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下》读后感

作者&投稿:寸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子·梁惠王》读后感~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这段对话,见《孟子梁惠王下》。
因为孟子是亚圣,所以后人对梁惠王初见孟子时喊一声“老头儿”(叟)颇为不满,觉得梁惠王一副吊儿郎当、不庄重的浮躁相,非明主也。其实要我说,梁惠王已经很难得了,治理着一个国家,那么多政事,还能抽出时间耐着性子去听孟老夫子罗嗦那些根本没用的仁义、王道。况且梁惠王敢于大胆承认自己乃好货、好乐、好色之人,倒是蛮可爱的。
想到这个,是因为在一个朋友的博客上又看到了独乐乐与众乐乐的话题。
对孟老夫子的教导,一方面我表示认同,同时也很疑惑。
很早就明白一个道理:人必须生活在人群中。所以我渴望与众乐乐,所以要走进人群。但当我身处人群中,面对广阔的世界时,却往往发现自己的世界变得很小,周围那广阔的世界好象都不复存在,所有的思想全部返回到自身。但当我独处,守着自己的小小世界时,世界却变得很大,思想又仿佛脱离了自身,散入到广阔的世界中。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所以有时想,与人乐乐,众乐乐者云,可能真的只是一个梦。不还有那句话吗: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只此一句,已然否定了与人分享快乐或者分担忧愁的可能。
有一段时间,我非常喜欢在寂静无声的夜晚一个人悄悄起来,抬头长时间地注视着繁星点点蓝缎子般的夜空,心灵感觉异常宁静,仿佛已经与天地一体,感觉到上帝的存在。
爱在下着大雪的夜晚,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散步。不仅仅是爱那种宁静,还喜欢雪花落在头发上,眼睫毛上,悄悄化成水的湿润感觉。
喜欢看秋叶脱离枝头,在风中飘飞的轻灵飘逸......
所有这些细微的快乐,都是非常自我,根本没法与人分享的。能够说出来,写出来的快乐,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
因为别人不是你,这是所有交流的根本。
你说了很多话,写了很多文字,千百人中,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感觉到你最想表达的那句话,就能让你找到知己的感觉,希望能有进一步的交流。可是,这种尝试往往是失败的。一次成功的交流就象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突然看到一张似曾相识的脸,可是再仔细看,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陌生,最后导致的要么是重新的疏远,要么是麻木,甚至伤害。
所以,珍惜一切美好的感觉,且让它永远只是感觉,足矣!

2010年暑假,利用休息时间翻了翻尘封许久的四书五经,在读至《孟子·梁惠王章》时,见孟老夫子与齐宣王针锋相对,旁征博引,利用梁惠王的诸多谬论式的发问,避实击虚将自己的论点反拨回去,同时还起到了谆谆诱导的目的。
  正因为如此,我对孟子的辩论技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与个别后进生对峙时,可以轻松的拆招破招。昔有章沧授先生分析归纳孟子“不同凡俗的论辩技巧”:一是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针锋相对地辩驳答难,二是引出话题,抓住要害,步步紧逼,势如风雷,三是对比论辩,尖锐深刻,淋漓痛快,从而形成了孟子“锋芒毕露、剜心入骨”的气势与风格。另外,孟子辩论颇具技巧和方法,能够在说服别人,且不得罪对方的同时,又能够保证自己的不吃亏。
  自古君王只要沾上“声、色、货、利”一点,对于治国平天下都有影响,而齐宣王全都爱好。幸好齐宣王很坦诚,一一向孟子表白。孟子则是将其所讲的问题,像打太极拳一般反弹回去,变成了自己的论点:行王道,施仁义,君民齐心,以宽政达到统一。
  齐宣王向孟子讲说自己喜欢音乐,孟子马上以上古陶冶心性的礼乐来讲解。宣王把头一摇,称自己喜欢的是流行音乐而非高雅音乐,孟子却说,爱好现代音乐并没有什么不对,提出“独乐乐”与“众乐乐”哪一个更快乐的问题,只要你能够把这好乐的精神推广开来,与民同乐,方可君民无隙,齐国得以治理顺畅。
  在这里,孟子没有采取全盘的否定,说齐宣王听流行音乐不合礼法,而是更换看问题的角度,易于君王实行,便于王者接受,将一个不愉快话题的阴影化于无形。
  又如,王曰:“善哉言乎!”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对曰:“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檀甫,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先说说“好货”,齐宣王说自己喜欢金钱物资,孟子佯装不懂地说,作为一国之君,喜欢财富是应该的,就像周朝的先祖——公刘开创基业时,积极的从事经济发展,创造财富,救济国人的话,齐国必富强。看来孟子毕竟是圣人,提醒宣王应扩充好货的境界。
  再说“好色”,孟子引用《诗经大雅绵》中说,古公父潇洒,带着美人骏马。清晨水边兜风,来到歧山脚下。盖起宫舍新居,相伴美人安家。那时在古公父的领导下,姑娘们都能找到如意郎君,小伙子们没有一个打光棍的。现在大王你好色,也没什么关系,只要能像古公父那样,将心比心,让天下的男女皆成眷属,天下百姓家庭美满,这岂非是大好事。
  由这篇文章,使我感触最深的是,孟子的辩风。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只要坚定自己的立场,找准对方荒谬言论中一丝有点正确感的内容,将其大而化之,引入到教师的立场上来,使其在无话可说的状态下,再由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学生的缺点,辨证施治,以取得教育的效果。还要说一句的是,对于那些问题学生,不要觉得无药可救。因为,在孟夫子的教育理论里,“好货好色”都可以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去教育,我们为什么不能大度一些呢?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这段对话,见《孟子梁惠王下》。
因为孟子是亚圣,所以后人对梁惠王初见孟子时喊一声“老头儿”(叟)颇为不满,觉得梁惠王一副吊儿郎当、不庄重的浮躁相,非明主也。其实要我说,梁惠王已经很难得了,治理着一个国家,那么多政事,还能抽出时间耐着性子去听孟老夫子罗嗦那些根本没用的仁义、王道。况且梁惠王敢于大胆承认自己乃好货、好乐、好色之人,倒是蛮可爱的。
想到这个,是因为在一个朋友的博客上又看到了独乐乐与众乐乐的话题。
对孟老夫子的教导,一方面我表示认同,同时也很疑惑。
很早就明白一个道理:人必须生活在人群中。所以我渴望与众乐乐,所以要走进人群。但当我身处人群中,面对广阔的世界时,却往往发现自己的世界变得很小,周围那广阔的世界好象都不复存在,所有的思想全部返回到自身。但当我独处,守着自己的小小世界时,世界却变得很大,思想又仿佛脱离了自身,散入到广阔的世界中。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所以有时想,与人乐乐,众乐乐者云,可能真的只是一个梦。不还有那句话吗: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只此一句,已然否定了与人分享快乐或者分担忧愁的可能。
有一段时间,我非常喜欢在寂静无声的夜晚一个人悄悄起来,抬头长时间地注视着繁星点点蓝缎子般的夜空,心灵感觉异常宁静,仿佛已经与天地一体,感觉到上帝的存在。
爱在下着大雪的夜晚,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散步。不仅仅是爱那种宁静,还喜欢雪花落在头发上,眼睫毛上,悄悄化成水的湿润感觉。
喜欢看秋叶脱离枝头,在风中飘飞的轻灵飘逸......
所有这些细微的快乐,都是非常自我,根本没法与人分享的。能够说出来,写出来的快乐,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
因为别人不是你,这是所有交流的根本。
你说了很多话,写了很多文字,千百人中,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感觉到你最想表达的那句话,就能让你找到知己的感觉,希望能有进一步的交流。可是,这种尝试往往是失败的。一次成功的交流就象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突然看到一张似曾相识的脸,可是再仔细看,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陌生,最后导致的要么是重新的疏远,要么是麻木,甚至伤害。
所以,珍惜一切美好的感觉,且让它永远只是感觉,足矣!


"中国经典文学书籍"读后感
在这篇《梁惠王上下》中,体会到一个国家的安定繁荣和发展,需要做到优则与民同忧,乐则与民同乐。在《公孙丑上下》中,孟子倡导仁义,主张施行仁政。他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行仁政,得人心,就多助;不行仁政,不得人心,就寡助。在《滕文公上下》...

谁有孟子见梁惠王读后感
今天看到《梁惠王章句上》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感触很深。上学时期已经学过,现在再读更为朗朗上口,但读的过程中,我有一种心里受到压迫的感受,这种...

《孟子·梁惠王下》11:王者之乐
《孟子·梁惠王下》11:王者之乐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认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友谊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昔者齐景公问...

孟子梁惠王下讲述了什么样的政治理想
孟子梁惠王下其中最终也体现出孟子一贯的民贵君轻仁政思想。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社稷次之”的仁政思想,正如其中一段写到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这样的情况是没有过的。只有“保...

《孟子·梁惠王下》15:“大义名分”的价值
《孟子·梁惠王下》15:“大义名分”的价值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孔子评价子两首乐曲,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

《孟子》浅议——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这就是《徵招》、《角招》两首曲子。那曲词说:‘蓄君有什么不好的呢?’蓄君,就是爱戴君主的意思。”在这里,孟子阐述了“与民同乐” 影响 之一—— “民亦乐其乐,民亦忧其忧” 。这一句,也被范仲淹衍生化用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民同忧”, 实质 上和“与...

孟子.梁惠王下一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以天下大众的快乐为快乐,天下人才会以你的快乐为快乐。以万民之忧为忧,人民才会以你忧愁的为忧愁。把天下人的快乐作为自已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为自已忧愁,这样的人做不了皇帝都是不可能的。说白了,就是与民同乐!

《孟子》浅议——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五节
’追随太王去岐山下的人像赶集时一样多。又有的人说:‘土地是世世代代所守护的,不是能自作主张取舍的。宁可战死,也不能离去。’君上请从这两种观点之中做选择。”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孟子对于 土地与民众关系 的认识。土地只是 国家资源的一部分 ,之所以要拥有它们,为得是 给予民众 安居乐业和...

孟子梁惠王下的原文和翻译
梁惠王下原文及翻译 《梁惠王下》原文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昔者...

每日一读 | 13 |《孟子•梁惠王下•以德服人》
孟子这段话是在讲“霸道”与“王道”,他在梁国见梁惠王时就说过,霸道是你不服我就打你,打到你服;王道则是你不服那是我做的不好,我继续施以仁政,做到仁至义尽,你不可能不服。人心服,才天下归。《弟子规》上也说:力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武力和权势征服人,人心并不服,...

英德市13952991851: 《孟子梁惠王下》读后感 -
荆瑗岩沙: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这段对话,见《孟子梁惠王下》. 因为孟子是亚圣,所以后人对梁惠王初见孟子时喊一声“老头儿”(叟)颇为不满,觉得梁...

英德市13952991851: 求孟子第一章梁惠王下读后感,本人对孟子实在没什么感觉,这读后感求大神帮忙啊 -
荆瑗岩沙:[答案] 读了《孟子》中的《梁惠王章句上》.了解到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十分混乱.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代表人物,被后人们尊称为“亚圣”.这是一篇文言文的文章,记录了孟子和梁惠王、齐宣王的一些对话,介绍了孟子...

英德市13952991851: 读〈孟子〉中的孟子见梁惠王 有感的读后感 -
荆瑗岩沙:[答案] 就是当官的不能考虑自己的利益,应该为大众谋福利而已,很符合现代的

英德市13952991851: 中华孟子诵读本《梁恵王上》读后感 -
荆瑗岩沙: 孟子为了实现他所信奉的“仁政”,奔波于各国,游说于各诸侯之间.然而,孟子的游说似乎并没有起到任何的一点作用.孔子说,春秋无义战.而在战国更是如此.即使这样,孟子还是希望凭借着自己的力量能够为天下苍生谋求哪怕只是一国...

英德市13952991851: 孟子·梁惠王下启示 -
荆瑗岩沙: 主要内容和启示 本文主要写了孟子在与齐宣王的讨论中巧妙的诘难对方,使齐宣王认识到把国家治理好是自己对百姓应付的责任的故事,显示了孟子的机智勇敢,反映了他心怀天下的民本、仁政思想. 启示: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既要观点正确,又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时间接的批评比直接的批评要有效得多.

英德市13952991851: 《王顾左右而言他》的读后感怎么写 -
荆瑗岩沙: 王顾左右而言他 【发 音】 wáng 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 【出 处】《孟子·梁惠王下》 【原 文】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

英德市13952991851: 谁有 孟子学艺 这篇课文的读后感 -
荆瑗岩沙: 《孟子》有十四卷,分别是: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孙丑上, 公孙丑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离娄上, 离娄下, 万章上 ,万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尽心上, 尽心下.希望楼主满意~

英德市13952991851: 孟子 梁惠王下这则故事告诉君主什么道理 -
荆瑗岩沙: 以民为本的思想.用孟夫子的话来说:民为贵.

英德市13952991851: 孟子读后感 -
荆瑗岩沙: 1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孟子》这本书,这是一本能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书,同时也是一位良师益友.所谓闻名不如见面,今天,我就有幸读到了这本能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书. 关于教我们怎样做人的书我读的不多,但也涉猎过一些,比如...

英德市13952991851: 求读《孟子》有感的作文 -
荆瑗岩沙: 孟子读后感 看完了深奥的后,我开始研读表现温`良`恭`俭`让`仁`信`义礼`智`信的孟子.看完后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天将要降大任于你,你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