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四单元十六课(孔乙己)说课教案和说课搞!!!急用,,,,

作者&投稿:木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课件,教案,说课搞那个最先做~

先有教案,按照教案做课件。上课一般不用说课课件,说课一般是在检查或竞赛时使用。说课最后做。

怎样写教案——《教师教案怎么写》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1
)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
)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
作用。


3
)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1
)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
)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
)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1
)确定知识目标。


2
)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3
)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
、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
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
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一般在写教学目
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
“通
过……学习,能说出……”

“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

而不是“使学
生掌握……”
“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通过
收集资料”
“通过观看影片……”
“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
知道、归纳、列举、感
受、参加等等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
用以评价学习表
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
(行为条件)

能够背写出
(行
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
,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
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
、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
,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
到难,
设计具有不同要求、
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

《孔乙己》说课稿

一.说教材:

《孔乙己》是语文版义务教育九年级上期语文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第二单元共有五篇课文,都是小说。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安排《孔乙己》,主要用以指导对典范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的赏析。特别是在学习了《鲁迅自传》后,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忧国忧民之心,真正理解其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三位一体的精神所在。《孔乙己》总共不到3000字,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它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小说运用侧面描写、对比映衬、白描手法,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

二、说教学目标
鲁迅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使之成为我国现代文学画廊里很突出的一个人物形象,同时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可以这样说,只有成功地解读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欣赏《孔乙己》这篇小说的目的才能达到,因此,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进一步学习了解小说这种文学作品用以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和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问题讨论,筛选关键词句,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词句和概括内容能力。

通过问题讨论,全班交流,评析孔乙己这一人物的社会意义。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评价人物和赏析艺术形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特别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我把本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定位在:

(1)通过小说中孔乙己的命运和当时社会的特点,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相比较,真正感受和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以及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弱势群体和别人的不幸,学会关心他人,回报社会。

(2)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正确认识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中学习的目的,
三、说重难点

由于本文主要围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性格形成社会原因、评价人物的意义、理解小说的主题来教学。要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对孔乙己性格特点的分析是教学中的重点。而由于学生对小说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缺乏较多的了解与较深的认识,因此,我把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定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S·拉塞克和G·维迪努曾经指出:“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为此,我进行如下教学安排

1、通过对人物的分析和评价来确定课堂教学方向;

2、通过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把握和问题讨论来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3、通过学生筛选分析关键语句作为培养学生感受文本、欣赏小说的方法和途径之一。

4、以学生能否结合文本分析、评价人物作为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参考。

五、说学法:

由于本文的文艺价值很高,社会意义很深广,人文思想较深刻,我决定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学法为主

1、诵 读 法:《新课标》在第四阶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出了明确的阅读要求“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所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反复诵读孔乙己的肖像描写和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对话等精彩、关键、重点的词句,揣摩文本中含蓄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深刻理解人物形象,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质疑探究法:《新课标》指出:“对课文内容的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由于本篇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所以我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思想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首先,是以最后一句作为切入点引入对人物和社会背景的分析:抓住“大约”“的确”看似矛盾的一组词来启发学生,引导他们去挖掘文本中的信息;然后让学生研读完一、二、三段以后,设疑1:孔乙己会以什么样的身份到这个地方来又以什么方式喝酒呢?意在引导学生找出孔乙己思想性格和地位的矛盾性。设疑2:孔乙己的到来,能给酒客们带来“笑声”,是不是说明孔乙己在大家心中很重要呢?意在引导学生了解孔乙己 “可有可无”的地位,认识到被人肆意取笑、侮辱的孔乙己与现实生活中给人们带来欢乐的“笑星”的区别

3、比较阅读法:

着眼本文写法上:可将教材文本中长衫主顾和短衣帮喝酒不同方面的比较、孔乙己前后出场不同境况的比较,文中回荡着的乐与悲氛围的比较……

在表现手法与主题上:可将本文与《范进中举》比较,了解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

六、说教具

通过多媒体CAI课件向学生展示本课相关问题设计、要点概括、练习设计、板书设计等,增加课堂板书的容量,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

七、说教学流程:
1、评价作者,引入新课(约5分钟)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名人都肃然起敬,因此而产生的效应,称之为名人效应。
(1) 黑板上板书:孔乙己
鲁迅
(2) (多媒体展示:文题、作者、《孔乙己》的写作背景)

2、文本解读,讨论探究(约20分钟)

(1)以果溯因,引入分析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从课文结尾入手进行教学,追求教学素材设计的“动态”效果。教材是教学信息以文本方式存在的静态分布,调整教材原有的逻辑顺序和结构,使之形成一种新的顺序,新的结构。这样,教材内在的知识信息就变原来的静态为“动态”,这个“动态”所建立的新顺序、新结构,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和认知兴趣,因而更富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我首先从课文最后一句入手,设疑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黑板上板书“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并让学生齐读。然后提问:“这句话应属于小说情节的哪个部分”,学生会回答(结局);再让让学生从语法上看这句话有什么问题没有?(学生会发现“大约”和“的确”从语法的角度是前后矛盾的),我对“大约”和“的确”加重点突出。由此水到渠成的转入小说赏析阶段:小说虽然结尾了,但我们主人公的命运在这个结局性的句子却似乎没有明确的答案,那么你认为孔乙己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为什么?(设计这个问题,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依据,培养筛选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为分析孔乙己的性格及其社会原因打好基础。)

(2)、分析人物的性格及其社会原因

整理人物档案、分析人物性格:我利用学生们比较熟悉和关注的明星档案特点,事先安排学生在预习时对孔乙己的姓名、年龄、身材、健康状况、谋生手段、最喜欢穿的衣服、最喜欢说的话、最喜欢去的地方、最喜欢的饮料、最气愤的事、最痛心的事、最值得骄傲的事、最喜欢的群体……等方面,从情节发展的角度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分析出人物的性格,可以看出也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出示幻灯片:分析孔乙己在不同地情节中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结论:孔乙己:穷困潦倒、好喝懒做、境遇凄凉、摆读书人架子、迂腐麻木、至死不悟但本性有些善良。)

文本联系现实,提升学生思想:教师提问:如果现实生活中,在你的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你会怎么对待他呢?(学生会从不同的方面回答,教师围绕济弱救困、同情弱者、互帮互助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等方面来加以肯定)

挖掘文本内容、背景衬出主体: 这时教师以舒缓的语气过渡:但是可怜的孔乙己却没有生活在我们今天的和谐、友爱的社会中。那么大家分析一下孔乙己生活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中呢?——自然引入对小说社会环境的分析。学生自然会从第一自然段中分析出孔乙己处在一个贫富悬殊,世态炎凉的社会大环境中。教师进一步启发:但如果周围的人们能伸出热情的手帮助他,或者有我们今天的慈善机构、政府的民政部门,他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吗?生活在他周围的人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呢?启发学生继续寻找隐含在文本中的答案。学生会发现:封建势力的代表丁举人的凶残冷酷,掌柜的冷漠势利,就连同样地位低下的“短衣帮”也是一群麻木不仁、冷漠无情的人。(出示幻灯片:社会环境:)

细节描写分析、深挖文本信息

从社会环境入手,找出集中表现特殊地位的句子:“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从表达方式入手,找出集中表现孔乙己的地位的句子:“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从小说的情节入手找出集中表现孔乙己结局的句子:“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从结构入手找出以乐写悲的句子:文中反复出现的“哄笑”

3、课堂小结:

再回到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课件出示:“大约”:表示估计、不肯定,无人看见也没有提及孔乙的死活(更加表明他在人们心目中总是可有可无的角色)“的确”:表示肯定,从孔乙己的思想性格、当时社会背景、最后一次来喝酒的惨状,再加上二十多年没有音讯了。

孔乙己的不幸确实令人可怜,而他的思想和性格又让人可恨,但最让人可恨的是摧残了孔乙己思想和肉体的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文章通过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表现了封建社会末期,下层知识分子精神和肉体受到的双重摧残。揭露了封建科学制度、封建教育的罪恶。更主要的是,揭示了民众的精神麻木、思想愚钝的精神状态。小说正是为了揭示社会的这一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也体现了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中表现出来的主题对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一贯态度。

4、效果检测:(课件出示):

(1)课堂闯关:分析大师的语言表现艺术

A、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体现人物矛盾性,凸显身份特殊)

B、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地算他的账。(了解人物的态度,反映社会的冷酷)

C、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以乐写悲艺术,表现国民的愚昧麻木)

(2)、分析“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赏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5、课后活动:

假如请你为孔乙己声张正义,你会将哪些列为此案中的被告,并列举出他们的罪行。

孔 乙 己  


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积累、理解“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创作背景。

2、 体会这篇小说艺术构思的独特性。

3、 通过品读对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他的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抓住小说中环境描写(社会)的语言,洞悉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2、通过学习本文,明白应善待弱者,同情弱者,有一颗善良的心。

教学重点:体会这篇小说艺术构思的独特性。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对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抓住描写社会环境的语言,洞悉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师: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  

二、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指名一学生回答,或通过多媒体(小黑板)展示。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18年,当时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文言、白话的论争仍然激烈地进行着。1916年初,北洋政府的一些规定,是封建复古主义的再现,鲁迅很气愤。孔乙己那样的生活,人们已忘记但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仍在,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为拯救青年一代,避免其重蹈覆辙,鲁迅先生选择社会一角——咸亨酒店,艺术地再现生活,通过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启发读者思考当时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从而达到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的目的。

三、初读感知  

1、学生默读文本,初步感知文章,理解字词

①读准字音:阔绰(chuò)
羼(chàn) 拭(shì)
绽(zhàn)出  

②理解词语  

舀 蘸 荤菜 阔绰 笔砚 颓唐 附和 惋惜 间或 绽出 营生 不屑置辩   

污人清白  

2、自由诵读,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意。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明确:“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穷,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臭架子;“唯一”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表明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孔乙己的地位

明确:“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是个可有可无的多余人。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孔乙己的结局

明确:“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无法生存下去,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四、快速浏览文本,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1、学生阅读文本,首先自己概括,再交流讨论

2、指名回答,然后教师作出归纳。

明确:(1)酒客取笑孔乙己偷东西。(2)酒客们奚落孔乙己没有进学。(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茴”字。(4)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5)孔乙己给孩子们茴香豆吃。(6)孔乙己被打折腿。  

3、按着小说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指名理清本小说情节结构。

五、小结课堂(略)

第二课时  

一、再读文本,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的形象。(这一环节应让学生多花点时间讨论)

1、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 穿长衫 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 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做灵魂伤疤 的人。  

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 好喝懒做 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自己清白但又 偶尔偷窃
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 从不拖欠酒钱
的人。  

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识字,给孩子们分茴香豆但又 屡遭冷遇 的人。  

孔乙己是个屡被讥笑但又
想和人交流 的人。  

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
无人关心,可有可无 的人。  

2、师生共同归纳孔乙己的形象。

明确:孔乙己地位低下但又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又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又自欺欺人;遭人嘲讽但又自命清高,孤芳自赏;命运凄苦但又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当然,他也有善良、质朴的一面。  

二、合作探究: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这一环节应让学生多花点时间讨论)

1、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要求学生探讨时要紧扣文本中的重点词句并做到有理有据。

2、教师归纳明确:

(1)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横行霸道,极端残忍地摧残孔乙己,最后把孔乙己推上了死路。  

(2)封建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致使孔乙己成了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牺牲品,成了任人取笑践踏的对象。  

(3)封建文化的毒害,使孔乙己不仅不能成才,反而成了不会营生的可怜虫。  

(4)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分不清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意识不到自己的奴隶地位,反而嘲笑更不幸的孔乙己。  

三、课堂小结  

师:本文塑造了孔乙己这个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怜又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活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吃人”本质的具体体现。  

第三课时  

一、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方法  

学生通读全文,思考: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

讨论后明确:

1、概括介绍: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2、肖像描写:(1)孔乙己第一次出场(要求学生朗读并简要分析)(2)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要求学生朗读并简析)(3)断腿前后两次肖像的对照,更加显出他的遭遇之悲惨。  

3、语言描写:

如: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自命清高、自欺欺人)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迂腐不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  

4、神态描写:

睁大眼睛(极力想为自己争辩,维护做人的尊严)  

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酒客的讥笑戳痛他内心的伤疤)  

5、动作描写:

如:“便排出九文大钱”的“排”,表现出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向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表明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他掩饰自己虚荣的心理。  

“摸出四文大钱”的“摸”,表明孔乙己穷酸潦倒到了极点,他的境地非常悲惨。从“排”到“摸”的动作变化,说明孔乙己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穷酸潦倒至极。  

“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的“走”,“走”字十分贴切,“走”本来只适用于脚,而孔乙己却用“手”来“走”,说明了孔乙己只能用手支撑身体的全部,腿已经完全被打断,受伤惨重,突出了丁举人的残忍霸道,此时的孔乙己已全无人的尊严,更突出了孔乙己命运的悲惨。  

二、研读探讨  

1、学生阅读课文前三段,并思考: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科举和顾客的情况,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指名回答,然后明确:

小说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交代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和“长衫主顾”两大不同的社会群体,表现了当时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与人之间冷酷的关系,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咸亨酒店也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2、学生通读4—12段,讨论:文中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笑?作者用笑声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讨论后明确:

文中四处写众人的哄笑,这哄笑主要来自于“短衣帮”,他们也是受苦人,与孔乙己同处于社会底层,他们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对孔乙己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知哄笑取乐,在劳累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用众人的哄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色彩,,小说以“乐境”写哀,更见其哀。也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别具,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  

3、小说没有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小说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给读者以真实感,“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孔乙己悲剧命运的见证者,小说以一个纯真的少年的视角来写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映照出社会的冷漠,更富有感染力。  

三、合拢课本,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控诉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的罪恶,揭示了民众的思想麻木、愚钝的精神状态。  

四、拓展思维  

假如孔乙己终于“进学”而后中举,他的生活状况会如何?

五、课堂小结  

师: 同学们,爱穿长衫的孔乙己确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悲剧也值得我们深思,面对变革的时代,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是否有勇气脱下那一身“长衫”呢?为师者愿孔乙己的悲剧不要在我们身上重演。  

板书设计:  

孔乙己 偷窃挨打 好喝懒做

封建社会制度(悲剧的制造者)

民 众 麻木不仁 自私冷漠


四年级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四年级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母鸡》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写了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目录
第三单元 9 竹节人 10 宇宙生命之谜 11* 故宫博物院 1习作:___让生活更美好 语文园地 第四单元 12 桥 13 穷人 14* 在柏林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语文园地四 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 第五单元 15 夏天里的成长 16 盼 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 小站 习作:围绕中...

初中语文8(下)几课一个单元?
第一单元1课到5课第二单元6课到10课第三单元11课到15课第四单元16课到20课第五单元21课到25课第六单元26课到30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的好词好句
五年级下册语文的第四单元第十六课的段落大意 第一自然段讲了作者院子周围美丽的景色. 第二自然段描述了晋西北恶劣气候. 第三自然段讲了老人坚持种树的事. 第四自然段讲述了所作的贡献. 第五自然段讲了老师对土地的热爱. 第六自然段讲了作者与老人道别时的感受. 第七自然段总结了全文“青山是不会老的” 五...

有谁知道苏教版的高中历史目录、急求、谢谢了
第八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第九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十课 鸦片战争 第十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十二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 侵华 第十三课 辛亥革命 第十四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十五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十六课 抗日战争 第十七...

万源市申请教师资格证试讲课题
2.通信改变生活(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坐在家里看世界)3.蒸汽的力量(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伟大的科学成就)4.对手也是朋友(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 7 页)5.和平,我们共同的心愿(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 49 页) 四、小学科学 1.杠杆的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 2 课...

4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哪里的事。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的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小女孩穿梭在花丛中。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悄然拢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着翅膀飞走了。小女孩仰起...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
在日常的学习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词语表?
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生词表 第一课 天下奇观 盐官镇 大堤 宽阔 钱塘江 笼罩 薄雾 屹立 观潮 若隐如现 昂首东望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踮着脚 风平流静 水天相接 沸腾 逐渐 横贯江面 白浪翻滚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颤动 奔腾 漫天卷地 依旧 风号浪吼 恢复 涨潮 壮观 特殊 奔涌 汹...

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7、(1)打比方 (2)作比较 (3)列数字 (4)作诠解 8、(1)哲理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2)法布尔 法 昆虫学 《昆虫的故事》 (3)《聊斋志异》蒲松龄 聊斋 清 文学 海市蜃楼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课内阅读题 第十六课 化石吟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

朝阳区18232649574: ...你会发现孔乙己并没有一开始就出场,他直接出场是在哪一自然段?文中主要写了孔乙己四个生活片断,请你概括出来(人物+事件).示例:第四段——酒... -
涂蓝乳酸:[答案] 1、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孔乙己并没有一开始就出场,他直接出场是在哪一自然段?文中主要写了孔乙己四个生活片断,请你概括出来(人物+事件). 示例:第四段——酒客嘲笑孔乙己偷书. 第六段——众人奚落孔乙己没有考中秀才. 第七段...

朝阳区18232649574: 孔乙己人物分析 -
涂蓝乳酸: 这是一篇小说,全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 第二部分(4—6):写短衣帮对孔乙己的嘲笑,孔乙己的思想性格在嘲笑声中得到鲜 明的表现. 第三部分(7—8):写孔乙己和孩子,表现孔乙己境遇的...

朝阳区18232649574: 孔乙己这一课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涂蓝乳酸: 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朝阳区18232649574: 苏教版十六课孔乙己的探究练习的答案 -
涂蓝乳酸:[答案] 1)“便排出九文大钱”一句中“排”字对刻画孔乙己形象有什么作用?答:(1)一个“排”字表现了孔乙己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显示了孔乙己的摆阔气、内心得意的心理.(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一...

朝阳区18232649574: 四年级语文《说勤奋》是一篇怎样的课文 -
涂蓝乳酸: 《说勤奋》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6课.这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朝阳区18232649574: 第5课孔乙己讲述了孔乙己哪几件事? -
涂蓝乳酸: 全文可分三部分:前三段为第一部分.作者通过对叙述者“我”在咸亨酒店里当小伙计的描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为主人公的出场及性格命运的展开作好了铺垫,这可以说是小说的“序幕”部分.小说一开始,作者就...

朝阳区18232649574: 急需《孔乙己》课本剧剧本 -
涂蓝乳酸: 《孔乙己》课本剧 第一场 地点:咸亨酒店 人物:孔乙己 小伙计 掌柜 酒客 四个小孩 [咸亨酒店内,已有三位顾客在喝酒,孔乙己上] 顾客 (嘲笑地)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孔乙己 (不屑答理,对小伙计)温两碗酒,要一碗茴香豆.(一...

朝阳区18232649574: 《孔乙己》第四节、第十一节多次使用对比,请找出其中两组,先简要概括,然后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涂蓝乳酸: 你讲的是第四段,第十一段吗? 第十一段与第四段的肖像描写形成对比,更显示出孔乙己遭遇的悲惨.说明他已是穷途末路.这一描写也包含了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关切及对丁举人的愤怒与谴责之情.

朝阳区18232649574: 小学四年级苏教版语文第16课的最后一小节的作用是什么
涂蓝乳酸: 是:提醒大家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

朝阳区18232649574: 苏教版语文四上的第16课反映了什么中心 -
涂蓝乳酸:[答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 本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的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由于环境的恶劣,从而品读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