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事为什么说五霸争?难道不是7国吗?

作者&投稿:其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春秋五霸是五个君王,战国七雄却是七个国家?~

春秋五霸是对君主个人魅力的名义尊奉,战国七雄则是对于三百年局势的实际分析。简言之,五是君主列举,七是国力评估。
五霸之所以为五霸,要从列举五位君主的依据切入;七雄之所以为七雄,要从七个国家的实力发展演变切入。简言之,五霸是名义、是修辞、是礼敬;七雄是实利、是估价、是局势。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作为盟主持续的称霸,都是一代贤主撑起一代强国。
七雄”指的是七个强国,霸主只能有一个,而强者可以并立于世,这七个强国都是国力相对于其他诸侯国强出至少一个量级的所谓“千乘之国”,互有争逐而未能彻底压垮其他各国。
战国时期,半独立的贵族城邑被连片的国家行政单位所替代。国家开始修“长城”,而不是由各个贵族经营自己封地城邑的防御。既然修了长城、设置了专职边防军团、给专业军队指定了后勤供应模式,从自耕农手里直接拿到了税收,这样的国家很难再因为一个君主的能力而骤然兴衰。国家的疆域和统治日渐稳固。我们必须用更接近于现代政区图的历史地图来理解战国政治。

说完地图,我们回头复习中学语文。高一语文必修的《过秦论》。课文说的很清楚:战国时代某个国家是否能主导时代,根本不是现任君主一人之力能决定的。
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总而言之,春秋时代各国制度差不多,国家都是贵族城邑的联合,君主的个人军政能力是某个历史阶段的最大变量。战国是变法年代,国家逐渐开始内部整合,占满城邑之间的隙地,向蛮族地区夺取荒地。先适应铁器时代的国家机器会逐渐强大,地处文明地区外围、开疆拓土比较容易的国家会迅速扩张。所以七雄、尤其是熬到最后的几个“雄”都是文明地区外围的变法国家。君主个人对国家发展趋势的绝对影响力上升,相对影响力反而下降了。这就是春秋说君王,战国说国家的原因。

这需要你认清春秋、战国的不同时代特征。春秋时期的政治,是大国争夺霸权的政治,是大国靠武力胁迫弱小国家承认其领导地位的强权政治。战国时期的政治,就是富国强兵,吃掉对方,进而统一中国的政治。因此,春秋政治是【争霸】,战国政治是【兼并】。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逐渐趋向统一。

一、原因:
1、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期。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战火纷飞,国家的存亡依靠本国君王领导,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经过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的无数次兼并战争,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秦、齐、楚、燕、韩、赵、魏,这七个国家被历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
2、主要人物: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郑庄公,宋襄公。还有人说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更有人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另有人认为,所谓“五霸”,应是一种虚指,并非实指五位国君。
其一:仅晋国一国前后称霸百年之久(公元前632年—公元前597年,公元前589年—公元前506年),在这段时间晋国基本享有领导诸侯之权。
其二:晋文公玄孙晋悼公政治韬略过于出众,才能、成就、品行都首屈一指,他让后世对此争议极大;其三:郑、宋、秦、吴、越构建区域霸权,其规模、影响、成就难以与齐桓、晋文、楚庄、晋悼之霸业相比拟。
二、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能在政治、军事中占据主导地位,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史称:春秋五霸
(霸,政之名,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迫协诸侯、把持其政)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雒邑(今河南洛阳)以后,周王室更加衰微。从前是天子统帅和号令诸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而如今,这些权力已逐渐转移到诸侯手中--"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而各诸侯国内也出现了君臣逆位的现象--"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更甚至于一个诸侯国的大夫可以左右周王室的动向--"陪臣执国命"。铁农具的出现提升了生产力,大量井田之外的土地被开垦,这成为诸侯国强大的主要原因。周王朝建立在宗法制和井田制基础上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动荡局面。王室、诸侯、卿大夫之间相互混战,天下大乱。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
《史记》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而《荀子·王霸》则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中学历史教科书兼顾两种说法。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期。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战火纷飞,国家的存亡依靠本国君王领导,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经过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的无数次兼并战争,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秦、齐、楚、燕、韩、赵、魏,这七个国家被历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 望采纳,谢谢~~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不懂就去看书


为什么说吴王阖闾是春秋五霸?真相是什么
吴王阖闾能够成为春秋五霸,可能有人觉得有点牵强。吴王阖闾并没有像其他霸主一样会盟诸侯,就连宋襄公当年在中原都是舍我其谁的感觉。有人可能会说,他击败了楚国。但是,击败楚国的国家并不少。那为什么吴王阖闾就能位列五霸呢?因为我现在告诉你,当时吴国击败楚国有多难。吴国是个古老国家说到吴国,虽然在当时跟楚国...

春秋五霸到底是哪五霸?
霸,政之名,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挟天子以令诸侯...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中春秋故事中的五个恶霸是谁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此说见之于王褒的《四子讲德文》。还有人说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另有人认为,所谓“五霸”,应是一种虚指,并非实指五位国君。其一:仅晋国一国前后称霸百年之久(公元前632年—公元前597年,公元...

春秋五霸争霸成功的经验中,哪些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借鉴
五霸成事,身边都有谋主,也就是在该集团起到重要作用的人。我认为的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厉公和晋悼公。齐桓公身边有管仲,晋文公身边有狐偃、赵衰等,楚庄王身边有孙叔敖,晋悼公身边有韩厥、智罃、魏绛、赵武等。晋厉公的情况比较特殊,他继位的时候,卿大夫的权力很大,也就是说...

春秋故事
、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说 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越王勾践决心雪耻。他“卧薪尝胆”,每天高声自...

为什么齐桓公被称为春秋五霸之首
就把召集诸侯承认宋国君位这件事,派给了齐桓公。齐桓公得到天王的授权,便通知各国诸侯,本年三月初一在齐国的北杏(今山东东阿县北)大会诸侯,共同确认宋国君位。 宋国的君位为什么要得到确定呢?因为宋国大将南宫长万打死了原来的国君宋闵公,并立宋闵公的堂弟公子游为国君。宋闵公的弟弟公子御说逃亡国外,后来他联络...

春秋五霸到底是谁?
这个问题似乎成了千古之谜。不过,笔者认为:只要详加研究,这个千古之谜是不难解决的。下面,笔者想对此谈点新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一、古今”五霸”说的历史回顾 “五霸”说的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战国后期至唐宋;二是明清至近代;三是现代。第一个时期是“五霸”说的争鸣时期...

春秋五霸
我的历史教科书上说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和秦穆公。别的我都知道,谁能告诉我一些有关宋襄公和秦... 我的历史教科书上说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2、齐桓公、晋文公、楚...

春秋五霸简要介绍分享给大家
1、齐桓公2、晋文公3、楚庄王4、秦穆公5、宋襄公6、吴王阖闾7、越王勾践1.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名小白。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春秋五霸之首。齐襄公和齐君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小白于前685年即位为君,率军击败助公子纠争夺君位的鲁军于乾时(今山东桓台南),稳固了...

老黄说史:战国七雄确为七国,春秋五霸却不止五人!
原文章标题:老苏说史:“战国七雄确为七国,“春秋五霸却不仅五人!老苏说史:“春秋五霸并不是仅有五人,历史学家给出了一长串名册!老苏说史:“战国七雄确为七国,“春秋五霸却不仅五人!1\/前言:周天子分封制天地只要是学过中国古代历史的同学们,春秋时期时期的“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这两个词,大家都能随口说出,其...

三水区15573699206: 春秋事为什么说五霸争?难道不是7国吗? -
仇丽复方: 一、原因:1、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期.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战火纷飞,国家的存亡依靠本国君王领导,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经过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的无数次兼并战争...

三水区15573699206: 春秋五霸为什么春秋只有五霸,而不是六霸七霸 -
仇丽复方: 因为只有这五个国家通过不同的变法,改革变得强大.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三水区15573699206: 为什么春秋五霸是五个君王,战国七雄却是七个国家? -
仇丽复方: 春秋时期谈国界、谈国土面积、谈稳定的国家是没有意义的.他比的是君主个人魅力;战国时期,半独立的贵族城邑被连片的国家行政单位所替代,他比的是综合国力.春秋战国的分界线是什么?史学界选的标志是是三家分晋,是田氏代齐!...

三水区15573699206: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分别指的是哪些国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真的只有这12个国家吗? -
仇丽复方: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秦穆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战国七雄则是指:齐,楚,燕,韩,赵,卫,秦

三水区15573699206: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各是什么?
仇丽复方: 在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

三水区15573699206: 为什么春秋五霸在历史课本中是春秋争霸 -
仇丽复方: 科普一下:春秋五霸也就是春秋时期的五个最有实力的5个诸侯国,当时不止这五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国都在争着成为像武林盟主这样的位置,好号令其他国家.但由于这五个诸侯国实力是当时最为强大的,都是大国,其他诸侯国都不可与之比拟,有的还是这五个诸侯国的附庸国,所以争霸这事就跟这些小国没有关系了,自然很多人说春秋五霸了.

三水区15573699206: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是哪几个国家? -
仇丽复方: 关于春秋五霸的问题,原创者孟子并未说明五霸具体是说哪五人,因此后人诸多猜测,单就战国及汉代至少已有四种不同的排列: 墨子、荀子称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为五霸; 《左传》、《史记》、应劭、赵岐以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为五霸; 《白虎通义》以齐桓、晋文、秦穆、楚庄、吴阖闾为五霸; 《汉书》颜师古注引江以齐桓、宋襄、晋文、秦穆、吴夫差为五霸. 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时期,诸侯国已经为数不多了,有七个诸侯国历史上称它们叫“战国七雄”. 秦国在西边 齐国在东边 赵国在北面 楚国在南面 燕国在东北面 魏国和韩国中间

三水区15573699206: 春秋五霸是怎么变成战国七雄的? -
仇丽复方: 三家分晋,五霸中的晋国就变成了韩赵魏,五霸中的吴被五霸中的越所灭,越又被楚击败. 再复制一段战国早期,上述大国,除吴于公元前473年被越所灭,全都保存下来.秦国、燕国实力较弱,比较强大的是晋、齐、楚、越四国.其中晋国...

三水区15573699206: 额,那个,历史上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是指哪几个国家?求解 -
仇丽复方: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五个被推为盟主的国君,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 另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 战国七雄是战国时的七个强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三水区15573699206: 七国在春秋五霸前还是后 -
仇丽复方: 五霸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由于他们都是春秋时期的人物,所以称为春秋五霸. 七国:齐楚燕韩赵魏秦,都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因此又称战国七雄. 而战国在春秋之后,所以七国是在五霸之后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