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来历

作者&投稿:欧阳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校的起源~

学校(英语:School)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名称起源于民国。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主要分为四种: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

学校是怎样产生的?不知哪本书上说,学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社会分工逐渐产生,并伴随着文字的产生和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但史料记载相对欠缺。陆广丰(烟台大学国际汉字文化研究所所长)说,汉字不仅是传承汉语的文字符号,同时也负载着古代人类的科学知识、思维方式、文化观念、人学常识和道德标准。换一个角度我们把视野投向汉字,去追寻学校的产生.
“教育”,按许慎《说文解字》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使其作善也。”显而易见“教育”就是通过“上”——今天所称师长的具体示范行为的实施,让“下”——今天所称的学生或百姓来效仿。这就是教育。那么这种教育活动是怎样产生的呢?偶尔见人在街上摆地摊教观众珠算给了我启发--这就是教育,或者称为“地摊教育”。我们的祖先不也是用这种类似的场合进行施教活动吗?
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
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把今天的街头地摊,移到远古不就是田间地头吗?这田间地头虽不具备学校的条件,但已具有学校的功能。
养老护幼,是学校产生之初具有的功能。《孟子.滕文公.上》在谈到治理国家时有一句话:“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庠”为“养”后世学者都给予认同并进行了论证。其源于远古祖先们要生存,就要捕鱼打猎,而老人孩子们行动不便就要留下来。那时氏族部落是聚集在一起的,先是穴居后构木为巢,无论哪种居住方式都留有公共用地。这公共用地上建有一所大房子,类似解放前农村宗祖的祠堂;不过旁边建有羊圈,饲养着剩余的猎物——羊。古人宠爱羊不但是因为它易于驯养,肉鲜味美,易于加工(烤羊肉串),而且羊皮还是御冬的棉衣。这样公共用地便以养羊的“庠”命名,而老人小孩便在青壮年外出渔猎的时候居住在这里集中生活。这便是养老的由来。在这里老人们承担起抚养教育后生的任务,这便是学校的雏形。
展示雄风,提高自身素质是学校产生的又一要素。“庠”里的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学到的本领亟需提高发展,那块公共用地上已无法让他们的本领得到发挥和展示。有位老人请教了部落首领,部落首领指着村外一块平坦的场地说:“你们在这拉弓射箭吧。”于是一个新的学校建起来了——序。这是孩子们勇敢尚武精神的射击场(后来这项活动被孔子列为六艺之一)。射击是捕获猎物必须具备的技能,又是抵御外敌的本领,远古人对此重视有加。如果说“庠”是幼儿园和小学的话,那么“序”就是当时的中学了。孩子们在这里拉弓射箭,身体,臂力,肺活量有了长足的发展,便要跟着大人们去打猎了�6�9……
远古人打猎并不是每次都能获胜而归,失误造成的痛苦令他们反思。不知哪位智者提出何不再演示一下失误的经过呢?于是部落首领指着村外到远处的山间密林说:把储存的猎物放了。于是一场新的围猎活动便人为的开始了……遗憾呀!又让猎物跑了。有一智者进言道:何不伐木围栏让猎物跑不出划定的区域。于是首领指挥氏族成员就地伐木建了一个比“序”更大的演练场所——校(jiao)场。部落首领在这里指挥演练,大人孩子们协同作战,总结失误,谋划新的战略战术,提高围捕各种猎物的水平。伐木围栏后,一个新的学校建起来了,对部落来讲这可称之为“大学”了。“校(jiao)不知哪部字书上解释为古代刑具——木囚也。其实在这种刑具没产生之前就有——木栅栏——这意义了。从字形上看,“校(jiao)”是树木纵横交错的意思,类似今天果园的树木篱笆墙。愚以为刑具是后起意义,而囚禁猎物则是早期义。伐木围栏囚禁猎物的场所为校(jiao)而让人在里面围捕猎物则为校(xiao),大概是因为人和动物有所区别吧。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等级观念开始形成,部落首领开始有管理“国家”的意识。尊老养老已成为共识,同时祭祀祖先,敬天地鬼神已有隆重的仪式,这些道德,观念以及伴生的音乐、舞蹈都需要通过教育继承下来。传说虞舜时有“国老”与“庶老”之别。“国老”进“上庠”,“庶老”进“下庠”其仍职能仍是养老及教育下一代。似乎这时已有了专门的学官来管理教育事业,并分为三大部门:“司徒”由契负责,主持“五教”;“宗秩”由伯夷负责,主持“三礼”;“典乐”由夔负责,专管乐教。这时的学校由民办开始上升为国办。这个上升期一直到周朝才完善起来。夏代学校没有多大的发展,似乎出现了鞭刑来惩戒学生;商代出现了文字,学校的名称又出现了“学”和“瞽宗”,学习的内容有所增加,一般文化知识的教育有从生产实践初步分化出来的趋势;到了西周文化观念开始系统形成,宗教礼仪臻于完善,统治者对教育极端重视和高度垄断,形成“学在官府”“官守学业”的局面,学校有了完备的体系,分为“国学”和“乡学”。国学有天子设的,有诸侯设的。天子设的有太学和小学,太学除上述名称外还增加了“成均”、“东胶”和 “西雍”;小学设在宫廷附近。诸侯设的大学为泮宫。乡学按行政区域划分设立:乡曰校,州曰序,党曰庠,闾曰塾。至此学校的建制开始完备。
这大概就是学校的产生过程, 纵观这一过程,走过了一条由民间办学到国家办学的垄断过程;由重视生产、生活经验的传播,到重视礼乐、宗教艺人的培养过程;由重视生产到脱离生产的过程。这大概也是古人的失误吧。

我国古代学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相传在虞舜时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称之为“庠”的学校。高一级的叫“上庠”,近似国学的前身;低一级的叫“小庠”,近似乡学的前身。

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国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于是也就有了专门传授和学习文字的机构“成均”。这也是学校的最初萌芽。

到夏朝时学校分成了四种,按其级别的高下分别称之为“学”、“东序”、“西序”和“校”。商朝取代夏以后,又将这四种学校的名称改为“学”、“右学”、“左学”和“序”。

西周时较高级的学校,分别称之为“辟雍”、“成钧”、“上庠”、“东序”、“瞽宗”。其中“辟雍”最尊。在诸侯各国则有称为“泮宫”的学校,较低一级的学校,有每25家设立的“家塾”,也有每500家设立的“序”。

到了汉代,最高一级的学校称为“太学”,太学以下的学校有“东学”、“南学”、“西学”、“北学”等。魏晋南北朝时“太学”又称为“国子学”;北齐时则将其称为“国子寺”。至隋代,隋炀帝又将“国子寺”改名为“国子监”。此后,“国子监”之称一直沿用到明、清两代,但后来被称为“国子监”的已非以前性质的学校,而是一种实施教育管理的部门,至于各类学校则分别称之为“书院”、“书堂”、“私塾”等等。

至于“学”和“校”两字的合用,最早见于《诗经》,比较严格意义上的见于汉朝。《汉书•董仲舒传》上有“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汉书•循吏•文翁传》说:“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班固《东都赋》中也有“是以四海之内,学校如林”之语,可见汉代学校已经盛况空前了。

学校的定义历史来源:

自夏商,便有了“庠、序”(就是学校)。孟子曰:“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学校一出现,便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为己任,从而出现为培养人才所采取的因材施教等教育之法,历史赋予学校较高的地位。二千多年齐国的稷下学宫引发了百家争鸣、孔子在大成殿的甬道开设杏坛以六艺而教众贤、宋朝的六大书院所承担着选俊功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渊、丘逢甲等先贤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黄宗羲提出“公其非是于学校”,他认为学校不仅具有培养人才改进社会风俗的职能,而且还应该议论国家政事之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论在南京晓庄学校之实践时,还提出“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去”……直至如今现代化的学校,培养人这一性质也没有变化,因为这才是学校应有之义;只不过对于“培养人才”之内涵是更为丰富、更顺应人之个性发展国家需要及社会进步,也使学校更显生命与活力。

由此可见,学校这一组织之特殊,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使命,自古至今,教书育人成了这一组织所特有的使命,多少千古伟人;便是从学校走向更广阔的历史空间,于是便有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最初的教育活动与人类的生产,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人们主要是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知识,技能。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财富逐渐增加,有些人就可以从体力劳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脑力活动;同时语言文字也在丰富和发展。这样,独立的教育机构—学校便逐渐孕育产生了,学校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教育活动进入一个自觉的历史时期。

据考证,原始社会后期,就有了专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特殊场所,这就是学校的萌芽。青少年在这里接受一些训练,学习自理,参加社会劳动,如建筑房屋、耕种、收获,照看牲畜等;学习唱歌.跳舞、游戏,学习礼仪和行为规则。



学校的发展:

在殷商时代,人们上学的地方叫“庠”。到了周代,就叫做序。所以到了后来,故人依旧以庠序作为学校的代称。

国学:先秦时代的学校分为两类,一个是国学,另一个是乡学。国学是天子或者诸侯设立,包括太学和小学。太学和小学都传授六艺,但是各有侧重,太学以礼乐为主,小学以书数为主。

乡学:乡学是地方设立的,比如州郡县设立。是与国学相对的一个机构。

稷下学宫:这里讲一个比较有名的学术机构。就是战国时期齐宣王设立的稷下学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百家争鸣的发源地。设于临淄稷下。是当时法家、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农家等各派的汇集之地。兴学论战,评论时政,教徒授业。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的首次大碰撞。

太学:封建时代的教育机构与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时代或设立太学,或设立国子监,名称不一,制度有变,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学府,生员被称为“太学生”或者“国子生”。

国子监:汉魏时代设立的太学,西晋改为“国子学”,隋朝的时候改为“国子监”,从此,国子监就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的学府,兼最高教育行政机构。

书院:唐宋至明清时代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一般都是私人建立,聚徒讲学,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有四大书院。明代的时候,我们所熟知的有东林书院,培养了杨涟、左光斗等一批东林党人士。



校(英文:School;Educational institution)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名称起源于民国。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夏商,称“庠、序”。西周称学校为“辟雍”,是少数奴隶主贵族读书的场所。也有称学、校、塾的。在开始产生时并不都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而兼为习射、养老的场所。西汉时学校分中央和地方两种,中央设太学,是国家最高学府,相当于今天的大学。地方上置学宫。唐时代办学达到古代极盛时期,学校分类更细,明清时的学校基本是承袭隋唐的,但由于科举制发展,使学校成为科举制的附庸和装饰品。清末,开始兴办近代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中称学校为学堂。到1907年,新式学堂遍设各地。
辛亥革命后,教育部公布新学制,“学堂”一律改称“学校”,并一直沿用至今。

西周称学校为“辟雍”,是少数奴隶主贵族读书的场所。古代的学校称为庠、序、学、校、塾。在开始产生时并不都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而兼为习射、养老的场所。西汉时学校分中央和地方两种,中央设太学,是国家最高学府,相当于今天的大学。地方上置学宫。唐时代办学达到古代极盛时期,学校分类更细,明清时的学校基本是承袭隋唐的,但由于科举制发展,使学校成为科举制的附庸和装饰品。清末,开始兴办近代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中称学校为学堂。到1907年,新式学堂遍设各地。

汉代始有太学 中央所设谓之学 地方所设谓之校


有没有人知道校这个姓氏
( 2007-01-28 09:55:58) 稿件来源:燕赵晚报 近日,一位名叫校飞的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他说,栾城县北长村有近千名校姓人,鹿泉永壁村有近200名校姓人,这些校姓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成吉思汗,并称他有一系列证据。成吉思汗真的有后人生活在石市郊县?这里面有什么样的曲折故事,他们又为何姓校?1月...

清华大学的来历
清华大学的来历:清华大学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清华大学简介 清华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为九校联盟、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

清华大学校名的来历是什么?
“清华”源于《周礼》中的“清华集翠”,合意为清静明德的校园环境和像德如师的教育理念。以下是关于清华的相关介绍:1.历史渊源 清华大学的校名起源于1925年北京清华学校升格为高等学府,当时清华的全名是“国立清华大学”。清华的前身为清华学堂(1909),后改名为清华学校(1911),是中国近代著名的“...

作为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来历是什么样的?
这其中有一部分钱就用来建立清华学校。1928年,清华学校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随后数十年,清华大学一直是中国大学中的翘楚和龙头之一,这就是现在的清华大学的来历。原是由上世纪10年代美国退回中国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因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国立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来历
清华大学的建立和辛丑条约以及后来的庚子赔款有着紧密的联系。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由津入京,实际掌握大清皇权的慈禧太后挟着光绪帝狼狈逃亡西安。昔日的皇家禁地北京遭到列强匪徒的洗劫。劫后余生的大清政府为了安抚列强,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这就有了庚子赔款。为此,“慷慨大方”的清政府要向...

上校、中校、少校是什么意思,它们的来历是怎样的?
上校一词源自意大利语“(军队之)纵队”。在法国古代的步兵部队中,上校是团长的代名词,18世纪末法国人往往把团长和上校混为一谈。在俄国,上校一词首先出现在16世纪,当时人们称呼指挥团队的人为上校。1631年,上校代替了督军和团首领的称呼,把担任团长职务的雇佣军官叫做上校。从1632年起,上校作为...

深雪堂小学校的名字的来历
深雪堂小学校的名字的来历如下所示:深雪堂小学即原罗江一小,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公元十一世纪,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正所谓“一千载北宋学宫 三百年罗江书院”,是罗江教育的发源地。“深雪堂”是乾隆丙戌年,时任罗江县令杨周冕为深雪堂小学的前身——罗江书院题写的一块匾额(...

211大学的来历
211大学的来历:211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是国家九五计划期间高等教育的发展工程,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系统改革工程。关于211工程的主要精神是: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

清华大学的来历和历史
清华大学的来历和历史如下:1、清华大学校园的概述 清华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建筑风格独特,环境优雅,树木葱茏。校园内有多个校区、图书馆、博物馆和各种教学实验室,是一个集教学、研究和生活于一体的完整社区。2、清华大学的历史沿革 清华大学前身为1909年创建的清华学堂,经过多次更名与发展才形成了...

清华大学来历和历史
期间建校门(现二校门)、修缮工字厅、建造一院(清华学堂西半部)、二院、三院、同方部、北院,以及校医院,先后于1911年前后竣工,建校时校园面积450亩(27公顷)。1911年2月,肄业馆改称“清华学堂”(全称为“帝国清华学堂”),由军机大臣那桐题写校名。3月,在宣武门内学部举行入学复试,录用...

三山区17659497952: 学校一词的来历
不旺奥克: 我国的学校,起源悠久,一直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代.据《学记》载:“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痒、术有序、国有学.”塾、痒、序、学即是周代学校的名称. 周代,百里之内二十五家为闾,同共一巷,巷首有门,门边有塾,塾即门外舍也,由于人们朝夕出入,受教于此,塾便成了学校的代称;以此类推五百家为党,设痒;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遂,设序;而天子之都及诸侯国则设学.逐级升高.后来,人们专称塾为私人设立的学校,叫私塾.痒、序成了乡学之名.学则和校合并,成为学校的通称,一直沿用到现在.

三山区17659497952: 大学的由来是什么样的? -
不旺奥克: 大学(由拉丁文的“联合”一词引申而来),是中世纪西欧开始建立的高等学校.11世纪末,在意大利波伦亚法律学校基础上形成的波伦亚大学是中世纪西欧的第一所大学.12世纪,法国巴黎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相继出现.13世纪时,西欧各大城市纷纷创立大学.意大利的萨勒诺大学、巴勒摩大学、西班牙的拉曼加大学,德国的海德堡大学,法国的奥尔良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等,都是在这一世纪创立的.到15世纪,欧洲已有40多所大学.

三山区17659497952: 我是来自浙江的考生,高考失误去读江西的专科,如果三年后专升本,能不能升回浙江的学校 -
不旺奥克: 不能,专升本是在原来的学校读的

三山区17659497952: 温州市实验小学的来历 -
不旺奥克: 从2002年建校初期暂借九山湖温州中学原校舍办学,到2005年建成市府路本校校舍,再到举办全日制民办小学——温州市籀园小学,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大步前行.一时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声名远扬,四方名师应者云集,八方学子纷至沓来. 温州市实验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隶属温州市教育局.学校位于温州市区市府路,学校教学设施先进,多功能大厅、班级多媒体教学平台、图书馆、大型游乐器械、各式教学辅助用房,一应俱全.学校现有84个教学班,3230名学生,247名教师.包括3名特级教师、5名外籍教师、31名中学高级教师在内.

三山区17659497952: 你知道学校的来历吗
不旺奥克: 学校一开始是私塾,然后在叫学校的啊,,

三山区17659497952: 请问西方学校的起源是怎么样的?是否和教会有关?
不旺奥克: 您好: 如果要谈及西方学校的起源,难免要先定位一下“学校”究竟是什么?从广义上讲,学校无非是一个知识传递,师生互动的场所.在这个意义上,西方“学校”大可...

三山区17659497952: 学校的来历,急!——
不旺奥克: 为了更多人有学问,所以建立了学校

三山区17659497952: “同济大学”校名的由来是什么?
不旺奥克: 因为孩子就在同济大学就读,所以对同济大学的来历有了一些了解.同济大学现在的校徽上,有几人划桨,同舟共济的意思,所以现在大家都认为同济就是同舟共济之意.其实同济创建之初,就是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1907年创建的德语医工学堂,而在上海方言里,德语的发音就接近“同济”二字,然后就由国内的文化人写成同济了.

三山区17659497952: 南开大学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
不旺奥克: 建校时,校址是一大片开洼(常年积水而成的湖与沼泽),当时人称南开洼,于是学校就把“洼”字去掉,命名为南开了. 后来南开大学所在的市区也命名为南开区了.后来还发展出“越难越开”的意思.“南开”本是天津城南的一片开洼野地,后来随着天津人口的增加而有所开发.在 天津,类似的地名还有“西开”、“北开”、“西广开”等.清朝末年张伯苓先生办学兴国,天津乡绅徐菊先生捐赠位于“南开”的数十亩菜地作为校址,“南开学 堂”(即现在的南开中学)便由此得名.后来张先生又在八里台筹建了大学,但仍使用“南开”这个名字,谓之“南开大学”.现在天津人在谈论和教育有关的话题 时,一般称南开中学为“南开”,南开大学为“南大”.

三山区17659497952: 复旦大学校名的来历 -
不旺奥克: 复旦大学的前身是马相伯于1902年创办的震旦学院.震旦开学一年多之后,因法国教会势力干预学校教务,篡夺校政,以于右任为首的绝大部分同学愤然退学.1905年,他们重新拥戴马相伯创立了复旦公学,校名“复旦”便是于右任所取,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