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六国论原文注释

作者&投稿:夫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苏轼六国论原文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节选)

注释

兵:兵器                                                                                                 善:好。
弊在赂秦: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赂,贿赂。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
或曰:有人说。这是设问。下句的“曰”是对该设问的回答。
互丧:彼此相继灭亡。                                                                             率:都,皆。
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                                        完:保全。

译文

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多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那么秦国最想要的,与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都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明天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的很正确。






“轼”意人生 --走进苏东坡的世界(其一)
是的,没错,你的反应可能和大多数人是一样滴,论存在感,同样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苏门三学士,其中的苏辙几乎刷不出来什么存在感。苏洵老爹好歹还有一篇《六国论》入选语文教科书,为大家所熟知,苏辙呢?大家除了记得他是苏轼的弟弟,别的什么几乎是一片空白。 可想而知,和苏轼同时代的文人,多多少少都会被苏轼的光环所...

写六国论的李祯是哪个朝代人
清朝人 李桢(一作祯),字佐周,湖南善化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德宗光绪初前后在世。同治岁贡生。工文,著有《畹兰斋文集》、《续古文辞类纂》传世。

六国论原文及翻译注释 六国论原文和翻译注释
六国论原文及翻译注释《六国论》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

六国论全文翻译
六国论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

六国论注释
《六国论》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翻译 六国论原文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出自苏洵的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六国论》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翻译 六国论原文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翻译:却自取下策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出自苏洵所作的《六国论》,《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六国论》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翻译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可是还有能够不割地贿赂而战胜秦国的形势。如果凭着一统天下的大国,却自取下策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六国论》注释 1、兵:兵器 2、善:好。 3、弊在赂秦: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赂,贿赂。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 4、道:原因 5、或曰:有人说。这是设...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翻译 六国论原文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翻译 六国论原文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翻译“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翻译: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非凡的人才。“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出自苏洵的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六国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的意思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可是还有能够不割地贿赂而战胜秦国的形势。如果凭着一统天下的大国,却自取下策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六国论》注释 1、兵:兵器 2、善:好。 3、弊在赂秦: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赂,贿赂。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 4、道:原因 5、或曰:有人说。这是设...

临沂市18816615225: 苏轼《六国论》:然使始皇知畏智、勇、辩、力、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翻译 -
任庭盐酸:[答案] 翻译: 然而,假使秦始皇当初知道有智慧、有勇谋、有辩才、有气力这四种人的可怕,设法安置他们使他们不失业,秦代的灭亡还不至于像这样的快.

临沂市18816615225: 苏轼的六国论 -
任庭盐酸: 注释1.率:一律,一概. 2.判:确定,断定. 3.“以地事秦……火不灭”:语见《史记 魏世家》和《战国策 魏策》. 4.终:最后. 5.与:亲附、亲近. 6.既:已经. 7.免:幸免. 8.义:形容词作名词,坚持正义. 9.速:招致. 10.再:两次. ...

临沂市18816615225: 苏轼六国论字词翻译 是苏轼写的,不是苏洵的...是字词,不是全文翻译... -
任庭盐酸:[答案] 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各国的诸侯卿相,都为自己打算,争着收养人才.那些谋士、说客和谈天说地的、修饰文词的,辩论「坚白同异」的等等,往下到击剑行刺的、力能扛鼎的、会学鸡鸣狗盗的等等,没有不以宾客的礼节去款待他们...

临沂市18816615225: 苏轼、苏辙的六国论翻译,字词的赏析比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此类活用、特殊句式……越详细越好!)拜托了! -
任庭盐酸: 苏轼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各国的诸侯卿相,都为自己打算,争着收养人才.那些谋士、说客和谈天说地的、修饰文词的,辩论「坚白同异」的等等,往下到击剑行刺的、力能扛鼎的、会学鸡鸣狗盗的等等,没有不以宾客的礼节去款待他们的...

临沂市18816615225: 苏轼 六国论 知识点整理最长的 一定是苏轼的 十万火急 知识点 有什么通假字 特殊句式 古今异义 虚词 -
任庭盐酸:[答案] 一.文学常识: 选自《嘉佑集笺注》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苏洵(1009—1066),字明允,北宋眉山(现在四川眉山)人,散文家.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也以文学著名.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这篇文章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贿赂秦...

临沂市18816615225: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原文及翻译 -
任庭盐酸:[答案]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 原文是《六国论》北宋苏洵(苏轼之父)

临沂市18816615225: 三苏论六国 -
任庭盐酸: 三苏——苏洵、苏轼和苏辙,都写了《六国论》,都是针对北宋王朝对内因循守旧,对外屈膝求和而作的,均是有感而发,遗憾的是都未全面论述六国破灭的历史原因. 然而,可贵的是他们能够从现实出发,针对现实,以史为据进行论述. 对...

临沂市18816615225: 《六国论》的作者是﹖ -
任庭盐酸:[答案] 苏洵、苏轼、苏辙、李桢 《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的代表作品.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其子苏轼、苏辙及清代...

临沂市18816615225: 六国论文言文翻译 -
任庭盐酸: 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未必只是因为秦国有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