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百姓的典故

作者&投稿:辛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黎民百姓的典故源自我国原始社会父系氏族的所谓英雄时代。

九黎族首领蚩尤被靠西的炎黄部落联盟打败后被逐出中原地区,逐渐逃到南方,虞舜、夏禹又继续征伐三苗,三苗就是黎族的演变。

夏禹征伐三苗时,在《禹誓》中说:“济济有众,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封)诸群(君),以征有苗。”黎民百姓多被掳掠为奴隶,故黎民一般指称奴隶,胜王败寇而已。

在我们五千年历史神话故事中,有这样一位“战神”,那就是蚩尤。在我们的神话传说中,蚩尤的形象十分丑陋,传说中蚩尤有8只脚,还有着三头六臂,并且拥有铜头铁骨。

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我们通常所说的“黎民百姓”中的“黎民”指的就是九黎族的人,而百姓则指的是炎黄子孙们。

黎民的由来

在《山海经》中有这样的说法,当时,黄河流域的炎黄联合,组成联盟,一同战胜了蚩尤,蚩尤是九黎部落的首领,所以,炎黄部落的人就将蚩尤的部族称之为“黎民”。

黎民代表了九黎族的族人,而百姓则代表了炎黄部落的族人。那么为什么要将炎黄部落的人称之为“百姓”呢?

其实,在炎黄联合大败九黎蚩尤之后,炎黄两个部落就开始发生了冲突,最后由黄帝一统两个部落。由于当时部落都是由各个氏族组成的,黄帝一统之后,手下便有了一百多氏族,所以就被称之为“百姓”。

到了后来,在西周时期,以炎黄为主的“百姓”成为了贵族的象征,以九黎后代为主的“黎民”则成为了普通人和奴隶的代表。再到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的变化,黎民、百姓之间差距逐渐发生了改变,百姓的地位逐渐降低,成为了“黎民”,所以往后大家就以“黎民百姓”作为统称。




商丘古城里有哪些民间故事或传说?
商丘古城的民间传说故事;1、钻木取火:在远古时,河南商丘一带是一片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这种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农村还有人在使用。当时,有一位圣人从...

黍民百姓一词中的"黍民"指的是什么
黍民指蚊蚋。 晋 崔豹 《古今注·问答释义》:“ 河内 人并 河 而见人马数千万,皆如黍米,游动往来,从旦至暮。家人以火烧之,人皆是蚊蚋,马皆是大蚁。故今人呼蚊蚋曰黍民,名蚁曰元驹也。”至于楼主说的“黍民百姓”是不是指“黎民百姓”?黎民百姓(拼音:lí mín bǎi xìng),是一...

布衣之恨中的布衣是什么意思
布衣:平民,百姓(这里指贫贱石勒时)典故:后赵王石勒请武乡有声望的老友前往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同他们一起欢会饮酒。当初,石勒出身贫贱,与李阳是邻居,多次为争夺沤麻池而相互殴打,所以只有李阳一个人不敢来。石勒说:“李阳是个壮士,争沤麻池一事,那是我当平民百姓时结下的怨恨。我...

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典故
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出自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典故讲的田登做州官时,自己规定要避讳他的名字,谁误犯了他的名字就生气,吏卒大多因此挨板子。于是人们不得不把灯叫作火。正月十五摆设花灯,允许民众进城观看,吏卒书写告示,公布在集市上:本州依照惯例,放火三天。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后被...

佛山有哪些民间故事和典故
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便...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出自哪
出自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潼关怀古 作者:张养浩 朝代: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

“鱼肉百姓”典故是什么?
鱼、腊、肠胃等等;再接下来的上士就只能用三个鼎、两只簋,只能吃猪肉、腊肉和鱼肉了;下士则更惨,只能用一鼎一簋,只能吃猪肉,再能吃也没的吃。如此递减到平民百姓,就只能吃鱼肉或者用鱼肉来祭祖了。故而老百姓也被称为"鱼肉百姓"。这也是周公立下的规矩,称为"列鼎制"。谢谢采纳!

百姓的引证解释百姓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国语·周语中》:“官不易方,而财不_竭;求无不至,动无不济;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归诸上,是利之内也。”《大戴礼记·保傅》:“此五义者既成於上,则百姓黎民化缉於下矣。”清陈_《对策》:“古所谓百姓即百官,故《尧典》或与黎民对言,或与四海对言,非若今之以民为百姓也。”...

只需什么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在人类社会中,能量的传递和转化同样遵循一定的规律。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可以看作是一个能量的生产者,它们通过生产活动产生能量(如电力、热力等),然后将这些能量提供给社会大众。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典故 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严格,官员和平民之间存在很大的权力差距。官员拥有很高...

古代有个典故:一个暴君不让百姓开口说话……暴君是?
周厉王,召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夷王逝世后,儿子厉王胡继位。厉王登位三十年,贪财好利,亲近荣夷公。大夫芮良夫规谏厉王说:“王室恐怕要衰微了!那个荣公只喜欢独占财利,却不懂得大祸难。财利,是从各种事物中产生出来的,是天地自然拥有的,而有谁想独占它,那危害就大了。天地间的...

万全县15239715823: 黎民百姓(汉语成语) - 搜狗百科
墨师乙肝: 黎民百姓(lí mín bǎi xìng) 解释:指普通老百姓.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7回:“那六街三市勋卫宰臣,黎民百姓,奉天子之命,与民同乐.”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普通百姓. 在战国以前的时代,“百姓”是指有...

万全县15239715823: “黎民百姓”是怎样而来的?
墨师乙肝: 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时 代,部落间经常进行兼并战争.在黄河流域... 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百姓的地位才逐渐降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降低到黎民的行列...

万全县15239715823: 黎民百姓 - “黎民百姓,古代黎民和百姓”都是指平民吗?
墨师乙肝: 在文学作品里,往往用“黎民百姓”来代 指普通平民,这个说法怎么来的呢? 要是追溯“黎民”一词的由来,就要从我们 的祖先炎黄二帝说起了.相传在炎黄二帝还并存 ...

万全县15239715823: 在古代中国,为什么称百姓为“黎民百姓”?
墨师乙肝: 是的.原意并非如此. 百姓是指自由民.即原来炎黄部落合并后的原有自由民,他们文明化较早,程度较高,已经有了姓和氏,大部分是氏族贵族或者卜、医、巫等人. 黎民是指奴隶.是指被炎黄部落征服的南方少数民族,即史书和传说中的九黎,也就是蚩尤领导的部落. 到后来,随着奴隶制的废除,和古代贵族的没落,百姓的主体也变成了自耕农等受剥削阶级,黎民也摆脱了奴隶身份成为自由民,二者在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上已经没有了区别,黎民百姓也就成成了普通老百姓的代称.

万全县15239715823: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墨师乙肝: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是一则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 黎民百姓靠打猎过日子,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人们就只好饿...

万全县15239715823: “黎民与百姓”有什么区别?
墨师乙肝: 在看一些古装电视剧的时候,当官的一般都把平民们称为“黎民百姓”. “黎民百姓”,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并列词组,按照一般的理解,这“黎民”应 该就是“百姓”,“...

万全县15239715823: 黄帝时期的神话故事 -
墨师乙肝: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因养有猛兽熊,也称有熊氏.黄帝生性灵活,能说会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拥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领.他联合炎帝,打败由蚩尤九黎族的入侵,代神农统一部落联盟,成为“黄帝”...

万全县15239715823: 舍本逐末成语故事主要内容 -
墨师乙肝: “舍本逐末”成语故事主要内容: 战国时候,有一次齐王派遣使臣到赵国去拜访赵威后,以示友好.赵威后很热情地接待来访的使臣.使臣在献上齐王准备的礼物后,又呈上一封齐王写的信.赵威后收下了信,并马上拆开来看.她请使臣坐下,...

万全县15239715823: 故事中的主人公,舍本逐末. -
墨师乙肝: 舍本逐末——赵威后 四面楚歌——项羽 入木三分——王羲之 大公无私——祁黄羊 舍本逐末 ( shě běn zhú mò ) ——赵威后 【解释】 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谓舍弃农耕,从事工商.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