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于易胜的译文

作者&投稿:佐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之所谓战者,胜于易胜者也。出自孙子兵法的哪个篇~

孙子兵法军行第四篇
全文是: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古代所谓善于用兵的人,只是战胜了那些容易战胜的敌人罢了。所以,真正善于用兵的人,没有智慧过人的名声,没有勇武盖世的战功,所以他能打胜仗又不出任何闪失。打胜仗又不出任何闪失的原因在于,他的谋划、措施能够保证,他所战胜的是已经注定失败的敌人。所以善于打战的人,不但使自己始终处于不被战胜的境地,也决不会放过任何可以击败敌人的机会。

这句话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兵法》,说的是在战场上取胜的决窍。

孙子兵法军行第四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译文:孙子说:从前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首先创造出不可被战胜的条件,然后去等待敌人可被我战胜的条件的出现。不可被战胜的条件,其创造在于我方自身;而可以为我所战胜的条件或可乘之隙的是否出现,那就在敌人方面了。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够创造出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而不能迫使敌人一定会为我所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但不能单凭自己的主观努力就会实现。创造不可被战胜的条件,是我方在防御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一旦敌方出现可以被战胜的条件,那么我方就需采取攻势动作了。采取防御,是由于敌人的力量比我强大;而采取攻势,则是由于敌人的力量较我弱小。善于防御的人,能深密隐蔽兵形,犹如藏在极深的地下,敌莫知所在;善于进攻的人,能高度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犹如动作于九霄云外,敌莫知所御。所以,这样既能保存自己而又能取得完全胜利预见胜利不超过常人的见识,就算不上高明中最高明的;经过激烈的战斗而夺取胜利,并博得天下人的称赞,也不能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这就好比能举秋毫之重算不上多力,能见日月之光算不上眼明,能闻雷霆之声算不上耳聪一样。古时所说善于用兵打仗的人,都是在敌人已经处于可能为我战胜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

[原文]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译文]古时所说的善于打仗的人,总是取胜于容易战胜的敌人

"胜于易胜"在实际的战争中可以最简单地演化为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如何创造条件,发现敌人最容易战胜的一面(即最弱的一面)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解放战争时期的宿北战役就是个先打弱敌、胜于易胜的好战例。

1946年12月,国民党军集中25个半旅,分兵四路,从东北台、淮阴、宿迁和峰县向我进犯,企图占领苏北,消灭华东解放军主力。敌军来势汹汹,单从兵力对比来看,敌军显然是强者。但它有弱点,其最大的弱点是进攻面过宽,各路间隙太大,很难互相策应支持,战役上协同配合不力,这一弱点有利于我军在内线实行机动应战,有利于我军各个歼灭敌人。

拣弱的来打,哪一路较弱就先打哪一路,陈毅,粟裕经过分析认为:从宿迁进攻沐阳、新安镇的这一路,由徐州绥署副主任吴奇伟指挥,辖整编师第11师和第69师,和其他几路相比,这一路比较好打,而这一路中,11师是强者,是蒋军的"五大主力"之一,但这一路第69师突出冒进,所辖3个半旅也是拼凑起来的"插花"班子,战斗力不强,内部矛盾亦多,该师师长戴之奇是特务出身,虽属反共死硬分子,但缺乏军事指挥才能,在战役部署上,他的3个旅在东西一线展开,师部只带一个团,位于最右翼,翼侧暴露,便于我南北对进,首先从敌之左翼打开缺口,而后实行两面夹击。经过战略合围和战术分割,使敌首尾不能相顾,无法互相支援。

所以陈毅、粟裕决定集中兵力打戴之奇的整编69师。结果,在宿北全歼戴的69师3个半旅共约2万余人。戴之奇无路可走,自杀身亡。

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拣弱的先打,无异于变整体弱势为局部强势,变战略防御为战役战斗的局部反攻。我兵力就整体来说与敌相差甚远,但集中力量对付一支弱敌,就显得绰绰有余。把弱敌消灭了,强敌必将受到威慑和削弱,就比较容易对付了。

再强大的敌人也有其软弱的一面,而善战的将领,必须先使自己立于不败,再调动自己较为有力的部分,击溃敌人弱的力量,抓住机会,取得胜利,这就是"胜子易胜"计谋的精髓之处。

比例中,陈粟二位大将正是运用这一思想,果断地攻打敌人"易胜"的69师,既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又使整体局势向利于我方的情况发展。他们可以称为"善战者"了。

所以孙子说:“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善于用兵打仗的人,他们打了胜仗,没有令人惊奇之处,也没有料敌制胜的名声和勇武威猛的战功。他们获取战争胜利而不出任何差错;其所以不出差错,是由于他们所采取的制胜措施都是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之上,是战胜那早已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敌人可能被击败的机会。所以,胜利的军队,总是首先创造必胜的条件而后才去寻求与敌交战;失败的军队则往往是先贸然与敌交战,然后再在交战过程中去争取侥幸的胜利。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必须修明政治而为不可胜之道,并同时确保法制通行无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战争命运的主宰者。


求孙子兵法十三篇各篇的主题思想简述!!
《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这是全书的纲领。 《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 《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

孙子兵法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

立于不败之地的意思解释 立于不败之地什么意思
1、全文是: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2、古代所谓善于用兵的人,只是战胜了那些容易战胜的敌人罢了。所以,真正善于用兵的人,没有智慧过人的名声,没有勇武盖世的...

孙子《孙子兵法》经典句子
14.善于用兵,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孙子《孙子兵法》15.以计代战,一当万 《孙子兵法》16.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孙子《孙子兵法》17.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孙子《孙子兵法》18.故...

孙子兵法有什么思想?
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这些话的意思,立意均在于此.4.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指出,在战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了解自己,也了解敌人.知彼知己,才能去实施避实击虚之计,才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变不利因素...

为什么"胜于易胜"思想对战略思维活动目标有规范指导作用
战略评价标准(战略评价标准)是指预定战略目标或标准,是战略控制的依据。

形篇》认为,在战略运筹过程中,由“量”可以推导出
《孙子兵法·军形篇》认为,在战略运筹过程中,由“量”可以推导出数。相关原文如下:作者:春秋-孙武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译文:兵法上有...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内容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

在一本书里看到一句话“兵者九要,知兵第一”其他八要是什么?有知道的吗...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

《反经》水火原文及译文
此欲战无附于水势也。 故知水火之变,可以制胜,其来久矣。秦人毒泾上流,晋军多死;荆王烧楚积聚,项氏以擒;曹公决泗于下邳,吕布就戮;黄盖火攻于赤壁,魏祖奔衄。此将之至任,盖军中尤急者矣,不可不察。 译文 《经》上说:“用水来辅助进攻,威势强大。用水来辅助进攻,效果显著。”因此说,水与火,是用兵强...

鸡冠区17093736984: 如何理解胜于易胜 -
戈黄利塞: 就是把握客观环境(外因、外部条件)对于完成目标的积极作用,将环境的制约作用达到最小而将有利条件最大化.实现行动目标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胜于易胜”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扩展.直白说法就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鸡冠区17093736984: 如何理解胜于易胜的作战原则?如何理解胜于易胜的作战原则(军事理论
戈黄利塞: 这是《孙子兵法-军形篇》提出的,作战中要掌握主动,创造有利态势. 孙子说:以...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

鸡冠区17093736984: 七擒七纵简短的译文,原文:建兴三年…… -
戈黄利塞: 原文:建兴三年,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祗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

鸡冠区17093736984: 结合企业管理分别谈谈对孙子兵法中攻其不备、慎战思想、胜于易胜的认识 -
戈黄利塞: 孙子说,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是说要乘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去攻打它.在股市投资中这点尤为重要.当市场投资者还没有意识到风险时,就及时离场,在人们还在恐慌,忽视时,大胆介入.所谓的股市智谋,在某种角度可以理解为一种超...

鸡冠区17093736984: 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狭狭焉,未料有伏焉,将士虽全力以搏,无奈进退不能,少焉,死之殆尽,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焉,骄而轻敌若此,焉能不败?万军于之何加焉?但以其傲,斥焉,则必无颜世上矣. -
戈黄利塞: 您好,译文如下: 译文:秦军路过崤山,看到那里山势陡峭狭窄,没有料到晋国在那里设有埋伏,将士们虽然全力拼搏,无奈进退两难,不久,差不多都战死了,所以导致大败.对这件事我很有感慨,如此骄傲轻敌,怎么能不打败仗?(即使)千军万马对他们又有什么益处呢?就因为他们骄傲,斥责他们,他们一定没脸在世上活着了.

鸡冠区17093736984: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翻译 -
戈黄利塞:[答案] “青出于蓝”又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荀子·劝学》篇.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叫荀况,著有《荀子》三十二篇(后六篇或系门人弟子所记).其中《劝学》是较为著名的一篇.内有这样一段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鸡冠区17093736984: 孙子兵法的注解,要全文做出系统的解释,不要只有其中几篇的,要全篇?
戈黄利塞: 孙子兵法全文翻译.军事兵力敌国敌方左军文化译文:【始计第一】1.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

鸡冠区17093736984: 赵襄主学御中的易和于怎么翻译 -
戈黄利塞: 易:交换(三易马而三后).于:1、在(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先后皆在于臣); 2、和(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上何以调于马); 3、被(今君后则欲逮于臣,先则恐逮于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