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理论是所有宗教中最高深的,

作者&投稿:五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法是世间最高深的法吗~

不是如是说。佛法僧三宝是世间、出世间所最尊重和最难得的。佛法的究竟处,超越了高与低的二元对立,不说最高,只说特立独行,是唯一的,绝对的,是没有与之可比拟的。称为第一义谛,它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所以又称不二法门。

佛教理论是释迦牟尼创建佛教后先提出的一套理论,然后传入中国后又经过中国的文化改造过的,如果没有佛教的话,道教的理论就是最高深的。可是因为有佛教,所以道教我认为只能排在第二。因为佛教毕竟它的基础是外来的文化,再经过本土的改造,已经是融合了各家的精华。而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民间宗教。中国文化是最博大精深的,它的理论体系非常注重完善性,中国的文化又喜欢往深处钻研。可惜道教却有一点不及佛教,那就是佛教一开始就是度人,道教原本讲究度己,后来向佛教学习,才开始由度己过渡到度人。 而且,道教认为,人死为鬼,鬼死为聻,聻死为尘。万物都有消失的一天,而佛教认为灵魂不灭,果报循环,顶多就是受苦或者享福的区别。这与现在的物质守恒,能量守恒相契合。

季羡林是研究“佛学”,不是真正“学佛”修行,自然毫无用处。

本文摘自“真佛门”贴吧
唯物主义与佛教三法印
大家都知道,发展的观点是唯物主义基本的观点。一切现象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现象。所以,唯物主义否认有什么永恒不变的“自有永有的上帝或神”存在。
按照发展的观点,任何现象都是变化的,没有永恒不变的。那么,任何现象的出现,不能说是它“自己产生自己”的,没有无因之果嘛,肯定是众多因素的组合而生出一种现象的。反之,如果说是它“自己产生自己”的,就有个永恒不变的“我(上帝或神)”了。
佛教怎么说呢?佛教有三法印,即三个最基本的原理。第一个叫“【诸行无常】”,就是发展变化的观点,这个容易理解;第二个叫“【诸法无我】”,与刚才的分析完全一致。
回到佛教的最基本原理,叫“缘起(性空)法”。所谓缘起,是说任何现象都是众多条件组合而成,没有自己生出自己的现象,没有绝对独立、永恒存在的现象。“无常、无我”两个原理就是从这里延伸出来的。
譬如众木聚生而为林,林只是个假名,除众木外,别无自体。无自体也叫做“无自性”。所以龙树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在拙文《佛教的空到底指什么?》里说到:
佛教说的空,不是虚无,不是否定现象的存在,而是指出现象是“虚幻存在”的,不真实。
空的第一层含义:空无自性。。。
空的第二层含义:空无自体。
最简单而能说明问题的一个例子:比如,我们看到一颗树,可以认为这颗“树”有它自己的“体”;但看到一片“林”呢?对于我们称为“林”的这个名词,有它自己单独存在的体吗?没有嘛,离开一颗一颗的树木,哪有“林”呢?
可见,“林”只是一个人为的概念,延伸开讲,万事万物任何现象都是如此,不过不像这个例子这么明显而已。所以龙树菩萨接着说: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任何现象,都是只有假名,没有实体的。
你会问,如果林是假名,可以理解,但一颗树木,明明有实体,怎么会是假名呢?林嘛,由一颗一颗树组成,有间隔距离,所以我们说林没有自己的体。但一颗“单独”的树,难道不也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吗?这些树干、树叶等就没有间隔距离吗?即便树皮,好像是一整块,没有距离,但果真如此?生物学告诉我们,连人的皮肤,都可以呼吸排泄,皮肤不也是一整块吗?那是因为我们肉眼看不到,用显微镜就可以看到,有间隔距离的。
这是大乘佛法的“当体即空”。小乘与现代科学研究则颇为相同,小乘用“析空观”,把宇宙万物的基本组成因素找到了,认为是“极微”。现代科学直到量子学前,与小乘一样,认为有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量子力学否定了这个观点,认为没有基本粒子,研究到底是空的,是人的思想意识在主导,这点后面会说明。

所以佛教说“无我,无法”。不要执着自我,方能成就大道。放下自我,是修行的开始。放下我们的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你就是一个修行人。只有放下这些,我们才能心无挂碍地做好、做圆满任何一件事情,而不会患得患失。正如范仲淹所言:不以物喜(外不着相,为禅),不以己悲(内不动心,为定)。如此才能宠辱不惊,进而达到物我两忘的“无我、无法”的菩萨境界。

最后一个法印:涅磐寂静。用大乘佛法讲,就是不生不灭,常乐我净,超越了二元对立,即实相、真常、如来藏、真如、一真法界等---即宇宙人生的本质、真相。
用哲学上的话说,是超越相对真理,就是【绝对真理】。
唯物主义不是讲的发展吗,佛教不是也说无常吗,怎么可能都说“常”、都说绝对真理呢?
佛教说常,是随顺世人的习性安立名言,其实佛教的“常”,是超越世间二元对立的常和无常。
并且唯物主义也可以说有“常”的。为什么?
因为唯物主义一边说没有绝对真理,一边又说【“一切都是发展变化的”是绝对真理】!看来是有绝对真理了。
那就是有“常”了。
那么这个“常”到底是什么?
唯物主义一边说没有绝对真理,怎么一边又以“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为绝对真理自居呢?
(补充理解:一切哲学宗教,都说“本体”,就是世界本源。唯独佛教,不承认有什么本源,本体。)
唯物主义说物质决定意识的产生,却解释不了物质是如何产生的。【如果物质不是被产生或决定的,那就是本来就有的,那岂不成了无因之果?】如果一种(比如物质)现象无缘无故的出现,在违反唯物主义的因果关系(有果必有因)的同时,与基督教的上帝——所谓的第一因,有什么两样?有人解释说大爆炸,那大爆炸前的状态又是如何产生的?这又与另外一个问题:上帝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两样?
所以,【唯物主义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就不自主地陷入“第一因”的泥潭。再说,唯物主义一边说没有绝对真理,怎么一边又以“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为绝对真理自居呢?
罗素在“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文中说:我们看到的世界万物都有起因,你一步一步地追本溯源,最后就会发现一个最初起因,我们就给这个最初起因以上帝的名称。直到十人岁那年,有一天读到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自传时,忽然发现这么一句话:“父亲教导我说,‘谁创造了我?’,是无法解答的难题,因为接着人们必然要问,‘谁又创造了上帝?’”今天我仍然认为,这句极端简单的话指出了最初起因这一论点的荒谬。如果说万物都要有起因,那么,上帝也必有起因,如果存在着没有起因的事物,那也很可能就是世界,正和可能是上帝一样,因此这一论点就毫无活力可言。没有任何理由说世界没有起因就不能产生。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理由说世界不应该本来就是一直存在着的。我们更没有理由认为世界一定要有个开始。认为万物必定都有个开始的观念实际上是因为我们缺乏想象而造成的。因此,我大概不必在最初起因的论点上浪费时间了。

看来,世界的本质不一定是物质,那会是什么呢?
。。。。。。
是意识精神吗?
因为佛教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啊,看来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精神了?
还不是。
佛教唯识学说万法唯识,但不是说“识”就是世界的本源,因为佛教明明说万法皆空嘛!
因为唯识说识,目的正是在于随顺世人的普通观念,来“以妄遣妄、以毒攻毒”,而唯识虽说“三自性”,但最终目的在于说“三无性”,说“万法皆空”。
【唯物主义说,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那么,日出日落、春夏秋冬等自然现象、规律,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进一步说,真理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看来,真理也是物质了。真理是人们的精神意识对自然的认知,那么说,精神意识也是物质了。
弗洛伊德讲潜意识,潜意识在人睡眠时发挥作用,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荣格讲人类集体意识,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这样看来,意识与物质,不是二元对立,而是心物一元。】

既非物质又非精神,那么,是佛教讲的“心物一元”吗?因为量子学、薛定谔的猫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了嘛。
在量子力学中,量子的运动状态是不确定的,所谓的“客观存在”在量子力学里是没有的。在这里,所谓主观、客观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接近了佛教的说法。
所以爱因斯坦说,他不相信上帝是在掷骰子,就是指量子运动的随机性。
美国德克萨斯州州立大学的量子力学专家威勒博士,在实验观察中证实:“只有受到观察,才有存在,若无观察,就无物存在!”这就是量子力学里的“观察者促变律”。著名物理学家菲列兹伦敦说:“冯纽曼的精微量子学说显示出物质上的实体只不过是人类意念所造成的而已,真正的实体是思想意念。”
量子力学表明:实验中观察者的意图起着重大的作用。一个量子力学系统在某个特定状态被观察得越频繁,该系统就越可能保持原来状态。表明人的心念与无生命物体存在着微妙的互动沟通。在医学上,一个患者如果乐观豁达,他的病就容易好,这已是人们的共识。而有的人做了肿瘤切除手术,但始终怀疑还在,结果肿瘤真的会回到身体来。
在量子力学中,观测者的主观行为或称精神因素,已成了不可避免的作用之一,观测者所能测到的数据,已非干扰前的本来状态。这就是“测不准定律”。当你要“确定”一电子的位置时,这一确定,就给了这个电子极严重的影响,它的动量立刻变到无穷大,它再也不是原来电子的行为了。而当你要“确定”它的动量,则它的位置又无法确定,至多只能确定它在某点出现的概率而已。
科学发展到这里,就已经接近了小乘佛教的“析空观”:小乘学者像世间的科学家一样,分析世界的基本组成元素,最后分析到“极微”,就不可再分了。这类似于科学上的一路分析下来的“分子、原子、电子。。。一直到现在的量子。。”。
但不论如何分析,不论是科学还是小乘佛教,依然认为有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并且实实在在是有的。
这些观点,尚不及道家的彻底。《庄子-天下篇》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说明物质无限可分,永远没有什么最小的组成成分!
而最彻底的,还是大乘佛教唯识学。唯识学告诉我们:“极微”根本不存在。
世亲菩萨在《唯识二十颂》里“极微与六合,一应成六分,若与六同处,聚应如极微”,就阐述了当时外道学说,即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成分——“极微”,根本不存在的原因。
窥基大师的《述记》中说:“东极微处无理容有余五方处极微。”这样一来呢,一个极微就可以划为六个组成部分。既然一个极微可以分做六个组成部分,则极微还能叫极微吗?极微就是小得不能再小、无法再分的单位呀~~既然它可以分为六个组成部分,那么它一定不是最小的单位,既不是最小的实体单位,那也就不是极微了,这就犯自教相违、自相矛盾的毛病。你们还有什么话说呢?
结论是:物质世界的最小组成成分不存在!或者说:最小的组成成分根本不是“实在的(客观实在)”!
关于此点,有兴趣的朋友请参考刚晓法师《述说唯识二十颂》在此,摘抄片段以资理解:
假如说【极微】能够成立,是【实在】的,而且如外道所言,可以相合,那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我们来看一下。 
实在的东西,就一定有大小,一定要占有空间,一占有空间,那么一定有三维六个方位:前、后、左、右、上、下,这是绝少不了的。比如这个粉笔盒子 ,从左边儿来看,就只能看见这只小白兔,至于右边儿是什么,我不知道。从上边儿来看,我就看不见下边儿到底是什么。
假如说我有一辆汽车,要装一车粉笔 。我们把这一盒叫做A,A左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它只能与A的左侧边相接触, 而不能够与A右侧边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前边面相接触,后边面、上边面、下 边面也是不能够接触的。在A右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它只能与A的右侧边相接触 ,而不能与A的左侧边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前边面相接触,后边面、上边面、下边面也是不能够接触的。在A前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它只能与A的前边面相接 触,而不能与A的左侧边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右侧边相接触,后边面、上边面 、下边面也是不能够相接触的。在A后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它只能与A的后边面 相接触。而不能与A的左侧边面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右侧边相接触,前边面、 上边面、下边面也是不能够接触的。在A上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它只能与A的上 边面相接触,而不能与A的左侧边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右侧边相接触,前边面 、后边面、下边面也都不能够接触。在A下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只能与A的下边 面相接触,而不能够与A的左侧边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右侧边相接触,前边面 、后边面、上边面也不能够接触。
这是说这一盒粉笔,那么我们说一个极微呢? 同样的道理,中间有一个极微,它的周围也充满极微。我们称中间这个极微为甲 。在甲极微东侧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的东侧边面相接触,而不能与其他边 面相接触。甲极微西侧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西侧边面相接触,而不能与其 他边面相接触。甲极微南边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的南边面相接触,而不能 与其他边面相接触。甲极微北边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的北边面相接触,而 不能与其他边面相接触。甲极微上边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的上边面相接触 ,而不能与其他边面相接触。甲极微下边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的下边面相 接触,而不能与其他边面相接触。这是一一对应的,绝无可混乱的余地。

看来“心物一元论”又错了,因为“四大皆空”嘛,无心无物啊!
没法说啊。。道可道,非常道啊。。一说就错啊!禅宗也说“动念即乖”。
但不得不说,佛就勉强依文字般若,说个“缘起”。这就回到了本文的开始。

参考文章:如何以唯物主义理解佛教的“缘起”?
[唯物主义:自然界里从来没有物质的这种东西,物质这个概念是人类发明的,拿它应用到一种事物的状态里去。这种应用,就是赋予名称或概念谓之。这点,恩格斯都在《自然辩证法》里说过了。他说:「注意。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维创造物和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地存在的事物联合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就把各种事物的质的差异都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特定的存在著的物质不同,并不是感觉上存在著的东西。」
同时,他也说过︰「然而确实对我们说:我们也不知道什麼是物质和运动!当然不知道,因为还没有任何人以其他的某种感性方式看到或体验到物质本身和运动本身;人们所碰到的只是各种不同的现实地存在的实物和运动形式。实物、物质无非是物质的东西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运动本身无非是一切从感觉上感知的运动形态的总和;像『物质』和『运动』这样的名词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许多不同的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把握住。因此,只有研究个别的实物和个别的运动形式,我们也才认识物质和运动本身。」恩格斯这些话说的都是什麼意思呢?很简单,我们所说的【所谓物质,不过是一些运动的形态。根本就不存在著这种东西。】
你穷究它存在不存在,或者本来有没有,有什麼意义呢?再讲得明确一点,这就是说︰只有这些形态所产生出来的一些作用和影响,才是我们所需要注意的。而不是所谓的物质本身。因为只有这些形态所产生出来的一些作用和影响,即所谓的形势,才影响及我们的生活,而不是什麼物质。

这才是我们主观上不能任意去左右的。我们只有认识到这些形势,我们才有可能去发挥我们人的作用。恩格斯在另一段话里,同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他说︰「如果我们认识了物质运动形态,我们也就认识物质本身,因而我们的认识就完备了。只有从这个普遍的相互作用出发,我们才能达到现实的因果关系。」现在把问题讲回原来的重点。唯物主义之所以主张物质决定意识,不过就是强调我们不能任意,我们只有知道事物的联系和影响,只有认识这些事物的运动形态,那麼我们也才可以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因而施加判断或事前去预防。而只有事前先知道了事物的关系,我们才有可能在脑袋里有著那些事物的关系。这就不能凭空想像了。否则即会误事。唯物主义讲的就是这麼简单的一个道理。此即所谓按照事物的原相来瞭解问题是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整本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里谈的都是这个问题呢!

缘起法也如此。缘起性空,缘起的是所谓“物质”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而不是说有真实的物质存在(小乘、外道认为“极微”是实在的。)。这种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不是永恒不变、独立自主、自我产生。]

最后,套用一句爱因斯坦的话:时间、空间都是我们的错觉。
《爱因斯坦文集》说:任何宗教如果有可以和现代科学共依共存的,那就是佛教。” 还说:“佛教是一切科学的源动力”。他在自传中还谈到,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是的话,他愿成为一名佛教徒。
The religion of the future will be a cosmic religion. "Buddhis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hat would be expected in a cosmic religion for the future: it transcends a personal God, avoids dogmas and theology; it covers both the natural & spiritual, and it is based on a religious sense aspir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all things, natural and spiritual, as a meaningful unity. Buddhism answers this description. If there is any religion that would cope with modern scientific needs, it would be Buddhism."- Albert Einstein
[1954, from Albert Einstein:The Human Side, edited by Helen Dukas and Banesh Hoffma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出自1954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lbert Einstein: The Human Side》一书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说:佛法的可信,是因为从佛陀时代直至如今,一直有佛弟子以亲身的修行体验证明着佛经的正确。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首先,佛法不在经典里。经典是佛教人的修行方法,而不是佛法本身。通过佛所说方法去修行,所证得的那个才是佛法。佛在《金刚经》里说,如果有人说佛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解佛真实意。真正的佛法不可说,思维言语所不能及,必须通过亲证才能领悟。季羡林只能算是一个学者,而不是一个修行人。把佛法当成学问来研究,而不去落实,没有用处。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是每个人都会思索的问题,不能回避。唯物主义认为人死后一切都结束了,这在佛法里称为断灭观,十分危险。如果人死了就结束了,那么生存的方式就只有竞争、斗争、战争、毁灭,不再有因果报应的约束,这也是导致当前世道人心败坏的主要原因。
唯物主义随着量子物理的发展,受到了挑战。物质到底是什么?分解到最后变成能量。能量又是什么?唯物主义的解释是能量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物质都没有了,哪来的表现形式?最新的量子力学成果表明,能量来自于真空,名符其实的无中生有。这就说明,真空不空,真空中含藏着宇宙的所有能量。真空即所谓的暗物质,真空不但不空,其能量密度还大得惊人。这些能量哪里来的?唯物主义到这里就走到尽头了。
首先要肯定的是,因果律决定存在。一个事物的产生、发展、灭亡,必然有其原因。因此,所谓的第一因是不存在的,第一因的出现也必然有其因。同样,也没有所谓的最后果,因为果同时也是下一个因的开始。这样,宇宙的蓝图就出来了,是一个无始无终的过程。为什么人生下来就有三六九等,绝不是偶然的,佛家有云,欲知今世果,前生做的是。今生的贫富贵贱,都是自己往世所种下的因成熟的表现。既然有前世,就一定有后世,因为今世就是后世的前世,如此循环即为轮回。
知道有天堂地狱,不是一种负担。相反,它提醒我们要断恶修善,要修天堂因,不要种地狱因。因果报应,不因信而有,也不因不信而无。它就是客观规律,每个人都逃脱不掉,现实就是这样。
佛教不追求永生。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意思是一切众生本来就具足本性的一切功能,但因为妄想和执着的存在,障碍了本性的功德,才有我、众生、山河大地、古往今来。这一切都是幻象,不是真实的。修行无非就是放下妄想执着,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而已。
佛从来没有说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佛经都是众生有问题,向佛请教,佛如是回答而已。真理不是靠思维言语所能领悟的,但我们又想了解真理,苦于找不到方法。佛是证悟真理的人,他来到我们这个世间,教我们证悟真理的种种方法,如是而已。佛不是神,不是主宰,而是一位通达真理的老师。他教我们证悟真理的方法,但不能代替我们去实践。要证悟真理,必须自己通过佛说的方法去努力。佛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水代表真理,如果不亲自尝一口,光是口说想象,永远不知道水是什么味道。

我吃素拜佛五年了,我用良心对我说的话负责。我原来杀生吃肉,什么坏事都干,若是不被佛震撼过,我能吃素就奇怪了。

首先,真正的佛教中,没有佛学家这个词,一说佛学家,就已经暴露自己是个外行了。季羡林如果真的不信有成佛这回事,就说明他真的没有明白。
奇怪的是,你为什么不找道安大师,慧远大师,虚云长老,宣化上人,梦参长老??佛教的高僧你找哪个不行,为何偏偏看季羡林呢?比方说,你要买个非常好玉佩,会跑到地摊上去挑选吗?
所以我建议你多看看佛的经典原文,以及真的高僧大德或居士大德的著作,他们会揭示很多真相,现在还有很多呢,如星云大师,圣一长老,佛源长老,宣化上人的书都有。你自己找来看看,电子版的或视……%频讲坐都有。

第二,你说“唯物主义多好,死了就是死了。如果死了还要下地狱或是去天堂都是一种负担”,这是不成立的。因为事实就是事实,不是说你那样认为,事情就是像那样发展的。就像一些少#年犯,当初他都不知道抢%劫要坐牢的,以为弄到了就有钱过日子了,这是一厢情愿而已。

你又说:“何必追求永生呢,直面现实多好”。其实佛教不追求永生,道教也没有。可能你只是看到一些不太正统的信佛人或者信%仰道教的人这样做罢了。“现实”,佛教说得最透彻了,您去查一查,开悟是什么境界,怎样才能开悟,以及为何佛和菩萨,高僧圆寂后都能烧出舍利子?您会解开很多谜团的。
你说“所以还是不信教为好”,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您还没有弄清楚嘛老兄!就像我去买电脑,又怕买到水货,又怕买了不会用,又怕买了被偷……所以干脆不买了,空手回家——但我实际上还是需要个电脑啊是不是?您实际上,也是需要继续弄懂您心里的这个问题,对不对?搁在一边,您的心会舒服吗?
多看些佛教的书吧,您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悟!!愿佛祖保佑你!!!

如果没有来生,人也很容易选择,自暴自弃,作恶一生的,因为死了一了百了。佛教说的东西,绝对不是你相信就存在,不相信就不存在的。因为,这种东西是一种心灵的体验,有缘分的人很容易体验到的。佛教深层的东西,很少人知道,因为佛教认为时间是假的,所以说有前世,今生,来世,只是方便说。事实上是没有过去未来的,都是因缘合和的产物罢了。佛最提倡的是活在当下,所有的现象:包括时间,空间,物质现象,精神现象,都没有超出“心”的范围。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关于长生的问题,抱朴子内篇论仙中有合乎逻辑的回答。

如果你要说合乎逻辑未必代表真实,那你可以对你所有的逻辑都奉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植物有四季变化,你认为是一颗树,两颗树,四颗树或N颗树?

人有幼青中老,你认为是一个人,两个人,四个人或N个人?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变化,既不能说我们与前一刻相同,也不能说我们与前一刻不同,可以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死去,复又新生,如果硬说人的一生有七八十年,这种话再荒唐不过了,与长生又有什么区别,要知道我们时时刻刻都是死人。
温水煮青蛙的例子可能对你很有用,直面的现实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无危险的,就像相信水并未加热却最终稀里糊涂死去的青蛙一样,人应该要时刻注意现实中细微的危险,才不致于让自己陷入困境不能自拔


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共同的核心,就是“爱” 儒教是仁爱,佛教是慈爱,基督是...
同样地,你们也对佛做相同的每那只是你自己的镜中影像,而你却为此投注所有的力气,忘了其它你所能做的每 但是这只是开端而已,初恋嘛!当你恋爱的时候,总是像这般地十分强烈。但是我希望你们快快长大,为了我们的孩子、为我们的婚姻努力。婚姻生活也是如此,是吗?你们非常清楚。当两个人开始恋爱时,...

基督是信仰不是宗教
《汉语词典》对宗教的解释是:相信世界上存在着超自然力量的社会意识形态。认为这种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因而对之敬畏和崇拜。世界性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还有日本的神道教、印度的印度教以及中国的道教等民族宗教。各种宗教都有自己的教义信条、神学理论、清规戒律和祭仪制度等。 《汉典》对宗教的解释是...

什么叫宗教?
但是迷信不属于宗教范畴,其区别在于:第一、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宗教在适应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和与此种信仰相适应的宗教理论、教义教规,有严格的宗教仪式,有相对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有严密...

培根《论宗教信仰》,为什么说宗教统一以后,人类将是幸福的?
宗教若能统一,人类就不会再有大的纷争。不过,除非人和宇宙万物的创造者——上帝的帮助,人类自身靠自己的认知是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宗教统一的前提是:所有的宗教派别都放弃各自的宗教情结,都开放地分享自己的教义和认知,真诚参与辩论,以服从真理的心态吸纳对方教义中的真理成分,摒弃自身教义中连自己...

基督是信仰不是宗教
《汉语词典》对宗教的解释是:相信世界上存在着超自然力量的社会意识形态。认为这种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因而对之敬畏和崇拜。世界性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还有日本的神道教、印度的印度教以及中国的道教等民族宗教。各种宗教都有自己的教义信条、神学理论、清规戒律和祭仪制度等。《汉典》对宗教的解释是:...

世界三大宗教的信仰各是什么?
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和平、顺从、安宁,指顺从和信仰宇宙独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爱护世界上的一切被创造物(生物和矿物,)敬主爱人以求两世的和平与安宁。2、基督教: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世主。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宗教。天主教、新教、东正教、基督教马龙派等等统称基督教——...

世界有很多宗教,都是真的吗?
“万教归一”不是所有的宗教都归化为一个宗教,也再不是认识神、信仰神、崇拜神、追随神的一种精神和心理活动,而将成为对上帝的一种敬畏和歌颂。宇宙中只有一个上帝,但却有无数的神,上帝不是神,神也不是上帝,崇拜神只能扰乱人们的视线,只有崇拜上帝,我们才有明确的前进方向。“万教归一”是...

什么是宗教?
宗教是一种主观意识对希望的执着而诞生的一种强大的精神依靠.宗教是一种社会行为,它包括指导思想(宗教信仰),组织(宗教组织,如教会,宗侣),行动(宗教组织内的活动,如祭祀,礼仪),文化(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宗教音乐)等等方面的内容。一种成功的宗教能够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并且对某一时代人类...

宗教的世界宗教
又有以宗为法相宗所说之八宗、华严宗所说之十宗;以教指天台所言之四教或八教、华严所判立之五教等;另有以教指三藏十二分教之一切经教,故知宗教一词可说涵盖佛教全体之意。自西方学术思想东传之后,一般皆以佛教所习用之‘宗教’一词作为英、德、法等西语 religion 之译语。religion 系由...

琐罗亚斯德教的宗教理论
展开全部 该教认为阿胡拉·马兹达(Ahura Mazda,意为“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创造者,它具有光明、生命、创造等德行,也是天则、秩序和真理的化身。马兹达创造了物质世界,也创造了火,即“无限的光明”,因此琐罗亚斯德教把拜火作为他们的神圣职责。阿胡拉·马兹达是琐罗亚斯德教的最高神,...

铜官山区17136383108: 佛教的理论是所有宗教中最高深的, -
胥翰百定: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首先,佛法不在经典里.经典是佛教人的修行方法,而不是佛法本身.通过佛所说方法去修行,所证得的那个才是佛法.佛在《金刚经》里说,如果有人说佛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解佛真实意.真正的佛法不可说,思维言...

铜官山区17136383108: 佛教是最精深的宗教和哲学吗? -
胥翰百定: 当然是,佛法是无上圆满的智慧,诠释了世间万物、宇宙人生的真相,并教导给人们摆脱生老病死之苦,超越生死轮回苦海的解脱之道.你真的好好学佛了的话,今生会变得很有智慧,也很快乐,下一世能够了脱生死,超越轮回.珍惜这个机缘吧,阿弥陀佛.

铜官山区17136383108: 佛教不是迷信,是世界上最高深的智慧 -
胥翰百定: 人家佛教的经典很有哲学水平的要研究和学习才能明白真谛而那些个只知道没完没了的读或者念却不知其意的就是所谓的迷信了.

铜官山区17136383108: 有没有比佛教更高深的理论? -
胥翰百定: 佛教理论是释迦牟尼创建佛教后先提出的一套理论,然后传入中国后又经过中国的文化改造过的,如果没有佛教的话,道教的理论就是最高深的.可是因为有佛教,所以道教我认为只能排在第二.因为佛教毕竟它的基础是外来的文化,再经过本土的改造,已经是融合了各家的精华.而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民间宗教.中国文化是最博大精深的,它的理论体系非常注重完善性,中国的文化又喜欢往深处钻研.可惜道教却有一点不及佛教,那就是佛教一开始就是度人,道教原本讲究度己,后来向佛教学习,才开始由度己过渡到度人. 而且,道教认为,人死为鬼,鬼死为聻,聻死为尘.万物都有消失的一天,而佛教认为灵魂不灭,果报循环,顶多就是受苦或者享福的区别.这与现在的物质守恒,能量守恒相契合.

铜官山区17136383108: 万物因缘生,万物因缘灭.是佛教理论的最高精华吗?为什么? -
胥翰百定: 不知道师兄听说过“缘由心生亦由心灭”的道理,心因染杂而生各种实像,因心动而生因缘.师兄所说法门为大陀罗尼因缘法,是因缘而生,随因缘根性不同随心教化.其实佛家法门很多,依佛家一切平等的原则,就没有最高精华一说了,就像...

铜官山区17136383108: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
胥翰百定: 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便是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发慧.鸟巢禅师把这三个字通俗易懂地表达成十六个字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佛教的基本教义为四谛说、八正道和十二因缘. 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铜官山区17136383108: 佛教与其它宗教的区别
胥翰百定: 一般的,宗教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一个人精神上的终极关怀问题,实际就是如何对待生与死亡的问题.对人来说死亡是最大的恐惧,宗教要给出对待的办法. 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可以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铜官山区17136383108: 人的意识也有正邪之分,感觉人生要是没有信仰就很可能能被邪恶思想战胜感觉人必须找到一种宗教信仰对吗 -
胥翰百定: 人的意识有正邪之分,这句话可以这么说吧.感觉人生要是没有信仰就很可能能被邪恶思想战胜感觉人必须找到一种宗教信仰对吗,这句话似乎不太对头了.

铜官山区17136383108: 佛教教义经典是什么 -
胥翰百定: 佛教的教义经典是: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盘,以及自成一体的密宗法义.扩展资料: 佛教教义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善恶因果与修行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实践方...

铜官山区17136383108: 佛教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
胥翰百定: 首先,佛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宗教,他是对宇宙人生究竟实相的揭示,同时也是对众生的脱离苦海做出最究竟指导的方法论.佛教可以从教义角度归纳成几部分:1,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这就是“三法印”,指出了世界一切现象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