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意思:古诗: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渔歌字

作者&投稿:爱新觉罗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的意思。~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乡下的四月人人都在忙碌   养完了蚕,又开始种地。
  中心思想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今乐清市淡溪镇)的劳动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因此,翁卷有乡村诗人的美称。翁卷挥墨了一幅农民丰富、繁忙的乡村田园生活了,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简析】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 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 赏析 )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的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风景,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乡村生活生活。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①子规——布谷鸟。
②才了——刚刚做完。

【译文】

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
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
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内容】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③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④蛱(jiá)蝶:蝴蝶。
[简析]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渔歌子①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②

桃花流水鳜鱼肥。③

青箬笠,④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

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唐肃宗时待诏翰林。

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号烟波钓徒。著书亦名

《玄真子》。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②西塞山:即道士矶,在

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③鳜(音贵)鱼:俗称“ 花鱼”、“桂鱼”。 ④箬

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品评】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

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

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

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

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

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

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

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当依陆游

《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

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

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鹧鸪天》

词跋,见《乐府雅词》卷中)苏轼《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

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与西塞山相对。徐俯《鹧鸪天》词:“西

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亦以

西塞山在长江边。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①子规——布谷鸟。
②才了——刚刚做完。

【译文】

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
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
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内容】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③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④蛱(jiá)蝶:蝴蝶。
[简析]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渔歌子①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②

桃花流水鳜鱼肥。③

青箬笠,④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

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唐肃宗时待诏翰林。

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号烟波钓徒。著书亦名

《玄真子》。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②西塞山:即道士矶,在

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③鳜(音贵)鱼:俗称“ 花鱼”、“桂鱼”。 ④箬

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品评】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

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

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

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

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

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

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

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当依陆游

《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

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

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鹧鸪天》

词跋,见《乐府雅词》卷中)苏轼《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

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与西塞山相对。徐俯《鹧鸪天》词:“西

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亦以

西塞山在长江边。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6043216.html

  •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①子规——布谷鸟。
    ②才了——刚刚做完。

    【译文】

    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
    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
    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内容】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③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④蛱(jiá)蝶:蝴蝶。
    [简析]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渔歌子①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②

    桃花流水鳜鱼肥。③

    青箬笠,④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

    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唐肃宗时待诏翰林。

    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号烟波钓徒。著书亦名

    《玄真子》。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②西塞山:即道士矶,在

    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③鳜(音贵)鱼:俗称“ 花鱼”、“桂鱼”。 ④箬

    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品评】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

    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

    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

    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

    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

    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

    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

    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当依陆游

    《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

    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

    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鹧鸪天》

    词跋,见《乐府雅词》卷中)苏轼《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

    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与西塞山相对。徐俯《鹧鸪天》词:“西

    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亦以

    西塞山在长江边。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6043216.html



乡村四月古诗的译文是什么?
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23课古诗三首什么意思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生动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4)“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一个“...

乡村四月的意思是什么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问题四:乡村四月中的四月什么意思 《乡村四月》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翁卷。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 山陵、原野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乡村四古诗描写了什么和什么情景
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景,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喜爱。全诗有概述,有特写,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乡村男女老少参加劳动的情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诗句意思: 农民在夏天是忙碌的,白天到稻田里锄草,到了晚上,还要忙搓麻线等...

求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的每一句的诗意_百...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尤其是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意味深远: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却在茂盛成阴的桑树下学种瓜。这些孩子从...

乡村四月古诗带拼音
乡村四月古诗带拼音:一、拼音版原文 lǜ biàn shān yuán bái mǎn chuān,zǐ guī shēng lǐ yǔ rú yān。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xiāng cūn sì yuè xián rén shǎo,cái liǎo cán sāng yòu chā tián。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二、译文 初夏季节,江南...

古诗乡村四月中的四是什么意思
文学课代表

古诗“乡村四月”中的“四”是什么意思?
古诗《乡村四月》中,“四“单独解释就是:数量有四的意思,在诗中”四月“是指农历的四月份,有就是春末夏初的季节。《乡村四月》作者:宋代文学家翁卷。其古诗全文如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全文释义:山陵、原野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而...

乡村四月古诗_乡村四月翁卷
描写四月的诗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唐韦庄《台城》 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5、春潮来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7、池塘生春草,园柳...

大家好心帮帮忙,四年级下册语文的23课的古诗的意思哦!(人教版)_百度知...
第1首《乡村四月》的意思是:山陵和原野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只听见杜鹃鸟不停的在蒙蒙细雨在叫着。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第2首《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是: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本事。...

勐腊县19256098446: 求意思:古诗: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渔歌字 -
佛骂去痛: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注释】 ①子规——布谷鸟.②才了——刚刚做完.【译文】 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

勐腊县19256098446: 求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的每一句的诗意就?
佛骂去痛: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勐腊县19256098446: 乡村四月(古诗)的意思 -
佛骂去痛: 【译文】 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 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 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

勐腊县19256098446: 古诗《乡村四月》的意思是什么? -
佛骂去痛: 文学课代表

勐腊县19256098446: 四时田园杂诗(三十一)和乡村四月的意思 -
佛骂去痛: 【译文】(1、2句)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3、4句)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中心】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

勐腊县19256098446: 求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的每一句的诗意 -
佛骂去痛: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诗意: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没...

勐腊县19256098446: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的诗意(急急急!!!) -
佛骂去痛: 【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村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 又是种桑树,采桑叶,又是饲养蚕. 【中心】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

勐腊县19256098446: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的诗意 -
佛骂去痛: 乡村四月: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头忙开了,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四时田园杂兴:白天除草,夜晚错嘛,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小孩不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着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桃花盛开,水流急湍,水中的鳜鱼很肥美,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的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勐腊县19256098446: 四年级下册的23课诗意是啥.是的名字是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 -
佛骂去痛:[答案] 【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村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种桑树,采桑叶,又是饲养蚕.【中心】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

勐腊县19256098446: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里的这些词是什么意思?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渔歌子:归: 未解: 供:耘田: 傍: 子规:了: 才: 白满川:川: ... -
佛骂去痛:[答案] 乡村四月:农村四月(这是指农历的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四季农村生活引发的随想 渔歌子:词牌名 归:回家 没有理解 没有学会 供:从事 耘田:耙田,用农具把土弄碎弄平 傍:靠近 子规:杜鹃鸟 了:结束 才:和现代汉语一样 白满川:河水满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