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舰队简介

作者&投稿:车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北洋舰队简介100写左右~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1888年正式成立。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大清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1]


北洋水师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
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中国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舰队实力曾是东亚第一,世界第九(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前八名分别为:英、
法、俄、普(鲁士)、西、 奥(斯曼)、意、美 )。后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落后日本。

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历经“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大东沟海战)”“威海卫之战”后全军覆没。

  铁甲舰(战列舰):定远、镇远 (定远级铁甲舰)   
  快船(巡洋舰):   
  装甲巡洋舰:经远、来远   
  防护巡洋舰(穹面钢甲快船):济远、致远、靖远   
  撞击巡洋舰( 碰快船):扬威、超勇   
  铁胁木壳巡洋舰(铁胁穹式快船):广甲   
  鱼雷巡洋舰(钢胁钢壳鱼雷快船):广 乙、广 丙   
  蚊炮船(炮艇):龙镶,虎威,飞霆,策电(北洋订购,后李鸿章见南洋的订购的镇字炮舰强于其,将其调包,把镇字炮舰留下,把蚊炮船调去南洋)   
  炮舰:镇边、镇中、镇东、镇西、镇南、镇北
  鱼雷艇:   左一、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福龙、   
  定一、定二、镇一、镇二 、 中甲、中乙 、 乾一、乾二   
  练船:   
  练习舰:康济、威远、敏捷   
  辅助舰艇:海镜, 湄云 ,利运,操江, 犀照,飞霆,飞凫 ,超海,铁龙,飞龙,快顺,遇顺,利顺, 捷顺,宝筏, 导海, 导河 ,快马,海马,杆雷,守雷,下雷,巡雷, 水底机船,螺桥船, 50吨运煤船,20吨水船。

  主力舰队:
  舰名舰种排水(吨)马力(匹)航速(节)火炮(门)鱼雷(具)乘员(人)管带 制造 地下水
  定远 铁甲舰 7335 6200 14.5 22 3 331 刘步蟾 德国 1882
  镇远 铁甲舰 7335 6200 15.4 22 3 331 林泰曾 德国 1882
  来远 巡洋舰 2900 4400 14 16 2 202 邱宝仁 德国 1887
  经远 巡洋舰 2900 4400 16 14 4 202 林永升 德国 1887
  致远 巡洋舰 2300 7500 18 23 4 202 邓世昌 英国 1886
  靖远 巡洋舰 2300 7500 18 23 4 202 叶祖珪 英国 1886
  济远 巡洋舰 2300 2800 16.5 11 4 204 方伯谦 德国 1883
  平远 近海防御铁甲舰 2100 2400 11 11 1 145 李和 福建 1889
  超勇 巡洋舰 1350 2400 16 18 3 135 黄建勋 英国 1881
  扬威 巡洋舰 1350 2400 16 18 3 135 林履中 英国 1881
  镇东 炮舰 430 350 10 3 - 55 ​ 英国 1879
  镇西 炮舰 430 350 10 3 - 54 ​ 英国 1879
  镇南 炮舰 430 350 10 3 - 54 蓝建枢 英国 1879
  镇北 炮舰 430 350 10 3 - 55 吕文经 英国 1879
  镇中 炮舰 430 350 10 3 - 55 林文彬 英国 1881
  镇边 炮舰 430 350 10 3 - 54 ​ 英国 1881

  鱼雷舰队
  舰名舰种排水(吨)马力(匹)航速(节)火炮(门)鱼雷(具)乘员(人)管带 制造地 下水 左一 鱼雷艇 90 1000 23.8 2 3 29 王平 英国 1887   
  左二 鱼雷艇 74 600 19 2 2 28 李仕元 德国 1887   
  左三 鱼雷艇 74 600 19 2 2 28 徐永泰 德国 1887   
  右一 鱼雷艇 74 900 18 2 2 28 德国 1887   
  右二 鱼雷艇 74 597 18 2 2 28 刘芳圃 德国 1887   
  右三 鱼雷艇 74 597 18 2 2 28 曹保赏 德国 1887   
  福龙 鱼雷艇 120 1597 22.5 2 2 20 蔡廷干 德国 1886   
  一、二、三、四、 鱼雷艇 28 650 13.2 1 1 16 德国 1881   
  定一、定二、 鱼雷艇 16 91 15 2 2 7 德国 1882   
  镇一、镇二、 鱼雷艇 16 91 15 2 2 7 德国 1881   
  杆雷艇 7   中队甲   中队乙
  后勤舰队:
  舰名舰种排水量(吨—)马力(匹—) 航速(节)火炮(门)鱼雷(具)乘员(人) 管带 制造地 下水(年)   
  湄云 练习舰 578 320 9 8 - 70 吴世忠 福建 1869   
  康济 练习舰 1310 750 12 11 - 124 萨镇冰 福建 1881   
  威远 练习舰 1268 750 16 7 - 124 林颖启 福建 1877   
  泰安 练习舰 1258 580 10 10 - 180 福建 1876   
  敏捷 练习舰 700 - 60 戴伯康 英国 1888   
  操江 运输舰 950 425 9 4 - 91 王永发 上海 1865
  海镜 运输舰 1358 600 9 3 - 180 福建 1873   
  利运 运输舰 110 - 57   
  犀照 运输船 60 9 - 1888   
  镇海 运输舰 950 480 9 5 - 100 1871   
  宝筏 布雷舰 - 大沽 1890   
  飞霆 汽船 440 5 -   
  守雷、下雷、 小轮船 - 16 大沽 1888   
  巡雷 小轮船 - 4   
  快马 小轮船 - 25   
  飞艇 小轮船 - 18   
  利水 小轮船 - 20   
  超海 小轮船 -   
  遇顺 拖船 - 大沽 1875   
  东澧 小轮船 -   
  赶海 小轮船 -   
  导海 挖泥船 - 164   
  飞虎 通报舰 -   
  伏平、勇平、开平、北平、 运煤船
  甲午后的新建水师的军舰:
  快船(巡洋舰):“海天”、“海圻” “海容”、“海筹” 、“海琛” “肇和” “应瑞” “飞鸿”   驱逐舰:“飞霆” “飞鹰” “龙湍” “建威”、“建安” “建康”、“豫章” 、“同安”   鱼雷艇:“海龙”、“海犀”、“海青”、“海华” “辰”、“宿” “列”、“张” “湖鹏”、“湖鄂”、“湖鹰”、“湖隼”   炮 舰:“鲸波” “江鲲”“江犀” “永丰”“永翔” “江元”、“江亨”、“江利”、“江贞”“楚泰”、“楚同”、“楚豫”、“楚有”、“楚观”、“楚谦” “舞凤” “联鲸”   练 船:“通济”

  主要将领:
  丁汝昌-- 水师提督 (自尽)   刘步蟾-- 右翼总兵,定远号管带 (自尽)   林泰曾-- 左翼总兵,镇远号管带 (自尽)   邓世昌-- 中军中副将,致远号管带 (战死)   叶祖珪-- 中军右副将,靖远号管带 (革职)   方伯谦-- 中军左副将,济远号管带 (处死)   林永升-- 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管带 (战死)   邱宝仁-- 右翼左营副将,来远号管带 (革职)   黄建勋-- 左翼右营副将,超勇号管带 (战死)   林履中-- 右翼右营副将,扬威号管带 (战死)   杨用霖-- 左翼中营游击,原镇远号帮带,林泰曾自尽后接任管带 (自尽)   萨镇冰--副将衔精练左营游击,“康济”号练船管带

  北洋水师剩余主力军舰在刘公岛港湾中腹背受敌,丁汝昌在矛盾中作着两难的抉择。因为害怕定远舰被日本捕获反过来攻击自己,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含着热泪发布了炸毁定远的命令。随着一声巨响,这艘清政府用白银堆砌成的舰队象征,这个北洋水师最后的精神支柱,与五千名官兵逃生的渴望一起沉入大海。

莫忘国耻,警钟长鸣!甲午海战110周年年祭 抵制日货!
我也不太会写!摘一段吧!!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终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

日本海军在大同江外海面,集中了12艘军舰,包括其全都精华,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等八艘五千马力以上的主力舰和巡洋舰。

9月15日上午,北洋舰队的主力,计军舰10艘,附属舰8艘,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

16日凌晨1时,铭军的十个营共四千人分乘五艘运兵船,向鸭绿江口的大东沟进发。

16日中午,舰队抵达大东沟,到次日早晨,军队全都登陆。

17日上午8时,旗舰定远上挂出龙旗开始返航。

11时许,北洋舰队突然发现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几簇黑烟,丁汝昌登上甲板了望,判定为日本舰队。于是立即命令各舰升火、实弹,准备战斗。

11时半,吉野先发现北洋舰队,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12时20分,日舰逐渐接近北洋舰队。

中午12时50分,北洋舰队旗舰定远首先开炮。

十秒钟后,镇远舰也发出炮弹,紧接着,北洋舰队各舰一齐发炮轰击。三分钟后,日本旗舰松岛也开始发炮还击。刹时间,双方各舰百炮一齐怒放,硝烟弥漫,海水沸腾。

开战之初,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下:

火炮 鱼雷发射管 总排水量 总兵力 平均航速节
北洋水师 195 27 2126 14.5
日本舰队 268 36 3916 10.2

其中,日本第一游击队平均航速达19.4节。另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六倍,由此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 依航行次序,日舰配备情况如下:

第一游击队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吉野” 河源要一 4,216 22.5 150mm速射炮4
“高千穗” 野村贞 3709 18 260mm2
“秋津洲” 上村彦之丞 3150 26 150mm速射炮4
“浪速” 东乡平八郎 3709 24

本队第一群阵: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松岛”旗舰 尾本知道 4278 16 320mm1
“千代田” 内田正敏 2439 19 120mm速射炮1
“严岛” 横尾道昱 4278 16 320mm1

本队第二群阵: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桥立” 日高壮之丞 4278 16 320mm1
“比睿” 樱井规矩之左右 2284 13.2 170mm2
“扶桑” 新井有贡 3777 13 280mm2

本队左侧: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西京丸” 鹿野勇之进 4100 15 120mm
“赤城” 坂元八太郎 622 10.25 120mm

北洋舰队的12艘军舰配备情况如下: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定远”旗舰 刘步蟾 7335 14.5 305mm4
“镇远” 林泰曾 7335 14.5 305mm4
“经远” 林永升 2900 15.5 210mm2
“来远” 邱宝仁 2900 15.5 210mm2
“致远” 邓世昌 2300 18 210mm2
“靖远” 叶祖珪 2300 18 210mm2
“济远” 方伯谦 2300 15 210mm2
“平远” 李和 2100 14.5 260mm1
“超勇” 黄建勋 1350 15 250mm2
“扬威” 林履中 1350 15 250mm2
“广甲” 吴敬荣 1296 15 150mm2
“广丙” 程璧光 1000 17 120mm3

另外六艘舰艇为炮舰镇南、镇中和鱼雷艇福龙、左一、右二、右三。

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12年,久已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投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战斗刚开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指挥。日第一游击队4舰利用航速优势绕攻北洋舰队右翼“超勇”、“扬威”,二舰相继被击中起火,退出战斗。日舰“吉野”也被北洋舰队击中起火,但很快被扑灭。13时30分左右,“超勇”沉没。

当日本第一游击队绕攻北洋舰队右翼时,本队也与北洋舰队主力交相攻击。日舰“比睿”、“赤城”、“扶桑”、“西京丸”“被北洋舰队截击。

“定远”、“来远”、“经远”重创“比睿”、“赤城”。“赤城”舰长坂元八郎太当场毙命。“西京丸”也受重伤。

14时15分左右,日本舰队绕至北洋舰队背后,与第一游击队形成夹击之势。北洋舰队腹背受敌,队形更加混乱。在混战中,北洋舰队一直冲杀在前的“致远”舰受到日“吉野”、“高千穗”等的集中轰击,多处受伤,船身倾斜。

伊东佑亨令第一游击队救援“赤城”、“比睿”。“吉野”冲在最前面,正遇上全身着火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撞沉“吉野”。“致远”舰向“吉野”号右舷高速撞去。日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鱼雷后,不幸为另一条所中,全舰官兵共252名壮烈战死。

“经远”继续迎战“吉野”,也中弹起火,管带林永升、大副陈策阵亡,随后舰也被敌鱼雷击沉,全舰270人除16人获救外,全部殉难。“致远”沉没后,“济远”管带方伯谦、“广甲”管带吴敬荣,临阵脱逃(方伯谦等是否临阵脱逃,近年有不同看法)。“靖远”、“来远”因中弹过多,退出战斗,避至大鹿岛附近紧急修补损坏的机器。

“定远”、“镇远”两舰顽强抵抗日舰本队的围攻,虽中弹甚多,几次起火,全体官兵仍然坚持奋战。

下午3时30分,“镇远”舰的30.5公分大炮连续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二次。“松岛”后甲板四号炮塔中弹后,火焰引发装药,发生了大爆炸。“松岛”船轴倾斜5度,冒起白烟,火灾大作。日军炮塔指挥官海军大尉志摩清直以下100余人皆被击毙。死尸堆积,血流满船,“松岛”败走。

不久,“靖远”、“来远”抢修完毕,重新投入战斗。日舰“赤城”、“比睿”、“西京丸”被“定远”、“镇远”轰得不知去向,旗舰“松岛”已经瘫痪,“吉野”、“扶桑”也受了重伤,不能再战,又见北洋舰队重新集队,伊东佑亨便于17时40分左右下令撤出战场。

北洋舰队稍事追击,也收队返回旅顺。历时5个多小时的黄海海战到此结束。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所罕见。

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西京丸”、“赤城”两舰被拖行后不久后沉没),死伤官兵600余人。

黄海海战以后,由于北洋舰队嗣后不敢再战,日本基本上掌握了黄海制海权。(北洋水师网站)

聚歼日舰于黄海—探讨北洋水师阵形的真意(图)

图一、北洋舰队拟改犄角鱼贯阵为犄角雁行阵之展开时形势

图二、中日双方舰队进入炮火决战时之阵形

战斗开始后形势图

下午2:40左右形势图

下午4:40分左右形势图
从海军角度看大东沟海战,清军设计的双犄角雁行阵型并不是仓促而为(实战中后来打成了半弧形横队),更不是不通兵法,而是在研究了中日双方的特点以后,周密考虑之下,制订的相当有针对性的打法,在它的后面,是一套完整的富有攻击性的凶狠的作战方案。

北洋舰队的指挥官们已经无法为自己辩解,但这个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如果作为军人,还可能会相当欣赏它的想象力。

丁汝昌本是淮军宿将,作战中素以剽悍凶狠著称,且作战严谨,深通兵法,李鸿章素有知人之名,不会挑选一个窝囊废来统带他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从开战到大东沟海战的时间足够丁考虑一个周密的作战计划,事实上他也不可能没有一个这样的计划。因此,面对长期假想敌的日本舰队,他绝非仓促应战。

让我们看看丁汝昌为北洋水师摆下的雁行阵,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这和纳西莫夫打锡诺普海战的阵型多么相似,而这个阵型在战术上的价值就是迅速的分割对方,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从锡诺普海战看,甚至可以说这是破T字型炮战队形的克星。

丁汝昌的战术思想并非简单的灵光乍现,就象下棋一样他考虑到了几步后手。仔细分析,北洋水师的队形排列,包括谁先谁后,航速的分配,都是经过了精心的规划。

简单地说,北洋水师的想法就是分割包抄。

以“镇远”、“定远”突前领队,形成“八”字型阵列,突向日军的“一”字横队,在最短时间内切割日舰编队,随后转向,实施左右包抄。

“镇远”、“定远”为什么要突前?要完成这个计划,先导舰的任务是最重的,它是刀刃,要承担分割的任务,会受到两面敌军的夹攻,且航向意图极为明显,同时它要完成随后的包抄夹击,战术动作比其他各舰都要复杂,所以北洋海军使用“定远”、“镇远”两条巨舰来担任这个最艰巨的任务,原因是:第一、它们最坚固,能够承受打击;第二、丁汝昌和刘步蟾就在这二舰上,在军舰之间通讯可能被破坏的情况下,它们是最容易完成指挥意志的舰只。而他们后面的两翼“超勇”、“扬威”等距离敌舰远,且仅仅迎击一侧敌舰,中弹概率低,用弱舰就可以完成任务。这样使各舰受到的威胁得到平衡,既保护了弱舰,又能够发挥铁甲舰的优势。

北洋水师航速慢,但日舰是一字长蛇阵,清军这个阵型的优点,就是让日舰队面对拦腰斩来的北洋水师几乎无法机动改变队形,除非它也向右转,形成只有舰首对敌的态势(舰首对敌正是清军阵型挨批评的一个重点)。日舰是单纵队,纵深不足,北洋水师的切割将在一瞬间完成,正是打在日军的薄弱环节上!使用这种办法可以有效的使日舰为了相互救援而必须和北洋水师绞成一团而不能发挥机动优势。按照海战的实况看,北洋水师在开战时指挥的相当出色,切割点正选择在日军本队和第一游击队之间!

预料北洋水师的作战指导思想应该是切割日舰队形后,“定远”、“镇远”分别左右转,兜转至日舰左舷,使日舰本队先导舰同时承受前方、左方、右方的夹击,而第一游击队必定掉头援救本队,此时,它的先导舰也会同样遭到三面环攻。这样的打法对日舰队先导舰的打击后果会是怎样的呢?纳尔逊在亚历山大全歼拿破仑东方舰队的毁灭性战例就是证明。

从全局来看,北洋水师是以“定远”、“镇远”为饵,换取将日舰切割并包围的阵型优势,然后以日军航速缓慢的本队为抵押,逼迫日军高速的第一游击队自投罗网(即使不投,它的殿后舰在三面环攻之下也难逃一死)。然后以“超勇”、“扬威”为砧,以“定远”、“镇远”为锤将日军砸成碎片。

按照这样的作战计划,北洋水师的舰队最终会形成一个躺倒的H型,夹住日舰的两队,使其无法机动,如果日舰突围,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至少先歼其一队。如果日舰拼死合龙集中战力,则位于中央的中国军舰(看看舰艇的排序,正好是灵活的“致远”和“靖远”)可以让开一条大路让日舰完全位于内线,而形成一条长长的海上火胡同,这显然是一个全歼日舰的富有野心的作战计划!

这个计划从军事角度看完全有实现的依据。

首先,日舰没有能够消灭“定远”、“镇远”的武器,对着它们狂轰对中国军队来说正中下怀,用这二者的装甲为其他舰只换取损失,但是根本没法阻止它们的突破(丁汝昌敢于把自己的座舰放到最前面,的确很有勇气,很象他和捻军战斗时亮出旗鼓诱敌攻击的作战风格,但是有轻敌之嫌,也为失利埋下了伏笔)。在实战中,没有一门日军火炮能够穿透“定、镇”的厚甲。

其次,伊东佑亨为了避免被包围,唯一的应手只能是向右转向,它们的打法也无非沿着中国舰队两侧展开,形成“八”字形的两条战线居于外线(很象后来的实战),但这就给北洋水师带来两个好处:第一、日舰在八字顶端有一个固定的转向位置,等于给北洋水师提供了固定打靶的机会,北洋水师在八字顶端的,恰恰是日舰无法击毁的“定远”、“镇远”!这样,能够和中国军舰形成战列对峙的日舰势必已经伤痕累累,越接近八字形的底部,损伤必然越严重;第二、日舰是分成两队,力分则薄,中国舰队则左右逢源——注意,中国舰队两列纵队中间是空的,不会遭到两面夹击,而且呈八字形,日舰两队必然越打越远,位于八字顶端的“定远”、“镇远”在一旦形成八字炮战局面之后就可以变成机动队,可以想象此时北洋舰队以左右翼弱舰拖住日舰队形(所以丁汝昌才不会怕后队速度慢呢,本来就没有准备让后队赶上前队),“定远”、“镇远”象两头饿虎一样从后面扑上来,依次干掉队尾的敌舰(“定远”、“镇远”会不会分开左右翼?我想不会,丁汝昌的阵型之精髓就是集中优势兵力,他必然会把“镇远”、“定远”全部用于日舰旗舰所在的本队方面),没有一艘日舰可以单独长时间抵抗“定远”、“镇远”加上当面其他舰只的合力攻击,而日舰对中国舰只却攥不成拳头,因为中国舰队的队形是两列长墙,如果绕到八字底端去包抄,不说包抄进去也是挨到两面夹击,大概等打进去它队尾的舰只早就让“定远”、“镇远”打成奥运会火炬了。

这是何等考虑周到,狡猾又老辣的打法!非沙场老将不能为也!难怪在作战会议中那些饱读海军经典的将领毫无疑义。

为什么丁汝昌采用这样一个阵型呢?我还有一个猜测的想法,那就是丁汝昌的思路在怕日舰逃掉不能全歼!

所以他要从一开战就死死缠住对方,不和对方打远距离的炮战或少打,拖日舰到悬崖边上决斗,使对方不能抽身而退,否则日舰发挥航速优势,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岂不糟糕。大概丁汝昌还准备把日本军舰揍成火炬以后让港内的镇字号和鱼雷艇来结束最后的战斗吧?他们打机动战当然不行,打死靶正好发挥其威力大的特点,也符合清军打仗战功人人有分的习惯。

收藏在军博的“镇远”舰铁锚
后世对清军阵型的百般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

第一、日军抢占了T字炮战阵位,这一点,其实北洋水师已经有所准备,那就是双方打成的阵位后来更象一个“六”字。众所周知,T型阵位打的就是对方的先导舰,而丁汝昌的阵型先导舰有两艘,可以大大分散对方的攻击,同时两翼左右分开,比纯粹的T字炮战多少能发挥后方舰只的火力,事实上,作为先导舰的“定远”、“镇远”并没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相反起到了吸引敌军火力的作用,只是让日军一下子打掉了指挥部,是北洋水师最大的败笔。

第二、开战之初,舰艏对敌,各舰只能开主炮,后部火炮无法发挥优势,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这是为了取得阵型优势的必然牺牲,就象对马海战东乡平八郎的阵前回头一样,挨了不少炮弹,换来一个T字炮战的有利阵位,只是丁汝昌失败了,东乡成功了,所以他们获得的评价才如此不同。这两个问题和后面的战斗比较,不能算大的问题——看到一位朋友的评论,有一句话令人茅塞顿开,那就是北洋水师的舰艇前后主炮不平衡,前炮大大优于尾炮,因此正面对敌牺牲的火力并不太大。

那么,事实上北洋舰队的确分割日军舰队成功,这么好的队形,周密的计划,这么高昂的士气,为什么没有发挥作用呢?我认为这主要有六个原因:

第一、计划太复杂

这种“考虑周密”的复杂的作战计划在实战中往往难以实现,简单的计划更好些,因为实战中各舰不可能象平时一样没有干扰的实施计划,就仿佛射门的足球运动员,在拉拉扯扯之下复杂花哨的动作往往难以成功。日本海军最后一场大战:莱特湾大海战,就是败在了一个纵横几千公里的“周密”的复杂作战计划上。

第二、对日军火力估计不足

对日军战斗力和战争的惨烈程度估计不足,可以说只有开战之后北洋水师的官兵才完全明白日军的战斗力,日军密集而准确的炮火、精确的指挥使北洋水师大吃一惊,也严重影响了士气。如果事先知道日舰的命中率那么高,“致远”决不会冲出去独挡日舰全队的炮弹,那本来是只有“定远”、“镇远”才能做的事情。丁汝昌的负伤。从“头面烧烂”等状况看,根本不可能是飞桥断裂,很明显是挨了日军的炮弹,只是清军无法相信日军的炮弹会那么准确!这造成的影响在后面还要叙述,但是可以看出清军对挨上这样凶猛的打击没有思想准备,这就影响了北洋水师实施后面计划的决心,象吴敬荣,肯定没有这种思想准备,于是就此精神崩溃。北洋水师大概抱着狩猎的态度来的,没想到却是一场浴血死战!北洋水师领导人的思想这时肯定从彻底歼灭敌人向保护自己不被歼灭快速转变,而这在原来的作战计划中考虑不多,仓促改变作战方针,北洋舰队战斗力和计划的优势当然大打折扣,在这种肉搏战中,日军快炮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清军对自己军械的落后和士兵素质的不足考虑不周。

第三、兵力不够充足

按照原来的作战计划,左五右五,没有预备队,哪条船也不能沉才能完成,没有考虑到日军可以在最初的战斗中就给与北洋舰队重大的打击,切割敌编队虽然成功,随着“济远”、“广甲”的逃走,即便指挥健全,这个计划也已经很难实行。

第四、失去指挥

最重要的一点,这个计划需要各舰作为一个整体,协调一致,并加以流畅的指挥才能实现,何时包抄,怎样应对敌舰的反扑,都要从舰队的角度而不是某一条军舰的角度考虑,而清军恰恰是一开战就失去了指挥,又没有指定预备指挥官(“镇远”不是很好的预备旗舰吗?为什么没有指定?大概还是轻敌了吧),造成了后面的大混乱。我看到有关于“致远”升旗问题的讨论,想起马尾海战中参将高腾胜也曾经在“飞云”号上升起龙旗,根据台湾钟汉波将军的解释,那只是表示舰上有高级将领,相当于后来的将旗,在海战中亮出来,表示决一死战的意思,并非接管指挥权。日军的评价是“勇者过勇,怯者过怯”,“致远”的出队和“济远”的逃跑把舰队的八字形阵拆得七零八落,随着丁汝昌的负伤,清军根本就失去了统一的指挥,而这个计划没有指挥是根本无法进行下去的!清军的各舰没有自己的头脑,其思维是由失去控制的旗舰代行的,不乱怎么得了? 想想林彪在打虎山战役中下达了攻击命令后就让各纵队各行其是,那才是最高级的作战计划呢!

第五、指挥官结构有问题

北洋水师内部,大约只有丁汝昌真正是打过仗的(还有显然没有统帅气质的方伯谦),也有指挥全军的能力。次一级的指挥官即使优秀者如刘步蟾都显然缺乏战略的全盘考虑,刘可以指挥一艘战舰打得有声有色,但无力也没有经验指挥全队的战斗,所谓有将才没有帅才,何况他本身也是第一次参加真正的战斗,对他的要求无法过高,所以在丁负伤之后,就没有一个能够有才能和魄力,负责贯彻这一计划的指挥官了。

第六、运气不好

这个计划是典型的中国人崇尚的“后发制人”,所以在前半部分是要注定要吃亏的,而真正分割了敌人,可以自己赚便宜的时候,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去赚,所以看起来清军在整个战役全盘都在吃亏,看不到一点亮点,因此后世对丁汝昌的雁行阵只有批评。

个人认为北洋海军的失利和阵型的关系应该远远比单纵阵和雁行阵那样简单的对比深刻。后人评价,往往把先人都看作老气横秋或窝窝囊囊之辈(他们确实比我们老么),但是实际上当时的人物也都是一时豪俊,必有自己的血气和智慧,丁汝昌为了北洋水师的胜利,可能比谁都要呕心沥血,而他的才干也比评价他的人可能要高很多……您认为我这样的分析是否有一定道理呐?

北洋水师的失败,必然因素以外也有很多偶然因素,简单的举个例子,黄海海战之后本来是日舰先退,结果中方搁浅舰只却被日军回头击毁,否则“广甲”和“超勇”都有挽救的可能(叶祖圭这时干什么去了?追不上日本人还不能照顾自己的伤舰么?),加上“济远”撞“扬威”(存疑),其实北洋水师可能把损失轻易降低到2条船,而完全不是5条,“镇远”触礁更是自毁长城了。

以上的拙见,只作山野村言吧,不过不妨想象一下,如果丁汝昌的计划实现,将是哪几艘日舰倒霉呢?唉,凭栏怀古,只有浩叹。

建立背景
一次、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后大清帝国再也不能以“天朝大国”自傲,朝野上下有识之再也清朝旧式水师师船 坐不住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夷攻夷”等主张充斥中华大地,清廷面对对外作战接连败北的局面也深感海防的重要,痛下决心对旧式水师进行革新。1866年,清廷批准了闽浙总督左宗棠的奏折,在福建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并开设造船厂和水师学堂,迈出了建立近代海军的第一步。不久后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由沈葆祯接任,沈葆祯接任后一面扩大马尾船厂规模,一面加紧制造战舰、培养海军人才“成一船即练一船之兵、配一船之官”,经过其数年苦心经营,马尾船厂成为了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而福州船政学堂培养出的人才更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的骨干中坚,马尾由此成为了近代海军的发源地。

正当中国的海军建设在按部就班进行着的时候,1874年5月日本利用冲绳渔船飘流至台湾与当地高山族人民发生冲突为借口,派兵3000在台湾登陆“欲就此确认琉球为日本领土”,并进而侵略台湾,清政府急派沈葆祯率“安澜”、“伏波”等舰前往台湾,由于双方兵力悬殊,慑于清军威力,日军被迫逃离台湾。由于日本在当时仅是一个中朝大国瞧不起的落后小国,在得到了几艘外国军舰后居然也敢侵犯大清帝国,这一事件使得中国举国上下大为震惊,清政府开始感到日本“将为中国永久大患”,恭亲王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条的紧急机宜,原江苏巡抚丁日昌提出《拟海洋水师》章程入奏建议建立三洋海军,李鸿章则提出暂弃关外、专顾海防。在洋务派的一致努力下“海防”之论压倒“塞防”,清政府决心加快建设海军。于1875年5月30日下令由沈葆祯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由二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祯从大局出发,认为“外海水师以先尽北洋创办为宜,分之则难免实力薄而成功缓”,清政府考虑到中国当时的主要假想敌是日本,遂采纳沈葆祯的建议,先创设北洋一军,等北洋水师实力雄厚后,“以一化三,变为三洋水师”,决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水师,北洋的成军之路由此开始。

建立过程
从1875年至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委托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rt)从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兵工厂定购了“镇东”、“镇南”、“镇西”、“镇北”等8艘蚊炮船用于守口,另又定购了两艘巡洋舰“超勇”、“扬威”,其后由于发现赫德所定购的军舰质量低劣,李鸿章由此转向德国订造军舰。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后,清政府鉴于形势紧迫急令李鸿章从速购买铁甲舰,李鸿章派江南制造局徐建寅(科学家徐寿之子)和驻德国公使李凤苞在欧洲各国访问,最后选定在德国伏尔铿 (Vulkan)船厂订造两艘铁甲舰“定远”、“镇远”及一艘铁甲巡洋舰“济远”,为保证造舰的质量,李鸿章特派曾留学英、法的刘步蟾、魏翰、陈兆翱、郑清濂驻厂监造,凡不合格者要求重新返工,并派管轮学生陆麟清带领工匠领头黄带、林祥光、陈和庆等10人驻厂随同练习,期于船成学亦成。

1879年11月,李鸿章以从英国定购的“镇东”、“镇西”、“镇南”、“镇北”蚊炮船陆续回国,北洋舰只日多,向清廷奏请将淮军记名提督丁汝昌留在北洋,暂任提督。1881年9月、10月,在英国订造的巡洋舰“扬威”、“超勇”,蚊炮船“镇中”、“镇边”也先后回国,北洋海军初具规模,李鸿章于是奏请以提督丁汝昌统领北洋水师,并为和国际接轨将三角形的水师旗改为长方形的海军旗。在北洋水师即将成军之时,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由于惧怕北洋水师的铁甲舰开回国内助战,法国政府向德国施压,行将回国的“定远”、“镇远”被迫滞留在德国。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福建水师在这次战争中全军覆没。清政府在战争结束后当即下旨“当此事定之时,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并正式设立海军衙门,任命醇亲王奕譞总理海军事务,庆郡王和李鸿章协办。这个命令再次加快了北洋水师的建军速度,同年,铁甲舰“定远”、“镇远”、巡洋舰“济远”回国并又向英德两国各订造两艘新式巡洋舰,1887在外定购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竣工,李鸿章下令邓世昌、叶祖珪、林永升、邱宝仁出洋接带,并与1887年秋驶回祖国,至此中国所有在外定购的军舰已全部回国,加上原有的自造舰只北洋水师的舰艇总数达到50余艘,计5万余吨。

军旗纹章
军旗是一个国家军队的标志,是一支军队的荣誉所在。清政府时中国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国旗、军旗,直到1881年9月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回国后,为和国际接轨李鸿章经清廷批准制定了军旗、国旗的质地、章色。万年国旗为羽纱质地,正黄色,用羽纱镶嵌青色五爪飞龙,龙头向上,分为大小四号,头号横长1丈5尺6寸,宽1丈6寸5分;二号横长1丈3尺9寸,宽9尺5寸;三号横长1丈1尺5寸,宽7尺6寸;四号横长9尺6寸,宽6尺三寸。军旗提督用五色长方旗,诸将用三色长方旗,上角饰以锚形。

关 防
总理海军衙门关防为银质,字体为大篆,长3寸2分,阔2寸,文字内容为“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关防”。(关防是指非正式机构的印章,为长方形,为区别于方形的大印,关防使用的印泥为紫色,因此又称紫花大印)

勋章
宝星勋章,正式名称为双龙宝星,分五等11级:头等3级,第1级专赏各国之君;第2级赏各国世子、亲王、宗亲国戚等;第3级赏各国世爵、大臣、总理各部大臣、头等公使等。二等3级,第1级赏各国二等公使等;第2级赏各国三等公使、署理公使、总税务司等;第3级赏各国头等参赞、武职大员、总领事、总教习等。三等3级,第1级赏各国二、三等参赞、领事官、正使随员、水师头等管驾官、陆路副将、教习等;第2级赏各国副领事官、水师二等管驾官、陆军参将等;第3级赏各国翻译官、游击、都司等。四等不分级 ,赏各国兵弁等。五等亦不分级,专赏各国工商人等 。

双龙宝星正中镶嵌有不同颜色的宝石一颗,发给宝星得主执照(头等第1、第2级除外 ),由总理衙门盖用关防生效;制造颁给程序规定为:头二等宝星由总理衙门制造颁给,三、四、五等宝星何处奏请赏,即由何处照式样制造颁给,仍由总理衙门盖用关防,发给执照,以备稽查。

官制
分为管带,帮带大副,鱼雷大副,驾驶二副,枪械二副,船械三副,舢板三副,正炮弁,水手总头目,副炮弁,巡查,总管轮,二、三等管轮,水手正副头目,一、二、三等水手,一、二等管旗,鱼雷头目,一、二、三等升火,二等管舱,一、二等管油,一等管汽,油漆匠,木匠,电灯、锅炉、洋枪、鱼雷等匠,夫役,文案,支应官,医官,一、二等舵工,一、二等雷兵,一、二、三等练勇,教习,学生。

全军设海军提督一员,统领全军,驻威海卫。总兵二员,分左右翼,各统铁舰,为领队翼长。副将以下各官,以所带船舰之大小,职事之轻重,别其品秩。总兵以下各官船居,不建衙署。副将五员,参将四员,游击九员,都司二十七员,守备六十员,千总六十五员,把总九十九员,经制外委四十三员。

军衔:正都统、副都统、协都统、 正参领、副参领、协参领、 正军校、副军校、协军校

军规制度
“其立军规也,由提督秉公酌拟,呈报北洋大臣核办,轻者记过,重者降级、革职、撤任。其馀不法等事,由提督援引会典雍正元年军规四十条,参酌行之。

其简阅巡防也,逐日小操,按月大操。立冬以后,各舰赴南洋,与南瑞、南琛、开济、镜清、寰泰、保民等舰合操,巡阅江、浙、闽、广沿海要隘,至新加坡以南各岛,保护华商,兼资历练。每逾三年,钦派王大臣与北洋大臣出海校阅,以定赏罚。”

北洋水师军舰
舰史
定远 TING YUEN
排水量(吨) 7335
船长(米) 90.98
船宽(米) 19.5
吃水(米) 5.97
马力(匹) 6200
航速(节) 14.5
火炮 305mm*4/150mm*2/75mm*4/47mm*2/37mm机关炮*10
鱼雷 380mm*3/2艘舰载鱼雷艇
装甲 炮塔355.6mm/侧舷304.8mm/甲板76.2mm/舰桥203.2mm
乘员(人) 331
管带 刘步蟾
舰史
清政府向德国克虏伯公司订造的“萨克森”级装甲战列舰改进型的首舰。该型舰的舰体设计参照了德国“萨克森”级,在火力配置上则吸取了英国“英弗来息白”级战列舰的主要优点。 1881年2月在德国Stettin的Vulcan船厂100号船坞开始建造,暂定名“第一铁舰”。1881年12月22日下水,1883年底建成,造价1699500两。由于中法战争,定远舰与镇远舰、济远舰直到1885年10月才在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师。1886年8月定、镇等六舰访问日本长崎,期间上岸水兵与日方发生激烈冲突,史称“长崎事件”。甲午战争时作为北洋水师旗舰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159弹,死17人伤38人。1895年2月4日夜被突入港内的日本第9号鱼雷艇发射的鱼雷命中左舷,被迫抢滩。2月9日被日军占领的炮台击毁。10日自爆,管带刘步蟾悲愤自杀。定远舰1896年由日本民间打捞,其舵轮被英国人Thomas Black Glover(1838-1912)所得,竟被改装成咖啡桌,放置于日本长崎南山手町临海的他的住宅内。1957年该住宅由三菱会社移交给长崎市政府,连同其附近一片区域,辟作哥拉巴公园(Glover Garden),定远舰舵轮遂长年在此展出。

镇远 CHEN YUEN
排水量(吨) 7335
船长(米) 90.98
船宽(米) 19.5
吃水(米) 5.97
马力(匹) 6200
航速(节) 14.5
火炮 (清)305mm*4/150mm*2/75mm*4/47mm*2/37mm机关炮*10
(日)305mm*4/152mm速射炮*4/47mm*10/37mm机关炮*2
鱼雷 380mm*3/2艘舰载鱼雷艇
装甲 炮塔355.6mm/侧舷304.8mm/甲板76.2mm/舰桥203.2mm
乘员(人) 331
管带 林泰曾
舰史
清政府向德国克虏伯公司订造的“萨克森”级装甲战列舰改进型的次舰。1882年初在德国Stettin的Vulcan船厂112号船坞开始建造,暂定名“第二铁舰”。1882年11月28日下水,1884年初建成,造价1699500两。由于中法战争,定远舰与镇远舰、济远舰直到1885年10月才在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师。1886年8月定、镇等六舰访问日本长崎,期间镇远舰上岸水兵与日方发生激烈冲突,史称“长崎事件”。甲午战争时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220弹,死13人伤28人。 1894年11月14日镇远在进威海北口村时不幸触礁,管带林泰曾自觉失职,服毒自杀,由杨用霖接任管带。1895年2月17日镇远舰被日军俘获,2月27日由日舰西京丸拖航至旅顺。从3月26日至6月1日对机器部件和船体进行检修。7月4日驶抵横须贺换装武器。1895年3月16日被编入日本舰队。3月21日被列为二等战舰。日俄战争中被编入第3舰队第5战队,参加了对旅顺的进攻和1904年4月10日的黄海之战。1905年5月27日参加对马海战。1905年12月12日被列为一等海防舰。1911年4月1日除籍,后作为靶舰。1912年4月6日在横滨解体。镇远舰拆解后,所遗部分船锚、锚链、炮弹等被陈列于日本东京上野公园,直到抗战胜利后才由海关缉私船飞星号、招商局轮船隆顺号运回,现藏于北京军事博物馆,但还有部分遗物仍遗留在日本。

致远 CHIH YUEN
排水量(吨) 2300
船长(米) 76.2
船宽(米) 11.6
吃水(米) 4.88
马力(匹) 7500
航速(节) 18
火炮 210mm*3/150mm*2/57mm*8/37mm机关炮*6
鱼雷 457mm*4
装甲 50-100mm
乘员(人) 202
管带 邓世昌
舰史
1885年8月4日,李鸿章收到电旨,命他按“济远”式样再订购四艘巡洋舰。当天他便向在欧洲的曾纪泽和许景澄发报,指令他们在所在国各自订购两艘巡洋舰。其中出使英国大臣曾纪泽即与英国海军部联系购舰事宜,英国人交给他两份说帖,一份论述“济远”之弊,指出该舰8项缺陷,一份介绍英国新设计的军舰,较“济远”有10项优点,它同1884年下水的英制智利巡洋舰“爱斯米拉达”号十分相似。于是曾纪泽遂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两艘高速巡洋舰。两舰由林鸣埙、张启正、陈和庆监造。其中“致远”舰1887年建成,同年11月加入北洋水师,造价845000两。由神机营息借怡和洋行洋款及部拨各省捐款及江海、浙海、闽海三关药税厘款项支付。由于只在炮塔和舰身主要部位采用装甲防护,其余均用铁板覆盖,所以也被北洋水师称为“半铁甲船”。1888年6月25日台湾吕家望番社起事,围攻卑南清军大营。8月28日丁汝昌率“致远”、“靖远”抵达卑南,9月21日协助清军攻破吕家望。致、靖两舰共伤亡副头目一名,水兵伤八名。致远舰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海战,海战中在管带邓世昌的指挥下,英勇奋战,在弹药告磬的情况下,毅然冲向日舰吉野,不幸被鱼雷击中锅炉而沉没于北纬39度32分,东经123度34分的海面,管带以下246人壮烈殉国,仅7人获救。战后,邓世昌之死震动了朝野,光绪帝闻其牺牲得极为壮烈,遂亲笔赐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又作诗一首云:“城上神威炮千斤,枉资剧冠挫我军;后来无道终许汝;致远深沉第一勋。”

靖远 CHING YUEN
排水量(吨) 2300
船长(米) 76.2
船宽(米) 11.6
吃水(米) 4.88
马力(匹) 7500
航速(节) 18
火炮 210mm*3/150mm*2/57mm*8/37mm机关炮*6
鱼雷 457mm*4
装甲 50-100mm
乘员(人) 202
管带 叶祖珪
舰史
清政府通过出使英国大臣曾纪泽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的高速巡洋舰。1887年建成,同年11月加入北洋水师,造价845000两,是致远舰的姊妹舰。 1888年靖远舰随致远舰参加了平定台湾吕家望番社起义的战斗。靖远舰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110弹,死2人伤16人。1895年2月9日,靖远舰被日军占领的鹿角嘴炮台发射的两发炮弹击中沉没。1897年被打捞起来后拆解。

经远 KING YUEN
排水量(吨) 2900
船长(米) 82
船宽(米) 12
吃水(米) 5
马力(匹) 4400
航速(节) 15.5
火炮 210mm*2/150mm*2/47mm*2/37mm机关炮*5
鱼雷 457mm*4
装甲 50-240mm
乘员(人) 202
管带 林永升
舰史
1885年8月4日,李鸿章电令驻德公使许景澄在德国订造两艘巡洋舰。许景澄立即同Vulcan船厂磋商,要求修改“济远”设计缺陷,如升高穹甲、增加储煤仓、放大轮机舱。德国人提出,新军舰可设计成装甲巡洋舰,即除了保留原先的装甲甲板外,再在舰舷水线部位敷设立甲,此设计思想源于俄国A.A.波波夫的“海军上将”号装甲舰。1885年9月18日,许景澄与Vulcan船厂代办哈科斯他耳议定订购快船草合同,10月1日正式签订合同,向德国Stettin的Vulcan船厂订造两艘装甲巡洋舰。两舰由曾宗瀛、裘国安、黄戴监造。“经远”舰1887年7月建成,经、来两舰原定用于台湾及澎湖之防务,后留用北洋,并于同年11月加入北洋水师,造价865000两。经远舰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海战,海战中顽强作战,终于不敌,沉没于北纬39度51分,东经123度40分7秒的海面,管带以下231人壮烈殉国,16人生还。

来远 LAI YUEN
排水量(吨) 2900
船长(米) 82
船宽(米) 12
吃水(米) 5
马力(匹) 4400
航速(节) 15.5
火炮 210mm*2/150mm*2/47mm*2/37mm机关炮*5
鱼雷 457mm*4
装甲 50-240mm
乘员(人) 202
管带 邱宝仁
舰史
清政府通过驻德公使许景澄向德国Stettin的Vulcan船厂订造的巡洋舰,是经远舰的姊妹舰。1887年7月建成,原定用于台湾及澎湖之防务,后留用北洋,同年11月加入北洋水师,造价865000两。来远舰在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225弹,死17人伤13人。1895年2月6日凌晨4时被日军第一鱼雷艇队偷袭沉没,舰中留守的30人遇难。

济远 TSI YUEN
排水量(吨) 2300
船长(米) 72.1
船宽(米) 10.37
吃水(米) 4.78
马力(匹) 2800
航速(节) 15
火炮 210mm*1/150mm*2/76mm*4/37mm机关炮*9
鱼雷 380mm*4/2艘舰载鱼雷艇
装甲 炮塔355.6mm/甲板101.6mm/水线76mm
乘员(人) 202
管带 方伯谦
舰史
清政府向德国Stettin的Vulcan船厂订造的巡洋舰,本来是作为“定远”级的三号舰订造的,后由于经费不足改为建造巡洋舰。1883年6月6日下水,1885年8月建成,同年10月加入北洋水师,造价620000两。济远舰在甲午战争中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丰岛海战中死13人伤40人,黄海海战中被击中15弹,死5人伤10人。海战后管带方伯谦由于临阵脱逃被斩,继任管带林国祥。1895年2月17日被日军俘获。1895年3月16日加入日本海军,舰长平尾福三郎。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1904年11月30日在日俄战争日军攻打旅顺的战斗中在旅顺港外羊头洼即东经121度04分50秒、北纬38度50分30秒的海域触雷沉没。济远舰于1905年5月21日除籍。上世纪80年代初,有关方面曾组织打捞济远舰,出水了济远的后主炮。1986年国家旅游局拨款300万元用于打捞济远舰,当年及1988年的两次打捞,共出水前主炮、速射炮、主锚等300多件珍贵文物,经保护处理后,陈列于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平远 PING YUEN
排水量(吨) 2100
船长(米) 59.1
船宽(米) 11.85
吃水(米) 3.96
马力(匹) 2400
航速(节) 14
火炮 (清)260mm*1/150mm*3/47mm机关炮*8
(日)260mm*1/152mm速射炮*2/3磅速射炮*8
鱼雷 457mm*2
457mm*4
装甲 炮塔203mm/炮罩51mm/甲板51mm/弹药舱
乘员(人) 145
管带 李和
舰史
福州船政局建造的第29号舰,为我国首次建造的全钢甲巡洋舰,代表了当时我国造船工业的最高水平。1886年12月7日安放龙骨,1888年1月29日建成,命名为“龙威”号,造价524000两。1889年5月15日和9月28日分别由林承谟和杨永年管驾出海试航,合格后于当年加入福建水师。10月20日在赴天津校验途中停泊上海,对抽水机进行维修。12月12日丁汝昌南下经过上海,勘验了“龙威”舰,决定将之调入北洋。1890年5月16日“龙威”舰加入北洋水师,改名为“平远”。甲午战争中“平远”舰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命中24弹,伤亡15人。1895年2月17日被日军俘获。1895年3月16日加入日本海军,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一等炮舰。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3舰队第7战队。1904年9月18日在日军炮击金州湾的战斗中在鸠湾海域触雷沉没。1905年5月21日除籍。

超勇 CHAO YUNG
排水量(吨) 1350
船长(米) 67.1
船宽(米) 9.68
吃水(米) 4.27
马力(匹) 2400
航速(节) 15
火炮 254mm*2/120mm*4/70mm*2/47mm机关炮*4
鱼雷
装甲 炮塔25.4mm/舰桥12.7mm/甲板6.8mm
乘员(人) 137
管带 黄建勋
舰史
清政府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的巡洋舰。该级舰原为智利向英国订造,后转卖给中国2艘,即超勇、扬威号;转卖给日本1艘,即筑紫号。超勇舰于1881年7月15日建成,1881年11月22日驶抵大沽,加入北洋水师。中法战争期间,超勇、扬威两舰曾会同南洋水师5舰南下增援福建水师,但被法国舰队击退。甲午战争中超勇舰参加了黄海海战,海战中被日舰围攻,不幸战沉于东经123度32分1秒,北纬39度35分的海面,阵亡125人。

扬威 YANG WEI
排水量(吨) 1350
船长(米) 67.1
船宽(米) 9.68
吃水(米) 4.27
马力(匹) 2400
航速(节) 15
火炮 254mm*2/120mm*4/70mm*2/47mm机关炮*4
鱼雷
装甲 炮塔25.4mm/舰桥12.7mm/甲板6.8mm
乘员(人) 137
管带 林履中
舰史
清政府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的巡洋舰。是超勇舰的姊妹舰。扬威舰于1881年7月15日建成,1881年11月22日驶抵大沽,加入北洋水师。中法战争期间,超勇、扬威两舰曾会同南洋水师5舰南下增援福建水师,但被法国舰队击退。甲午战争中超勇舰参加了黄海海战,海战中被日舰围攻,又遭济远冲撞,最终沉没于东经123度40分9秒,北纬39度39分3秒的海面,阵亡57人。

  北洋舰队
  (Beiyang jiandui)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一支新式海军舰队。1874年(同治十三年)清政府筹议海防,总理衙门奏请设北洋水师。前江苏巡抚丁日昌上折,建议设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海军,被采纳。遂命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并从关税、厘金项下每年拨款400万两作为经费。从1875年(光绪元年)起,清政府从英、德等国购进各式军舰多艘。1876年起陆续派遣学生赴英、法各国学习海军。1879年李鸿章于天津设水师营务处,办理日常事务。1880年设天津水师学堂,不久先后在旅顺口、大连湾、威海卫等地修筑炮台,建设军港。1881年奏请任命淮系将领丁汝昌统领北洋海军。中法战争期间北洋海军未参战。战后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以会办掌实权,提出整饬海军,增购外国舰船。两三年中,“定远”、“镇远”、“致远”、“靖远”、“济远”等舰陆续编入舰队,实力大增。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建成,共有军舰25艘,内含2艘铁甲舰,7艘巡洋舰。除5艘小舰系福州船政局制造外,其余均购自英、德诸国。官兵4000余人。丁汝昌被命为提督。聘英国、德国人指导军事训练。颁发《北洋海军章程》,确定船舰等级、人员编制、俸饷杂支及员弁升擢等制度,并规定3年举行一次会操。舰队成立后,海军经费被慈禧太后挪用修筑颐和园。除从福州船政局调来“平远”兵轮外,再未添任何舰只。舰队建设处于停滞状态。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海军参加对日作战,但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全军覆灭。战后清政府从南洋水师、福建水师调来部分舰只驻防北洋,又设北洋统领及帮统官,管理海军事宜,仍难复旧规。1905年以萨镇冰总理南北洋海军。1909年以贝勒载洵、提督萨镇冰为筹办海军事务大臣,设立海军事务处,把南、北洋各舰统一编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取消了南、北洋舰队的名义。

到这里看看吧http://baike.baidu.com/view/18473.htm

地址:http://baike.baidu.com/view/468707.html?wtp=tt


大西洋舰队攻略如何下载
游戏的背景为大西洋,拥有众多炫酷的潜艇,海上争夺pk,紧张又刺激,欢迎喜爱的朋友到墨鱼下载站下载体验!官方介绍《大西洋舰队 Atlantic Fleet》是Killer Fish Games旗下人气回合制模拟海战游戏《太平洋舰队》的最新续作。游戏的战场由由太平洋转向大西洋,与前作相比,除了敌我双方可使用船只的最大数目增加...

steam大西洋舰队多少钱
大西洋舰队(Atlantic Fleet)是一款以二战为背景的,关于大西洋战役的回合制战术和战略模拟游戏,在游戏中,玩家将命令海上的舰队,潜艇和陆地飞机为了航道控制进行致命的斗争。百度一下【大西洋舰队下载】就有下载地址了 不需要去steam买

佛瑞斯塔号航空母舰
佛瑞斯塔号航空母舰。佛瑞斯塔号航空母舰(USS Forrestal CV-59,也曾用过CVA-59与AVT-59等不同的舰身编号)是一艘曾经服役于美国海军的超级航空母舰,也是一系列4艘佛瑞斯塔级航空母舰的一号舰。简介。满载水量超过8万吨的佛瑞斯塔后建造完成后一举超越二次大战时的日本航空母舰信浓号,成为当时世界上...

印度洋归美国的哪个舰队管?
第5舰队同第3\/第7舰队同样,隶属于美国太平洋舰队。该舰队于1944年4月在中太平洋部队基础上组建,曾参加马里亚纳海战和冲绳岛战役等,战后转为后备役。1995年7月,第5舰队恢复现役,受美军中央司令部指挥。其兵力由其他舰队提供,下辖第50~57和第59特混部队。活动范围主要在波斯湾和红海海域。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状况简介
陆战队总共有三个MEF,其中一个隶属大西洋舰队司令部指挥而另外两个则是隶属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指挥之下。包括第二(司令部驻地为弗吉尼亚洲勒任兵营)陆战远征军(MEF)派驻在大西洋,第一(司令部驻地为加利福尼亚洲彭德尔顿兵营)、第三(司令部驻地为疏求巴特勒兵营)陆战远征军派驻在太平洋。这里指第三陆战远征军是唯一一支...

《大西洋舰队》游戏内中文模式设置教程
《大西洋舰队》是一款令人兴奋的战略海战游戏,为了更好地享受游戏,许多玩家可能希望将游戏语言设置为中文。本文将为您提供如何在游戏中启用中文模式的详细教程。一:打开游戏 首先,确保您已经安装并成功启动了《大西洋舰队》游戏。在您的游戏主界面中,您将看到各种选项和设置。二:进入设置 在游戏主界面...

1941年美国航母数量
3月27日,经过澳大利绕过日本基地驶向印度洋与英国远东舰队汇合,随后4月里和英国舰队进行训练新飞行员的活动。4月27日与英军航空母舰编队偷袭了苏门达腊的日本海军设施和油库。5月离开印度洋,经过好望角返回华盛顿。经过短暂的休息后返回太平洋,与“突击者”号( CV-4 Ranger)一起负责训练飞行员夜间升降任务,因此错过...

舰队的结构舰队的结构是什么
舰队的结构是:舰(左右结构)队(左右结构)。舰队的结构是:舰(左右结构)队(左右结构)。词性是:名词。注音是:ㄐ一ㄢ_ㄉㄨㄟ_。拼音是:jiànduì。舰队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舰队jiànduì。1._械D骋徽铰院G髡饺挝竦暮>Α2....

鹦鹉螺号的简介
1957年5月,它离开美国东海岸,前往太平洋参与一次舰队演习,其目的是让太平洋舰队的其他单位熟悉核动力潜艇的能力。1957年8月,“鹦鹉螺号”再次出海,开始它第一次、航程为2226公里的北极冰帽航行。10月返回新伦敦进行保养维护。1958年6月它抵达夏威夷珍珠港。7月23日它出海北航,开始它的北极之旅。8月...

二战太平洋战争是怎样发动的?太平洋战场有多惨烈?
一支由海军中将小威廉·F.哈尔西率领的以企业号为旗舰的航空母舰部队在马绍尔群岛和夸贾林岛袭击了日本的舰队,这次袭击炸沉日军运输船1艘、小型船只8艘以及其他船只2艘。另有一队以列克星敦号为旗舰的部队则袭击了日本在澳大利亚东北的新不列颠岛上的拉包尔基地。2月11日,日本的飞机开始还击,但美国飞行员爱德华·H....

栖霞区13833487144: 北洋水师(清朝末年一支海军舰队) - 搜狗百科
东方淑胃康: 1888年12月17日建立.北洋舰队,称作北洋水师,北洋海军,1888年12月17日在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是中国清代政府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强,规模大的一支.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前八名分别为: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西班牙王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后逐渐落后日本.

栖霞区13833487144: 北洋舰队的历史背景 60字以内 -
东方淑胃康: 北洋舰队就是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他的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也直接促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栖霞区13833487144: 介绍下北洋舰队从建立到全军覆没(简单些)
东方淑胃康: (Beiyang jiandui)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一支新式海军舰队.1874年(同治十三年)清政府筹议海防,总理衙门奏请设北洋水师.前江苏巡抚丁日昌上折,建议设北...

栖霞区13833487144: 清朝北洋舰队的主力舰是哪几个
东方淑胃康: 主力舰是定远级战列舰.远级铁甲舰有两艘,分别为定远号及镇远号,二舰于1885年... 大清海军分为三洋,当中北洋舰队由北洋大臣李鸿章主持,负责守卫京师,故此获得...

栖霞区13833487144: 北洋海军是怎样建立的?实力如何?
东方淑胃康: 北洋海军于1875年开始筹建,至1888年正式成立,海军衙门设在北洋海军主要基地威海港刘公岛,丁汝昌为北洋海军提督,林泰曾为北洋海军左翼总兵,刘步蟾为北洋海军右翼总兵.到中日甲午战争前夕,北洋海军已拥有装甲舰2艘、巡洋舰8艘、练习舰3艘、炮舰7艘、鱼雷艇11艘、布雷船1艘,共计32艘,总排水量约3.8万吨,作战实力居清末海军各水师之首.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末海军部署在黄海区域的舰队,是清政府重点建设的一支海军兵力.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又向英、德订购了5艘巡洋舰,以叶祖圭为统领,重建北洋海军,但一直无大发展.于1909年将北洋海军编归巡洋、长江两舰队,北洋海军建制到此终止.

栖霞区13833487144: 北洋舰队真的有那么强大嘛?希望大家踊跃回答
东方淑胃康: 北洋水师实力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但是一支舰队的真正实力是多方面的,训练水平、指挥能力、通讯水平、装备保养、基地建设、后勤保障……任何环节的问题都是致...

栖霞区13833487144: 介绍下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北洋水师主力
东方淑胃康: 北洋水师,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目录 • ...

栖霞区13833487144: 请讲讲我国海军的各大舰队. -
东方淑胃康:解放军海军三大舰队之三——北海舰队 一、没有打过海战却是装备最强大舰队 北海舰队是解放军海军三大舰队中成立最晚的一个舰队,也是三大舰队中实力最强、唯一没有参加过海战的...

栖霞区13833487144: 哪位高人可以给清军的北洋战舰分一下类就是说这些战舰用现在的分类依
东方淑胃康: 定远和镇远是铁甲舰,相当于早期的战列舰.而其他的如来远,经远相当于是铁甲巡洋舰. 北洋海军有战船26艘,可以分为两类:一为中国自制,一为购自外国.前一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