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版《三国演义》中,曹操封为大将军、武平侯后,曹操居然戴了一顶类似皇冠的帽子,这合乎情理和礼仪吗?

作者&投稿:蔡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曹操在黄巾之战后封什么官职~

公元174年,曹操刚20岁。他被地方官以“孝廉”的身份推举做郎官,出任“洛阳北部尉”,从此开始了政治生涯。洛阳北部尉的职责是负责洛阳北部的治安。
 黄巾起义爆发后,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随皇甫嵩前往镇压颍川的黄巾军,因作战勇敢被提升为济南相(太守)。
何进掌政时,曹操任典军校尉,参与何进谋杀宦官的行动。
公元192年,青州的黄巾军攻入兖州,杀死兖州刺史刘岱。曹操趁机进入兖州,被兖州官吏推为兖州牧.
公元196年,曹操接受荀的建议,亲自率军到洛阳去迎献帝,把汉献帝接到许县,同时把年号改为建安,献帝任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公元197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献帝封为丞相.
晚年汉献帝加封他为“魏王”;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由于长期鞍马劳顿,得不到休息,病情加重,不久就死去了,终年66岁。
曹操死后不久,其子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即为魏文帝,曹操被追尊为太祖武皇帝。

我经常感念孔子称赞周文王的‘至’德,这些话耿耿于心。但是要是让我交出兵权,回到我的封国“武平国”(武平县),实在是不可以的;真的是怕一解除兵权自己就被别人加害;如果我死了,那么国家就有灭亡的危险;我这是不‘图慕虚名而召至实祸。’你们没有真正了解我的人。
纯手打,只翻译了意思,没什么文采。

曹操是侯爵,有自己的封国,是可以戴这种帽子的。况且他当时是军政一把手,没人管得了他。
东汉建安元年,献帝以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置武平侯国。
秦地近西陲,与戎杂处,很难想像它的衣冠制度不打上戎人服装的烙印。中原列国目之为戎狄,也并非仅囿于其军政礼制上不与华夏同。始皇帝建制百端,衣冠即其一,肯定也是在原制度上有所强化尊卑而已。汉初承秦制,大体沿袭,直至东汉明帝时,始参照三代与秦的服制,确立了以冠帽为区别等级主要标志的冠服制度。服饰整体呈现凝重、典雅的风格。
秦汉时期男子主要穿着一种宽衣大袖的袍服,基本上分为曲裾与直裾。前者即战国时的深衣;後者又称襜褕,除祭祀、朝会外,其它场合均可穿着。汉代服饰还有一个特点是实行佩绶制度。汉代妇女礼服是深衣,还有穿襦裙和裤,这种裤有点像现在的套裤,仅两只裤管。她们一般都将头发往后梳,绾成一个髻,样式名目繁多,不可胜举。贵族妇女头上还插步摇、花钗作装饰,奴婢则多以巾裹头。汉代的鞋也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古代的服饰制度始终贯穿着礼的“分等级,定尊卑”的精神。《后汉书:舆服志》曰:“夫礼服之兴也,所以报功章德,尊仁尚贤。故礼尊尊贵贵不得相逾,所以为礼也。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所以顺礼也。”所谓“非其人不得服其服”,维护的是古代社会等级中人与人之间贵与贱、上与下的系统排列,身份地位异,则“冠履异,则衣袋异,则环佩异……是以天下见其服而知其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位……尊卑已著,上下已分,则人伦法矣。”
历代王朝以帝王冠服为主线、以各级官吏为从属,制定了各自的冠服制度,界限森严,不得逾越。颁布各种服饰禁令,对下级官吏,特别对平民庶人的服饰做出种种限制 。
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在举行祭祀等大典时所戴的大礼冠。外黑色,里朱色。冕顶有长方板,称为延,後高前低,略向前倾。延之前端缀有数串小圆玉,谓之旒。冕加在发髻上,要横插一长笄(簪),以别住冕。笄的两端绕颔下系一小丝带,谓之紘;又各用一条名叫枕的丝绳挂下一个绵丸,谓之纩,纩下端饰玉,谓之珎。因两珎正当左右两耳,故又名充耳、塞耳。旒、松、纩都是冕的部件。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说前後各有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历代之制大略相同。南北朝以後,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用以专称皇帝的礼冠。《淮南子.主术训》:「古之王者,冕而前旒。」高诱注:「冕,王者冠也。」唐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礼器》:天子之冕朱绿藻,十有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此以文为贵也。
《说文》: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瑬纩紞。从冃,免声。古黄帝初作冕。
《徐曰》:冕,上加之也。长六寸,前狭圆,上广方,朱绿涂之,前後邃延。斿,其前垂珠也,俯仰逶迤,如水之流。纩紞,黄色也,以黄绵缀冕两旁,下系玉瑱,又谓之珥,细长而锐若笔头,以属耳中,无作聪明,虚己以待人之意。冕之言俛也,後仰前俯,主於恭也。
段玉裁《说文解字》:大夫㠯上冠也。冠下曰。弁冕之摠名。浑言之也。此云冕者,大夫以上冠。析言之也。大夫㠯上有冕则士无冕可知矣。周礼。王之五冕皆玄冕朱裏延纽。五采缫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筓朱紘。诸侯之缫斿九就。琘玉三采。其馀如王之事。缫斿皆就。戴先生曰。实六冕而曰五冕者,陈采就玉之数止於五也。亦以见服自十二章至一章而六。冕璪自十二旒至三旒而五。其天子大裘之冕无旒也。槩举诸侯又申之曰缫斿皆就者,明九旒至於三旒。其就数九。公侯伯子男无降差同也。䆳延垂𡏬紞纩。䆳,深远也。延者,郑云冕之覆。周礼弁师。王之五冕。皆玄冕朱裏延纽。谓延上玄下朱。以表裏冕版也。古者以三十𦫵布为之。故尙书,论语谓之麻冕。用三十𦫵布。上玄下朱为延。天子至大夫所同也。其字左传作綖。垂瑬,详玉部瑬下。紞纩,糸部曰。紞者,冕冠塞耳者也。按紞所以悬瑱也。瑱亦谓之纩。详糸部紞下。据许紞系於延左右。据周礼注。王后之祭服有衡垂於副之两旁当耳。其下以紞悬瑱。是专谓后服也。然左传。衡紞紘綖。昭其度也。似男子有衡簪於冕覆而系紞。从冃。免声。亡辨切。按古音当在十三部。读如问。许书无免字。而俛勉字皆免声。葢本有免篆而佚之。或曰古无免兔之分。俗强分别者,非也。冕之义取前俯。则与低头之俛关通。古者黄帝初作冕。大平御览引世本曰。黄帝作旃冕。宋衷注云。通帛曰旃。应邵曰。周始加旒。周易𣪠辞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葢取诸乾坤。
大将军官职最早见于战国时代,汉之前,最高军事武官称为上将军,如秦之白起,秦末之宋义,项羽,为指挥重大战役的临时统帅。陈胜,吴广起义时,赵王武臣任命陈余为大将军。日后刘邦在汉中拜韩信为大将军,位在诸将上总理军事,韩信被处死后即不设。
西汉直到汉武帝,才因卫青而复置大将军,作为将军的最高称谓,位在三公上。又设大司马,作为将军的加官,如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早期丞相的权力过大,皇帝不能亲自裁决政务。自汉武帝以后,章奏的拆读与审议,转归以大将军为首的尚书。大臣有罪,由尚书劾奏;选任御史大夫,由尚书品定高下;官吏有功迁升,上报尚书;州郡官吏入朝奏事,则面见尚书。丞相若有过失,反由尚书问状劾奏。由此,丞相的权力被一步一步的剥夺,只是在礼仪上还是百僚之长。(《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汉武帝死时,遗命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西汉末年,取消作为加官的大司马,设立单独的大司马职位。
东汉时大将军原位在三公下,到汉和帝时窦宪出任大将军,由于权势太大,朝廷震动,联合奏请以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东汉末年,又开始设置大司马作为掌武事最高官员,位在大将军上。
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侯爵,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二等。
《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周朝诸侯国中侯爵国有鲁国、齐国、陈国等。
秦朝、汉代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内,侯爵作为非宗室人员可封的最高爵位,分成两等,即关内侯、列侯,其中列侯又分数等。
上古时,华夏族之冠主要从属于礼制,男子成年时皆行冠礼。汉代的冠则主要从属于服制,是身份、官职以至官阶的表征。身份低微的人,只能戴帻而不能戴冠。冠本为加于发髻上的一个发罩,并不覆盖整个头顶。帻则像一顶便帽。冠和帻原来互不相关,到了王莽时,据说因为他头秃,所以先戴帻,帻上再加冠。后来这种戴法普及开来,因而在东汉画像石上出现的冠,也都在下面垫着帻。
冠和帻不能随便配合,文官戴的进贤冠要配屋顶状的介帻,武官戴的武弁大冠则要配平顶的平上帻。进贤冠前部高耸,后部倾斜,外观若斜俎形。冠前有“梁”,可根据梁数的多寡来区别戴冠者的身份。皇帝戴的通天冠和诸侯王戴的远游冠也都是在进贤冠的基础上增益华饰而成。武弁大冠又名“惠()文冠”,起初只是用(薄麻布)制作的下垂双耳之弁,后来在弁下垫帻,进一步又在弁上涂漆,其状遂若漆沙笼,故又名“笼冠”。甘肃武威磨嘴子62号新莽墓曾出土了纱笼冠。此外,武士也戴冠。执法的官员则戴獬豸冠。
在区别尊卑方面,进贤冠上的梁虽然起一定作用,但梁数多不过三,等级的划分较粗略。所以汉代又用绶作为官阶的标志,不同等级的官员之绶的颜色、织法、密度和长度都不相同。这时的绶是系在官印上的带子,但它和西周时佩玉之组实一脉相通。汉代祭服延用"大制度",遵从古礼穿冕服佩绶、佩玉。
皇帝、公卿、诸侯均用大,只是在所系玉石的串珠或丝绳的质地上加以区别。皇太后、太后、公卿夫人等的祭服(谒庙服)、亲蚕服、朝见服和婚礼服的形式都采用深衣制。
远游冠,制如通天冠,有展筒横于前而无山述。"山述",即在梁与展简之间,高起如山形者。诸王所戴,有五时服备为常用,即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采用五行之色)。
西汉时为四时服,春青、夏赤、秋黄、冬皂。按远游冠汉以后历代都有沿用,至元代始废。
《后汉书·舆服志下》:“远游冠,制如通天,有展筩横之於前,无山述,诸王所服也。”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三月,天子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
《晋书·舆服志》:“远游冠,傅玄云秦冠也。似通天而前无山述,有展筩横於冠前。皇太子及王者后、帝之兄弟、帝之子封郡王者服之。诸王加官者自服其官之冠服,惟太子及王者后常冠焉。太子则以翠羽为緌,缀以白珠,其馀但青丝而已。”
《新五代史·刘鋹传》:“ 鋹於内殿设帐幄,陈宝贝, 胡子冠远游冠,衣紫霞裾,坐帐中宣祸福,呼鋹为太子皇帝,国事皆决於胡子 。”亦省称“ 远游 ”。
三国 魏曹植《求通亲亲表》:“若得辞远游,戴武弁,解朱组,佩青绂……乃臣丹情之至愿,不离於梦想者也。”

那不是皇冠,那叫做“平天冠”。
平天冠在秦汉时期,是一种非常隆重的冠冕,至少分作4种。天子之冠,前后各12挂冕珠;诸侯之冠,前后各9挂;大夫之冠,前后各5挂;士之冠,没有冕珠。
这种冠冕一般是非常正式的场合才用的,因为非常沉重,而且戴上之后很不方便,所以主要是进行祭祀、举办大典以及外国重要使臣朝见的时候才用的。
曹操当时身为大将军,在隆重的场合佩戴前后各9挂的平天冠,是符合礼仪的。

至于楼上两位说,曹操必须等到日后封为公、王,才能佩戴,那是不对的。

不可以,但是当时曹操控制了汉帝,可以说官场上是他说的算,他是一个隐形皇帝,幕后人

侯爵在自己的封国里可以戴这样的帽子,只是皇帝的帽子更豪华。

这是当时的冠冕,并不限于皇帝才可戴,诸侯就可以,不过差别在冕上珠子的串数。诸侯7串,王爷9串,皇帝12串。这在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中就有介绍。


三国演义中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是?
一、关于诸葛亮神机妙算取胜的故事太多了,挥泪斩马谡、空城计、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七纵孟获、火烧博望坡、 火烧新野、 舌战群儒 、取南郡等等。无法得出哪个是最厉害的。二、简介(节选):1、挥泪斩马谡,一说是《三国演义》中,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

三国演义中所用的计谋有哪些?
《三国演义》中所用的计谋有:1.连环计 王允将貂蝉私下许配给吕布,又派人接待董卓,将貂蝉送给董卓,并且告知吕布是董卓接貂蝉回府,择日将于吕布完婚.后貂蝉在董卓和吕布两人之间离间,使得两人相互猜忌,并且结下怨仇,最后吕布杀掉了董卓。2.草船借箭 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

《三国演义》当中,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是真的吗?
如果说《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给人的感觉不太真实的话,那《三国志》这一正史记载的事情,就显得可靠多了。当时刘备和关羽在汉中打配合战,关羽在正面牵制曹仁和庞德等人,刘备率兵从后面偷袭。虽说关羽是勇不可当的一名优秀将领,但也挡不住别人的暗箭流矢。关羽被曹仁的手弩射中之后,他的儿子关平带兵...

如何评价94版的《三国演义》里唐国强老师的表演?
在94版《三国演义》中,唐国强老师是真地把诸葛亮的睿智、鞠躬尽瘁演绎得十分经典和到位。最为出彩的几处场景,如《三顾茅庐》《舌战群儒》《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都让我们真正看到了最成功的诸葛亮的形象。相信唐国强老师看到人们对他的赞同和表扬,也会十分高兴吧。希望以后的演员们...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是谁
人物:《三国演义》里面有名有姓的人物不下千余人(根据版本不同有争议,毛本统计约为1100人,后来有人统计为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晋的皇族后裔、后、妃、宦官等128人,黄巾起义者、鲜卑、羌等边远民族67人,宦官和三教九流、各色人物109人)。在众多纷繁复杂的人物形象中...

老版三国演义中刘禅的扮演者李铁病逝
老版三国演义中刘禅的扮演者李铁病逝 老版三国演义中刘禅的扮演者李铁病逝,艺术大师李铁作为以前在《三国演义》中凭着“阿斗”该角色走红全国各地的艺人,大伙儿对他的外表并不生疏。老版三国演义中刘禅的扮演者李铁病逝。老版三国演义中刘禅的扮演者李铁病逝1 近日,有媒体报道知名艺术家李铁去世,享年...

《三国演义》中有多少个像潘凤一样,有名无实的“名将”?
新《三国》里面那句“我的大斧早已经饥渴难耐了”,更是令人出戏!而在3D版《三国演义》中,潘凤更是成为左敌颜良右敌文丑的超级猛将,连袁绍看到都哆嗦。无双上将,越来越名副其实了!当然,潘凤只是开场,后面的牛人还多着呢!俗话说:古有上将潘无双,今有天将刘三刀!高希希版《新三国》搞出了...

三国演义中五虎上将的排名
五虎之三,是三国中少有的几位文武双全的武将之一,是自吕布之后的三国第一猛将,单骑救主即是其能力真实写照!但其谋略也相当了得,是刘备最为器重的大将。从事小心谨慎,人称常胜将军。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

在新旧两版的《三国演义》之中,你觉得哪个忠于原著了?
第一,台词更好。老版《三国演义》的台词基本都是文言文和古白话,《新三国》都是大白话,甚至还有“叉出去”、“说出吾名,吓汝一跳”、“我心乱如麻,我神魂颠倒”、“老夫借生日之名(王允)”、“我亲自去,难道他不惊讶么?难道他不感动么?”、“我的大斧早已饥渴难耐了(潘凤)”以及“...

央视版《三国演义》神一般的五个演员,为何说至今无人超越?
一、演员选角合适 央视版的《三国演义》的选角都特别贴近人物本身。这一版本的《三国演义》中,李靖飞饰演张飞,孙彦军饰演刘备以及鲍国安饰演曹操。这些演员本身的形象都很贴合他们所饰演的角色,只要稍加修饰、打扮,他们所饰演的形象就特别贴合人物本身了。二、演员演技好 在央视版《三国演义》中,与其他...

罗江县19748817053: 三国演义1~10集概括 老版
登梵卓方: 第一集: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汉桓帝年幼,外戚专权,宦官干政.桓帝死后,灵帝继位,权力落在十常侍手中.他们卖官害民、横征暴敛,官逼民反,终于在东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正月,爆发了席卷中原的黄巾起义.汉灵帝命地主...

罗江县19748817053: 《三国演义》中的迁都许昌城讲的是什么事 -
登梵卓方: 建安元年(196),曹操击败黄巾军.七月,汉献帝刘协在杨奉、董承等护卫下,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返回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许县的问题上,曹军内部发生了争执.多数人不同意迎接献帝,理由是“山东未...

罗江县19748817053: 曹操在《三国演义里是怎么当上丞相的?演义》原文:操自封为大将
登梵卓方: “曹丞相”应自何时称起,值得讨论.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吕奉先乘夜袭徐郡”,写曹操接受荀?ص热私ㄒ椋º合椎圩月逖艚又列矶肌0押合椎郯捕俸靡院螅懿僭诤筇蒙...

罗江县19748817053: 概括五个《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故事简介200字左右 -
登梵卓方: 最佳答案《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 人物:曹操 字:孟德 所属:曹魏 官职:东汉丞相、魏王、谥号魏武帝. 人物:刘备 字:玄德 所属:蜀汉 官职:蜀国皇帝、谥号昭烈帝. 人物:吕布 字:奉先 所属:汉末 官职:左将军、温侯. 人...

罗江县19748817053: 曹操的外貌是怎样描写的? -
登梵卓方: 《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外貌描写主要集中在第二回和第三回中.第二回中曹操出现时,原文是这样描述的:“当下众人看那人身长八尺,腰有三尺,颜面如玉,目似朗星,炯炯有神;面留三部白须.身穿锦袍,戴繁缨珠冠,周围班列文武官员...

罗江县19748817053: 三国演义中曹操事件及评价 -
登梵卓方: 一、煮酒论英雄 简介: 曹操一个人喝着闷酒,想了半天,请刘备来喝酒聊天.刘备很高兴,曹操请我喝酒,不容易啊;另一方面心里也发毛,为什么请我喝酒?喝酒时最容易漏嘴,得小心点. 有些人虽然一度贫困潦倒,但依旧掩盖不了他的大...

罗江县19748817053: 三国曹魏的8大虎将 -
登梵卓方: 分别是: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惇、夏侯渊、曹真、曹休、夏侯尚. 1、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又称盲夏侯,曹魏开国元勋,汉朝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的后代. 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

罗江县19748817053: 一代枭雄曹操,《三国演义》中有哪些关于他的故事呢? -
登梵卓方: 1、谯水击蛟 曹操十岁那年,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鳄鱼.鳄鱼张牙舞爪地向曹操攻击,但曹操毫不畏惧,沉着地与鳄鱼周旋.鳄鱼无法下口,于是逃掉了. 曹操回家后,没有向家人提起鳄鱼的事.后来,有个大人看见一条蛇而恐...

罗江县19748817053: 三国中的大将军有几位 -
登梵卓方: 何进、袁绍、曹操、夏侯惇、曹仁、曹真、司马师、姜维、诸葛瑾都做过

罗江县19748817053: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分析,主要章节简介 200字左右 (最好别是文言的) -
登梵卓方: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