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近代教育诞生于洋务运动;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作者&投稿:别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教育变革~

二、教育革新与今日教改

在东北近现代教育史上,较为突出的两次教育变革是清朝的教育革新与民国初年的教育变革。这两次教育变革虽然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对东北教育却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我国今日教育改革或多或少地提供了正面经验与反面教训。

清朝,教育的革新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变革,另一是维新变法时期的教育变革。其中,维新变法时期的教育变革对东北教育的影响要比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变革给予东北的影响程度强一些。维新变法时期,东北虽然对教育变革的各项条令未能落实,但由于在此前后东北各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遍成长,要求与之发展相适应的教改呼声也日渐增强。私学在该时期发展迅速,有识之士把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做“人才盛”、“国势强”之关键。但该时期东北官学的变化不大,学校的面目依旧,尤其是旗学已基本陷于瘫痪状态,不仅丧失了昔日尚武之风气,而且对今后新教育变革之要诣--“兴新学”置若惘闻,呈现出弃旧拒新的局面。该时期,东北地区对科举教育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这不失为一大进步。

民国初年,教改的有关法令,内容丰富,措施也较为切合当时实际。具体做了五大方面的变革,即对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学校教育制度、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经费等诸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其中在教育方针中对师范教育进行了特别强调,给予了足够重视。在师资问题上,突出地强调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以及提高教师的待遇等。教育目的则不够明确,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突出强调个性发展及适应社会需要的人。而三次学制改革,都本着适应国情,适应民生及谋求个性发展的原则,教育经费未做太大改革,基本沿用清末做法。总的看来,民初的教育变革,无疑是具有一定进步性的。该次教改对东北的教育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使东北的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尤其是引起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变化。

清朝和民国初年的教育革新,为今日教育改革提供了如下经验与教训:首先,教育变革必须适应社会与民族的需要,不能脱离本国国情,这是民国初年教改的经验。今日我们的教改也要借鉴这一经验。其次,教育变革必须是吐旧纳新,对于落后的东西要剔除,对于进步的东西要吸收,不能象维新变法阶段东北的教改那样,既未吸收进步的内容,又未抛弃腐朽的内容,反倒丢掉了旧教育中积极可取的成分。第三,师范教育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教师待遇的改善也是今日教改应予以重视的问题。第四,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的变革是历次教改必须着眼的问题。第五,教育制度也是教改应该认真斟酌的问题。只有客观地借鉴前人教改经验、吸取其教训,才能搞好我们今日的教改。

三、东北解放区教育经验总结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宣告结束,同年8月,中共中央便着手建立东北解放区,在恢复主权,建立行政机构、开展解放区生产建设运动的同时,东北解放区的教育工作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经过4年的时间,直到建国前,解放区的教育经历了由思想改造阶段到新型正规化教育阶段的发展。归纳这一时期教育的经验,大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党对教育的领导。从思想改造阶段起,东北解放区的教育方针就由共产党确定。每一次教育会议都在党的领导下召开,这样便确保了教育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并且,确立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做为解放区教育的指导思想,时至今日,我们各地区的教育、各层次的教育仍然坚持党的领导这一革命经验。

第二,重视对知识分子的培养、团结与教育,强调师资队伍建设。在东北解放区建立之初,我党就强调对知识分子的培养,认识到了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十分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了尊师爱生的良好风气。

第三,在教育工作的侧重点上,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解放战争时期,出于特殊的历史条件的需要,强调重视干部教育,提出了“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方针。这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独特经验。

第四,注重初等教育的发展,提倡社会教育。在思想改造教育阶段,就提出要大力发展小学教育,同时要兴办社会教育,到了新型正规化教育阶段,才开始发展中等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其中,成人教育也有了大幅度的发展。

第五,提出了科学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东北解放区的教育原则可以概括为“三结合”的原则。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教育方法上,则反对“填鸭式的、注入式的、强迫的、空洞的方式。而代之以启发的、讨论的、研究的、实验的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总而言之,东北解放区四年的教育经验是十分丰富的,它的许多方面成为建国后我国教育始终借鉴的内容,对东北的教育更是产生了许多直接影响。

总的看来,今天我们对中国东北近现代教育的历史进行回顾与反思,能够汲取许多历史经验与教训,对我们特别是对东北今日的教育理论研究及教育实践的进步均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及伟大的历史意义。

〔责任编辑 王凤达〕
--------------------------------------------------------------------------------------------------
教育改革 现代化变革的深入,亟求大批新式人才,而这些人才又是传统教育体制所无法培养出来的。自洋务运动以来的早期现代化运动因而无一例外地试图变革教育传统,瓦解旧的教育制度。清末新政挟时势之力,终于在教育变革上取得决定性的突破。

最初的突破是科举制——隋唐以来沿袭一千多年的教育制度。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下令废除八股。3年后,又颁布上谕:“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举考试亦即停止。”[20]

科会制的废除如同科举制的产生一样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罗兹曼评价其“现实的和象征性的意义”说:“科举制度的改革代表着中国已与过去一刀两断,这大致相当于1861年沙俄废奴和1868年明治维新后不久的废藩。”[21]尽管罗兹曼的说法未必准确和妥切,但他从科举制的废除中看到新政时期的深刻和社会变动而不仅仅是教育制度的变化,却是令人赞叹的眼力。

与废八股、罢科举相同时,创办新式学堂与“派士人出洋游学”的活动也以相当规模展开。据学部统计,光绪三十年,学堂总数4222所,学生总数92169人。4年后,学堂总数增长为52348所,学生总数扩展到1560270名,其发展速度相当惊人。同样的情形也表现在出洋留学上。由于清政府以积极姿态推动官费与自费留学,同时对学成回国经过考核的留学生分别赐给进士、举人、贡生等项出身,予以任用,留学海外一时蔚为热潮。和洋务时期留学欧美的方向不同,新政时期留学的主要方向是日本。光绪二十七年底,留学日本的学生尚只有280名,到光绪三十年底,留日学生数大约有8000至10000人。

清末新政的教育变革,还产生了中国最早的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和《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它们以日本为模式,规定学堂正规教育分为初、中、高三级。高等学堂之上还有分科大学及最高一级的通儒院。从高小毕业到大学毕业分别授予附生、贡生、举人、进士的功名。中国现代教育因此而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洋务运动的概念: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一部分官僚、军阀为求“自强”、“求富”,提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和陆军,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等,史称洋务运动。其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运动是中国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过程中的产物,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出现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也吸引了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力起了一定推动作用。

与近代中国教育的联系: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实际启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但作为承载中国教育近代化任务的洋务教育,在发展中表现为实践上的沉重滞缓和指导思想上的本土化取向,这既给在华教会学校留下插足发展的空间,同时也设置了障碍。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教育和技术现代化。

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感到,办这些新事业除了需要大量的资金外,还需要大量的人才。于是,他们仿效外国,兴办了一些洋务新学堂,以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据统计,至1896年为止,各地洋务派开办的洋务学堂有34所。这些学堂大多是专门性的实用技术学堂,规模大小不等,程度高低不同。据一些资料估算,到甲午战争前后,各洋务学堂毕业的学生约计已有一千数百入。

此外,洋务派还通过派遣留学的途径培养人才。如著名的铁道工程专家詹天佑,便是洋务派派赴美国留学的第一批学生之一。原学航海驾驶技术,曾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后来成为著名思想家兼翻译家的严复,也曾被派赴英国留过学。据统计,洋务运动时期派遣出洋留学的人数共有200余人。此外,在洋务派所办的现代工矿企业中,还锻炼出了一批精通现代科学技术的工程人员,有的还成为最早向中国全面介绍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杰出学者,如精通数学的华衡芳,精通化学物理的徐寿、徐建寅父子等人。同时,在洋务派所办军事、民用企业的近4万名工人中,还锻炼出了一大批掌握现代大机器生产的技术工人,成为中国无产阶级中早期的技术力量。毫无疑问,上述在洋务运动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科技人才,为稍后现代民族资本的发生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可以这么说
1862年,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首次创办京师同文馆,开创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篇章。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新式学堂的主要类别:
(1)外国语性质的学堂,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1866年后增设算学馆,成为综合性学堂)上海广方言馆等。
(2)军事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北洋水师学堂等。
(3)技术学堂,如上海机械学堂,天津电报学堂等。
办学特点:与传统官学相比,这些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如翻译人才、军事人才、技术人才等;教学内容有西学,如西文、西艺等;采用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等。
请采纳


近代教育的诞生是在什么时候?
西方近代教育以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为诞生的标志,中国近代教育发轫于洋务运动初期创办的京师同文馆。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始。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各地兴办学堂是中国近代教育的真正起点。参考资料:资深历史教师 ...

中国近代教育的诞生在是什么时候
1872--1875年.中国首批留学生外派.

谁是近代教育之父?
福禄贝尔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称为“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机构,他的教育思想迄今仍在主导着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方向。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的思想:作为教育学之父、近代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有着无人企及的地位,他的教育思想有:1、“泛智”教育: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是以“泛智论”和“教育适应自...

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是
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6月,是光绪皇帝在“定国是诏”中作为百日维新的第一项改革措施下令创办的,是在戊戌维新中诞生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它的创办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进展,而该校师范馆的创办又是中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始。然而,在京师大学堂创立之初,时任管学大臣的孙...

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诞生于什么时候?
诞生于1879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随着一些学者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家逐渐发现, 中国近代最早的教会大学是位于山东的由登州高等学堂演变而来的齐鲁大学(诞生于1864年)。1898年戊戌变法,京师大学堂成立,是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和综合大学。

中国近代学校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的标志是( )。
现代教育制度是社会进一步分化的结果,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以国家教育制度的出现为标志。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1903年由清政府颁布的“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系统,成为中国...

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开创者是谁
1897年(光绪23年),津海关道盛宣怀在上海徐家汇创办“南洋公学”,内分四院。盛宣怀认为“惟师道立则善人多”,师范“尤为学堂一切事务中之先务”,于是先设师范院,招收第一批学生40名。以“明体达用、勤学善诲”为培养目标,为其他三院培养师资。南洋公学师范院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开始。

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②兴办幼稚园。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外国教会在中国开办的幼稚园远远超过中国人自己办幼稚园的数目。这些幼稚园实行西方化教育,宗教色彩浓厚,其目的是“造就民主国家的根基”。③兴办幼稚师范。中国新的学制产生之后,英、美教会鉴于当时在中国培养师资的重要性,开始在中国各地开办幼稚师范学校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本质与特性<\/: 教育的本质在于有目的地塑造人的社会活动,它区别于动物世界的本能反应。教育具有社会属性,表现为永恒性、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从生物起源说的动物本能理论到心理模仿说,再到劳动起源的社会生产说,每一种理论都在探索教育的根源,揭示其与社会变迁的紧密联系。从教会学校的七艺到...

赫尔巴特是(近代)教育学家 他却写了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是否说明世 ...
第一,说赫生在近代,没错,但这里的“近代”是相对于古代与现代而言的,一般来讲,是指始于文艺复兴或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时,止于19世纪近代大工业产生时期。这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时间概念。如果不严格的话,可粗略理解为资本主义手工业时期。第二,说赫写了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也可以,但这里的...

武都县17043578367: 近代教育的诞生是在什么时候? -
沈解烟酰:[答案] 西方近代教育以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为诞生的标志,中国近代教育发轫于洋务运动初期创办的京师同文馆.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始.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各地兴办学堂是中国近代教育的真正起...

武都县17043578367: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的开端,它是一场具有进步意义的运动.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一场清朝统治者依靠西方技术维护统治的消极改良运动.你赞成哪... -
沈解烟酰:[答案] 两种观点都行,关键理由

武都县17043578367: 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 -
沈解烟酰: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如下(1)对近代军事的影响:洋务...

武都县17043578367: 我国教育近代化之先河开启于哪一时期 -
沈解烟酰: 我国教育近代化之先河开启于哪一时期 洋务运动时期,在这时期创办京师同文馆,教授近代科学,外语,地理,历史等.

武都县17043578367: 为什么戊戌变法即是洋务运动的继续又是洋务运动的发展 -
沈解烟酰: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

武都县17043578367: 洋务运动是怎样形成的? -
沈解烟酰: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外有列强侵略内有农民起义,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开始出现了洋务派,洋务派以恭亲王奕、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代表,...

武都县17043578367: 洋务运动的意义 -
沈解烟酰: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武都县17043578367: 为什么说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是因为它开办了新式学堂,还是因为它开办了军事工业与民用... -
沈解烟酰: 主要是引进了西方的机器设备,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 1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 2建立了一批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科学技术人才 3建立起近代国防力量 4建立了近代工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