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技术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作者&投稿:繁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质量管理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上世纪40年代以前为质量检验阶段,仅能对产品质量实施事后把关,但是产品的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因此,质量检验并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只能剔除次品和废品。全数检验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40-60年代,质量管理从检验阶段发展到统计过程控制阶段,利用哈修特工序质量图进行质量控制。哈修特认为产品的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制造出来的,所以将质量控制从检验阶段提前到生产阶段,实行过程控制。并采用抽样检验来适应大规模生产。

1961费根保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控制扩展到产品寿命循环的全过程,强调全体员工都参与质量控制。

发展传播研究经历了三个研究阶段,并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 将发展和传播看做是从传统社会结构转变为现代社会结构的过程,并假定运动、变化和转化,导出相应的阶段。传统社会的人要变成现代人,必须改变或调适其态度和行为,已转向现代化的个体,而这种转变是借助传播来完成的。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勒纳、施拉姆和罗杰斯等。1 勒纳的“移情模式”勒纳以中东国家为分析对象,以识字率、都市化率和传播体系为指标,发现这三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他以此为标准划分出三种社会形态,即近代社会、过渡社会和传统社会。并由此得出结论:传播体系的变动,既是整个社会体系变动的结果,又是其变动的原因。通过上述分析,勒纳形成其理论核心:现代化过程,就是城镇化、教育、大众传播的普及和公众的参与这四个因素互相作用的过程。工业化发展以后,人口相对集中,使社会城镇化;城镇化带来教育的普及;教育为大众传播的发展准备了社会条件,使社会成员有能力分享信息资源;在城镇化、教育和大众传播普及的基础上,公众获得政治经济参与的条件和权利,从而逐渐形成一个理想的社会。社会的发展,总是从传统社会趋向现代社会,介乎它们之间的则是过渡社会。勒纳进一步指出,传统社会成员的个性结构内在的固定性质,形成了发展的主要障碍。他认为,发展要求社会的个体成员具有新的态度和价值观。而西方社会的现代个性,是由历史上出现的地理流动和社会流动造成的,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不具备类似的条件,因此有必要强调移情概念,即“从别人的境地来观察自己的能力”或“把自己投射到另外一种角色的能力。”勒纳把转变人的想象力的角色归于传媒,将大众传媒形象地称为“奇妙的放大器”。他提出,应扩张大众媒介,使其提供那些发展中国家快速的社会变迁所需要的新观念、新习惯和新行为的“线索”。勒纳的观点被称为发展传播学的经典之作。对勒纳观点的批评和补充:1)他对三种社会形态的分析过于粗疏,未能清晰地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2)他对整个社会和传播的互动关系的描述也是粗线条的。3)他只论述了国内的传播要素,忽视了国外要素的作用。4)他的研究是以西方,特别是美国为中心和参照系,忽视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经验。2 施拉姆的传播发展战略施拉姆于1964年出版的《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从宏观战略角度出发,强调发展中国家应充分重视大众传播的作用,加大力度、提高效应,以促进现代化。他全面提出了关于第三世界国家利用大众传播事业促进社会发展的系统理论、发展战略和政策意见,第一次具体而全面的阐述了传播与发展的各种现实问题。这既是对以往研究成果的总结,又把发展传播学推进到更富有实践性的新阶段,对学术界、传播界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部门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施拉姆进一步发挥了勒纳关于传播形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说,认为传播业的发展是同社会总体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传播与社会其他部门相互作用。他反复论证和强调了信息传播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强调“有效的信息传播可以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可以加速社会变革的进程,也可以减缓变革中的困难和痛苦,”“没有准确有效的传播,现代工业化所需的技术、教育和经济基础就不能建立起来。”从大众传播的三大基本功能(守望、角色和教育)出发,施拉姆提出,媒介可在四个方面发挥直接的作用:推广农业技术、普及卫生知识、扫除文盲、实施正规教育。为此,施拉姆具体分析了第三世界国家在传播事业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建议:各国应对国内流通的有关国家发展的信息进行全面公正的检查;有哪些经济社会发展信息被发出,有多少被接手,被什么人接收,而什么人没有接收到,哪些方面的信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信息时单向流动还是双向流动的;国家应制定计划以保证各种媒介均衡发展,使各种媒介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在负责传播事业的政府部门与负责教育和其他事业的部门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应大力发展地方性媒介,建立本国的传播设备制造工业,对传播人员进行充分的训练;应从广大人民群众中尽可能获得大量反馈;应在顾及本国需要与可能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传播新技术;各国应分享如何应用媒介和其他信息渠道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经验。施拉姆力求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情况和具体需要,注意避免简单照搬西方的现成模式,值得充分肯定。但今天看来其观点也具有历史的局限性,一些设想不切实际,难以付诸实践。3 罗杰斯的创新-扩散模式罗杰斯的贡献是,使有关发展传播的理论和假设趋于精细和深入。在1962年发表的《新技术的普及》一书中,罗杰斯提出了著名的创新-扩散模式,把发展传播学研究进一步引向定量化,使其具有更强的应用性。他认为,传播是社会变革的基本要素之一,并把新思想、新事物的普及推广看做是特殊的传播形态。他将社会的变化分为内生型和接触型变化两类,前者的动力来自社会内部,后者的动力来源于外界的新思想、新信息,而第三世界国家大多为接触型变化,即由于西方新观念、新技术的影响,促使传统社会发生变革。因此,社会变革过程也就是创新和发明的推广过程。他提出了一个以“接触大众传媒”为中心环节的传播与发展模式,包括五个投入环节、一个中心环节和五个产生环节。投入环节包括:读写能力、教育水平、社会地位、年龄、世界主义精神,它们决定一个人能否接触大众传媒;中心环节是接触大众传媒,包括订阅报刊、收看电视等;产生环节是接触大众传媒后产生的效果,即移情性格、务农和治家的创造性、政治知识、成就冲动、教育和事业方面的进取心。罗杰斯把接触大众传媒比喻为一种“神奇的转换器”,只要具备了前五项条件,经其转换,就可神奇的发生后五项成果,实现个人层次上的现代化。他侧重于个人层次的现代化研究,但同时注意到,社会结构、社会规范及其造成的社会风气,对创新扩散产生的影响,强于个人特质的作用。但是,除了落实到个人特性的社会影响外,罗杰斯和以前的学者一样,没有对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如何促进或阻碍创新传播和国家现代化作深入研究。 发展传播理论一度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制定传播政策的理论依据,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表明,这些理论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参考价值,同时也不乏局限性和片面性。据此而制定的政策,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而且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和消极效果,不少发展中国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传播学界开始反思早期的理论,以勒纳、施拉姆为代表的第一代发展传播理论范式,受到质疑和修正。1970年代,第二代范式兴起,出现了修正和批判两种观点。罗杰斯等人指出,西方模式假定不发展的主要原因,更多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内部而不是外部,很少认识到外在限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如国际贸易条例、跨国公司的经济帝国主义等。因此,第一代范式把发展中的问题主要归咎于发展中国家自身,而未意识到或较少意识到发达国家的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复合作用。其实,这一范式并没有抛弃以往的观念,尤其是大众传播有可能促进国家发展的信念,只是从一成不变的统一模式转变为因地制宜的“国家媒介政策”模式。与此相对,批判学派的研究者则从社会的整体形态和结构、传播体系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传播秩序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他们指出,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达到某些经济数字,而是为了从总体上满足基本的人类生活需要。但是早期的发展传播学过于强调发展工业和经济,忽视了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组织和文化传统与西方国家不尽相同,因此不能照搬西方经验,不能把现代化仅仅理解为“西化”。并且不能迷信大众传媒的强大效果,而应该与传统渠道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效力。他们指出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也体现在传播领域。对此,他们提出了尖锐批评,并形成了“媒介帝国主义”和“依附理论”。批判学派的观点有助于深化人们对媒介与国家现代化的复杂关系的认识,其缺陷在于侧重批判发达国家的媒介体制和发展状况,而未能为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发展路径提供切实有力的建设性见解。 1980年代以来,传播技术飞速发展,为发展传播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研究者进一步肯定大众传播对于推动社会发展能起到的重要作用,普遍以多元的立场对待不同的观点和研究方法,认为各发展中国家应选择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发展目标和道路,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发展传播模式。在批判学派的影响下,发展传播学者更重视政治和经济环境对传播的影响,进一步意识到传播无法独立产生效果,从而把传播视为整个社会发展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第三世界国家传播事业的发展,必须以其整体发展政策、战略为前提。当代学者泰拉尼安的思想,代表着发展传播学的一种比较新的变化和趋势。相对于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他提出了第三条发展道路即“社群主义”道路。他认为,与自由主义侧重于自由、马克思主义侧重于平等、极权主义侧重于秩序而形成对比的是,这一模式要保存的最高价值是“社群”,发达工业社会的环境保护主义、绿色和平运动,第三世界国家摆脱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的解放运动,都可视为它的表现形式。在传播与发展问题上,泰拉尼安提出了几个要点:一,传播与发展的参与性模式,既有赖于传统的媒介,又有赖于现代的媒介;二,采用平行的而不是垂直的传播途径,它是自愿结合的和网络性的,而不是单项的和无反馈的;三,注意媒介技术的双重性,以及选择性的发展策略。

  传播技术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
  1、记号和信号时代。在这个时代,人类传播与动物社会并无多大区别,主要靠动作、表情或简单的音节来传递信息,协调狩猎活动。
  2、口语时代。语言的产生是人类摆脱动物社会状态的决定性一步。
  3、文字时代。口语的传播受到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4、印刷时代。文字产生后人类经历了手抄传播阶段。手抄传播规模小,成本高,效率低,印刷术史中国的一大发明,后传到欧洲。
  5、大众传播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大众报刊的普及和电影、广播等电子媒介的出现,人类开始进入大众传播时代。40年代,家用电视机问世,经过二次大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一个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高度普及,卫星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络等新的电子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分5个阶段\\x0d\\x0a第一个阶段是语言的使用\\x0d\\x0a第二个阶段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x0d\\x0a第三个阶段是印刷术的发明\\x0d\\x0a第四个阶段是电视、电报和电话的发明和使用\\x0d\\x0a第五个阶段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发明和使用 ...

移动媒体经历了哪几次技术迭代?其基本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移动媒体经历了3次技术迭代,其基本功能体现在传统媒体延伸的移动媒体,手机增殖业务的手机媒体和互联网的各种移动终端服务及设备这几个方面。移动媒体是指利用各种信息传输技术以满足流动人群需求的新型或新兴媒体。移动媒体大致包括三类:第一类是作为传统媒体延伸的移动媒体,即基于无线电信号传输的车载广播、...

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不同时代的信息传递的方式也为:声音符号(语言)口口相传。同时期也有用约定的食物来传递和交流信息,此为外体化媒介。如结绳记事等。文字传递。借由石壁,石器,到甲骨,竹简,到纸张。传递文字信息。印刷术发明后,人类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书籍,报纸,杂志承载了信息传递。电子传播实现了...

新媒体的发展历程经过哪几个时代?
第一个阶段:门户主导——SEE 第二个阶段:搜索主导——SEARCH 第三个阶段:分享时代——SHARE 第三个阶段:社交时代——Social 新媒体的发展是时代需求下的产物,随着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传统媒体的变革是迫不得已,更是大势所趋。新媒体的发展虽然快速,但并非一蹴而就,发展历程也经过几个阶段。一...

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人类的信息传递方式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当面信息传递: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信息传递主要通过口语进行,人们面对面地交流,使用语言和肢体语言来传递信息。2. 纸质媒介传递:随着文字的发明,信息开始通过书写固定下来。从石壁、石器上的刻画,到甲骨文、竹简,直至纸张的广泛使用,文字信息得以更长久和广泛...

电影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
电影的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1〉电影技术发明期(1832—1895)。2〉无声电影时期(1895—1927)。3〉成熟期(1927—1945)。4〉发展期(1945—80年代末)。5〉电影新时期(90年代—)。全球电影市场稳定增长 2010-2018年,全球电影票房收入虽然总体保持增长趋势,但增速呈波动变化。根据美国电影协会数据...

教育技术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共经历了四个阶段:1、中国的教育技术最早主要是音频和视频技术,及其它技术手段在教育中的发展和应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化教育手段。以广播电视和卫星为主体的远程教育形式,促使了教学的组织、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一些变革。8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带来了信息...

世界广告发展史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从1450—1850年的印刷广告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报纸杂志尚未成为大众化工具,因此,广告的范围很有限。3.从1850—1911年的媒介大众化时期。这一时期报纸、杂志大量发行,媒介大众化,并开始出现专业性广告公司。4.从1911年到70年代广告行业化时期。广告作为一个行业,由于电讯电器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而得以...

中国mp3市场发展过程中经历哪几个阶段
初期阶段、初步发展阶段、高速增长阶段、成熟和转型阶段。1、初期阶段(1990年代末至2000年):在这个阶段,MP3技术刚刚引入中国市场,市场规模较小,产品价格昂贵,主要面向高端用户和音乐发烧友。2、初步发展阶段(2001年至2003年):这个阶段可以称为中国MP3市场的成长期。随着MP3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市场需求...

中国电影发展都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无声电影时期:中国电影在20世纪初诞生,最初的形式是无声电影。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如《定军山》(1905年),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起点。这些早期的电影往往是基于传统戏曲和文学作品的改编,以短片为主,技术上相对简单,但它们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声电影的探索与发展:进入20世纪30年代,中国...

固原市19776339885: 传播技术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
郑玲康必:[答案] 第一阶段:口说语言(从人类诞生开始)第二阶段:书写传播(二千年前,中国处秦始皇的时代)第三阶段:印刷传播(一千年前,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开始——上世纪70年代)第四阶段:信息(电子技术)传播(上世纪70年代至今)

固原市19776339885: 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
郑玲康必: 第一个阶段:口语传播时代 1.口语最初仅仅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符号, 2.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提高了它的抽象能力,成了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 同时,口语也大大促进了人类思维...

固原市19776339885: 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郑玲康必: 类的传播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当面信息传递 纸质媒介传递 电讯 网络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不同时代的信息传递的方式也为:声音符号(语言)口口相传.同时期也有用约定的食物来传递和交流信息,此为外体化媒介.如结绳记事等.文字传递.借由石壁,石器,到甲骨,竹简,到纸张.传递文字信息.印刷术发明后,人类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书籍,报纸,杂志承载了信息传递.电子传播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和快速传播.电报,电话,电脑等电子媒介担当了现代社会大量的信息传递任务.

固原市19776339885: 信息 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有哪些主要特点 -
郑玲康必: 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1.原始社会阶段:主奴隶社会阶段:主要特点是较原始社会阶段为先进一些.3.封建社会:主要特点是有了较大进步.4.资本主义社会阶段,主要特点是手写速记,尤其是英语速记的发展.5.现代社会:主要以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时代!!COLM(整合在线营销)是未来的趋势!!

固原市19776339885: 近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
郑玲康必: 一、发展阶段如下: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

固原市19776339885: 麦克卢汉认为人类传播活动和传播媒介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
郑玲康必: 43、麦克卢汉认为人类传播活动和传播媒介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主要有三个阶段:口头传播时期(部落文化时期) ,文字印刷传播时期(脱离部 落文化时期)和电子传播时期(重归部落文化时期) .

固原市19776339885: 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有哪些特点 -
郑玲康必: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

固原市19776339885: 人类信息传递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郑玲康必: 1、语言的使用 2、文字的出现和使用 3、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 4、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 5、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使用

固原市19776339885: 人类传播的历史经历了几个阶段 -
郑玲康必: 4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