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霍尔特的《儿童是如何学习的》

作者&投稿:谢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约翰·霍尔特的《儿童是如何学习的》~

江天梦 译 简介本文对美国教育改革之父——(How Children Learn)一书做了非常全面和到位的介绍,值得我们参考和深思。 关于儿童的学习规律,现代住家教育运动之父约翰·霍尔特并非通过提出某种深刻而又全面的理论,而是通过引子式的观察和思考,对各种有关儿童是如何获取知识和学习技能的学说提出质疑。 有人认为,儿童简直是“鬼精灵”,要坚决加以锤炼,让他们学会服从,或者干脆把他们变成一台台“可以输入天才程序”的计算机,而霍尔特是坚决反对这种思想的。(在霍尔特看来,)孩子们根本就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知识也并非只有在教室里才能学得到。相反,他强烈呼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相信孩子。 首先,霍尔特认为,学习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领,而且所有的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具有好奇心,而不用等到被送进学校才有好奇心。霍尔特通过对幼小的孩子的观察认为,孩子的大脑一直都处在对世界的探索之中。 儿童就是喜欢解决问题,也喜欢思考,可问题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总喜欢把孩子放在大型的、毫无个性可言的学校里,并按照工厂式的管理模式强行让孩子们接受各种毫无意义的教学内容,从而妨碍这些能力的发挥。 霍尔特还坚决反对完全用一种抽象的方式给孩子灌输知识。他以分数的教学为例,认为那不过是一种被麻醉了的体验,在现实世界中却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他对孩子们的启蒙教材和画册简直深恶痛绝,认为里面用的词汇是多么木纳和简单。相反,霍尔特坚持要把孩子放在现实世界之中,让他们直接面对日益复杂的现实问题。例如,他喜欢鼓励家长大胆让孩子们接触报纸、信件、保证书和(电话)黄页,或任何复杂而又深刻的现实问题,这样才能够增强孩子对现实世界的好奇心。 霍尔特对用现实问题教育孩子的思想确实到了痴迷的程度,甚至要求家长允许让孩子在一旁观看自己的工作情况,最好还能“亲子同工”并肩合作。他相信孩子通过观看家长的劳动过程,可以带动孩子,提高学习能力,而不是在教室里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这正是霍尔特为何强烈认同“住家教育”的原因之一,或者,用他的话说,干脆叫做“非学校教育”。 霍尔特对教师和教育机构深恶痛绝,认为这些人和机构实际上是给孩子获取知识、掌握本领设置重重障碍。如果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那么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坚决杜绝那种“毋庸置疑式的教学方式”,他举证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往往让学生感到气馁,以为自己不够聪明,不会读书。对霍尔特来说,这种过程是破坏性的,它会碾碎孩子的自尊,扼杀孩子的自信心,以为自己没有能力自学,而最糟糕的是,这样会让孩子离“学习一辈子”的学习观念越来越远。 相反,教师不要过于积极,应该退回一步,应该只有在孩子需要、请求帮助的时候才予以必要的指导。教师往往认为,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是必不可少的,离开教师,孩子将一事无成,这种认识是大错特错的。霍尔特认为,只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行思考问题、形成直觉并且随着经验的不断提高而把这种直觉发展到更为高深的程度的时候,教学过程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对于霍尔特而言,孩子在提高认知本领的过程中,即使有错误,也不是愚蠢的错误。霍尔特所坚守的第二个基本信条就是培养孩子形成自尊的概念。自信心是孩子学习的关键。教师和家长的自以为是、教育机构的强制管理、机械学习过程的枯燥无味和没完没了的考试,都会让孩子感到焦虑不已,使孩子的好奇心被扼杀殆尽,最终把学习变成一个痛苦的过程,而不是本来应有的自然而又快乐的行为。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彻底失败。霍尔特大胆断言:有些孩子说话断断续续、结结巴巴,那都是因为自尊心受到打击的结果,事实的确如此。由于害怕失败,惧怕受罚,担心丢脸,加上对没完没了的考试的焦虑,孩子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就会严重下降,这又进一步导致孩子厌恶读书。奉行“信任孩子”哲学的霍尔特认为,或许是天真地以为,孩子都有强烈的是非感,他们具有一种天生的错误纠正机制,使他们(最终)学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霍尔特认为,很多对人生有用的本领,尤其是阅读的本领,都完全是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得到的,因此,读书干嘛要那些自以为是的教师和家长来指导?\

歌曲名:My Desire
歌手:约翰 霍尔特
专辑:3000 Volts Of Holt

My love has got no money Hes got his strong beliefs
My love has got no power Hes got his strong beliefs
My love has got no fame Hes got his strong beliefs
My love has got no money Hes got his strong beliefs
Want more and more
People just want more and more
Freedom and love
What hes looking for
Freed from desire Mind and senses purified
Freed from desire

http://music.baidu.com/song/20881444

江天梦 译 简介 本文对美国教育改革之父——(How Children Learn)一书做了非常全面和到位的介绍,值得我们参考和深思。 关于儿童的学习规律,现代住家教育运动之父约翰·霍尔特并非通过提出某种深刻而又全面的理论,而是通过引子式的观察和思考,对各种有关儿童是如何获取知识和学习技能的学说提出质疑。 有人认为,儿童简直是“鬼精灵”,要坚决加以锤炼,让他们学会服从,或者干脆把他们变成一台台“可以输入天才程序”的计算机,而霍尔特是坚决反对这种思想的。(在霍尔特看来,)孩子们根本就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知识也并非只有在教室里才能学得到。相反,他强烈呼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相信孩子。 首先,霍尔特认为,学习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领,而且所有的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具有好奇心,而不用等到被送进学校才有好奇心。霍尔特通过对幼小的孩子的观察认为,孩子的大脑一直都处在对世界的探索之中。 儿童就是喜欢解决问题,也喜欢思考,可问题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总喜欢把孩子放在大型的、毫无个性可言的学校里,并按照工厂式的管理模式强行让孩子们接受各种毫无意义的教学内容,从而妨碍这些能力的发挥。 霍尔特还坚决反对完全用一种抽象的方式给孩子灌输知识。他以分数的教学为例,认为那不过是一种被麻醉了的体验,在现实世界中却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他对孩子们的启蒙教材和画册简直深恶痛绝,认为里面用的词汇是多么木纳和简单。相反,霍尔特坚持要把孩子放在现实世界之中,让他们直接面对日益复杂的现实问题。例如,他喜欢鼓励家长大胆让孩子们接触报纸、信件、保证书和(电话)黄页,或任何复杂而又深刻的现实问题,这样才能够增强孩子对现实世界的好奇心。 霍尔特对用现实问题教育孩子的思想确实到了痴迷的程度,甚至要求家长允许让孩子在一旁观看自己的工作情况,最好还能“亲子同工”并肩合作。他相信孩子通过观看家长的劳动过程,可以带动孩子,提高学习能力,而不是在教室里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这正是霍尔特为何强烈认同“住家教育”的原因之一,或者,用他的话说,干脆叫做“非学校教育”。 霍尔特对教师和教育机构深恶痛绝,认为这些人和机构实际上是给孩子获取知识、掌握本领设置重重障碍。如果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那么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坚决杜绝那种“毋庸置疑式的教学方式”,他举证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往往让学生感到气馁,以为自己不够聪明,不会读书。对霍尔特来说,这种过程是破坏性的,它会碾碎孩子的自尊,扼杀孩子的自信心,以为自己没有能力自学,而最糟糕的是,这样会让孩子离“学习一辈子”的学习观念越来越远。 相反,教师不要过于积极,应该退回一步,应该只有在孩子需要、请求帮助的时候才予以必要的指导。教师往往认为,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是必不可少的,离开教师,孩子将一事无成,这种认识是大错特错的。 霍尔特认为,只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行思考问题、形成直觉并且随着经验的不断提高而把这种直觉发展到更为高深的程度的时候,教学过程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对于霍尔特而言,孩子在提高认知本领的过程中,即使有错误,也不是愚蠢的错误。 霍尔特所坚守的第二个基本信条就是培养孩子形成自尊的概念。自信心是孩子学习的关键。教师和家长的自以为是、教育机构的强制管理、机械学习过程的枯燥无味和没完没了的考试,都会让孩子感到焦虑不已,使孩子的好奇心被扼杀殆尽,最终把学习变成一个痛苦的过程,而不是本来应有的自然而又快乐的行为。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彻底失败。霍尔特大胆断言:有些孩子说话断断续续、结结巴巴,那都是因为自尊心受到打击的结果,事实的确如此。 由于害怕失败,惧怕受罚,担心丢脸,加上对没完没了的考试的焦虑,孩子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就会严重下降,这又进一步导致孩子厌恶读书。奉行“信任孩子”哲学的霍尔特认为,或许是天真地以为,孩子都有强烈的是非感,他们具有一种天生的错误纠正机制,使他们(最终)学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霍尔特认为,很多对人生有用的本领,尤其是阅读的本领,都完全是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得到的,因此,读书干嘛要那些自以为是的教师和家长来指导?\


今年有什么号看电影啊
《虎胆龙威5》的故事背景设置在俄罗斯,大名鼎鼎的约翰-麦凯恩将和他的儿子杰克·迈克莱恩一起,与当地的恶势力进行殊死顽抗。约翰-麦凯恩的儿子 被绑架之后展开。主角约翰·迈克莱恩的儿子杰克长大成人,猛男程度不逊父亲。故事就围绕这对不那么亲密的父子,必须一起合作对抗敌人,保存性命展开——约 翰·迈克莱恩前往莫斯科营...

沈阳市19892042849: 英国有一位名叫约翰·克里西的作家,年轻的时候创作很勤奋,可是得到的却是接二连三的打击——743封退稿信.挫折磨砺了他的意志,他说:“不错,我... -
爱强黄根:[答案] (1)这一故事说明,我们要积极对待挫折,不要因为失败就否定自已,要满怀信心,采取行动,战胜 挫折,才能走向成功. (2)人生难免有挫折,要直面挫折,不畏不惧.要做生命的强者,在挫折中奋起.

沈阳市19892042849: 约翰·洛克:全面教育法是什么基本的观点 -
爱强黄根: 洛克主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与其让孩子记住规则,还不如给孩子树立榜样.他非常重视儿童的年龄特点,强调示范和环境的教育作用,反对单纯的说教.他说:“无论给儿童什么教育,无论每天给他什么样聪明而文雅的训练,对他的行为能产生最大影响的依然是他周围的同伴,是他父母行动的榜样.” 在各种教育儿童的方法中,最简单明白又最容易见效的方法就是找出孩子应该学习和应该避免的榜样,放在他面前.

沈阳市19892042849: 约翰·洛克的“心灵白板说”是在他的哪本书中提出的? -
爱强黄根: 以下两本书里都有: [英]洛克:《人类理解论》,83页. [英]洛克:《人类理解论》,375页. 根据司各特的陈述,这个“白板说”出自奥古斯丁的《论灵魂》. 不难看出,司各特通过对灵魂的功能的区分,强调了“客体...既然我们的认知行为完全源自心灵的作用,那么心灵所对应的就应当是一种“至上的存在”,也就是“上帝”;

沈阳市19892042849: 约翰·麦斯威尔的著作?
爱强黄根: 《领导的黄金法则》 《领导团队的17法则》 《人生一定要沾锅》 《从内做起:发展自己的领导力》 《换个思考,换种人生》 《360度全方位领导》 《沾好锅25法则》 《赢在今天》 《领导力21法则》发挥你的潜能转败为胜-如何从逆境中淬炼自己 成为有影响力的人与巨人同行--请圣经伟人作我的人生顾问 凝聚你的团队力---作一个团队需要的人 《成功札根在每一天》 领导21特质 重新得力21分钟-领袖灵粮

沈阳市19892042849: 外国文学:约翰·尼尔顿的三部长诗是哪几部 -
爱强黄根: 是《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其中《失乐园》是和《荷马史诗》、《神曲》并称为西方三大诗歌的传奇之作哦. 他早年以短诗为主,你所问的是他后期的著作,文学程度也更高.祝君愉快

沈阳市19892042849: 请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之为“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 -
爱强黄根:[答案] 不能墨守成规,要敢于打破常规,勇敢创新

沈阳市19892042849: 启蒙运动的真正创始人是艾萨克·牛顿爵士(1643~1727年)和约翰·洛克(1632~1704年).……牛顿的光辉成就就是用精确的机械观点来解释整个自然界... -
爱强黄根:[选项] A. 牛顿是启蒙运动的真正创始人 B. 科学革命推动了启蒙运动 C. 牛顿的哲学规律推动宗教改革 D. 牛顿不反对上帝的权威

沈阳市19892042849: 谁知道航海家富兰克林的故事?他的全名是约翰·富兰克林.有谁知道啊 -
爱强黄根:[答案] 约翰·富兰克林爵士(Sir John Franklin)是一位杰出的北海航海家,生平可以说非常的辉煌,是与库克船长、马修·弗林德斯船长同时代的人物.他出生于1786年4月,1801年参加海军,参加过著名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也曾参与过营救落难于中国的...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