成规模巨大的起义。同时又因为它秘密的传会方式又使天地会的生命力极强,在被镇压后只要有会员还存在便可以重新立会以求再起。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天地会组织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前文已经提到,天地会的组织形式在此时得到了新的
发展,各堂出现了联合甚至合并。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形势所需造成的,当时太平天国运动波及半个中国,天地会也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堂趁机也加紧反清活动,这必然招至清政府的猛烈镇压。由于形势所需,各山堂最终以合并的方式进行抵抗。此时期,天地会出现了加入太平军的现象。但随着天平天国的江河日下,天地会便疏远了与太平天国的关系,而且反而大量的吸收了太平军战士入会。⑿太平军本是比天地会较先进的由农民组成的军队,但此时竟被天地会改造成会党,这不能不说是太平天国的悲剧,也不能不说这是天地会组织生命力强大和斗争性强的一种表现。而且此时的天地会还建立了一系列天地会政权如:广东的大成国、广西的延陵国。其中,大成国建立了较完整的政权形式并坚持存在了六年。⒀建立独立于清朝的政权一直是天地会的愿望也是其政治目标达成的具体表现形式。应该说就“反清复明”这个目的而言,此时的天地会已经达到了最高峰。在这以后,天地会的军事组织被清政府绞杀殆尽再也没有形成像此时这样大规模的起义活动。此后天地会再次沦为扰乱社会治安、危害居民生活的会党了。
同时,作为天地会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具现实意义的“海外洪门”在发展活动过程当中则不同程度上的克服了一些中国本土天地会的一些局限。海外洪门中以美洲洪门的势力及作用最大。它是去海外谋生的闽粤居民传布的,身处海外的中国人比国内的游民更加需要结成结拜组织来生存。而同国内天地会相比,海外洪门则更具统一性。本国籍的认同使他们最后抛弃了地域、方言等限制结成了致公堂(今中国致公党的前身)。海外洪门使身处海外的中国人有了归属感,加强了海外华人的团结,但由于这本身就是落后的组织形式所以也就难免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猪仔”、“猪花”的贩卖;“保护费”的收取等等。但这个组织的存在至少可以使海外华人尽可能的免受外国人的欺凌和争取权益。在辛亥革命中,海外洪门也提供了大量的帮助:1910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所得海外资助中,美国洪门提供的占38.54%。 ⒁甚至在一些起义中洪门派出精壮会员准备参加起义。⒂但是由于帮会山头的局限其中也不乏反对革命的“保皇派”,起到了相当坏的作用。其中一些人竟成为清朝的打手。⒃不过海外洪门的蓬勃发展也使天地会进如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最终由一个会党发展成了新式的民主党派——中国致公党。


天地会与其它帮会一样都是在中国封建社会行将末路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游民结社,失业游民以帮会的形式为凭借,运用暴力的手段解决生计问题同时又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它严重的破坏了统治秩序。游民在这个由虚拟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结社中得到了他们的所需,同时也改造着天地会。使天地会发展成了不仅仅是“反清复明”的工具,成为各取所需的结社组织。天地会的严密统一与繁杂松散的特性使其在活动中既战斗性、保密性极强,但又势力难以壮大到与清政府抗衡,在大多数情况下仅仅是因为扰乱社会治安而让朝廷苦恼而非它的“反清复明”宗旨和行动而苦恼,因为天地会的力量并不足以撼动清朝的统治。而海外洪门的振兴则成为天地会历史上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了解“洪门”,了解中国致公党发展史,巩固民族统一战线也就是我们今天研究天地会的历史的一些现实意义。

天地会组织特征形成的原因
中国传统思想里面的封建宗法血缘制度以及传统的道德观念起了很大的作用。天地会中,人们已脱离了原有的血缘纽带,但中国人仍旧逃脱不了根深蒂固的宗族思想,即使在入会后也是这样。天地会员们建立了虚拟的血缘关系,用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规范会员的行为,并融会了儒、释、道等思想流派,当然中国古代的鬼神迷信思想也大量融入天地会。天地会首领对于众会就相当于父亲,天地会员之间的关系则是胜过亲生兄弟的兄弟。这从前文中的会员入会仪式中的“模拟”分娩就可以看出。天地会的主要宗教信仰就来源于中国古老的天地崇拜。即“拜天为父,拜地为母。”通过虚拟的血缘关系,天地会建立了一个大家庭,以家族的形式进行活动。在天地会海底关于帮规的记载有如下记录体现了天地会思想中含有中国传统思想的内容:“洪字弟兄以忠孝为先,不可伤碍父母”;“洪字弟兄有亡故以后,有妻子欲改嫁,若是我洪门内兄弟,不可承娶”;“不得私下抽换物件,沉没银信”;不得“弃嫌兄弟”;不得“臭自己兄弟名声”等等。⑼这些帮规显然是传统道德的再现。当然这是适用于天地会内部的,对会外之人则无须遵守。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天地会员在会外有杀人放火、为非作歹等不良行为不会影响他在本会内部中的名声更不会受到处罚。天地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山堂林立且名目繁多现象是原因教多的。
  这里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清政府的镇压。天地会这个名称太过招摇了,名气太大。同时也是担心人们因为这个原因而不敢加入本会。一些天地会在成立时不自称天地会,而采用其他会名。
  (二)中国宗法观念中的辨异心理以及地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限制。天地会各堂主竭力避免会名相同这说明天地会在内部的认同观念存在的同时也有辨异观念。当然他们是以认同观念为前提的,他们只是想自成系统,并以组织的形式确立下来。这就使天地会的组织形式产生了堂会内部统一、严密而堂会间关系严重的松散的特性。这对日后的天地会的活动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三)其它异姓结拜团体对天地会组织形式的模仿。到嘉道年间以后,天地会案件频频发生,这其中有很大部分是游荡江湖的游民“从告示上看见,及街市闲谈闻得”⑽天地会拜结之法后相仿形成的。民众由于生活所迫或因其它企图便模仿天地会,这便使天地会发展壮大且名目、系统更加繁杂。正是这样的发展,天地会的性质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天地会已经从一个特定的秘密组织演变成为了一个异姓结拜弟兄的普遍组织方式,我们已经很难从天地会各会的发展中找到其中的传承关系了。这便更加使天地会兼有统一严密但又繁杂松散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特性了。
同时清政府的查抄、镇压也使天地会的斗争经验逐渐丰富,内部流通的暗语以及其它形式的交流方法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的。以暗语为例,天地会暗语发展到了可以应付生活甚至生产活动的程度,它有近四千个词汇,内容涉及各行各业甚至某些物体。由于天地会的组织形式严密,它的制度也被其他帮会所学习。四川哥老会在暗语甚至某些组织制度上也大量的沿袭了天地会的形式。中共著名军事家贺龙出身便是哥老会头子,他在革命初期就经常使用脱胎于天地会的一些哥老会暗语、手势拉拢哥老会成员参加革命。⑾而中共的早期地下组织也模仿帮会组织的运行方式,由此可见天地会的各项组织制度在其反清复明活动中起到的保密作用是巨大的。

  在清军进关入主中原后,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反清活动层出不穷,一些秘密的反清结社也随之产生了。其中以天地会的影响、势力最大。而在激烈的明末战乱之后随着清朝的轻徭薄赋政策的推行,中国社会由于战争的创伤逐渐得到了平复。到了康乾时期,我们已经冠之以“盛世”二字来形容中国的经济了。但历史似乎又进入了盛极而衰、周而复始的怪圈之中了。人口的增长是盛世的标志和产物,但过度的人口增长又能够终止这盛世的延续。仅乾隆时期中国就仅仅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使中国人口增长了一倍,突破了三亿大关。⑴当同时期的西方社会正在生产传统社会接纳不了的生产力的时候,中国正在此时大量的生产传统社会接纳不了的人口。人口的急剧增长就会使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迁徙到城市及交通运输线等适合生存的地区,这就会产生大量的游民。这些游民来到他们所不熟悉的地区后,为了生计作为客家人的他们就会与原住民发生矛盾冲突。同时这些游民到了新的生活区域后大多会脱离农业生产而从事手工业、商业等活动,这便会与原有的商业行会产生冲突,处于弱势地位的游民在这种险恶的生存条件下就需要结成一个互助合作的组织,以争夺某些行业的控制或垄断权以及生活资源。而这些已脱离传统宗法关系和血缘纽带的游民在结社树党的时候便会形成脱胎于传统宗法观念的新宗法制度,以规范和维系内部个体间的关系。游民的大量存在使此时本已被清政府打击得苟延残喘的天地会获得了新的生机。大量的游民或被发展入会,或是自发组织成天地会。天地会组织就这样如雨后春笋一样到处成立了。这样,近代的人口问题便以游民结成帮会这一形式体现了出来。
一、天地会形成的背景和构成形式
天地会的起源问题,在一百多年来,中外学者一直众说纷纭,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康熙说和乾隆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赫治清于1996年出版的《天地会起源研究》一书中坚持了天地会于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年),由长林寺开山住持僧万五(本名万云龙,号慈光,字达宗公,又称“万五道宗”)等人在福建省漳浦县云霄镇高溪乡高溪庙(今属福建云霄县)为反清复明而建立的民间秘密组织。天地会创立之初,是由部分汉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中的反满派和部分劳动群众组成的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秘密结社。后来,随着清朝中央政权的牢固确立,满汉地主阶级联合专政的实现,汉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作为一个阶级相继退出人民革命斗争历史舞台,天地会就逐渐变成了以农民、小手工业者、商贩、挑夫和其他下层游民无产者为主体的、借以进行反清阶级斗争的秘密结社。从而否定了天地会是由“洪二和尚万提喜”所创的学说。不过天地会确实有过一段以“万”为姓的时期,应该说万提喜也应该与天地会的起源或发展存在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毕竟以万提喜所传的天地会反清起事最早且流传最广,其弟子一直被视为天地会的嫡传。
天地会能够成为一个组织较严密、活动秘密且有强烈的“反清复明”的异姓结拜兄弟组织,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有其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基础的。从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到经后人艺术加工成《水浒传》的北宋河北宋江等三十六人组成的盗匪组织。兄弟结义互帮互助形成的一定组织已成为中国古代下层民众维持生计或谋取额外利益、免受欺辱的一个重要生存途径。在中国古代刑法上一直没有禁止异姓结拜兄弟的禁令,直到清初才结束了这段历史。⑵顺治年间清政府曾颁布法令规定:“凡歃血为盟,焚表结拜弟兄者,著地正法。” ⑶到了康熙十年(1671)便正式将歃血结盟弟兄列为“谋叛”罪。这些便证明了以结拜异姓弟兄为特征之一的天地会当时的反清活动已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并将“歃血为盟,焚表结拜”作为判定是否是谋反组织的重要标志之一。天地会有条规矩即“年少居首”,所以清政府在查抄异姓结拜组织时将“年少居首”作为判别是否是天地会“匪党”的首要标志。“年少居首,歃血为盟,结会树党,人数众多。”这四项兼有是清政府长期总结的天地会组织特征。那么有了这些特征就一定是反清复明的“天地会”吗?就不可以是单纯的兄弟互助团体吗?关键问题是这个“互助团体”的“海底”(会薄,天地会组织法和花名册的代名词。一称“金不换”。)上充斥着大量的“反清复明”的思想。一个兄弟互助团体没必要冒着杀头的危险来定这条规矩的。反清复明思想产生在满清定都京师以后。明朝残余势力的抗清活动、三藩之乱以及康熙中叶层出不穷的“朱三太子”案构成了清初反清复明的三个阶段。而真正与天地会等民间秘密结社有重要关系的则是“朱三太子”案。康熙年间以“朱三太子”名义起事的事例层出不穷,其中以康熙十六年(1707)发生的江苏太仓“一念和尚”起义最值得注意。这支起义军的服饰、旗号、年号以及活动方式与天地会几乎毫无二致。
分析天地会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一)天地会的前身确实有过一段以“万”为姓而并非以“洪”为姓的时期。而从一开始天地会就是以反清为目的的秘密政治结社。根据天地会海底记载,它的创会时间当为康熙十三年(1674)。(二)主要由游民组成的异姓弟兄结拜的结社在初成时并无反清之意,更无“天地会”之名,游民仅仅是为了生计而结社。但它们在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渐被天地会这一已有组织所影响而被吸收进去,逐渐成为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天地会。随着天地会的不断秘密活动,至康雍年间天地会已逐渐成为了一个成熟的秘密会党。
我们可以看出清初的人口问题是造成游民危机的最直接的社会根源。而游民又让天地会有了生存的土壤,游民的大量加入使天地会声势壮大起来,但正是游民的大量加入也使后来的天地会又由一个政治结社逐渐蜕变为以谋生为主,兼有政治目的的结社组织,天地会反清活动受到了当时形势影响以及由首领的个人意志所左右。这些游民因丧失原有社会地位而有一定的盲目性。天地会的土壤在游民之中,那么游民必游荡,游荡定生事,生事则国乱。天地会员便会在生活困苦之时或借助会党势力抢夺财物、劫富济贫;或发动冒险的武装起义在政治上寻找出路,动摇清朝的统治。帮会的形成是清初人口问题的体现,也可以具体讲是游民问题的体现。天地会如此,其他同时代形成的帮会亦如此。下层民众首先考虑的是生计问题,而后才是政治上的要求。
而天地会的组织制度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在万提喜时代,天地会并无确定的组织制度,会内的约束力即首领对会众的兄弟加师徒的双重关系。在传会过程中,师传徒要收会费,徒再传徒也要收会费。但特殊的是,师傅并不能染指徒弟的传会所得。这与我们想象中的并不一致。所以作为师傅,要想获得更高的收入便会集中很多人集体拜会,所以纠人拜会也就成为各“大哥”们发展天地会的主要方式。集体拜会有以下一些好处:增进会众兄弟间的关系。同时集体拜会可以增加会众间的交流机会并熟识,最关键的是在天地会中有条潜规则:集中拜会的人不但会被同门认同,而且会使会员有对天地会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使会员有确实认为自己加入了一个团体的感觉,确立身份。而分散入会的会员相对集中入会的会员来说只有相互认同的关系而没有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新天地会员在入会时所缴的会费愈多所获得的职衔也就会愈高,这种将金钱与头衔、等级相挂钩的做法使“江湖义气”背后又多了一层金钱的关系。
早期的天地会职位名称很简单,只有大哥、师傅(军师)两个职位。发起者为大哥,熟悉天地会仪式者为军师。参与起会者地位比其他会员要高,但并无具体的职位来固定其在会内的地位。由于各天地会组织分属各个地区,所以各山堂的职位名称也不尽相同。不过大致都向职位繁多、分工详细的趋势发展。有的天地会设总大哥一人、散大哥数人,而一些天地会则师傅的地位比大哥还要高。有的天地会则又细划出大哥、二哥、三哥等座次。他们所辖势力完全由其自己所发展的会员多寡而定。随着天地会的发展,会内分工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职位而且一些原有职位也有了新的名称,如:大哥为正名,师傅为结万。在入会仪式上又有了诸如把风、把剑门、保举、带令、祀神、副香、落厨等职位。⑷到道光年间,一些地区的天地会内部系统等级名称又有了发展、完善:首领称总理或元帅,下设各大哥、香主、二哥、白扇(先生、三哥)、先锋、洪棍、草鞋。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先锋并非一级首领,而类似于“打手”但地位较高。⑸天地会间虽名同但职务、地位则不尽相同,不过到成熟时期后一般都是具有以下共同特征:洪棍掌管会务,先生(纸扇)支持拜会仪式,草鞋传递情报、命令等。⑹这种明确的分工使过去谁纠人入伙此人就归谁统领的传统入伙方式向统一的天地会的组织结构发展。天地会在形式上更加统一、严密,便于统一行动。
在天地会发展过程中就又出现了设立分会的情况,如有某天地会高级成员有意另立分会的话,那么他首先就应当取得本会的“花帖”方可另立分会。“花帖”是天地会的传帖工具,上面标注了传帖人、受帖人、见证人三者的签名,确立某一天地会支派是由哪支天地会组织发展而来的,以示各会之间的传递、隶属关系。由于取得“花帖”的费用很高,所以另立分会者就会广纠会员以收回成本并借机获取更大了利益,同时这样也发展了天地会的势力。而新入会的会员也因所缴纳的会费不等而分为以下几种:传花帖者(可另立山堂);参加歃血结盟仪式者;没有参加歃血结盟者;没有参加仪式仅授与口诀者。这并非小说中那样“江湖义气”,更多的是金钱的关系。在天地会拜会仪式中最具有传统色彩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模仿“再生”的仪式。以老母(亚妈即军师、纸扇)坐台,入会者窜入台口。这实际上就是在模仿分娩以示新生的开始。天地会将这中虚拟的血缘关系加在天地会员身上就使天地会首领成为父母,会员间则成为了亲生兄弟。
天地会会员在活动中的联络制度相当复杂,但基本的联络暗号是“开口不离本,出手不离三。”这仅仅是表示是同道中人,要更深层次的交流则需要诗词口诀、暗语、手语、茶阵、拆字、文件、腰牌、图符等进行交流。⑺天地会在发展过程中势力飞速发展,虽然清朝政府一直致力于禁止天地会的活动。这其中不止是天地会自身的努力,还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山堂林立且名目繁多,除天地会本名外还有三点会、三合会、小刀会、添弟会、双刀会、洪莲会等。⑻这些山堂一般互不统属,但互相认同。
在太平天国时期,天地会又有了新的完善:“堂”成为天地会的基本单位,同时规模较大的堂下设“馆”其军事组织也借鉴了土匪组织方式,有了军长、百长等头衔。并成立了后勤、参谋等机构。各堂联合行动,但一般并不合堂,除非军事压力过大才会合堂。不过此时的天地会处于大联合的趋势。
二、天地会组织特征形成的原因
上述的天地会种种组织特征的形成是与中国传统社会历史文化密不可分的。中国传统思想里面的封建宗法血缘制度以及传统的道德观念起了很大的作用。天地会中,人们已脱离了原有的血缘纽带,但中国人仍旧逃脱不了根深蒂固的宗族思想,即使在入会后也是这样。天地会员们建立了虚拟的血缘关系,用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规范会员的行为,并融会了儒、释、道等思想流派,当然中国古代的鬼神迷信思想也大量融入天地会。天地会首领对于众会就相当于父亲,天地会员之间的关系则是胜过亲生兄弟的兄弟。这从前文中的会员入会仪式中的“模拟”分娩就可以看出。天地会的主要宗教信仰就来源于中国古老的天地崇拜。即“拜天为父,拜地为母。”通过虚拟的血缘关系,天地会建立了一个大家庭,以家族的形式进行活动。在天地会海底关于帮规的记载有如下记录体现了天地会思想中含有中国传统思想的内容:“洪字弟兄以忠孝为先,不可伤碍父母”;“洪字弟兄有亡故以后,有妻子欲改嫁,若是我洪门内兄弟,不可承娶”;“不得私下抽换物件,沉没银信”;不得“弃嫌兄弟”;不得“臭自己兄弟名声”等等。⑼这些帮规显然是传统道德的再现。当然这是适用于天地会内部的,对会外之人则无须遵守。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天地会员在会外有杀人放火、为非作歹等不良行为不会影响他在本会内部中的名声更不会受到处罚。天地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山堂林立且名目繁多现象是原因教多的。这里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清政府的镇压。天地会这个名称太过招摇了,名气太大。同时也是担心人们因为这个原因而不敢加入本会。一些天地会在成立时不自称天地会,而采用其他会名。
(二)中国宗法观念中的辨异心理以及地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限制。天地会各堂主竭力避免会名相同这说明天地会在内部的认同观念存在的同时也有辨异观念。当然他们是以认同观念为前提的,他们只是想自成系统,并以组织的形式确立下来。这就使天地会的组织形式产生了堂会内部统一、严密而堂会间关系严重的松散的特性。这对日后的天地会的活动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三)其它异姓结拜团体对天地会组织形式的模仿。到嘉道年间以后,天地会案件频频发生,这其中有很大部分是游荡江湖的游民“从告示上看见,及街市闲谈闻得”⑽天地会拜结之法后相仿形成的。民众由于生活所迫或因其它企图便模仿天地会,这便使天地会发展壮大且名目、系统更加繁杂。正是这样的发展,天地会的性质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天地会已经从一个特定的秘密组织演变成为了一个异姓结拜弟兄的普遍组织方式,我们已经很难从天地会各会的发展中找到其中的传承关系了。这便更加使天地会兼有统一严密但又繁杂松散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特性了。
同时清政府的查抄、镇压也使天地会的斗争经验逐渐丰富,内部流通的暗语以及其它形式的交流方法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的。以暗语为例,天地会暗语发展到了可以应付生活甚至生产活动的程度,它有近四千个词汇,内容涉及各行各业甚至某些物体。由于天地会的组织形式严密,它的制度也被其他帮会所学习。四川哥老会在暗语甚至某些组织制度上也大量的沿袭了天地会的形式。中共著名军事家贺龙出身便是哥老会头子,他在革命初期就经常使用脱胎于天地会的一些哥老会暗语、手势拉拢哥老会成员参加革命。⑾而中共的早期地下组织也模仿帮会组织的运行方式,由此可见天地会的各项组织制度在其反清复明活动中起到的保密作用是巨大的。
三、天地会的影响和作用
天地会在成立之初便以“反清复明”为宗旨,但随着年代的变迁这种色彩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就是获取经济利益满足生活以及对抗朝廷在政治上寻找出路。这里的对抗朝廷与过去的“反清复明”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复明”已不是当时天地会的目标了。当然,在反清过程中天地会组织凭借其严密的组织也频频起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由于帮会思想的灌输和帮规的约束,会众在战斗中能够统一行动且能够较保守秘密。但这仅仅局限在某个山堂或几个关系较密切的山堂中,并不能形成规模巨大的起义。同时又因为它秘密的传会方式又使天地会的生命力极强,在被镇压后只要有会员还存在便可以重新立会以求再起。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天地会组织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前文已经提到,天地会的组织形式在此时得到了新的
发展,各堂出现了联合甚至合并。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形势所需造成的,当时太平天国运动波及半个中国,天地会也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堂趁机也加紧反清活动,这必然招至清政府的猛烈镇压。由于形势所需,各山堂最终以合并的方式进行抵抗。此时期,天地会出现了加入太平军的现象。但随着天平天国的江河日下,天地会便疏远了与太平天国的关系,而且反而大量的吸收了太平军战士入会。⑿太平军本是比天地会较先进的由农民组成的军队,但此时竟被天地会改造成会党,这不能不说是太平天国的悲剧,也不能不说这是天地会组织生命力强大和斗争性强的一种表现。而且此时的天地会还建立了一系列天地会政权如:广东的大成国、广西的延陵国。其中,大成国建立了较完整的政权形式并坚持存在了六年。⒀建立独立于清朝的政权一直是天地会的愿望也是其政治目标达成的具体表现形式。应该说就“反清复明”这个目的而言,此时的天地会已经达到了最高峰。在这以后,天地会的军事组织被清政府绞杀殆尽再也没有形成像此时这样大规模的起义活动。此后天地会再次沦为扰乱社会治安、危害居民生活的会党了。
同时,作为天地会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具现实意义的“海外洪门”在发展活动过程当中则不同程度上的克服了一些中国本土天地会的一些局限。海外洪门中以美洲洪门的势力及作用最大。它是去海外谋生的闽粤居民传布的,身处海外的中国人比国内的游民更加需要结成结拜组织来生存。而同国内天地会相比,海外洪门则更具统一性。本国籍的认同使他们最后抛弃了地域、方言等限制结成了致公堂(今中国致公党的前身)。海外洪门使身处海外的中国人有了归属感,加强了海外华人的团结,但由于这本身就是落后的组织形式所以也就难免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猪仔”、“猪花”的贩卖;“保护费”的收取等等。但这个组织的存在至少可以使海外华人尽可能的免受外国人的欺凌和争取权益。在辛亥革命中,海外洪门也提供了大量的帮助:1910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所得海外资助中,美国洪门提供的占38.54%。 ⒁甚至在一些起义中洪门派出精壮会员准备参加起义。⒂但是由于帮会山头的局限其中也不乏反对革命的“保皇派”,起到了相当坏的作用。其中一些人竟成为清朝的打手。⒃不过海外洪门的蓬勃发展也使天地会进如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最终由一个会党发展成了新式的民主党派——中国致公党。

天地会与其它帮会一样都是在中国封建社会行将末路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游民结社,失业游民以帮会的形式为凭借,运用暴力的手段解决生计问题同时又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它严重的破坏了统治秩序。游民在这个由虚拟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结社中得到了他们的所需,同时也改造着天地会。使天地会发展成了不仅仅是“反清复明”的工具,成为各取所需的结社组织。天地会的严密统一与繁杂松散的特性使其在活动中既战斗性、保密性极强,但又势力难以壮大到与清政府抗衡,在大多数情况下仅仅是因为扰乱社会治安而让朝廷苦恼而非它的“反清复明”宗旨和行动而苦恼,因为天地会的力量并不足以撼动清朝的统治。而海外洪门的振兴则成为天地会历史上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了解“洪门”,了解中国致公党发展史,巩固民族统一战线也就是我们今天研究天地会的历史的一些现实意义。

  天地会组织特征形成的原因
  中国传统思想里面的封建宗法血缘制度以及传统的道德观念起了很大的作用。天地会中,人们已脱离了原有的血缘纽带,但中国人仍旧逃脱不了根深蒂固的宗族思想,即使在入会后也是这样。天地会员们建立了虚拟的血缘关系,用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规范会员的行为,并融会了儒、释、道等思想流派,当然中国古代的鬼神迷信思想也大量融入天地会。天地会首领对于众会就相当于父亲,天地会员之间的关系则是胜过亲生兄弟的兄弟。这从前文中的会员入会仪式中的“模拟”分娩就可以看出。天地会的主要宗教信仰就来源于中国古老的天地崇拜。即“拜天为父,拜地为母。”通过虚拟的血缘关系,天地会建立了一个大家庭,以家族的形式进行活动。在天地会海底关于帮规的记载有如下记录体现了天地会思想中含有中国传统思想的内容:“洪字弟兄以忠孝为先,不可伤碍父母”;“洪字弟兄有亡故以后,有妻子欲改嫁,若是我洪门内兄弟,不可承娶”;“不得私下抽换物件,沉没银信”;不得“弃嫌兄弟”;不得“臭自己兄弟名声”等等。⑼这些帮规显然是传统道德的再现。当然这是适用于天地会内部的,对会外之人则无须遵守。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天地会员在会外有杀人放火、为非作歹等不良行为不会影响他在本会内部中的名声更不会受到处罚。天地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山堂林立且名目繁多现象是原因教多的。
  这里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清政府的镇压。天地会这个名称太过招摇了,名气太大。同时也是担心人们因为这个原因而不敢加入本会。一些天地会在成立时不自称天地会,而采用其他会名。
  (二)中国宗法观念中的辨异心理以及地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限制。天地会各堂主竭力避免会名相同这说明天地会在内部的认同观念存在的同时也有辨异观念。当然他们是以认同观念为前提的,他们只是想自成系统,并以组织的形式确立下来。这就使天地会的组织形式产生了堂会内部统一、严密而堂会间关系严重的松散的特性。这对日后的天地会的活动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三)其它异姓结拜团体对天地会组织形式的模仿。到嘉道年间以后,天地会案件频频发生,这其中有很大部分是游荡江湖的游民“从告示上看见,及街市闲谈闻得”⑽天地会拜结之法后相仿形成的。民众由于生活所迫或因其它企图便模仿天地会,这便使天地会发展壮大且名目、系统更加繁杂。正是这样的发展,天地会的性质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天地会已经从一个特定的秘密组织演变成为了一个异姓结拜弟兄的普遍组织方式,我们已经很难从天地会各会的发展中找到其中的传承关系了。这便更加使天地会兼有统一严密但又繁杂松散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特性了。
  同时清政府的查抄、镇压也使天地会的斗争经验逐渐丰富,内部流通的暗语以及其它形式的交流方法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的。以暗语为例,天地会暗语发展到了可以应付生活甚至生产活动的程度,它有近四千个词汇,内容涉及各行各业甚至某些物体。由于天地会的组织形式严密,它的制度也被其他帮会所学习。四川哥老会在暗语甚至某些组织制度上也大量的沿袭了天地会的形式。中共著名军事家贺龙出身便是哥老会头子,他在革命初期就经常使用脱胎于天地会的一些哥老会暗语、手势拉拢哥老会成员参加革命。⑾而中共的早期地下组织也模仿帮会组织的运行方式,由此可见天地会的各项组织制度在其反清复明活动中起到的保密作用是巨大的。

清末天地会山门制度的建立过程:
1. 乾隆年间,天地会以“顺天行道”、“剃除贪官”及“争天夺国”为口号。
2. 嘉庆以后,天地会提出了“兴明绝清”及“反清复明”等口号。
3. 清末,天地会增加反满内容,为了对抗清廷镇压和便于吸收会众,天地会创立了新的名称,成为拥有数十种名目的秘密结社系统,但因组织分散,没有形成统一领导。
清末天地会山门制度的特征:
1. 天地会并无固定的教义与崇拜对象,但有严格的会规。
2. 天地会的成员之间是横向关系,互称哥弟,但也存在按所谓“排”编制的尊卑顺序。
3. 天地会组织分散,未形成统一领导,在同一地区的组织间互不统属。
4. 洪门组织的优点是有纵横系统。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话,欢迎告诉我。


清末天地会山门制度的确立过程及特征
天地会组织特征形成的原因 中国传统思想里面的封建宗法血缘制度以及传统的道德观念起了很大的作用。天地会中,人们已脱离了原有的血缘纽带,但中国人仍旧逃脱不了根深蒂固的宗族思想,即使在入会后也是这样。天地会员们建立了虚拟的血缘关系,用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规范会员的行为,并融会了儒、释、道等思想...

漕帮是什么?
漕帮是中国民间的统称,其实漕帮就是青帮!青帮(正式称清帮)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帮会,雍正四年间翁岩、钱坚及潘清三人所创。徒众昔皆以运糟为业,故称粮船帮。大江南北,入帮者颇众。青帮是清初以来流行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间秘密结社之一。漕帮-辈分排分 上海3大漕帮头子 清帮的辈分排行有: 第一...

漕帮是什么帮?
漕帮是中国民间的统称,其实漕帮就是青帮!青帮(正式称清帮)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帮会,雍正四年间翁岩、钱坚及潘清三人所创。徒众昔皆以运糟为业,故称粮船帮。大江南北,入帮者颇众。青帮是清初以来流行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间秘密结社之一。漕帮-辈分排分 上海3大漕帮头子 清帮的辈分排行有: 第一...

漕帮是什么帮?
漕帮是中国民间的统称,其实漕帮就是青帮!青帮(正式称清帮)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帮会,雍正四年间翁岩、钱坚及潘清三人所创。徒众昔皆以运糟为业,故称粮船帮。大江南北,入帮者颇众。青帮是清初以来流行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间秘密结社之一。漕帮-辈分排分 上海3大漕帮头子 清帮的辈分排行有: 第一...

列举下金庸和古龙小说里出现的武学和神器
它的地位超然 于各房之外,不受执法僧的拘束,自立制度,由专人统领。不是 每一个少林寺的僧人都可以...少林寺的山门,是清雍正年代奉敕建造,山门上「少林 寺」的门匾则是清康熙皇帝的御笔。少林寺的最后...天地会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以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又名洪门 ,俗称洪帮 。天地会创立的时间,有...

漕帮是什么?
漕帮因漕运而来,一直处于半灰色的尴尬地位。在雍正初年取得合法地位,在取得合法地位后迅速发展壮大,改组后又转入地下。漕帮是中国民间的统称,其实漕帮就是青帮。青帮(正式称清帮)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帮会,雍正四年间翁岩、钱坚及潘清三人所创。徒众昔皆以运糟为业,故称粮船帮。大江南北,入帮者颇众...

定西市18858794638: 清末天地会山门制度的确立过程及特征 -
却陶倍丛: 天地会,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以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又名洪门 ,俗称洪帮 . 关于天地会创立的时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至今尚无定论.其成员,最初多为农民或由破产农民转化而成的小手工业者、小商贩 、水陆交通沿线的运输工人及其他没有固定职业的江湖流浪者.以后成分日益复杂,但仍以下层穷苦人民为主. 天地会以反清复明,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等口号,反映了当时平民的民族观念和反对阶级压迫的要求,在清朝灭亡之前,于汉族人反抗满族人的欺辱压迫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定西市18858794638: 清末天地会山门制度的确立过程级特征 -
却陶倍丛: 清末天地会山门制度,有各个团体,各有其山名,堂名,水名,香名.山水堂香的秘密称呼称为四柱.除了四柱外,还规定有内外口号,求振作精神,并防止泄密.天地会成员之间是横向关系,彼此仿效刘关张三杰互称哥弟.但也依然有按所谓...

定西市18858794638: 少数的满族人为何能统治汉族建立清朝?天地会为何繁华没有成功?
却陶倍丛: 首先他们把自己汉化,其次学习汉人的典章制度治理国家、开科举、敬孔孟,其三以汉制汉,清统一华夏南征的军事战争并不是以8旗军为主相反是“汉军”为主.天地会从某种角度来讲其实是一种地下社团,有产业有经营,所谓“反清复明”也只不过是招揽不愿为清统治者效力的人,到清带中期,天地会在广东基本发展成为“会党”~~

定西市18858794638: 天地会与陈近南概述有哪些?
却陶倍丛: 但不列颠博物院文献里所记载的天地会起源也极可能是天地会发展到一个阶段之后故意虚构的,因为还有一些文献表明,陈近南不是和尚,而是道士;另一种文献(乾隆年间某个天地会会员被捕后的供述)则显示陈近南非僧非道,本是翰林院学士兼兵部尚书,因为遭到清廷的不公正对待,愤而辞职,和莆田少林寺的武僧合创了天地会

定西市18858794638: 天地会源自于哪里?
却陶倍丛: 天地会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秘密结社组织之一.在清代,它曾广泛 活跃于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浙江、湖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对 清朝封建统治发起过一...

定西市18858794638: 天地会内部的分工切口 -
却陶倍丛: 1、一个组织有明确的行动纲领 2、组织内部有森严的等级制度 3、组织内部有明确的分工 4、组织内部有严格的管理办法 5、组织行动有详细的行动计划

定西市18858794638: 清末官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却陶倍丛: 1906年9月2日,清政府颁布官制改革上谕,以确立中央和地方的政治 体制.其主要内容包括:改巡警部为民政部,户部为度支部,兵部为陆军部,刑部 为法部,理藩院为理藩部,大理寺为大理院等;将太常、光禄、鸿胪三寺并入礼部, 工部并入商部,取名为农工商部;增设专管轮船、铁路、邮政的邮传部;内阁、军机 处、外务部、吏部、学部等部门不变;拟设海军部、军咨处、资政院、审计院等.

定西市18858794638: 什么是三省六部制?
却陶倍丛: 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各不同时期的统 治者作过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