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

作者&投稿:芮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复兴之路中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和升级。

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是仍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特征有:
1.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中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4.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这部分论述可以参阅十七大、十八大报告

1 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这里的“足”并非富足,而主要是指维护较低生产力水平上的男耕女织和很少商品交换这种经济形式。其发展趋势是走向解体,但长时期内继续存在并占主导地位,是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权的经济基础,是中国社会最落后的生产关系和阻止中国进步的根源。因此中国要富强必须反封建。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是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而在中国出现的经济形式。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其势力突飞猛进,从60年代起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政治上外国侵华势力事实上成了凌驾于清王朝之上的“太上皇”。中外反动经济政治势力勾结是造成中国人民苦难、阻碍中国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中国要富强也必须反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近代前期最进步最革命的经济成分,主要表现是为社会变革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提供了经济基础。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缺陷--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在得到长足进步后仍然无法改变这一局面。从分布区域上看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从资金技术上看难以与外资抗衡;从部门上看主要是轻工业;从发展原因上看客观上是西方列强矛盾提供的一个机会等等。不难看出其发展的艰难和软弱,这也必然决定了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缺陷和失败。

2 .官僚资本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经济。
对官僚资本主义,需要明确,它是中国的“土产”,但它并不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而是为了适应列强在华倾销商品、资本输出和掠夺资源而产生的,它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它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与西方资本主义截然不同,尤其能表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的特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起步就以垄断的形式出现等等。新民主主义经济,首先肯定它是“革命型”经济形式。它并不是一种完整的经济形式,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特殊性质决定的处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过程中的过渡形式。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主要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或解放区的经济基础。正如民主革命阵营由多个革命阶级阶层组成一样,它本身又是由多个经济形式构成--一个体小农、小工商业者、开明的地主富农、民族资本企业也包括在内,以及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互助经济和公有性的军事和民用企业等。正因为是作为革命过程的过渡经济,所以更重要地表现为革命经济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保存或限制富农经济,保护中小工商业者,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代表着民主革命各革命阶层的经济利益。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过程。

3. 中国近代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和相互关系。
这一时期并存的经济形式: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相互关系:①自然经济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同时其他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都在瓦解着自然经济。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相互勾结、依赖、相互矛盾。③民族资本主义在封建经济、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主义夹缝中生存,具有革命性,同时又具有依赖性。④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受着中外反动经济的重大阻碍,同时其发展在日益改变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状况。发展趋势及政治影响: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外反动势力压制和排挤下,日益萎缩,证明在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走向末路。②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衰落消亡的过程中,中国反动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的国民党政权走向覆灭。③新民主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并成熟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最终结束。

4.新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
(1)1949年至1952年经济恢复时期,从经济基础角度看应该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确立。具体内容包括土地改革确立农民土地所有制,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允许私营工商业的发展等。这些政策是由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决定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民主革命的发展要求以及当时中国的国情,可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政策内容及原因。如土地改革为什么实行的仍然是农民土地私有形式,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调整而并未改变其性质等等。
(2)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直至1956年以后的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其主要特征是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对这种体制应给予历史的辩证的评价。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不仅是必要的,且在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只是随着经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才越来越显露出与生产力不适应的某些方面。其形成原因:对苏联经济模式的借鉴;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从而把政治斗争方式照搬过来;新中国成立初期极端困难形势下与中外反动势力斗争的需要等等。
(3)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两种性质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分别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政策;没收和赎买。这主要是由它们各自的本质和作用决定的。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产物,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之一,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基础,所以中国共产党采取没收官僚资本的政策。虽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也带有剥削性,但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鉴于其对革命的贡献以及与中共合作的态度,中国共产党采取赎买方式实现了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过渡。
(4)1956年以后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特别要注意失误在哪些方面,如脱离了经济建设的中心、脱离中国实际的经济建设目标、各部门比例失调等,以总结经验教训。
(5)立足于生产力因素认识改革开放的含义,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以及经济建设目标。宏观上把握中国经济体制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结合历史与现实、理论和实践解析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向市场体系转变的必要性。从实质上讲,这种转变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中国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中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决定了目前中国的这种经济体制。这种转变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内容上讲,这个转变包括: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的体制,把宏观与微观、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还包括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责任制承包经营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和分配政策。

5.过渡时期党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
要特别抓住其中国特色。政权方面可明显看出与十月革命的俄国苏维埃有重大区别,在中国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民主协商的人民民主政权,极大地扩大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要注意从民主革命史以及建国初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等分析原因。经济上则通过和平方式,通过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6.“过渡时期”(1949~1956年)的社会性质及其特征。
其性质称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其主要特征是:政治上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由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社会主义成分不断取得胜利。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要认识“过渡”的历史必然性:首先,国家独立富强,就必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其次,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努力,国民经济已根本好转,人民政权巩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势在必行;再次,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客观要求。还要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规定的主要任务及体现出的指导关系(国民经济各部门关系,工业化与三大改造的关系等)。

7.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特征,即探索性、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注意理解教材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论断,抓住中国共产党做了哪些探索、经历了哪些曲折、有哪些“前进”(成就)。对这一时期我党在探索中所经历的挫折,还要从微观角度分析错在哪些环节上,是方针脱离了实际,是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还是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根本的工作重心。

8.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两个任务(民族独立和国家近代化)的继续与变化新中国诞生后,民族独立问题解决了。
如果说在新中国诞生前的110年里,民族独立问题是占第一位的问题,那么现在近代化的问题就变成了占第一位的问题。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的变换,也就是说历史由以解决生产关系为中心,进到以解决生产力为中心了。新中国40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国人民仍在为更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而继续努力:一个继续是集中全力推动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前进;另一个继续是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独立的地位捍卫民族尊严,保证国家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回答者:火山fc为为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2-8 11:49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0 个人评价

50% (0) 不好
50% (0)

其他回答共 4 条
4.新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
(1)1949年至1952年经济恢复时期,从经济基础角度看应该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确立。具体内容包括土地改革确立农民土地所有制,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允许私营工商业的发展等。这些政策是由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决定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民主革命的发展要求以及当时中国的国情,可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政策内容及原因。如土地改革为什么实行的仍然是农民土地私有形式,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调整而并未改变其性质等等。
(2)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直至1956年以后的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其主要特征是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对这种体制应给予历史的辩证的评价。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不仅是必要的,且在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只是随着经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才越来越显露出与生产力不适应的某些方面。其形成原因:对苏联经济模式的借鉴;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从而把政治斗争方式照搬过来;新中国成立初期极端困难形势下与中外反动势力斗争的需要等等。
(3)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两种性质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分别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政策;没收和赎买。这主要是由它们各自的本质和作用决定的。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产物,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之一,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基础,所以中国共产党采取没收官僚资本的政策。虽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也带有剥削性,但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鉴于其对革命的贡献以及与中共合作的态度,中国共产党采取赎买方式实现了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过渡。
(4)1956年以后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特别要注意失误在哪些方面,如脱离了经济建设的中心、脱离中国实际的经济建设目标、各部门比例失调等,以总结经验教训。
(5)立足于生产力因素认识改革开放的含义,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以及经济建设目标。宏观上把握中国经济体制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结合历史与现实、理论和实践解析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向市场体系转变的必要性。从实质上讲,这种转变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中国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中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决定了目前中国的这种经济体制。这种转变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内容上讲,这个转变包括: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的体制,把宏观与微观、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还包括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责任制承包经营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和分配政策。

5.过渡时期党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
要特别抓住其中国特色。政权方面可明显看出与十月革命的俄国苏维埃有重大区别,在中国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民主协商的人民民主政权,极大地扩大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要注意从民主革命史以及建国初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等分析原因。经济上则通过和平方式,通过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6.“过渡时期”(1949~1956年)的社会性质及其特征。
其性质称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其主要特征是:政治上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由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社会主义成分不断取得胜利。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要认识“过渡”的历史必然性:首先,国家独立富强,就必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其次,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努力,国民经济已根本好转,人民政权巩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势在必行;再次,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客观要求。还要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规定的主要任务及体现出的指导关系(国民经济各部门关系,工业化与三大改造的关系等)。

7.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特征,即探索性、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注意理解教材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论断,抓住中国共产党做了哪些探索、经历了哪些曲折、有哪些“前进”(成就)。对这一时期我党在探索中所经历的挫折,还要从微观角度分析错在哪些环节上,是方针脱离了实际,是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还是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根本的工作重心。

8.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两个任务(民族独立和国家近代化)的继续与变化新中国诞生后,民族独立问题解决了。
如果说在新中国诞生前的110年里,民族独立问题是占第一位的问题,那么现在近代化的问题就变成了占第一位的问题。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的变换,也就是说历史由以解决生产关系为中心,进到以解决生产力为中心了。新中国40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国人民仍在为更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而继续努力:一个继续是集中全力推动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前进;另一个继续是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独立的地位捍卫民族尊严,保证国家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人口众多,其中有9亿农村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文化、技术素质低,这决定了在相当长历史时期,三农问题将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2)主要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水、土地资源明显稀缺。(3)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环境基础脆弱,易于失衡恶化,自然灾害频繁,旱涝时有发生。(4)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在农村,基本上还是手工劳作,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面广量大的小农经济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观。(5)呈典型的二元结构。现代化工业与大量落后的工业并存;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与广大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并存;具有工业化、现代化因素的城市与幅原辽阔的以传统方式生产和生活的农村并存。(6)支持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不足,能源紧张,资金短缺,科学技术落后,教育远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综上所述,中国国情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多,大部分是农民,人均资源占有水平低,人均国民产值居世界后列。

  正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才有了三农问题。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过程中,开始研究土地问题和粮食问题,然后研究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现在扩展到就业、消费、农民收入等问题,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等领域,初步提出了三农问题的分析框架,作为认识中国实践、分析现实问题的理论框架。

  三农问题和三农理论是中国特有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产物。从世界他国发展轨迹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实现一般是先从农业农村取得原始积累和农产品,然后发展工业;而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大批进入工厂,继而形成城市,大批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所以工业化、城市化是同步的。等到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反哺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此同时,只占少数人口的农民,在市场和政府的共同干预下,农民收入也逐步提高,接近或达到城市居民收入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财政积累,再反哺农村,对农村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所以在发达国家只有单个的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间题,并没有三农问题。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也是一切问题产生的根源。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人口众多,其中有9亿农村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文化、技术素质低,这决定了在相当长历史时期,三农问题将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2)主要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水、土地资源明显稀缺。(3)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环境基础脆弱,易于失衡恶化,自然灾害频繁,旱涝时有发生。(4)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在农村,基本上还是手工劳作,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面广量大的小农经济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观。(5)呈典型的二元结构。现代化工业与大量落后的工业并存;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与广大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并存;具有工业化、现代化因素的城市与幅原辽阔的以传统方式生产和生活的农村并存。(6)支持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不足,能源紧张,资金短缺,科学技术落后,教育远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综上所述,中国国情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多,大部分是农民,人均资源占有水平低,人均国民产值居世界后列。

(1)人口众多,其中有9亿农村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文化、技术素质低,这决定了在相当长历史时期,三农问题将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
(2)主要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水、土地资源明显稀缺。
(3)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环境基础脆弱,易于失衡恶化,自然灾害频繁,旱涝时有发生。(4)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在农村,基本上还是手工劳作,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面广量大的小农经济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观。
(5)呈典型的二元结构。现代化工业与大量落后的工业并存;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与广大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并存;具有工业化、现代化因素的城市与幅原辽阔的以传统方式生产和生活的农村并存。
(6)支持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不足,能源紧张,资金短缺,科学技术落后,教育远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综上所述,中国国情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多,大部分是农民,人均资源占有水平低,人均国民产值居世界后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近代国情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仅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还逐步渗透到政治领域,成为主导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封建势力衰落并与外国侵略者勾结,成为压迫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基础和支柱。第三,尽管自然经济基础受到破坏,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在大部分地区依旧得以保持,成为近代化和...

我国基本国情的特征
1. 我国环境基本国情特征:- 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不合理且浪费严重。- 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垃圾处理、土地荒漠化和沙灾、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破坏以及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问题突出。2. 大气污染问题:- 我国大气污染严重,影响健康和环境质量。3. 水环境污染问题...

简答题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基本特征有:1.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中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4.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这部分论述可以参阅...

中国的国情是什么?
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人口众多,其中有9亿农村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文化、技术素质低,这决定了在相当长历史时期,三农问题将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2)主要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水、土地资源明显稀缺。(3)自然环境复杂...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是什么
1. 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2.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基本国情,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我国的发展。3.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些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以及世界基本矛盾中的具体体现。4. 我们需要将...

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基本国情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国的最基本国情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是我们需要自己认识的问题。具体国情:1、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中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指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发展阶段。当前,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认识是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的。具体国情包括:1. 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2. 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有待提高;3. 社会主义具体制度尚不完善;4. 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

中国近代国情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

我国基本国情的特征
我国的环境基本国情:1.大气污染严重 2.水环境污染问题 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了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

近代中国的国情(社会性质)、基本特征、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2)基本特征:近代中国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不仅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还逐渐掌握了中国的政治大权。其次,中国的封建势力衰败并与外国侵略者勾结,成为压迫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基础。第三,尽管自然经济基础受到破坏,但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大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第四,民族资本...

鱼峰区19755146550: 我国基本国情的特征 -
赧呢冻干:[答案] 环境基本国情: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我国的环境基本国情: 1.大气污染严重 2.水环境污染问题 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

鱼峰区19755146550: 我国目前国情的基本表现基本表现总共为3条 -
赧呢冻干:[答案]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

鱼峰区19755146550: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 ①一个发达国家②一个发展中国家 ③人均资源丰富④自然环境复杂、区域差异大 ⑤地广人稀⑥国土辽阔、人口众多. -
赧呢冻干:[选项] A. ②④⑥ B. ①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鱼峰区19755146550: 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是( ). A.总量不大,人均少 B.总量丰富,人均多 -
赧呢冻干: C本题考查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在自然界,我国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多,主要的人均占有量不断下降,随着资源的开发利用,某些资源的总量变得越来越少.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鱼峰区19755146550: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样的? -
赧呢冻干: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一,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我国实际出发,首先要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 第二,必须清醒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相应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要经历上百年时间,在其不同发展时期也会呈现不同的特征. 第三,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

鱼峰区19755146550: 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及其他又有什么特quickly -
赧呢冻干:[答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③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

鱼峰区19755146550: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赧呢冻干: 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鱼峰区19755146550: 复兴之路中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
赧呢冻干: 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和升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