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选刊》2009年第5期 老水车旁的风景全文重赏

作者&投稿:亓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老水车旁的风景阅读答案~

老水车旁的风景
梁晓声
其实,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
它是一处旅游地最显眼的标志。旅游地原本是一个村子,两年前,这地方被房地产开发商发现并相中。于是在盖别墅和豪宅的同时,捎带着将这里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使之成了小型的周庄。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城里人络绎不绝地驾车来到这里,吃喝玩乐,纵情欢娱。村里人终日里耳濡目染,思想迅速地商业化着。
城里人成群结队地来到的时候,必会看到,在那水车旁有一老妪和一少女。老妪七十有几,少女才十六七岁,都穿着清朝的衣裳。老妪形容枯瘦憔悴;少女人面桃花、目如秋水,顾盼之际,道是无晴却有晴。老妪纺线,少女刺绣,成为水车的陪衬,景观中的风景。她们是景区雇来在那儿给观光客们看的,若有观光客与她们照相,或可得些小费。老妪是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在村里有一间半祖宅。村子受益于旅游业,有了些公款,每月亦给她50元。少女是从外地流落到这儿的。她的家在哪里,家境如何,身世怎样,没人知道。
只有老妪觉得她是个好女孩儿。她们成为“同事”几天以后,老妪曾问过少女住在哪儿,少女说住在一家饭店的危房里,每天五元钱,晚上还得帮着干两个多小时的活。饭店里面有老鼠,她最怕老鼠。“就是每月150元,也花去了我半个月的工资,还得看主人两口子的眼色……”少女说得泪汪汪的。
“闺女,住我家吧。我那儿就我一个人,我也喜欢有你这么个伴儿,不会给你气受。”于是,少女作为老妪所希望的一个伴儿,住到了老妪家里。
少女脸上的笑容多了,老妪脸上的皱纹少了。熟悉她那张老面孔的人,发现她脸上几条最深的褶子变浅了,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了。她脑后的抓髻也好看了,不像以前那么歪歪扭扭的了。她的指甲不再长而不剪。指甲缝也不再黑黢黢的了。她那身“行头”显然洗得勤了。她的好心情让她的小费也多起来了。
有好心人提醒她:“你让那小人精住你那儿去了?千万防着点儿,万一你那点钱被她偷了,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
老妪不爱听那样的话,她爱听少女的话。
少女常对她说:“奶奶,尽量想高兴的事儿,那样您准能活一百多岁。”
经历了许多年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孤寡生活以后,忽然有了一个朝夕相处的女伴儿,老妪返老还童了似的。
然而有一天老妪忽然失明,接着咯血了。村里不得不派人把她送到县医院,一诊断是癌症,早扩散了。那么老的人了,也只有回家挨着。
村里的负责人就对少女说:“她都这样了,你搬走吧,爱住哪儿往哪儿去吧。”
少女哭着说:“我不搬走。奶奶对我好,我也要服侍服侍她……”
非亲非故,来历不明,还口口声声“奶奶,奶奶”叫得挺亲,就是不搬走,图什么呢?村里的负责人想到了老妪的一间半祖屋。
于是,在老妪精神状态稍好的某日,村里的负责人带着一男一女来到了老妪家里,他介绍那男的是县公证处的,女的是位律师。他开门见山地对老妪说,她应该在临死前作出决定,将一间半的祖屋留给村里。那屋子是可以改装成门面房的,稍加改装以后,或卖或租,钱数都很可观。老妪说:“行啊!”村里的负责人又说:“那你就在这张纸上按个手印吧!” 老妪不高兴了:“我觉得,我一时死不了。”村里的负责人急了:“所以趁你还明白,才让你按手印嘛!”老妪就不理他们三个男女,把身子一转,背朝他们了……
村里的负责人没主意了,找来另外几个有主意的人商议,他们都认为老妪完全有可能被那个外省的小人精蛊惑了,把一间半祖屋“赠送”给那小妖精了……
于是全村男女老少同仇敌忾起来。没人愿意去照顾那糊涂的老妪了,少女就连她那份儿工作也不能干了……
十几天后,老妪走了。
老妪攒下的钱不够发送自己,少女为她买了一件寿衣……
又没了几天,那少女也消失了,没跟村里任何人告别,也没留下封信……
(选自《散文选刊》2009年第5期。因原文篇幅较长,有删节)
19.文中老妪的肖像描写与下文闰土的肖像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写对表现人物的状况、揭示人物的心理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4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鲁迅《故乡》)

20.文中有关少女的称呼有两个,先是“小人精”,后为“小妖精”,一字之差,耐人寻味。请联系上下文简析称呼变化的妙处。(2分)

21.少女最后为老妪做了什么事?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2分)




22.从全文看,文章写村里人对老妪接纳少女这一行为的种种反应,有什么用意?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23.下面对标题中“风景”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2分)(  )
A.显示乡村旅游业的独有的韵味。B.预示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
C.展现江南农村古朴的风土人情。D.彰显心灵的纯净和人性的光辉。
24.文章的标题是“老水车旁的风景”,但开头却说“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这“老”与“不老”该怎么理解?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2分)

19.①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人物的状况,揭示人物的心理。②通过人物外貌的变化,表现人物生活状况的变化。闰土的生活日益窘困,因而他的脸色已经变作灰黄;老妪生活得到了改善,原先枯瘦憔悴的容貌也变了。③通过人物外貌的变化,表现人物精神状态的变化。活泼可爱的闰土变得像石像一般,表现了他内心的凄苦和麻木;而老妪“连皱纹都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是因为她有了“好心情”,“返老还童了似的”。  20.称呼的变化意味着感情的变化,村里人称少女“小人精”,是他们认为少女住到老妪的家里是为了老妪的钱,认为她精明,表明了村里人对少女的提防和排斥。称她为“小妖精”是人家认为老妪经她的蛊惑,才将房子“赠送”给她了,流露出的是他们的“同仇敌忾”之情。作者把村里人对少女的敌意融于称呼的变化之中,真是匠心独运。  21.①少女为老妪买了一套寿衣。②回应了上文村里人说的“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的无端猜测。③少女真正把老妪当作自己的奶奶,尽了孝心,表现了少女的心灵之美。  22.①表明对村里人种种行为的不满和批判。②衬托出老妪和少女的善良和仁爱。③折射出在商业化大潮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呼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关爱,呼唤抛开了金钱和利益的最纯真的感情的回归。  23.D  24.本题为开放题,应尽可能肯定学生回答的合理之处。①这是一个新造的旅游景点,所以水车并不老。②水车见证了老妪和少女之间纯真的感情,这种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远流长,是古老的,也是永恒的。

老水车旁的风景
梁晓声
其实,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
它是一处旅游地最显眼的标志。旅游地原本是一个村子,两年前,这地方被房地产开发商发现并相中。于是在盖别墅和豪宅的同时,捎带着将这里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使之成了小型的周庄。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城里人络绎不绝地驾车来到这里,吃喝玩乐,纵情欢娱。村里人终日里耳濡目染,思想迅速地商业化着。
城里人成群结队地来到的时候,必会看到,在那水车旁有一老妪和一少女。老妪七十有几,少女才十六七岁,都穿着清朝的衣裳。老妪形容枯瘦憔悴;少女人面桃花、目如秋水,顾盼之际,道是无晴却有晴。老妪纺线,少女刺绣,成为水车的陪衬,景观中的风景。她们是景区雇来在那儿给观光客们看的,若有观光客与她们照相,或可得些小费。老妪是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在村里有一间半祖宅。村子受益于旅游业,有了些公款,每月亦给她50元。少女是从外地流落到这儿的。她的家在哪里,家境如何,身世怎样,没人知道。
只有老妪觉得她是个好女孩儿。她们成为“同事”几天以后,老妪曾问过少女住在哪儿,少女说住在一家饭店的危房里,每天五元钱,晚上还得帮着干两个多小时的活。饭店里面有老鼠,她最怕老鼠。“就是每月150元,也花去了我半个月的工资,还得看主人两口子的眼色……”少女说得泪汪汪的。
“闺女,住我家吧。我那儿就我一个人,我也喜欢有你这么个伴儿,不会给你气受。”于是,少女作为老妪所希望的一个伴儿,住到了老妪家里。
少女脸上的笑容多了,老妪脸上的皱纹少了。熟悉她那张老面孔的人,发现她脸上几条最深的褶子变浅了,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了。她脑后的抓髻也好看了,不像以前那么歪歪扭扭的了。她的指甲不再长而不剪。指甲缝也不再黑黢黢的了。她那身“行头”显然洗得勤了。她的好心情让她的小费也多起来了。
有好心人提醒她:“你让那小人精住你那儿去了?千万防着点儿,万一你那点钱被她偷了,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
老妪不爱听那样的话,她爱听少女的话。
少女常对她说:“奶奶,尽量想高兴的事儿,那样您准能活一百多岁。”
经历了许多年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孤寡生活以后,忽然有了一个朝夕相处的女伴儿,老妪返老还童了似的。
然而有一天老妪忽然失明,接着咯血了。村里不得不派人把她送到县医院,一诊断是癌症,早扩散了。那么老的人了,也只有回家挨着。
村里的负责人就对少女说:“她都这样了,你搬走吧,爱住哪儿往哪儿去吧。”
少女哭着说:“我不搬走。奶奶对我好,我也要服侍服侍她……”
非亲非故,来历不明,还口口声声“奶奶,奶奶”叫得挺亲,就是不搬走,图什么呢?村里的负责人想到了老妪的一间半祖屋。
于是,在老妪精神状态稍好的某日,村里的负责人带着一男一女来到了老妪家里,他介绍那男的是县公证处的,女的是位律师。他开门见山地对老妪说,她应该在临死前作出决定,将一间半的祖屋留给村里。那屋子是可以改装成门面房的,稍加改装以后,或卖或租,钱数都很可观。老妪说:“行啊!”村里的负责人又说:“那你就在这张纸上按个手印吧!” 老妪不高兴了:“我觉得,我一时死不了。”村里的负责人急了:“所以趁你还明白,才让你按手印嘛!”老妪就不理他们三个男女,把身子一转,背朝他们了……
村里的负责人没主意了,找来另外几个有主意的人商议,他们都认为老妪完全有可能被那个外省的小人精蛊惑了,把一间半祖屋“赠送”给那小妖精了……
于是全村男女老少同仇敌忾起来。没人愿意去照顾那糊涂的老妪了,少女就连她那份儿工作也不能干了……
十几天后,老妪走了。
老妪攒下的钱不够发送自己,少女为她买了一件寿衣……
又没了几天,那少女也消失了,没跟村里任何人告别,也没留下封信……
(选自《散文选刊》2009年第5期。因原文篇幅较长,有删节)
19.文中老妪的肖像描写与下文闰土的肖像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写对表现人物的状况、揭示人物的心理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4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鲁迅《故乡》)

19.文中老妪的肖像描写与下文闰土的肖像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写对表现人物的状况、揭示人物的心理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4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鲁迅《故乡》)
20.文中有关少女的称呼有两个,先是“小人精”,后为“小妖精”,一字之差,耐人寻味。请联系上下文简析称呼变化的妙处。(2分)
21.少女最后为老妪做了什么事?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2分)
22.从全文看,文章写村里人对老妪接纳少女这一行为的种种反应,有什么用意?请说说你的
理解。(3分)
23.下面对标题中“风景”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2分)( )
A.显示乡村旅游业的独有的韵昧。
B.预示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
C.展现江南农村古朴的风土人情。
D.彰显心灵的纯净和人性的光辉。
24.文章的标题是“老水车旁的风景”,但开头却说“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这“老”与“不老”该怎么理解?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2分)
答案:
19.①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人物的状况、揭示人物的心理。②通过人物外貌的变化,表现人物生活状况的变化。闰土的生活日益困窘,因而他的脸色已经变作灰黄;老妪生活得到了改善,原先枯瘦憔悴的容貌也变了。③通过人物外貌的变化,表现小人物精神状态的变化。活泼可爱的闰土变得像石像一般,表现他内心的凄苦和麻水;而老妪“连皱纹都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是因为她有了“好心情”,“返老还童了似的”。
20.称呼的变化意味着感情的变化,村里人称少女为“小人精”,是他们认为少女住到老妪 的家里是为了老妪的钱,认为她精明,表明了村里人对少女的提防和排斥。称她为“小 妖精”是大家认为老妪经她的蛊惑,才将房子“赠送”给她了,流露出的是他们的“同仇敌忾”之情。作者把村里人对少女的敌意融于称呼的变化之中,真是匠心独运。
21.①少女为老妪买了一套寿衣。②回应上文村里人说的“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的无端猜测。③少女真正把老妪当作自己的奶奶,尽了孝心,表现少女的心灵之美。
22.①表明对村里人种种行为的不满和批判。②衬托出老妪和少女的善良和仁爱。③折射出在商业化大潮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呼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关爱,呼唤抛开了金钱和利益的最纯真的感情的回归。
23.D
24.本题为开放题,应尽可能肯定学生回答的合理之处。①这是一个新造的旅游景点,所以水车并不老。②水车见证了老妪和少女之间纯真的感情,这种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远流长,是古老的,也是永恒的

老水车旁的风景
作者:梁晓声
其实,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
它是一处旅游地最显眼的标志,旅游地原本是一个村子。两年前,这地方被房地产开发商发现并相中。于是在盖别墅和豪宅的同时,捎带着将这里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使之成了小型的周庄。
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城里人络绎不绝地驾车来到这里,吃喝玩乐,纵情欢娱。于是这里有了算命的、画像的、兜售古玩的;也有了陪酒女、陪游女、卖唱女、按摩女,皆姿容姣好的农家女。她们终日里耳濡目染,思想迅速地商业化着。
城里人成群结队地到来的时候,必会看到,在那水车旁有一老妪和一少女。老妪七十有几,少女才十六七岁,皆着清朝裳。老妪形容枯廋憔悴;少女人面桃花、目如秋水,顾盼之际,道是无晴却有晴。老妪纺线,少女刺绣,成为水车的陪衬,景观中的风景。她们都是景区花钱雇了在那儿摆样给观光客们看的,收入微薄。幸而,若有观光客与她们照相,或可得些小费。老妪是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在村里有一间半祖宅。村子受益于旅游业,有了些公款,每月亦给她50元。老妪是以感激旅游业,对自己能有那样一种营生,甚为满足,终日笑眯眯的。少女是从外地流落到这儿的,想寻密的蜂儿一样被这旅游地的兴旺发达吸引来的。她的家在哪里,家境如何,身世怎样,没人知道。曾有好奇的村人问过,少女讳莫如深,每每三缄其口,是以渐无问者。当地人对于外地人,免不了有点儿欺生。可像她那么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讨生活的方式并不危害人和当地人的利益,虽然明明是外省人,便借故欺她,却是不忍心的。不忍相欺归不相欺,但对于那来历不明的小姑娘,当地人内心还是有些犯嘀咕。会不会是个小女贼,待人们放松了警惕,待她摸清了各家的情况,抓住对她有利的机会,逐门逐户盗个遍,然后逃得无影无踪。据他们所知,省内别的景区发生过这样的事,祸害了当地人的也是个姑娘,只不过没有是个二十几岁的大姑娘,只不过没有亲自偷盗,而是充当一个偷盗团伙的眼线。那么,她背后也有一个偷盗团伙吗?人们相互提醒着。随后,她的行动,便被置于许多双有责任感的眼睛的监视之下。但她一如既往地对人们有礼貌,还特别感激当地人收留她。难道因为她才十六七岁,还太单纯,看不出别人对她的警惕吗?这么小年龄的女孩儿走南闯北,会单纯才怪!那么,必是伪装的了。于是,在当地人看来,小女孩还很狡猾……
只有老妪觉得她是个好女孩儿。
她们成为“同事”几天以后,老妪曾问少女住在哪儿,少女说住在一家饭店的危房里,每天五元钱,晚上还得帮着干两个小时的活。饭店里有老鼠,她最怕老鼠。“就是每月150元,也花去了我半个来月的工资,还得看主人两口子的眼色…..”
少女说得泪汪汪的。
“闺女,住我家吧。我那儿就我一个人,我也喜欢有你这么个伴儿,不会给你气受。”
老妪说得很诚恳。
少女没想到老妪会那么说,正犹豫着该怎么回答,老妪又说:“我一分钱不收你的。”
……
于是,少女作为老妪所希望的一个伴儿,住到了老妪家里。
于是,少女脸上笑容多了,喜欢和她一块儿照相的观光客多了,小费也多了。最多时,每天能收到五十元。
老妪脸上的皱纹少了。熟悉她那张老面孔的人,发现她脸上几条最深的褶子变浅了,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了。她脑后的抓髻也好看了,不像以前那么歪歪扭扭的了。她的指甲不再长而不剪,指甲缝也不再黑黢黢的了。她那身“行头”,显然洗得勤了。她的好心情让她的小费也多起来了。
有好心人提醒她:“你让那小人精住你那儿去了?千万防着点儿,万一你那点钱被她偷了,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
老妪不爱听那样的话。
她说:“走?往哪儿走?人家孩子比我多的钱放在那儿都不避我,我那么点儿钱,防人家干吗?”
她爱听少女的话。
少女常对她说:“奶奶,尽量想高兴的事儿,那样你准能活一百岁。”
经历了二十几年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孤寡生活以后,忽然有了一个朝夕相处的小女伴儿,老妪返老还童了似的。有时,一老一少对面坐着,各点各的钱,还相互换领凑正的……
然而有天老妪忽然失明,接着咯血了。村里不得不派人把她送到县医院,一诊断是癌症,早扩散了。那么老的人了,是农村人,还是个孤寡老人,也只有回家挨着。
村里负责的人就对少女说:“她都这样了,你搬走吧,爱住哪儿住哪儿去吧。”
少女哭着说:“我不搬走。奶奶对我好,我也要服待她……”
非亲非故,来历不明,还口口声声“奶奶,奶奶”叫得挺亲,就是不搬走,图什么呢?
村里负责的人想到了老妪的一间半祖屋。
这个小人精,不图房子,还图什么?
于是,在老妪状态稍好的某日,村路负责的人带着一男一女来到了老妪家里,他介绍那男的是县公证出的,女的是为律师。他开门见山地对老妪说,她应该在临死前作出决定,将一间半祖房留给村里。那屋子是可以改装成门面房的,稍加改装以后,或卖或租,钱数度很可观。
老妪说:“行啊。”
村里负责的人又说:“那就在这张纸上按个手印吧!”
老妪不高兴了:“我觉得,我一时死不了。”村里负责的人急了:“所以趁你还明白,才让你按手印嘛!”
老妪就不理他们三个男女,把身子一转,背朝他们了……
村里负责的人没主意了,找来另外几个有主意的人商议,他们都认为老妪完全有可能被那外省的小妖精蛊惑了,已经按手印留下了什么遗嘱,把一间半祖屋“赠给”那小妖精了……
口口相传,几个人所担心的事情,一夜之间,仿佛成了确凿之事。是可忍,孰不可忍?岂能让不相干的人占了便宜?
于是全村男女老少同仇敌忾起来。
没人愿意去照顾那糊涂的老妪了……
少女就连她那份儿工作也不能干了…….
村里人们的心,暗中扭成了一股劲儿——你不是哭着要服待吗?你一个人好好服待吧!服待得再好也是枉费心机,企图占房子?法庭上见吧!
十几天后,老妪走了。
老妪攒下的钱不够发送自己,少女为她买了一套寿衣…..
又过了几天,那少女也消失了,没跟村里任何人告别,也没留下封信……
村里负责的人竟不知拿老妪那一间半祖房怎么办才好了。景区内的门面房是在涨价,但他不敢自作主张改造、装修了或租或售,因为他怕有一天少女突然出现,手里拿一份什么证明,使村里损失了改造费或装修费,甚至落个非法出售或出租的罪名…….
那景区至今依然游人如织。
那水车至今还在日夜转动。
那一间半老屋子,至今还闲置着,越发破败了。再不改造和装修,不久就会倒塌…….

老水车旁的风景
梁晓声

  其实,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
  它是一处旅游地最显眼的标志。旅游地原本是一个村子,两年前,这地方被房地产开发商发现并相中。于是在盖别墅和豪宅的同时,捎带着将这里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使之成了小型的周庄。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城里人络绎不绝地驾车来到这里,吃喝玩乐,纵情欢娱。村里人终日里耳濡目染,思想迅速地商业化着。
  城里人成群结队地来到的时候,必会看到,在那水车旁有一老妪和一少女。老妪七十有几,少女才十六七岁,都穿着清朝的衣裳。老妪形容枯瘦憔悴;少女人面桃花,目如秋水,顾盼之际,道是无晴却有晴。老妪纺线,少女刺绣,成为水车的陪衬,景观中的风景。她们是景区雇来在那儿给观光客们看的,若有观光客与她们照相,或可得些小费。老妪是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在村里有一间半祖宅。村子受益手旅游业,有了些公款,每月亦给她50元。少女是从外地流落到这儿的,她的家在哪里,家境如何,身世怎样,没人知道。
  只有老妪觉得她是个好女孩儿。她们成为“同事”几天以后,老妪曾问过少女住在哪儿,少女说住在一家饭店的危房里,每天五元钱,晚上还得帮着干两个多小时的活。饭店里有老鼠,她最怕老鼠。“就是每月150元,也花去了我半个来月的工资,还得看主人两口子的眼色……”少女说得泪汪汪的。
  “闺女,住我家吧,我那儿就我一个人,我也喜欢有你这么个伴儿,不会给你气受。”于是,少女作为老妪所希望的一个伴儿,住到了老妪家里。
  少女脸上笑容多了。老妪脸上的皱纹少了。熟悉她那张老面孔的人,发现她脸上几条最深的褶子变浅了,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了。她脑后的抓髻也好看了,不像以前那么歪歪扭扭的了。她的指甲不再长而不剪,指甲缝也不再黑黢黢的了。她那身“行头”显然洗得勤了,她的好心情让她的小费也多起来了。
  有好心人提醒她:“你让那小人精住你那儿去了?千万防着点儿,万一你那点钱被她偷了,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
  老妪不爱听那样的话,她爱听少女的话。
  少女常对她说:“奶奶,尽量想高兴的事儿,那样您准能活一百多岁。”
  经历了许多年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孤寡生活以后,忽然有了一个朝夕相处的女伴儿,老妪返老还童了似的。
  然而有一天老妪忽然失明,接着咯血了。村里不得不派人把她送到县医院,一诊断是癌症,早扩散了。那么老的人了,也只有回家挨着。
  村里的负责人就对少女说:“她都这样了,你搬走吧,爱住哪儿住哪儿去吧。”
  少女哭着说:“我不搬走。奶奶对我好,我也要服侍服侍她……”
  非亲非故,来历不明,还口口声声“奶奶,奶奶”叫得挺亲,就是不搬走,图什么呢?村里的负责人想到了老妪的一间半祖屋。
  于是,在老妪精神状态稍好的某日,村里的负责人带着一男一女来到了老妪家里,那男的是县公证处的,女的是位律师。他开门见山地对老妪说,她应该在临死前作出决定,将一间半的祖屋留给村里。那屋子是可以改装成门面房的,稍加改装以后,或卖或租,钱数都很可观。老妪说:“行啊!”村里的负责人又说:“那你就在这张纸上按个手印吧!”老妪不高兴了:“我觉得,我一时死不了。”村里的负责人急了:“所以趁你还明白,才让你按手印嘛!”老妪就不理他们三个男女,把身子一转,背朝他们了……
  村里的负责人没主意了,找来另外几个有主意的人商议,他们都认为老妪完全有可能被那个外省的小妖精益惑了,把一间半祖屋“赠送”给那小妖精了……
  于是全村男女老少同仇敌忾起来。没人愿意去照顾那糊涂的老妪了,少女就连她那份儿工作也不能干了……
  十几天后,老妪走了。
  老妪攒下的钱不够发送自己,少女为她买了一套寿农……
  又过了几天,那少女也消失了,没跟村里任何人告别,也没留下封信……
村里负责的人竟不知拿老妪那一间半祖房怎么办才好了。景区内的门面房是在涨价,但他不敢自作主张改造、装修了或租或售,因为他怕有一天少女突然出现,手里拿一份什么证明,使村里损失了改造费或装修费,甚至落个非法出售或出租的罪名…….

那景区至今依然游人如织。
那水车至今还在日夜转动。
那一间半老屋子,至今还闲置着,越发破败了。再不改造和装修,不久就会倒塌……


杨光祖的主要专著、论文
5、《天上的日喀则》,《西部散文选刊》2011年3期。6、《走向死地的文学批评》《文学自由谈》2008年2期。7、《打碎文学的名缰利锁》,《文学自由谈》2008年4期。8、《学术繁荣的背后》,《文学自由谈》2010年4期。9、《热爱老大哥与奥威尔》,《书屋》2009年11期。10、《歌哭无端纸一堆》,《华夏散文》2009年...

广西文学的发展历史
《广西文学》是广西文联主办的综合性文学月刊,创刊于1951年6月。该刊创刊时原名《广西文艺》(1951.6-1956.12),后曾改名为《漓江》(1957.1-1958.1)、《红水河》(1958.3-1960.6)、《广西文学》(1960.7-12)、《广西文艺》(1961.1-1966.6)、《革命文艺》(1971.5-12)、《广西文艺》(1972....

散文选刊投稿
18个帖子-13个作者-新贴子:5天之前由《散文选刊·下半月》杂志社与《安徽文学》杂志社等单位邀请国内著名。。。投稿截至时间·2009年12月31日。地址:北京市 散文选刊投稿:

耿立的成就及作品
散文《悲哉,上将军》在去年也曾入选北京文学月刊社主办的“2009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并入选《散文选刊》2009年度华人优秀散文、华人优秀散文排行榜。散文集《遮蔽与记忆》,新浪读书网易读书连载,新浪读书跟帖近万条,反响强烈。2010年9月入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散文集《无法湮灭的悲怆》获山东...

阅读短文《风景》你喜欢哪一处风景?为什么?
又过了几天,那少女也消失了,没跟村里任何人告别,也没留下封信……(选自《散文选刊》2009年第5期。因原文篇幅较长,有删节)1.文中老妪的肖像描写与下文闰土的肖像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写对表现人物的状况、揭示人物的心理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

海沧区13510255775: 《散文选刊》2009年第5期 老水车旁的风景全文重赏 -
众阮丰与: 老水车旁的风景文/梁晓声其实,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它是一处旅游地最显眼的标志,旅游地原本是一个村子.两年前,这地方被房地产开发商发现并相中.于是在盖别墅和豪宅的同时,捎带着将这里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使之成了小型的周...

海沧区13510255775: 已在工作地缴了8年养老保险,刚刚又在原户口所在地补缴了8年前5年养老保险,退休时可以合并计算吗? -
众阮丰与: 《社会保险法》第十九条 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 1、退休时可以合并计算畅偿扳锻殖蹬帮拳爆哗,但需要将工作地缴费转入户口所在地. 2、如果到退休年龄时能领取基本养老金,你还得继续缴费.因为法律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你现在缴费一个8年加补缴5年,只有13年,还没有达到“累计缴费满十五年”.

海沧区13510255775: 周庄水韵选自有什么之称 -
众阮丰与: 《周庄水韵》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赵丽宏写作的一篇散文.周庄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周庄水韵》写了作者三次到周庄游览的所见所做所闻,主要写周庄水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周庄的喜爱,赞美之情.本课选自《散文选刊》2000年第7期.略有改动.

海沧区13510255775: 粑粑柑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种植 -
众阮丰与: 1、园地选择 1.1气候.年平均温度16-22℃,绝对最低温度≥-5℃,1月平均温度≥6℃,≥10℃的年积累5500℃以上. 1.2地势.海拔500m以下,平坦或坡度1.3土壤.要求土壤微酸性,PH值在5.5-6.5,沙质,排水良好,土层深度达60cm以上,地...

海沧区13510255775: 周庄30年的变化 -
众阮丰与: 1.《周庄水韵》选自《散文选刊》2000年第7期.有改动.赵丽宏,当代作家.1951年生,上海人.周庄,在江苏昆山,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2.斑斓:颜色错杂灿烂.3.漾动:起伏波动.4.炫目:耀眼.5.相看两不厌:意思是相互之间怎么...

海沧区13510255775: 养老保险领五年工资了,人死了还本金吗? -
众阮丰与: 肯定不行的,只能继承人可以继承个人账户尚未领完的部分. 社会保险法......第八十七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及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等社会保险服务机构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属于社会保险服务机构的,解除服务协议;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有执业资格的,依法吊销其执业资格.

海沧区13510255775: 池莉的作品有哪些? -
众阮丰与: 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山》;1.《化蛹为蝶》 [池莉] 2.《来来往往》 [池莉] 3.《你是一条河》 [池莉]4.《让梦穿越你的心》 [池莉] 5.《午夜起舞》 [池莉] 6.《预谋杀人》 [池莉]7 .《白云苍狗谣》 [池莉] 8.《霍乱之乱》 ...

海沧区13510255775: 华夏养老保险c款,两年交的,五年到期,是否连本带利一次性提取 -
众阮丰与: 这款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5年后可以灵活取出.可以一直放到终身.收益基本是4%的年息(不过只能成人买).在来就是看你的需求了.如果你是为了收益才买的,我觉得你还是去买银行的理财产品算了,肯定有比4高的.如果你是为了以后自己有个灵活的长期有息储备金,可以购买自己能承受的金额总数.

海沧区13510255775: 徐志摩的有哪些比较好的优美的诗集 -
众阮丰与: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 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