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事迹

作者&投稿:弘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英雄事迹~

第一个故事:黄继光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第二个故事:刘胡兰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牺牲在敌人的铡刀下。这时,她尚未满15周岁。
第三个故事:邱少云
1952年10月11日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邱少云身边的草丛,但为了避免暴露目标,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持一动不动,像一块巨石。直至壮烈牺牲。
第四个故事:秦炳
秦与其他川籍革命党人先与警卫清军拚杀。后又遭遇清廷水师,战至深夜,因寡不敌众,队伍被冲散,接着又与巡警队遭遇。混战中,秦左眼中弹牺牲,时年29岁。
第五个故事:徐雪云
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带领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打退了美帝国侵略的进攻。战斗即将结束时,徐雪云同志不幸中弹,壮烈牺牲,英年二十八岁。
第六个故事:刘传文
刘传文同志为了掩护赤卫队后撤,阻止敌军追击,他使用两支驳壳枪靠在大松树下与敌人激战,结果,在敌人的密集炮火中,他却壮烈牺牲了,那时他年仅22岁。

琳琅故事会

黄继光
在家乡当民兵时,黄继光就曾机智勇敢地抓获过一名逃亡地主,轰动全村。他从参军的第一天起,就要求杀敌立功。他除了干好通讯员工作,还经常到班里向战士们学习手榴弹、手雷、自动步枪等武器的使用方法,多次受到连长表扬。由于他工作出色,人又机灵,营长点名调黄继光到营部当通讯员。
在1952年10月19日那个弹雨纷飞的夜晚,黄继光跟随营参谋长指挥六连在上甘岭进行反击。当时,营参谋长和连长、指导员焦急万分,如果天亮前攻不下敌阵地,一夜的战果将付诸东流。在紧要关头,黄继光挺身而出,与连里两名通讯员(肖登良、吴三羊)一起请战。不久,两名战友相继中弹倒下,黄继光也负了伤。当他爬到离敌人中心火力点十余米时,用力扔出了最后一颗手雷,只炸塌了半个地堡,敌人的机枪仍在喷出火舌。黄继光此刻身上已没有任何武器,仍然向前爬去。趴在后面的战友们,借着照明弹的亮光,突然看到了气壮山河的一幕:黄继光摇晃着站起身,张开双臂,向敌机枪射孔扑去……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十多米长的血印。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黄继光从小家境贫寒,从来没有去照过一次相。牺牲后虽有人拍照过遗体,形象却十分惨烈且面容难辨。在宣传英雄事迹的时候,因找不到一张可用的照片,只好用一幅舍身堵枪眼的素描画来代替。
1953年4月,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作为代表出席了全国妇女大会。毛泽东还请邓芳芝到中南海自己家中做客,表示了对英雄的敬意。
董存瑞
抗日战争临近尾声,解放区青年争相 参加八路军。青年民兵董存瑞和好友 郅振标因不到参军年龄,未被允许参 军,懊丧不已。不久,在一次反“扫 荡”中, 区党委书记王平牺牲, 临终前,他把最后一次党费托董存瑞转 交组织。董存瑞和郅振标再次向赵连长提出参军,终于如愿以偿。初到军 队,董存瑞因不知爱惜子弹,受到 队同志的批评帮助。抗战胜利后不久 ,又爆发了内战,经受过战火考验的董存瑞,已成为真正的革命战士,并 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 5月,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董存瑞被任命为 爆破队长,为了配合总攻,他们接连炸毁敌人的碉堡群。这时,总攻冲锋 号已经吹响,突然他们发现迎面的桥身却是座经过伪装的暗堡,从里面扫 射出来的子弹阻挡了解放军的前进道路。为了减少战友伤亡,在找不到炸 药支撑点的情况下,董存瑞在桥下高举炸药包以身殉国。

这是一部根据战斗英雄董存瑞的事迹创作的人物传记片。该片真实、细腻地展示了董存瑞由一个普通农村少年成长为不朽革命战士的过程,突出表现了董存瑞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风貌和执着、机警、顽强的个性特色。影片突破了公式化、概念化的束缚,大胆描写英雄人物的成长过程以及人物精神世界中的追求、苦恼、激动和喜悦,展现其思想的升华和性格的完成。影片还突破了以往只在对敌斗争中描写人物的单一形式,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在性格和内心的撞击与冲突中揭示心灵,抒发感情,完成性格的塑造。该片丰富了革命战争影片的表现手段,为银幕贡献了一个鲜活的英雄形象,也为人们提供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新鲜经验,堪称革命战争题材影片划阶段的代表作。
为缅怀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董存瑞烈士,隆化人民1954年修建了董存瑞烈士陵园。
1955年经热河省政府批准,并拨专款决定修建董存瑞烈士纪念碑。该纪念碑由热河省建筑工程局孟宝栋设计,1956年开始修建,1957年建成。原纪念碑高14.5米,碑座长1.4米,宽0.75米,高0.85米。碑身长3米,宽1米,厚0.35米。碑帽长1.3米,宽0.65米,高0.66米。占地面积为360平方的钢筋砖混结构建筑,碑座和碑身用灰绿色人造理石板饰面的望柱28根,望柱间有上下两根铁管相联形成的护栏,碑身顶部为铜制镀金的五角星,碑中心总长为6。6米的四块与北京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一体的汉白玉上镌刻着朱德委员长为董存瑞烈士的亲笔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这8个字是对董存瑞烈士短暂而又光辉一生的高度评价。
1957年10月18日,河北省民政厅,承德地区和隆化县领导,承德地区青年干部代表350余人参加了纪念陵园最高的纪念建筑。纪念碑经历了30年的风雨苍桑,50年代建筑水平的限制和陵园所处的特殊地质条件,造成纪念碑多处下沉、开裂,碑身略向西倾斜,碑身、碑座饰板部分剥落;铺地及望柱的人造大理石板,部分松动、剥落,台阶多处陷落、损坏。陵园将上述情况3次上报国家民政部,河北省民政厅,申请重修纪念碑。1986年民政部和省民政厅领导来陵园考察后,1987年拨款32万元,批准对纪念碑进行重新修建。新纪念碑由张永鹏创意,城建局衣守斌具体设计,本着陵园建筑既有仿古风格,又不失时代气息的原则。在纪念碑的设计中,考虑原碑体造型虽无特色,但总体上不落俗套,且形态美观,社会反映良好的实际情况,保留原样,在高度上增加1米。同时为使纪念碑整体轮廓得以变化,增加层次,烘托主体。台基由一层变为两层,上平台为正方形,下平台为多边形,以四在40组栏杆环抱,双层汉白玉栏杆由河北曲阳豆白石质的望柱、栏板、抱古、地伏组成,在各部件上阴刻花瓶、云纹、莲花图案等装饰。错落有致的白色栏杆,层层叠叠的花岗岩踏步,丰富纪念碑的整体建筑轮廓,增强节奏感。使纪念碑显得更加挺拔、雄伟。纪念碑碑座,用黑色花白地花岗岩砌成,寓意着英雄的鲜血洒在隆化大地上,碑顶部镶嵌地径为0.6米的五角星。纪念碑总高度为15.5米,一层底座宽22米,二层底座宽12米。为搞好纪念碑的重建,县里成立了以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宋日义为负责人的基建班子。担任纪念碑建筑的是王守成工程队,县里考虑原碑身经30多年来已压实,不会再下沉,碑身基础仍选定原地。旧碑在交通局、城建局、县武装部和驻军52829部队工兵营的大力支持下,经3次爆破成功拆除了旧碑。1987年5月,隆化县委副书记张金录主持召开了重建纪念碑奠基仪式,承德地区行署副专员刘爱国作了讲话,在县直各机关单位形成了为重建纪念碑贡献力量的热潮,义务出工出车,下乡拉运石料。存瑞陵园美术师谢云生拉任设计正面题字,为更突出朱德委员长题词的教育作用,比原碑紧缩了0.4米的天地距离,原字放大0.1米,落款做了穿插处理,与隆化县印刷厂美术师郝宝坤经半月余完成了碑的刻字、贴金任务。碑顶的五角星,由铜铸改为钢铸,镀银光。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紧张施工,1988年5月占地440平方米,由61种规格,1687块石头,从隆化陈家台、二道河、山咀和汤泉沟4个采石场运来的300立方米花岗石装饰起来的纪念碑落成。
1998年5月25日在董存瑞烈士牺牲40周年纪念日,举行了董存瑞烈士纪念碑揭幕仪式。揭幕式由隆化县县长冯瑞芬主持,解放战争时期指挥解放隆化战斗的原十一纵队司令员、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的贺晋年,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周文元,河北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洪毅共同为董存瑞纪念碑揭了幕。民政部范宝俊副部长和民政部杨琛顾问,还为民政部敬献的安放在纪念碑前的董存瑞烈士汉白玉雕像了幕。沈阳军区副令员齐连运,董存瑞生前所在团副团长焦国庆,董存瑞生前战友郅顺义,董存瑞父亲董全忠,董存瑞家乡代表怀来县委副书记蔡天晨,隆化县委书记张振存,隆化县人大主任吴凤海,隆化县政协主席赵俊山和隆化县五大班子领导,以及工人、农民、学生、解放军和机关干部8000余人参加了揭幕式。新建成的董存瑞烈士纪念碑,在松柏的衬映下显得更加高大宏伟,庄严肃穆,朱德委员长“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个贴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碑前20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是每年举行纪念董存瑞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1998年在董存瑞烈士牺牲50周年之即,又加修了纪念碑碑座散水,将水泥板换为花岗岩石。碑前的广场铺上了水泥砖,纪念碑展现了董存瑞顶天立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每年成千上万的学生、军人、群众在碑前举行入团、入伍、入党等仪式,举行各种规模的纪念活动。在纪念碑前人们无不肃然起敬,董存瑞烈士纪念碑,永远是耸立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丰碑

黄继光

当年,黄继光舍身堵枪眼时,他紧随其后担负火力掩护。今天,在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的日子里,他再次来到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黄继光烈士墓前,历史记忆的深泉在心中喷涌。他,黄继光生前的排长钟仁杰,一遍遍地向人们讲述着英雄的故事。黄继光堵枪眼的壮举,震颤着、冲撞着人们的胸膛。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了。美军集中了优势兵力,在大量飞机、坦克、大炮的助威下,向我军阵地发动了入朝以来规模最大的攻势。19日晚,上级命令黄继光所在连对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进行反击战斗,并要在20日拂晓前拔下这根“钉子”。

敌人的兵力虽说有我们的二三倍多,但机智勇敢的我军官兵很快将3、4、5号高地拿了下来。到了2号高地,连队进攻遇到了“钉子”:敌人设在半山腰处坚固的火力点喷射出来的猛烈火力,压制我军先头部队。两个爆破组上去了,没有成功,营指挥员着急得瞪大了眼睛。就在这时,黄继光送信回来了。见此情景,一直想上战场的他急忙把早已写好的请战书交给参谋长,一再请求把爆破的任务交给他。参谋长看着他用鲜血写成的请战书,答应了他的请求,同时派连队通信员肖东良和吴山羊作配合。

黄继光他们出发后,为了完成掩护任务,钟仁杰将排里的两挺机枪全派到最前沿,自己把住了一挺重机枪。

黄继光他们在距敌火力点不到50米的地方被敌人发现了,照明弹、探照灯使整个山坡变成了白天,无数条机枪喷射出来的火舌,扫向他们隐蔽的地方,眼看着三人一个个相继倒了下去。可没过几秒种,黄继光又匍匐前进了,但动作比原来慢多了。后来才知道,吴山羊这时已牺牲,肖东良身负重伤不能动,黄继光左臂也挂了彩。

在距离敌火力点不到10米的地方,黄继光用右臂撑住了身体,扔出了手雷。一声巨响,敌机枪哑了,他再次倒了下去。这时,部队刚要发起冲锋,不想敌人的机枪又响了,钟仁杰怕敌人发现倒在地上的黄继光,狠命地朝敌火力点射击。枪声和伤痛使黄继光醒了过来,他看部队还没冲上来,又吃力地朝敌碉堡爬去。敌人的火力完全被钟仁杰吸引过来,黄继光顽强机警地爬到了碉堡下。那里是射击的死角,他蹲了下去,回头朝钟仁杰他们看了一眼,接着一挥手,大声喊了一句话。由于机枪猛吼,他的话音全被枪声淹没了,没有人听清他喊了什么。

这时,战争史上那最为悲壮的一幕出现了:只见黄继光猛地站起来,身子向上突地一挺,奋力地向碉堡扑了上去,用胸膛堵住了冒着火舌的枪口……

敌人的机枪哑了。战友们喊着惊天动地的“为黄继光报仇”的口号冲了上去,一举将高地夺了回来。战斗结束后,战友们不约而同地围了上去,只见黄继光的胸膛被火药烧黑了,布满了像蜂窝一样的弹洞。战友们回头望去,在黄继光向敌碉堡接近的路上留下了一条10多米长的血迹。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将黄继光的遗体背了下来,为他穿上一身崭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安放在了一口从祖国运来的棺材里……

有人说,时间能够冲淡人的记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钟仁杰老人却越来越思念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与之并肩作战的战友——黄继光。以前,他大都是在清明节时上战友墓前扫扫墓。退休后,他时常把邀请他做报告的青年学生、工人等带到烈士墓前,给他们讲志愿军英雄的故事。他说,我要让后人了解英雄、学习英雄,让我们中华民族这种无私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后人的身上得到继承和发扬。

邱少云

在金化以西三九一高地的反击战中,出现了一位为着胜利、保全整体而牺牲自己的伟大战士邱少云。

十月十一日,邱少云和他的战友奉命到
离敌人阵地很近的地方去潜伏,等到第二天傍晚发起战斗,以便突然地去消灭敌人。

他们潜伏的地方是在敌人盘踞着的三九一高地的山坡上,又没有荫蔽身体的地形和树木。昨天,从这里飞起一只野鸡,还惹得敌人打了半天枪炮呢!现在要他们在这样一个地方荫蔽二十多个钟头,不让敌人发现,这是极不容易的事情。在战士们出发以前,部队首长特地对他们讲:"你们这次去潜伏,要靠巧妙的伪装,要靠沉着,更重要的是要遵守潜伏纪律。那怕有人被敌人子弹打中了,也不能暴露目标。"战士们同声回答说:"请首长放心,为了祖国,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在任何情况下也要潜伏好,完成战斗任务。"

天黑以后,战士们秘密地摸到了潜伏地。他们三个一组,四个一组的分散开来,潜藏在茅草中。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插上了野草,伪装得像山坡上的草一样,凉风吹过,人身上的草和地上的草一同摆动,显不出一点儿痕迹。他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地堡枪眼里伸出来的敌人机枪筒和了望孔缩头缩脑向外张望的面孔,有时,敌人讲话的声音也能清楚地听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到第二天十一点钟的时候,敌人盲目发射的一颗燃烧弹突然落在邱少云身边,并且烧着了他身上的野草。这时,他要站起来是完全可以扑灭身上的火苗的。但是,邱少云深切的懂得,要是这样做,就会被山顶上的敌人发觉,潜伏在这里的几十位战友就有被消灭的危险,原定的战斗计划也就不能完成。我军阵地上的指挥员看到潜伏地冒起了烟火,连忙命令炮兵向敌人轰击,扰乱敌人的注意力。这时候,邱少云还是没有爬起来扑灭自己身上的火焰。火焰已经延烧到了他的头上。在这个生死关头,邱少云紧握着压满子弹的冲锋枪,看看前面不远的敌人,很想冲上去和敌人拚了,但是他没有这样做。烈火继续在燃烧着,烧烂了邱少云的皮肤。邱少云忍受着难以想像的肉体痛苦,咬着牙,把两手深深地插入泥土。然后猛地抬起头来,用微弱的声音向离他最近的战友李士虎说:"胜利是我们的,但是我不能完成爆破任务了,这个任务交给你去完成吧!"说完,他又痛苦地把被烈火烧着的身体更紧地贴到地上,一直到牺牲时,也没动一下。

烈火烧了二十多分钟,直到邱少云牺牲后,烈火才熄灭了。

我们的英雄--邱少云就是这样地以超人的意志力,为祖国、为整体、为胜利而忍受了肉体的苦痛,以至到最后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潜伏在这一片草丛里的几十位战士,都亲眼看到了这件事情的经过。烈火烧在邱少云身上,就像烧在他们的心上。他们被邱少云的伟大精神感动得流出了热泪。但是他们也和邱少云一样,为了不暴露目标,也不能够去救援自己的战友。他们忍受着心灵上的痛苦,等待着战斗时刻的到来。

和邱少云相距三公尺远的李士虎脸上也被烈火烧起了血泡,只是他在来时因过河把全身棉衣湿透了,身上才没有被烈火烧着。当烈火燃烧着邱少云的时候,他一直眼睁睁地看着他,看到了邱少云的头发烧着了,棉衣烧着了,他听到邱少云的皮肤被烈火烧得嗤嗤地发响,他闻到了邱少云的身体被烧成枯焦的气味,他眼睛里冒着火星,急得咬破了嘴唇,几次本能地想爬起来去扑灭战友身上的火,但是他和邱少云一样,和潜伏在那里所有的战友们一样--想到了整体,想到整个战斗的胜利。于是,他忍受着内心的痛苦,焦急地期待着复仇的信号。

邱少云是伟大的战士。而邱少云的战友,也不愧为我们祖国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子弟。他们深深地领会了、并且在最最艰危的情况下执行了军事上的信条--光荣地牺牲个体、争取整个战斗的胜利。

勇士们盼望的时刻终于来到了。敌人的地堡被我军暴雨般的炮弹炸得粉碎。突击队的战士们从草从里发起了攻击。李士虎飞快地跑到烈士邱少云身旁,用大衣盖住他的遗体,然后抱起烈士遗留下来的冲锋枪和爆破筒,高喊着"为邱少云烈士复仇啊!"他箭一般地冲过两道敌人的铁丝网,把爆破筒塞到敌人一个地堡枪眼里,在一声巨响中,敌人和它的地堡一同消灭了。接着,满山响着"为邱少云烈士报仇"的声音,满山是爆炸敌人地堡的闪闪火光,满山是杀敌的枪声。不到十五分钟,勇士们占领了敌军阵地,取得了歼灭李伪军一个加强连的胜利。

汶川地震这么多事迹可写,随便找找就一大堆了


金水区19583621875: 英雄事迹 - 搜狗百科
崇良利复:[答案] 革命英雄故事: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

金水区19583621875: 求:写100字左右的革命英雄事迹概括. -
崇良利复:[答案] 邓世昌的故事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