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是如何命名的?

作者&投稿:刘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十二经脉的称谓是为何是这样命名的?高分(100)~

  楼主疏忽打错字了,应是“手厥阴心包经”。

  很简单的,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医里面的一些基本概念,中医研究的是天人相应的学问,把人放在自然界当中看待。风、热、暑、燥、湿、寒是天之六气,人体生病的一切原因(不包括外伤)都与这“六气”有关。正所谓“内外感伤,百变不穷,溯委穷源,不过六气。”
  下面再说这六气是怎样与人联系在一起的。天有六气,地有五行,六气
  即是风热暑燥湿寒,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人为天地之中气,秉天气而生六腑,秉地气而生五脏,六气五行,皆备于人身。
  六气按顺序排列起来是这样的:
  初之气,厥阴风木也,在人则肝之经应之。
  二之气,少阴君火也,在人则心之经应之。
  三之气,少阳相火也,在人则三焦之经应之。
  四之气,太阴湿土也,在人则脾之经应之。
  五之气,阳明燥金也,在人则大肠之经应之。
  六之气,太阳寒水也,在人则膀胱之经应之。

  看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是怎样得来的了。人有十二条经络,五脏六腑再加上三焦,各对应着一条经络。可能你会问“上面的六气才对应了六条经络啊,还有其他六条呢?”问得好,六气绝非如此简单,展开讨论够讲半天。简单来说,六气分主客,即主令、从化。上面提到的是六气主令,还有另外六经是从主令而化气的。举个例子,足厥阴以风木主令,手厥阴火也,从母化气而为风。五行生克中“木生火”,所以说足厥阴是母、手厥阴为子。足厥阴肝经以风木主令,为什么是手厥阴心包经从令化风呢?肝经、心包经同属厥阴,既然已知足厥阴是主令,自然手厥阴就从令了。而各经又有其本气,例如手厥阴心包是相火,以相火化气于风木,但当它不能顺利化气于风木的时候,就会自现其本气,即现病热之象。其他各经同理。
  天人同气,经有十二经络,六气统焉,所以就这样命名了。
  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基础,可以看看《四圣心源》。

  附上六气名目:
  厥阴风木(足厥阴肝, 乙木。手厥阴心主,相火。)
  少阴君火(手少阴心, 丁火。足少阴肾, 癸水。)
  少阳相火(手少阳三焦,相火。足少阳胆, 甲木。)
  太阴湿土(足太阴脾, 己土。手太阴肺, 辛金。)
  阳明燥金(手阳明大肠,庚金。足阳明胃, 戊土。)
  太阳寒水(足太阳膀胱,壬水。手太阳小肠,丙火。)

根据脏腑配伍关系, 人体内侧与体外三阳部位对应处为三阴,即在内前者与阳明相对应的为太阴,在内后者与太阳相对立的为少阴,在内中者与少阳相对应的为厥阴。

十二经脉命名: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也称为“正经”。

扩展资料

分布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叙述。

1、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足三阳经起于头面,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分布的特点是:手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经分布于面颊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顶部。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2、躯干部: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足三阴与足阳明经分布在胸、腹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经分布在肩胛、背、腰部(后),手三阴、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胁、侧腹部(侧)。

3、十二经脉在四肢分布的一般规律是: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阳经分布在外侧面。

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脾经在中线。至内躁八寸处交又之后,脾经在前,肝经在中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经脉(经络理论)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

扩展资料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足三阳经起于头面,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分布的特点是:手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经分布于面颊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顶部。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经脉



经络学说中的十二经脉,有手 足 阴 阳经之分。也就是把十二经脉分为手三阴经 手三阳经 足三阴经 足三阳经四组。它们是根据各经所属内脏的阴阳属性及其在肢体的循行的位置,分别以手足阴阳而命名的。阳经属腑,行于四肢外侧,阴经属脏,行于四肢内侧;手经性于上肢 足经性于下肢。三阴、三阳,主要是根据古代阴阳的演绎之理,认为阴阳既是万物发生的原动力,同时,也是万物成长、毁灭的根源,因而将阴阳演变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阴气初升时叫做少阴,大盛时叫做太阴,消尽时叫做厥阴(含有太、少交尽的意思);阳气初升时叫做少阳,太盛时叫做太阳 盛极时叫做阳明(*、含有太、少两阳合明的意思)。合称六气,古代医家借用这六个名称命名人体的经脉。由于经脉有属络脏腑的阴阳表里关系以及循行于手或足的区别,从而决定了包括手足阴阳脏腑在内的十二经脉名称。

十二经脉又名十二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其命名是根据其阴阳属性,所属脏腑、循行部位综合而定的。它们分别隶属于十二脏腑,各经用其所属脏腑的名称,结合循行于手足、内外、前中后的不同部位,并依据阴阳学说,给予不同的名称。十二经脉的名称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表1)。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有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首先用手、足将十二经脉分成手六和足六经;凡属六脏及循行于肢体内侧的经脉为阴经,属六腑及循行于肢体外侧的经脉为阳经。根据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阴阳又划分为三阴三阳,三阴为太阴、厥阴、少阴,三阳为阳明、少阳、太阳。根据上述来划分十二经脉。
加分加分


十二经脉的命名有什么特点,分别提示了哪些内涵
关于十二经脉名称的记载,一般以《灵枢·经脉》篇为据。除了“脉”或“经”作为它的基本名词外,附加的可分成三部分,即:手(臂)足、阴阳、脏腑,如“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等。在这之前的文献《足臂十一脉》、《阴阳十一脉》中只有前面两部分(手足、阴阳),后来才加入后一部分(脏腑)...

十二经脉简介
十二经脉是人体手、足三阴三阳十二条主要经脉的合称,为经络系统的主体[2],故又称十二正经[2]。《黄帝内经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十二经脉是人体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也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

谁知道人体有多少条经络,分别叫什么?说对加分…
十二经脉的命名是结合脏腑、阴阳、手足三个方面而定的。阳分少阳、阳明、太阳;阴分大阴、厥阴、太阴。根据脏属阴、腑属阳、内侧为阴、外侧为阳的原则,把各经所属脏腑结合循行于四肢的部位,订出各经的名称。 奇经八脉是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

简述十二经脉的特点。
如此首尾相贯,如环无端,构成一个传注气血的循环通路。(4)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有一定的区域。阴经循行于肢体的内侧及胸胁部,阳经循行于肢体的外侧及背部。(5)十二经脉与内在脏腑之间有直接的络属关系。诸阳经皆属腑而络脏,诸阴经皆属脏而络腑,且在经脉的命名上都冠以脏腑、手足的名称。

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包涵了哪些内容?
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包涵了哪些内容?A.脏腑 B.五行 C.阴阳 D.手足 正确答案:ACD

中医中12经的命名原因
从分布上看,有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共十二个。又因阴可分为太阴、厥阴、少阴;阳可分为阳明、少阳、太阳。所以呢,十二经的命名原则就是这样。至于其名字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

十二经脉中为何脾是太阴而不是肾?
回答:你好:十二经脉的命名跟脏腑的阴阳和脏腑的功能都有关系的;脾的功能是主食物的运化消化吸收、脾是恶湿的,我们常说听说过湿邪困脾,怕湿的脏腑在五行中就应该叫太阴,所以脾就叫足太阴脾经;肾主水,主生殖发育,所以肾叫足少阴肾经。

以手足阴阳脏腑命名的是
人身之中脏腑经脉均有特定的三阴三阳名称。以”手足阴阳脏腑”命名的是少阳在前,太阳居中,如《灵枢·经脉》中提及“肺手太阴之脉”“大肠手阳 明之脉”“胃足阳明之脉”“脾足太阴之脉”等有关 手足十二经脉及相关脏腑之名,均直接以三阴三阳 之名,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阳明、少阳冠之。

人体的12经络。
这十二条经络分别连着人体的十二个脏器,所以它们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脏,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十二脏器的名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只要看是那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从十二经络排列来看,是按两组来分,一组...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最根本区别是什么
奇经八脉纵横交错循行于十二经脉之间,当十二经脉和脏腑之气旺盛时,奇经则加以储蓄,当十二经脉生理功能需要时,奇经又能参灌供应,因此奇经有调节十二经气的功能。

府谷县17069331194: 十二经脉是如何命名的? -
邱雍常克:[答案] 经络学说中的十二经脉,有手 足 阴 阳经之分.也就是把十二经脉分为手三阴经 手三阳经 足三阴经 足三阳经四组.它们是根据各经所属内脏的阴阳属性及其在肢体的循行的位置,分别以手足阴阳而命名的.阳经属腑,行于四肢外侧,阴经属脏,行于四肢...

府谷县17069331194: 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包含了下列哪些内容? -
邱雍常克: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府谷县17069331194: 十二正经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
邱雍常克: 十二经脉的名称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又名十二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体....

府谷县17069331194: 中医中12经的命名原因 -
邱雍常克: 从与脏腑关系上看,人有六脏,肝、心、脾、肺、肾、心包,有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共十二个,脏为阴经,腑为阳经,共六阴六阳,十二经.从分布上看,有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共十二个.又因阴可分为太阴、厥阴、少阴;阳可分为阳明、少阳、太阳.所以呢,十二经的命名原则就是这样.至于其名字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府谷县17069331194: 十二经脉的命名有什么特点,分别提示了哪些内涵 -
邱雍常克: 关于十二经脉名称的记载,一般以《灵枢·经脉》篇为据.除了“脉”或“经”作为它的基本名词外,附加的可分成三部分,即:手(臂)足、阴阳、脏腑,如“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等.在这之前的文献《足臂十一脉》、《阴阳十一脉》中只有前面两部分(手足、阴阳),后来才加入后一部分(脏腑),[1] 因而可以说,在经络名称的形成过程中,前者与后者是有一定的渊源的.有必要对十二经脉名称的由来、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以后的演变作一探讨,有助于十二经脉的理论教学和帮助学生记忆.

府谷县17069331194: 人体的主要经脉是什么? -
邱雍常克: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一)命名原则 内为阴,外为阳:阴阳理论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经络系统亦以阴、阳来命名.其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为阴经,分布于肢体外侧面的经脉为阳经.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相对应的表里...

府谷县17069331194: 谁知道人体有多少条经络,分别叫什么?说对加分… -
邱雍常克: 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和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及许多孙络、浮络等组成. 十二经脉即手三阴(肺、心包、心),手三阳(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胃、胆、膀胱),足三阴(脾、肝、肾)经的总称.由于它...

府谷县17069331194: 中医的“经脉”指的是什么? -
邱雍常克: 不是,中医很复杂的,奇经八脉,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 看看这个http://www.zhentui.net/Jichu/200605/3078.html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