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看大 四岁知老”有道理吗?

作者&投稿:韦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3岁看大,7岁看老"有道理吗~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科学道理,但不绝对。 事实上,孩子从生下来起到3岁之前,是个最为重要的时期。中国有句老话的前半句说“三岁看大”。孩子到3岁时,就已形成了长大之后一些基本性格的质素。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所有的人,都毫无例外地能从他们身上看到他们3岁以前的教育环境,以及这种教育环境对他性格形成及质素的影响。所以,模式期决定了人的一生。这个道理不难理解,0—3岁模式期教育就好比给建造高楼大厦奠基,基础的偏正、坚固与否直接关系建筑的质量和安全。那么,什么叫“模式期”和“模式教育”? 我们在前面的“婴幼儿的特殊能力”和“婴幼儿学习记忆的特殊规律”中讲过。0—3岁的婴幼儿与生俱来的语音识别能力、视觉识别能力、记忆力极强,导致他们此时大脑接受事物的方式极其特殊——他们会把感知到的事物的印象原封不动地作了一个“模式”印进了大脑之中。他们的大脑还处在一个白纸状态,无法像成人那样进行分析判断,因此,可以说他具有一种不需要理解或领会的吸收能力。婴儿的这种模式识别的能力,远远超过大人们的想象。婴儿依靠动物的直感,具有在一瞬间掌握整体的模式识别能力,是成人远远所不能及的。我们就把处在以心智模式吸收为特征的0—3岁称为“模式期”。对3岁以前的婴儿教育,就是“模式教育”。婴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对多次重复的事物不会厌烦。这就决定了“模式教育”的性质,3岁以前为“硬灌”教育。 如果不把你认为正确的模式,经常地、生动地反复灌入幼儿尚未具备自主分辨好坏能力的大脑中的话,他也会毫无区别在大量吸收坏的东西,从而形成人的素质。那么,给3岁以前处于模式期的孩子“硬灌”些什么呢?大致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反复灌输语言、音乐、文字和图形等所谓奠定智力及大脑活动基础的模式;另一方面则是输入人生的基本准则和态度。 中国那句老话的后半句是“7岁看老”。虽说“7岁看老”不完全正确,但确实很有道理。4—7岁幼儿处于“蒙稚期”,也是大脑、智力和人格高速发展期,启蒙教育随之展开。模式教育与启蒙教育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零星的分散的教育,而后者是整体的集中的教育。如果拿体育运动打比方的话,前者是热身,后者则是上跑道了。所以启蒙教育意味着结构性课程的开始,否则,将造成孩子潜能的巨大浪费。如果模式教育搞得很好,那么,启蒙教育会很顺利的展开。在模式期由于父母做了大量工作,教育基本成型,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基本入轨,教育影响已经渗透到孩子的行为之中。 根据人才学中发展性原则看,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并且每个人又各自的独特性。所以,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动态地评价孩子。少年儿童的发展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垂直式”的、“井喷式”的少之又少,那一般被称为“神童”、“天才”。“斜面上升式”的稳步发展的占较大比例,但绝不是多数,而“螺旋式”的、“波浪式”的发展居多。人的各项素质发展有的早有的晚,有的快有的慢,有“先快后慢”型的,就是常说的“少年得志”、“早慧”;有“先慢后快”型的,即“大器晚成”。有的孩子人格品德发展起步较晚,就是家长们通常所说的孩子“懂事晚”的那类。有的孩子智力发展起步晚,但智力发展越来越快,呈现加速度进步,后发先至,不少大科学家属于这种类型,小学、初中学习不是拔尖,到高中、进大学则脱颖而出,一路领先,摘取科技发明桂冠。如果不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和看待孩子,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类型和个性特点,“天才”往往毁在家长手中。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发展性评价强调的是孩子发展的时间结构。 人的一生好比一年四季,婴、幼、儿童、少年时期就是人生中的“春天”,如果“春天”不播种,怎么能期待“夏天”的葱绿、“秋天”的收获、“冬天”的享用。然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播种的是草籽,你怎么能期待它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材。所以,必须播种英才、天才、创造性人才的种子。那么,什么是英才的种子?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自信心、意志力、独立人格、超强的学习力和创造力就是英才的种子。春播英才的种子,秋收的必然是英才。爱因斯坦就是幼年时代获得了创造性人格力、学习力和创造力,才使他后来成为科学巨人的。

从人的心理学的角度,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大部分是家庭和社会的因素,人的模仿能力很很强的,你所接触的朋友多数和你自己的性格相似,(大部分但一定是你自己的好朋友)所以小孩会从某些程度上显示出父母的因素,所以说是有一些道理的。

  1. 三四岁的小朋友,此阶段开始主动探索,有目的性地想改变环境,懂得去评价他人。

  2. 儿童在三岁左右的时候便开始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习惯一旦养成,要改是很难很难的。

  3. 父母这个阶段应鼓励和引导小朋友的好奇心及探索,这样TA们会更加主动地订计划、订目标,并且努力完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俗话说,“三岁见老”,其实并非毫无依据的,从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来看,儿童在三岁左右的时候便开始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习惯一旦养成,要改是很难很难的。



三岁看大 四岁知老,是大多数人从古到今总结出来的一个没有太多科学依据的道理。所以,只能说是有一定道理,所能看出的是一种人格秉性,比如看出他将来是否孝顺、是否开朗外向、是否横蛮无理、是否有独立能力等等。但要看出他一生的成就,那就是到了20岁,你也无法开清楚的。

孩子三岁看大,四岁看老
亲子互动影响未来发展
其实父母不难发现,孩子哭闹不见得就是要人抱,而是希望知道父母就在身边,所以到底要不要抱不是问题,而是了解他要什么,有的父母干脆就以塞奶嘴解决,但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吗?零岁教育所以重要,就是因为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亲子之间如何互动,对他未来的情绪将有极大的影响。

在零岁之前就做好孩子的人格发展,必须是父母懂得如何用对心、使对力,如此可以使你将来在教育孩子时更加省力。例如我要在上班前叫孩子起来吃奶,但孩子睡得很沉,被吵醒一定会很不愉快,所以我就想如何使他快乐地起床,经过我的观察发现,父母当时的情绪如果是急切的、有压迫性的,孩子也会感到不安,所以我决定在他一睁眼时,就让他看到我的笑脸,我会抱着他去玩玩偶,抓他的手让他去拍一拍,跟他说话,使他了解这个仪式表示要起床了,要知道跟人家问好。所以营造好的起床气氛很重要。另外,挑选保姆也是重要的,要了解保姆会不会笑,是不是愁眉苦脸,这样才不会将负面情绪带给孩子。

传播快乐情绪

大人的笑容对孩子是一个最好的示范作用,您的管教态度也关系到他的顺从与否,例如孩子讨厌洗脸,父母就要懂得先把好的情绪带给他,你可以边洗自己的脸边哼着歌,让孩子觉得洗脸是件愉快的事,之后问他要不要洗,让他产生期待的心理,进而喜欢这件事。这个过程好像在玩,但也做到了常规该做的事,所以管教孩子不一定要一板一眼,父母不妨学些卡通的话与幻想,让孩子感染到您快乐的情绪。

当父母觉得做这件事是快乐时,您的孩子必然也会快乐;如果您觉得不快乐,孩子也会觉得不快乐,这就是没有用对心、使对力。孩子在快乐的经验中可以奠定良好的情绪及性格的基础,并且得成功的快乐。三岁前的教育取决于父母去观察孩子的需要,而不是到处去听信别人怎么说,只要那个方法是可以带来快乐,那就是可行的;如果您会觉得困扰,那个方法就不要用,因为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


秦安县15376709924: “三岁看大 四岁知老”有道理吗? -
卞育蒿甲: 孩子三岁看大,四岁看老 亲子互动影响未来发展 其实父母不难发现,孩子哭闹不见得就是要人抱,而是希望知道父母就在身边,所以到底要不要抱不是问题,而是了解他要什么,有的父母干脆就以塞奶嘴解决,但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吗?零岁教...

秦安县15376709924: 从小看大,三岁知老,这话有道理吗? -
卞育蒿甲: 既然有这样的俗话,就说明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秦安县15376709924: 三岁看老是真的吗 -
卞育蒿甲: 通常的说法是三岁看到大,七岁看到老.意思是:三岁可知人长大了以后的发展,七岁可知人老了以后如何.从科学的方面来说.一个人的性格,脾气,秉性,人格等都成型于六岁之前.而一个人人的性格等等又会决定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处理等能力.所以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当然,一个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事情是多变与复杂的,只能说是一个笼统的预测.

秦安县15376709924: |从小看大 三岁示老"这句话对吗 -
卞育蒿甲: 应该是“从小看大,三岁看老”一个人的一生在他小时候就能大致看出来,因为从生理角度来看,6个月婴儿的视觉灵敏度就已接近成人的水平,一岁幼儿80%的脑部细胞已发育完成,到3岁时孩子的视觉灵敏度会达到成人标准,而大脑容量能达到成人重量的90%!可见,0-3岁这一阶段婴幼儿的智力、视力发展已几乎接近成年人,这些生理状况的发育情况将会影响到人的一生.这就是人们常说“三岁看老”的根本原因.

秦安县15376709924: 请问“三岁看老”这句话有无道理? -
卞育蒿甲: 的确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 个人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 扯到命格这个东西,比较玄乎了.但是一个人的性格,素质,心地,有很大部分是天生的.比如,有的人生来就开朗,有的人生来就沉静,虽然后天的环境,教育,学识能改变这些,但改变不了多少.再说天赋资质这些东西,更是天生的了,后天再努力改变,本质的一些东西是改变不了的.天才就是天才,有才就是有才,庸才就是庸才,努力的话,会让不利的情况改变一些,但不会从麻雀变凤凰,至多麻雀变黄鹂? 呵呵,个人见解.

秦安县15376709924: 三岁看小四岁看大 是什么意思 -
卞育蒿甲: 意思是三四岁是小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三四岁可以看到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从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科学调查显示:0-3岁是婴幼儿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拥有...

秦安县15376709924: 三岁定八十,有道理吗?难道一个人的幼年的心性,就决定他的一生吗?
卞育蒿甲: 我不同意楼上诸位的看法. 我认为,三岁定八十,是有道理的. 说三岁定八十,定的并不是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本事,而是一个人的性格、脾气.也就是说,一个人三岁时(幼年)表现出来的性格、脾气,和他在八十岁时(成年)表现出来的性格、脾气是差不多的,或者说差别不大.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人后天受到的教育和经历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会改变他原来的某些性格、脾气.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种改变通常是部分的,而不是整体的;是量变,而不是质变. 如果说确实有人幼年时的性格、脾气与成年时的性格、脾气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性变化,那么我认为,相对于全人类来说,这也只是事物发展的特殊性,而绝不是普遍性.

秦安县15376709924: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道理吗?根据是什麽?
卞育蒿甲: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科学道理,但不绝对. 事实上,孩子从生下来起到3岁之前,是个最为重要的时期.中国有句老话的前半句说“三岁看大”.孩子到3岁时,就...

秦安县15376709924: "3岁看大,7岁看老"有道理吗 -
卞育蒿甲: 还是有一定道理的.3岁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们把从出生到3岁这个阶段称为婴幼儿期,这个阶段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另外,专家还发现了下面的成长规律:1、性格:孩子成年后的性格基本上在3...

秦安县15376709924: “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语有科学道理吗? -
卞育蒿甲: 有的,所以小宝宝的0-6岁这段时间的教育非常重要.他的性格、生活习惯等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性格的初步萌芽是在3周岁左右,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格健康与否,在3周岁时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3岁看大的道理在于:从儿童3周岁时的性格倾向就能初窥其长大后的性格特征.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性格特征初步形成是在学龄前期(性格的发展和定型是在青年期).所以,一个人在成年后所表现出的性格总特征的雏形,一般在7周岁左右已显现.这样看来,7岁看老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过性格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孩子上学后,只要家长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摆脱幼儿期形成的不良性格萌芽,形成良好的性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