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读山海经》

作者&投稿:籍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陶渊明《读山海经》解释~

读山海经①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②,绕屋树扶疏③。


众鸟欣有托④,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⑤,频回故人车⑥。


欢然酌春酒⑦,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⑧。


泛览周王传⑨,流观山海图⑩。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注释]


①这组诗共十三首,这是第一首。山海经:一部记载古代神话传说、史地文献、原始风俗的书。


②孟夏:初夏。农历四月。


③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④欣有托:高兴找到可以依托的地方。


⑤深辙:轧有很深车辙的大路。


⑥频回故人车:经常让熟人的车调头回去。


⑦欢然:高兴的样子。


⑧与之俱:和它一起吹来。


⑨泛览:浏览。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游的书。


⑩流观:浏览。山海图:带插图的《山海经》。


⑾俯仰:在低头抬头之间。终宇宙:遍及世界。


[解说]


这首诗写陶渊明好读书的种种乐趣:“孟夏”两句,宜读书的季节初夏气候宜人;“众鸟”两句,宜读书的居所有一个小屋;“既耕”两句,宜读书的时机农忙已过;“穷巷”两句,宜读书的环境没人打搅;“欢然”两句,宜读书的景色有和风细雨相陪。最后以“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总写一笔读书的乐趣。陶渊明真算得上会读书、善读书的人.
◇古诗大意精卫口含小小的木块,将要填平深深的大海。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刚毅的精神始终存在。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徒然胸怀昔日的雄心,美好的时刻怎可期待!

《读山海经》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精卫衔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

《读山海经》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白话释义:

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诗中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的坚强斗争精神,寄托着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诗中所写的“精卫”和“刑天”是《山海经》中的两个动人的故事。

精卫、刑天是神话传说中的两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形象。诗人借对这两个形象的咏叹来表达他对于时事的愤激之情。有人说,陶渊明“浑身静穆”,对时事毫不关心;有人说,陶渊明尊崇上帝,不敢歌颂与帝斗争之神,这是个误会。

陶渊明不仅歌颂精卫、刑天不屈不挠的复仇思想,而且还称赞伯夷、叔齐,颂扬过荆轲。他们有的反对使用“暴力”,有的宣扬惩治“暴君”。所以,鲁迅先生说陶渊明的这类诗篇是“金刚怒目”式的。

这首诗热情歌颂了衔木石填海的精卫和敢与天帝争神的刑天,赞扬它们宁死不屈、抗争不息的精神,惋惜它们空有过去的壮志雄心,却等不到实现理想的“良辰”。全诗体现了对反抗精神和勇敢坚韧品格的赞颂,并借此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精卫微禽,而有填海之志。一“微”一“衔”,就将小小精卫鸟儿的坚报]不拔的抗争精神刻_出来。精卫体形既小,每曰所口衔之木条之益发微小,当可想见。

以此更为微小之木条,终日不断地口衔远渡,竟想去填平茫茫大海,其准度恐怕连移山的愚公都无法望其项背了。另外还有刑天断首,扰反抗不止,这都表现出不为命运屈服的斗争精神诗人抒写至此,感情也同笔下的不屈神物一样昂扬激备,达到顶峰。



  陶渊明同题共13首,其中文学史常称道和引用的是第10首。如下:

  读山海经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②,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③,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④,化去不复悔⑤。徒设在昔心⑥,良辰讵可待⑦!

  ◇注释

  ①《读山海经》共十三首,成一组,本诗是第十首。《山海经》共十八卷,内容多是记述古代海内外山川异物和神话传说。

  ②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载,古代炎帝有女名女娲,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衔:用嘴含。微木:细木。

  ③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山海经·海外西经》)

  ④同物:女娲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它的的相同,即使再死也不过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有什么忧虑。

  ⑤化去: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⑥徒:徒然、白白地。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⑦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讵:岂。这两句是说精卫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志,但实现他们理想的好日子岂是能等待得到!

  ◇古诗大意

  精卫口含小小的木块,将要填平深深的大海。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刚毅的精神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徒然胸怀昔日的雄心,美好的时刻怎可期待!

  ◇赏析

  本诗原为《读〈山海经〉》诗的第十首,诗中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的坚强斗争精神,寄托着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诗中所写的“精卫”和“刑天”是《山海经》中的两个动人的故事。

  陶渊明对工业东晋的灭亡十分惋惜,对恭帝被弑痛心疾首。他不仅引用历史故事,抨击刘裕代晋,而且利用古代神话传说,表示了自己的不平和反抗情绪。

  诗的前半部分,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精卫是炎帝少女死后化为的精灵,虽然身小力薄,却常西山之木以填于东海。“微木”与“沧海”是一组多么强烈悬殊的对比,以微木填海何时方可填平?一如愚公一担一石之移山。但诗人歌颂的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与矢志靡它的决心,只要有这种精神与决心终有成功胜利的一天!“刑天舞干戚”讲的是刑天操斧执盾不甘失败的故事。刑天被天帝断首,仍然挥舞牌,刚毅的精神长留不衰。“猛志固常在”中的这个“固”字点明刑天的“猛志”本为其生来所固有而永不衰竭,无论失败还是死亡终不能使其消减。诗人在“精卫”与刑天身上看到他们这种共有的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从而加以赞颂讴歌,就隐含着诗人自身也时时以这种精神自策自励。

  这首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赞扬这两个英雄顽强的斗志。尽管良机已失,徒怀雄心,但他们也不存忧虑,毫无悔意。通过精卫和刑天的行动,寄托了自己的悲愤。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前二句写“精卫”与“刑天”如此刚毅的缘由。“同物”、“化去”即物化之意。“物化”一般指死生变化而言。生与死不过是不同形式的“物化”,死只不过是生的另一种形式而已。女娲变成精卫,刑天变成乳目脐口的怪神,都是由此物化为彼物,其精神不死,故而无论衔微木填海,或舞干戚向敌,都能无虑而不悔。诗人在此以“物化”的哲学观点激励自己无虑不悔的斗争意志。最后二句是诗人思想情感又一次跌宕:表面上是感叹精卫与刑天徒然存在着昔日猛志,但如愿以偿的时机岂能等到?实际上是诗人慨叹理想的无法实现。前人认为此二句是诗人的自白之语。

  由于家庭出身的影响,陶渊明和已死去的晋朝,感情上有割不断的万缕千丝。刘裕上台后诛杀异己,的行为更使他不满于刘宋政权。因此,不能正确认识刘裕及他建立的新政在历史上起的积极作用。这正是诗人的局限。但他反对刘裕代晋和憎恶时代黑暗、政治残酷是紧紧相联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批判刘宋政权,也是批判腐朽的东晋社会的继续。

  这首诗写法曲折,意义较为隐晦,风格和情调与以上所选各篇大不相同,但在豪放之中仍然保持了诗人托物寄兴、精练含蓄,说理议论自然妥帖的特点。

  读《山海经》十三首
  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其二∶
  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
  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
  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
  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
  其三∶
  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
  亭亭明玕照,洛洛清淫流。
  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其四∶
  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山阳。
  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
  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
  其五∶
  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
  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其六∶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其七∶
  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
  亭亭凌风桂,八干共成林。
  灵凤抚云舞,神鸾调玉音。
  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
  其八∶
  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
  不死复不死,万岁如平常。
  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
  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
  其九∶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志。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没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其十一∶
  巨猾肆威暴,钦[鸟丕]违帝旨。
  窫窳强能变,祖江遂独死。
  明明上天四,为恶不可履。
  长枯固已剧,鵕鹗岂足恃!
  其十二∶
  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其十三∶
  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
  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

  http://baike.baidu.com/view/1015910.htm

读 山 海 经 十 三 首

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其二

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 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

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 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

其三

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

亭亭明玕照,洛洛清淫流。 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其四

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山阳。 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 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

其五

翩翩叁青鸟,毛色奇可怜。 朝为王母使,暮归叁危山。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 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其六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洪柯百万寻,森散覆暘谷。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其七

粲粲叁珠树,寄生赤水阴。 亭亭凌风桂,八干共成林。

灵凤抚云舞,神鸾调玉音。 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

其八

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 不死复不死,万岁如平常。

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 方与叁辰游,寿考岂渠央!

其九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志。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没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其十一

巨猾肆威暴,钦駓违帝旨。 窫窳强能变,祖江遂独死。

明明上天四,为恶不可履。 长枯固已剧,鵕鹗岂足恃!

其十二

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其十三

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 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

读山海经》①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②,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③,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④,化去不复悔⑤。徒设在昔心⑥,良辰讵可待⑦!

◇注释

①《读山海经》共十三首,成一组,本诗是第十首。《山海经》共十八卷,内容多是记述古代海内外山川异物和神话传说。

②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载,古代炎帝有女名女娲,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衔:用嘴含。微木:细木。

③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山海经·海外西经》)

④同物:女娲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它的的相同,即使再死也不过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有什么忧虑。

⑤化去: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⑥徒:徒然、白白地。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⑦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讵:岂。这两句是说精卫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志,但实现他们理想的好日子岂是能等待得到!

◇古诗大意

精卫口含小小的木块,将要填平深深的大海。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刚毅的精神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徒然胸怀昔日的雄心,美好的时刻怎可期待!

◇赏析

本诗原为《读〈山海经〉》诗的第十首,诗中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的坚强斗争精神,寄托着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诗中所写的“精卫”和“刑天”是《山海经》中的两个动人的故事。

陶渊明对工业东晋的灭亡十分惋惜,对恭帝被弑痛心疾首。他不仅引用历史故事,抨击刘裕代晋,而且利用古代神话传说,表示了自己的不平和反抗情绪。

诗的前半部分,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精卫是炎帝少女死后化为的精灵,虽然身小力薄,却常西山之木以填于东海。“微木”与“沧海”是一组多么强烈悬殊的对比,以微木填海何时方可填平?一如愚公一担一石之移山。但诗人歌颂的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与矢志靡它的决心,只要有这种精神与决心终有成功胜利的一天!“刑天舞干戚”讲的是刑天操斧执盾不甘失败的故事。刑天被天帝断首,仍然挥舞牌,刚毅的精神长留不衰。“猛志固常在”中的这个“固”字点明刑天的“猛志”本为其生来所固有而永不衰竭,无论失败还是死亡终不能使其消减。诗人在“精卫”与刑天身上看到他们这种共有的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从而加以赞颂讴歌,就隐含着诗人自身也时时以这种精神自策自励。

这首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赞扬这两个英雄顽强的斗志。尽管良机已失,徒怀雄心,但他们也不存忧虑,毫无悔意。通过精卫和刑天的行动,寄托了自己的悲愤。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前二句写“精卫”与“刑天”如此刚毅的缘由。“同物”、“化去”即物化之意。“物化”一般指死生变化而言。生与死不过是不同形式的“物化”,死只不过是生的另一种形式而已。女娲变成精卫,刑天变成乳目脐口的怪神,都是由此物化为彼物,其精神不死,故而无论衔微木填海,或舞干戚向敌,都能无虑而不悔。诗人在此以“物化”的哲学观点激励自己无虑不悔的斗争意志。最后二句是诗人思想情感又一次跌宕:表面上是感叹精卫与刑天徒然存在着昔日猛志,但如愿以偿的时机岂能等到?实际上是诗人慨叹理想的无法实现。前人认为此二句是诗人的自白之语。

由于家庭出身的影响,陶渊明和已死去的晋朝,感情上有割不断的万缕千丝。刘裕上台后诛杀异己,的行为更使他不满于刘宋政权。因此,不能正确认识刘裕及他建立的新政在历史上起的积极作用。这正是诗人的局限。但他反对刘裕代晋和憎恶时代黑暗、政治残酷是紧紧相联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批判刘宋政权,也是批判腐朽的东晋社会的继续。

这首诗写法曲折,意义较为隐晦,风格和情调与以上所选各篇大不相同,但在豪放之中仍然保持了诗人托物寄兴、精练含蓄,说理议论自然妥帖的特点。

读《山海经》十三首
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其二∶
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
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
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
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
其三∶
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
亭亭明玕照,洛洛清淫流。
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其四∶
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山阳。
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
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
其五∶
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
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其六∶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其七∶
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
亭亭凌风桂,八干共成林。
灵凤抚云舞,神鸾调玉音。
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
其八∶
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
不死复不死,万岁如平常。
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
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
其九∶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志。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没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其十一∶
巨猾肆威暴,钦[鸟丕]违帝旨。
窫窳强能变,祖江遂独死。
明明上天四,为恶不可履。
长枯固已剧,鵕鹗岂足恃!
其十二∶
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其十三∶
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
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

《读山海经》①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②,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③,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④,化去不复悔⑤。徒设在昔心⑥,良辰讵可待⑦!

◇注释

①《读山海经》共十三首,成一组,本诗是第十首。《山海经》共十八卷,内容多是记述古代海内外山川异物和神话传说。

②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载,古代炎帝有女名女娲,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衔:用嘴含。微木:细木。

③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山海经·海外西经》)

④同物:女娲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它的的相同,即使再死也不过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有什么忧虑。

⑤化去: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⑥徒:徒然、白白地。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⑦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讵:岂。这两句是说精卫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志,但实现他们理想的好日子岂是能等待得到!

◇古诗大意

精卫口含小小的木块,将要填平深深的大海。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刚毅的精神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徒然胸怀昔日的雄心,美好的时刻怎可期待!

◇赏析

本诗原为《读〈山海经〉》诗的第十首,诗中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的坚强斗争精神,寄托着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诗中所写的“精卫”和“刑天”是《山海经》中的两个动人的故事。

陶渊明对工业东晋的灭亡十分惋惜,对恭帝被弑痛心疾首。他不仅引用历史故事,抨击刘裕代晋,而且利用古代神话传说,表示了自己的不平和反抗情绪。

诗的前半部分,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精卫是炎帝少女死后化为的精灵,虽然身小力薄,却常西山之木以填于东海。“微木”与“沧海”是一组多么强烈悬殊的对比,以微木填海何时方可填平?一如愚公一担一石之移山。但诗人歌颂的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与矢志靡它的决心,只要有这种精神与决心终有成功胜利的一天!“刑天舞干戚”讲的是刑天操斧执盾不甘失败的故事。刑天被天帝断首,仍然挥舞牌,刚毅的精神长留不衰。“猛志固常在”中的这个“固”字点明刑天的“猛志”本为其生来所固有而永不衰竭,无论失败还是死亡终不能使其消减。诗人在“精卫”与刑天身上看到他们这种共有的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从而加以赞颂讴歌,就隐含着诗人自身也时时以这种精神自策自励。

这首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赞扬这两个英雄顽强的斗志。尽管良机已失,徒怀雄心,但他们也不存忧虑,毫无悔意。通过精卫和刑天的行动,寄托了自己的悲愤。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前二句写“精卫”与“刑天”如此刚毅的缘由。“同物”、“化去”即物化之意。“物化”一般指死生变化而言。生与死不过是不同形式的“物化”,死只不过是生的另一种形式而已。女娲变成精卫,刑天变成乳目脐口的怪神,都是由此物化为彼物,其精神不死,故而无论衔微木填海,或舞干戚向敌,都能无虑而不悔。诗人在此以“物化”的哲学观点激励自己无虑不悔的斗争意志。最后二句是诗人思想情感又一次跌宕:表面上是感叹精卫与刑天徒然存在着昔日猛志,但如愿以偿的时机岂能等到?实际上是诗人慨叹理想的无法实现。前人认为此二句是诗人的自白之语。

由于家庭出身的影响,陶渊明和已死去的晋朝,感情上有割不断的万缕千丝。刘裕上台后诛杀异己,的行为更使他不满于刘宋政权。因此,不能正确认识刘裕及他建立的新政在历史上起的积极作用。这正是诗人的局限。但他反对刘裕代晋和憎恶时代黑暗、政治残酷是紧紧相联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批判刘宋政权,也是批判腐朽的东晋社会的继续。

这首诗写法曲折,意义较为隐晦,风格和情调与以上所选各篇大不相同,但在豪放之中仍然保持了诗人托物寄兴、精练含蓄,说理议论自然妥帖的特点。

读《山海经》十三首
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其二∶
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
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
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
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
其三∶
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
亭亭明玕照,洛洛清淫流。
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其四∶
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山阳。
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
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
其五∶
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
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其六∶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其七∶
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
亭亭凌风桂,八干共成林。
灵凤抚云舞,神鸾调玉音。
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
其八∶
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
不死复不死,万岁如平常。
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
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
其九∶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志。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没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其十一∶
巨猾肆威暴,钦[鸟丕]违帝旨。
窫窳强能变,祖江遂独死。
明明上天四,为恶不可履。
长枯固已剧,鵕鹗岂足恃!
其十二∶
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其十三∶
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
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


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一)》的创作背景,诗歌结构和主要内容,主题思想...
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一)》的创作背景,诗歌结构和主要内容,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东晋陶渊明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 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一)》的创作背景,诗歌结构和主要内容,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东晋 陶渊明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

《读山海经·其十》原文及翻译
渊明此诗称叹精卫、刑天之事,取其虽死无悔、猛志常在之一段精神,而加以高扬,这并不是无所寄托的。《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一组联章诗,第一首咏 隐居耕读之乐,第二首至第十二首咏《山海经》、《穆天子传》所记神异事物,末首则咏齐桓公不听管仲遗言,任用佞臣,贻害己身的史事。因此,此...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原文及赏析
其事迹见《山海经·海外西经》。〔干戚〕指古代兵器。干即盾,戚是大斧。〔同物〕〔化去〕均指人的死亡。〔徒设在昔心〕言空有昔日的壮志。〔良辰〕指实现壮志的时机。〔讵〕岂。谁曾想到,那位终日寄情田园、怡然淡泊的五柳先生,那位素以情淡静穆的诗风蜚声诗史的陶公渊明,却也有着如此慷慨...

山海经其一 写出来怎样的诗人形象
《读山海经十三首》 晋宋 陶渊明 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第一首写耕余读书之乐。一起先从良辰好景叙开,结穴到“...

陶渊明励志古诗《读山海经(其十)》怎样赏析?
赏析:陶渊明在诗中高扬此反抗精神,“猛志固常在”,表彰此种精神之不可磨灭;“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则将此精神悲剧化,使之倍加深沉。悲尤且壮,这就使渊明此诗,获得了深切的悲剧美特质。

读山海经·其十赏析
渊明此诗称叹精卫、刑天之事,取其虽死无悔、猛志常在之一段精神,而加以高扬,这并不是无所寄托的。《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一组联章诗,第一首咏隐居耕读之乐,第二首至第十二首咏《山海经》、《穆天子传》所记神异事物,末首则咏齐桓公不听管仲遗言,任用佞臣,贻害己身的史事。因此,此组诗当...

读山海经的其九赏析
渊明在这首诗里,赞美夸父逐日的宏志,敬佩夸父功业身后的精神。“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的确,这首诗颇令人深思感叹。面对夸父的宏志与精神,当今忙于蝇头利禄、蜗角功名以及急功近利者,难道不震撼,不羞愧?这些人可能很得志,却少了夸父超越世俗的...

陶渊明简介作品 陶渊明简介以及作品介绍
2、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

<读山海经> 第九首
夸父追日的神话以绝妙天真的想像极度夸张地表现了先民们战胜自然的勇气和信心,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陶渊明《读山海经》组诗第九首即据此写成。但诗人不是一般地复述神话的情节,而是凭藉卓越的识见,运用简妙的语言,对神话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独特的审美观照和审美评价,因而又有其不同于神话的审美价值。神...

读山海经的其十二赏析
人若佩戴它的羽毛,可以避邪防妖。陶渊明在读《山海经》以上文字时,想到了屈原和楚怀王。“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他说,青丘奇鸟原本就是为迷惑者而生,不须用来晓喻明达的君子啊(或:为什么就不让楚怀王明月入怀、明目达聪啊)!这实质是渊明在哀叹怀王但见柜山鴸鸟、不见青丘奇鸟的迷惑...

贵池区17665313169: 陶渊明《读山海经》 - 搜狗百科
威程百宏:[答案] 《读山海经》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精卫衔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

贵池区17665313169: 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
威程百宏:[答案] 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评] 这组诗有起有结,...

贵池区17665313169: 求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
威程百宏:[答案] 陶渊明归田后所写的组诗《读山海经》十三首,一直为陶学家所重视.《读山海经》十三首是陶渊明归田之初以遨游仙界的形式写成的重要组诗,集中抒写了他这一时期对过去岁月的人生感悟、社会体验,以及对未来生存空间的深层...

贵池区17665313169: 《读山海经》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的翻译 -
威程百宏:[答案] 原文《读山海经》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没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译文:精卫衔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刑天挥舞...

贵池区17665313169: 读山海经陶渊明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注释 ①精卫:事见《... -
威程百宏:[答案] B;D

贵池区17665313169: 求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原诗 -
威程百宏: 原诗 《读山海经》①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②,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③,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④,化去不复悔⑤.徒设在昔心⑥,良辰讵可待⑦! 注释 ①《读山海经》共十三首,成一组,本诗是第十首.《山海经》共十八卷,内容...

贵池区17665313169: 读山海经解析 -
威程百宏:[答案] 读山海经》是陶渊明隐居时所写13首组诗的第一首.诗的前6句向人们描述:初夏之际,草木茂盛,鸟托身丛林而自有其乐,诗人寓居在绿树环绕的草庐,也自寻其趣,耕作之余悠闲地读起书来.情调显得是那样的安雅清闲,自然平和,体现出世间万物...

贵池区17665313169: (急)读山海经(其一)的译文读山海经(其一)(东晋)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 -
威程百宏:[答案] 读诗最重要的是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而不在翻译 下面是我翻译的,有不准的地方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 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 众鸟快乐地好像有所寄托,我也喜爱我的茅庐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

贵池区17665313169: 陶渊明 -
威程百宏:[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赏析之《读山海经》读山海经①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②,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③,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④,化去不复悔⑤.徒设在昔心⑥,良辰讵可待⑦! ◇注释 ①《读山海经》共十三首,成一组,本诗是第十首.《山海经》共十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