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庄公的形象特点

作者&投稿:官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曹刿论战》中主要写了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说说他们各自性格特点,并思考作者是怎么表现的~

1、文中鲁庄公:课文集中表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成,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2、曹刿:远谋。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了他过人的谋略。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抵抗侵略保卫国家的政治热情。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与庄公的急躁冒进,反衬曹刿的从容谨慎,一个出身卑微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

扩展资料

作品背景
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齐在东北部,鲁在西南部。公元前697年,齐襄公即位,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
次年齐襄公为公孙无知所杀。第三年春天,齐人杀死公孙无知,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稍后,鲁庄公也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八月鲁与齐师战于乾时,鲁军大败。
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死公子纠。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这就是文章所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刿论战

可以看出庄王虚心采纳别人的建议,不会对不知之事不以为然

由“长勺之战”可见鲁庄公既有目光短浅、迷信的一面,又有虚心听取下层人士意见的一面。

在战前的政治准备中,他首先想到的是衣服、食物这些养生的东西,自己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拿来分给别人。以及敬神用的牲畜玉帛,有多少说多少,不敢夸大数目,总是诚心诚意,这些本身和战争的取胜没有关系。而鲁庄公却津津乐道,足见其迷信、愚腐的特点。

在战斗中,他不懂“一鼓作气”的道理,更不懂“兵不厌诈”的战术,而要盲目出击,其“肉食者鄙”的特点暴露无遗。另外,“长勺之战”的胜利没有曹刿不成,而曹刿能够参政、议政和鲁庄公的虚心纳谏不无关系。

从文中不难看出,曹刿并非“肉食者”,国家危难之时,他能挺身而出,固然可颂,但如果鲁庄公一意孤行,拒不接受这样一个平民的意见,出战不带他去,战斗中也不听他的建议,那战斗的结果就会是另一样了。


扩展资料

文章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是鲁国抵抗齐国进攻的一次战役。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但却说明了战略防御的原则,是后发制人,以小敌大、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过:“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

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同时是说的战略防御的原则。”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曹刿论战



一、放下尊严,虚心纳谏
  
  《曹刿论战》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那时君主专制,帝王惟我独尊。朝纲上下,惟圣旨是从。国家大小事情,皇帝一个人说了算。鲁庄公面对“齐师伐我”,已经“公将战”。也就是说鲁庄公对这场战争何去何从,已经有了安排和布置。偏偏这个时候,曹刿,一介武夫(书本中注释为武士),执意进见。此时的鲁庄公于情于理上都不会接见曹刿,原因有二:一是战事紧急,容不得半点怠慢;二是鲁庄公已经“公将战”,迎战是铁定的了。但鲁庄公并没有高高在上,也不因曹刿是一个平民百姓而拒绝接见。不仅接见,而且有问必答。面对曹刿提出的“何以战”,鲁庄公能以实回答,在“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这两个迎战条件连遭否定后,鲁庄公并没有气恼。经过一番思索后,提出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终于得到了曹刿的肯定。鲁庄公能放下尊严,虚心纳谏,最终使得鲁国奠定了取胜的基础:战前政治上取信于民。
  
  二、尽职尽责,知人善用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说明了鲁庄公尽职尽责,平时详细了解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为百姓排忧解难。身为一国之君,鲁庄公当然懂得江山社稷靠的是老百姓,所以即使日理万机,也不忘体恤民情,为老百姓做实事。君有爱民之心,民则有拥君之举。面对外强的入侵,鲁国人民绝不会袖手旁观,坐以待毙。只要鲁庄公一声令下,鲁国定会全民皆兵,那么再强大的敌人也只能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再看看战争过程中的鲁庄公。“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我们看到鲁庄公亲临前线,身先士卒。同时与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也就是告诉我们,鲁庄公和曹刿并肩作战。这还不是因为曹刿战前的建议让鲁庄公刮目相看,他才有参与这么重要的一场战争的资格,可见鲁庄公知人善用。打仗时鲁庄公的指令又连遭制止,但鲁庄公能从谏如流。我们不能不佩服鲁庄公用人不疑,放手让曹刿施展才干,可谓虽鄙不顽犹大智。可以说,没有鲁庄公的宽容与支持,曹刿无论怎样有才有志,也得不到施展。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呀!
  
  三、不耻下问,取长补短
  
  鲁国军队在曹刿的正确指挥下,酣畅淋漓地结束了这场卫国战争。鲁国上下是一片欢腾,惟独鲁庄公仍在回忆整个战争过程:为什么曹刿要在“齐人三鼓”之后,曰:“可矣(击鼓)”?为什么曹刿要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曰:“可矣(追击)”?为什么……无数个疑团,实在让鲁庄公不解。是不懂装懂,与民同庆呢,还是不耻下问,弄个水落石出呢?聪明的鲁庄公选择了后者。曹刿一番“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使鲁庄公幡然醒悟,原来是这样,战争真是太深奥了。退一步想,鲁国已经取得了胜利,鲁庄公有这个必要去追问取胜的原因吗?大可不必。又有谁去询问鲁庄公知不知道鲁国取胜的原因?谁也不敢。但鲁庄公认真求实,不怕暴露自己的短处,通过曹刿的分析,鲁庄公无疑获益匪浅。假使他日又有敌人侵犯,那么曹刿的这些军事理论和实战经验不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吗?取人之长,补已之短,鲁庄公实际上是在不断地实践之中完善自我。
  长勺之战早已过去。每当人们谈及这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时,每当人们津津乐道于曹刿时,每当人们以“鄙”和“未能远谋”来武断地评判鲁庄公时,我总想为一代明君鸣不平。学会用多棱镜看历史人物,还原历史,让人物在当时当地的环境中活动。这样我们就会发现鲁庄公非“鄙”非“未能远谋”。相反,统帅弱鲁战胜强齐,创造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鲁庄公才是真正的缔造者。


《左传》中的《郑伯克段于鄢》,怎么评价郑庄公的人物形象呢?
所谓人物形象,就是人物性格特征的描绘。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主要表现在十八个特点上,我们就这些特点来分析,看看郑庄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1、开放性:主要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愿意与他人交往,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从《春秋》对郑庄公的描绘来看,郑庄公算是一个开放的人。至少,他愿意跟...

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人物性格有哪些特点?
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的同胞兄弟“纵其欲而使之放,养其恶而使其成”(宋人吕祖谦语,见《东莱博议》),充分暴露共叔段的“不义”。所以当姜氏“请京”,太叔“收贰”时,他都尽量满足,并驳回大臣们的建议。但当共叔段“将袭郑”时,他先发制人,一举把他赶到了“共”,绝除后患。庄公的阴险,...

庄公、姜氏、共叔段、颖考叔的性格特征,简要分析
姜氏:褊狭昏愦,以私情干政.共叔段:贪婪狂妄,愚昧无知.郑庄公:阴险狠毒,工于心计.颖考叔纯孝机智.庄公,共叔段,姜氏,颖考叔的性格特征.(结合文章)庄公:这一人形象较为丰满,既是个颇有远见,处事果断的政治家,又是...

郑伯克段于鄢艺术特点及人物性格分析
《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的人物形象 一方面,作为国君,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具有政治家的谋略和素质,有远见、沉着冷静、思维缜密;另一方面,作为儿子和兄长,对母亲意见的尊重以及对弟弟的一再忍让,说明他对母亲姜氏和弟弟共叔段是有感情的,体现了他人性化的一面,他重义、重情。

下面人物形象郑庄公、弦高、曹刿分别出自
郑庄公人物形象 一个不友不孝、不臣不忠、贪婪虚伪、奸诈多谋的人物。他的弟弟与他争夺君位,他表面上容忍等待,实则蓄意斩草除根,用心险恶见其不友。庄公对母亲极为愤恨,但后来为了显示自己虚伪的孝道,用在“黄泉路上”挖地道的方法与母亲见面,由此见其不孝。周平王不想让郑庄公做王室左卿士,...

曹刿论战鲁庄公人物形象
曹刿论战鲁庄公人物形象如下所述:《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曹刿论战》中鲁庄公人物形象分析,希望有所帮助!《曹刿论战》一文一直是初中课本的...

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人物形象分析
往深里挖,挖出地下水,不就是“黄泉”吗?到地道里母子见面,不就符合誓言了吗?庄公一听这办法不错,马上照办。他妈这时候也不敢偏心了,反正小儿子也死了,只好跟大儿子和好。母子在地道里表演了一番母慈子孝,还对唱山歌:“地道里面我开心,我好开心”、“出了地道我开心,我好开心”。

文中鲁庄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曹刿参战,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了他过人的谋略。作者巧妙地运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抵抗侵略保卫国家的政治热情。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与庄公的急躁冒进,反衬曹刿的从容谨慎,一个出身卑微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

历史上郑庄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成就春秋霸业的
庄公即位后,偏心的武姜并没有就此收敛,反而更加的嚣张,多次为了小儿子向庄公提出苛刻的要求,而庄公,却都尽量满足。这么做,正是庄公的高明之处。一是,他即位不久,地位还不是很稳定,如果用强硬的方法去处理,很有可能引发郑国的内乱。二是,通过忍让的方式,更能打造他孝义为先的形象,用完美的...

战国时期鲁国鲁庄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要知,这一切中,包含有多少危险因素,如果曹刿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式的人物或敌国间谍呢?战后"问其故",又表现其为求真知、不耻下问的精神。总之,庄公的一系列表现表明其虽非曹刿式的将相才,但却是一个具王者之气的明君。我们对文中鲁庄公形象,应该有新的认识。我们可以从鲁庄公的言行举止中我们...

台儿庄区19581649653: 鲁庄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
匡娴华乐:[答案] 鲁庄公缺乏政治才能,善待臣工,忠于职守,是个少有能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明君,急切求成,性格急躁,他没有政治远见,没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能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是能够察纳雅言的以为明君!

台儿庄区19581649653: 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
匡娴华乐: 由“长勺之战”可见鲁庄公既有目光短浅、迷信的一面,又有虚心听取下层人士意见的一面. 在战前的政治准备中,他首先想到的是衣服、食物这些养生的东西,自己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拿来分给别人.以及敬神用的牲畜玉帛,有多少说多少,不...

台儿庄区19581649653: 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有那些优点 -
匡娴华乐:[答案] 鲁庄公的优点有四: 1.平日能善待臣下,把衣食分给臣下,不会独自享用. 2.对神灵诚信,祭品数目,不敢虚报. 3.对百姓尽心,尽力按实情处理大诉讼. 4.能纳贤听谏,他接纳曹刿的意见,也肯向他虚心请教.

台儿庄区19581649653: 《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一分为二的来评价.速求! -
匡娴华乐:[答案] 目光短浅,鲁莽,急躁冒进,草率,军事上无知妄动 但能够察纳雅言 爱惜人才、善用人才

台儿庄区19581649653: 《曹刿论战》中的曹刿和鲁庄公的形象是什么? -
匡娴华乐:[答案] 曹刿:爱国,深谋远虑,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作战时能准确地把握战机,从容镇定地作出决策.鲁庄公:激躁冒进,不懂行军作战.但知人善任,勤政爱民,不懂就问,是个明君.

台儿庄区19581649653: 鲁庄公是个怎样的国君?并说明了理由 -
匡娴华乐:[答案] 鲁庄公的为人:不吝惜私人财产,能使君臣和睦,讲诚信,取信于民,深得民心.这足以证明鲁庄公不是无谋国君,他有能力治理好一个国家. 鲁庄公知人善任,能听取他人建议,有胆有识,会治国,不拘一格降人才

台儿庄区19581649653: 鲁庄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匡娴华乐:[答案] 平庸但不昏庸,虚心纳谏,但目光短浅的君王

台儿庄区19581649653: 《曹刿论战》中主要写了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说说他们各自性格特点,并思考作者是怎么表现的 -
匡娴华乐:[答案] 鲁庄公:忠于职守、从谏如流、知人善用、性格急躁、遇事慌张鲁莽. 曹刿: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国热情,善于进谏,在军事上,指挥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冷静睿智,计谋出众,做事谨慎,

台儿庄区19581649653: “公见鼓之”、“公将驰之”这八个字刻画了鲁庄公 什么特点? -
匡娴华乐:[答案]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仅仅 8 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 轻率寡谋的特点.

台儿庄区19581649653: 曹刿之战中鲁庄公的人物形象.简要分析!简要分析! -
匡娴华乐:[答案] 军事上急躁冒进,但又礼贤下士,从谏如流,宽厚带人,能够言听计从,是个宽宏大度的君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