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 快板 二人转 花鼓的流传地在哪

作者&投稿:湛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地域辽阔,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地方曲艺形式。他们分别出自哪里? 评弹 大鼓 快板 二人转 花鼓~

评弹来自华南,大鼓来自华北,快板来自华北,二人转来自华北,花鼓来自华南

二人转
(民间戏曲)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它植根于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亦称“落子”,是中国北方地区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边说边唱,载歌载舞。
名段有《大西厢》、《回杯记》、《祝九红吊孝》、《梁塞金擀面》、《马前泼水》、《包公断太后》等。
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自古以来除辽东、辽西有少量汉人外,以白山黑水为中心的广袤地区则是少数民族特别是满、蒙等骑射、游牧民族的天下。在康雍乾盛世期间,清朝实习严厉的“封关”政策,严禁汉人进入关东。康雍乾盛世过后,清朝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国力日弱,加上外敌入侵,“封关”政策名存实亡,导致清后期和民国初年出现“闯关东”大潮,大批山东、河北人进入东北,“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的二人转就是“闯关东”的人从关内带至关外的。
2006年东北二人转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二人转植根于东北民间文化,所以其表演台词中带有一些乡村特色、俗色酸、但二人转内容并不以俗色酸为主、二人转的戏词中有很多都是和“评剧”“东北大鼓”“莲花落”是相通的。这种现象一直到1980年吉林省民间艺术团成立,其前身是吉林省吉剧团二队。经过吉林民间艺术团的修改之后有很多唱段成为了二人转的知名唱段。例如《猪八戒拱地》《回杯记》《马前泼水》《西厢观画》《骂鸭》《梁祝下山》《包公断太后》《水漫蓝桥》《二大妈探病》《孙悟空三调芭蕉扇》《醉青天》等等。在改编出大批传统剧目的同时,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也培养出了众多的二人转表演艺术家,丑角演员有韩子平、秦志平、董连海、徐振武、尹伟民等等,旦角演员有郑淑云、董伟、李晓霞、关长荣、闫淑平、杨宏伟、孙晓丽、等等。
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洲国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曰‘莲花落’,每日装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
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2]
艺术特点
1.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
2.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3.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
4.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有武打成分。
5.西路以辽宁黑山县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较多,讲究板头。
6.南路以辽宁营口市为重点,受大秧歌影响较大,歌舞并重。
7.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受当地民歌影响。
8.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的谚语。

二人转唱腔特点
唱腔受东北大鼓、单弦、河北梆子影响很大。唱词诙谐幽默,富有生活气息。二人转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共三百多个。唢呐、板胡是二人转的主奏乐器。击节乐器,除用竹板(两块大板和五块节子板)外,还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四块竹板,一手打二块)。二人转转自::http://www.errenzhuan.cc/的表演,有“四功一绝”。四功是指“唱、说、做(或扮)、舞”,手绢、扇子、大板、玉子板等“绝技”。唱词以七言、十言句为主,兼有民歌长短句。说口包括说白和数板,多用韵白,单出头语言风趣幽默,滑稽可笑,做功讲究表演手段和动作,舞功以东北大秧歌为主,同时吸取民间舞蹈和武打动作。

二人转唱腔分类
二人转的音乐唱腔极为丰富,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其结构为曲牌联缀体,积累的曲牌约有三百多支,比较常见的有五十六支,其中包括胡胡腔、喇叭牌子、红柳子、抱板、三节板、文嗨嗨、武嗨嗨、大鼓调、大救驾、小翻车、哭糜子、大悲调、五字锦、压巴生、靠山调等。二人转的唱腔音乐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主要曲调;辅助曲调;专腔专调;小曲小帽杂曲杂调。
《呼呼腔》是二人转故事正文的开头腔,曲牌高亢。曲体结构为上,下两个乐句,每乐句都带一个较长的甩腔。上乐句往往散板起唱,然后用刁板进入正常节奏,尾音落在商音上。下乐句落在宫音上。《呼呼腔》的音调,是大波浪式的旋律线条、棱角分明,恰好表现东北秧歌那种大夸、大浪、大扭、大俏、棱角分明的舞蹈技巧,同时,描述故事梗概,介绍时间、地点、人物、环境。
《呼呼腔》板式变化多样,分有”头板“即”慢板“。二板,三板、快板,由于吸收了民歌中的花腔曲调,因而产生了”南边道、大尾巴、对花、敞弦、干板擂“等等不同样式的《呼呼腔》曲调。词格基本为七字句。
《武咳咳》是二人转演唱故事内容的核心唱腔。艺人称它为“宝调”。曲体结构基本为上、下两个乐句。
上乐句的落音为“徵”音,下乐句落在“商”。它的音乐旋律完全来自东北方言中的字调和语气是一种“唱着说”的叙事性曲牌。不管怎样变化,始终不离“re、la、sou"三个音。句尾甩腔,能自然流畅的向其它曲牌唱腔过度。
《武咳咳》板式变化多样、分有慢板、中板、快板、推板及垛句、大段《武咳咳》常有一个”起腔“或叫”领腔“,结尾有一个”落腔“。词格基本为七字句、十字句。
《文咳咳》,过去有人称这个曲牌也叫《上北楼》、《小阴天》,曲调优美、流畅。曲体结构基本为上、下两个乐句,每个乐句分为两个分句,分句的独立性很强,使旋律形成”商、宫、羽、徵“的落音趋势,但它仍为上下两个乐句,两小分局为一分词。
《文咳咳》板式变化,分为中板、慢板、快板,及中间的垛句等等。词格基本为七字句、十字句。
《抱板》的曲体结构基本为上、下两个乐句、反复演唱,上乐句一般落在、”羽音上“,下乐句落在”商音上“。大段抱板,开头都有一个刁板腔。它分有”慢打慢唱“、”慢板夹快板“、”慢打紧唱,长调门”、“红板数唱”等变化形式。演唱中常加三字垛。基本词格为七字句、十字句。
《三节板》演唱时用大板、甩子伴奏、一打三甩、因而称三节板。这个曲牌是一种抒情、叙事的慢板、旋律起伏较大、大波浪式的曲线。基本分为上、下两个乐句,上乐句落“角”,下乐句落“宫”或“羽”,大段三节板,结束有甩腔。词格基本为十字句。

二人转二人转戏歌
二人转的历史就是一部吸收各种艺术精华的历史。二人转戏歌是二人转曲调与当代流行元素结合的产物,综合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戏曲唱腔和带有鲜明时尚元素的通俗歌曲的技巧。由于戏歌听起来象戏又象歌,它既能让带有怀旧情绪的中老年观众接受,又能得到年轻人的喜爱。近几年来,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二人转戏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闫学晶演唱的系列曲目,大致可分四类:歌颂浪漫爱情的《蓝河怨》《西厢记》《回杯记》《送情郎》等经典作品;反映民族文化和地域风情的《节气歌》《看秧歌》《白雪花》《关东情》《回家》《老家》《请到吉林来》等歌曲;反映百姓生活的《老百姓的事情大于天》《打是亲来骂是爱》《县长下乡到咱家》等歌曲;以二人转艺术自身为主题的《关东人与二人转》《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等歌曲。其中最后一类歌曲十分有特色,既反映了老百姓对二人转的喜爱,也指出了二人转艺术的主要特色和内容。类似的还有刘和刚演唱的《东北二人转》,阎淑萍演唱的《我是二人转人》,潘长江演唱的《二人转东北人》,柴宝玉演唱的《风风火火二人转》,孙小宝、金玲演唱的《情系二人转》,沈鹤、沈春阳演唱的《二人转转歌》。这些歌曲同时也为二人转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3]

二人转表演形式
编辑

二人转演出形式
二人转是东北的民间小戏。二人转不只是两个人转,它一树多枝,一类唱腔,却有多种演出形式,大体可分“单”、“双”、“群”、“戏”四类。
“单”:指“单出头”,一个人一台戏,一人演多角,也有一戏一角一人演的,类似“独角戏”。
“双”:指“双玩艺”。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二人演多角,叙事兼代言,跳出跳入,载歌载舞。
“群”:过去把“拉场戏”也叫“群活儿”,现今指群唱、坐唱或群舞。
“戏”:指“拉场戏”,这是以小旦和小丑为主的东北民间小戏,其中由两个人扮演角色的也叫“二人戏”。
二人转最初由男性演员表演,换装成一旦一丑。以后出现女演员,由一男一女演唱。

二人转表演手段
二人转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二人化装成一丑一旦的对唱形式,边说边唱,边唱边舞,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一种是一人且唱且舞,称为单出头;一种是演员以各种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这种形式称"拉场戏"。

二人转表现手法
对于演员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之说。“四功”即唱、说、做、舞;“一绝”指用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四功“唱”为首,讲究味、字、句、板、调、劲;“说”指说口,以插科打诨为主;“做”讲究以虚代实;而“舞”主要指“三场舞”。二人转的“一绝”,以手绢花和扇花较为常见,这部分与东北大秧歌相似;持大板子和手玉子的舞者倒是别具一格。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风摆柳”,“仙人摘豆”,“金龙盘玉柱”,“黑虎出山”,“金鼠归洞”,“缠头裹脑”等高难动作。有的舞者双手持手玉子,这是小竹板,握在手中,每手两块,有“双臂旁平伸打扭”,“胸前打扭”,“轮腔打扭”及“碎抖花”等多种打法。

大鼓的流派很多,如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落亭大鼓、京东大鼓、西河大鼓等等,这些主要流传在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的部份地区。

快板也有诸多分支,如:数来宝、莲花落、说鼓子、御板书等等、主要流传在北京、天津以及广大的北方地区。

二人转广泛流传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花鼓主要流行于安徽、江苏、湖南、湖北、山东、陕西等省。

大鼓分很多种比如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落亭大鼓、京东大鼓、铁片大鼓、西河大鼓等,基本在北方。 快板基本在京津三大流派王派、李派都是天津的、高派是北京的。二人转基本在东北地区。花鼓在湖南一带。

大鼓流传地是北京,快板是山东,二人转是东北的,花鼓是安徽的~~


解放区18515412566: 大鼓 快板 二人转 花鼓的流传地在哪 -
尚璧可明: 大鼓流传地是北京,快板是山东,二人转是东北的,花鼓是安徽的~~

解放区18515412566: 评弹,大鼓,花鼓,快板各属于我国哪个地区的曲艺形式,如 东北:二人转我所说的是 东北 华南 华北 那一类的 而且我要最出名的,答案只能有一个 -
尚璧可明:[答案] 评弹一般是华南的,大鼓是华北的,快板也是华北的,花鼓是华南的.不过你说的这些名字都是曲艺的大类,各自还有很多不同的品种.

解放区18515412566: 花鼓的流传地是哪儿? -
尚璧可明: 苗族花鼓 安徽凤阳花鼓 浙南花鼓浙南景宁和云和 翼城花鼓山西 倒悬花鼓在山西省稷山县的农村

解放区18515412566: 下列4个地方曲艺流行于哪(如快板等) -
尚璧可明: 山东快板 东北二人转 湖南花鼓

解放区18515412566: 曲艺项目大鼓流传地在哪? -
尚璧可明: 这个问题有点不清.大鼓是分地域的.比如西河大鼓.京韵大鼓.唐山大鼓.东北大鼓.乐亭大鼓.所以你的流传地一说.得看你问的是哪种大鼓.一般都和名子有关.比如乐亭大鼓.就是河北乐亭的本地曲种.

解放区18515412566: 谁能解/释一下民间曲艺分多少种? -
尚璧可明: 曲艺大概有200多种单弦 岔曲 评书 评词 相声 南口 笑格 滑稽 沪书 弦词 评弹 啷当 杭曲 杭滩 花调 门歌 南词 锦歌 南曲 俚歌 小鼓 弹词 槐书 大铙 说鼓 歌腔 粤曲 南音 龙舟 木鱼 摸鱼 粤讴 文场 末伦 莫伦 唱师 竹琴 车灯 荷叶 盘子 相书 谐剧 赞哈 嘎...

解放区18515412566: 一些各地所特有的文艺样式 -
尚璧可明: 陕西 秦腔 山西 蒲剧 安徽 黄梅戏 湖南 花鼓戏 山东 吕剧 快书 上海 沪剧 北京 京剧 大鼓书 天津:快板 评剧 东北:二人转 青海:花儿 锅庄 西藏:藏戏 四川:川剧 湖北:汉剧 浙江:绍剧 广东:粤剧 河南:豫剧 河北:昆曲 福建:布袋偶

解放区18515412566: 不同地区的曲艺代表有哪些?
尚璧可明: 京津地区主要有京韵大鼓、京东大鼓、王家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单弦、子弟书、北京琴书、天津时调、天津快板、数来宝、二人转、乐亭大鼓(河北乐亭). 北方地区主要有山东快书、山东琴书、河南坠子、大调曲子、河洛大鼓(洛阳).西北地区有二人台.南方地区主要有苏州评弹(苏州弹词)、南京白局、海安花鼓、徐州琴书、扬州评话、淮安十番、扬州清曲、地水南音(广东说唱)、凤阳花鼓.东北地区主要有二人转.说唱类则是相声、小品、快板书、评书、独角戏.

解放区18515412566: 我国曲艺种类有多少详细名称及地域
尚璧可明: 中国曲艺全部曲种 相声 | 小品 | 评书 | 山东快书 | 快板 | 二人转 | 鼓曲 | 天津时调 | 梅花大鼓 | 铁片大鼓 | 西河大鼓 | 京韵大鼓 | 单弦 | 北京琴书 | 山东琴书 | 四川清音 | 福州评话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