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是什么

作者&投稿:曲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美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扩展资料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从德国十八世纪的鲍姆嘉登开始的,但它的产生建立在自古希腊以来历代思想家关于美的理论探讨之上,是以往美学理论的体系化、科学化。而古希腊以来的美学理论探讨又建立在人们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基础之上,是人们审美活动的哲学反思。因此,要了解美学就必须回到它的源头去,开始一次美的旅行。
考古学和艺术史:人类自脱离动物以来就开始了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就用石珠、兽牙、海蚶壳等染上红、黄、绿等各种不同的颜色佩带在身上。不仅原始人的装饰品能见出人类这种早期的审美活动,尤其原始艺术更是集中反映了人类早期审美活动。据文字记载和留下的图案推测,原始艺术有诗歌、舞蹈、音乐等,但现已荡然无存。惟洞穴壁画与陶器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两项原始艺术记录。前者主要以各种动物为题材,生动细致,色彩绚丽。后者不仅造型优美、图案丰富,而且色彩对比鲜明。
参考资料美学(中国哲学二级学科)百度百科

1、艺术
艺术可以是宏观概念也可以是个体现象,是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形体的组合过程、生物的生命过程、故事的发展过程)等方式对客观或主观对象进行感知、意识、思维、操作、表达等活动的过程,或是通过感受(看、听、嗅、触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来的阶段性结果。
表达形式:语言、声音、文字、绘画、眼神、呼吸、肢体等。
2、美学
美学(希腊语:αισθητική;英语:Aesthetic)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
美学的概念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
他认为需要在哲学体系中给艺术一个恰当的位置,于是他建立了一门学科研究感性的认识,并称其为“Aesthetic”(感性学)。
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

扩展资料:
一、美学的范围:
美学的范围与宇宙同在,与人类同在,作为一本美学原理,应该讲哪些内容呢?这不但涉及到美学作为一种学术按自身的逻辑关联的内容,还要涉及到教育体系的学科分类对美学的具体呈现的制约。
在中国,一是放在哲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的美学,二是艺术学下面的四个一级学科里:艺术理论、美术与设计学、戏剧与影视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
三是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下面关于文学的诸学科和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下面的各国文学,四是一级学科建筑学下面与建筑艺术相关的学科和林学下面的园林植物和观赏园艺。
这里最为重要是因艺术学与美学的分离而产生出来的艺术概论(或艺术学概论)与美学的关系。可以说,美的艺术类型与艺术概论所讲的内容甚多重合。因此,还要对学科分工的内容加以考虑。
在综合这两个方面方面之后,一本美学原理,一是要列出所应讲的问题,二是在这些问题讲清之后,要让人对整个美学问题有一个整体性的领悟。
基于此,一本美学原理,最需要讲的问题如下:
1、审美现象学,讲清楚当人面对美,做审美欣赏时,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审美是怎样开始的,怎样进行的,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2、审美类型学,讲清楚美分为几个大的基本类与型,如美、悲、喜等大类,类下有小型,如美之下有优、壮美、典雅,这些类型各自的特点是怎样的。
3、审美文化学,讲清楚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念和形式。
4、形式美法则,讲清楚超越文化和时空的美的基本法则,如形、色、对称、均衡等。
5、美的起源。从人类文化学来看,美是怎样产生的,人是怎样认识到美的。
6、美学的学科历史,讲清楚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其规律是什么。
在这六大问题中,最重要的是审美现象学、审美类型学、审美文化学、形式美法则,作为教育体系中的美学原理,知道了这四大方面,就基本上把握住了美学。
二、艺术的类型:
艺术体现和物化着人的一定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无论艺术的审美创造抑或审美接受,都需要通过主体一定的感官去感受和传达并引发相应的审美经验。
对艺术的审美分类,主要应根据主体的审美感受、知觉方式来进行。依据这个原则,艺术可以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四大类。
1、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plastic arts) 艺术形态之一。指以一定物质材料(如绘画用颜料、墨、绢、布、纸、木板等,雕塑、工艺用木、石、泥、玻璃、金属等,建筑用多种建筑材料等)和手段创造的可视静态空间形象的来反应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它是一种再现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始用这一名词。
在德语中造型(bilden)原义谓“模写”(abbilden)或“制作似像”(eild machen)。在新中国建国后由苏联传入,并与“美术”互用。
2、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是由表演艺术家完成的直接诉诸人的视觉、听觉的艺术种类。泛指必须通过表演完成的艺术形式,如音乐演奏、演唱、舞蹈、曲艺等。专指演员在电影、电视剧、戏剧中创造角色的表演。
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主要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各类艺术的文学脚本所提供的间接形象转化为直观的形象,使人在欣赏演员绘形绘声绘色的表演中,如亲临其境、亲闻其声、亲见其形,产生情感交流,了解作品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思想内容,获得审美享受。
3、综合艺术
综合艺术又叫复合艺术。艺术分类用语。泛指几种艺术成分综合而成的艺术。如歌曲综合诗歌与音乐,建筑综合绘画与雕塑,戏剧综合文学、表演、音乐、美术、舞蹈等。通常专指戏剧、电影、电视剧、舞蹈等形式。有机性是综合艺术最重要的特征。
4、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它是运用语言的手段创造审美的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包括戏剧小品、播音主持、演讲、辩论等艺术形式。它的表达方法可以有呼吸法、语言速度、单人、多人、混声等多种形式。一般说来,语言艺术和文学、戏剧等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艺术

简单地说,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也不单纯是日常的美化活动。

美学这门科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制社会。古代思想家对于美与艺术问题的哲学上的探讨,对于艺术实践经验的研究、总结,可以看作是美学理论的萌芽和起点。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则是近代的产物。在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美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作为一个特殊部问开始确立起来。鲍姆加登在1750年第一次用“美学”(Asthetik)这个术语(其含义是研究感觉和感情的理论),并把美学看作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随后,康德、黑格尔等赋予美学以更进一步的系统的理论形态,使之在他们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十九世纪一些资产阶级美学家在实证主义精神的支配下,力图使美学摆脱哲学而成为所谓“经验的科学”。当然,以所谓“经验的科学”自命的实证美学,并没有、也不可能脱离哲学的支配,但美学在这一时期是更加广泛地和独立地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给美学研究提供了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改变了美学研究的面貌。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原则性的美学观点,然而他们没有来得及使之系统化。因此,建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仍是一个有待努力完成的任务。应该说,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美学,至今还处于探索阶

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一、学科概况
美学是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一门学科。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美学思想都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18世纪中叶,美学在西方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了近代,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人把美学这门学科引进中国。20世纪以来,美学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史、艺术史等相邻学科的渗透日益加强,并形成了审美心理学、审美社会学等众多的分支学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及优良的品德和学风的美学专门人才。毕业后能从事美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艺术评论工作,以及理论宣传、新闻出版等方面的工作。 l.博士学位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较深的理解,对美学理论、美学史和美学前沿课题有较深的研究,对国内外的美学与艺术思潮有广泛的了解,具有丰富的艺术史知识以及美学相邻学科的知识,具有较高的理论思维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2.硕士学位
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具备美学理论和中外美学史的系统知识,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较丰富的艺术史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三、业务范围
1.学科研究范围 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包括中国传统美学和现当代美学),西方美学(包括西方古典美学和现当代美学),文学艺术各个部门中的美学问题,中西美学比较研究,应用美学。
2.课程设置
(l)博士学位 中外美学名著精读,美学前沿问题研究,以及与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相关的课程。
(2)硕士学位
基础理论课 美学原理研究,中国美学史研究,西方美学史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美学问题。
专业课 审美心理学,审美文化学,审美教育学,比较美学,部门美学,应用美学,中国艺术史,世界艺术史等。
四、主要相关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中国文化史,西方文化史,艺术学,中外文学史,中外艺术史,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人类学,宗教学,神话学等。
五、主要学校
北京大学
六、相关名师
叶朗

美学
美学是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一门学科。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美学思想都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18世纪中叶,美学在西方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了近代,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人把美学这门学科引进中国。20世纪以来,美学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史、艺术史等相邻学科的渗透日益加强,并形成了审美心理学、审美社会学等众多的分支学科。

简单地说,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也不单纯是日常的美化活动。

美学这门科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制社会。古代思想家对于美与艺术问题的哲学上的探讨,对于艺术实践经验的研究、总结,可以看作是美学理论的萌芽和起点。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则是近代的产物。在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美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作为一个特殊部问开始确立起来。鲍姆加登在1750年第一次用“美学”(Asthetik)这个术语(其含义是研究感觉和感情的理论),并把美学看作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随后,康德、黑格尔等赋予美学以更进一步的系统的理论形态,使之在他们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十九世纪一些资产阶级美学家在实证主义精神的支配下,力图使美学摆脱哲学而成为所谓“经验的科学”。当然,以所谓“经验的科学”自命的实证美学,并没有、也不可能脱离哲学的支配,但美学在这一时期是更加广泛地和独立地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给美学研究提供了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改变了美学研究的面貌。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原则性的美学观点,然而他们没有来得及使之系统化。因此,建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仍是一个有待努力完成的任务。应该说,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美学,至今还处于探索阶

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我个人认为美学就是对审美观点的研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点,又反映出不同的审美角度及层次,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美好事物的不断追求。这是人类精神文明必不可少的思想活动。

鲍姆嘉通不仅仅是美学学科的创名人,而且也在美学史上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注意的美学问题。鲍姆嘉通提出建立美学学科并不是出于盲目创新的激情,而是他对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理性主义哲学以及全人类全部知识体系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具有理性派美学的认识论意义。鲍姆嘉通的美学思想对当代实践美学的建构也有一定的启示。
亚历山大·哥特利市·鲍姆嘉通(Alexander Gottliel Baumgarten ,1714 — 1762),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美学家。历来在美学史上形成共识的看法是他第一个采用“Aesthetica”的术语,提出并建立了美学这一特殊的哲学学科,被誉为“美学之父”。他的主要美学著作是博士学位论文《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1735)和未完成的巨著《美学》(1750-1758),此外,在《形而上学》(1739)、《‘真理之友’的哲学书信》(1741)和《哲学百科全书纲要》(1769)中,也谈到了美学问题。他的思想对康德、谢林、黑格尔等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美学家发生过重大影响。

一、将美学定位为“感性认识的科学”

在十八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文学界苏黎世派和莱比锡派的大辩论中,鲍姆嘉通是站在苏黎世派一边的。同时作为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的信徒,鲍姆嘉通已经不满意理性主义哲学对感性认识的贬低和轻视。追本溯源,莱布尼兹的理性主义承继自笛卡儿,不过是发展了笛卡儿唯心主义的方面。而洛克则发展了笛卡儿哲学的唯物主义方面。洛克否定一切先天的观念,莱布尼兹写了一部《关于知解力的新论文》从理性主义观点对洛克进行批评。他认为审美趣味或鉴赏力就是由所谓“混乱的认识”或“微小的感觉”组成的,因其“混乱”,我们对它就“不能充分说明道理”。究其实质,这其实是一种不可知论。值得注意的是莱布尼兹已经把审美限于感性的活动,和理性活动对立起来。从他关于音乐的一句话来看——“音乐,就它的基础来看,是数学的;就它的出现来看,是直觉的。[1]”他已经把审美活动看成一种直觉活动了。而沃尔夫又是莱布尼兹的忠实信徒,其主要成就在于对莱布尼兹的理性主义哲学加以系统化和通俗化。就美学思想来说,他的有关美的定义是把客观事物的完善和它在主观方面所产生的快感效果作为美的两个基本条件。在沃尔夫的哲学体系中,理性认识被看成是高级的,感性认识被看成是低级的。哲学往往被归结为研究高级的理性认识的逻辑学,感性认识被排斥在哲学研究之外。到了鲍姆嘉通,他已经不满意理性主义哲学对感性认识的贬低和轻视。他认为以往的以往的人类知识体系有个重大的缺陷:即缺乏对于感性认识,主要是审美意识和艺术问题的严肃的哲学沉思。理性认识有逻辑学在研究,意志有伦理学在研究,感性认识还没有一门专门的学科去研究。因此,他提出应当有一门新学科来专门研究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它和理性认识一样,也能够通向真理,提供知识。鲍姆嘉通在1735年发表的博士论文《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就首次提出建立美学的建议,至1750年他特地从希腊文中找出了“埃斯特惕卡”来命名他的研究感性认识的一部专著。至此,美学作为一门西方近代人文科学诞生。当然,鲍姆嘉通的意义不仅在于命名和提出建议,而且为美学学科的建立付出毕生精力[2]。1742年开始在大学里讲授“美学”这门新课,在1750年和1758年正式出版《美学》第一卷和第二卷。在《美学》中他实现了学位论文中的建议,驳斥了十种反对设立美学的意见,初步规定了这门科学的对象、内容和任务,确定了它在哲学科学中的地位,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750年常被看作美学成为正式学科的年代,鲍姆嘉通也由此获得了“美学之父”的称号。

在一般的美学史著作中,往往只把鲍姆嘉通看成美学学科的创名人,似乎他并没有提出什么值得注意的美学问题。应该说,这种看法本身是不符合实际的,降低了鲍姆嘉通在美学史上的历史成就。鲍姆嘉通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学学科有名无实的境况,他提出建立美学学科并不是出于盲目创新的激情,而是他对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理性主义哲学以及全人类全部知识体系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同时这也是在此之前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历史成果。

二、未完成的美学巨著《美学》中的主要美学思想

鲍姆嘉通的《美学》原文是以拉丁文写成的,分为“理论美学”和“实践美学”两大部分,中译本只选其“理论美学”的重要章节,但是基本概括了他的主要美学主张[3]。

首先,鲍姆嘉通在《美学》第一章里这样界定了美学的对象: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这就是美;与此相反的就是感性认识的不完善,这就是丑。正确,指教导怎样以正确的方式去思维,是作为研究高级认识方式的科学,即作为高级认识论的逻辑学的任务;美,指教导怎样以美的方式去思维,是作为研究低级认识方式的科学,即作为低级认识论的美学的任务。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这一界定正是针对当时理性至上、排斥感性的情况提出的。作为感性认识的美学,目的是达到感性认识的完善。而完善这一概念,是鲍姆嘉通从沃尔夫那里继承而来,但是在沃尔夫那里,完善只涉及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无关。而在鲍姆嘉通这里,完善既有理性认识的内容,又有感性认识的内容。要达到感性认识的完善,须有三个条件:思想内容的和谐、次序和安排的一致和表达的完美[4]。因此,他不像莱布尼兹、沃尔夫那样只在客体上寻找完善,而是要到人的主观认识中寻找美的根源。这种强调认识主体作用的倾向,成为鲍姆嘉通美学中的一种新的重要因素,预示了近代西方美学的新方向。

其次,鲍姆嘉通认为,“认识的美”是“以美的方式进行思维的人所取得的成果”,所以主体先天的审美能力(也即以美的方式进行思维的天赋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它主要包括:“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洞察一切的审视力”、“良好的记忆力”、“创作的天赋”、鉴赏力、预见力、表达力和“天赋的审美气质”[5]等。这些先天的审美能力正是判断对象美丑的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审美力并不完全是感性认识的范围,有些已经涉及到理性内容。由此可见,鲍姆嘉通并未一味提高感性,而贬低理性,而是试图把感性和理性统一起来。同时,鲍姆嘉通认为:先天的审美能力如不经常训练也会衰竭、消失的。由此,他提出要以“正规的艺术理论”为指导,以伟大的作家作为楷模进行正确的审美训练的理论。
再次,在讨论了“审美的丰富性”和“审美的伟大”后,鲍姆嘉通提出了美的思维的第三个特征:审美的真实性。在当时,感性认识是作为一种模糊的、混乱的认识而存在的,很多人把它当作错误的根源加以排斥。而鲍姆嘉通则认为审美经验中同样包含着普遍的真理性,即“审美的真”。这种真实,不是通过理性的逻辑思维所能达到的,而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感觉形成的。“美学家不直接追求需要用理智才能把握的真[6]。”而是在对具体的感性形象的体验中领悟这种普遍性。从主观感性出发,鲍姆嘉通把真(美)或假(丑)与感性认识的完善与否联系起来,认为“并非所有的假在审美领域内也是假的”。假(丑)的事物如果符合“感性认识的真完善”,就是真(美)的,而真(美)的事物如果不符合这一标准,就是假(丑)的。真或假在这里似乎与事物本身的性质无关,而只关系到感性认知的方式。甚至,有些假例如文艺作品中的虚构,在审美领域里可能比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更真、更美。审美的真不是流于表面的东西,人们不能一眼就看出它的内涵。它不是那种用条理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和用理性去掌握的一般的原理与规则,而是由“理性类似物”即感性感知的一种不太明确的东西。

再次,鲍姆嘉通认为科学和艺术都追求真,但两者追求真的方式却是不一样的。科学的求真要求用完善的理性,通过个别事物具体的、生动的、表象的舍弃,抽象出具有高度概括力的一般概念;而审美的求真则正好和前者相反,它是运用“低级的感性认识”,尽量把握事物的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地少让质料的完善蒙受损失,并在为了达到有趣味的表现而加以琢磨的过程中,尽可能少地磨掉真所具有的质料的完善[7]”。审美的求真不同于科学家和哲学家们在逻辑方面的努力,也不同于历史学家严格地考证,还同人们的理性预见有关。

气韵生动,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在谢赫时代,气韵作为品评标准和创作标准,主要是看作品对客体的风度韵致描绘再现得如何,而后渐渐涵容进更多主体表现的因素,气韵就指的是作为主客体融一的形象形式的总的内在特质了。能够表现出物我为一的生动的气韵,至今也是绘画和整个造型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

中国艺术,受道,儒"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人和自然不分,这种思维表现在绘画上,便是其作品
不只外相的抄袭,而是作者思想的实现."传神写照"是顾恺之就绘画而言提出的一个命题.他强调要
突破外在皮相的有限形象达到传神,这种理论正是"得意忘形说"的张扬.诗歌,绘画,音乐,书法是中国
艺术的灵魂,而在这些灵魂中最为璀璨夺目,贯穿一致的则是传神写照这一美学命题.传神写照所要表
达的美学思想及其内涵极其深邃.它所涵盖的决不仅仅是人物绘画的美学原则,它作为中国传统文艺
的一个阐述点,完全可以成为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灵魂特征.

什么是美?羊大为美。
什么是学?一个人蹲在房间里认真钻研的过程就是学。
什么是美学?
就是一个人(或者一堆人)在营盘里吃饱了羊肉然后评论哪块羊肉更味美的学问。

研究美是什么,是主观的,客观的,还是主客观的统一。研究美和美感有什么规律。


学是什么字体?
一、图为学的繁体字行书:二、学的繁体字:三、学的释义:1、学习:~技术。勤工俭~。我跟着他~了许多知识。2、模仿:他~杜鹃叫,~得很像。3、学问:治~。才疏~浅。博~多能。4、指学科:数~。物理~。政治经济~。5、学校:小~。大~。上~。四、组词:学生 学习 学校 升学 数学...

什么是学习
什么是学习 在我国,学习这一词,是把“学”和“习”复合而组成的词。最先把这两个字联在一起讲的是孔子。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①意思是,学了之后及时、经常地进行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很明显,学习这一复合名词,就是出自孔子的这一名言。按照孔子和其他...

“学”字的部首是什么?结构是什么?第六画是什么?
学 拼音:xué xiào 部首:【子】结构:【上下结构】【原为形声】第六画:【横撇\/横钩】解释:xué 1、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学生;学徒;学;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传授知识的地方:学校(简称“...

学在古文的意思是什么
问题二:学学半的学是什么意古代是什么意思 学学半,里面的第一个“学”念xiao,第四声,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问题三:古文中邑学指什么,说某人十几岁入邑学,这个邑学是什么意思 邑在古文中有村子、乡镇、城市等几种不同可能。"邑学"应是于"蒙学"、"族学"、"...

“学”字查什么偏旁部首?
一、“学”字偏旁部首是子,拼音xué。二、释义:1、学习:~技术。勤工俭~。我跟着他~了许多知识。2、模仿:他~杜鹃叫,~得很像。3、学问:治~。才疏~浅。博~多能。4、指学科:数~。物理~。政治经济~。5、学校:小~。大~。上~。6、姓。三、字源解说:学,甲骨文(×,交叠...

学的部首是什么?
“学”的部首是“子”。由于有些字的构字部件相同,如:学、觉,误以为有“学字头”;再如:党、尝、常、赏、裳,误认为有“党字头”。

“学”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一、“学”的偏旁部首是子,拼音xué,是个上下结构的字。二、释义:1、学习:~技术。勤工俭~。我跟着他~了许多知识。2、模仿:他~杜鹃叫,~得很像。3、学问:治~。才疏~浅。博~多能。4、指学科:数~。物理~。政治经济~。5、学校:小~。大~。上~。6、姓。三、字源解说:造...

什么是学习
我国古代对学习有很好的论述。《论语》说:“学而时习之。”学和习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不同的概念。学是获得知识、技巧和能力;习是复习、练习、巩固掌握知识、技巧和能力。《中庸》把学习分成五个步骤:学、问、思、辨、行。近代学习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

学习是什么?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广义:是人在生活...

以学为主,“学”是什么
如今重提“学生为主”应属于返璞归真,是在回归教育原点。如果学生的“学”真正学起来了,必然要促进教师的教。周彬的《坚守学生立场》对于生源差的学校里的老师很有指导意义。 一、如何看待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则直接影响师生之间在课堂这个时空里的活动的效果。 周彬用病人和医生之间的关系...

修文县18375056792: 美学是什么 - 搜狗百科
丁呼太奇: 什么是美学? 简单地说,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也不单纯日常的美化活动.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则是近代的产物.在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美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作为一...

修文县18375056792: 美学是什么哦,包括些什么内容? -
丁呼太奇:[答案] 美学传统上讲就是一种研究美的学说.它不是简单的“美”与“丑”,美学主要研究美的本质和意义. 美学本身是一种哲学性质的学科.美学涉及到的领域范围很广,但最终脱离不了与人的关系. 美学主要以哲学美学和文学美学为主.文学美学主要研究文...

修文县18375056792: 美学是什么 -
丁呼太奇: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

修文县18375056792: 什么是美学 -
丁呼太奇: 简单地说,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也不单纯是日常的美化活动.美学这门科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制社会.古代思想家对于美与艺术问题的哲学上的探讨,对于艺术实践经验的研究、总结,可以...

修文县18375056792: 美学是什么?
丁呼太奇: 美学,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修文县18375056792: 什么是美学?美学属于哲学的范畴吗? -
丁呼太奇:[答案] 我对美学的认识和理解是:这是一门非常深奥而又纯粹的学问.爱美是人的天性,人人都有爱美的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研究美的能力和天才.审美和美学根本就是两回事,审美本质上是人类的社会生活现象,而美学则是对这种生活现象作哲学的...

修文县18375056792: 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
丁呼太奇: “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科学”,这句话是我们对美学的科学性质和定位的基本概括,它包括三个层面: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现象也是审美活动;2、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3、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第一,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第二、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修文县18375056792: 什么是美学
丁呼太奇:美学是以人类审美为自身特殊领域,以审美活动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审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人的精神世界,来追踪、建构人类审美价值体系的人文学科.[1]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修文县18375056792: “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的定义是什么? -
丁呼太奇:[答案] 美学范畴,如丑、崇高、悲剧性、喜剧性等范畴的审美特性、发展规律及其同美的关系等等!美学范畴:其包含在美学的研究对象!鲍姆嘉登是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了美学的研究对象,但他的意见并没有在学术界获得一致响应.鲍姆嘉登之后,“美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