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公案里有个故事禅师闭关感动天人每天送饭

作者&投稿:毛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有一个关于“悟性”的佛经佛理小故事,内容大概是有个人找禅师问话~

  http://hi.baidu.com/%B3%BE%B7%B2%D2%BB%C3%CE/blog/category/%B7%F0%BD%CC%B9%CA%CA%C2   1、佛学故事   鹊替哺   从前在大慈山的南方,流传着一个感人的小故事。据说当时有两只燕鹊,它们依附于圆拱型的大木上筑巢。不久之后,两只燕鹊分别在自己的鸟巢里产下了下一代,和乐的生活着。但是好景不常,小燕鹊在鸟巢因为饥饿而不断啁啾叫着。原来,燕鹊妈妈早就被鸷鸟抓走了!   这时候,比邻而居的燕鹊正在照顾自己的小宝贝。当它听到无依的小燕鹊正可怜的号叫,顿时燃起母爱之心,便将邻居的小燕鹊带回家,当成自己的孩子般的养育哺喂。   动物世界是弱肉强食的环境。但是当我们仰望天际,燕子们总是会成群结队,行列有序的行动,似乎它们深谙团结凝聚力量、友爱战胜危机之道。假如我们在生活中能多关心人群,并且将心比心,常积阴德,广结善缘,世界总有一日能臻真善美之境。   龟衔树   听说以前有个侯爷名为孔愉,他的墓碑位于城下,周围有古木数株环绕着,这些古木都坚固如石。   有位年长的老者叙述着他所知道的:“在从前侯爷孔愉往生之后,便立墓在于此地,也不知是何原因?之间就有许多乌龟衔着巢木来种植在此,而这几棵树到至今尚存在着,人们就取名这树为‘龟衔树’,在这古木旁边的溪便称为‘龟溪’,而溪上的桥自然而然就被取名为‘龟回桥’了。”   孔愉生前曾经经过吴兴的余不亭,乍见路旁有人提笼卖龟,便买下而放于溪中,龟一直反顾视愉,深表感激,故于愉死后衔巢木植于墓旁,以志谢枕。   平望镇犬   唐熙元年,吴江县平望镇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安徽有一商人来到平望镇,路过一间专卖香肉的店。正巧的是,他看见老板以绳缚绑一只犬,准备烹杀。商人见到老板残酷及犬可怜的模样,一时慈悲心起,便希望以银钱四两买了这只犬,希望老板能放了它。商人救了犬之后,便将犬放生。不料此犬不但不离开,还一直跟着商人,并且一同上了舟船。当船行至一偏僻之处,出现强盗数人,打算抢夺商人钱财,再让船沉于河中。商人请求强盗留其全尸,强盗就把商人倒置装入大袋,束起袋口掷入河中,带着商人的钱财离开船,只留下无助的犬在船上。不一会儿,终于出现另一艘般,犬大声的吠号,像是呼喊求救般。接着犬又跳入水中,口中奋力的衔着装商人的大袋子。众人将袋子打开,惊见竟是个人,便赶紧急救闹人直到他苏醒。商人醒来向从细诉原委,还着急的想上报官府,希望能赶快擒拿香肉店主人。原来当他仔细回想之后,发现这些强盗似曾相识,竟然是香肉店中食卖犬的人!后来这只犬还跟着商人上公堂,为商人出庭作证呢!这些强盗终于被绳之以法,处以死刑!   杨褒犬   杨褒,庐江县人。有一次,他到亲戚家作客。杨褒的亲戚家境贫寒,没有足够的粮食招待他,准备将家中的惟一忠犬宰杀烹调,用以宴请。正当其亲戚要宰杀犬时,犬双只跪地,泪眼汩汩地看着杨褒,杨褒见犬如此可怜,不忍心看着亲戚杀害他,央求亲戚刀下留情。后来,他的亲戚还将这只犬送给杨褒,犬就一直随侍在身边。后来,杨褒的妻子背着他有不忠的行为,杨褒自己却一直被蒙在鼓里,丝毫未警觉妻子正串通奸夫来谋害他。有一天,杨褒在夕阳西下时喝的酩酊大醉回家,他的妻子见有机可趁,招来奸夫想杀害熟睡的丈夫。等奸夫一到杨家,刚越过门槛,犬就凶恶的冲出狠狠咬着奸夫的脚不放,杨褒之妻原想救奸夫,却也被犬狠咬了一口,两个人被犬吓的大呼小叫,伤痕累累。杨褒被房内的吵闹声惊醒,以为有贼侵入,不知所措的大喊捉贼,这时邻居们都带着刀棍赶来察看,进入杨家搜查。杨褒的妻子与奸夫因为太过紧张,不小心失手把刀掉落在地上,众人闻声揪出原凶,两人束手就缚被移送县府查办,经审问后终于据实招罪伏法。   蚁啮械   富阳县董昭之,有一次乘船渡钱塘江。当船行至中游时,见一只蚂蚁倚附着漂流的短芦慌张的仓皇环绕。董生心起“这只蚂蚁大概是怕死吧!”于是伸手想摘起短芦,却听到船上的人说:“这是一种毒蚁啊,如果是我,一定将它踏杀算了。”董生听了更加不忍心,拿起绳子将短芦系于船上,等到靠岸了再将蚂蚁放走。后来,董生夜梦,梦中一个穿着黑衣的人带着一百多个人来道谢,对着他说:“我是蚁王,那天我不慎坠入海中,多亏你救了我,为了感谢你的救命之恩,日后若有急事或困难,请告诉我,我一定相助。”   数十年后,董生的家乡强盗横行,董生却被诬陷为盗首,于杭州锒铛入狱。忽然间,他起了蚁王的梦,于是想到一个办法,随手抓了两三只蚂蚁,放在手中念念有词,再放走它们。到了晚上,董生竟然真的再次梦见黑衣人。黑衣人对他说:“你可以先投奔到余杭的深山中。再过不久你就能脱离刑具的束缚。后来他从狱中逃出,乘船渡江到余杭的深山中,突然听闻天下大行赦免令,果真重获自由。   万物皆有情,况且天理昭昭,上天绝不会藐视行善之人。就像董生因为有慈悲心,连渺小的蚂蚁都不忍杀害,虽然是举手之劳的动作与心念,就已经种下日后无量的福田。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平日就该时时广植心田,多行善事,否则灾祸或业报来临时才猛然惊醒,就后悔莫及啊!   犬救火一   这是晋朝太和中年发生的感人故事。广陵县杨生畜有一犬,伴随杨生已经好几年的时间,杨生非常的疼爱它。有一天,杨生喝的大醉,迷迷糊糊的倒卧在大泽旁的草丛中,一动也不动。然而当时正值隆冬,瞬间突然野火燎原,强劲的风势又不断助长火苗窜生。他身边的家犬非常紧张,徘徊于主人身边大声吠叫,希望能唤醒杨生,醉倒的杨生根本毫无警觉。犬慌张的跳入大泽中,以身上的水洒在杨生左右的草上,草沾湿之后火也就不再蔓延。杨生醒后摸黑前进,没想到又误坠空井。这只犬又大声的叫吠了整个夜晚,希望能哀求协助。路过的人感觉到犬吠的不寻常,窥探其身边的深井,杨生高兴的大喊:“先生,请救救我!我一定会有重赏。”没想到路人却说:“那么你必须将这只犬送给我。”杨生面有难色,非常为难。路人又说:“如果不愿意,我便不救你出井。”这只灵性极高的犬凝视杨生,好像告诉杨生,自己愿意舍身救主。路人于是救出杨生,系着犬离去。过了五天,忠心的犬趁着黑夜逃跑,再度奔回杨生身边。   犬不但救了主人,还表现了十足的忠贞,实在非常可贵。动物的真诚是单纯无暇的,它们不若人们工于心计的奢求回报,临危时还奋不顾身的想办法解救人,显现了临危不乱的机智,反观自己,你是否能有这样的智慧来帮助身边的人呢?   2、跟大家分享20个佛学哲理故事   1 http://tieba.baidu.com/f?kz=403470935   泥泞路上   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   “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   2   四个老婆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   “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   “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   “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   “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   最后,释迦牟尼说:“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   在这则故事里,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老婆是指自性而言,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自己。   3   一切皆空   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但他突然举起烟筒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甚为愤怒。   “一切皆空,”独园问道,“哪儿来这么大的脾气?”   4   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   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   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   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5   输与赢   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   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   一休知道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一定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   于是,一休说:“是死的。”   武士马上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   一休淡淡一笑,说道:“是的,我输了。”   一休输了,但是他却赢得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鱼。   6   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7   一杯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8   悟性如光   读佛经。   ****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9   打破碗   一位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   一日饭后,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个。   大和尚立马跑向老和尚的禅房打小报告:“师傅,师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   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   10   有看的,继续灌   送一轮明月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有一天夜里,趁着皎洁的月光,他在林间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时,正碰上个小偷光顾,他怕惊动小偷,一直站门口等候他……   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返身离去时遇见了禅师,正感到惊慌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说着脱下了身上的外衣,说道:“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完,禅师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第二天,温暖的阳光融融地洒照着茅屋,禅师推开门,睁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齐地叠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11   一滴水   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们都回答不出。   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12   平常心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   小和尚看不过去,对师傅说:“师傅,快撒点种子吧!”   师傅曰:“不着急,随时。”   种子到手了,师傅对小和尚说:“去种吧。”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   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傅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   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   师傅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小和尚高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   师傅却依然平静如昔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13   禅者的祝福   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   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   他实在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你送来的,我送给你有什么不对?”   龙潭听后从此开悟出家,后来成为一代宗师。   取之于人要回报于人,得之于社会要回馈社会;要我好你也好,我赢你也赢。这伟大的祝福,也是生活的至理。   14   死期到了   一休禅师自幼就很聪明。他的老师有一只非常宝贵的茶杯,是件稀世之宝。一天,他无意中将它打破了,内心感到非常愧疚。但就在这时候,他听到了老师的脚步声,连忙把打破的茶杯藏在背后。当他的老师走到他面前时,他忽然开口问道:“人为什么一定要死呢?”   “这是自然之事,”他的老师答道,“世间的一切,有生就有死。”   这时,一休拿出打破的茶杯接着说道:“你的茶杯死期到了!”说完一休将茶杯碎片交出,转身而去……   15   天堂与地狱   有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问道。   武士问:“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   白隐反问:“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白隐听后笑道:“就凭你这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   武士勃然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白隐砍去:“看我宰了你!”   眼看佩剑就要落在白隐头上,白隐却不慌不忙轻声说道:“此乃地狱。”   武士猛然一惊,然后若有所悟,连忙丢弃佩剑,双手合十,低头跪拜:“多谢师傅指点,请原谅我刚才的鲁莽。”   白隐又微微说道:“此乃天堂。”   16   惹尘埃   神秀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教惹尘埃。”   慧能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7   修佛   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道。   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干什么的?”   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   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18   心境   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   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   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   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   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   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   19   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20   快乐之道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说:“我现在拚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   甲说:“有了名誉,就有一切,就能快乐。”   乙说:“有了爱情,才有快乐。”   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信徒们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笔耕生活 柯灵   “文字生涯,冷暖甜酸,休咎得失,际遇万千。象牙塔,十字街,青云路,地狱门,相隔一层纸。我最向往这样的境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清湛似水,不动如山,什么疾风骤雨,嘻笑怒骂,桂冠荣衔,一律处之泰然,但这需要大智慧大学问,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够企及的。”   3、佛家故事:惠能的袈裟 ◎弘毅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高僧,他就是禅宗六祖惠能。惠能凭四句偈语明心见性之后,五祖弘忍决定将禅宗衣钵传承给他。当弘忍拿出木棉袈裟时,郑重的对惠能说:“这件袈裟乃达摩祖师从天竺国带来的宝物。袈裟不是佛法,但它和佛法密不可分。袈裟是佛法的凭信,衣随法走,传法必传衣,衣在如法在。今日我将此衣给你,你就算是禅宗的第六代祖师了。”   惠能恭敬的接过袈裟,仔细一看,果然是稀世宝物。这件袈裟做工考究,色泽鲜亮,拿在手上滑如凝脂,轻若无物,是用天竺木棉花布缝制而成的。惠能料想自己继承五祖衣钵,必然会引起其他师兄的嫉恨,等到四更过后,他便带上行装,悄悄溜出山门,朝岭南方向急行。   惠能日夜兼程,眼看就到大庾岭了,猛然看见数百人呐喊着追来。跑在最前边的一位僧人叫惠明,他是第一个冲出山门来抢袈裟的人,一路上遥遥在先,心里美滋滋的,仿佛看到那举世无双的木棉袈裟已经披在了自己的身上。   惠能此时又饿又累,实在跑不动了,他心里明白今天无论如何也逃不出这帮人的手心了,只好把包着袈裟的包袱顺手放在路边的一块石头上,冲着来人喊:“袈裟是传法的信物,怎么能用武力抢夺呢?有衣无法,如镜中之花!”一转身钻进路边草丛里。   那惠明大步赶来,见袈裟放在石头上,伸手就去拿,可是奇迹出现了。就那么一个包袱,竟像生了根似的,任他使出浑身气力,就是不能搬动分毫。惠明大惊失色,一瞬间他体悟到了佛法的无穷威力,于是对惠能毕恭毕敬的上前施礼,请惠能为他说法。   惠能与惠明分手后踏上岭南大地,来到了宝林寺。几个月后的一天夜里,从后山上悄悄下来一队和尚,个个身着短衣,拿着火把,来到后面寺门使劲砸门。惠能急忙翻身起床,仔细一听,一个陌生的声音在叫:“惠能小儿,快把袈裟交出来,不然我们就不客气了!”   又要抢袈裟!惠能来不及多想,拿起包袈裟的包袱急忙从前门出去,飞也似的朝宝林寺前的那座小山岗跑去。等他跑上山坡,回头一看,只见数十只火把像一条长蛇,正向这边快速蠕动。惠能累的再也跑不动了,钻进了一个大石缝里。   不知过了多久,惠能猛然嗅到一股刺鼻的烟味。他伸头一看,整个山坡全成了一片火海。原来那些僧人搜遍山坡,不见惠能的影子,一气之下便放火烧山,以为这样惠能就能乖乖的出来了。   万分危急之时,惠能首先想到的是手中的袈裟。自己性命不足惜,可这件佛门重宝决不能有一丝破损,怎么办?情急之下,他想起惠明抢袈裟时怎么也拿不动的事来。我手上这袈裟是宝衣、是法器啊!自然火是不能烧着的。想到这里,惠能看着越逼越近的大火,不慌不忙的穿上袈裟,坐在一块石头上,闭目入定。立时,他感觉自己整个身体在往下沉,周围的一切离他远去,火光不见了,浓烟散去了,世界出奇的寂静……   大约过了两个时辰,惠能被一道强烈的光刺的眼冒金星,睁眼一看,一轮红日从东山升起。昨日还是郁郁葱葱的草木,此时全被烧成了灰烬。看看身上,那光艳照人的袈裟上尽管落了一层烟灰,但却没有丝毫破损。   就在他转身要走的时候,惠能突然瞥见脚下的那块石头,他吓了一跳。只见石头上清晰的现出两个膝盖压出的凹痕,仔细一看,连那棉布的纹理都印在了石上,惠能再一次感受到了佛法的威力。后来惠能重返曹溪,弟子们将这块石头搬回去,顶礼膜拜,称之为“避难石”。   惠能圆寂前,告诉弟子们:当初达摩祖师有一道偈语: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从达摩祖师到惠能,恰是传了五代。五祖弘忍大师也嘱咐我:“衣为争端,止汝勿传”,所以禅宗的袈裟传至惠能为止,不再传承。“衣随法走,传法必传衣,衣在如法在”,衣钵不传了,禅宗这一法门自然也就走到了尽头。   责任编辑:littletea   相关文章   ·佛家故事:危难中仍心念他人   ·佛家故事:都对   ·佛家故事:出家   ·佛家故事:净元   ·佛家故事:娄沙迦的贫困   ·佛家故事:阿能诃战鼓的比喻   ·佛家故事: 信佛避灾祸   ·佛家故事:释法安

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用神足通飞到佛所反而不如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迅捷,佛对疑惑的目连尊者解释说“汝不於神足有退,但舍利弗所入神足三昧之法,汝所不解。所以然者,舍利弗比丘智慧无有量,心得自在,不如舍利弗从心也;舍利弗心神足得自在。若舍利弗比丘心所念法,即得自在。”大目连听后默然了。这段公案清楚的表明了智慧超越神通,才是学佛究竟之法。

大正藏经集部的《佛说黑氏梵志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印度有一位修得五种神通的梵志叫迦罗,他很善于说法,常常感动天龙八部及阎罗王也来听法。有一天阎罗王听法后告诉他因为嗔心尚未断,虽然具足四禅五通,几天之后,就会因嗔恚堕到地狱道来,他非常烦恼,一些善神指点他去请教释迦牟尼佛,于是梵志拿了两棵梧桐合欢好色华树飞来供佛,佛陀看见他一进来,便说:“放下!”于是他放下右手拿的花,佛陀又说:“梵志,放下!”他又放下左手的花,佛陀再次说:“梵志,放下!”梵志不解地说:“我已两手空空了,为什么您还叫我放下呢?”佛陀说:“我并不是要你放下手中的花,而是要你将你的六根、六尘、六识,全都放下。”五通梵志终于听懂了佛陀的话,立刻身心放下, 顿证不退转地。——五通梵志尚不能了脱生死,需要进一步的修行,足以说明断除烦恼、解脱生死、出离三界相对于神通更具有重要性。

唐朝有一位道宣律师,是彭祖的后代,吏部尚书钱申的儿子。他的母亲有一天梦到一轮太阳投入自己的腹中,就这样,便怀孕了,不久即生下道宣律师。律师自幼就和别的小孩不同:生而好礼,正视听,肃容仪,天性严正,真是希有难得。道宣律师从小就勤诵经书,长大以后,正式拜师求学,只要是有学有德的大师学者,无论多远,他都一定前往参拜求授!于是外通百家诸子之说,内洞佛教戒定慧三学。十七岁正式出家,对于佛教的戒律,更是研究透彻,并能自然而然的持守精严,不论在顺境或逆境都是一样,因此他高洁的品格所流露出来的气习就如莲华的清香一般;而他的智慧之光,更如火炬高悬,照彻了整个阳世与幽冥。他为了保存并发扬佛法,一生著述不断,尤其精研律藏,把戒律幽深精微的精神意旨全部发掘出来,而使深奥难懂的“七聚”、“五篇”戒本豁然明朗。总之,道宣律师的德行超於三界之外,道业为所有含识所共尊重,因此感动了诸天神,自动时常的护卫在他人有戒德者,感动诸天,天龙鬼神,莫不敬尊”,此句唐朝道宣律师的故事可以作证,这是真的,史传上有详细记载。道宣律师是律宗始祖,当年在终南山修行,戒律精严,感动天人供养。他日中一食,毗沙门天王子每天中午送一钵饭供养,这真正是“感动诸天、天龙、鬼神。”
  当时法相宗祖师窥基大师,他是玄奘大师的学生,也是位了不起人物。有一天窥基大师经过终南山,顺道拜访道宣律师,道宣律师听到这个消息很欢喜。窥基大师学问好,讲经说法一流,他以为窥基大师对于戒律疏忽,不太重视,所以他想以天人送供养来感化窥基大师。哪里知道谈话过了中午,也没有人送饭给他们吃的左右。

道宣律师曾经到山西清凉山境游访,一天走到五台山之一的中台山,刚好日暮西沈,律师便歇了下来,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敷座打坐,不久入了禅定。这时有一天界童子来到他的身旁侍立,律师出定后就问他说:
——“你是什么人?”
童子答道:
——“我的名字叫玄畅,乃是天界之人,奉了帝释天的命令,来此五台圣境巡视,因此特地赶来侍侯。”
律师便说:
——“依据《华严经》上的记载,这五台山乃是文殊大士应化的道场。但是现在我只看到一片起伏的丘陵,以及和世间一般的草木,宛如平凡人所居住的地方,那里有什么圣人的境界呢?”
童子回答道:
——“大圣境界,并不是凡夫和二乘之人所能够明白的。我只是一个凡夫罢了,您则是二乘境地的修行人。如果我们用有思维的分别心来求不可思议的境界,那是绝不可能的。你难道没听说过:本来一种法并无两样,但是三个人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就有着各各不同的所见和分别了吗?要知道随着各人不同业报而生得的眼睛各不相同,因此所见便自然有别。我实在的跟您说:我现在所看到的这座山,完全是碧绿清澈的琉璃颜色,在诸山的中间,都有宝林间杂着,发出了焕耀光明,无论白天夜晚这些光耀都在闪烁相映着。至于问到文殊菩萨究竟住锡在什么地方,这就不是我的能力所能得知的了。”
说完这番话后,童子就隐去了,再也不出现了。到第二天中午天人又按时送供养来了,道宣律师就问:‘昨天中午你为什么没有送供养来?’天神说:‘昨天有大乘菩萨在山上,满山都是护法神,我进不来。’道宣律师听了冒一身冷汗,生惭愧心,知道自己错了,小看了别人,高抬了自己。  我们读《华严经》,知道真的入华严境界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窥基大师持戒比道宣律师清净,道宣律师持的是律仪戒,窥基大师持的是定共戒、道共戒,这两者不一样!窥基大师可以和光同尘,永远保持真诚、清净、平等,戒行圆满了。道宣律师虽然持戒精严,还小看别人,还要做出样子来感动人,还有这个念头就错了,心不清净。所以,不是道宣律师感化窥基大师,而是窥基大师感化了道宣律师。(节录自《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乾封二年冬天,道宣律师在长安西明示寂。当时在位的穆宗皇帝特地制赞说道:
“代有觉人,为如来使,龙魔归依,岳神奉侍。 声飞五天,词惊万古。 金乌西沉,佛日东举。稽首归依,肇律宗主。”

唐朝窥基法师是玄奘法师的徒弟,是唐朝初年鄂国公尉迟恭的侄儿,17岁出家,奉皇命拜玄奘为师,从玄奘学习梵文及佛教经论,25岁时开始协助玄奘翻译经文。居说:这位法师颇有天赋,可以一目十行字,耳听百人声,一生著述甚多,有百本疏主之称。或百本论师,以宣扬唯识思想为宗旨,故又称唯识法师。

那时在终南山有位修行的道宣律师,修行精进,严持戒律,行住坐卧,具足修行人的四大威仪,德行感天动地,天上的人为了向他求福报,每日送饭来供养他。

天人为了向他求福报,每日送饭供养他

窥基大师知道了这件事,不觉动了馋嘴的念头,心想自己没出家时,什么样的人间美味都品尝过,唯独没尝过天人的厨艺,当下决定去终南山拜访道宣律师,顺便品尝天厨的美味,这天中午到了终南山,好不容易找到了道宣师的修行之处,向道宣师说明来意,道宣师很是欢迎,当下腾出铺盖安置窥基大师在自己的草屋住下。

窥基大师找到道宣师的修行之处,向道宣师说明来意

这时天已是晌午,窥基大师因为走了一上午的路,已是腹中饥饿难耐,就等着天人来给送饭来,已往每到晌午天人老早就把饭送过来了,但是今天就不知为啥天人没有及时把饭送过来,道宣师心中纳闷,就和窥基大师说:今天天人可能有啥事,可能会晚一会把饭给送过来的。可是一直等到下午未时都过了,后来连下午申时也过了,仍没见天人送饭过来,这时窥基大师因腹中饥饿,就不免瞒怨道宣师,道宣师听了窥基大师的怨言,也并未说什么。

当晚窥基大师就住在道宣师的草屋里,不一会就睡着了,道宣师仍然开始打坐,当道宣师刚要入定时,窥基大师突然打起了呼噜,而且鼾声如雷般的响亮,道宣师用手推了一把窥基大师,这一推不要紧,窥基大师的鼾声反而更响了,道宣师不禁心中瞒怨窥基大师,心想:这算是甚么修行之人呢?自己不修行也就算了,可是你别影响别人修行啊,早知到这样,当初就不该留他住在这里,正想着忽然感觉身上发痒,道宣师一看是有只小虫子爬到自己身上,伸手抓住了这只虫子,如果弄死这只小虫,那可就是破了杀戒了,就将虫子扔在了外面的地上。第二天早上窥基大师醒了,道宣师因为不满意窥基大师晚上不修行,还影响自己修行,而责备窥基大师,窥基大师说:昨天我走一上午路,实在是太疲乏,故此倒下就睡着了,对我打呼噜影响到你,深表欠意,不过我当你说件事情,就当是我将功补过了吧:昨天晚上有只虫子到阎王爷那去告了你一状,说你把它扔到地上给摔死了,告你破了杀戒。是我和阎王爷解释:说你是出于无意,阎王爷这才不追究你。

这时窥基大师起身向道宣师道别,返回长安去了

道宣师听了后被惊得目瞪口呆,心想:他昨晚睡得鼾声如雷,却知到我在身上抓了只虫子的事情,此人竟有如此的神通,这决不是个普通的行者。这时窥基大师起身向道宣师道别,返回了长安去了。

这天晌午天人准时又把饭送了过来,道宣师就问天人:昨天为什么没有送饭过来呢?天人感觉很歉疚,慌忙给道宣师跪下,说道:昨天晌午时分我来送饭,老远就看到你的草屋金光闪耀,光芒刺眼,使我无法看清前方道路,故没有送饭来,万望见谅!今天上午我见草屋光芒散去,这才送饭过来。道宣师听了天人的话后,心想:原来这位窥基大师是菩萨转世,是现世的活菩萨,自己肉眼凡胎不识活菩萨,待菩萨无礼不说,还瞒怨菩萨,心中感觉特别愧疚和无地自容。

此后道宣师更加努力修行,成为南山律之初祖,一生著述甚多流传于后世。

楞严经修行法要里面是有的,境界法师提到过这个公案。闭关修行不再吃斋饭,说有天人送饭,很是满意自己,后来被师傅说了,不要随境界转,后来每天就开始吃斋饭了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你不是根器深厚者自然不知道!
. 静心之路,独自修行。


在佛教公案里有个故事禅师闭关感动天人每天送饭
顺道拜访道宣律师,道宣律师听到这个消息很欢喜。窥基大师学问好,讲经说法一流,他以为窥基大师对于戒律疏忽,不太重视,所以他想以天人送供养来感化窥基大师。哪里知道谈话过了中午,也没有人送饭给他们吃的左右。

佛教故事:点的哪个心
有这样一个禅宗公案,说德山是四川剑南人,俗姓周,早年出家,博览律藏,精通《金刚经》,时人称为周金刚。听说南方禅学兴盛,大为不平道:“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然后才能成佛。南方魔子,竟敢说即心即佛,真是大逆不道!”他决心到南方向禅宗挑战,于是挑着阐释《金刚经》的专著《青龙疏...

什么是“佛学公案”?
就是佛教经典或者历代大德高僧学佛、参佛、怔佛时发生的并且传承下来的真实故事。就是佛学的公案。有一位住在山上的禅师,一天晚上散步归来,看见小偷光顾自己的茅舍,但找不到任何财物,便脱下自己的外衣,站在门口等待小偷出来,他怕惊动了小偷。小偷出来遇到禅师,禅师说:“我的朋友,你走大老远的山...

有哪些活泼、有趣的禅宗公案故事?
佛印禅师与苏东坡同游灵隐寺,忽然,苏东坡问了一个问题,“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们一样,挂着一串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佛印禅师:“念观世音菩萨。”苏东坡:“为何亦念观世音菩萨?”佛印禅师:“他比我们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

佛教上如何说前世杀人的人,今世怎么个情况?
佛教中有个公案:乱世有一位得道的高僧,某日忽对弟子道:明天公有一乱兵来杀我,你们不要劝拦,以免让他多造杀业。众惊,问何因,高僧道:多世前我曾杀他,今世果报成熟,将死他手,了此因果。第二日果然有乱兵进入佛殿,一见商僧,不问不吭便挥刀就砍,见高僧也不反抗,两边的僧人只是流泪...

佛教关于贪的小公案
有一次,佛陀命令大迦叶到旷野城视察教团中的情形。朝晨,他着衣持钵入城,威仪严肃的行乞。他经过几条街道,发现人家见到他都把门关起来,他出城到乡村托钵也是同样的情况。他很怀疑,因为这里过去佛法很兴隆,为什么现 在人民对于比丘一点恭敬供养的心都没有?他找到过去认识的信者问道:「佛陀离开旷野...

如何理解拈花微笑佛教中有一个典故
"拈花微笑"也作"拈花一笑",佛教语,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典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相通、心心相印。形容师徒之间的默契、心灵相通。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

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
在禅宗里有一则公案:当初,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正是梁武帝主政的时候。梁武帝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平常建筑寺院、广度僧侣、印经造像,甚至自己素食、讲经,可以说布施、修福,做了不少功德。当他听说从印度来了一位高僧达摩祖师,就礼请他到宫中问法:「朕自从主政以来,建寺度僧,行善不断,请问有什么功德?」 ...

【佛教故事】放不下的紫金钵
这里有一个公案。过去有个禅师叫金碧峰,据说是个已经证果,有禅定功夫的禅师,在五台山一带弘化一方,普度众生。当时皇帝对他非常敬重,特别赐他一个紫金钵。金碧峰禅师对财色名利、功名利禄等世俗的一切都已经放下了,唯独对这只紫金钵情有独钟,爱不释手,时间久了就生起了贪爱之心,放不下了,...

佛教故事——供养与果报
于是就捧起做成宝贝的沙子真诚供养给佛陀。佛陀接受供养,交给阿难,告诉他把沙子涂在僧众的墙上。这个供养的童子就是后来的阿育王。阿育王以正法教化臣民并造八万四千佛塔供养佛陀舍利,遍布整个世界。在佛教中,有不少公案讲述了供养的功德。《贤愚经·贫女难陀品》记载:佛在世时,有一叫难陀的女人...

绿园区17690567587: 佛者迦叶粘花一笑是什么意思? -
良俘兰迪: 1.禅宗有一个著名的公案,说的是有一天在灵山法会上,释迦牟尼佛升坐,众大弟子端然坐定,聚精会神待佛宣示妙法.这时佛陀忽然拿出一朵花来,众人皆茫然不解其意,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释迦佛便道:“我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付诸于汝.”于是迦叶遂成为释迦的传人. 2.佛笑,不代表不痛苦;佛慈悲,不代表可以忘却痛苦.佛有前因,所以心中有爱;佛无来世,所以爱的深沉.所以忘不了,所以痛苦,所以佛笑. 所以,愿效她,合掌为朴素敬礼,微启如莲花.

绿园区17690567587: “一任清风送白云”的出处
良俘兰迪: 百丈禅师写过一首诗,讲出家人的生活.他说:“幸为 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

绿园区17690567587: 请大家帮解释一下这则禅宗公案是什么意思? -
良俘兰迪: 完整的故事----三平义忠禅师悟道因缘漳州(今福建漳州)三平义忠禅师,大颠宝通禅师之法嗣,俗姓杨,福州人.初参石巩(gong)慧藏禅师.石巩禅师常常用张弓架箭,来接引来机.一天,义忠禅师来到石巩禅师的法席. 石巩禅师...

绿园区17690567587: 禅宗公案 -
良俘兰迪: 阿弥陀佛.这个我也知道,具体也是传说.别当真了. 道树禅师建了一所寺院,与道士的“庙观”为邻,道士放不下观边的这所佛寺,每天变一些妖魔鬼怪扰乱寺里的僧众,想把他们吓走.今天呼风唤雨,明天风驰电掣,将不少年轻的沙弥都吓...

绿园区17690567587: 一个佛教故事 -
良俘兰迪: 其实说的是普罗大众每个人心中那或多或少的,各不相同的欲望: 在禅修的路上,无外乎 或得道,或成仙 当问出:“下一步怎么做”时 严阳尊者未曾想过,若真“放下”又怎会心中仍有惦念,(为以后的自己做打算)与芸芸众生在红尘中的奔...

绿园区17690567587: 求震撼人心的佛经故事(白话) -
良俘兰迪: 有一个佛教信徒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到:“禅师,普度众生吧!带我走一段路行吗?”禅师却说到:“我在雨里,你在在屋檐下,而屋檐下没有下雨,你怎么需要我度呢?”信徒立刻从屋檐下走了出来,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里了,该度我了吧?”“我在雨里,你也在雨里,我不被雨淋,是因为有伞,你被雨淋,是因为没有伞;所以,不应找我度你,我是伞度的,而你要被度的话,自己找伞去吧!”禅师毫无表情地说道,说完便快步走开了!经书万卷不心传,倒背如流也枉然. 佛不度人人自度,一语破的伞中禅.

绿园区17690567587: 佛教感人故事 -
良俘兰迪: 在波罗奈城有一个德行超群、精通法咒的咒文师,他是全波罗奈城名声最大的老师,教授着五百个学生.有一个名叫桑耆沃的学生,从老师那学会了起死回生的咒语.但是,这个学生性情浮躁,他刚学了一部分,还没有掌握解咒的方法,便自...

绿园区17690567587: 弥勒菩萨感应事迹:是菩萨还是狗 -
良俘兰迪: 无著极端艰苦地做了六年的禅修,可是连一次吉兆的梦也没有.他很灰心,以为自己不可能达成看见弥勒菩萨的愿望,于是放弃闭关,离开了闭关房. 在下山的路上走了没多久,他看到一个人拿着一块丝绸在磨大铁棒.无著走向那个人,问他在...

绿园区17690567587: 如何理解拈花微笑佛教中有一个典故 -
良俘兰迪: "拈花微笑"也作"拈花一笑",佛教语,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典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相通、心心相印.形容师徒之间的默契、心灵相通.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