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午门事件

作者&投稿:台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话说“玄武门”事件——~

唐高祖统一全国后,皇室内部却发生了强烈的政争,政争的双方对手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政争的目的是皇位继承权,政争的最高潮是武德九年的一次政变-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共有二十二个儿子,高祖的元配窦皇后生四子: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封秦王,三子玄霸早卒,四子元吉封齐王。建成、世民、元吉都有才干,不过,太原起事前,只有世民参与策划,而起事之后,讨平群雄的战争中,世民立功最大,但是世民不是嫡长子,按照传统习惯,皇位应由嫡长子继承,所以,唐高祖即位后,便立建成为皇太子。


由於李世民能征惯战,智勇兼备,成为唐军的重要领导人,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窦建德之后,唐高祖特任命世民为「天策上将」,位在诸王之上,并兼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在秦王府中设置官属,世民并在府中开置文学馆,延揽四方文学之士,礼遇甚隆,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孔颖达、褚亮、姚思廉、李玄道、于志宁、苏世长、薛收、陆德明、李守素、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勗等十八人并为文学馆学士,轮流值宿,讨论为史,世民每与学士们谈至深夜,其后,世民令闾立本画十八位学士的图像,由褚亮为赞,号为十八学士,士大夫皆以为荣,为十八学士登瀛洲,这些人都是世民的谋民策士。此外,世民南征北讨,在天策府中网罗了不少勇将猛士,如初唐名将李世绩、尉运敬德、秦叔宝、程如节、段知节等都在天策所内。


既然拥有众多的谋士与勇将,秦王世民自然形成当时政治上一个强而有力的集团,直接威胁到太子建成。在专制政体之下,政治权力是具有排他性的,太子建成为了巩固太子的地位,确保未来皇位的继承,必然起而与秦王世民抗衡,希望能消减世民的势力。


太子建成并非无能之辈,只因位为储君,不能多临战场,所以军功反不及世民显赫。武德五年,刘黑闼引突厥入寇,唐高祖令太子建成前往讨伐,实是有意让太子建成也建立军功。齐王元吉才疏而多欲,和太子建成勾结,共同对付秦王世民,元吉曾对建成说:「秦王功业日隆,为上所爱,殿下虽为太子,位不安,不早计,还踵受祸矣,请为殿下杀之。」元吉欲杀世民,并非真正爱护建成,元吉曾对他的都属薛宝说:「但除秦王,取东官如反掌耳」所以,元吉助建成是另有阴谋的。


太子建成采取了三个策略来强化自己并削弱世民的势力, 第一个策略是曲意联络唐高祖的妃嫔,求她们为内助,高祖晚年多内宠,其中张婕妤和尹德妃最受为高祖宠爱,太子建成与之交结。当时各处尚在用兵,秦王世民经常将兵在外,妃嫔们很少见到世民,等到洛阳 平定,高祖遣诸妃往洛阳查看隋的后宫,这些妃嫔们见到洛阳后官珍宝很多,都 想索取一些据为己有,并且妃嫔们也为自己的兄弟谋求官职,但主管洛阳事务的秦王世民则表示,隋留下的珍宝已逐一登记,送入国库,无法赠给私人,至於官职要依据功劳来赏给,没有功是不能给与官职的。


於是,妃嫔们大为怨恨世民。这时,秦王世民任陜东道行台,高祖允许世民在管辖区内可以决定一切事务,世民便将辖区内一块田地赐给作战有功的惟安王李神通,正巧张婕妤也为父亲求取这块田地,高祖下诏书把这块田地赐给张婕妤之父,但李神通表示秦王世民赐给他田地在先,不肯交出来,张婕妤便歪曲事实,向高祖说:「皇上赐给我父亲田地,秦王夺了过去,赐给别人。」


高祖大怒,召秦王世民入官,责备说:「我的诏令难道不如你说的话吗?」过了几天,高祖对裴寂说:「秦王久典兵,为儒生所误,已经不是当年我的儿子了。」又有一次,秦玉府的学士社如晦骑马经过尹德妃父亲的家门口,手指,尹父看闯了祸,便要尹德妃在高祖面前先诬告秦王的左右殴打尹父,高祖大怒,责问秦王世民说:「你的左右竟敢凌辱我妃子的家,对百姓岂不更坏吗?」秦王世民赶快自我解释,高祖却不予理会。在妃嫔们的挑拨离间下,高祖便逐渐与世民疏远了。高祖曾召诸王宴会,秦王世民在宴会中,想到自己的母亲(窦皇后)不及看到平定天下便去世了,不觉伤感而落泪,高祖看到世民的举动而不高兴,妃嫔们遂乘机中伤世民,为建成游说,妃嫔们说:「现在天下太平,陛下应该娱乐享受,但秦王却悲伤落泪,他是在怨恨和妒忌我们。如果陛下不幸过世以后,秦王当权,我们这些人全会被他所杀,我们觉得还是太子慈爱,他必能照顾我们。」妃嫔们的哭哭啼啼打动了高祖,高祖原本并不太喜欢建成,经过妃嫔们的游说,逐渐改变了对建成的观感,建成的太子地位便巩固了。


太子建成的第二个策略是加强自己的军力。建成在京师暗中召募壮丁二千人为东宫卫士,屯驻在东宫的长林门,号称「长林兵」。此外,建成又与广州(今甘肃庆阳)总管杨文干勾结,命文干募兵送来京师,准备发动政变。建成派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运送军器给文干,要文干发兵趋京师,尔朱焕等害怕,乃自首告密,称文干欲反,与太子里外呼应。高祖急召文干,文干见事机败露,乃率兵反。高祖知杨文干之反系太子建成所策划,乃召建成,建成单身入官,向高祖叩头请罪,高祖怒,囚禁建成。不久,杨文干攻陷宁州(今甘肃宁县),高祖秦王世民讨伐文干,文干为其部下所杀,时在武德七年七月。乱事平后,高祖责备建成与世民兄弟不相容,但对两人并没有处分。只将太子身边的谋臣王珪、章挺和天策而的兵曹参军社淹贬到远方去,然而建成和世民之间的冲突更加尖锐。


太子建成的第三个策略是收买秦王世民的部下。建成曾密函致世民的骁将尉运敬德,表示争取之意,并 赠金银器物一车,敬德不为所动。建成又以金帛引诱世民的另一勇将段志玄,也未成功。收买既然不成,遂改以排挤的方法,建成向高祖进言,出世民的骁将程知节为康州刺史,并将世民的谋臣房玄龄、社如晦逐出秦王府,以剪除世民的势力。


在三个策略之下,秦王世民的确受到很大的威胁。於是,世民乃有意经营洛 阳为根据地,遂派秦王府车骑将军张亮率领一千余人赴洛阳,暗中结纳山东豪杰,齐王元吉告张亮图谋不轨,高祖命拘捕张亮,追查真相,结果未曾查出有罪的证据,便释放了张亮。


有一天夜晚,太子建成召秦王世民饮酒,在酒中下了毒,世民喝了酒立刻心痛,吐了几升血,淮安王神通扶了世民回官,高祖听到此事,便赶去探视世民,然后对建成说:「秦王素不能饮,以后不得再夜饮。」高祖又对世民说:「首建大谋,削平海内,皆汝之功,吾欲立汝为嗣,汝固辞,且建成年长,为嗣日久,吾不忍夺也。观汝兄弟似不相容,同处京邑,必有纷竞,当遗汝还行台,居洛阳,自陕以东皆主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汉粱孝王故事。」高祖的这一指示无异将唐帝国分为东西两部,世民据有东部,建成据有西部,对於世民来说,京师内太子建成的势力庞大,难以对抗,向东寻求发展不失为一可行的途径,於是,世民答应赴洛阳。当世民准备出发时,建成和元吉商量道:「秦王若至洛阳,有土地甲兵,不可复制,不如留之长安,则一匹夫耳,取之易矣。」於是,密令数人向高祖报告说:「秦王左右开往洛阳,无不喜跃,观其志趣,恐不复来。」又使高祖身边的近臣向高祖进言,於是,高祖改变了主意,不让世民赴洛阳。


建成、元吉和后官妃嫔日夜在高祖耳边说世民的坏话,高祖渐渐有些相信,欲将世民治罪,陈叔达向高祖谏道:「秦王有大功於天下,不可以治罪,而且秦王性情刚烈,如果加以挫抑,恐怕会不胜忧偾,如有不测,陛下后悔都来不及了。」高祖遂作罢。元吉密请杀世民,高祖说:「世民有定天下之功,罪状未著,何以为辞?」元吉说:「秦王初平东都,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敕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高祖不肯答应。


武德九年六月,局势对世民十分不利,秦的王府僚属忧惧万分,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都劝世民发动政变,诛杀建成、元吉,世民犹豫未决。这时,突厥数万骑入寇,建成荐元吉代世民督军北征,高祖从之,命元吉督右武卫大将军李艺等出征,元吉请调派秦王府的几位勇将尉运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秦叔宝等偕行。率更丞王晊密告世民说:「太子告诉齐王,现在你得到秦王的骁将精兵,拥数万之众,我与秦王在昆明池饯别你,命壮士把秦王杀死,再向皇上禀告说秦王得急病死去,皇上大致不会不信。」世民以王晊之言告诉长孙无忌等,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均以事机急迫,应该先发制人。事实上,世民也明白自己的险境,除了发动政变,真是别无选择了。


六月三日,世民向高祖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官,又说:「臣於兄弟,无丝毫负,今(建成)欲杀臣,似为(王)世充(窦)建德报仇,臣今枉死,永远君亲,魂归地下,实耻见诸贼。」高祖十分惊愕,回答说:「明天当调查这事,你可早来朝参。」六月四日,世民率长孙无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门内,这时张捷妤已将世民告状之事告诉建成,建成召元吉商量,元吉主张建成不要入朝,勒兵以观 动静,建成则以为兵备已严,而玄武门的守将是他的旧部,进入玄武门应该相当 安全,於是,建成与元吉进入玄武门。玄武门是长安太极官城的北门,它是宫廷卫军司令部的所在地,有坚强的工事和雄厚的兵力,控制了玄武门便可以控制整 个皇宫,甚至控制京师,所以玄武门的地位十分重要。玄武门的守将常何原是建成的部属,所以建成认为玄武门是他的势力范围,但不料常何原被世氏暗中收买,所以常何原允许世民等潜入埋伏,建成却一点都不知道。当建成、元吉到达湖殿侧时,发觉有变,他们的侍卫都在玄武门外,二人立刻策马逃回,世民从后面赶来,元吉与世民都以弓箭互射,建成首先被世民射死,尉迟敬德率骑兵七十人赶来,左右夹攻元吉,元吉坠马,这时世民所骑的马跑入树林中,世民被树技钩住也落下马来,元吉赶来要杀世民,尉迟敬德快马奔来阻止,并射杀了元吉。东宫和齐王府的精兵二千人由建成的僚属冯立、薛万彻率领,向玄武门进攻,玄武门守兵应战,守玄武门的云糜将军敬君弘和中郎将吕世衡都战死,但东官和齐王府的军队终攻不进玄武门,尉迟敬德出示建成、元吉的头颅,东官和齐王府的兵才溃散,於是胜利归於世民及。这次政变被称为「玄武门之变」。


建成、元吉被杀后,世民派尉运敬德到高祖身边「宿卫」,这时高祖正在官内湖中泛舟,见尉运敬德全面武装前来,大惊,敬德向高祖报告说:「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高祖问左右近臣应如何处置,萧瑀、陈叔达认为只要将国家政务交给世民便可无事,高祖说:「此吾音之夙心也。」於是下令内外诸军都受秦王指挥,又派黄门侍郎裴矩到东官去晓谕将士,东官将士遂散去。接著世民入见高祖,号恸久之。高租下诏国家为事,皆由奏王处理。三天后,高祖立世民为皇太子,军国庶事一切委太子处决。八月,高祖传位於太子世民,自为太上皇。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


玄武门之变胜利届於力量较弱的李世民,其关键在於世民控制了玄武门,建成和元吉的军队攻不进玄武门,世民控制了玄武门进而控制了皇宫,亦即掌握了中央政府。唐在玄宗以前共发生了四次中央政治革命(或政变),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的玄武门之变是第一次,第二次则发生在神龙元年(西元七○五年)张柬之迫武后退位,第三次在景龙元年(西元七○七年)太子重俊的政变,第四次在景龙四年(西元七一○年)李隆基的政变,名次政治革命成败的关键均在能否控制玄武门,凡控制玄武门的一方即属胜利者。


玄武门之变对唐代政治发生了一项极为不良的影响,即唐代太子地位不安定,宫廷之内,关於皇位的继承,常有明争暗斗,而受封为太子者未必能安稳地继承皇位。唐代太子地位的不稳定造成皇位继承权的激烈争夺战,影响到朝臣的结党和宦官的分派。所以,玄武门之变虽然很快结束,但遗患唐室子孙却十分深远。

发生时间: 公元626年 所属年代: 唐代 事件介绍 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共有二十二个儿子,高祖的元配窦皇后生四子: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封秦王,三子玄霸早卒,四子元吉封齐王。建成、世民、元吉...
lib.sst.org.cn:8080/datalib/2003/HistoryE ... 10K 2006-1-16

公元六二七年七月二日,唐朝都城长安刀光剑影,喋血百步,唐高祖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宫中发动政变,杀其长兄李建成、四弟李元吉及其家属数百人,史称玄武门之变。这场政变的有关记载,我想大多数略涉史者都该耳熟能详了,但众所周知,中国的正史历来是经过再创造的,下面即对一些可供推敲的地方展开论述。首先对李建成其人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历来史书所载之建成,阴险狡诈,好色贪功,与襟怀磊落、英明神武的李世民站在一起,不得不让人庆幸登上帝位开创大唐盛世没有所托匪人。然而透过历史的重重黑幕,我们可以隐约看到,李建成与上述形象是有很大距离的。李渊晋阳起兵之后,李建成西渡黄河,攻克长安(长安的战略地位在当时并不亚于后来李世民所攻下的洛阳,甚至犹有过之。李建成在战争初期即占据长安,唐军声威大振,顿时成为最有希望问鼎中原的一支割据力量,使得蜀地的势力不得不下决心依附于唐,使西秦霸王薛举被切断在西北成为孤军,又令王世充占据的洛阳的西方成为了死路,更使当时蠢蠢欲动的突厥不得不顾及强大的唐军加上坚城长安的效果。),又与窦建德相持,没有让当时气势正盛的夏军逼近太原,军功与李世民相比毫不逊色。即便说李世民更善用奇兵,有虎牢一战的经典战例,也不能肯定李建成的用兵能力就比李世民差多少。因为在历史上(尤其是唐后,理由后具),在宫闱之战中败北的人即使有再经典的战例,大多也不会被详尽地记入史书,顶多说上一句“建成纳计,乃克长安”。再看李建成的人品,史书上最不堪的大概就是蒸淫父姬的罪名了,史载李世民于武德九年密奏高祖“建成、元吉淫乱后宫”,可谓石破天惊的一笔。因为直接跟皇帝老爹说我哥我弟给您戴了项绿油油的帽子(而且居然能让史官知道),未免也太过滑稽,任李渊脾气再好,大概也不会窝囊到让此事不了了之罢。这条史载记录大半是李世民座下史官原创的吧,便保守估计,也有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含糊道“宫禁深秘,莫能明也”。李建成无论是在正史中,还是在稗史小说中,均以阴谋家身份出现,然而其阴谋却屡屡失败,让人怀疑他究竟是否窝里斗的料。从历史上看,弟弟的阴谋能力大多强于兄长,有姬发之于姬伯邑考、公子小白之于公子纠、胡亥之于扶苏、刘秀之于刘[丝寅](字库无)、杨广之于杨勇为证(曹植与曹丕倒是例外,不过我不认为曹植是个野心家,欢迎讨论),大概只要有一个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的弟弟,兄长的位置就要危乎其哉了。我想这大概不是偶然,身为嫡长子,总有“居安不能思危”的倾向。相反,李世民却因一句“居安思危”而瞿然动容。那么,谁会在这场权力斗争中纵横不倒也就不言而喻了。由此再来看李世民其人,正史中的李世民对于李建成和李元吉,可谓一忍再忍,直至忍无可忍,是忠义孝悌的道德典范,俨然内圣外王。那么李世民究竟是否真如史所载,在玄武门之变之前一直在被动忍让当中呢?从李渊晋阳起兵开始看,《资治通鉴》写:“……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世民拜且辞。及为唐王,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正。”这一段便大有疑点,其实李渊受隋室所迫,早有反意(李渊戎马半生,官场捭阖不倒,身处乱世,自非池中物)。加之首提造反的乃是刘文静(后为李渊所杀),李世民只是鼓动者之一,且其军功至此尚半点未立,那么这个“皆汝所致”就无从说起了。而且这个 “请以世民为世子”的“将佐”事迹并未载于史,殊为可疑——试想如有人慧眼如此,如何会被李世民漏掉?由此推测,“废立”之说,十有八九有如“高祖斩白蛇”“刘备靠大树”一类的“事后诸葛亮”编造出来的。另外就是和尚道士的预言了,名字尚无,便有“年二十,可济世安民”。准确程度几乎可与诺查丹玛斯相媲美,不过估计和尚可能是见了富人模样就要上去讨点欢喜钱来的,说不定还造就了多少张世民、王世民、孙世民呢。武德四年,攻打洛阳的李世民带房玄龄拜访了远知道士,道士的预言还是很有客观依据的:“你将作太平天子,愿自惜。”李世民自是“眷言风范,无忘寤寐”。大概他便是从此才坚定了夺位建成的决心罢。同一年攻下洛阳后,他招贤纳士,设天策府、文学馆,闲则共话古今,纵谈天下,俨然君臣气派。封德彝便注意到:“秦王恃有大勋,不服居太子之下。”于是在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的斗争中,李世民于情于理都处在主动出击的位置,但是重要的一点是,李建成得到了弟弟、宫中、朝中多数高官甚至父亲的支持,李世民不可避免地处于弱势地位。那么,形势便要求李世民不断示弱退让,保存实力,营造环境,以求一击必杀。史载突厥退兵后,李渊命兄弟三人驰射角胜,李建成将一匹劣马付于李世民,结果劣马连蹶三次,李世民都适时跳离马背,免于遭殃。此事疑点有四:一是李世民与李建成明争暗斗多时,如何会让李建成为其挑马,又如何会乘上这马?二是李建成如何会在父皇面前使出这等拙劣手腕?三是李世民久历沙场,骑术高超,如何不识蹶弓劣马?四是即便碍于情面骑上劣马,一蹶即当换骑,如何三蹶?另一桩公案是玄武门之变前两三天,据说也是决定性的事件。史载武德九年六月,李建成、李元吉招李世民入宫宴饮,谋以鸩毒,结果李世民“心中暴痛,吐血数斗”。此事捏造之嫌恐怕比上例犹有过之。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矛盾已然激化到无可收拾,两大阵营剑拔弩张,频频发生冲突,如何又有聚宴之理?即便聚宴,李世民又如何敢饮鸿门之酒?更滑稽的是,喝了鸩酒又居然不死,难道李世民内功深厚到“吐血数升”即可的地步?又或李建成一时糊涂,从黑市上买来了伪劣产品?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便是这个“吐血数斗”的李世民,两三天后在玄武门前生龙活虎,力挽强弓射杀了长兄李建成!由上,可以清楚看出,李世民的脸上可谓浓妆艳抹,厚厚地擦上了一层脂粉,而费心费力为他上妆的,正是他手下主管删略《国史》,编《高祖实录》、《太宗实录》的房玄龄等人(其实房玄龄也只是署名的主编而已,动笔者不详,盖有许敬宗、李延寿、李淳风等)。当然李建成也并非没有主动出击过,面对日益增加的秦王势力,李建成无疑比任何人都要担忧。他的对策,就是分化、瓦解秦王府的文武将佐,企图孤立李世民,再一举消灭他。然而李世民的策略要高出一筹,他将计就计,让手下假装离开长安再偷偷潜回天策府,示敌以弱,出敌不意。之后他又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收买了许多东宫势力下的要人,其中两个,在玄武门之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是东宫官王[目至] (字库无),他在玄武门之变前一两天,密奏说“李建成、李元吉正在密谋害秦王”,结果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召集部下策划政变;第二则是更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玄武门总领常何,正是由于常何的合作,李世民才能够伏兵玄武门,袭杀李建成、李元吉。而这个常何的动向,也是颇耐人寻味的。他早在洛阳之战时便追随李世民,虽曾从李建成征讨河北,但入长安却是奉李世民之令。李建成为什么会信任他呢?窃以为,常何很可能是李世民的反间。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终于发生,李世民令尉迟恭、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率勇士预伏玄武门内。该日早晨,李建成、李元吉上朝,途径临湖殿,发现异常,掉转马头向东走,伏兵杀出,李世民亲自射杀李建成,尉迟恭等追杀李元吉。我国历史书上幽默地写道,玄武门之变实质并非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政变,而是地主阶级内部新兴地主官僚集团和旧世族官僚集团之间为争夺国家领导权而发生的尖锐斗争。(何为地主阶级?何为新兴?何为旧世族?)遍涉与玄武门之变相关的正史,仅有房玄龄等人删略的《国史》、编撰的《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后来的新旧《唐书》等正史均取材于彼。甚至在稗史里也找不到与有价值的资料,不可不叹服太宗与其史官心思之缜密,太宗平生事迹丝毫不落,头头是道“高风亮节”,字字可谓“明仁睿智”,只可惜玄武门事端略显欲盖弥彰,教后世治史者窥破些许,惜乎其哉!题目所说的“史官杰作” 便是此意,自唐开始,历代正史收归官修,像太史公一样的个人修史在原则上不被允许,称为“稗史”,相关文简不受国家的保护。唐修《晋书》、《南史》、《北史》也都是群体工作,统一思想,删益由人。其实太宗所为,比起“中兴”的宋高宗(修史的秦熹)、“神武”的明太祖、“古今未有之盛世”的康雍乾来,又算得了什么呢?奸诈惨刻多疑好杀,未若朱元璋;心狠手辣不念骨肉,未若雍正:“清风”只识四库全书,未若乾隆。何况我唐太宗李世民开泱泱中华之大唐盛世,旺我华夏千年之骨血,这些许微瑕又算得了什么呢?!算得了。

史家之风正是从唐开始败坏得无法收拾的——春秋尚有董狐直书,秦始皇焚书坑儒也未曾试图掩盖历史(他只想让后世记住他所作的任何一件事情),司马迁千古史笔千古文章,班固范晔虽然稍逊可也是直道而为,陈寿有所私于魏,可是还未曾昧心删改——可是唐太宗一即位,便将历史收入自家名下,任意涂鸦篡改!史官文化是什么?史官文化就是这个。史官文化就是从史官历史结束时开始的,不要以为贞观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光明的时期,其实从那里就埋下了最黑暗的种子。与唐朝同时,欧洲正处于蒙昧的中世纪时期,然而历史虽然孱弱,却依然贞洁地踏着希罗多德、修昔底德、亚里士多德、阿庇安的脚步,折射着黑暗的光芒。艾因哈德在这个时期所创作的《查理大帝传》被瓦拉夫里德。斯特拉伯称为“提供了丝毫不假的真情实况”。中国的史书自从收为官修之后,除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外(平心而论,我认为其中最大的价值只是宫闱朝中的勾心斗角),再未曾焕发出生命力,李延寿、薛居正、脱脱、张廷玉等人的名字只是在历史专业教科书上才能看到,欧阳修也是因散文诗词而非《新唐书》、《新五代史》(后者倒是难得一见的私人修史,不过欧阳修意在一字褒贬,以警奸佞,反倒使思想大过事实,落了下乘)出名。在整个东方,除了没有历史概念崇拜“破碎”概念的印度人外,日本的《古事记》、朝鲜的《高丽史》、蒙古的《世界征服者史》无不散发着恶臭。(末者还比前二少了几份虚伪)。而在西方,中世纪的蛰眠之后,历史随着社会迅速复活、激发并升腾:马基雅维利的《佛罗伦萨史》、伏尔泰的《路易十四时代》、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大放光芒。到了近代,Prescott的《墨西哥征服者史》、冯。朗克的《教皇史》、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接过了燃烧着思想的火炬,连日本也觉醒过来,福泽渝吉写下了《文明论概略》,痛陈“民主自由”的重要性,详尽地论述了西化的利弊。我想,不必再列举了,只要问一句,中国,你何时才会再有与你的历史一样沉重的史书?

公元六二七年七月二日,唐朝都城长安刀光剑影,喋血百步,唐高祖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宫中发动政变,杀其长兄李建成、四弟李元吉及其家属数百人,史称玄武门之变。这场政变的有关记载,我想大多数略涉史者都该耳熟能详了,但众所周知,中国的正史历来是经过再创造的,下面即对一些可供推敲的地方展开论述。首先对李建成其人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历来史书所载之建成,阴险狡诈,好色贪功,与襟怀磊落、英明神武的李世民站在一起,不得不让人庆幸登上帝位开创大唐盛世没有所托匪人。然而透过历史的重重黑幕,我们可以隐约看到,李建成与上述形象是有很大距离的。李渊晋阳起兵之后,李建成西渡黄河,攻克长安(长安的战略地位在当时并不亚于后来李世民所攻下的洛阳,甚至犹有过之。李建成在战争初期即占据长安,唐军声威大振,顿时成为最有希望问鼎中原的一支割据力量,使得蜀地的势力不得不下决心依附于唐,使西秦霸王薛举被切断在西北成为孤军,又令王世充占据的洛阳的西方成为了死路,更使当时蠢蠢欲动的突厥不得不顾及强大的唐军加上坚城长安的效果。),又与窦建德相持,没有让当时气势正盛的夏军逼近太原,军功与李世民相比毫不逊色。即便说李世民更善用奇兵,有虎牢一战的经典战例,也不能肯定李建成的用兵能力就比李世民差多少。

因为在历史上(尤其是唐后,理由后具),在宫闱之战中败北的人即使有再经典的战例,大多也不会被详尽地记入史书,顶多说上一句“建成纳计,乃克长安”。再看李建成的人品,史书上最不堪的大概就是蒸淫父姬的罪名了,史载李世民于武德九年密奏高祖“建成、元吉淫乱后宫”,可谓石破天惊的一笔。因为直接跟皇帝老爹说我哥我弟给您戴了项绿油油的帽子(而且居然能让史官知道),未免也太过滑稽,任李渊脾气再好,大概也不会窝囊到让此事不了了之罢。这条史载记录大半是李世民座下史官原创的吧,便保守估计,也有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含糊道“宫禁深秘,莫能明也”。李建成无论是在正史中,还是在稗史小说中,均以阴谋家身份出现,然而其阴谋却屡屡失败,让人怀疑他究竟是否窝里斗的料。

从历史上看,弟弟的阴谋能力大多强于兄长,有姬发之于姬伯邑考、公子小白之于公子纠、胡亥之于扶苏、刘秀之于刘[丝寅](字库无)、杨广之于杨勇为证(曹植与曹丕倒是例外,不过我不认为曹植是个野心家,欢迎讨论),大概只要有一个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的弟弟,兄长的位置就要危乎其哉了。我想这大概不是偶然,身为嫡长子,总有“居安不能思危”的倾向。相反,李世民却因一句“居安思危”而瞿然动容。那么,谁会在这场权力斗争中纵横不倒也就不言而喻了。

由此再来看李世民其人,正史中的李世民对于李建成和李元吉,可谓一忍再忍,直至忍无可忍,是忠义孝悌的道德典范,俨然内圣外王。那么李世民究竟是否真如史所载,在玄武门之变之前一直在被动忍让当中呢?从李渊晋阳起兵开始看,《资治通鉴》写:“……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世民拜且辞。及为唐王,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正。”这一段便大有疑点,其实李渊受隋室所迫,早有反意(李渊戎马半生,官场捭阖不倒,身处乱世,自非池中物)。加之首提造反的乃是刘文静(后为李渊所杀),李世民只是鼓动者之一,且其军功至此尚半点未立,那么这个“皆汝所致”就无从说起了。而且这个“请以世民为世子”的“将佐”事迹并未载于史,殊为可疑——试想如有人慧眼如此,如何会被李世民漏掉?由此推测,“废立”之说,十有八九有如“高祖斩白蛇”“刘备靠大树”一类的“事后诸葛亮”编造出来的。另外就是和尚道士的预言了,名字尚无,便有“年二十,可济世安民”。准确程度几乎可与诺查丹玛斯相媲美,不过估计和尚可能是见了富人模样就要上去讨点欢喜钱来的,说不定还造就了多少张世民、王世民、孙世民呢。武德四年,攻打洛阳的李世民带房玄龄拜访了远知道士,道士的预言还是很有客观依据的:“你将作太平天子,愿自惜。”李世民自是“眷言风范,无忘寤寐”。大概他便是从此才坚定了夺位建成的决心罢。同一年攻下洛阳后,他招贤纳士,设天策府、文学馆,闲则共话古今,纵谈天下,俨然君臣气派。封德彝便注意到:“秦王恃有大勋,不服居太子之下。”于是在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的斗争中,李世民于情于理都处在主动出击的位置,但是重要的一点是,李建成得到了弟弟、宫中、朝中多数高官甚至父亲的支持,李世民不可避免地处于弱势地位。那么,形势便要求李世民不断示弱退让,保存实力,营造环境,以求一击必杀。史载突厥退兵后,李渊命兄弟三人驰射角胜,李建成将一匹劣马付于李世民,结果劣马连蹶三次,李世民都适时跳离马背,免于遭殃。此事疑点有四:一是李世民与李建成明争暗斗多时,如何会让李建成为其挑马,又如何会乘上这马?二是李建成如何会在父皇面前使出这等拙劣手腕?三是李世民久历沙场,骑术高超,如何不识蹶弓劣马?四是即便碍于情面骑上劣马,一蹶即当换骑,如何三蹶?另一桩公案是玄武门之变前两三天,据说也是决定性的事件。

史载武德九年六月,李建成、李元吉招李世民入宫宴饮,谋以鸩毒,结果李世民“心中暴痛,吐血数斗”。此事捏造之嫌恐怕比上例犹有过之。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矛盾已然激化到无可收拾,两大阵营剑拔弩张,频频发生冲突,如何又有聚宴之理?即便聚宴,李世民又如何敢饮鸿门之酒?更滑稽的是,喝了鸩酒又居然不死,难道李世民内功深厚到“吐血数升”即可的地步?又或李建成一时糊涂,从黑市上买来了伪劣产品?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便是这个“吐血数斗”的李世民,两三天后在玄武门前生龙活虎,力挽强弓射杀了长兄李建成!由上,可以清楚看出,李世民的脸上可谓浓妆艳抹,厚厚地擦上了一层脂粉,而费心费力为他上妆的,正是他手下主管删略《国史》,编《高祖实录》、《太宗实录》的房玄龄等人(其实房玄龄也只是署名的主编而已,动笔者不详,盖有许敬宗、李延寿、李淳风等)。当然李建成也并非没有主动出击过,面对日益增加的秦王势力,李建成无疑比任何人都要担忧。他的对策,就是分化、瓦解秦王府的文武将佐,企图孤立李世民,再一举消灭他。然而李世民的策略要高出一筹,他将计就计,让手下假装离开长安再偷偷潜回天策府,示敌以弱,出敌不意。之后他又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收买了许多东宫势力下的要人,其中两个,在玄武门之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是东宫官王[目至](字库无),他在玄武门之变前一两天,密奏说“李建成、李元吉正在密谋害秦王”,结果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召集部下策划政变;第二则是更为举足轻重的人物——玄武门总领常何,正是由于常何的合作,李世民才能够伏兵玄武门,袭杀李建成、李元吉。

而这个常何的动向,也是颇耐人寻味的。他早在洛阳之战时便追随李世民,虽曾从李建成征讨河北,但入长安却是奉李世民之令。李建成为什么会信任他呢?窃以为,常何很可能是李世民的反间。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终于发生,李世民令尉迟恭、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率勇士预伏玄武门内。该日早晨,李建成、李元吉上朝,途径临湖殿,发现异常,掉转马头向东走,伏兵杀出,李世民亲自射杀李建成,尉迟恭等追杀李元吉。我国历史书上幽默地写道,玄武门之变实质并非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政变,而是地主阶级内部新兴地主官僚集团和旧世族官僚集团之间为争夺国家领导权而发生的尖锐斗争。(何为地主阶级?何为新兴?何为旧世族?)遍涉与玄武门之变相关的正史,仅有房玄龄等人删略的《国史》、编撰的《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后来的新旧《唐书》等正史均取材于彼。甚至在稗史里也找不到与有价值的资料,不可不叹服太宗与其史官心思之缜密,太宗平生事迹丝毫不落,头头是道“高风亮节”,字字可谓“明仁睿智”,只可惜玄武门事端略显欲盖弥彰,教后世治史者窥破些许,惜乎其哉!

题目所说的“史官杰作”便是此意,自唐开始,历代正史收归官修,像太史公一样的个人修史在原则上不被允许,称为“稗史”,相关文简不受国家的保护。唐修《晋书》、《南史》、《北史》也都是群体工作,统一思想,删益由人。其实太宗所为,比起“中兴”的宋高宗(修史的秦熹)、“神武”的明太祖、“古今未有之盛世”的康雍乾来,又算得了什么呢?奸诈惨刻多疑好杀,未若朱元璋;心狠手辣不念骨肉,未若雍正:“清风”只识四库全书,未若乾隆。何况我唐太宗李世民开泱泱中华之大唐盛世,旺我华夏千年之骨血,这些许微瑕又算得了什么呢?!算得了。

史家之风正是从唐开始败坏得无法收拾的——春秋尚有董狐直书,秦始皇焚书坑儒也未曾试图掩盖历史(他只想让后世记住他所作的任何一件事情),司马迁千古史笔千古文章,班固范晔虽然稍逊可也是直道而为,陈寿有所私于魏,可是还未曾昧心删改——可是唐太宗一即位,便将历史收入自家名下,任意涂鸦篡改!史官文化是什么?史官文化就是这个。史官文化就是从史官历史结束时开始的,不要以为贞观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光明的时期,其实从那里就埋下了最黑暗的种子。

与唐朝同时,欧洲正处于蒙昧的中世纪时期,然而历史虽然孱弱,却依然贞洁地踏着希罗多德、修昔底德、亚里士多德、阿庇安的脚步,折射着黑暗的光芒。艾因哈德在这个时期所创作的《查理大帝传》被瓦拉夫里德。斯特拉伯称为“提供了丝毫不假的真情实况”。中国的史书自从收为官修之后,除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外(平心而论,我认为其中最大的价值只是宫闱朝中的勾心斗角),再未曾焕发出生命力,李延寿、薛居正、脱脱、张廷玉等人的名字只是在历史专业教科书上才能看到,欧阳修也是因散文诗词而非《新唐书》、《新五代史》(后者倒是难得一见的私人修史,不过欧阳修意在一字褒贬,以警奸佞,反倒使思想大过事实,落了下乘)出名。在整个东方,除了没有历史概念崇拜“破碎”概念的印度人外,日本的《古事记》、朝鲜的《高丽史》、蒙古的《世界征服者史》无不散发着恶臭。(末者还比前二少了几份虚伪)。

而在西方,中世纪的蛰眠之后,历史随着社会迅速复活、激发并升腾:马基雅维利的《佛罗伦萨史》、伏尔泰的《路易十四时代》、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大放光芒。到了近代,Prescott的《墨西哥征服者史》、冯。朗克的《教皇史》、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接过了燃烧着思想的火炬,连日本也觉醒过来,福泽渝吉写下了《文明论概略》,痛陈“民主自由”的重要性,详尽地论述了西化的利弊。我想,不必再列举了,只要问一句,中国,你何时才会再有与你的历史一样沉重的史书?

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四日)高祖下令召兄弟三人进宫查问。建成、元吉进宫途经玄武门时遭到李世民及秦王府精兵伏击,两人被杀,这就是“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7月2日。这天李世民率领尉迟恭等人,带了一支人马埋伏在玄武门(长安太极宫的北面正门)。不多久,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也骑着马来了,他们都是奉李渊之命来见驾的。可是到了玄武门,他们觉得有点不对劲,那个熟悉的领兵将军常何不知到哪儿去了,守卫人员看起来也很陌生。正疑惑时,门官出来传话,要他们把护卫留下,只身去见李渊。

李建成一听,调转马头就往回跑。这时李世民一边高叫:“站住,别走!”一边骑马赶了过来。李建成哪里肯听,只是没命地跑,李世民眼疾手快,搭弓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见状,也要拉弓射李世民,但心里慌张,他拉了几次弓都没拉开。这时尉迟恭带了七十名骑兵赶到,一阵乱箭把李元吉射下马来。李元吉吓得拼命逃,又被尉迟恭一刀砍死。

李渊在宫中等着三个儿子,却听到外面乱成一片。正不知是怎么回事,尉迟恭已手持长矛带着人马涌了进来。他向李渊禀报说,李建成、李元吉阴谋作乱,已被秦王杀了,“秦王怕乱兵惊动皇上,特派我来护驾。”他又要李渊下令,让太子宫和齐王府的护卫停止抵抗。

李渊听了,大吃一惊。面对这样的形势,他只好顺势应变,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他又传位给李世民,史称唐太宗。李渊自己做“太上皇”去了。

这场流血事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这是一场无法避免的事件。

按封建的宗法制(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李渊称帝后只能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在建立唐王朝中屡立战功、有智有勇有才干的李世民只被封为秦王。李建成因此对李世民非常不放心。他与李元吉结成同党,拉拢李渊宠爱的妃子们,让她们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使李渊逐渐疏远了李世民。他们还不罢休,想进一步谋害李世民。一天,李建成请李世民去太子宫喝酒。谁知他在酒里下了毒,李世民喝了几口就腹痛呕吐。多亏陪席的李渊弟弟、淮安王李神通救护及时,李世民才保住了性命。

李世民对此一再忍让,可李建成却步步紧逼。他和李元吉又想出了挖空秦王府的主意。公元626年,突厥侵犯中原,李建成向李渊建议,让李元吉出征迎战。李渊同意了,李元吉却提出要调李世民手下的大将尉迟恭、秦琼等一起出征,还要求把秦王府的兵马都划归他管。并有消息说,他把这些人马调去后将全部活埋,进而除掉李世民。

千钧一发、性命攸关之际,尉迟恭等人不干了,他激愤地表示:“我不能留在大王这儿,陪着挨杀!”长孙无忌等人也认为,他们不仁,我们也可不义,应该先下手把他们除掉。

在将士们的强烈要求下,李世民终于听从劝告,借李渊召见他们兄弟三人之际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由于隋朝的暴政和多年的战争,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生产遭到很大破坏。经历过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李世民,深深知道百姓的力量,于是,他花大力着手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生产。

李世民善于安抚人心,在“玄武门之变”中,他不得已杀了李建成兄弟。当他登上帝位,就追封李建成为息王、李元吉为海陵郡王,并下诏以王子之礼将他俩改葬。落葬之日,李世民不仅允许两宫旧部去吊唁,他还亲自参加了葬礼。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李世民告发,李建成手下的一个官员魏徵曾经劝说李建成谋害李世民。

李世民把魏徵找来,问道:“你为什么要挑拨我们兄弟关系?”

魏徵沉着地回答:“因为我那时是太子的手下,就得尽心尽力地为他着想。可惜太子没听我的话,不然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

李世民觉得魏徵为人刚正,很有胆识,说话直率,便提拔他当谏议大夫。唐太宗还公开对大臣们说:“治理国家就像治毛病一样,即使治好了病,还得注意休养。现在天下太平,四方都来归服,这是自古以来少有的盛世。但我还是要谨慎行事,把太平日子保持下去,这就要多听听你们的意见。”为了稳定人心,李世民还派魏徵去山东安抚李建成旧部,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

由于连年战乱,唐代初期人口损失很多。李世民大力改革府兵制度,加强武备,击败东突厥,让他们放归被抓去的中原百姓,同时他放出三千宫女,这极大地加强了人口的恢复。他又推行去奢省费、轻徭薄赋的方针,兴修水利,垦殖荒地,让百姓安心生产,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这一系列的措施十分有效,终于取得了让后世赞叹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唐代繁荣兴旺的基础。

是玄武门之变
兄弟残杀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在李渊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为了挽回局面,最终李世民搏命一击,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此处在清朝时是刑场,夜晚常有离奇事件发生,如今寸土寸金
我们在看清代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皇帝在大殿上怒气冲冲地喊道:“推出午门,斩首!”不过在真实历史中,午门可不是杀人的地方。在清朝,真正解决死囚的刑场在宣武门外的菜市口。菜市口在明清两代都是北京最大的蔬菜市场。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清政府选了这里作为杀人砍头的刑场。每到冬至前夕,凡是...

唐朝时有午门吗? 最近的电视剧怎么了,薛平贵与王宝钏中斩王允时,说是...
没有,导演不懂历史,胡说的。午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嘉庆六年(1801年)又修。午门是故宫的正门,上有五座楼,人们习惯叫它五凤楼。五凤楼修建得重檐飞翘,黄瓦红墙,雄伟壮观。明清两朝,冬天在这里颁发次年的历书,遇有大规模的出征或凯旋献俘,皇帝就在...

故宫六大灵异事件
故宫灵异事件一:阴阳道上撞见鬼 东筒子夹道是故宫各种传说中最负盛名的阴阳道。所谓阴阳道是指明月高挂的夜里,在长长的夹道地面上呈现一阴一阳两个界面,传说鬼虽是在夜里出来,但会躲着人走。人走阳道鬼就走 *** ,人走 *** 鬼就走阳道。但是人如果一脚踩阳道一脚踩 *** ,或是踩着中线...

朱瞻基的儿子哪个当皇帝
皇帝被敌酋生擒了,这等屈辱的事情发生在华夏大国,明朝的庙堂之上百官们来不及悲痛与羞耻,便立即组织清算太监王振的罪过,并严惩了其党羽,因此还发生了朝堂之上血溅宫门的恶性斗殴的明朝午门血案事件。朱瞻基的儿子哪个当皇帝2 明宣宗朱瞻基有长子朱祁镇和次子朱祁钰,长子朱祁镇乃是孙皇后所生的嫡长子,...

明朝历史都有哪些事件?
十七日早朝时分,按照惯例,百官于五更前即在午门外朝房等待。忽然宫中钟鼓齐鸣,宫门大开,徐有贞高声宣布太上皇已经复辟。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此时无从选择,在徐有贞等催促下整队入官拜贺。时隔八年之后,朱祁镇终于再次端坐在奉天殿宝座上,重新成为了大明皇帝。石亨等人破开南宫大门,迎朱祁镇复位,史...

故宫的资料
外东路是宁寿全宫,乾隆给自己养老的地方。(紫禁城中的紫禁城)不过乾隆修完之后没住过,便宜慈禧了。里面有珍妃事件(古代的珍妃门?)的发生地。外西路是慈宁宫(太后、太妃们的住所,俗称寡妇大院)和建福宫什么的。这是故宫的一个大体概括,其实东西还有很多,像什么文渊阁、南三所、武英殿、...

《门山》揭秘中国历史上最特立独行的皇帝命令自己率军远征
皇帝没有回答,他们整齐地跪在午门外,有些死亡的味道。郑德对此仍然视而不见。这极大地激起了北京更多官员的“道德良知”。——不仅签了信,还跪在午门前...德国统治时期,发生过两次诸侯揭竿而起的大事件。两人都有充分的理由:现在面对朝鲜的人粗鲁无知,行为污秽,让宗室感到羞耻,让全世界都感到不安。但是两次都没...

故宫元宵节出现灵异事件吗
毛主席第三次来到故宫是在5月20日下午四点多,这回是由罗瑞卿同志陪同,经午门东掖门进入故宫,径直登上午门城楼,继续观看在楼内举行的“全国出土文物展览”。 事件揭秘 寿康宫最大黄花梨家具有小金库 影视剧里大热的“甄嬛”,在历史上为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居住于寿康宫。记者在她的寝宫看到故宫现存最大的黄花梨...

谁知道故宫发生的有那些灵异事件?
谁知道故宫发生的有那些灵异事件?  我来答 5个回答 #热议# 有哪些跨界“双奥”的运动员? 小熊的毛毛V5 2014-02-09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好美的. 我是去过很多次午门,下雨打雷的时候,我也去过,但是没看到什么. 我到是听说,在北海不是有很多人钓鱼吗.有一次几个人去钓鱼,变天了眼看天要...

故宫有那些灵异事件吗?
我是去过很多次午门,下雨打雷的时候,我也去过,但是没看到什么. 我到是听说,在北海不是有很多人钓鱼吗.有一次几个人去钓鱼,变天了眼看天要下雨了,大家就赶紧收雨具,这时候雨就下来了,他们就到路边的一个零食店的小棚子躲雨.有一个人比较慢.先去避雨的人就看见那个人蹲在地上收拾东西,他后面多出一个女人!

金山屯区13748771370: 玄武门事变是谁干的 -
线锦复方:[答案] 李世明干的 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身上,由于李世民战功赫赫,太子李建成,三皇子李元吉就共同策划谋朝篡位.他们害怕皇上撤销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将帝位传与2皇子李世民,事发当天他们先软禁了当时的皇上李渊,完后在玄武门重重埋伏,因为当...

金山屯区13748771370: 玄武门事变 -
线锦复方: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秦王、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在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结果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当时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当时的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兄长:李建成 在战争时期作为军事行动的总后勤官,并且参加多次大规模的战役.为人宽厚,待人和善.李渊应此立为太子详情http://tieba.baidu.com/f?kz=130107907作为一场政治变革无疑是成功的但是以道德观念来说是非常阴暗.(从始自终都是李世民导演的然后篡改历史.改写史书)

金山屯区13748771370: 玄武门事变的经过? -
线锦复方: 起因 617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据说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

金山屯区13748771370: 玄武门之变的故事? -
线锦复方:[答案] 617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玄武门之变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作为长子,李建成在唐王朝没成立之前所立下的功勋是卓著的.可以这样讲,如果李渊没有李建...

金山屯区13748771370: 玄武门事变是怎么一回事 -
线锦复方: 李世民兄弟几个为争帝位互相杀伐罢了,不过最终李世民赢了.

金山屯区13748771370: 唐朝玄武门事变的历史
线锦复方: 李世民弑兄,

金山屯区13748771370: 唐朝为什么会发生玄武门事变
线锦复方: 玄武门事变只有一次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李渊诏立世民为皇太...

金山屯区13748771370: 玄武门之变是怎么回事? -
线锦复方: 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目的是当皇帝.因为在封建社会,像他这样功高盖主的人是自然活不成的按照礼制应该是李建成即位,那时他会必死.而且,按照当时来说,他的手下可都是当时乃至现在还极为有知名度的牛人,让他死,他怎么甘心.于是,在长孙无忌等一系列人的策划下,发动了宣武门之变.之后逼迫李渊退位.虽然跟演绎的有些相像,但是,唐史就是这么写的.当然,各朝的史书都不会把自己龌龊的一面写出来,可是我们后人能看到的就是这样,至于真相,结合一下历史背景,也能猜出个大概吧

金山屯区13748771370: 玄武门之变 - 请介绍一下唐朝玄武门之变?唐朝玄武门之变的过程及其重要人物的经历
线锦复方: 李元霸其实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子,真名叫李玄霸,字大德,李渊第三子,被封为卫怀王.隋朝大业十年逝世,享年十六,并无儿女. 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