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里有这么一句《大学》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訾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四书五经 大学 言挬而出者易挬而入的全句是~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原文节选: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鉴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白话译文:
要平定天下,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因为居上位的人敬重老人,百姓就会敬重老人;居上位的人敬重兄长,百姓就会敬重兄长,居上位的人怜爱孤小,百姓就不会不讲信义。所以,君子的言行具有模范作用。
厌恶上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下级;厌恶下级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上级;厌恶在我之前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在我之后的人,厌恶在我之后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做法对待在我之前的人,厌恶在我右边的人的所作所为。
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左侧的人交往;厌恶在我左边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右侧的人交往。这就是所说的模范作用。《诗经》上说:“快乐啊国君,你是百姓的父母。”百姓喜爱的他就喜爱,百姓厌恶的他就厌恶,这就是所说的百姓的父母。
《诗经》上说:“高高的南山啊,重峦叠嶂。光耀显赫的尹太师啊,众人都把你仰望。”统治国家的人不能不谨慎,出了差错就会被天下百姓杀掉。《诗经》上说:“殷朝没有丧失民众时,能够与上天的意旨相配合。
应以殷朝的覆亡为鉴,天命得来不易啊。”这就是说得到民众的拥护,就会得到国家;失去民众的拥护,就会失去国家。所以,君子应该谨慎地修养德行。具备了德行才能获得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财富,有了财富才能享用。
德行为根本,财富为末端。如若本末倒置,民众就会互相争斗、抢夺。因此,财富聚集在国君手中,就可以使百姓离散,财富疏散给百姓,百姓就会聚在国君身边。
所以你用不合情理的言语说别人,别人也会用不合情理的言语说你,用不合情理的方法获取的财富,也会被人用不合情理的方法夺走。《康诰》上说:“天命不是始终如一的。”德行好的就会得天命,德行不好就会失掉天命。
《楚书》上说:“楚国没有什么可以当做珍宝的,只是把德行当做珍宝。”舅犯说:“流亡的人没有什么可以当做珍宝的,只是把挚爱亲人当做珍宝。”
《秦誓》上说:“如果有这样一个大臣,他虽没有什么才能,但心地诚实宽大,能够容纳他人。别人有才能,如同他自己有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诚心诚意喜欢,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能够留用这人,便能够保护我的子孙百姓。
这对百姓是多么有利啊。如果别人有才能,就嫉妒厌恶;别人德才兼备,就阻拦他施展才干。不能留用这样的人,他不能保护我的子孙百姓,这种人也实在是危险啊。”只有仁德的人能把这种嫉妒贤人的人流放,驱逐到边远地区,使他们不能留在国家的中心地区。
这叫做只有仁德的人能够爱人,能够恨人。看到贤人而不举荐,举荐了但不尽快使用,这是怠慢。看到不好的人却不能摈弃,摈弃了却不能放逐到远方,这是过错。喜欢人所厌恶的,厌恶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了人性,灾害必然会降临到他的身上。
因此,君子所有的高尚德行,一定要忠诚老实才能够获得,骄纵放肆便会失去。发财致富有这样一条原则:生产财富的人要多,消耗财富的人要少;干得要快,用得要慢,这样就可以永远保持富足了。有德行的人会舍财修身,没有德行的人会舍身求财。
没有居上位的人喜爱仁慈而下位的人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完不成自己事业的;没有国库里的财富最终不归属于国君的。孟献子说:“拥有一车四马的人,不应计较一鸡一猪的财物;卿大夫家不饲养牛羊;拥有马车百辆的人家,不豢养收敛财富的家臣。
与其有聚敛民财的家臣,还不如有盗贼式的家臣。”这是说,国家不应把财物当做利益,而应把仁义作为利益。掌管国家大事的人只致力于财富的聚敛,这一定是来自小人的主张。
假如认为这种做法是好的,小人被用来为国家服务,那么灾害就会一起来到,纵使有贤臣,也无济于事啊!这就是说国家不要把财利当做利益,而应把仁义当做利益。
此文出自春秋·曾在《礼记·大学》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
《大学》提出的人生观与儒家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观的进一步扩展。这种人生观要求注重个人修养,怀抱积极的奋斗目标,这一修养和要求是以儒家的道德观为主要内涵的。
三纲八目又有阶级性, “明德”、“至善”都是封建主义对君主的政治要求和伦理标准;“格物”、“致知”等八条目是在修养问题上要求与三纲领中的政治理念和伦理思想相结合。
作者简介: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shēn),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不合情理的言语说别人,别人也会用不合情理的言语说你,用不合情理的方法获取的财富,也会被人用不合情理的方法夺走。

该句语出春秋曾子《礼记·大学》,选段原文如下: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白话文释义:所以,君子应该谨慎地修养德行。具备了德行才能获得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财富,有了财富才能享用。德行为根本,财富为末端。如若本末倒置,民众就会互相争斗、抢夺。

因此,财富聚集在国君手中,就可以使百姓离散,财富疏散给百姓,百姓就会聚在国君身边。所以你用不合情理的言语说别人,别人也会用不合情理的言语说你,用不合情理的方法获取的财富,也会被人用不合情理的方法夺走。

扩展资料

《大学》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后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

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意思是:用违背情理的话去责备别人,别人也会用违背情理的话去来回报你;用违背情理的手法得到的财物,也会不合情理地失去。

出处:《礼记》——春秋·曾子。

原文节选: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译文:

所以,君子应该谨慎地修养德行。具备了德行才能获得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财富,有了财富才能享用。德行为根本,财富为末端。如若本末倒置,民众就会互相争斗、抢夺。

因此,财富聚集在国君手中,就可以使百姓离散,财富疏散给百姓,百姓就会聚在国君身边。所以你用不合情理的言语说别人,别人也会用不合情理的言语说你,用不合情理的方法获取的财富,也会被人用不合情理的方法夺走。

扩展资料:

作品影响

《大学》作为《礼记》中的一篇,它对于汉儒的思想有直接的启发。特别是到宋代理学勃兴后,借助科举的力量,又使它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宋以后几乎每一个读书人都受到《大学》的影响。

《大学》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大学》所提出的“修、齐、治、平”思想,几乎成为读书人的唯一标准理想。这种思想主张积极人世,注重自身修养,关心人民疾苦,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拥护统一,对社会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学



意思是:用违背情理的话去责备别人,别人也会用违背情理的话去来回报你;用违背情理的手法得到的财物,也会不合情理地失去。

原文: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译文: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所以,君子应该谨慎地修养德行。具备了德行才能获得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财富,有了财富才能享用。德行为根本,财富为末端。如若本末倒置,民众就会互相争斗、抢夺。

因此,财富聚集在国君手中,就可以使百姓离散,财富疏散给百姓,百姓就会聚在国君身边。所以你用不合情理的言语说别人,别人也会用不合情理的言语说你,用不合情理的方法获取的财富,也会被人用不合情理的方法夺走。

《康诰》上说:“天命不是始终如一的。”德行好的就会得天命,德行不好就会失掉天命。《楚书》上说:“楚国没有什么可以当做珍宝的,只是把德行当做珍宝。”舅犯说:“流亡的人没有什么可以当做珍宝的,只是把挚爱亲人当做珍宝。”

出处:《礼记》——春秋·曾子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礼记·大学》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所作。唐代韩愈、李翱等把《大学》、《中庸》看作与《孟子》、《易经》同等重要的“经书”;宋代“二程”、朱熹祖述这种观点,竭力推崇其在经书中的地位,旨在弘扬理学。

据断代史学家班固在“《记》百三十一篇”下自注云“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他认为《礼记》各篇的成书年代主要分布在战国初期至西汉初期这段时间。

综合而论,《大学》的成书时代大体在孔子、曾子之后,孟子、荀子之前的战国前期,即公元前5世纪左右,系出于曾氏之儒一派的纯儒家作品”。即《大学》的成书年代应是在战国初期,其作者应是“曾氏之儒一派”,即现在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战国初期曾参所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学



原意是:用违背情理的话去责备别人,别人也会用违背情理的话去来回报你;用违背情理的手法得到的财物,也会不合情理地失去。
最直接的理解,在人际交往中不自重,甚至随意骂人、羞辱别人带来的所谓“自取其辱”,应该是“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的一个例子;而“崽卖爷田不心疼”、纨绔子弟对继承得来的家产肆意挥霍、坐吃山空,土匪小偷用偷窃抢劫来的财务东西吃喝嫖赌、胡吃海喝,正印证了“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道理。

利用《大学》的观点来解说二十六史,给人以知识的乐趣和人生的启悟,实在是一本好书,一本很适合我现状的一本好书。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这样的因果来解说千年的历史是多么清晰可辨呀!那么每一步的前进都需要慎重而行,诚意,正心,修身是时时刻刻需要谨记之的。


四书五经表里如一是什么意思?
表里如一: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

“四书五经”中最经典的名言,要详解,好加分!
“天时、地利、人和”之说因为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而广为人知,书中提到,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实际上,稍作分析即可看出,魏蜀吴三方都是兼具“天时、地利、人和”,只不过各有侧重。曹操不仅得天时,同样也有地利、人和。曹操的地利表现在他占据的是当时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交通方便的...

求四书五经及老子、庄子里面的名句经典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2、子曰:“道之以政①,齐之以刑②,民免而无耻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④。” 【今译】 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治理,用刑法来处罚,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还不是从心里知道[犯罪]是可耻...

“四书五经”中的“五经”,具体都含有哪些经书?
五经《诗经》和《尚书》、《礼记》和《周易》以及《春秋》。“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著作。其中“四书五经”分别是《论语》和《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诗经》和《尚书》、《礼记》和《周易》以及《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本有...

四书五经指的是哪四书哪五经?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详细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还有啥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易经》)和《左传》。

读四书五经中讲尊重别人的句子
14. 有才华的人,总是低调的,也是务实进取的,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15. 孤独之境中,没有世情纷扰心情,心如宁静的湖面,映现出被凡尘埋没的最本真的美景。16. 加强修养,在书中飞翔;提升气质,在书中寻觅;真知灼见,在书中寻找;书是个宝,欲知什么翻书就知道。世界读书日,祝你快乐读书乐...

四书五经都有什么,作者分别是谁?
、《春秋》五部作品。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熟读“四书五经”的人真的比没有读过这些书的人道德高尚吗?
而这些学者经过多年古文化的浸淫,加上自己对四书五经、儒学文化的见解,用儒家经典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一般都称得上正人君子。另外,现在对“君子”这个称谓,道德要求也没那么苛刻了。打个最简单的比方,“灭人欲”这种反动物本能的事情,在现代观念中是被唾弃的。所以,现在的“正人君子”比古时候好...

为什么古代人都要读四书五经?现代人为何读的少了?
因为四书里面的内容都是讲治国安邦的大道理。除此之外又讲了许多安身立命的哲学道理。宋代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半部《论语》知天下。也就是说,读了《论语》才晓得治理天下的道理。四书五经发展到后来成为十三经。古代对文化典籍的分类是经史子集。经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读书必须要读经。读完经之后,...

黄平县15830553066: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什么意思? -
师福血康:[答案]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这句话出自《大学》,原意是:用违背情理的话去责备别人,别人也会用违背情理的话去来回报你;用违背情理的手法得到的财物,也会不合情理地失去.

黄平县15830553066: 四书五经里关于大学这本书的详细资料 -
师福血康: 书名:大学 作者:不详(相传为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 经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

黄平县15830553066: 四书五经中,《大学》这本书有一句话说的意思是,当你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赚的钱,你的钱也会从不当的地方流出.请问那句话怎么说了? -
师福血康: 因为你要打通关系,给钱那些同类.也算是不正当.

黄平县15830553066: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这是什么意思? -
师福血康: 你好,这句话出自《大学》,原意是:用违背情理的话去责备别人,别人也会用违背情理的话去来回报你;用违背情理的手法得到的财物,也会不合情理地失去.

黄平县15830553066: 四书五经 大学 言挬而出者易挬而入的全句是 -
师福血康: 言挬而出者易挬而入,货挬而入者亦挬而出!

黄平县15830553066: 四书《大学》中有一句话意思是,钱从不正当手段得到的,就会从不正当手段出去,请问是哪一句?谢谢咯 -
师福血康: 是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希望对你的学习有用

黄平县15830553066: 四书五经中大学 读后感 -
师福血康: 读四书五经——之《大学·大学之道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之为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

黄平县15830553066: 四书五经的大学的主要内容(白话文) -
师福血康: 《大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三大纲领”,“八条要目”.我们先看三大纲领: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就是彰显发扬光明的德性.第一个“明”字是动词,...

黄平县15830553066: "四书首句"是啥? -
师福血康: 四书分下面四本《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大学》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论语》首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黄平县15830553066: 四书五经中什么道出了大学的概念? -
师福血康: 四书五经中《大学》开宗明义的道出了大学的理念.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