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书上《小石潭记》课后练习题题目和答案给一下。书上原题。。。

作者&投稿:年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石潭记》的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一、“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托物言志。

二、理解性默写: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答: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消失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答: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答: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或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
答: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写潭水清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潭的水源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作者感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8、写小石潭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的一句话_________。
9、和“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_________。
10、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态句_________,_________。
11、衬托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离开小石潭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13、《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

“似与游者相乐”。

14、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5、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6、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7、文章的点睛之笔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8、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凄清”

19、小石潭的主要特征:全石为底、潭水清澈、竹树环合(幽静)
2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 凄清寂静 寂寞忧伤

21、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问题
1、文章第一段“全石以为底”句有什么作用?

交代小石潭“全石以为底”的特点,说明小石潭命名的缘由。

2、文章开篇落笔不凡,未见其景先闻其声,把水声写得清脆悦耳,不同凡响,文中哪一句清楚地表明了产生了这种效果的原因?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3、作者由“闻水声”到“伐竹取道”,才“下见小潭”,其中的“闻”“伐”“见”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既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又表现了作者探幽、访奇的情趣。)

4、“伐竹取道”说明什么?

一方面说明作者的游兴之盛,另一方面说明小石潭环境寂静,人迹罕至。



5、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
答:被贬心中愤懑凄苦,只好寄情山水,获得暂时的快乐,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6、.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7、.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8、.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答: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9、中心:作者时而欢悦,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10、“明灭可见”指的是一条小溪,这个说法有根据吗?
上文“斗折蛇行”是指溪说的;下文“其岸势犬牙差互”是指溪岸说的,这就是“明灭可见”指的是一条小溪的根据。
11、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水声时,当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自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成为作者当时的心情的反衬,跟全文的忧伤凄苦的基调形成了对立的统一,从而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
1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13、二段写潭中的游鱼生活灵动,情趣盎然,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既表现河水的清澈,更传达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14、作者在游小石潭时是否有物我两忘的体验?为什么他在这里匆匆记之而去?

欣赏潭中游鱼时有过。想到自己寂寞的处境,渺茫的前途,忍受不了眼前这份空寂,故匆匆记之而去。

15、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A抓住了溪流的斗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B比喻。C形象写出小溪流的曲折,岸势参差不齐的特点,展现出小潭源的神秘和莫测。

1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写出了潭水源头的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受贬谪的处境来理解,作者这样写可能有怎样的寄寓?

作者回首自己的人生境遇,面对前途和未来,恰如这“不可知其源”的小溪,令人迷茫,看不到尽头。

17、文中写游鱼,用“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有何作用?又说鱼“似与游者相乐”,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怀?

衬托水的清澈。表达了作者娱情山水,乐而忘忧的情怀。

18、本文写作特色之一是情景交融,结合课文分析作者观鱼时心情与游览到最后心情有何不同?

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作者产生与鱼同乐,融与自然的愉悦情感,观鱼者坐潭上,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感,也表达作者被贬后抑郁忧伤的心情。

19、作者初发现小石潭时,先写“心乐之”,久坐潭上,又感觉“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先写“乐”是初见小石潭时的心情,“乐”是忧的另一种形式。作者是借游历山水寄托自己被贬谪的抑郁情怀,乍见小石潭的乐,是一种暂时的解脱;小石潭环境优美秀丽而遭人遗弃和冷落,加上小石潭凄清的环境,自然勾起作者对自己仕途坎坷的联想,悲伤苦闷之情和幽清的环境相契合,以致最后不得不离开。

20、作者离开小石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小石潭源头的“不可知其源”与“明灭可见”使作者联想到前途的渺茫,潭的寂静又勾起了他遭贬的苦闷寂寞,因而游兴大失。

21、作者写景如画,又寄情于景,对小石潭描写中已写出了作者个人情感和遭遇,“一切景语皆情语”,请谈谈你的理解。

作者初入小石潭,“闻水声,如鸣佩环”,被景物所吸引,心情愉悦,所以在他眼中游鱼“空游无所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而小石潭源头“斗折蛇行”、“不可知其源”正是作者对前途艰险的忧虑,使他感到前途渺茫,此时的小石潭在他眼中则是“悄怆幽邃。凄神寒骨”。这恰好是作者心中孤单寂寞的投影,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

22、综观全文作者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描写了小石潭清幽冷寂景色和气氛。透露出作者贬谪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23、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按作者游览的顺序即移步换景来描写的: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特点: 幽静)

(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4、结合课文内容,补全下列对联。

坐潭上凄神寒骨 观游鱼乐心怡情

碧水游鱼石潭景 凄神寒骨游者情

望潭源斗折蛇行隐约可见 想前路坎坷迂回渺茫无边

25、文章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你认为妙在何处?与>中写月的笔法有类似之处吗?

A、没有一笔涉及水,只说鱼“空游无所依”,就使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各尽其妙的显现出来,意境深,令人拍案叫绝。 B、有类似之处:写月不用月

26、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小石潭的独特之处并分析作者为它作记的原因。

小石潭景色美丽而凄清,这与作者被贬后郁闷而又故作解脱的闲情意趣和谐一致。这正是作者为小石潭作记的原因

27、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2分)

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

28、《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
相同:(1)它们均写景,一文摹写潭中景色,一文摹写院中月光。两篇文章,都在景中寓情。它们借景抒情,抒写着自己的切身感受;它们托物言志,都因贬官,排遣着自己内心的郁闷。两人这些较为特殊的心境,都是我们能感受得到的。

(2)文中的写作手法,较为相似。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描写、衬托等手法。

《小石潭记》一文,描写的是小石潭,以潭中的石、潭中的水来衬托,以潭四周的环境气氛来衬托心情;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描写的是月光,用积水空明与竹柏影来衬托此月光,当然最主要的是用来衬托作者在贬谪中感慨微深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不同:

1. 两篇文章的心情感受有微殊。

在《小石潭记》中,文章最后写到潭上的气氛,借景抒情,抒写了作者悄怆悲凉的心绪。文章的结尾处,就以“其境过清”收尽全篇。因为景物稍有差异,故心情感受也有所不同。

而《记承天寺夜游》描写的是承天寺周围环境及其月色。柳宗元身处潭边,苏轼步入庭院,都因被贬,各自产生的复杂感情大抵还是有所差异的吧。虽然两篇文章都是情景交融,可《小石潭记》的写景方式是寓情于景,《记承天寺夜游》的写景是写景抒情的有机结合。
2.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
造成他们的文化心态是有所不同的。柳宗元所处的朝代是唐朝。他因参加王叔文的革新集团而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在永州整整过了10年的放逐生活,虽然被剥夺了从事政治活动的权利,但却使他有机会直接了解人民的痛苦生活,进一步认识黑暗的社会现实,潜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他的主要作品基本上都是在被贬后,特别是在永州时期产生的。因长期在政治上受迫害,就寄情山水之间,刻画荒远地区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叹息它的被埋没,寄托自己愤懑不平的苦闷心情。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

这篇仅有80多字的《记承天寺夜游》就是在贬斥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象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
3.个性不同,造成两位作者的文风也有所不同。

柳宗元为人压抑,在永州,那10年的放逐生活,加上从事政治活动的权利被剥夺。他在进一步认识黑暗的社会现实后,潜心着自己的创作。可43岁的柳宗元,等待着他又是苦痛。元和十年(815),这时他正好43岁,大有作为之时,被召回长安,但很快又被派到柳州当刺使,去的地方更僻远了(今属广西)。两次流放,长期抑郁,健康状况恶化,年仅47岁的柳宗元终于在柳州病逝。

、苏轼为人旷达。试想,一个被抛出喧嚣的功名利禄之场的“闲人”却能有这份“闲情”来欣赏大自然的美妙景色,许是较为旷达的吧。这样的“闲人”,从官场仕途的失意者,变为大自然的骄子,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在大自然的抚慰中治愈政治斗争的创伤,从大自然的神奇秀美中获得精神的复苏和心境的安宁。是啊,苏轼他的情怀很豁达,在这篇《记承天寺夜游》中,他含蓄表达的就是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他的文风在此文中,就有所反映。
4.文章的格调不同。

柳宗元的文章凄寒,苏轼的文章闲旷。

《小石潭记》中,写道,“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这样写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其余文章所及作者的格调,这里,笔者就不多展开详述了。



4、联系上下文,再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看,为什么小石潭的水声“如鸣佩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如第2段对潭水的描写,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无一处不在写水。请你就此做些品析。

参考资料:http://zzl3331635.blog.163.com/blog/static/107639021200991985041547/
1.小石潭主要特征:幽森、寂静、忧伤、凄凉
作者感受:抒发了作者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两者之间的联系:通过小石潭的石、水。。。渲染了一种寂静无人、幽怆深邃的气氛。诗人触景生情,心中的被贬谪的悲伤、失落、抑郁、孤独与小石潭环境相应和,抒发了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2.移步换景的手法

3. (1):向西
(2):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或现或隐
(3):像狗的牙齿那样
(4):因为

4.背诵课文你总该自己努力吧?!其实很好背的,多读几遍就可以啦!!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喜欢听到这种声音。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它们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的东西。阳光向下一直照到潭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往来十分迅速。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乐。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一条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溪身或现或影,都可以看清楚。小溪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我坐在石潭边上,这里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旁的游人,这样的环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这氛围令人感到忧伤。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够长时间停留,于是我记下这番景致就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小石潭记》赏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终于见到一个小小的池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勾人的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从此往下,作者便把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精心描写上。“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坻”即为水中的高地;“屿”是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岩”都是岩石的各种形态。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所在。

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手法,变“移步换形”为“定点特写”。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下面,作者进一步对鱼儿进行描述。先是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

第三段是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错。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

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后一段,《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它表现了作者那种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
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
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
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
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
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
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
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
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
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
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
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
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
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中学的文章哈~

回答者: alfiefaymm - 四级 2009-10-15 22:15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juǎ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坻.屿.堪.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凄清很少有人来。使人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可久坐,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开了。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随从我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回答者: a56528547 - 三级 2009-10-15 22:35

从小丘再向西走一百多步,隔着茂密的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像是玉佩和玉环相互撞击而叮当作响,清脆悦耳,听了令人心中很是快乐。于是砍开竹子开辟道路,下面有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潭底是一整块大石头,靠近岸边,他又向上翻圈上来露出水面,高低不平,形态各异:有的成了小石礁、小岛屿,有的成了小石垒、小石岩。岸边的树木青葱,树上葱绿的藤互相连结着、缠绕着、覆盖着,参差不齐,随风飘扬。

潭中鱼儿大约有一百多条,大大小小,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水一样。日光一直照到潭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底上,呆呆的一动不动;突然间,又向远处游开,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友人开玩笑。

向潭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弯弯曲曲,溪水像蛇爬过一样。两岸的地势,就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根本就看不到溪水的尽头。

坐在石潭上,四周都是竹子、树木,静悄悄的没有人声,整个气氛使人感到孤寂、凄凉,寒气透骨,心里忧伤。这环境实在过于冷清,不能久留,于是我记下景色就离开了。

一同去游玩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着的还有两个崔姓的青年。

一:课文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特点:幽静。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二:潭中的鱼差不多有一百来条。好象在空中游泳,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象和游人一同游乐。
三:描写水: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描写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语教版初中文言文目录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3、短文两篇 蝉(小思)贝壳(席慕容) 4、紫藤萝瀑布(宗璞)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6、理想(流沙河) 7、*短文两篇 行道树(张晓风) 第一次真好(周素珊) 8、*人生...

小石潭记中“水尤清冽”的“尤”的意思
尤,格外。(见人教版语文书八年级下册 第26课《小石潭记》)

求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书里的所有文言文,古诗词和它们的译文,拜托!_百度...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古诗文及译文汇总(1) 1、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也没有稍微把话说得柔和一点,把脸色放温和一些...

小石潭记插画简笔画-如何用铅笔绘画简单的小石潭记插图
教版语文07年秋季八(上)《小石潭记》换上新插图后,许多老师特别是看到过04年版、05年版该文插图的老师,都想了解插图频变的原委.我也想,事情的经过如能让大家知道,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特写作本文,以飨读者.05年10月,年级备课组要我上一堂教研课.我选择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准备化...

《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满井游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
《小石潭记》 1从:自,由。 2.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篁(huáng)竹:竹林。 5.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与环都是系在腰上的玉质装饰品。鸣:发出声音。(倒装句:宾语前置) 6.乐:意动用法,单字翻对……感到乐,句中则译为感到快乐。 7.取:这里指开...

教版语文必修1,2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每种不少于30...
教版语文必修1,2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每种不少于30个。谢谢  我来答 ...⑤qu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⑥jué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 ⑦...(3)前为谢曰 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4)樊於期乃前曰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5)...

求人教版初中六册语文书的所有古诗(包括课文和课后十首)
求人教版初中六册语文书的所有古诗(包括课文和课后十首)七年级上[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
3. 求初中人教版语文书上的所有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 1.童趣(沈复) 2.《论语》十则 3.古代诗歌五首 ①、《观沧海》(曹操) ②、《次北固山下》(王湾) ③、《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④、《西江月》 (辛弃疾) ⑤、《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山市(蒲松龄) 5.《世说新语》两则 ①、咏雪 ②...

八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古诗文言文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下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西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6.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古文 《七律 长征》(一九三...

苏教版初一语文文言文有哪些
2. 苏教版初一上有那些古诗和文言文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课文目录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为你打开一扇门》 《繁星》 《冰心诗三首》(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青年人) 《诺曼底号遇难记》《古代诗词四首》(次北固山下、题破山寺后禅院、赤壁、浣溪沙) 《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

日土县15563038336: 人教版语文书上《小石潭记》课后练习题题目和答案给一下.书上原题. -
宗婕波依:[答案] 一:课文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特点:幽静.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二:潭中的鱼差不多有一百来条.好象在空中游泳,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

日土县15563038336: 《小石潭记》课后练习一.仔细品味下面一段文字,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种景致.潭中鱼可白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
宗婕波依:[答案]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

日土县15563038336: 人教版语文书上《小石潭记》课后练习题题目和答案给一下.书上原题...
宗婕波依: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juǎ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

日土县15563038336: 初二语文《小石潭记》课后练习小石潭是一个美丽宜人的地方还是一个引人感伤的地方?从行文中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变化吗?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 -
宗婕波依:[答案] 小石潭是个美丽宜人的地方,文中写游鱼之乐正映衬了作者初到小石潭的喜悦之情.然而后文作者笔锋一转,描写了竹林孤寂凄凉的气氛.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时环境的转换正表现出作者情绪的变化.小石潭的美丽宜人并不能排遣作者的愤懑之情.所谓感...

日土县15563038336: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6课《小石潭记》部分习题解析(我没拿语文课本...只有上这儿来求救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6课《小石潭记》选自哪本书?还有些题... -
宗婕波依:[答案] 《柳河东集》 1.向西 2.像蛇一样 3.凄凉 寒气(参照原译文: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4.以...为乐 5.像狗牙一样 (1)作为 成为 (2)把 表示结果的连接词 相当于"以至于" 因为 (3)大约 能 按照游览顺序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

日土县15563038336: 初二语文《小石潭记》课后练习 -
宗婕波依: 小石潭是个美丽宜人的地方,文中写游鱼之乐正映衬了作者初到小石潭的喜悦之情.然而后文作者笔锋一转,描写了竹林孤寂凄凉的气氛.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时环境的转换正表现出作者情绪的变化.小石潭的美丽宜人并不能排遣作者的愤懑之情.所谓感伤,只是作者赋予景物的作者自身的情绪而已.亲爱的,这东东是作业吧.自己写作业才乖啊O(∩_∩)O

日土县15563038336: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6课《小石潭记》部分习题解析 -
宗婕波依: 《柳河东集》 1.向西 2.像蛇一样 3.凄凉 寒气(参照原译文: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4.以...为乐 5.像狗牙一样 (1)作为成为 (2)把表示结果的连接词 相当于"以至于"因为 (3)大约能按照游览顺序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日土县15563038336: 八年级语文《课堂作业》第六单元关于《小石潭记》的练习 -
宗婕波依:[答案] 26 小石潭记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小石潭得名的由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3、文章如何描写潭水清冽的?(水尤清冽....

日土县15563038336: 《小石潭记》课后练习 -
宗婕波依: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日土县15563038336: 小石潭记课后题答案全部
宗婕波依: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