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金《家》与李劼人《死水微澜》分析

作者&投稿:索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巴金《家》与李劼人《死水微澜》分析~

看着办吧

必然 bìrán   [necessity] 哲学上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   
详细解释   
1. 谓事理必定如此;一定。   《韩非子·显学》:“故有术之君,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三》:“覩存亡之符効,见废兴之必然,故能成功於一时,垂业於万世。”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此理之必然也。”《水浒传》第五六回:“倘或点名不到,官司必然见责。”鲁迅 《三闲集·文艺与革命》:“超时代其实就是逃避,倘自己没有正视现实的勇气,又要挂革命的招牌,便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必然地要走入那一条路的。”  
 2. 哲学名词。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   必然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和确定性。
命中注定    
亦作“ 命里注定 ”。旧谓人的一切遭遇都是命运预先决定的。《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这是我命中注定,该做他家的女婿,岂因见了 钱表弟 方纔肯成!”《天雨花》第五回:“文章是平日做惯的,到了塲中,自然写出来就是,况中与不中,自是命中注定,何必用功?” 陶行知 《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大众也是只怪自己没有福气读书,命里注定是目不识丁。”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四:“关心的人,只能这样劝:‘不要太呕很了!这都是命中注定的,该她要遭这个灾。’” 巴金 《家》四:“‘命啊,一切都是命里注定的。’她拿这样的话安慰自己,甚至在想到吃打骂的时候。”

论李劼人《死水微澜》和巴金《家》中外貌描写
——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窗口

经过十多年的酝酿,1935年7月,李动人完成了二十五万余字的《死水微澜》。这部作品以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的七年时间为经,以四川省会成都及其近郊构成的川西坝为纬,描绘了清朝末年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及挣扎的苦难历程。在作品中.李劫人表达了对备受压制的人们——特别是下层妇女的同情。这一倾向来自于李劫人的底层生活体验。作品中的形象是他熟知的,他形容为:“不但闭起眼睛想得到,睁起眼睛也看得到——我看见过这样的人”

在他的这部作品中,李劼人描写了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不贞妻子与三个男人之间的关系来展开,并经可能的详尽地描述了作品发生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佃户家的邓幺姑从韩二奶奶那里了解到成都大户人家的舒适生活,想嫁到成都享受富贵,那怕是给五十多岁的老头做姨太太也在所不惜。她们都充满了青春的憧憬,然而少女的梦破碎了。理想破灭之后,她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拼命的追求那些她渴望的东西。在养好心灵的伤病之后,她或是偷情,或是嫁人。从充满幻想的少女变成大胆老练的妇人。

然而作者是这样形容邓幺姑的,“虽身为农家女,却容貌姣好,举止轻盈,绝不似乡下女人。”虽嫁给了懦弱无能的丈夫,却机灵能干。”这便是作家通过人物外貌描写暗示人物命运的例子之一。通过作者的简单外貌描写,似乎她嫁到成都变得理所当然。

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从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实际上,在这个大家族中处处都充满着激烈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

然而在巴金老人的《家》中作者也总是通过简单的外貌描写来暗示人物命运。

比如在小说的开头,作者是这样描写哥哥觉新的。“说话的是一个十八岁的青年,一手拿伞,一手提着棉袍的下幅,还掉过头看后面,圆圆的脸冻得通红,鼻子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其实作者在描写觉新外貌的时候,给读者一种很明确的感觉。仿佛人物一登场,便让读者人断定他是一个做事小心翼翼,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人。暗示了之后他顺从高老爷安排的剧情发展。紧接着的对于弟弟觉惠的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后面走的弟弟是一个有同样身材、穿同样服装的青年。他的年纪稍微轻一点,脸也瘦些,但是一双眼睛非常明亮。”“觉慧望着觉民的脸,露出天真的微笑。”觉惠给人一种敢作敢为,固执的感觉。使得后边他毅然决然的离家出走显得理所应当。

不难看出,无论是李劼人的《死水微澜》还是巴金的《家》作者在小说的开通通常用可以暗示人物的命运的外貌描写引出人物的登场。但这并不是小说外貌描写的全部魅力。

两部小说不约而同的使用一些特定环境下的外貌描写来暗示即将发展的故事情节。随着生活场景、生活遭遇的改变,人物的外貌也在不断地产生变化。

《死水微澜》中的一个主要男主角,刘歪嘴的名字有很特别的来历。并不是因为他的嘴就是歪的,而是当他每次向女人献媚的时候总是会把最挤歪。作者很巧妙的运用了这点,当作者提到,“他把眼一挤,嘴一歪”的时候,后边发展的剧情就 必定会是他又如何如何献媚了。

相比之下,巴金的《家》在这方面处理更加书面。当高公馆里的女人们脸上露出狡猾的表情,那她们一定又要开始勾心斗角了。特别是在觉新的姨妈想要排挤他的妻子,故意找出血光之灾的歪理邪说的时候,巴金对她的描写是这样的。“后来有一天陈姨太就带着严肃的表情对克明几弟兄正式讲起“血光之灾”。

《家》是巴金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家》原名《激流》,因在这部作品之后,作家又写出了续篇《春》《秋》,才将三部合在一起,合称《激流三部曲》。

《家》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四川成都为背景,写了大家族高公馆三代中的四类人物:

一类是封建大家庭的维护者,老一代如高老太爷。高老太爷专制,冷酷,虚伪。对下人极为冷血,把鸣凤送给冯乐山,导致鸣凤投水自尽;对孙子包办婚姻。但对他所行使的一切封建行为以及他所维护的封建制度充满了自信。

一类封建大家庭的维持者,如高克明、高觉新。高克明的身份是个律师,很显然受到了新的教育,这使他与他的那些兄弟们比起来决然的不同;但是由于长兄的缺席,他自觉地充当起了长兄的职责。但是,他十分明了大家庭的命运,但是又不能不承担起维持者的责任。具有相同性格内涵,而在作品中形象更加丰富的是第三代的老大,即长房长孙高觉新。他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他的性格是在历史的特殊阶段中双重文化塑造的结果。一方面,他受过新式教育,对于化学很感兴趣,想去上海。北京和国外去上大学,庇护反抗的弟弟们。另一方面:他出身豪门望族,受封建主义思想的熏陶。形成了他较深的封建传统思想。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和责任都将他推向了历史牺牲品的处境。使他成为家中的最大受害者,爱情丧失,妻子死于非命,理想幻灭,青春被无谓扼杀。他清醒但又软弱,隐忍使他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和牺牲品。所以依照他的性格逻辑,他最后应该是走向“自杀”,但作者却在结尾和《春》《秋》中让他一反常态,成为一个反抗者。作者通过这一形象在于告诉读者,这样的路“不该走”。

一类是封建大家庭中的败家子,如叔叔辈的克安、克定。他们吃喝嫖赌,既荒淫无耻,又极端的不孝。

一类是封建大家庭的反抗者,如觉慧、觉民。其中最主要是觉慧。他是高公馆大胆而幼稚的叛徒。他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嫉恶如仇。大胆叛逆,追求光明。关心社会进步,国家的前途。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但他又有“幼稚”的一面,发现在对所对抗的敌人的腐朽性和吃人本质缺乏足够的认识,过高地估计了个人反抗的作用。但正是他的幼稚,才显示他的人情味。作者通过这样的形象告诉读者“应该走”这样的路。这一形象与觉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再一类是那些封建大家庭的受害者,如梅、瑞珏和鸣凤等女性。这些女性美丽,但却遭遇了不幸。正是通过美的毁灭,作品很好地控诉了封建家族的罪恶。

而在这些上述的这些形象中,最为鲜明的是高觉慧和高觉新。

巴金在谈到《家》的创作时曾经说过,他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的目的是“我控诉”。作品通过一系列美好生命的毁灭,控诉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封建家庭的罪恶。描写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反抗。

《家》
内容梗概: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家中大办丧事,将要生产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珏难产而死。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他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
相关评论:《家》也许不是巴金最好的作品,但绝对是最有人缘的一本,可是它的问世并非一帆风顺。最初,小说在《时报》上连载,每天一千字左右,后来因为战争中断过一段时间,《时报》又换了编辑。巴金突然接到一封信抱怨小说太长,报社不想继续登下去。收到信后巴金将剩下的稿子全寄了过去,并声明如果报纸愿意登完,他可以不要稿费。用他的话说,“为读者写作”的他“总算尽了作家的责任”。这样,《家》才得以完整面世。

李劼人《死水微澜》参考:http://www.bashu.net/literature/lijieren/index.htm

巴金《家》与李劼人《死水微澜》分析

一、 “看小说首先看小说的叙述技巧,它是展示作者个人艺术风格与写作水平的主要窗口。”就小说的叙述技巧,请对所选作家进行比较分析。

二、 “小说常通过外貌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暗示人物的命运。”所选作家在何种程度上运用了上述技巧来对人物性格进行刻画?

4、“行动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作家常靠这样的描写把人物的性格展现的惟妙惟肖。”所选作家在作品中是如何对人物的行为动作展开描写的?请比较。
5、“小说中的氛围,常常体现为一种渗透了创作主体自身的感情色彩的环境和背景。”以所学作品为基础,试对上述观点加以分析。
6、“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往往遵循着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而循序渐进,这种逻辑常不能被人所违背。”所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与故事情节有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7、“小说中的人物各种各样,而作家特意让每个人都能代表一个群体,并通过每个群体的组合,来表现当下现实生活的众生相。”围绕上述观点,试结合所学作品进行分析。

我认为巴金的《家》写得很好,很生动,尤其是书里面的人物描写.

去人大复印资料和知网数据库查一下相关的论文,看看别人是如何评论的,再加一些自己的观点就行了。


汉字听写大赛复赛题库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复赛题库
例句:清·钱谦益《吕季臣诗序》:国破家亡,年衰岁暮,束缊(yùn)举火,轹釜待炊,季臣意殊安之,曰:“我固当如此也。” 成人书写正确率:1% 41.【唼喋】 拼音:shà zhá 释义:形容成群的鱼、水鸟等吃东西的声音。例句:巴金《家》:水面上时时有鱼的唼喋声。 成人书写正确率:0% 42.【拶榨】 拼音:zā zh...

第二个十年的作家
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1927---1937)鲁迅、茅盾、瞿秋白、冯雪峰、胡风、周扬、刘西渭(李健吾)、老舍、巴金、曹禺、沈从文、李劼 参考资料:http:\/\/60.11.190.190\/bbs\/archiver\/?tid-65.html

红楼梦研究分几派???
1、评点派:中国文学史的评点派起源于明代中叶。金圣叹批《水浒传》、毛宗批《三国演义》、张竹坡批《西游记》等,后来竟成了一个固定格式,卷首有批序、题词、读法等,每回有回前回后批的眉批、夹批、批注等。2、索隐派:索隐派又称政治索隐派。所谓索隐即透过字面探索作者隐匿在书中的真人真事。

《红楼梦》作者写作时的背景及目的、相关学说以及《红楼梦》的大概内容...
题咏派“都着眼于书中人物之悲欢离合,从而寄其羡慕或感概要而言之,无非画饼充饥,借酒浇愁”(茅盾《关于曹雪芹》)。 题咏派的诗、词、赋、赞,有的抒发“荣华易逝人生如梦”的人生观,渗透着佛家的“色空”观念和“梦幻”思想;有的抓住书中的“风月繁华”和“爱情故事”,渲染“繁华”之景和“香艳”之情,吐露出...

劼人路的来历
代表作有《死水微澜》、 《暴风雨前》和《大波》。一生共发表各种著、译作品几百万。其中法国文学对李劼人的影 响有明显的痕迹。被郭沫若先生称颂为“小说的近代史”。一代文豪巴金先生曾叹道:“只有他 才是成都的历史家,过去的成都都活在他的笔下。 李劼人故居始建于 1939 年,主屋原为一楼一...

红学的红学概况
一般来说,对《红楼梦》的文本、版本、历史背景、文学史关系和作者家世、生平、创作经历的研究,都可纳入红学。对于“红学”含义的争论起于1980年周汝昌的《红学辨义》一文,他认为红学的范畴应归结为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且坚持红学真正的本体是探寻曹雪芹这部小说写的是谁家的事,即“本事”,...

林黛玉和北静王的小说,小说开头说的是林黛玉嫁给北静王当天,在花轿...
水怜黛心玉娇溶

海曙区18976624491: 猪屁股中箭打一成语 -
始樊安斯: 成语是【命中注定】猪屁股即猪腚,谐音【注定】,射中即【命中】,连起来就是【命中注定】.发音 mìng zhōng zhù dìng释义 迷信的人认为人的一切遭遇都是命运预先决定的,人力无法挽回.是典型的宿命论.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

海曙区18976624491: 巴金《家》的思想意义?作品人物分析?作品人物与作者的关系?作品主线? -
始樊安斯: 1.《家》的思想内容有三个方面: ① 通过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

海曙区18976624491: 巴金作品 家 , 赏析 -
始樊安斯: 巴金的《家》 巴金自己偏爱《雾、雨、电》,但最受读者欢迎的则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尤其是《家》. 关于爱情三部曲,刘西渭在《咀华集》里已有透辟的分析和批评,这里评介一下新文学史上拥有最多读者一部小说枣...

海曙区18976624491: 巴金的作品,家,的简要概述 -
始樊安斯: 家是巴金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取材于中国的一个封建的大家庭,通过这个大家庭的没落与分化来描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这部作品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中的巨匠地位. 《家》写出了高府中一代...

海曙区18976624491: 巴金<家>的内容概括 -
始樊安斯: 巴金的《家》 作者:司马长风 巴金自己偏爱《雾、雨、电》,但最受读者欢迎的则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尤其是《家》. 关于爱情三部曲,刘西渭在《咀华集》里已有透辟的分析和批评,这里评介一下新文学史上拥有最多读...

海曙区18976624491: 命中注定让我遇见你.什么意思 -
始樊安斯: 命中注定发音 mìng zhōng zhù dìng 释义 迷信的人认为人的一切遭遇都是命运预先决定的,人力无法挽回.是典型的宿命论.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这是我命中注定,该做他家的女婿.”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

海曙区18976624491: 你们信命中注定吗?
始樊安斯: [编辑本段]汉语成语词目 命中注定 发音 mìng zhōng zhù dìng 释义 迷信的人认为人的一切遭遇都是命运预先决定的,人力无法挽回.是典型的宿命论.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这是我命中注定,该做他家的女婿.” 用法 偏...

海曙区18976624491: 巴金《家》的原句赏析
始樊安斯: 你好“ 高公管着火了,本句说道“天空的火光”可见当时火势之大,也可由此看出财大气粗的高家家底之殷实.本句还说这火光就像是“人的血在燃烧”,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当时包括觉新在内的高家人恐慌的心情,因为血在很多情况下就代表着灾难,他们害怕灾难也就会对像血一样燃烧的火心怀恐惧.同时“就像人的血在燃烧”这句还与前文写到的觉新“他觉得全身的血都凝固了”形成非常鲜明的反差和对比,火势和人的心情都得到了很好的凸显.而后半部分,巴金先生则用他高超的笔法,再次运用拟人,非常生动地写出了养尊处优的高家人在面临灾难时束手无措的绝望心情.文字细腻,感染力也很强. 望采纳

海曙区18976624491: 名著《家》 -
始樊安斯: 1、(梅芬)孤独寂寞,最终忧郁而死 (觉慧)争取恋爱自由,有新的思想 2、巴金在《家》中塑造了善良却柔中带钢的(鸣凤),抑郁的(梅芬),贤惠的(瑞珏). 3、(觉新)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地婉转的哀诉. 4、(觉新)是性格内涵最为复杂的悲剧性典型,他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剧命运,但又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忍让,顺从,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5、(觉新)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与(觉慧)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 6、高老太爷在死之前,原谅的逃婚的(觉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