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佛家"善欲人知 其善不真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的出处

作者&投稿:主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怎么解释?~

意思是: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原文:
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译文:
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出处:《朱子治家格言》——清初·朱柏庐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524字,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
其中一些警句,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子家训

上面那位说的没错,其实就是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哈哈,我的是通俗的说法

该句出自朱柏庐《朱子家训》,并非佛家之语。

原文为“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意思是做了好事,就希望他人看见,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是真的恶人。

假借行善做好事之由沽名钓誉,做了点好事就恨不得世人皆知,怎么可能是真善呢?相反,做错了事却不敢坦诚面对,承担后果,而是想方设法掩盖罪行,那就是错上加错的大恶。表达为善不应张扬,为恶不应掩饰之意。

扩展资料: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是一篇家教名著,该书以“修身治家”为宗旨,集儒家为人处世方法之大成,寓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其核心就是要让人成为一个正大光明、知书明理、严格律己、宽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贯追求,有利于构建美满家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全书用一种通俗易懂又讲究语言骈偶的形式,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儿童启蒙必读课本之一。

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便无心功名,居乡教授学生,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并躬行实践,颇负盛名。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愧讷集》和《毋欺录》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子家训



这句话不是佛家说的,是出自朱柏庐的《朱子家训》。

原话是“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意思是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行善做好事,不应有任何世俗的因素参杂其中,如果借行善沽名钓誉,干点好事恨不得嚷嚷的满世界都知道,这种吵嚷出来的善,不是真善,同样的道理,做错了事甚至做了坏事,应该坦诚面对,承担该承担的一切后果,如果想法设法掩盖自己的恶行,不让别人知道,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扩展资料:

现实意义:

《朱子家训》是讲求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准则,是劝人勤俭持家、安分守己的一篇家训,是朱子综一生之学养,完全秉承圣哲祖先的教诲,融合古圣先贤学养精髓,以“修身齐家”为宗旨,给家族子孙的一篇训诫文。《朱子家训》全文仅524字,共30句话。它从劝勉和诲诫两个方面向我们娓娓道来。

一、劝勉即弘扬善行的方面

诸如勤俭节约、孝悌恕忍,以及读书、交友、教子几个方面。勤如“黎明便起,洒扫庭除”;俭如“一粥一饭,半丝半缕”;节如“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恋”;约如“器具质而洁”、“饮食约而精”。

孝悌如“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恕如“遇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乡邻,须多温恤”;忍如“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等不一而足。

二、诲诫即力戒恶习的方面

包括戒“饮过量之酒”,戒“贪意外之财”,戒“见色而起淫心”;以及“居家戒争讼”、“处世戒多言”等。朱子不但劝诫人们“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同时也对“见富贵而生谄容者”、“遇贫穷而作骄态者”和“恃势力而凌逼孤寡”者进行了无情地鞭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子家训 (朱柏庐所著的启蒙教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用纯



这句话不是佛家说的,是出自朱柏庐的《朱子家训》。

原话是“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意思是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5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扩展资料: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

《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

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子家训



1、这是《朱子家训》中的一句名言: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2、大意是:做了好事迫不及待地希望别人知道,这不是真善;做了坏事唯恐别人知道,这就是大恶。欲:希望;恐:害怕。

扩展资料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作者朱柏庐。

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清顺治二年(1645 )守昆城抵御清军,城破,投河自尽。

朱柏庐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躬行实践。

康熙间坚辞博学鸿词之荐,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染疾,临终前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愧讷集》和《毋欺录》等。

参考资料朱子家训-百度百科



一、这个不是出在佛家的典故,是朱子家训的内容,其前文是,“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其后文为“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不过佛家金刚经中的不住相布施与这个异曲同工。

二、《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5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三、《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524字,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

扩展资料:

一、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二、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三、是两正反句意,用同様的行法去推进思维...

四、你怕人人都知你是坏人,那瞒骗的过程才是恶行 (求所得)

五、欲要人人都知你是好人,那才不算得是真善的人 (求虚名)

参考资料:

朱子家训---百度百科




佛家经典佛心禅语
佛家经典佛心禅语 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下文是佛家经典佛心禅语,希望你们喜欢。佛家经典佛心禅语悟心 1.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2. 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盘。3. 菩萨不与法缚,不...

佛家哲理句子
佛家哲理句子 哲学本身的目的在于深刻探求核心价值;哲理从字面解释可解释为是哲学的智慧,表述成“智慧之智慧”,哲学本身就是智慧。下面句子网我精心整理了一系列佛家哲理句子,希望能对大家有启发。1、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2、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

佛家众生都包括些什么
佛教把生物分为有情和无情两大类。即有情识的和无情识的。有情识就是有情绪有意识有自我,有喜怒哀乐悲恐惊等情感。这也就包含了全部动物。但有情众生的定义更准确。 除了有情众生就是无情众生。无情众生没有情识没有记忆不参加轮回,包括了全部植物。 我们常说的众生平等的众生是指的有情众生。 佛家讲众生...

佛教的创始人是谁,佛教讲究什么?
佛教是中国的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在大江南北拥有不少的庙宇,而且来庙宇的人都很虔诚的礼拜,各寺庙每天香火也都十分的旺盛。开创佛教的人是释迦牟尼。佛教讲究:人要心怀善意、要以慈悲为怀、众生皆为平等。一、释迦牟尼如何成佛释迦牟尼出生于印度,是一位王子。未成佛前他叫悉达多,悉达多从小就接受了...

佛教基本常识
基本常识也太多了,没法一一列举,我们紧扣核心吧。专业的解释: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用最粗浅的话来理解:佛教是一门解释宇宙自然人生规律的教育学科。学得浅,能够让我们过好这一辈子;学得深,能够让我们在过好这一辈子的基础上,做好过下一辈子的准备 ...

佛家有什么一念之间,一念而成佛?
下一句是一念之间,一线之隔,截然不同。出处:出自《佛经》。据说当年佛祖讲经,没有说话,只是拈着花笑一笑,大家都不明白,唯有迦叶尊者回以微笑,佛祖便说:得我道者,唯迦叶矣。全文:一念而从善,一念而从恶,一念而成佛,一念而成魔。一念之间,一线之隔,截然不同。好与坏,一念好,一念坏...

佛教的宗旨是什么?
佛教的宗旨两个字,一个是智慧,一个是慈悲。智慧是理论,慈悲是实践。佛教除了用智慧来淡除烦恼,更好地行菩萨道。所谓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必须有实际行动。从佛陀时代一直到现在,现在不过有慈善这个字,古代可能不这么叫,但古代的寺院方便社会大众的设施多种多样,我们所说佛教的优良...

儒家,道家,佛家三家文化的七大区别
第一,文化主旨区别:儒家积极进取;道家顺其自然;佛家无私奉献。儒家讲: 一个人要努力完善自身,修齐治平,积极入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道家讲: 小国寡民,无为而治,一个人要尊重天地自然,不要试图凌驾在自然界之上,顺其自然。佛家讲: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是慈悲和包容。一个人无私...

佛家经典语录(佛家经典名言50句)
南怀瑾: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的,绝没有这个观念。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经》 南怀瑾: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

佛家与道家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佛,源自古印度,有鲜明印度特色的时空观,提出因果报应,前世今生来世轮回,欲望是痛苦的本源等,据此提倡不杀生,通过修行去除欲望等。道家追求的是脱离六道轮回,不再受轮回之苦。佛家认为人生苦多甜少,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等皆是苦恼,人生的目标就是在经历这些苦恼时不断的反省,不断的突破自我,最终...

叠彩区19741445208: 欲善为人知便不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歹政双益: 直译就是:想要做善事,还想让人知道,便不能算善德了.本义源自《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叠彩区19741445208: 目送经典语句 -
歹政双益: 1. 择善人而交, 择善书而读, 择善言而听, 择善行而从.2.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3.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4.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

叠彩区19741445208: 人求佛是要求什么? -
歹政双益: 佛教认为欲望有三性之分,也就是说,欲望包括了善、恶、无记三种. 我们发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种利己利人的欲望是善法欲.虽然发愿是理性的,由意志构成,但也需要欲望的推动.有了明确的愿望后,我们的行为就有了针对性,我们...

叠彩区19741445208: 善为人知不知善 800字作文 -
歹政双益: 己有绝世之物,而私藏于身,未兴其意,未振其名,似葬花于 土,不见其彩.马有伯乐,令之日行千里,琴有伯牙,使之拨动心 弦;若使良马埋没于奴隶人之手,则不闻千里马之名也,若羁琴于 乐师之间,则未显精妙之琴音也.故物有稀者,...

叠彩区19741445208: 偈语的佛家偈语 -
歹政双益: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菩提本无(非)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 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

叠彩区19741445208: 请提供一些最新的人生哲理名言,多多益善 -
歹政双益: 1.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2.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3. 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4. 择善人而交, 择善书而读, 择善言而听, 择善行而...

叠彩区19741445208: 如何求佛力加持 -
歹政双益: 修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法要一.观世音菩萨能加持的事相、作用:(一)救苦救难的加持、护佑:1.事苦:水、火难; 罗刹、夜叉难; 枷锁、王难; 怨贼、遇险等难......包含摄受一切果报苦. 2.因

叠彩区19741445208: 求佛家术语!!!!!!!!!!!!!!!!!!!! -
歹政双益: 般若波罗蜜多”是佛家《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一句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

叠彩区19741445208: 为善不欲人知,这句话出自哪里 -
歹政双益: 出自 欧阳修集 卷二十九 居士集卷二十九上下文为 议...公为人清方敏默,为善不倦,而喜自晦敛,若不欲人知.其遇人怡怡,若无 所不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