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证明孔子的"德治主张"?

作者&投稿:褚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和孟子到底谁是主张 “仁政” 和 “德治” 能不能稍加说明.~

孔子的思想:
1、孔子的伦理思想--“仁”。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义、礼、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 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
2、孔子的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正己然后正人”, 以德治民。他把“仁”扩充到政治领域, 要求君主爱民, 施行仁政。
他还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上起天子、下至平民, 都应安守本分, 名实相符,并由此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观。
孟子的思想:
1、性善学说:这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础。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就是人类文化规范——仁、义、礼、智的萌芽和根本。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向善,那就是“自暴”、“自弃”、“自贼”。
2、“仁政”思想: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治学说。“仁政”就是国君能够“与民同乐”,使人民的生活安定。
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了对人民的重视,即民本思想,也就是说把人民看作是国家政治的根本。这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组成部分,是对我国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总结和提高。

扩展资料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孔子
百度百科——孟子

这是子张向孔子请教为官从政的要领。在这里,孔子讲了“五美四恶”,这是他政治主张的基本点,其中包含有丰富的“民本”思想,比如:“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择可劳而劳之”,反对“不教而杀”、“不戒视成”的暴虐之政。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对德治、礼治社会有自己独到的主张,在今天仍不失其重要的借鉴价值。

孔子对于为政之道有过这样的表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一个执政者,如果自己的行为端正,那么他就是不下命令,大家也会去做事;但是如果执政者自己很邪恶,做不到清廉方正,他就是办不了一条又一条的法令,也不会有人跟从他。 再比如,孔子又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他的意思是说:执政者如果端正了自己的行为,治理国家能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端正自己的行为,又怎么能使别人端正呢?! 所以说,执政者要清廉为官,以身作则。这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也是德政的起点。

参见《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于德治主张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实行德治的具体办法:
1)重教化,轻刑罚。孔子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在满足百姓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加强教化。在礼刑问题上,孔子主张礼教是根本的,不得已而用刑,必须慎用。认为宽猛相济,政事才会谐和。宽猛结合,就是文武两手并用,德治与刑治都要。
2)反对过度榨取,主张"使民也义"。义者,宜也,就是役使老百姓不要过分,要适宜。
孔子看到了当时两极分化、贫富悬殊过大的现实,认为这是造成社会不安、国家颠覆的基本因素,因而提出来平均主义的经济主张。他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
3)为政需正己。孔子认为要治国正人,必先正已,正己才能正人。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所以孔子主张统治者一定要是德高望重、身体力行的"君子",这样,为政者起表率作用,就会上行下效,自然就会政通民和国家得治。孔子对为政者提出一定的道德水平要求。
4)举贤才。与孔子的德治思想相联系,他认为国君要治平天下,就必须举贤任能,发现和提拔优秀人才,参与国事。关于贤才的标准,孔子认为应该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就是要有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要依据仁的精神和拥有高尚的品德,还要能善于悯熟地运用业务知识和技能。简言之,贤才就是要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治国才能。这是一个德才兼备标准。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举出一个例子证明孔子说的“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条目1】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提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子路回答:“未也让睁。”【条目2】孔子继续说:“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举出一个例子证明孔子说的“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急要!
【条目1】孔子问道:“由啊!你听说过六种美德和它们的蔽病吗?”子路回答:“还没有。”【条目2】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却不喜欢学习,会变得愚昧;爱好智慧却不喜欢学习,会变得空泛;爱好诚信却不喜欢学习,会变得被人利用;爱好直率却不喜欢学习,会变得偏激;爱好勇敢却不喜欢学习...

请你取出一个实例来证明孔子的“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1,三国时期的郭嘉,生活放荡不羁,甚至被陈群告过强抢民女。2。两晋时期的阮籍。末路而哭者是也。推荐你多看看两晋的人物志,里面放荡不羁的人很多。

举出一个例子证明孔子说的“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急要!
【原文】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①?”对曰:“未也.”“居②,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③;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④;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⑤;好刚不好学,其蔽也...

举例证明孔子的留言!!!急!!!
从这个意义上说“忠恕”二字不可不谓孔子思想的皇冠。什么是“六言六弊”呢?《论语》中阳货第十七章的第八节,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亦呼?”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

可以证明孔子或孟子名言的论据和论点(论据越详细越好,一个5分)_百度...
这些例子似乎都在验证“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真理。3.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失败等同于成功的前提。失败只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一个人如果有志于成功,除了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还需要具备客观的条件,如才能、机遇和环境等。没有这些条件,即使有志,也难以成功。因此,我们不能仅仅...

举出一个例子证明孔子说的“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孔子在《礼记•仲尼燕居》中说:“夫礼,所以制中也”,礼为求中之器,礼,制中,礼求中,礼,亦为中,亦可以理解为度。因此,六言六蔽可以理解为:仁而不知度,愚蠢;智而不知度,放荡;信而不知度,贼害;直而不知度,绞伤;勇而不知度,祸乱;刚而不知度,狂傲。孔子所有的...

历史上和现实中有什么关于孔子的”仁”的例子?
问题描述:历史上和现实中有什么关于孔子的”仁”的例子?帮帮手..解析:孔子的最高境界是仁,但这不是个人处世的匹夫之仁或小恩小惠妇人之仁,而是治理有方为民 造福的大仁大义;“克己复礼,仁在其中”,好象仁这个境界很容易达到,但孔子说的不是一 人个人的仁,而是有权势在手的统治者的仁,...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举一个例子说明
蛮夷之邦”的楚国人公孙龙和秦商入学,还欲居“九夷”施教,充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主张。孔子弟子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如南官敬叔、司马牛、孟懿子;也有很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如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而平民教育更能体现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实质。

师说中以孔子为例证明了什么观点
师说中以孔子为例证明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观点,《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

天柱县17318972754: 举例证明孔子的"德治主张"? -
枝居盖诺: 孔子对于为政之道有过这样的表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一个执政者,如果自己的行为端正,那么他就是不下命令,大家也会去做事;但是如果执政者自己很邪恶,做不到清廉方正,他就是办不了一条又一条的法令,也不会有人跟从他. 再比如,孔子又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他的意思是说:执政者如果端正了自己的行为,治理国家能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端正自己的行为,又怎么能使别人端正呢?! 所以说,执政者要清廉为官,以身作则.这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也是德政的起点.

天柱县17318972754: 举孔子说过的话证明他的"德治主张"? -
枝居盖诺: 一、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 二、强调以德服人,反对使用苛政暴:-------- “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这是孟子的:----------------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孔子的"仁治、礼治、德治、人治"思想 在这里有很详细的解说 请参考这个↓ http://www.china-handan.gov.cn/html/dushupindao/dushupindao_486_3691.html

天柱县17318972754: 孔子的政治主张及积极意义 -
枝居盖诺: 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天柱县17318972754: 孔子主要的整治主张是什么 -
枝居盖诺: 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天柱县17318972754: 孔子的主要政治主张,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
枝居盖诺: 正名是孔子最重要的政治主张.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个故事来彻底了解孔子“正名”的涵义:当孔子三度至卫时,卫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原来先前卫灵公宠爱夫人南子,想要把公位传给南子的庶子.于是,嫡长子蒯聩便企图暗杀南子以保公位....

天柱县17318972754: 根据材料一 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枝居盖诺: 亲,材料一在哪? 孔子的政治主张的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也叫“德治”或“礼治”. 孔子的思想主张:主张“仁义礼智”的学说,“仁”包含了对社会、政治的最高期待;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天柱县17318972754: 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枝居盖诺: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法治具有强制性,只能约束人们的外部行 为;德治具有感化力,才能影响人们的心灵.还认为人才不能依靠自然成长,必须经由教育培养.为此而创办私学,以造就改良政治需要的“贤才”.孔子称“贤才”为“君子”(“士”或“成人”),要求“君子”首先必须是道德完善的人,能以身作则;把“修己以安百姓”作为最高的政治理想和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天柱县17318972754: 孔子的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
枝居盖诺: 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成为东方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论基础.以孔子为代表创立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构成了...

天柱县17318972754: 孔子主张的思想是什么 -
枝居盖诺: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

天柱县17318972754: 孔子的治国主张是什么?
枝居盖诺: 孔子一身所追求的都是“仁”的思想,他所在的春秋时期是一个较混乱的时期,所以他提倡用“仁”来治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