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则现代敬老孝亲的故事

作者&投稿:李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现代孝亲敬老的故事~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久病不起的公公又能要求一个儿媳妇尽多少孝道呢?然而,庆云县常家镇胡店村村民闫景云,却用自己35年来的一言一行为人们演绎了一个至真至美的故事。
现56岁的闫景云,1973年与丈夫结婚。当时公公已因车祸造成左胯骨轴粉碎性骨折,生活不能自理,婆婆又体弱多病。闫景云的丈夫在基层单位上班,离家四五十里地,工作繁忙,半月回不来一次,根本没有时间料理家里的事。刚过门的她,就义不容辞地担起了家庭的重任,开始了既要下地干活、照顾孩子,又要照顾公公和婆婆的辛劳生活。而她,无一句怨言。
孝敬老人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在闫景云照顾公公的日子里,她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每天她都要背着公公上厕所,刚开始,公公感到不好意思,说什么都不依。闫景云就说:“你就把我当成大夫,女大夫不也给男病人看病么,病人是不避讳医生的!”她好说歹说,公公才算默许。
有一年冬天,老人实在不愿意让儿媳在大冷天背着自己上厕所,他就开始控制食欲,一天只喝一杯水,吃一顿饭。见公公饭量猛减,闫景云就不停地问:“爹啊,你哪不舒服吗?”公公一个劲儿地摇头。朴实的闫景云以为老人病了,第二天,就找车找人送老人去医院做全面检查。老人说什么都不去,最后逼急了,抓住闫景云的手说:“媳妇啊,爹哪儿也没病,是不忍心让你大冷天天天背着俺上厕所,累得满头大汗,俺心里不是滋味啊!”闫景云听后,禁不住眼里浸满了泪水。“爹,怎么能这样想啊,您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俗话说‘家有高堂日子安康’。虽然累点儿,但俺心里踏实!”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在闫景云的照料下,公公终于能做些简单的动作了,闫景云心里松了一口气。可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年事已高的公公又患上了脑血栓,住进了医院。她就常常奔波于家和医院之间,累得腰酸腿疼,直不起腰来。公公出院那天,医生笑着对老人说:“祝贺你呀老人家,86岁得这病,还能出院也算个奇迹了,这也是你闺女精心照料的功劳!”公公自豪地告诉医生:“她是俺的儿媳妇!”
为了让公公恢复得快些,闫景云除了每天给公公服药喂饭外,还给老人翻身擦背。公公僵硬的身体毫无知觉,但是景云还是坚持给老人按摩。老人由于无法行动,生活不能自理,有时大小便失禁,景云没嫌苦也没嫌脏,按时给老人整理梳洗,病床收拾得干干净净,让老人生活得安逸舒适。怕老人寂寞,她时常和公公拉家常,给公公读书念报,讲一些笑话。为老人方便,她在公公床边装了个铃铛,只要铃铛一响,无论白天晚上,她就赶紧跑过来,端茶送水,整理被褥,聊天说话。春夏秋冬,年复一年,闫景云就这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人,一做就是35年。
35年如一日,闫景云精心照顾老人,不但赢得了丈夫感恩,儿女尊敬,还成了村里镇上的榜样。乡里乡亲谁家婆媳闹矛盾了,村干部就拿景云当例子,要这些不懂“孝”理儿的媳妇们好好学学。在闫景云的感召下,胡店村30多年没有发生一例赡养纠纷。去年,她被评为“感动庆云十大人物”之一、全市的“好媳妇”、全国“中华孝亲敬老之星”,她的事迹在当地传为美谈。

由于受孔子文化的影响,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美德,自古以来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就算是动物,他们也知道孝敬自己的父母,只有孝亲敬老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那些对父母不管不顾的人一直都是人们呵斥的对象,我们都知道舜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这样身份高贵的人都会尊重自己的父母,相传他的继母和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曾经多次想要毒害他,但是在舜知道之后却不曾怪罪他们,仍然对他们毕恭毕敬。他的孝行也是感动了天地,于是就有大象替他耕地,鸟儿替他除草,帝尧听到他孝顺的事情之后,也是把皇位继承给了他,把女儿也嫁给了他。
还有一个帝王就是汉文帝刘恒,他是汉高祖的第三个儿子,在他的母亲生病躺在床上不能起来的时候,他经常是担忧自己的母亲,在夜里常常睡不着觉,睡觉的时候害怕出现一些情况,经常连衣服也不脱,他母亲所吃的汤药,他都要亲自尝过,放心之后才会让母亲服用,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帝王了,而且他在位的时候注重德行方面的教育,注意发展农业,所以使得西汉当时景象非常的繁荣。
我记得印象最深的就是芦衣顺母的故事,主人公是子骞,是孔子的弟子之一,当时他的父亲为他取了一个继母,那时候的继母还带着两个儿子,所以经常虐待子骞,在冬天做衣服的时候,给他的两个儿子都是用棉花做的冬衣,但是给子骞却是用的芦花。
子骞跟父亲出门拉东西的时候因为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后来父亲发现他穿的是芦花做的衣服,就要回家里想要休了他的继母,而子骞并没有怪罪于他的继母,而是向父亲求情说母亲在的话,只有子骞一人受冻,但是如果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受冻。

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事例五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事例六
陈毅孝敬父母
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事例五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包公辞官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交口称颂。 母子连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孝亲敬老小故事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芦衣顺母

孔子有个弟子叫闵损,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2、亲尝汤药

刘恒,汉高祖和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3、埋儿奉母

汉朝有个叫郭巨的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4、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

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5、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

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事例五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事例六
陈毅孝敬父母
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孝亲敬老的故事有哪些?
01 孝亲敬老的故事有卧冰求鲤、芦衣顺母、亲尝汤药、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等。卧冰求鲤:晋朝王祥的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捉住鲤鱼回家供奉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

中国孝亲敬老的故事有哪些?
1、芦衣顺母:闵损,孔子的弟子,幼年时母亲去世,继母对他虐待。冬天,继母的两个儿子穿着棉衣,而闵损只能穿芦花做的“棉衣”。一次,闵损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在地,父亲发现后要休逐继母。闵损为继母求情,说:“只有我受冷,休了母亲,两个弟弟也要挨冻。”父亲感动,继母悔改。2、亲尝汤药...

孝亲敬老的故事名称孝亲敬老的故事
关于孝亲敬老的故事名称,孝亲敬老的故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2、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

关于孝亲敬老的名人故事简短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名人都以身作则,传承着这份孝道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亲敬老一直被视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不少名人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更在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方面树立了典范。他们的故事简短而富有深意,激励着后人不断践行孝道。以著名演员濮存昕为例,他不仅在演艺...

孝亲敬老的故事30字
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孝亲敬老的故事名称
东汉时期的黄香是公认的“孝亲”典范。黄香年幼时,家境困难,十岁丧母,父亲多病。夏夜,他使用扇子驱赶蚊子,为父亲扇凉床铺,以便父亲早些入睡。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体温暖热被窝,再让父亲安睡。冬天,他穿不上棉袄,却从不言冷,在家中营造欢乐气氛,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4、朱德...

孝亲敬老的故事200字
这是尊重、孝敬父母的表现吗?在人类的天性中,最愉悦的是给予,而不是接受,爱的理由就是无限彻底的奉献,当我们在品尝爱的甜美时绝不会有丝毫的邪念和市侩,如果那样就不是爱,而是交易,是对爱的最大的亵渎。朋友,请学会孝亲敬老,这样你会永远沐浴在爱的光辉之下,收获一份温暖与幸福……...

孝亲敬长名言和典故
5.关于孝亲敬老的诗句名言典故有哪些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

关于孝亲敬老的现代诗
关于孝亲敬老的现代诗如下:1、捧一碗水送给你,母亲你日夜操劳累了,捧一碗饭送给你母亲你为儿女操劳饿了,捧一份爱心回敬你,几十年你含辛茹苦,养育我的苦楚你累了,无数次风花雪夜,无数次春夏秋冬,儿子长大成人了,可是没有金山银山的我,没有虚情假意的儿子。只有一份赤诚的爱心,只有一份...

关于孝亲敬老的故事有哪些
孝亲敬老的故事: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

龙华区15935858086: 孝亲敬老的现代小故事100字 -
巴帖珈力:[答案]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陈毅见久别的...

龙华区15935858086: 孝亲敬老感恩父母的小故事 -
巴帖珈力: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长辈,养育了后代晚辈,自然应受到后代晚辈的孝顺尊敬.试设想,一个对父母长辈出言不逊、举止不雅的人,能成为爱国成才、奉献力量的人物吗?古今往来的名人贤士,多是忠孝...

龙华区15935858086: 古代.现代孝亲敬老的故事要名人孝亲敬老的故事,不要人人皆知的故事!不要太长的,也不要太短的 -
巴帖珈力:[答案] 看一下24孝故事,我相信没有多少人会知道里面的内容. 而且里面的故事都是小故事,容易懂!

龙华区15935858086: 孝亲敬老的故事有哪些?
巴帖珈力: 孝亲敬老的故事有卧冰求鲤、芦衣顺母、亲尝汤药、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等.卧冰求鲤:晋朝王祥的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

龙华区15935858086: 孝亲敬老的故事200字 -
巴帖珈力:[答案]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长辈,养育了后代晚辈,自然应受到后代晚辈的孝顺尊敬.试设想,一个对父母长辈出言不逊、举止不雅的人,能成为爱国成才、奉献力量的人物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

龙华区15935858086: 孝亲敬老 作文要100字的,要5篇,越多越好!~~急啊 -
巴帖珈力:[答案]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长辈,养育了后代晚辈,自然应受到后代晚辈的孝顺尊敬.试设... 古代有王祥卧冰取鲤;董永卖身葬父;孟宗哭竹生笋…… 现代也有感人的故事,一位小姑娘骑着一辆破旧不堪的三轮车在捡...

龙华区15935858086: 有好的孝敬父母的故事吗?麻烦了!不要太长
巴帖珈力: 孝亲小故事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

龙华区15935858086: 关于现代'孝'的故事,200字以内,100字以上. -
巴帖珈力: 点击签到 >推广电脑版 | 客户端 | 联系我们 | 反馈 ©2015 Baidu连续签到赢财富!有关现代200孝之始的故事知道网友 2014-11-16 分享我来解答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县,有个姓陈名 侃字君和的人,因事亲至孝,名遍四 方.他奉侍双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