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放过曾静乾隆为什么杀了曾静

作者&投稿:罗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曾雍正放过曾静,为何乾隆一定要杀了他?~

《大义觉迷录》是有清一代最大一次涉及全国的文字狱,即吕留良(1629-1683)、曾静文字狱案的真实记录,也是泄露清代宫廷内幕最多的一部御制国书。满书的充满诡谲和血色。
雍正六年(1728年)九月二十六日,湖南儒生曾静派徒弟张熙投书给陕西总督岳钟琪劝其谋反,岳钟琪先是软硬兼施未果、后伪与张熙盟誓谋反而套出幕后指使曾静,从而拉开了吕留良文字狱的序幕。其实,书生往往意气用事,习惯于把世人看做清水一碗,岂不知世事诡谲纷杂,不是之乎者也那样的或迂腐或率直。曾静仅凭朝廷对岳钟琪猜疑的道听途说,便忽悠岳钟琪乃岳飞后裔,投书劝其谋反,很显然,曾静打错了算盘。
曾静等锒铛入狱后,供认是受吕留良著述的影响方起造反之念的,由此,逐步形成了全国性的大搜捕、大文字狱。在雍正一干人马的强大攻势下,曾静便匍匐了,把所思所想一股脑倒了出来,一言自己是“弥天重犯”;再言自己是“向为禽兽,今转人胎”;复言吕留良的“逆说”“是有心为恶,而假托为善,以掩其恶。”之后,曾静拿起那只秃笔,著《归仁说》,
把满清王朝吹得天花乱坠、把雍正及其祖上捧为圣人,兼有尧、舜的美德。在耿直人看来,知识分子变节时的摇尾乞怜尤令人厌恶。看上去,《归仁说》洋洋万言,当真把雍正吹迷糊了,也拍得舒服,于是曾静保住了脑袋,但也不尽然,因为雍正看重的是曾静的善于吹捧,后来启用了曾静的嘴巴,被派往湖南“观风整俗使”衙门听用,作报告,现身说法,向百姓宣扬雍正圣德。
其实,曾静案发时,吕留良已作古45年矣,其生前与曾静毫无瓜葛,根本不知道曾静老大贵姓,但雍正认为既然吕留良“流毒”忒深,他死了也不能让他安息。遂于雍正十年(1732年)大开杀戒,吕留良及其儿子吕葆中被开棺戮尸枭首,另个儿子吕毅中被斩立决,孙辈流放黑龙江宁古塔;案内学生、门人及其亲属或被凌迟族刑、或被斩立决、或流刑、或杖刑、或收官为奴。此案牵连者甚众,皆属无辜。酷刑之下,社会委实“稳定”了。
但在“观风整俗使”衙门听用的曾静压根想不到事情会有突变,乾隆上台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拿他“开刀”:收缴焚毁《大义觉迷录》,雍正十三年(1736年)十二月,曾静、张熙被凌迟,这也是吹鼓手的下场,可悲。乾隆摘掉曾静脑袋的理由是援引了雍正办理吕留良文字狱的先例:即攻击朕自身者犹可原谅,攻击皇祖者必得诛杀。在乾隆看来,吕留良谤议了康熙,曾静谤议了雍正,而雍正去吕氏留曾氏;如今我乾隆上台了,那你曾静当初攻击的就是我的皇祖,我就可以杀你了。不难看出,这是十足的流氓逻辑,这在中国法制史上也算是一堆臭狗屎了。
雍正把吕留良文字狱案搞大,并编纂《大义觉迷录》,残杀吕氏而独留曾静,我想,这是雍正高明的一招,有打有杀、,再搞一番“宣传教育”,一可以扼杀民众的反叛思想,杀一儆百;再可以宣传满清王朝的文治武功和自己的道德仁义,可谓一箭双雕。到了乾隆这儿,图穷匕首见了,他要的是赶尽杀绝、斩草除根的“大好局面”,所以在乾隆朝,文字狱搞得红红火火,至于禁毁《大义觉迷录》,我想,书中涉及的清宫秘密和大造文字狱的残酷实录不能不被乾隆忌讳吧。

  导读:按道理说在封建社会,皇帝说的话就是圣旨,是金科玉律,绝对不容许更改、违背。据说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当皇帝时,有一位湖南的官员来长安汇报工作,此人一心想要为家乡做一件好事,于是就暗中观察唐太宗每次出宫所走的路线。在得知唐太宗又要出宫之后,这位官员便提前在路上用蜂蜜写了几个大字:“澧州粮米可免”。
  等到唐太宗路过这里的时候,地上的蜂蜜招来了密密麻麻的蚂蚁,唐太宗看见很是好奇,随口念道:“澧州粮米可免”。那位官员一直在路边等候,听到皇上说出此话后,立刻上前跪下谢主隆恩。听到这里李世民才反应过来,原来一切都是这个官员耍的小聪明,可是圣口已开唐太宗又不好收回,最后真的就减免了澧州一年的赋税。
  话虽这么说,但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能像唐太宗这样心胸开阔、一言九鼎,比如说清朝的乾隆皇帝,就敢明目张胆的违背父亲雍正立下的誓言,将一个小秀才凌迟处死。
  这个小秀才名叫曾静,在雍正刚当上皇上那年,他前去参加科举考试,路上不知从哪得到了几本吕留良(吕四娘的爹)写的反清复明的书,结果曾静立刻热血沸腾开始筹划造反的事情。可他只是一个小秀才,要钱没钱要兵没兵,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听说大英雄岳飞有一个后代,名叫岳钟琪,当时是清朝的川陕总督,不仅位高权重,而且手握重兵。
  曾静想都没想,立刻给岳钟琪写了一封信,鼓动岳钟琪与他一起造反。在曾静看来,岳钟琪身为汉人,而且还是民族英雄岳飞的后代,当年岳飞就是因为抵抗金人惨死的,所以岳钟琪一定不会终于满清的。可让曾静没想到的是,岳钟琪收到他的信之后,立刻全部上交给了雍正皇帝。
  雍正听说有人谋反,立刻下旨将曾静还有同党全部抓到京城,就当曾静以为自己必死无疑的时候,雍正竟然出人意料的只是批评教育了一下曾静,就把他放了。雍正转过头来,却把写书的吕留良一家满门抄斩,还把这件事情写成了一本书名为《大义迷觉录》,这就是雍正朝著名的文字狱。书写成了之后,雍正就让曾静到江南地区以身讲法,宣传皇恩浩荡。
  侥幸逃过一劫的曾静每天都活在恐惧之中,生怕哪天雍正反悔将自己一刀处死。不但曾静惶惶不可终日,而时人也是多有疑心的。雍正见曾静不放心,还特意下旨昭告天下:“朕绝不杀曾,而且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诋毁朕躬而追求杀戮”。看到雍正的保证书后,曾静总算过了几天安稳日子。
  雍正十三年,雍正突然驾崩(关于雍正的死,野史传闻就是当年吕留良的女儿吕四娘为报父仇,潜入宫中,一剑砍掉了雍正的脑袋),由儿子弘历继位,年号乾隆。
  曾静本以为有了雍正的金口玉律,就可以回家睡安稳觉了。可乾隆上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完成父亲当年的遗留“问题”,立刻派人把曾静抓到菜市口,来了一个凌迟处死的极刑。处死曾静之后,乾隆对百官说:“曾静大逆不道,虽处之极典不足蔽其辜!”足可以看出乾隆对曾静的仇恨,也说明在大兴文字狱方面,乾隆远超雍正。
  二战时的苏军以野蛮强硬著称,不仅仅是打仗顽强,对待敌人也是毫不留情。“柏林200万妇女”的梗已经广为人知,虽然苏军在攻占柏林后确实做了不少难以启齿的事情,但苏联也给全世界留下了一个“有仇必报”的印象,没有国家愿意无缘无故跟其结仇,无论如何,苏联的目的还是达到了。
  1944年6月23日,苏军集结140万人,对盘踞在白俄罗斯一带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发动总攻。作为“十次打击”的第五次打击,此役目的就是该集团军群。此时盟军已于诺曼底登陆,艰难却成功地开辟了第二战场,德国也日渐衰颓,根本无法抵抗苏军强大的反扑。因此,在战役开始不久,苏军就拿下了几场重要战役的胜利,俘获大量德军士兵。
  众所周知,临近二战结束时,不少德军部队为了避免被苏军俘获,不远千里跑到西线像盟军投降。虽然“莱茵大营”伤了不少德军士兵的心,但总的来说,在他们眼中,美军再狠也有底线,苏军再“善良”自己下场也不会好到哪儿去。毕竟先不说二战期间两国仇恨有多激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苏联并未加入国际公约。
  原来,虽然俄国作为世界列强,是国际公约的主要制定国和参与国之一,但在苏维埃政权成立后不承认俄国签署的一切国际条约,而在当时,苏联也是西方各国眼中的敌人,出于种种原因,二战中的苏联是没有加入《日内瓦公约》的。换句话说,就算是苏军虐待战俘,国际社会最多也就是谴责一番。那么,白俄罗斯战役时,被俘虏的德军士兵遭遇了什么呢?
  1944年7月17日,数以万计的德军士兵突然出现在莫斯科街头。他们队列整齐,缓缓前进,二战中这种场景德军演练过无数次,但这一次,他们脸上没有丝毫骄傲。因为此事这些德军士兵,是以战俘的身份被抓到莫斯科游街的。7月17日早7时和8时,莫斯科全城的广播都在发表这样一则紧急通告:大批德军战俘将穿越莫斯科市区。
  在莫斯科军区司令阿尔捷米耶夫上将的负责下,约5.76万名德军战俘从11时开始,由狄纳莫跑马场和霍登大地集结完并兵分两路,分别向库尔斯克、萨维洛夫斯克和里加火车站进发。为了羞辱德军,苏联人特意组建了一个军官队列,由1227名将校级军官组成。带头的是19名将军,作为败军之将,他们却被要求身穿整齐的将军服,佩戴勋章,走在队列最前方,脸色十分难看。
  值得一提的是,在游街前,苏军给每名战俘都灌了泻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拉肚子的感觉,尤其是在没有厕所的地方,肚子一阵翻腾有多绝望。这些战俘更惨,苏军士兵就拿着枪在旁边盯着,他们队列不能乱,因此,即便肚子再难受也只能忍着,实在憋不住了就边走边解决。一路下来,莫斯科道路上污秽不堪,臭气熏天。
  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游行,自然吸引了不少莫斯科市民的围观。当看到德军战俘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的样子时,有不少市民兴奋地喊道:“德国鬼子进城了!纳粹就要完蛋了!”不过,战俘队伍里也有不少非常强硬的纳粹分子,听到这些,他们当即大声反驳。虽然有一部分市民脸上多少显露出同情的意思,但更多的人则是向战俘吐口水;有不少战俘还被愤怒的妇女打伤。德军战俘苦不堪言,苏军士兵却在一旁笑嘻嘻地看惹恼。
  整个游街共持续了6个小时,队列陆续在离克里姆林宫不远处被解散。随后,战俘们被用列车送往多处战俘营。莫斯科方面,苏联则派了大量洒水车,用肥皂水将道路好好地清洗了一遍。
  虽然这次游行对德军来说是巨大耻辱,但参与游行的不少德军士兵却感到非常庆幸。有名曾参与了那次游街的战俘回忆说,他们以为游完街后,会被苏军带到荒郊野地里就地枪决。当得知结束后会被活着送到战俘营时,不少战俘都暗自松了口气。
  因为对中国古代的繁荣昌盛缺乏直观的认知,外国历史学者普遍对中国的一些“奇迹”表示怀疑。比说郑和下西洋这件事,外国学者就对郑和当时所乘坐的宝船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在当时的条件,根本不可能造出如史料记载一样的巨船。对于这个质疑,我们国家的专家当然是不认同的,可无奈的是除了史料记载之外,又别无其他的证据。
  要是有一艘当时的宝船,甚至只是残骸也好啊!没有船也没关系,有当时制造船的图纸也行啊。可惜的是,这些统统的没有。考古学界讲究一个原则——孤证不立。具体到郑和下西洋所使用的巨船上,就是如果只有史料上单一的记载,那么是不能说明问题的。所以,就这个问题,中西两方的历史学者、考古专家们吵嚷了一百多年,而不得解。
  郑和下西洋所使用的宝船究竟有多大呢?竟然能让西方的历史学者和考古专家们认为史料的记载是扯淡。其实,也没多大,差不多就一个足球场这么大吧。史料记载说,郑和下西洋所使用的宝船中,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相当于现在的长137米,宽56米。西方历史学者和考古专家认为,以当时明朝的制造水平,以及船都是用木头制造,根本不可能造出如此巨大的宝船,即便造出也不可能驾驭。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真正的焦点并非郑和下西洋的所使用的宝船究竟存不存在,而是中西方15世纪海上科学技术的比拼。对郑和下西洋所使用的宝船提出质疑后,西方学者立马就提出来,1416年英国制造的卡拉克船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巨船,排水量1400多吨。
  西方不认,中方不服。这个问题迁延日久。但事实的真相总有大白的一天。而这一天,打开了一个明朝太监的坟墓。这个太监不得了,他不是别人,正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左膀右臂,名字叫洪保。洪保几乎是一路跟着郑和混,首先他们都是云南人,明军攻破云南后,两人同时被抓到宫中成为太监。此后,郑和担任下西洋的正使,而洪保则担任下西洋的副使。洪保的一生,亲身、亲眼见证了郑和下西洋的一切。
  这其中,当然包括郑和下西洋所使用的宝船。在洪保的墓中,考古专家发现了一条关键的证据,狠狠地抽了西方学者一记耳光。证据刻在一块石碑上: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什么意思呢?充副使,就是副使者。关键就是最后一句“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五千料,有多大呢?料,是古代船舶排水量的计量单位,一料大概等同于现在的0.5吨,就好像我们的一市斤等同于国际公认的半公斤一样。而五千料就是2500吨左右。放在现在,肯定算不上是巨船,泰坦尼克号的排水量都有4.6万吨,但在15世纪则是巨船无疑。
  有了洪保墓中的发现,郑和下西洋所使用的巨船究竟存不存在就摆脱了孤证不立的尴尬境地。很显然,巨船是存在的,并且比西方学者提出的英国的卡拉克船大上将近两倍。所以,不知道的话就不要瞎怀疑。

历史人物的真实想法,不可确知

而他们自身给出的原因,同样不可靠,十有八九不是真实原因。

在这里,我只能提出我个人的揣度。

因为雍正是个较真的人。

雍正不杀曾静,是因为雍正试图通过说服曾静,让曾静屈服,而彻底让那些极少数反对满清统治的儒家文人不再反对满清。

而乾隆反对雍正的做法,他很可能认为,一方面通过文字狱、销毁书籍,从肉体上消灭一部分,其他的更大部分,完全可以通过给他们更多的官来做,并且纵容他们的贪腐,彻底消灭儒家文人对满清的反抗。

PS:满清官制极为复杂,官员的数量更是比明朝高出十倍不止,就是为了给更多读书人以做官的机会。

明朝与清朝都是通过八股科举选士,但是明朝不过是三年一次会试,很少有加科,所以录取的官员数量有限。而满清正规也是三年一次,但是所谓的恩科、加科几乎年年都有,收买大量中国的儒家读书人。

.

事实上,乾隆的做法是正确的。

乾隆之后,满清官场的贪腐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而满清的国力也被这些贪腐的官员们搞得疲丧不堪。

但是,一直困扰的康熙雍正的汉族读书人的反抗,在乾隆中期就已经消失不见-----通过文字狱和纵容官员贪腐,满清成功收买了掌握公知的儒家读书人。华夏文明也步入了最黑暗的时期。



大义觉迷录》是有清一代最大一次涉及全国的文字狱,即吕留良(1629-1683)、曾静文字狱案的真实记录,也是泄露清代宫廷内幕最多的一部御制国书。满书的充满诡谲和血色。
雍正六年(1728年)九月二十六日,湖南儒生曾静派徒弟张熙投书给陕西总督岳钟琪劝其谋反,岳钟琪先是软硬兼施未果、后伪与张熙盟誓谋反而套出幕后指使曾静,从而拉开了吕留良文字狱的序幕。其实,书生往往意气用事,习惯于把世人看做清水一碗,岂不知世事诡谲纷杂,不是之乎者也那样的或迂腐或率直。曾静仅凭朝廷对岳钟琪猜疑的道听途说,便忽悠岳钟琪乃岳飞后裔,投书劝其谋反,很显然,曾静打错了算盘。曾静等锒铛入狱后,供认是受吕留良著述的影响方起造反之念的,由此,逐步形成了全国性的大搜捕、大文字狱。在雍正一干人马的强大攻势下,曾静便匍匐了,把所思所想一股脑倒了出来,一言自己是“弥天重犯”;再言自己是“向为禽兽,今转人胎”;复言吕留良的“逆说”“是有心为恶,而假托为善,以掩其恶。”之后,曾静拿起那只秃笔,著《归仁说》,把满清王朝吹得天花乱坠、把雍正及其祖上捧为圣人,兼有尧、舜的美德。在耿直人看来,知识分子变节时的摇尾乞怜尤令人厌恶。看上去,《归仁说》洋洋万言,当真把雍正吹迷糊了,也拍得舒服,于是曾静保住了脑袋,但也不尽然,因为雍正看重的是曾静的善于吹捧,后来启用了曾静的嘴巴,被派往湖南“观风整俗使”衙门听用,作报告,现身说法,向百姓宣扬雍正圣德。
其实,曾静案发时,吕留良已作古45年矣,其生前与曾静毫无瓜葛,根本不知道曾静老大贵姓,但雍正认为既然吕留良“流毒”忒深,他死了也不能让他安息。遂于雍正十年(1732年)大开杀戒,吕留良及其儿子吕葆中被开棺戮尸枭首,另个儿子吕毅中被斩立决,孙辈流放黑龙江宁古塔;案内学生、门人及其亲属或被凌迟族刑、或被斩立决、或流刑、或杖刑、或收官为奴。此案牵连者甚众,皆属无辜。酷刑之下,社会委实“稳定”了。
但在“观风整俗使”衙门听用的曾静压根想不到事情会有突变,乾隆上台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拿他“开刀”:收缴焚毁《大义觉迷录》,雍正十三年(1736年)十二月,曾静、张熙被凌迟,这也是吹鼓手的下场,可悲。乾隆摘掉曾静脑袋的理由是援引了雍正办理吕留良文字狱的先例:即攻击朕自身者犹可原谅,攻击皇祖者必得诛杀。在乾隆看来,吕留良谤议了康熙,曾静谤议了雍正,而雍正去吕氏留曾氏;如今我乾隆上台了,那你曾静当初攻击的就是我的皇祖,我就可以杀你了。不难看出,这是十足的流氓逻辑,这在中国法制史上也算是一堆臭狗屎了。
雍正把吕留良文字狱案搞大,并编纂《大义觉迷录》,残杀吕氏而独留曾静,我想,这是雍正高明的一招,有打有杀、,再搞一番“宣传教育”,一可以扼杀民众的反叛思想,杀一儆百;再可以宣传满清王朝的文治武功和自己的道德仁义,可谓一箭双雕。到了乾隆这儿,图穷匕首见了,他要的是赶尽杀绝、斩草除根的“大好局面”,所以在乾隆朝,文字狱搞得红红火火,至于禁毁《大义觉迷录》,我想,书中涉及的清宫秘密和大造文字狱的残酷实录不能不被乾隆忌讳吧。

雍正放过曾静是抓大放小的考虑,担心牵扯过多激起民变,同时他需要有曾静这样的典型现身说法,教育民众,以示皇恩浩荡;
乾隆不放过曾静的罪名是诽谤先帝,这是个莫须有的罪名,因为雍正已经放过他了,乾隆考虑的是当时已经没有雍正朝的民意危机,而曾静这样的思想终究是个危险隐患,杀掉他可以儆效尤,已经不用担心别人有啥想法了。

曾静的所作所为其实就是一场闹剧,为了一场闹剧而大开杀戒雍正就会背上滥杀文人的骂名。但是乾隆作为雍正的继任者如果不杀曾静就是不孝。所以雍正绝不能杀曾静,而乾隆不能不杀曾静。

各怀鬼胎。


曾雍正放过曾静,为何乾隆一定要杀了他?
乾隆摘掉曾静脑袋的理由是援引了雍正办理吕留良文字狱的先例:即攻击朕自身者犹可原谅,攻击皇祖者必得诛杀。在乾隆看来,吕留良谤议了康熙,曾静谤议了雍正,而雍正去吕氏留曾氏;如今我乾隆上台了,那你曾静当初攻击的就是我的皇祖,我就可以杀你了。不难看出,这是十足的流氓逻辑,这在中国法制史上也...

...雍正释放了主犯曾静和张熙,但乾隆即位后,为什么会逮捕并斩杀他们呢...
曾静、张熙的免罪释放,一是宣扬雍正的“仁政”,二是让曾静、张熙为其宣传《大义觉迷录》。乾隆却认为《大义觉迷录》当中涉及太多清宫秘闻,不但起不到解释和扑灭流言的作用,反而有越描越黑之嫌,故而在登基之后,就将《大义觉迷录》禁毁颁行者严令收回,有敢私藏者罪之。至于曾静、张熙二人自然是...

...雍正释放了主犯曾静和张熙,但乾隆即位后,为什么会逮捕并斩杀他们呢...
乾隆认为曾静和张熙的言论构成对先帝的诽谤,因此将他们以“泄臣民公愤”为由处死,这实质上是乾隆为了消除潜在威胁的手段,彻底结束了他们的生命。吕留良本人,作为此案的核心人物,也遭受了残酷的株连,其著作被销毁,家人遭受严惩。此案反映了清朝文字狱的严酷,以及统治者对言论控制的极致。曾静和张熙的...

浅谈“曾静案”:雍正放过了曾静,乾隆上台为何马上将其处死?
雍正死前还让乾隆不要杀曾静,而乾隆上位就给杀了,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雍正保曾静多年也没让谣言停止,《大义觉迷录》在民间传播效果也一点成效, 人们对雍正“弑母、杀兄弟、暴政”的印象依旧没有改变,反而有越抹越黑的效果。不得不说,虽然雍正在位期间勤政爱民,做了许多实事,但在这件事上...

雍正皇帝释放曾静,乾隆即位后却将他处死
曾静是清朝永兴县人,平日主要以收徒为业,喜爱谈论道学。雍正皇帝即位后,曾静有了反清思想,他曾鼓动川陕总督岳钟琪起兵反清,后来被告发从而被捕。但雍正皇帝并没有为难曾静,反而将他免罪释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不过曾静并没有因此就能高枕无忧,等乾隆上位后,他还是给曾静定了个诽谤先帝的罪名,...

曾静曾被雍正特赦,那为何乾隆一上台就把他给杀了?
而乾隆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在乾隆时期的文字狱要比雍正时期严重的多,关键是乾隆皇帝还很看重这点。平时读书人都不能谈论一句政事,写文章和写诗都必须十分注意,不能有一个字让别人觉得有对皇帝不敬的意思,更别说曾静他信奉的反清复明了。所以乾隆皇帝就杀鸡儆猴,将曾静给杀了。以告诉全天下的读书人...

他是小小平民,雍正要保他,乾隆却要杀他,他做了什么?
因为雍正刚刚即位,满清和汉人的矛盾又长期存在,社会上又一直流传着他篡位夺嫡的流言蜚语,而曾静此人正好是欺软怕硬之辈,且嘴皮子很溜,又是一个汉人读书人的身份,被逮后贪生怕死,雍正饶他一命让他用自己的嘴来说给天下人听,这比单纯杀了他有用的多。而在雍正死后,乾隆即位时,曾静的用途已经...

...雍正释放了主犯曾静和张熙,但乾隆即位后,...
在雍正时期,他们被释放,但乾隆即位后,这种处理方式显然不符合乾隆的政治策略和方向。乾隆更倾向于严厉打击这类挑战朝廷权威的行为和思想。因此,他并未释放曾静和张熙,而是继续对他们进行惩处。这反映出乾隆皇帝对于巩固统治的决心和对政治方向的把握。这也体现出清朝加强思想控制的趋势,即通过严厉打击...

曾静是什么人,为何雍正要保他乾隆却要赐死他?
然而没想到乾隆皇帝在雍正皇帝死了之后,一登基就以曾静“诽谤先帝”、是反清复明余孽的罪名给处死了。雍正皇帝给了曾静是宽宏大量,君不与民计较的气度,而乾隆皇帝对曾静的做法是当时大清王朝江山稳定,乾隆皇帝并不会因为处死一个宣扬反清复明的百姓而影响帝位,反而不进展现了乾隆皇帝有仁...

乾隆为何要禁《大义迷觉录》?
乾隆一向以孝顺自诩,登基后更是谨慎行事,如履薄冰,以不更改雍正的重大决策为施政原则。然而,他所杀的曾静和张熙二人都是雍正下诏不杀之人,而《大义迷觉录》更是雍正亲自编撰,并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讲授的“钦定读本”。在这本《雍正王朝之大义迷觉》中,史景迁讲述了曾静、张熙为何被杀的始末,也...

拱墅区15216444749: 曾静、吕留良案的实质 -
聂若肥儿: 雍正六年,曾静想让大将岳钟琪造反,后来被雍正帝知道了,话说这人还真是有毛病,曾静以为合格做皇帝的,春秋时就是孔子,战国该是孟子,秦以后应为程、朱,这是什么思想?后来此扯出了吕留良案,被评为史上最大的文字狱,造成123人死亡,据说是数万人流离失所,不过康熙王朝出现的庄史案,被祸的有七百家,那么以此推算的话,被杀的人最少也在一千人左右,此外还有不少人被流放发配,清朝文字狱最烈的当属乾隆一朝,乾隆一朝文字狱约有130余起,甚至连偏之性精神病患者都不肯放过!可为什么大家只记住了雍正朝文字狱的惨烈,也许在人们的心中雍正就是十恶不赦的暴君,反正他就是最坏?

拱墅区15216444749: 清代的曾静在历史上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物?他和雍正皇帝又有何渊源和过解? -
聂若肥儿:[题] 文字狱与雍正《大义觉迷录》 1728年湖南生员曾静派弟子张熙到西安投书川陕总督岳钟琪,列举雍正十大罪状,策动岳钟琪反清....

拱墅区15216444749: 急求皇帝轶事,恩,最好是雍正的,一定要是轶事 -
聂若肥儿: 雍正年间,湖南秀才曾静因不满清廷统治,上书陕西总督岳钟祺(岳飞的后裔)策动反清.事后,雍正就此事大做文章,对案犯严加审讯,广肆株连,由此引出浙江文士吕留良文字狱案.曾静等人鎯铛入狱,后被满门抄斩,吕留良一家也未能幸免.吕留良之孙女吕四娘因在安徽乳娘家中,幸免于难.年仅十三岁的吕四娘秉性刚强,得知其全家祖孙三代惨遭杀害,悲愤填膺,当即刺破手指,血书「不杀雍正,死不瞑目」八个大字.于是只身北上京城,决心替全家报仇.途中巧逢高僧甘凤池,四娘拜之为师.甘授吕四娘飞檐走壁及刀剑武艺.之后,吕四娘辗转进京,设计潜入干清宫,刺杀雍正,削下头颅,提首级而去.民间又盛传雍正大葬时只得以金铸头代之,葬于河北省易州泰陵地宫.

拱墅区15216444749: 被清朝满门抄斩的都有哪些人因为什么 -
聂若肥儿: 多数是因为文字狱. 首先想到的是那两句著名的贾祸之诗:“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记得中学历史课本里就引证过,但这到底是谁的诗呢?略加翻检,发现说法颇多. 一种说法是:这是翰林院庶吉士徐骏(字冠卿)的诗.徐骏的父亲徐...

拱墅区15216444749: 清朝哪位皇帝状告过臣民?大题怎么说的?
聂若肥儿: 雍正! 时雍正即位不久,杀其弟胤禩,并将其同澡发遣广西.诸人路过湖南时,传播雍正阴谋夺位事.曾殂闻悉,以清朝末运已至,遂筹划推翻清廷.闻川陕总督岳钟琪拥有重兵,不为朝廷信任,深自危疑,因派张熙投书钟琪,并列举雍正雍正...

拱墅区15216444749: 历史上的曾静是个什么样的人? -
聂若肥儿: 曾静,永兴县人,授课为业.性迂阔,喜谈道学,初有模糊的反清思想.接触吕留良《夷夏之防》等评点文章后(书中多有反清复明之意.)增强了其反清意识,并常与吕留良的弟子往来.雍正6年间,遂筹划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岳具折上奏,被抓,供认不讳,雍正帝未判其罪放还,只将吕留良所著书藉焚毁.7年后乾隆即位,此案重审后判死刑.其实曾静并无大义、大勇,只是一个普通的迂腐文人.正如其自己供述:生于楚边,未见大世,见闻固陋,胸次尤陕,愚复好古.受吕留良文评影响,愚信其实,故心泯此意.

拱墅区15216444749: 雍正和吕四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聂若肥儿: 雍正和吕四娘的故事: 吕留良一族惨遭族诛之后,吕的女儿四娘被吕家的一个贴身童仆救出,逃到了深山老林之中.从此隐姓埋名,寻机为父祖报仇雪恨.后来,吕四娘遇到了武艺高超的独臂神尼.在她的精心指导之下,吕四娘成为一名武艺高...

拱墅区15216444749: 吕四娘一辈子未嫁吗 -
聂若肥儿: 没有啊!据史书记载,公元一七三五年八月二十日,雍正还在处理政务,晚上得病,次日凌晨死亡.由于死亡非常突然,于是在官场,在民间,便产生了种种猜想和传说.民间流传最广的就是吕四娘报仇削取了雍正首级. 雍正年间,湖南秀才曾...

拱墅区15216444749: 清风不识字,何顾乱翻书?怎样解释? -
聂若肥儿: 我觉得 写诗人写这首诗看到的景象:春风从窗户吹进来,翻动了躺在窗户边桌子上的书页,其间有 拟人的意味,本来句子比较优美,可却被人告发:以“清”蔑视朝廷,由此牵出了一起文...

拱墅区15216444749: 雍正到底有多狠? -
聂若肥儿: 1.为了巩固其统治,不惜杀掉自己的亲兄弟 2.为了防止自己的心腹变节,将年尧羮和隆科多不是抄家就是秘密杀了 3.大兴文字狱,光查嗣庭,曾静,吕留良案便杀了几万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